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祖姓

馬鞍山祖姓

發布時間:2021-08-10 21:13:38

『壹』 安徽蚌埠祖姓族譜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商朝王族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商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後世提到商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湯的六代孫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們的後代中有人以他們的名字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幾位商王中最有作為的帝王,他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商朝復興,所以今天的祖氏人有奉祖乙為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商朝的兩位宰相,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時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後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們都是黃帝的後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孫中,也有取祖字為姓的,稱為祖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滿族、彝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以祖為姓的人。

得姓始祖:祖已。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門著姓,他們是殷商王室的子孫後裔,就是受千秋萬世敬仰的上古聖君商湯的子孫。

祖氏的來源,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譜》等書記載:「子姓,殷後,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漢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陽。」在殷商有天下的六百四十五年之中,前後二十八個君主,以祖為名的君主不在少數,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後世祖氏中國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認為應該算是祖已,因為在殷商武丁的時間,從古籍上已經發現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當時以道訓諫王的賢臣祖已。《書經》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根據這個記載,我國祖氏家族的得姓歷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由此可見,祖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姓氏,最初是發祥於涿郡。

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這個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與中華民族的淵源十分深遠。五千年前,黃帝與尤戰於涿鹿之野,奠定中華民族繁衍成長的地盤,就是這個地方。祖氏後人多奉祖已為祖氏的始祖。

二.各支始祖:

資料有待補充。

三.遷徙分布:

祖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為第二百四十九位。

祖氏出自子姓,起源於商朝。商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後世提到商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湯的六代孫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當時已經衰落下去的商朝復興起來。這三人的後代中都有以祖為姓氏的,是祖氏的一支起源。

祖氏還有另一支起源,是源於商朝的兩位宰相,他們叫祖已和祖伊,他們都是黃帝的後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孫中,也取祖字為姓,稱為祖氏。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范陽郡:三國時期曹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

京兆郡:唐朝國都長安直轄區,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

2.堂號:

資料有待補充。

五.家乘譜牒:

遼寧興城祖氏家譜不分卷,(清)祖建極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手寫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福建浦城蓮湖祖氏族譜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

福建浦城蓮湖祖氏族譜八卷,(清)祖國鈞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

福建浦城蓮湖祖氏族譜,(明)祖欽等纂修,(清)祖富言續修,清乾隆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福建浦城蓮湖祖氏族譜,(清)祖國鈞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六.字輩排行:

祖氏一支始祖:「天地美德古今流芳仁敬孝慈道義忠良詩書經史禮樂文童范陽華胄奕世榮昌惟斯後人耕……」

資料有待補充。

七.楹聯典故:

1.四言通用聯:

源自商裔;望出范陽:祖氏宗祠通用聯。

忠心貫日;巧算入神:上聯典指東晉名將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人,西晉末率親族數百家南遷,居京口。建興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馬睿任他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他的部隊紀律嚴明,得到人民響應,進駐雍丘,收復了黃河以南地區。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但東晉朝中糾紛不斷,他得不到支持,終於憂憤而死。下聯典指南北朝時期宋國科學家祖沖之,字文遠,范陽人。推算出圓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並提出了π的約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歐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編制的《大明歷》,首先考慮到了歲差問題的計算,對於日月運行周期的數據比當時的其他歷法更准確。又曾改造指南車,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極有巧思。

煌煌義士;翩翩聖兒: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閩人祖域,字貞夫,官至殿前司統制。平時崇尚氣節,樂善好施,死後,百姓懷念他的恩惠,立廟祭祀。明朝時期,被追封為「義士祖公之神」。下聯說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范陽人祖瑩,字元珍,幼時好學,沉湎於書,當時號稱「聖小兒」。後來,以文學著稱,曾說:「文章必須自己命意構思,自成一家風骨,怎麼會和別人有一樣的生活呢?」官至車騎大將軍,封文安縣伯。

江左名士;殷室賢臣: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慷慨有節,晉元帝徵為軍咨祭酒,尋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擊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統兵與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下聯典指商朝的祖已,為高宗賢臣,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

聞雞起舞;睹雉格王: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中夜聞荒雞而起舞。下聯典指商王高宗肜,謂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聯:

聞雞聲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中夜聞荒雞而起舞。下聯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聯:

名垂青史圓周率;楫擊中流報國心:上聯典指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國的科學家祖沖之事典。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名將祖逖,字士稚,范陽人。聞雞起舞,立志北伐,渡江擊槳,暫復中原,後慮內亂,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車流芳萬世;大明歷光照千秋:全聯典指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科學家祖沖之。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此聯為唐代詩人祖詠《望薊門》詩句聯。

4.八言以上通用聯:

先人嘗羨,物議秀美;後世永欽,機杼風骨:上聯典指北魏的散騎常侍祖孝隱,有文學,早知名。兼解音律,機警善辨,名譽甚高。「魏朝接對者多取一時之秀,孝隱少處其中,物議稱美。」下聯典指後魏文學家祖瑩,字元珍,以文學見重。嘗語人曰:「文章須自出機杼,自成一家風骨。」累遷車騎大將軍,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慶善培於四世;琳琅有赫,賁永譽之千秋:明朝時期的朱由檢撰遼寧省興城市寧遠古城祖氏石坊聯「北楹」。古城內南大街(延輝街)矗立著兩雄偉壯觀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公元1628~1644年)為表彰當時鎮守遼西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兄弟衛明抗清的功勞,默許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這兩座石雕藝術瑰寶猶如一首凝固的音樂,其優美的旋律時刻回盪在古城內外,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祖大樂古坊,處於北面,俗稱「二道牌樓」。建於明崇禎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築造,其結構與南坊大體相同,坊高約16.5米,寬13米,明間寬4.15米,東西盡間各寬2.2米。二重額坊,柱高樓小,額枋間架,空有靈致,氣勢雄偉。上層南面刻有「登壇駿烈」,意思是登上將壇,創立功業;北面刻有「元勛初錫」,大意是樹立石坊是對立下頭等功勛的人的第一次獎賞,意味著這僅僅是獎賞的開始。邊款「崇禎戊寅歲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遼東兵部待郎方一藻題」。第三導刻有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鎮;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誥贈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晉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大樂。中兩棵石柱上刻有兩副御制對聯(南北楹柱),這兩副對聯大意是祖大樂英勇威武而對他稱贊歌頌,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積德的培養,受寵於朝廷,經皇帝的恩准賜給隆重的銘刻金石的表獎,這種榮譽將萬古流芳。

桓糾興歌,國倚干城之重;絲綸錫寵,朝隆銘鼎之褒:明朝時期的朱由檢撰遼寧省興城市寧遠古城祖氏石坊聯[南楹]。
七.楹聯典故:

1.四言通用聯:

源自商裔;望出范陽:祖氏宗祠通用聯。

忠心貫日;巧算入神:上聯典指東晉名將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人,西晉末率親族數百家南遷,居京口。建興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馬睿任他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他的部隊紀律嚴明,得到人民響應,進駐雍丘,收復了黃河以南地區。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但東晉朝中糾紛不斷,他得不到支持,終於憂憤而死。下聯典指南北朝時期宋國科學家祖沖之,字文遠,范陽人。推算出圓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並提出了π的約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歐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編制的《大明歷》,首先考慮到了歲差問題的計算,對於日月運行周期的數據比當時的其他歷法更准確。又曾改造指南車,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極有巧思。

煌煌義士;翩翩聖兒: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閩人祖域,字貞夫,官至殿前司統制。平時崇尚氣節,樂善好施,死後,百姓懷念他的恩惠,立廟祭祀。明朝時期,被追封為「義士祖公之神」。下聯說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范陽人祖瑩,字元珍,幼時好學,沉湎於書,當時號稱「聖小兒」。後來,以文學著稱,曾說:「文章必須自己命意構思,自成一家風骨,怎麼會和別人有一樣的生活呢?」官至車騎大將軍,封文安縣伯。

江左名士;殷室賢臣: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慷慨有節,晉元帝徵為軍咨祭酒,尋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擊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統兵與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下聯典指商朝的祖已,為高宗賢臣,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

聞雞起舞;睹雉格王: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中夜聞荒雞而起舞。下聯典指商王高宗肜,謂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聯:

聞雞聲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中夜聞荒雞而起舞。下聯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聯:

