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鞍山市青少年宮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青少年宮1984年10月成立,隸屬於共青團馬鞍山市委,系版財政差額補貼的權事業單位,是馬鞍山市青少年兒童校外教育的主陣地,是全市最早、唯一專業從事青少年兒童校外教育的公益性事業單位。 馬鞍山市青少年宮先後被團中央等單位命名為「青少年計算機培訓基地」、「青少年外語培訓基地」、「青工再就業培訓基地」、「馬鞍山市武術後備人才培訓基地」和「馬鞍山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並先後建成「《中國少年報》社馬鞍山學生記者站」、「《少年博覽》雜志社馬鞍山學生記者站」、「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等級考試馬鞍山站」、「劍橋少兒英語全國統一考試站」、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音樂考級馬鞍山考點、中國美術學院社會美術水平考級馬鞍山考點等。
『貳』 怎樣才能報名加入馬鞍山市青年志願者團隊
通過各級共青團組織報名,也可直接與馬鞍山團市委青年志願者協會聯系。
『叄』 馬鞍山民政局的領導分工
張國華同志 主持全面工作。主管計劃財務、福利彩票發行和管理、慈善工作。分管計劃財務科、市福利彩票發行和管理中心、市慈善總會。
張蓮同志 負責機關事務管理、依法行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社會事務管理、區劃地名、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招商引資等工作。分管局辦公室、社會事務管理科、市行政區劃地名辦公室、市殯儀館、市公墓管理所。聯系殯葬協會、地名資源開發服務中心。
賈明安同志 負責社會福利、救災救濟、城鄉低保、社會救助、老齡等工作。分管社會福利和救災救濟科(市生產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市福利院(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市福利生產辦公室(企業公司),協助分管計劃財務科、市慈善總會。聯系福利企業協會。
許建同志 負責退役士兵及軍隊離退休老幹部安置、優待撫恤、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雙擁等工作,分管退伍軍人和軍休幹部安置科(市退役士兵安置辦公室、市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辦公室)、優撫科、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市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市軍隊離退休幹部第一休養所、市軍隊離退休幹部第二休養所、市濮塘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聯系志願者協會。
汪要武同志 負責黨務、黨風廉政、政風行風建設、人事教育、行政審批、民間組織管理、文明創建、機關效能、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工作。分管機關黨委、行政審批科、民間組織管理局、局工會、團委、婦委會。
『肆』 中國驕傲
霍洞光,男.身份:邯鄲市消防支隊
主要事跡:2005年5月19日,邯鄲市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邯鄲叢台酒業公司南廠區有三名工人落入淤泥池,生死不明。支隊指揮中心馬上命令第3中隊趕赴現場救援。一班班長牛勇綱迅速下到危險的淤泥池展開救援,這時,救援人員發現淤泥池中竟然有6名受困人員,而淤泥池的深度不足1米!這其中肯定還存在著一些部不為人知的危險。牛勇綱在救援了2名受困群眾之後,體力不支;被霍洞光和另外一名救援戰士換下。就在對第5名群眾進行救援的時候,霍洞光發生了危險:受困群眾的身體掛開了霍洞光的呼吸面罩,霍洞光在幾秒鍾內失去知覺,倒在了充滿了高濃度致命硫化氫的淤泥池。經過緊急救援,霍洞光和最後一名受困群眾脫離了淤泥池。
推薦理由:硫化氫是一種可以在瞬間致人死地的劇毒氣體,特別是達到一定濃度的硫化氫氣體,危害相當大。就在這種情況下,牛勇綱和霍洞光不顧自己的安危,前仆後繼,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對受困群眾進行極其危險的救援。這種精神永遠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仰。
