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老人服務項目有哪些
具體如下:
根據《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 》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二)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為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勵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優惠服務。
大力扶持專業服務機構並鼓勵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相關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臨時或短期托養照顧服務。
(三)除極少數超大城市需按政策落戶外,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願隨子女遷移戶口,依法依規享受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
(四)推進老年宜居社區、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提倡在推進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改造中,適當配備老年人出行輔助器具。加強社區、家庭的適老化設施改造,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等。
(五)深化敬老月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每年組織開展走訪慰問困難老年人活動。發揮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的優勢,開展經常性為老志願服務活動。
(六)農村老年人不承擔興辦公益事業的籌勞義務。
(七)貧困老年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提起訴訟的,依法依規給予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為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免費或優惠服務。
(八)進一步推動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有條件的地方可適度放寬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和受案范圍。
(九)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和便利,鼓勵公路、鐵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工具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
(十)綜合考慮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出行需求,有條件的公共交通場所、站點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在醒目位置設置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服務標志,開辟候乘專區或專座,為無人陪同、行動不便等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
(十一)鼓勵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每年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包括體檢在內的健康管理服務。
(十二)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十三)加大推進醫養結合力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逐步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倡導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院為社區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建立巡診制度。
(十四)積極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切實保障失能人員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
(十五)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工作,2017年底前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老年人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十六)鼓勵相關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每年面向老年人及其親屬開設一定學時的老年人護理、保健課程或開展專項技能培訓。
(十七)鼓勵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引導公民自覺履行贍養義務和承擔照料老年人責任。倡導制定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支持政策,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
(十八)推動具有相關學科的院校開發老年教育課程,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教學資源及教育服務。支持興辦老年電視(互聯網)大學,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路。鼓勵社會教育機構為老年人開展學習活動提供便利和優惠服務。
(十九)老年教育資源向老年人公平有序開放,減免貧困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學費。提倡鄉鎮(街道)、城鄉社區落實老年人學習場所,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學習資源。
(二十)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活動,鼓勵和支持為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因地制宜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器材。引導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開設老年閱覽區域,提供大字閱讀設備、觸屏讀報系統等。
(1)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擴展閱讀
對於補貼制度各地標准不同,以達州為例:
根據《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
完善高齡津貼和百歲老人關愛制度。高齡津貼按年齡段分檔發放。從2019年1月1日起,達州市戶籍老年人高齡津貼標准調整為:
80—89周歲老年人由每人每月2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90—99周歲老年人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於600元。
高齡津貼發放工作按戶籍所在地實行屬地化管理,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是責任主體,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納入預算,同級老齡工作機構負責發放,具體發放辦法由各地制定。對百歲老人予以特殊照顧,建立百歲老人敬老金和家庭獎勵金制度。
市政府為全市年滿100周歲的老年人每人贈送1塊長壽牌匾,由市老齡辦負責製作和發放。從2019年起,每年10月「敬老月」,為全市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2000元敬老金和2000元家庭獎勵金,所需資金由市財政納入預算,市老齡辦負責發放。
高齡津貼及百歲老人敬老金、家庭獎勵金是政府的一項特別優待政策,不計入老年人家庭收入,不影響其享受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惠民優待政策。
『貳』 老年人的體育休閑活動有哪些
