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姓產,安徽安慶人,為什麼我姓這么奇特,請問,誰能找出我們祖輩們歷史背景...求專業人士給予滿意的
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於姒姓,出自夏王朝諸侯國鄭候薩,屬於避難減筆改姓為氏。 相傳,夏王朝時期鄭候姓薩,從小就有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做了鄭侯以後,勤政親民,做了很多好事,很得百姓愛戴。 有一次,鄭侯薩隨夏王啟外出打獵,啟因為追逐一隻受傷的天雞而踩壞了很多農民的莊稼,為此,鄭侯薩就與夏王啟爭執了起來,從此,就和夏王啟接下了怨恨。 在後來的治理國家大事的過程中,鄭侯薩常受到夏王啟的阻撓而不被重用,於是鄭侯薩心懷不滿,糾集了一班臣子密謀造反,誰知謀反之事還沒有開始,消息就已經走漏了。但在夏王啟責問此事的時候,鄭侯薩他們抵死都沒有承認。 鑒於這班臣子對國家的貢獻以及當時的情況,夏王啟沒有殺掉他們,只是對刑司大夫說:「去頂割耳!」 在夏王朝,去頂、割耳是一種非常羞辱人的刑法,「去頂」就是削去犯人的頭發,「割耳」就是割掉犯人的耳朵,使犯人受刑後再也難以見人。 刑司的大夫原來是鄭侯薩一手提拔的,於是,他很圓滑地處理好了這件事——刑司大夫告訴鄭侯薩:「老人家,我要執行『去頂割耳』之刑了,就是把您的薩氏筆畫中除掉一個『艸』(艹)頂,再除掉左邊的『阜』(阝)耳,您就改姓產吧!」如此,便完成了「去頂割耳」的「刑法」。 古人萬分崇敬父母所賜之姓名,因此歷來都「行不更名」即不管走到哪裡也不改變自己的名字、「坐不改姓」即犯事坐牢也不改變自己的姓、「萬死不變氏」即世代也不改變自己的氏! 但鄭侯薩為了「留得青山在」,只好萬分委屈地接受了老部下的意見。之後,鄭侯薩攜帶族人皆改為產氏,遠走他鄉,從黃河流域遷徙到長江流域繁衍生息,由此啟肇了「改氏」的開端。 今「產」字簡化為「產」字,產氏亦改為產氏,但讀音仍為sà(ㄙㄚˋ),是姓氏字拆減筆畫後讀音不改的特例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政治改革家公孫僑,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家譜文獻《姓苑》記載:「產,姓,彭城人也,鄭子產之後。」 公孫僑,公元前?~前522年,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穆公姬蘭的孫子,是春秋時期鄭國人(今河南新鄭),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鄭僖公姬惲五年(公元前566年),鄭穆公之子姬騑(子駟)為鄭國宰相,子駟謀殺了鄭僖公姬惲,立其子姬嘉即位,是為鄭簡公。當時鄭國諸公子皆欲誅殺宰相姬騑,結果姬騑先下手為強,盡除諸公子。鄭國由姬騑執政,鄭簡公成了擺設。後晉國伐鄭國,姬騑趕緊與晉國結盟;由此惹惱了楚國,出兵伐之,姬騑又趕緊與楚國結盟。到了鄭簡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誅殺了姬騑,任公孫僑為上卿,在公孫僑的政治舉措下,鄭國賴以存。公孫僑在上卿位三十六年。 鄭簡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公孫僑的父親公子姬發率軍攻打蔡國,大勝,當時鄭國人皆喜。公孫僑卻指出此舉將導致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反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兩年後,公子發在貴族內訌導致的政變中被殺,鄭簡公亦被劫持到北宮。公孫僑沉著機智,部署周密後開始率家兵攻打北宮,並在國人的支援下平息了變亂。 當時姬騑與晉、楚兩國簽訂盟書,強調維護個人特權,結果引起鄭國諸多貴族大臣的反對。當時姬騑打算強制推行改革政策,公孫僑力勸他焚毀盟書,平息眾怒,以穩定鄭國政局。 鄭簡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姬騑終因專權而被殺,公孫僑得立為卿,任少正。在與春秋霸主晉國的一系列交涉中,公孫僑據理力爭,不卑不亢,維護了鄭國的權益。 鄭簡公十八年(公元前548年),公孫僑隨執政公孫舍之攻打陳國時,也能注意軍紀,遵守傳統禮制。事後在向晉國獻捷時,又有理有據地駁回了晉國人的責難,迫使其承認鄭國的戰績。為此,鄭簡公給予公孫僑重賞,他卻只接受了與其地位相稱的部分。 鄭簡公十九年(公元前547年),楚康王熊昭為慰撫許國,率軍伐鄭,公孫僑主張堅守不戰,讓楚軍獲取小利後滿意而歸,以換取較長期的和平。鄭簡公照此辦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 鄭簡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鄭國大臣內訌,執政姬伯有被殺。公孫僑嚴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數人的尊重,遂在顯貴首領姬罕虎的支持下,於公元前543~前522年執掌鄭國國政,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政治家。 