A. 重慶市近日出台開展「互聯網+」常見病、慢性病門診醫保服務試點慢性病特病患,現在實行了嗎怎麼用
就是近日出台開展互聯網常見病慢性病門診醫保
B. 金窩窩「互聯網+」平台項目成功入選重慶市「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這是真的嗎
這個信息是真的,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官網已經公布了。地址:http://wjj.cq.gov.cn/xxgk/xzgw/80287.htm
C. 5省市「互聯網+」行動計劃曝光,看看有何新動作
今年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
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已成為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現綜合整理福建、湖南、天津、廣東、河南等地在「互聯網+」領域工作重
點,以饗讀者。
福建:工業互聯網是發展重點
福建省政府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提出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設立自貿區的重大機遇,依託
數字福建總體戰略,科學編制互聯網經濟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平台、政策等綜合優勢,把發展互聯網經濟作為實施創新驅動和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支
撐。該政策明確2015—2017年每年統籌不少於5億元的省級互聯網經濟引導資金。爭取到2020年,福建省互聯網經濟總規模超過4000億元。
需要強調的是,工業互聯網是福建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重點。針對工業互聯網,福建將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動基於互聯網的全流程生產協同和綜合集成,建設
一批工業互聯網行業協同平台,基本覆蓋各工業領域的企業。推進「機聯網」「廠聯網」,發展智能製造,加快數控一代、工業自動化通用技術、信息物理融合系統
等平台建設,打造工業4.0。
另外,福建還將重點發展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產業。重點發展跨境電商,健全跨境電商公共平台和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一批特色閩貨網上專業市場,重點培育、整合
一批面向全國、覆蓋全產業鏈的行業垂直電商平台。加強射頻識別、感測元器件、北斗終端、基帶晶元、無線感測器網路等技術攻關,加快物聯網產業園建設,提升
智能終端產業水平和規模。優先發展車聯網、船聯網、智能家居、人體感知、智慧城市等集成應用,深度推進環境監測、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應用。
湖南:五大舉措推動「互聯網+」
在近日召開的「湖南省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是湖南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湖南將大
力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力爭實現全省移動互聯網相關業務收入增長100%以上,移動互聯網企業數量增長100%以上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包括:
一是立足本省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大力支持智能製造企業依託移動互聯網,積極發展工業物聯網和(服)務聯網新業態,組織開展工業電子商務試點,推動工業物流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繼續做大做強移動支付產業,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
二是促進移動互聯網與特色產業融合。面向瀏陽煙花、醴陵陶瓷、蘆淞服裝等特色產業區域,扶持區域特色產業研發設計、銷售推廣、專業物流等網路平台服務。推動移動互聯網與特色農業產業化融合,形成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農業新型經營體系。
三是培育移動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扶持三、四線城市發展線上與線下結合(O2O模式)的本地生活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大力發展移動醫療、移動健康、移動教育等新型服務業。
四是促進移動智能終端與應用服務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能手機、穿戴式智能終端等新型終端產品,積極支持基於移動互聯網各種智能應用的開發和推廣,促進移動智能終端與應用服務相融合、數字產品與內容服務相結合,推動產品創新,服務創新。
五是持續推進寬頻建設優化信息基礎設施。加快產業園區、酒店等城市重要公共區域無線區域網(WLAN)熱點覆蓋,確保移動互聯網產業園區免費Wifi全覆蓋、寬頻快速通暢,擴大特色農業集聚區移動互聯網的覆蓋率。
廣東:物聯網成核心
廣東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日前在「2015物聯網推進大會暨廣東省物聯網產業聯盟年會」上向媒體透露,廣東正在研究制定有關「互聯網+」發展的指導意見。可以把「互聯網+」理解為傳統產業用上互聯網,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等方面均給廣東帶來了很好的機遇。
以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為例,廣東將用3年左右時間,使廣東省50%以上的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從今年開始到2017年,省財政還將安排7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技改。而不論是引入自動化生產線還是機器換人,都與物聯網密切相關。