名垂青史圓周率;楫擊中流報國心:上聯典指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國的科學家祖沖之事典。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名將祖逖,字士稚,范陽人。聞雞起舞,立志北伐,渡江擊槳,暫復中原,後慮內亂,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車流芳萬世;大明歷光照千秋:全聯典指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科學家祖沖之。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此聯為唐代詩人祖詠《望薊門》詩句聯。

4.八言以上通用聯:

先人嘗羨,物議秀美;後世永欽,機杼風骨:上聯典指北魏的散騎常侍祖孝隱,有文學,早知名。兼解音律,機警善辨,名譽甚高。「魏朝接對者多取一時之秀,孝隱少處其中,物議稱美。」下聯典指後魏文學家祖瑩,字元珍,以文學見重。嘗語人曰:「文章須自出機杼,自成一家風骨。」累遷車騎大將軍,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慶善培於四世;琳琅有赫,賁永譽之千秋:明朝時期的朱由檢撰遼寧省興城市寧遠古城祖氏石坊聯「北楹」。古城內南大街(延輝街)矗立著兩雄偉壯觀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公元1628~1644年)為表彰當時鎮守遼西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兄弟衛明抗清的功勞,默許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這兩座石雕藝術瑰寶猶如一首凝固的音樂,其優美的旋律時刻回盪在古城內外,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祖大樂古坊,處於北面,俗稱「二道牌樓」。建於明崇禎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築造,其結構與南坊大體相同,坊高約16.5米,寬13米,明間寬4.15米,東西盡間各寬2.2米。二重額坊,柱高樓小,額枋間架,空有靈致,氣勢雄偉。上層南面刻有「登壇駿烈」,意思是登上將壇,創立功業;北面刻有「元勛初錫」,大意是樹立石坊是對立下頭等功勛的人的第一次獎賞,意味著這僅僅是獎賞的開始。邊款「崇禎戊寅歲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遼東兵部待郎方一藻題」。第三導刻有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鎮;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誥贈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晉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大樂。中兩棵石柱上刻有兩副御制對聯(南北楹柱),這兩副對聯大意是祖大樂英勇威武而對他稱贊歌頌,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積德的培養,受寵於朝廷,經皇帝的恩准賜給隆重的銘刻金石的表獎,這種榮譽將萬古流芳。

桓糾興歌,國倚干城之重;絲綸錫寵,朝隆銘鼎之褒:明朝時期的朱由檢撰遼寧省興城市寧遠古城祖氏石坊聯[南楹]。
七.楹聯典故:

1.四言通用聯:

源自商裔;望出范陽:祖氏宗祠通用聯。

忠心貫日;巧算入神:上聯典指東晉名將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人,西晉末率親族數百家南遷,居京口。建興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馬睿任他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他的部隊紀律嚴明,得到人民響應,進駐雍丘,收復了黃河以南地區。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但東晉朝中糾紛不斷,他得不到支持,終於憂憤而死。下聯典指南北朝時期宋國科學家祖沖之,字文遠,范陽人。推算出圓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並提出了π的約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歐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編制的《大明歷》,首先考慮到了歲差問題的計算,對於日月運行周期的數據比當時的其他歷法更准確。又曾改造指南車,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極有巧思。

煌煌義士;翩翩聖兒: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閩人祖域,字貞夫,官至殿前司統制。平時崇尚氣節,樂善好施,死後,百姓懷念他的恩惠,立廟祭祀。明朝時期,被追封為「義士祖公之神」。下聯說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范陽人祖瑩,字元珍,幼時好學,沉湎於書,當時號稱「聖小兒」。後來,以文學著稱,曾說:「文章必須自己命意構思,自成一家風骨,怎麼會和別人有一樣的生活呢?」官至車騎大將軍,封文安縣伯。

江左名士;殷室賢臣: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慷慨有節,晉元帝徵為軍咨祭酒,尋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擊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統兵與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下聯典指商朝的祖已,為高宗賢臣,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

聞雞起舞;睹雉格王: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中夜聞荒雞而起舞。下聯典指商王高宗肜,謂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聯:

聞雞聲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聯典指東晉朝時期的祖逖中夜聞荒雞而起舞。下聯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聯:

名垂青史圓周率;楫擊中流報國心:上聯典指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國的科學家祖沖之事典。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名將祖逖,字士稚,范陽人。聞雞起舞,立志北伐,渡江擊槳,暫復中原,後慮內亂,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車流芳萬世;大明歷光照千秋:全聯典指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科學家祖沖之。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此聯為唐代詩人祖詠《望薊門》詩句聯。

4.八言以上通用聯:

先人嘗羨,物議秀美;後世永欽,機杼風骨:上聯典指北魏的散騎常侍祖孝隱,有文學,早知名。兼解音律,機警善辨,名譽甚高。「魏朝接對者多取一時之秀,孝隱少處其中,物議稱美。」下聯典指後魏文學家祖瑩,字元珍,以文學見重。嘗語人曰:「文章須自出機杼,自成一家風骨。」累遷車騎大將軍,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慶善培於四世;琳琅有赫,賁永譽之千秋:明朝時期的朱由檢撰遼寧省興城市寧遠古城祖氏石坊聯「北楹」。古城內南大街(延輝街)矗立著兩雄偉壯觀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公元1628~1644年)為表彰當時鎮守遼西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兄弟衛明抗清的功勞,默許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這兩座石雕藝術瑰寶猶如一首凝固的音樂,其優美的旋律時刻回盪在古城內外,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祖大樂古坊,處於北面,俗稱「二道牌樓」。建於明崇禎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築造,其結構與南坊大體相同,坊高約16.5米,寬13米,明間寬4.15米,東西盡間各寬2.2米。二重額坊,柱高樓小,額枋間架,空有靈致,氣勢雄偉。上層南面刻有「登壇駿烈」,意思是登上將壇,創立功業;北面刻有「元勛初錫」,大意是樹立石坊是對立下頭等功勛的人的第一次獎賞,意味著這僅僅是獎賞的開始。邊款「崇禎戊寅歲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遼東兵部待郎方一藻題」。第三導刻有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鎮;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誥贈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晉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大樂。中兩棵石柱上刻有兩副御制對聯(南北楹柱),這兩副對聯大意是祖大樂英勇威武而對他稱贊歌頌,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積德的培養,受寵於朝廷,經皇帝的恩准賜給隆重的銘刻金石的表獎,這種榮譽將萬古流芳。

桓糾興歌,國倚干城之重;絲綸錫寵,朝隆銘鼎之褒:明朝時期的朱由檢撰遼寧省興城市寧遠古城祖氏石坊聯[南楹]。

『貳』 有詳細的祖姓氏族譜嗎

有,族譜一般不外傳。

祖姓氏族譜一般在家族中會有詳細記錄。查家譜先要找到家譜。建議去找長輩詢問,也可以自己去找,家譜一般在族長、族頭那裡,或者族裡指定的某個人保管,另外祠堂也會有。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2)馬鞍山祖姓擴展閱讀:

譜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

譜堂包括總世系圖」世系年表。年錶行傳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頭原則分別介紹各人的字型大小、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謚號、姻配等。

除此之外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

『叄』 祖姓的介紹

祖姓出自子姓,起源於商朝。黃帝的後裔。始祖為祖已。祖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四十九位。名人輩出,有祖逖、祖沖之等。

『肆』 祖姓的起源地,越詳細越好。謝謝

一、姓氏源流
祖(Zǔ)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為商代王族之後裔。商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後世提到商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湯的六代孫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們的後代中有人以他們的名字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幾位商王中最有作為的帝王,他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商朝復興,所以今天的祖姓人有奉祖乙為始祖。
2、源於商代的兩位宰相。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時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後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們都是黃帝的後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孫中,也有取祖字為姓的,稱為祖氏。
3、在滿、彝、東鄉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以祖為姓的人。
祖姓始祖:祖已。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門著姓,他們是殷商王室的子孫後裔,就是受千秋萬世敬仰的上古聖君商湯的子孫。祖氏的來源,《元和姓纂》和《姓譜》等書記載說:「子姓,殷後,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漢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陽。」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後28個君主,以祖為名的君主不在少數,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後世祖姓中國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認為應該算是祖已,因為在殷商武丁的時間,從古籍上已經發現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當時以道訓諫王的賢臣祖已。《書經》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根據這個記載,我國祖氏家族的得姓歷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見,祖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姓氏,最初是發祥於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這個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華民族的淵源十分深遠。5000年前,黃帝與尤戰於涿鹿之野,奠定中華民族繁衍成長的地盤,就是這個地方。望族居范陽郡(今河北涿縣)。故祖氏後人多奉祖已為祖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祖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祖姓出自子姓,起源於商朝。商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後世提到商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湯的六代孫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當時已經衰落下去的商朝復興起來。這三人的後代中都有以祖為姓氏的,是祖姓的一支起源。祖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是源於商代的兩位宰相,他們叫祖已和祖伊,他

