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舞蹈文獻

公共文化服務舞蹈文獻

發布時間:2021-08-11 06:11:31

⑴ 高校舞蹈教學研究文獻綜述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青島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現設有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傳播四個研究方向。本學科現有教師16人,其中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2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 人入選全國「千百萬人才工程」,3人獲省、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學科帶頭人姜振昌1999 年被遴選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同年獲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 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先後10次獨立獲得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3 項。已獨立招收5 屆博士研究生。
在科研與教學上已接近全國先進水平。五年來本學科成員共承擔國家社科規劃課題6 項,省部級研究課題8 項,其中2006 年立項的「 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 」是山東省「十一五」人文社會科學唯一與文學相關的強化建設項目。獲得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獎2 項,省部級獎12 項,其中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山東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發表論文300 余篇,其中發表在國家權威刊物上的2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 23 部。
與北京魯迅博物館合作辦學,共謀發展,形成了國內特色鮮明又有實力的聯合體。由青島大學和北京魯迅博物館共建的「 魯迅研究中心 」2002 年在青島大學正式掛牌,兩家合編的大型《魯迅研究年鑒》已經出版4 期。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國家級研究機構,具有強大的學術優勢、資源優勢和良好的治學傳統,雙方的合作無論在提升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上,都成效顯著。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博士點。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研究,以史論結合、中外比照、文化整合為主要特點。在縱向上力主把近代、現代、當代三個歷史階段貫通起來,對近百年文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作系統考察,在馮光廉教授的主持下,出版了《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概論》、《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概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概論》等專著;《中國新文學發展史》、《中國文學現代化的先導 —— 近代文學研究概論》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另一方面在橫向上打破文學史研究的封閉狀況,在東西方文學的多重比較中,描述中國文學現當代文學。近年來,本學科在魯迅及中國現當代經典作家研究和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傳播研究等方面特色突出,發表、出版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在國內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在學術界處於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的建設,青島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目前已經形成了如下三個研究方向:
1.魯迅和經典作家研究
魯迅和經典作家共同構成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深層內涵,沒有經典就沒有深度。本學科從創建以來一直把魯迅和其他經典作家研究作為學科建設的龍頭,20餘年長盛不衰、逐步深化。姜振昌近五年以來圍繞國家社科規劃立項課題《魯迅與中國新文學主流》寫下的《<故事新編>與中國新歷史小說》、《魯迅與中國20世紀雜文》、《魯迅與左翼文學運動》、《<吶喊><彷徨>:中國小說敘事方式的深層嬗變》等一系列長篇論文,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文學評論》等國內權威學術刊物上,近期他還出版了《魯迅與新文學的精神》、《經典作家與中國新文學》等學術專著。圍繞這一方向,本學科還連續推出了馮光廉、劉增人等的專著《多維視野中的魯迅》、張芸的《別求新聲於異邦》、魏韶華的《魯迅與克爾凱郭爾比較研究》、以及《葉聖陶傳》、《王統照傳》、《張承志新論》等學術專著。
2.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文化研究
本方向肇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是本學科新的學術生長點,旨在從媒體文化、宗教文化、域外文化三個板塊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深入研究,開拓新視野,提供新方法,並且試圖探索文學研究與傳播學研究的交叉、融合,為建構新的交叉型、復合型新學科探索可行的途徑。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周海波的《現代傳媒時代的文學》和《傳媒與現代文學之間》、劉增人的《中國現代期刊史論》、曾艷兵的《東方後現代》、侯傳文的《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東方現代文學》和《東方文化通論》等學術專著,以及發表在《文學評論》和《文藝研究》上的侯傳文的《泰戈爾與中國現代詩學》、徐宏力的《網路文化與審美蛻化》、劉增人的《論茅盾系列文學期刊》等學術論文。
3.文獻資料與文學史研究
文獻資料與文學史研究一直是本學科的治學基礎。因為文學史研究從來離不開文獻資料,而文獻資料只有放在文學史上才能顯示出其價值和意義,所以本研究方向始終堅持以文獻資料為先導、為實證,以「史」的眼光和理論思考為軸心,二者相輔相成,使這一基礎性研究既豐富又扎實。代表性研究成果有魏韶華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論》、徐鵬緒的《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研究》和《近代文學史綱》、周海波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佘小傑的《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研究》、賈麗萍的《20世紀末葉的中國小說》、李玉明的《嬗變與建構》、以及《中國新文學發展史》、《中國當代文學史綱》,《中國近百年文學體式流變史》等。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 培養目標通過學習,使研究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扎實的專業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鮮明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意識;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能夠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黨政部門、新聞出版機構等從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 學習年限三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者可酌情延長一年。
三、 研究方向(一) 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
(二) 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究
(三)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研究
(四) 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傳播研究
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課程分為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兩大類,學位課程一般以課內18學時為1學分,研究生在畢業論文答辯之前,必須修完34—38學分。
四、 課程設置
(一)課程設置見《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計劃》(附後)
(二)必修環節(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社會調查等)
1.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1學分)
研究生需閱讀各種大量的中外文文獻資料,寫出不少於8000字的書面報告,內容由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兩部分組成,在進入論文寫作之前,必須進行開題報告,並由學科點組織專家組審定通過,時間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末或第四學期中期。
2.學術活動(2學分)
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參加8—10次與本專業有關的學術活動,要求每次都要寫出不少於1000字的書面報告,經導師簽字後先由自己保存,最後在申請畢業論文答辯時與其它相關材料一並上交學院研究生工作秘書。
3.教學與社會實踐(2學分)
研究生參加教學實踐的內容主要包括擔任助教、助研、助管等,課內外總時數為120小時,由學院和學科點負責安排。
五、 培養方式與方法(一)研究生要積極參加校、院和學科點組織的政治學習、學術活動和各項集體活動,養成良好的科學道德。
(二)本專業的培養方式採用導師負責制,同時在某些重要環節由學科點導師組共同參與,體現個體與集體相結合的培養原則。
(三)制訂學位課程與非學位課程教學大綱,並為研究生開列專業必讀書目。
(四)本專業研究生必須選修一門跨一級學科研究生課程。
(五)課程學習採用講授與討論、文本細讀與論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培養研究生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並經常開展一些學術研討活動,以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意識。
(六)為了提高科研水平,要求研究生在第一和第二學年撰寫學年論文。申請學位之前,要求研究生在國內外正式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一篇內容與本人研究方向有關的學術論文。論文作者必須是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導師是第一作者,本人是第二作者),所有論文均須註明作者為青島大學在校研究生。
(七)學位課為考試課,非學位課為考試或考查課,以筆試、口試、撰寫課程論文等形式進行考核,考試按百分制記分,考查以合格、不合格記,也可按百分制記。學位課成績達到75分為合格,非學位課成績達到60分為合格。
(八)要求研究生在前兩個學年中完成全部課程學習,修滿規定所需學分。在此基礎上,於第四學期初,對研究生進行中期篩選,要求必須通過以下條件:政治思想方面,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遵紀守法;道德品質方面,品行端正,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專業能力方面,通過研究生公共外語考試,學位課考試成績在75分以上,非學位課考試成績在60分以上。篩選過程中,要求研究生向本專業教研室提出有關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得到教研室全體教師的認可,並取得合格成績的方可進入撰寫論文階段,不合格者按研究生課程修完、肄業處理。
(九)中期篩選結束後,根據開題報告的要求,安排研究生外出調查訪問,寫出訪學報告或調查報告,由導師主持進行交流和評議。
(十)教學實習安排在第四學期,要認真抓好備課、試講、聽課、評議等環節,每個研究生給本、專科學生上課不少於9課時(或在相關單位進行一定時間的畢業實習)。
(十一)根據本專業培養方案、課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本人的具體情況,由研究生導師組織有關人員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
六、 學位論文與答辯(一)研究生從第二學年第二學期開始論文寫作,時間為一至一年半。
(二)在查閱文獻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開題報告。內容包括:選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計劃及目標、主要理論難點及擬解決問題方案等,論文選題應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須制訂出具體的實施計劃,經導師組研究同意,報學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後實施,並報研究生處培養科備案。
(三)為確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質量的學位論文,第五學期結束前要對論文進行全面檢查,論文最後定稿和列印必須在第六學期中期完成。
(四)論文答辯工作安排在第六學期5月底6月初。