產業推動和發展與政府支持緊密相關。2014年,廣東省相繼印發公布《廣東省雲計算發展規劃(2014-2020年)》、《寬頻廣東發展規劃
(2014-2020年)》、《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智慧城市群建設和信息化一體化行動計劃(2014-2020年)》,全力推動物聯網發展。廣東省經信委
和省財政廳組織申報2014年物聯網專項,扶持資金近1億元,重點資助30個項目。
據悉,2015年,面對廣東物聯網應用和發展中企業數量多但龍頭骨幹少等不足,廣東省還將繼續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爭2015年培育物聯
網技術研發及產品設備製造優勢企業50家和100家物聯網示範企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物聯網企業1200家。廣東省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平均增長超過
30%,達到2800億元的預期目標。
河南:瞄準智慧城市
近日,河南省政府宣布騰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互聯網+」達成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將共同探索和推進「互聯網+」在各個城市領域的
應用。根據協議,雙方將依託於騰訊的數據基礎、雲計算能力、以及微信、QQ等社交平台產品,充分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以「互聯網+」解決方案為具體結合
點,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
其中,鄭州將作為樣板城市,在「互聯網+城市」、「互聯網+民生」、「互聯網+產業」等領域全面探索,並逐步向濟源、洛陽、開封、焦作、鶴壁等城市乃至省級平台擴展。
在「互聯網+」智慧城市的建設上,河南將會在微信接入電網、高速公路服務區、燃氣和城市入口等領域實現多個全國第一:在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的支持下,河
南會成為全國第一個省級電網接入微信支付的省份;河南省交通廳也已與騰訊達成初步協議,將全面開展上下高速微信支付、全省高速服務區微信支付等全國首創的
合作。此外,鄭州華潤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也將啟動鄭州范圍的微信智慧解決方案。
根據協議,河南省各政府機構的政務微信公眾帳號將統一整合入微信「城市服務」入口,包括交通出行、醫療、社保、交警、戶政、出入境、旅遊等多種政府事務
類型公眾帳號,共同搭建微信智慧河南平台。市民只要打開微信,就相當於走進了一部手機上的政府服務大廳,不但將給百姓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也會為政府探索社
會治理新模式起到試點和示範作用。
河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是河南未來的新增長點。河南擁有發達的物流交通網路、龐大的消費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依託「互聯網+」所帶來的產業模式的革新,能搶占更多的發展先機,政府將全力支持。
天津:重點推動「互聯網+城市交通」模式
天津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日前向媒體表示,智慧出行是通過構建在數字化的交通運輸系統、大數據分析平台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高效適配,將人和各種交通工具、信
息源連接在一起,實現高效匹配和人性化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系統范疇除了航空、鐵路之外,還包括計程車、商務租車、商務專車和公共交通為一體的綜合化體
系。「互聯網+城市交通」的模式,將盤活現有的公共資源,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塑造新的生態體系,並且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將大大便利市民群眾的出行。
天津市工信委去年擬定的《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服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4—2016年)》對「互聯網+城市交通」模式給出了「頂層設計」方案,這份已
經市政府批復的「方案」指出,天津在啟動「智能交通」升級工程方面,將推廣電子站牌、移動支付和統一結算平台,建設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智能交通引導系
統,開展智能泊車、公共交通行駛信息引導試點應用,實現交通運輸要素的智能識別、指揮調度和應急響應;並在公共交通和貨運交通中推廣車聯網、車輛智能終端
等智能化應用。
目前,天津市正通過搭建「兩個系統、兩個平台」來促進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設。據介紹,「兩個系統、兩個平台」即交通指揮調度系統、交通信息服務系
統,大數據處理平台、設備運行維護管理平台。交通指揮調度系統能夠實現基於警力和智能交通設備的應急指揮調度;交通信息服務系統能夠實現對社會公眾的有效
信息服務和政府部門的信息共享,兩個平台能夠為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發揮功能提供後台數據支撐和運行管理保障。
D. 有沒有什麼互聯網與公共服務的例子
1-互聯網在公共事業領域發展迅速,基於支付寶的入口,覆蓋了大量的生活場景。
2-如,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阿里巴巴集團與新浪微博,共同啟動「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3-互聯網+城市服務,不是簡單的把政務服務放在網上或手機上,而是深度的整合底層系統、數據與服務平台及入口的整體解決方案。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慧城市服務要在雲、網、端的打通和構架才是「互聯網+智慧城市」。一是雲計算大量數據為基礎,二是「互聯 網+」,改變了傳統了服務的概念,三是端到端的技術。