直面苯危機——遼寧省撫順市公安消防支隊
主要事跡:2005年7月14日,遼寧省撫順市發生一起非常危險的劇毒工業苯泄漏的事件。一列運輸苯液的火車發生傾覆,二十節罐體出現險情,其中的一節罐車出現苯泄漏,並發生劇烈燃燒;800餘噸苯隨時都存在爆炸的隱患,其爆炸當量相當於800多噸TNT炸葯;而更重要的是,臨近發生危險的列車還有兩個儲量均為650立方米的氧氣儲氣罐,一個儲量為400 立方米的氬氣罐;一旦發生連環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苯液還具有強烈的揮發性,是一種劇毒的化學葯品,吸入後容易讓人體產生病變。在這種情況下,撫順市公安消防支隊的救援戰士們不顧危險,深入險地,迅速採取多項措施,疏散當地的人群、撲滅火源、斷開事發地點的電和煤氣,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在整個出警救援的過程中,消防戰士們表現出了不怕死,不怕危險的崇高精神;沉著冷靜地處理了突發的各種問題。最後終於成功地解決了苯泄漏帶來的危機,僅有一位群眾在撤離火場時被灼傷。
推薦理由:現代工業飛速發展,各種危險劇毒的危險化學物質在運輸過程中極其容易發生危險。而這種危險一旦降臨,將是致命的,而且影響也是巨大的。在面對這種工業泄漏時如何處理瞬息萬變、危險性極高的危機是對所有人的考驗,也是掌握難度最大的處理辦法。在這次泄漏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撫順市的戰士們表現出了應對危險事件的大智大勇,他們的無畏和處理辦法值得推廣和學習。
永不放棄的救援——福建省建甌市消防大隊、福建省廈門市消防支隊
2005年6月15日,福建省建甌市一幢七層樓房在大雨之後瞬間坍塌,坍塌時有十一人正在樓內進行隔斷工作。事故發生後,十一名工人都陷入了生死困境。在被壓工人的方位和傷勢都不明確的情況下,福建省建甌市消防大隊的官兵,藉助簡單的工具,主要靠手工,撬開層層水泥頂板。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了加快救援進度,提高救援質量,南平市公安局調派了搜救犬參與救援。廈門市消防支隊也向救援現場調過來生命探測儀。在30多度的高溫天氣里,大家持續工作33個小時,最終將十一名工人搜救出地面,其中6人生還,5人遇難。
推薦理由:
要保證十一人的生命安全,而又不明確被壓的位置與人員的傷勢。消防官兵們幾乎是徒手進行挖掘,同時藉助搜救犬與生命探測儀等高科技手段,將人員傷亡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整個救援工作在30多度高溫下的水泥板上進行,救援持續進行33個小時,成功找到十一名傷員,6人幸運生還。最後一名被救起的女傷員在一層被壓了33個小時後生還。
廈門消防中隊,姓名,張藝鍾,男,27歲民族:族
身份:昆明消防特勤大隊二中隊副中隊長
主要事跡:2005年8月11日中午,雲南省昆明市延安醫院的樓頂,一個22歲的年輕女孩生活遭遇打擊,雙腿懸空坐在5樓近20米高樓頂,手上拿著一瓶啤酒,情緒非常激動,隨時都有跳樓的危險。
等消防中隊官兵到達現場,各方救援行動已經失敗,女孩的情緒越來越壞,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怎麼辦?這時,張藝鍾想出了唯一但是非常危險的辦法,那就是從旁邊距離3米多的另外一棟樓房的樓頂向女孩所在的地點飛躍過去,對女孩實施救援。這個設想實際上非常危險,跳躍的力度和角度稍有偏差的話,張藝鍾自己就會摔到樓下,後果不堪設想;如果在跳躍之前驚動了女孩,讓她發現了的話,女孩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可能會直接跳下樓頂。但是,張藝鍾憑著經驗和精確的計算,沒有絲毫猶豫。在找准時機後,張藝鍾向女孩所在的樓頂飛身一躍,終於成功地把女孩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
推薦理由:看似簡單的一跳,但是需要冷靜、勇敢和智慧。張藝鍾說,「我跳下去,是1秒多,她的反映時間我計算過,至少要3秒。」在這次救援行動中,體現出張藝鍾熟練的業務和冷靜大膽的頭腦。這一跳,不僅關系著別人的生命,也關系著自己的生命,能做到的人實在不多。但是張藝鍾做到了。
父子消防隊:父親肖家福、兒子肖再林
姓名:父親肖家福、兒子肖再林
性別:男
年齡:父親67歲
民族:
身份:雲南玉溪農民
主要事跡:
在雲煙之鄉的玉溪,活躍著一支特殊的義務消防隊,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個消防隊僅有兩名隊員,而且還是父子二人,更令人矚目的是,就是這支不起眼的父子消防隊,在組建至今的十幾年時間里,自費購買了消防水槍、水帶、頭盔和戰斗服,利用簡陋的裝備,成功撲救了數百起大小火災。