⑵ 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內容都包含那些內容呀謝謝!

個人理解:
1、與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比,特性:廣泛性,每家都可以有;全天候性,群眾隨時可以獲得服務;有償性,有的要交納一定的費用;
2、舉措:設施上多建傳輸點,提高傳輸質量,提高信號覆蓋率、安裝到戶率;內容上多提供針對性節目,提高節目質量;硬體上提高信號質量、數字化;服務上規范化;收費上逐步降低,不贏利為標准。
3、一般而言,除廣電外,公共文化服務還有送戲、送電影、送書,建設群藝館、博物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活動室,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單位文化隊伍建設等。

⑶ 如何理解文化部提出公共文化服務"四性

有不明白的私聊本人市文化局辦公室副主任科員

⑷ 如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
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多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⑸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⑺ 有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外文文獻2篇,最好有翻譯

外文文獻有,翻譯沒有,翻譯得靠你自己了,希望能滿足你的需要,能幫到你,如果需要直接網路Hi中留言同時貼出問題的鏈接地址和郵箱地址即可,或者告知其他安全可靠方式提供,多多給點懸賞分吧,急用的話請多選賞點分吧,這樣更多的知友才會及時幫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時間的

如果需要直接網路Hi中留言同時貼出問題的鏈接地址和郵箱地址即可,或者告知其他安全可靠方式提供

近期好像網路Hi無提示信息

留下郵箱地址如dgfgafd的126q郵箱

一六*零****八二*二QQ郵箱

⑻ 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創新群眾文化工作

摘要:群眾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骨幹力量與人類生存的社會現象,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再加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生活也體現了很大的熱情,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創新群眾文化工作。關鍵詞:創新;群眾文化中圖分類號:G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2-0248-02一、繁榮群眾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群眾文化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它通過繁榮群眾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肩負著很重要的使命。

⑼ 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舞蹈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