『伍』 祖氏家譜

我是貴州遵義市播卅區茅栗的我們這邊的字輩。子其應聯弟,德遠業常洪,仁興永發達,萬代照乾坤,祖姓是商王後裔,我們屬范陽郡,有譜書。

『陸』 祖姓是滿族人么

姓氏與民族沒有必然關系,因為同姓不同宗的太多了。
比如朝鮮韓國越南都有姓李的,分別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中國也有姓李的,但是中國姓李的也都不是一個民族。

滿族當中有姓祖的,比如有的…薩克答氏就有取祖姓的,還有滿族中祖佳氏也有取祖姓的,還有錫爾查氏也有取祖姓的。

但是漢人,蒙古族,回族,瑤族…很多民族中也有這個姓。但與滿族的祖姓就沒有關系了。

『柒』 有姓祖的嗎

有。
1,祖多多,女,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人。
2,祖曉慧,女,河北張家口人。
3,祖靖,男,上海人。
4,祖佰達,男,安徽人。
5,祖忠龍,男,安徽人,出生年月: 1993/3/7 。
6,祖成康,男,安徽人, 出生年月: 1989/9/18 。
祖姓主要在安徽中部北部及江蘇南京或北部地區。

『捌』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祖村 祖氏家族來自何方

邢姓,《左傳》上所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們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代。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 這個榮耀姓氏的始祖,根據老證,是周公的第4個兒子,由於被封食采於邢而得姓。關於邢氏的這段源流,是詳載於《姓纂》一書。該書指出:「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當年的邢國,爵位為侯,位置就在現在河北省,邢台縣的西南。這個國家在周代初年雖然有如曇花一現,國祚並不很長,到了春秋時代就被強鄰衛國所並滅。然而,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聲名響亮的邢姓,堪稱永垂不朽。 邢姓的最早發源之地河北邢台縣,在歷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這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置為信都縣,不久之後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成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都。南北朝時,石勒又在這個地方建立他的趙國,一直到宋朝之時,才定名為邢台,以迄於今。因此,邢台縣之地一直聲名響亮,來自該地的邢姓人,可以說是與有榮焉。 春秋時代的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周公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 當周公的邢姓後裔陸續出現於春秋諸國,並逐漸鋒芒嶄露時,位於現在山西一帶的晉國,又出現了另一支以邢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書所記述的:「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於邢,後以為氏,望出河間」。 春秋時代晉國的韓氏,是一個極為顯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貴為上卿,後後來更進一步與趙、魏兩家分割晉國為三,揭開了歷史上所謂戰國時代序幕。這個顯貴的家族,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則他們的子孫後來由於食采於邢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就實質而言,實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較早出現於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則兩支邢氏的得姓盡管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實際上根本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發源之地,就是《史記秦本紀》所記載「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個邢丘之地,該地的位置,已知即為今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邢故城。這項具體的證據,十足顯出了邢氏的源遠流長。 另外,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州人、滿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綜上,古老的邢姓來源有三,其中主要的兩支是黃帝後裔,其具體情況如下:1.出自製禮作樂的周公姬旦的後裔2.出自春秋時的晉國3.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輝的邢氏,在歷史上的表現一直十分優異,以漢、唐之際的漫長時間來說,傑出的邢姓名人就滿載於歷代的史書,三國時有邢貞,太常奉策;北齊有邢峙,國子助教;魏文帝時的邢庸,南北朝時的邢邵,唐乾天年間的邢濟,會昌年間的邢群,真是不勝枚舉。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獻之;清朝有邢謝;當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軍將領邢士第,哲學家邢賁思,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邢新會,等邢姓郡望: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縣,因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邢姓堂號:北彥堂(指三國時邢顒學問道德比別人好)。現有村為邢氏:位居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薛鎮、-位居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大邢村,村東臨「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石臼湖。——歡迎邢氏炎黃子孫。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鎮邢堂村。再加一個地方.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五塘頭村.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有絕對的歷史證據.還有安徽省臨泉縣宋集鎮邢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屯子鄉荊寨村,邢氏100多家。