父子消防隊成立還不到一個月,恰好遇上了高倉鎮桃園村發生火災,肖家福得到消息後,發動起早已載滿消防器材的三輪摩托車,叫上兒子直奔火場,利用消防水泵抽水滅火,在短時間就撲滅了大火。桃園村的村民特地製作了「為鄉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情真切父子火場勇立戰功」的匾額送到了肖家福手裡,打這兒後,肖家福父子成為了所住周圍農村的火魔剋星。另外,他們又和當地消防官兵一起,做起了防火宣傳的帶頭人。
1998年發生在排山營的那次火災,20多間民房被大火包圍,火勢特別兇猛。肖家福帶領全家人趕到火場,啟動手抬機動泵,組織家人進行滅火。當紅塔區消防大隊官兵趕到火場時,火勢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肖家人又和消防官兵一道,與火魔鏖戰了四個多鍾頭,終將大火徹底撲滅。
推薦理由:
「要是沒有他,村子裡還要著大火」。父子十六年如一日與烈火搏擊的畫面,已深深地印在了村民們的心裡,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十六年來矢志不渝,撲救火災數百起,父子消防隊的執著令人感動,也在農村消防隊伍建設進程中抒寫了輝煌的篇章。
生命的絕唱——鄭忠華
姓名:鄭忠華
性別:男
年齡:23歲
身份:福建省將樂縣消防大隊一中隊一班班長
主要事跡:2004年7月6日,福建省突然遭受暴雨襲擊,一時間山洪暴發,河水猛漲。7月7日,大洪峰通過安福口溪寺河段,6位當地群眾被困河中沙丘,生命危在旦夕。將樂縣消防大隊官兵火速趕到了現場,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調來了沖鋒舟緊急增援。消防大隊挺身而出展開救援的戰士就是鄭忠華。而這次竟然成了鄭忠華的生命絕唱。在成功把6名受困群眾救上沖鋒舟後,沖鋒舟發動機出現了機械故障,鄭忠華沉著帶領群眾用手劃水,逐漸向岸邊靠攏。就在6名群眾全部安全上岸後,沖鋒舟失去了控制,鄭忠華和另外一名參與救援的人員落入湍急的洪水中……
推薦理由:救人的英雄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鄭忠華出生在1981年,1999年,年僅18歲的鄭忠華應征入伍,來到消防部隊的第二年,鄭忠華憑借優秀的表現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生活和工作中,鄭忠華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熱心幫助他人,他還資助了家鄉的貧困家庭孩子完成學業。「為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赴湯蹈火,我無怨無悔。」這是鄭忠華在日記裡面的一句話,也是他的精神體現。從入伍到犧牲,鄭忠華數次參與危險的救援,把21位群眾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在年輕英雄的追悼會上,人們泣不成聲,鮮花和軍禮無比真誠地獻給了犧牲的英雄。拚命三郎」——金春明
姓名:金春明
性別:男
年齡:28歲
民族:朝鮮族
身份: 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本溪支隊明山大隊特勤中隊班長
主要事跡:
金春明是一名朝鮮族孤兒,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長大成人。入伍之初,他身材矮小,身體瘦弱,一天訓練下來,人跟散架似的,吃不消。可是倔強的他沒有向困難低頭,他以超出常人的毅力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一年以後,他從一個頭重腳輕底子薄的新兵成長為一名精通業務的「訓練尖兵」,各項消防技能在支隊都排在了前面。
特別是掛鉤梯這一項,還打破了支隊的紀錄。
1997年的夏天,支隊要舉行消防技能大比武,這是金春明入伍以來趕上的第一次技能大比武,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取得一個好成績。可是,就在比武前幾天的一次滅火戰斗中,碎玻璃扎進了他的右腳,別說跑了,就連走路都費勁。
怎麼辦呢?金春明把牙一咬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動手清除了扎在腳里的玻璃碎片。然後,用紗布將腳裹緊繼續訓練。
由於天熱,傷口發炎化了膿,鑽心的疼痛使他整夜睡不著覺,只好悄悄的起床用鹽水清洗,再吃一些止疼葯,第二天照樣堅持訓練。
比武那天,用紗布勒緊的傷腳已經麻木,但他仍出色的完成了所有的比賽項目,奪得了全支隊第一名。
刻苦的訓練必然會換來相應的回報。