公孫僑沒有著述傳世,他的言行事跡,主要載於史籍《左傳》、《史記》等書籍中。 公孫僑是一個剛從奴隸主貴族轉化而來的封建貴族,為了保持貴族的某些特權,他不但不公開反對周禮,反而贊美它,甚至認為「禮」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但是,在公孫僑執政後,卻進行了一系列違反周禮而有利於封建化的改革,甚至帶有比較激進的法家色彩。因此,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折中於禮、法之間的特徵。 公孫僑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貢獻主要有: ①鑄「刑書」:公元前536年,公孫僑「鑄刑書」,把自己所制定的刑書鑄在鼎器上,開創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 ②主張「以寬服民、以猛服民」:在統治勞動人民的方法上,公孫僑第一個提出了「寬」、「猛」相濟的策略。「寬」即強調道德教化和懷柔,「猛」即嚴刑峻法和暴力鎮壓。 後來,儒家主要繼承和發展了公孫僑的「以寬服民」之策,法家責主要繼承和發展了公孫僑的「以猛服民」之冊。 公孫僑治國特別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顧大貴族的利益,團結依靠多數;一方面對個別貪暴過度的貴族斷然給以懲處,以維護政府威信。他不毀鄉校,允許國人議論政事,並願從中吸取有益建議。而對自認為有利於國家的改革,卻不顧輿論反對,強制推行。 對於晉、楚兩霸,公孫僑既遵照傳統禮制謹慎奉事,不給對方尋釁的借口,又在有條件時大膽抗爭,駁斥其無理苛求。 公孫僑宣稱「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對迷信鬼神星象,卻又承認貴族橫死能為厲鬼,而要將其子孫立為大夫加以安撫。 公孫僑曾指出:「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求逞於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強調治國必須照顧多數人的願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則不能成功。他又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即遇事應胸有成竹,執行中要堅持既定規劃而不輕易越軌。 公孫僑十分注意搜羅人才,用其所長,並能廣泛聽取建議,擇善而從。鄭國在公孫僑執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廣泛斥責,但他不為所動,堅決推行。其後改革成效顯著,人們又普遍歌頌他的政績,甚至擔心後繼乏人。 公孫僑既是守舊的士大夫們景仰的人物,卻又「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典,執行嚴格統制人民的「猛政」,創立加重剝削的「田洫」、「丘賦」等新制以「救世」。這說明公孫僑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他雖然力圖維護傳統的舊制,卻不能不適應形勢的變化而從事必要的改革。 公孫僑執政二十餘年,做到了「謙恭、盡責、惠民、義行」,是做實事的榜樣,孔子也予其高度評價,被孔子稱為「仁人」、「惠人」。 在公孫僑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子產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產氏,讀音作shàn(ㄕㄢˋ)。 二.分布 今安徽省的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臘樹鎮居多,重慶市的大渡口區、沙坪壩區,天津市,上海市,陝西省,江西省、四川省、江蘇省和浙江省等地,均有產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復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范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范圍上有部分重疊。 四.字輩排行: 安徽懷寧產氏字輩:「志必宗同原本自立光啟斯文世余芳國」。 五.歷史名人: 產麟:(生卒年待考),江西瑞昌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永樂舉人,曾任兵部主事。 產瓘:(生卒年待考),安徽懷寧人。 明正德中期出任訓導。 產偉:(生卒年待考),安徽懷寧人。 明嘉靖年間貢士。 產煒堂:(生卒年待考),安徽懷寧人。著名中醫外科專家。 產煒堂現為安徽懷寧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從醫三十八年,曾先後在南京市古樓醫院,廣西南寧303醫院和馬鞍山十七冶醫院工作和學習。 產煒堂在醫療上擅長自煉丹葯調治中醫外科雜症,如骨髓炎、骨結核及各種腫毒,內科胸腔積液、婦科乳房腫塊及皮膚科疾病,自研有風濕性關節止痛膏,還按道家養生古方配製了「視仙延壽酒」。 