適合老年人的體育休閑活動是很多的,比如旅遊、打太極拳、跳廣場舞、打羽毛球等。
『叄』 老年人體育的介紹
老年人體育是以老年人為參與主體,符合老年人身體特點,形式多樣、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體育活動,以強身健體、延緩衰老、預防老年疾病等為直接目的,以解決社會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老年人健康等問題為特定目的。
『肆』 老年人體育活動的宗旨是什麼
老年人體育活動的宗旨就是強身健體,預防骨質疏鬆,預防各種老年病的發生。
『伍』 老年人開展社區體育服務應注意些什麼
應注意下面幾點:
一、上下一致,重視社區老年人體育活動。
其次,建立健全社區老年體育協會網路。
第三,做好資源共享工作
第四,得到上級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深深感到發展老年體育事業任重道遠,我們只是走了第一步,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年體協工作,進一步完善社區體育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擴大參與體育人口,打造精品項目,並使社區體育活動朝著老年人自覺自願積極參與,認真負責自我組織,展示才華自我管理,提高質量自我服務的道路上發展。
『陸』 對老年人進行體育運動的建議
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主要是兩個:改善身體機能,提高生活質量;調節心理狀態,提升社會價值。
由於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特點,按常規的醫學指標評價,全身各個系統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或病理問題。從醫學角度而言,給出的建議和治療方案很多,但實際上其有效性是個全世界的難題,因為涉及的影響因素太多。在充分考慮運動對心血管等呼吸、循環等系統或器官的急性影響下,大部分研究指出每次時間不超過1小時的小強度運動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從長期角度而言是正面的。然而,這種研究對於老年人個體而言,是基於實驗的大樣本統計,而並不一定適合每個個體。由此可見,老年人由於其自身健康問題的復雜性,從醫學角度出發的有效運動指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從運動提高體質角度而言,其需解決的問題就相對簡單明了,而且易於實施。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主要解決兩個問題:體重與肌肉,反應和靈敏。雖然運動時人體全身即時反應涉及的生理系統比較多,且系統之間的關聯性、協調性非常復雜,基本上可涵蓋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但事實上,老年人最關心的心肺、血管等器官組織健康並不是老年體育鍛煉的重點,相反,卻是老年人開展體育鍛煉的頭號負面因素:由於缺乏實驗數據,運動強度和全身急慢性反應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的適應性研究非常少見。
從生活角度出發,提高生活能力,從而提升生活質量才是我們對老年人進行運動鍛煉指導的首要出發點。老年人最突出的日常表現是什麼?行動能力的急劇下降!其表現可能是無力、遲緩,尤其是老年女性,易骨折是她們的共同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突破口在於瘦體重問題。
大量的文獻表明,肌肉量的丟失是隨著年齡增長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而且首先丟失是人體肌肉組織中的快肌部分,即爆發力和速度素質的生理源泉。大部分飲食正常或無特別代謝性病變的老年人隨著肌肉量的急劇下降,不得不減少熱量,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以及水分的攝入,以保障消化系統和人體代謝之間的平衡;但這同時對人體的代謝和免疫系統帶來了負面影響,並隨之出現各系統生理功能的高斜率下降。
而解決人體肌肉量的最佳方式是力量練習,這是運動和醫學領域共同承認的方法之一,也是國際衛生組織認可的最佳方式之一。根據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點,結合不同個體的退行性和病理性改變,我們認為,在任何年齡段進行重量適宜的全身力量訓練,尤其是下肢的力量練習,其強度應控制在不出現明顯憋氣、對心率的影響是柔和的范圍,特別是要控制突然發力的動作,練習組數次數不宜過多。具體重量因人而異,對於未接觸過力量訓練或退行程度較高的老年人,自身體重並結合輔助支撐的動作是首選。隨著肌肉(瘦體重)的改善,身體機能的恢復提高,適度提高訓練量。特別提醒的是,對老年人而言,機能的退化是個不可逆的生理過程,但運動訓練,尤其是初期的力量訓練,從肌肉形態到力量的改變,改變的不僅僅是運動系統,其他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代謝系統的功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切忌再沒有充分的醫學檢查下,盲目追求肌肉體積、肌肉線條,安全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機能和體質改善。
以適宜的小力量練習,低運動量的運動方案設計實施,從肌肉改善為突破口,是構建老年人科學安全體育鍛煉,滿足老年人對生活、社會交往等美好希望的生理基礎。
『柒』 老年人體育鍛煉的要求有哪些
(一)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體育鍛煉前必須嚴格進行體格檢查、做運動負荷試驗,開始鍛煉時運動量要小,逐漸加大,直至達到有效強度、有效時間。
廣告
(二)選擇適宜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內容:老年人不宜選擇速度性和力量性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保健操、游泳等項目。
(三)運動過程中要加強醫療監督:防止過度疲勞或意外損傷。如慢跑速度不能太快,一來可以避免造成踝關節扭傷,二來可以防止因缺氧誘發的心絞痛。可以跑、走交替,跑步時呼吸要自然,動作要緩慢而有節奏,避免做憋氣或過分用力的動作。運動之後若達到心胸舒暢,精神愉快、輕度疲勞、食慾及睡眠較好、脈搏穩定、血壓正常,說明運動量適宜,身體狀況良好,可繼續運動。如果運動後出現頭痛、胸悶、心跳不適、食慾不振、
睡眠不佳、明顯的疲勞感和厭練現象,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調整或暫時停止一排時間。老年人鍛煉時可以利用運動後即刻脈搏和恢復時間來控制運動量。一般用170減去年齡,這一公式為運動後即刻的脈搏標准,一般不宜超過110次/分。並能於運動後5-10分鍾之內恢復到運動前的脈搏水平。
(四)老年人在體育鍛煉期間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注意營養合理,多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少脂肪的食物。戒煙,少飲酒或戒酒。
『捌』 老年人應該怎樣從事體育活動
適合老年人參加的鍛煉活動很多。主要有四類: 第一類,是耐力運動,即有氧運動。包括散步、慢跑、跳舞、騎車、太極拳等運動,也可以參加園藝、郊遊、家務勞動、購物等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活動。 有氧運動主要鍛煉心血管系統和循環系統,能增加心率和呼吸頻率,控制體重,預防和延緩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它的運動量較大,適合身體條件比較好的老年人。一般要求活動時間在30分鍾左右,每次活動的持續時間不少於10分鍾。 第二類是力量運動,主要鍛煉老年人的肌肉和骨骼。力量訓練能夠增加或保持肌肉的體積和力量,延緩肌肉的萎縮;增加或保持骨骼的強度,延緩骨量的丟失。適合健康老年人的力量訓練一般為通過對抗人力和器械的運動,如啞鈴、充水的瓶子、沙袋和拉力器等。另外,上、下樓也是簡便的力量鍛煉。 第三類是平衡和協調性鍛煉。這種運動能夠提高老年人防止跌倒的能力,減少骨折的危險。老年人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進行這類鍛煉,比如單腳站立、踮腳走路、搬抬重物、間斷改變方向的行走、無支撐和扶助改變體位等。 第四類是靈活和柔韌性鍛煉,它能有助於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提高生活質量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常見的柔韌性運動包括廣播操、韻律操、各種家務勞動、舞蹈、太極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