2002年1月27日,離過年還有14天,一個拿不到工錢的民工爬上據地面60多米高的塔吊想自殺。迅速趕到現場後,金春明和戰友帶好防護裝備向吊頂迅速攀爬。
當時,天很冷。氣溫在零下20多度。當爬到一半高度的時候,他的手已經凍得麻木了,一看,一隻手套不知道什麼時候脫落了。金春明顧不得多想,只是爭取時間往上爬。僅用3分鍾,就到達了60多米高的塔吊頂,並成功地把輕生者勸了下來。
推薦理由:
金春明在火場上是一位「烈火戰神」,在搶險救援中他是一名「救援明星」。金春明入伍以來參加滅火戰斗1500多次,其中急難險重的社會搶險救援150多次,成功地從高空、水中、井下、高速公路、懸崖上救出遇險群眾59人。2005年5月4日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第九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捨命抗洪流——陳燦和營救他的鄉親們
姓名:陳燦
年齡:20歲
性別:男
職務:四川省廣元公安消防支隊直屬中隊戰士
主要事跡:
2005年7月1日,四川省境內青川縣因為連日降雨,山洪暴發。這天清晨,4名在鐵路沿線臨時上工的婦女被困江心小沙洲。水位還在不停的上漲,除了從水面直接派救援人員進行救援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採用,4名婦女的生命危在旦夕。這時,趕到救援的廣元公安消防支隊直屬中隊戰士陳燦主動要求下水,因為水流湍急,陳燦數次下水,數次被洶涌的洪水沖走被安全繩拉回;就在最後一次救援的過程中,陳燦逐漸靠近了被困群眾,但是洪水再一次把陳燦卷到了水底……陳燦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嚴重威脅。陳燦最後被救出來的時候,已經陷入了重度昏迷。就在這時,在岸上焦急如焚的人群中,有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中醫,他迅速對陳燦展開了營救,並多次往返於救人現場和診所之間,取來救命葯品,為成功挽救陳燦的年輕生命取得了寶貴的時間。後經醫院急救,救人英雄昏迷了數天之後蘇醒。蘇醒的時候,陳燦發現,他的病床邊堆滿了淳樸的鄉親們送過來的各種禮品,還有幾位受困婦女連夜趕制出來送給英雄和英雄的戰友們的100多雙鞋墊。
推薦理由:
年僅20歲的小戰士陳燦能夠在如此危險的環境下主動請戰,屢敗屢戰,這種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已經很值得人們學習。他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怕犧牲的崇高品質更值得人們敬仰。
火魂——烈士鄭飛、管志彥、葉曉輝
姓名:鄭飛、管志彥、葉曉輝
性別:男
年齡:21歲、21歲、20歲
身份:安徽馬鞍山公安消防支隊戰士
主要事跡:8月2日上午10時16分,馬鞍山一冷庫突然起火,馬鞍山市消防支隊一中隊三班班長鄭飛,帶領同班戰士管志彥、葉曉輝立即隨隊趕赴火災現場,和100多名戰友投入救火戰斗。
據馬鞍山市消防支隊司令部參謀花業平介紹,當時鄭飛帶領兩名戰士奉命在公司北庫火災現場滅火,由於倉庫是鋼結構,在大火中一般只能承受15分鍾左右,此時大火已持續約30分鍾,庫房隨時有坍塌的危險。現場指揮人員立即命令消防隊員後撤繼續滅火。
就在鄭飛等人准備後撤時,冷庫內突然跑出一名工作人員,大聲呼喊:「裡面還有人,趕緊救人!」鄭飛來不及請示上級,帶領兩名戰友又沖進火海,救出三名工人,當他們繼續在烈火中搜救時,突然庫房坍塌,鄭飛和管志彥、葉曉輝被壓在廢墟中。
消防官兵立即營救戰友,但因火勢太大,直到下午4時,才找到三位戰友的遺體,而鄭飛雙手還緊握著水槍,仍保持著射水的姿勢。
推薦理由:
三位戰士年輕的生命定格在這一個令人動容的瞬間,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三位工人的生命,在生死關頭他們表現出了消防戰士的珍貴品質——勇敢,無畏,把人民的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他們是全體消防戰士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伍』 馬鞍山採石磯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時俊 [宋]
南宋將領時俊,參與了擊退金軍的採石磯之戰。虞允文召集的採石守軍不過一萬八千餘人,完顏亮根本沒放在眼裡,親執紅旗,殺過江來,一時間金軍七十餘船駛到南岸,百餘艘船布滿江面,氣勢洶洶。宋軍有些動搖,虞允文急奔入陣,對統制時俊說:「你膽略過人,聲震四方,現在卻站在陣後,不就和小女人一樣嗎?」時俊大吼一聲揮刀沖入敵陣,將士皆殊死戰,金軍的攻勢暫時被擋住,中部水師以海鰍戰船猛撞敵船,並以裝有火葯、硫磺、石灰的......