比如實名認證能力、信用能力、支付能力等,都可以跟很多行業的機構服務能力深度結合和連接,同政府機構和一起,將服務能力互聯網化,輸送給用戶。
4-信用的倍增效應
信用不僅服務金融行業,也服務生活行業,包括公共事業的政務和民生方面。信用是智慧城市的基石,「互聯網+信用」可以助力政府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將由技術驅動升級為信用驅動,信用覆蓋度、信用普及度和信用便捷度成為判斷信用城市建設的三個標准。
技術和信息驅動帶來的智慧城市將走向以人文的信用驅動的信用城市。信用將成為社會的通行證,更多的人將享受到「信用+科技」帶來的便利,如廣州婦兒中心和芝麻信用聯合推出的先診療後付費,掛號、診療、化驗、拿葯,全程不付費,回家之後把全程的費用做一個代扣,節省大量的排隊付費時間。
「互聯網+信用」,在用戶授權後通過採集方方面面的數據,通過雲計算、機器學習等,讓沒有信貸歷史的人也享受到了信用帶來的普惠金融便利。究其本質還是徵信,是經濟信用的評價和違約概率的預測。
「互聯網+信用」改變的地方有三點:首先是信用數據採集更便捷,而且信用數據實時、多維、全量,這是最大的改變;其次是信用評價更准確,新技術的應用,讓信用的洞察更為快速、精準,讓效果變得更好;第三是信用的應用、服務場景更豐富、用戶體驗更便捷。
E. 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互聯網+」下如何能更好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著力。
一、以「互聯網+」解決方案為抓手,搭建互聯網便民平台。
2015年4月13日,上海市政府與騰訊公司在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依託上海市相關產業基礎和政策資源,結合騰訊公司網路社交、創業基地、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領先優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優化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此次框架協議的簽訂把互聯網+應用到了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刀刃之處。各地可參照此次框架協議,充分利用各地基礎數據資源,搭建互聯網便民平台,把日常所需的居民購物、出行、學習、教育、信息服務都添加到該便民平台模式中,通過此平台為便民夯實基礎。
二、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實現無線熱點全覆蓋。
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無線熱點基站,把無線城市項目打造的更能貼合民眾需要。可以將無線熱點覆蓋到整個城市,包括社區、街道。熱點內容包括居民出行、醫療、教育、社保、養老和居家服務,同時應重點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家庭,實現社會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
三、以「互聯網+」為溝通橋梁,拓寬政民交流新渠道。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政民面對面交流的局限。網民可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對事物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以及可以對政府服務提出意見和意見。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會通過互聯網傾聽「人民的聲音」,並且與網民在線交流。現在網路舉報、網路投訴、網路建議等多種平台增加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使得政府能夠傾聽到更多的心聲,根據民眾的建議提升服務能力。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之快,多種媒體渠道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機關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網站交流平台、政務微博等多種方式,讓民眾參與到政府工作當中,發表他們的觀點,從而能夠全方位的認識不足,提升服務能力。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還有無處不在的數據資源,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從創新、開放多角度充分利用,從而改變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引領工作服務「新常態」。
F. 列舉「互聯網 公共服務」為民眾提供了哪些便利
1、手機欠費,可以不用到營業大廳,就可以充值,方便又省事。
2、現在,當發現你的手版機或者證件丟權失,不用等到工作日,在線上就可以辦理掛失業務,不用擔心自己財產的損失
3、當工作累了一天,不用出門去飯店吃飯,只需要一個app,線上就可以搞定
4、線上繳納水電費,既便捷還方便,還能及時了解到自己水電費使用情況,即使繳納,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停電、停水才知道自己沒有繳費
G. 互聯網+政府管理創新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一是互聯網+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政府部門整合社會資源、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有效治理內的制度、體制容和機制安排。
二是互聯網+公共服務。
互聯網+」時代的公共服務創新,需要切實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核心,不斷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
三是互聯網+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