『玖』 祖姓在全國漢族姓氏中排第幾

祖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四十九位。當今祖姓人口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前三百位。

『拾』 哪位大師知道祖姓的來源,姓祖的起源地在哪個地方

第一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商王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後史中提到商王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
湯的六代孫開始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都曾是商王朝君王的廟號,其中的祖乙,名字叫子滕,是這些商王中最有作為的帝王,他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當時已經衰落下去的商王朝中興起來。
關於祖已的世系,一般認為是:
少典→軒轅→玄囂→蟜極→夋[夔]→契[卨]→昭明[王吳]→相土[土]→昌若[羔]→曹圉[根圉]→冥[季]→核[王亥]→微[上甲]→報丁[報乙]→報乙[報丙]→報丙[報丁]→主壬[示壬]→主癸[示癸]→履(天乙、成湯)[太乙、唐、成]→[太丁]→至[太甲]→辨[太庚]→密[太戊]→整(河亶甲)[戔甲]→滕[祖乙]→旦[祖辛]→新[祖丁]→斂[小乙]→昭[武丁]→曜[祖庚]→載[祖甲]→孝己[祖己(祖伊)]。
商王之名出自史籍《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內的名號是甲古文字記載的君王廟號。
在商王朝開國君主商湯執政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左相仲虺,在仲虺的後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伊),為仲虺之後的商王朝宰相。
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譜》等書記載:「子姓,殷後,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漢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陽。」
姓氏學界一般認為,祖氏得姓始祖應當從祖已起算。在殷商武丁的時間,從古籍上已經發現了最早姓祖者的史實記載,那便是當時以「道訓諫王」的賢臣祖已,這在典籍《書經·高宗彤日》中有明確記載:「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
商高宗,就是武丁子昭(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祖己時為商王朝的國相,他借用商高宗在祭祀成湯的重大典禮上,獻祭品野雉飛到了國鼎之上的現象,引道訓諫商高宗及其王子們要「仁政治國」。
按此記載,祖氏家族的得姓歷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
在祖己(祖伊)的後裔子孫中,有取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祖氏,世代相傳至今,祖氏最初是發祥於涿郡,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各根義召日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姓氏群體,就是世代的「守陵者」。
蒙語「各各召」是「祖墳」之意,延伸的「各根義召日」表明為更崇高的「祖陵」,多用於對蒙古民族歷史商功勛卓著的先祖、王爺、可汗、大汗等陵寢的尊稱,後有專職世襲的守陵人取之為家族姓氏,即稱各根義召日氏。
在明朝時期,有蒙古族各根義召日氏族人取姓氏的漢義改冠漢姓為祖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薩克達氏,本稱巴雅拉氏,後改以地名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滿語「蒼老、老祖宗」,是一個龐大的滿族氏族部落,有諸多分支,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部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兩岸)、黑龍江兩岸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祖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高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⑵.滿族組佳氏,滿語為J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鐵嶺(今遼寧鐵嶺),後多冠漢姓為祖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東鄉族、傣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祖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祖姓始祖
編輯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門著姓,他們是殷商王室的子孫後裔,就是受千秋萬世敬仰的上古聖君商湯的子孫。祖氏的來源,《元和姓纂》和《姓譜》等書記載說:「子姓,殷後,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漢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陽。」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後28個君主,以祖為名的君主不在少數,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後世祖姓中國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認為應該算是祖已,因為在殷商武丁的時間,從古籍上已經發現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當時以道訓諫王的賢臣祖已。《書經》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根據這個記載,中國祖氏家族的得姓歷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見,祖氏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姓氏,最初是發祥於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這個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華民族的淵源十分深遠。5000年前,黃帝與尤戰於涿鹿之野,奠定中華民族繁衍成長的地盤,就是這個地方。望族居范陽郡(今河北涿縣)。故祖氏後人多奉祖已為祖姓的始祖。 [1]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祖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