甘卓 [晉] (?~322)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東晉初期將領,秦國丞相甘茂之後,東吳大將甘寧曾孫。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平定州亂東吳滅亡後,甘卓一度退居自守。後來先後任丹楊郡主簿和功曹,後獲察孝廉,舉秀才,擔任吳王司馬晏的常侍。太安二年(303年)十二月,因張昌部將石.....
杭法基
杭法基(1946、12——)安徽當塗人。擅長抽象水墨、國畫、拼貼等。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馬鞍山畫院榮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論文有《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繪畫》、《當代繪畫的平庸與尷尬》、《進入當代——水墨畫發展一個無法迴避的思考與選擇》等。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個人畫展,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及聯展。出版有《清晨——杭法基拼貼畫冊》、《杭法基抽象水墨畫集》等。......
潘克黃煒 (1916~1941)
潘克(1916~1941),安徽當塗人。烈士。民國27年(1938年),參加新四軍。民國29年冬,隨新四軍東進來鹽阜抗日根據地。次年2月,任鹽城縣六區-隊隊長。5月,任中共鹽城縣一區區委書記。鹽城縣一區包括城區及近郊,社會情況復雜,特別是日軍佔領鹽城後,多次企圖偽化一區。潘克不畏艱險,同區長崔濟民等率領區隊,向敵偽展開反偽化斗爭。民國30年9月23日下午,駐龍岡偽軍徐紹南部70多人,由漢奸帶路竄至.....]
陶夔 [晉] (335~420)
陶夔,丹陽(今安徽當塗)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東晉咸康至元熙年間(335~420年),是三國吳交州刺史陶璜後代。東晉太元十九年(394年),陶夔任晉安郡太守(治所在今福州)。任內勤政愛民,尤其重視文章典籍。因見閩地日見開發,卻久無圖志,於是廣徵文獻,博採舊聞,撰成《閩中記》。該書記述晉安郡所轄8縣,即原豐(閩縣)、新羅(長汀)、宛平(福清)、同安、候官、羅江(羅源)、晉安(南安)、溫麻(連江)的......
濮本林
濮本林 (1950~)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大專畢業。1966年在海軍4310廠參加工作,歷任安徽省文聯委員,馬鞍山市作協副主席,馬鋼文聯副主席,《馬鋼日報》總。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回眸無語》、《暮雲朝雨》,報告文學集《鋼鐵之旅》等。微型小說集《那團雲霧》獲全國小小說優秀作品獎,歌曲《中國突破億噸鋼》、《太陽還會升起來》獲冶金部首屆藝術節金獎,小說《拜年》......
郭翠華
郭翠華 (1954~)筆名華子。女。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72年起為中學教師,1982年後歷任馬鋼職大、電大教師,馬鋼《江南文學》、副主編,研究員。馬鞍山市作協主席,省作協理事,市政協委員。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紫色的夜》、《指間流水》、《我們這代人》。《紫色的夜》1998年獲省政府文學獎、散文三等獎。......
