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劉家峽水電站在哪
劉家峽在甘肅省永靖縣內,距離蘭州市80公里的路程,位於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於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7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在從前的這個黃河谷地中,只是坐落著近百戶人家的小村落。1964年建成後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被譽為黃河明珠,每年將57億度的強大電流,送往陝西、甘肅、青海。劉家峽水庫蓄水容量達57億立方米,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達54公里。攔河大壩高達147米,長840米,大壩右岸台地上,修建有長700米,寬80米的溢洪道。大壩下方是發電站廠房,在地下大廳排列著5台大型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2.5萬,達到年發電57億度的規模。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水庫大壩處有電廠和劉家峽旅遊公司提供各式遊船,遊客可乘船直達水庫西南端的炳靈寺石窟參觀游覽。一般遊程約需二至三個小時,坐快艇約需一個半小時。8、9月份是劉家峽旅遊的最好的季節,天高雲淡,氣候宜人。黃河向西流是這里的一個奇特景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到了劉家峽,卻來了個大回轉,向西流去,所謂九曲黃河,在劉家峽就能夠看到一曲,電站的攔河大壩就鎖在這段河谷中,站在黃河單拱第一橋面上,電站主壩一覽無余。主壩高147米,長100米,如同天門緊鎖在懸崖峭壁之間,巨大的龍門吊矗立在壩上,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8、9月份是電站的汛期,電站屆時都要提閘排洪,黃河水像被囚的雄獅沖開了閘門,洶涌咆哮,彌天水霧白茫茫直沖霄漢,驚心動魄,嘆為觀止。從大壩乘坐仿古遊艇到庫區游覽,駛到洮河口,攜有大量泥沙,渾濁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庫,立即與清澈的黃河水形成涇渭分明的兩股水流,但濁流很快被清波吞沒,這也是一個奇景。
B. 劉家峽水電站歷史
簡介:劉家峽水庫蓄水容量達57億立方米,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 劉家峽水電站達54公里。攔河大壩高達147米,長840米,大壩下方是發電站廠房,在地下大廳排列著5台大型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2.5萬瓦,達到年發電57億度的規模。劉家峽水電站把陝西、甘肅、青海三省的電網聯結在一起。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遊人可乘遊艇溯黃河而上,入峽奇峰對峙,千岩壁立,出峽則為高山湖,黃土清波,水天一色。西行約50公里,即為炳靈寺石窟。山口有姊妹峰,形態婀娜,亭亭欲語,酷似笑迎賓客。
建設歷史:劉家峽水電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期間,我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電站。1964年建成後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曾被譽為「黃河明珠」。 劉家峽水電站是根據第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 河水利綜合規劃的決議》,按照「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自己勘測設計, 自己 製造沒備、自己施工安裝, 自己調試管理的國內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力發電站。1952年秋至1953年春,北京水力發電建設總局(簡稱「水電總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簡稱「黃委會」)組成貴(德)寧(夏)聯合查勘隊,對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進行查勘,初步擬定在劉家峽築壩。1954年3月,組成有關部門負責人和蘇聯專家共120餘人的黃河查勘團,對黃河干支流進行了大規模的查勘,自下而上,直至劉家峽壩址。在壩址比較座談會上,蘇聯專家認為:蘭州附近能滿足綜合開發任務的最好壩址是劉家峽。1954年黃委會編制的《黃河技術報告》確定劉家峽水電站工程為第一期開發重點工程之一。《黃河技術報告》擬定劉家峽水電站樞紐正常高水位1728米(實際建成高程為1735米)、總庫容49億立方米(實際建成為5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2億立方米(實際建成為41.5億立方米)、最高大壩高124米(實際建成147米)。電站裝機10台(實際裝機5台)、總裝機100萬千瓦(實際裝機122.5萬千瓦)。劉家峽水電站樞紐任務是發電、灌溉和防洪。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要求採取措施,完成劉家峽水電站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保證工程及時施工。1958年初,水電部成立劉家峽水力發電工程局(現為水電四局),承擔劉家峽和鹽鍋峽兩個水電站的施工任務,擬定了「兩峽同上馬,重點劉家峽,鹽鍋峽先行,八盤峽後跟」的施工方案。劉家峽水電站工程於1958年9月27日正式動工興建,當時是關乎國家命運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61年因國家經濟調整緩建,1964年復工。