產煒堂當前正在對肝病攻關治療。推敲病因,病勢參究六脈,結合現代儀器說,平衡陰陽道其中,開展同類療法。以毒攻毒相對於經,必然獲勝建奇功。 1977年,產煒堂參加省醫療隊。走遍皖南山區各縣,拜訪老中醫,收集了不少民間驗方及古方、奇方治怪病。多次在省級以上雜志及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 產立清:(生卒年待考),安徽懷寧人。著名地方幹警。 產立清是南京市公安局下關分局二板橋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在2002年獲得了南京市「人民滿意警察」的光榮稱號。 產保福,生於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卒於1974年,農歷甲寅年男,京劇老生,教師。原名寶福。安徽人。祖父是徽班文武老生產玉成,父親是小生演員產桂林。
『貳』 患者女,50歲,眼睛總是眨個不停,像隔著樣
只用人工淚液,如亮視或倍然。效果若不顯著,可考慮針灸
江蘇省中醫院-眼科-李凱副主任醫師
『叄』 江姓姓氏的由來
一、產姓由來:
產姓源於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夏代鄭國公姓薩,從小就有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做了鄭國公以後,勤政親民,做了很多好事,很得百姓愛戴。有一次,隨大王啟[大禹的兒子]外出打獵,啟因為追逐一隻受傷的天雞(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野雞)而踩壞了很多農民的莊稼,為此,薩公就與大王爭執了起來。從此,我們的老祖宗就和大王接下了梁子。
在後來的治理國家大事的過程中,我們的薩公常常受到大王的阻撓而不被重用。於是薩公心懷不滿,糾集一班大臣而密謀造反,在事情還沒有開始以前,這一消息就已經走漏了,這可是要殺頭的呀!可是在大王詢問此事的時候,薩公他們打死都沒有承認。鑒於這班大臣對國家的貢獻以及當時的情況,大王啟還是沒有殺掉他們,只是對「刑部」說:「去頭割耳!」。刑部的頭頭原來是薩公一手提拔的,於是,他很圓滑的處理好了這件事,他是怎麼處理的呢?他告訴薩公:「老人家,你就把你的姓中除掉一個草字頭,再除掉左邊的掛耳,就姓產吧!」薩公為了「留得青山在」就只好委屈的接受了老部下的意見。於是,遠走他鄉,從黃河流域遷徙到長江流域,在那裡繁衍生息,安居樂業……
又因長江流域老發水荒,於是,老祖宗們常常搬家,於是,在現在的陝西、江西、安徽(以安徽安慶居多)四川,江蘇和浙江的部分地區都能夠找到我們產姓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
二、產姓遷徙分布:
因長江流域常發水荒,產姓人常常搬遷。於是在現在的陝西,江西,安徽(以安徽安慶居多),四川、江蘇和浙江的部分地區多此姓。
三、產姓歷史名人:
產麟,明朝永樂年間舉人。曾任兵部主事。
產煒堂,男,現為安徽懷寧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從醫38年,曾先後在南京市古樓醫院,廣西南寧303醫院和馬鞍山十七冶醫院工作和學習。醫療上擅長自煉丹葯調治中醫外科雜症,如骨髓炎、骨結核及各種腫毒,內科胸腔積液、婦科乳房腫塊及皮膚科疾病,自研有風濕性關節止痛膏。配製古方道家養生「視仙延壽酒」。當前正在對肝病攻關治療。推敲病因,病勢參究六脈,結合現代儀器說,平衡陰陽道其中,開展同類療法。以毒攻毒相對於經,必然獲勝建奇功。1977年參加省醫療隊。走遍皖南山區各縣,拜訪老中醫,收集了不少民間驗方及古方、奇方治怪病。多次在省級以上雜志及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產姓的優秀兒女也必將在中華民族崛起之過程中為我們的家族再添上輝煌的一頁!為新人類的發展譜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
『肆』 姓氏———「產」姓的由來
產姓,作為中華民族一個較古老的姓氏,散見於歷史典籍。據產姓研究者產結來考內證,關於產姓的明確記載,最容早出現於南朝劉宋時期何承天所著姓氏專著《姓苑》:產氏,彭城(今徐州一帶)人。唐朝林寶所著《元和姓纂》亦轉引了何氏《姓苑》的上述記載。據成書於康熙16年《產氏宗譜》記載,由當朝郡博士劉材考證,產姓源出春秋鄭國上卿公孫僑。僑字子產,其後人為紀念他以氏為姓。還有一種說法,據《中國姓氏大全》(作者陳明遠、汪宗虎)考證:產姓源出春秋時秦國大夫改產。目前見於歷史文獻的、確切可考的只有以上兩種觀點。當今產姓族人主要由南宋景定年間由外地遷入安慶地區的支裔繁衍而來,始遷祖為產德芳。據911百家姓查詢得知,截止2018年產姓在中國大陸姓氏人口排名中居827位,居見姓之後、托姓之前,人口約七千人。
『伍』 馬鞍山市有幾所三甲醫院啊
截至2019年8月共5家 馬鞍山人民醫院,馬鞍山中心醫院,馬鞍山中醫院,馬鞍山婦幼保健醫院,馬鞍山十七冶醫院(19年3月正式升級為三甲)
『陸』 手指上長了像癤一樣的東西整個手都腫了而且還發麻是什麼東西啊
您好,您可以提供一張照片,這樣才好幫您分析判斷。還有症狀如有無瘙癢疼痛,時間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