郭啟林
郭啟林 (1953~)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1974年下放淮北農村。1976年到馬鋼初軋廠工作,歷任宣傳幹事,馬鋼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馬鋼旅遊公司黨委書記,《馬鋼日報》總,馬鋼新聞中心主任,中國冶金報馬鋼記者站站長。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今夜無電話》,散文集《父親》,中短篇小說集《蕭瑟秋風》。小說《藤椅》獲1991年馬鞍山市首屆太白文學提.....
方全林
方全林 (1948~)安徽含山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由解放軍藝術學院招考入伍。歷任學員、文工團員、副指導員,南京軍區文化部文藝處處長、文化部部長,江蘇省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作協上海創作中心主任。現任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中國革命軍事文學史略》,評論集《星輝集.....
朱恩彬
朱恩彬 (1934~)安徽和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安徽蕪湖師范,1957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63年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生班。歷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理論教師、中文系主任,教授。教育部赴朝鮮工作組組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山東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文學理論基礎知識》(合作)、《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合作),主......
徐名濤 (1964~2013)
徐名濤 (1964~2013.12.14)安徽和縣人。1996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歷任報紙主編、央視節目製片人、公司經理。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北京往事》、《重復一千遍的謊言》、《越陷越深》,中短篇小說集《開頭》,詩歌、散文集《王蒙山》等。......]
查謙 (1896~1975)
1896年,出生於安徽省當塗縣小丹陽鎮。1919年,南京金陵大學畢業,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助教。1920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留學。1923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1927年,任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教務長。1932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教授。1933年,兼任國立武漢大學理學院院長,創辦物理系。1949年,任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3年,創辦華中工學院。1955至1......
吳泰昌
吳泰昌 (1938~)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55—196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研究生畢業。先後在《文藝報》、《河北文藝》、《人民文學》供職,1984—1998年任《文藝報》副總,編審。現為文藝報社顧問,兼任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編委,《小說月報》顧問等。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
魏家國
魏家國 (1933~)筆名晚楓。安徽和縣人。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同年任中山大學助教。1970年後任廣州外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西語系副主任,中國德語研究會理事,廣東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多次應邀赴漢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研究德國文學,應邀赴東京、溫哥華進行學術交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唱晚集》、《晚楓散文集》、《一個金......
胡業桃 (1949~1970)
胡業桃,1949年出生於安徽省和縣石楊鎮中士李村。解放前,胡業桃家祖祖輩輩給人當長工,全家在死亡線上掙扎。爺爺累死在雪地里,3歲的姐姐餓死在討飯途中。1949年全國解放後,一家人才脫離了苦海,胡業桃也擁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1961年,解放軍駐進胡業桃的家鄉開展宣傳學習運動。胡業桃的家裡也住進了4名戰士。12歲的胡業桃整天和他們在一起學唱歌、干農活、進行軍事訓練。部隊的思想和作風,使胡業桃這棵幼苗沐
魯歌 (1913~1988)
魯歌 (1913~1988)原名張肇科,筆名魯戈。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1940年後曾任湖南衡陽《開明日報》,廣西、湖南等地中學教師,南開大學中文系教師,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秘書、秘書科長,1949年後歷任教育部、高教部秘書處處長、研究室主任,《高教通訊》室主任,《人民教育》,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教研室主任,教授,郭沫若著作出版委員會。20..
丁力
丁力 (1958~)安徽馬鞍山人。1980年畢業於長沙冶金專科學校重冶專業。1984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化學系。1975年赴建設兵團。1991年從冶金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下海。1992—2002年在深圳、海南、武漢經商。2001年開始發表小說。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長篇小說《高位出局》、《職業經理人手記》、《透資》、《傾斜的天平》、《為女老闆打工》、《從坡坡屋出來的女人》.