當時,我們國家剛剛渡過三年困難時期,那時候的建設方針是「先生產,後生活」,劉家峽水電站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當時的重點任務是打導流洞,這個導流洞斷面13×13.5米,總長度1021米,工程局組織了兩個開挖隊對著打,任務重、工期緊,職工們克服了不少困難,日夜奮戰,取得月進尺100米的好戰績,經過15個月的艱苦奮戰,導流洞終於打通了。1966年汛前建成上游圍堰,從而使電站基坑具備常年施工條件。1966年4月20日,劉家峽水電站攔河大壩第一塊混凝土開盤澆築。甘肅省委副書記馬繼孔、副省長葛世英親自為大壩澆築剪綵。纜機吊著混凝土從天而降,攔河大壩在黃河兩岸之間冉冉升起。盡管這當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但是水電四局職工「抓革命、促生產」的熱情未減,革命干勁未減。這當中的1969年3月19日,當時任黨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一行視察劉家峽水電站。鄧小平總書記說:沒想到工程搞得這么快,搞得這么好!到1969年8月,攔河大壩全部澆築完畢。左右岸副壩也於1968年、1969年澆完。1968年10月15日電站下閘蓄水,第一台機組於1969年3月29日並網發電,1974年12月5台機組全部安裝完畢投產發電,電站竣工。至此,全國第一座裝機容量百萬千瓦以上大型水電站勝利建成。1981年被評為優秀設計和優質工程,獲全國優秀工程設計獎。工程總投資6.38億元,總造價5.11億元,單位千瓦投資512元,單位千瓦造價417元。位於庫區大夏河與黃河交匯處的蓮花鎮是原永靖縣城所在地,水庫蓄水後淹沒,縣政府機關遷至劉家峽大壩下游三公里處的小川。水庫尾端,有始建於西秦建弘元年的炳靈寺石窟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六大石窟之一。為保護文物古跡和旅客安全,電站施工期間澆鑄了防護堤壩。1985年—1986年劉家峽水電廠和甘肅省文化廳共同投資,由水檢公司負責設計施工,又進行了加固處理。
C. 劉家峽水電站的介紹
劉家峽水電站,中國首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位於甘肅省永靖縣境內的黃河幹流。1958年9月開工興建,1961年停工,1964年復工,1975年2月4日,在西北高原叢山峻嶺之間,古城蘭州滔滔黃河之上,一座大壩拔地而起,這就是我國目前較大的水力發電站——劉家峽水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劉家峽水電站可蓄水57億立米,年發電量57億度,比解放初期全國一年的發電量還多。同時,它還是一個兼有防洪、灌溉、防凌、養殖等綜合利用價值的大型水利樞紐水電站中央排列著五台大型國產水輪發電機組,分別擔負著供給陝西、甘肅、青海等省用電的任務。該電站廠房寬約25米,長約180米,有20層樓高。壩型為重力壩,最大壩高147米,總庫容57億立方米。安裝5台機組,總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5.8億千瓦時。第一台機組22.5萬千瓦機組於1969年3月投入運行。
D. 劉家峽水庫的環境威脅
劉家峽水庫由於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淤積於水庫中,整個水庫的實際有效庫容已由建壩時的57億立方米減少到42億立方米,損失庫容15億立方米,嚴重地威脅著水電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
由於劉家峽庫區沿岸植被稀少,水庫岸坡經常發生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極其嚴重。庫區沿岸的永靖、東鄉、臨夏、積石4縣和臨夏州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庫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但劉家峽庫區生態形勢仍然嚴峻。
E. 劉家峽水庫的基本信息
位置
甘肅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距蘭州市75公里建庫時間
1958年正式動工建設,1974年全部建成。
面積
16萬畝
深度
平均水深26米,最大水深
78米
海拔
2100米
底質
泥沙
形態描述
劉家峽水庫(甘肅)屬於北方區的黃河水系,中營養型湖水庫。
F. 劉家峽水電站屬於國企嗎
是,現在屬甘肅省電力公司
G. 劉家峽水電站是中央管還是甘肅電力公司管轄
2012年6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能源〔2012〕1936號」文批復了甘肅黃河劉家峽水電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擴機工程核准報告。甘肅黃河劉家峽水電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擴機工程利用原劉家峽已建大壩和水庫,在水庫左岸修建排沙洞,並結合排沙洞新建一地面廠房,安裝兩台15萬千瓦的混流式機組,擴機後,劉家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7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58.86億千瓦時。該項目由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甘肅電力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
H. 劉家峽水庫的基本信息
位置 甘肅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距蘭州市75公里建庫時間 1958年正式動工建設,1974年全部建成。
面積 16萬畝
深度 平均水深26米,最大水深 78米
海拔 2100米
底質 泥沙
形態描述 劉家峽水庫(甘肅)屬於北方區的黃河水系,中營養型湖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