曹發明
曹發明 (1963~)筆名發明。安徽馬鞍山人。2001年在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進修。1981年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玻璃廠當工人,1984年任玻璃廠共青團書記,1992年調馬鞍山市金屬製品總廠工作,2004年任《國際經貿導報》主任記者至今。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報告文學集《上海商人》、《令人敬佩的水上檢查站站長》、《叢德難盡長霞情》、《踏過這片土地的人》、
白艾
白艾 (1926~)原名蔣志俠。安徽和縣人。中-員。1955年畢業於中央文學研究所。1939年參加抗日隊伍。歷任救亡工作團團員,新四軍譯電員、宣傳員及拂曉劇團團員,《建軍報》記者,前線分社記者,華東野戰軍《拂曉報》記者,新華分社記者,新華總分社記者,志願軍某團政治處主任,總政文化部創作員,《解放軍報》記者,師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專業作家,正師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焦俊艷 北京電影學院
焦俊艷,1987年5月6日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內地女演員,北京拾捌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簽約藝人。2009年出演電影處女作《肩上蝶》受到關注 ,2011年在愛情電影《失戀33天》 中飾演馮佳期 。2012年接拍電視劇《新部故事》[3-4] ,《杜拉拉之似水年華》被觀眾所熟知[5-6] 。2013年主演熱門小說改編劇《遇見王瀝川》贏得書迷一致好評 ,
『陸』 馬鞍山市園林綠化管理處,下屬有無物業服務公司。
主任、黨委書記:方文同志主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黨委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全面工作,主管委機關公室、計劃財務科、組織人事科、監察室。黨委副書記:程曉妹同志協助方文同志分管黨委日常工作,負責組織人事、宣傳、職工教育、統戰、老幹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共青團工作和機關黨建工作,分管委機關組織人事科、法規宣傳科(宣傳)、機關黨支部、團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田雁南同志負責市政、公用事業、行政執法、招商引資工作。分管市市政管理處、市城建監察支隊,委機關城市建設科、法規宣傳科(法規)。副主任、黨委委員:葛天銀同志負責房地產市場管理、風景區管理工作。分管市房地產產權市場管理處、市採石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市房地產業協會、市白蟻防治研究所,委機關房地產市場監管科、物業管理科。副主任、黨委委員:夏盛強同志負責住房保障、危舊房改造、房地產開發與管理、集體土地上房屋權屬登記發證工作,分管市住房制度改革公室、市房地產綜合開發管理公室、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公室、市房屋置換擔保中心,委機關住房發展與保障科、房地產綜合管理科。副主任、黨委委員:張文祥同志負責建築業、安全生產、園林、文明創建工作,分管市建築管理處、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委機關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科、建築市場監管科。紀委書記、黨委委員:趙曉林同志負責紀檢監察、政風建設、效能建設工作,分管委機關監察室。工會主席、黨委委員:汪榮政同志負責工會、人口與計劃生育、職工培訓、行風建設、制度建設,分管委機關工會、婦工委。負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監督中心工作。總工程師、黨委委員:王美姑同志負責工程項目前期、勘察設計、抗震、科技、節能、信息化建設、城建檔案工作,分管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委機關建築節能與科技科。副調研員:朱志亮同志負責全市村鎮建設管理工作,協助方文同志分管委機關公室,分管委機關村鎮建設科。副調研員:郭偉華同志負責行政審批工作,分管委機關行政審批科。
『柒』 馬鞍山採石一中首任校長叫什麼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曹冉功與家居採石鎮的內弟魯亞鶴經過一番精心籌劃,用日寇遺留下來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楊公祠的地基上蓋了十四間麥秸草房,並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楊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創立了安徽省當塗縣私立採石中學(簡稱採石中學)。學校成立董事會,魯亞鶴任董事長兼校長,下設校務主任和教務主任負責處理行政和教學的日常事務。教師有十來人,主要聘請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並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任教,使用中央大學實驗中學教材。該年9月4日學校開學,從初一到高三,為完全中學,共7個班,有學生180多人。設有公民、國文、小代數、范氏大代數、三S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英語、歷史、地理、美術、體育等課程。
日寇投降,抗戰勝利。1945年12月,國民政府派鄧吳明以皖南行署專員身份對採石中學進行接管。設在蕪湖縣的湖南同鄉會認為日寇投降後,復興工作應以教育為第一要義,並於1946年元月召開理鑒聯席會議,決定繼續在採石三公祠創辦一所中學,以一千多畝祠田和其他收入為辦學基金;會上選聘了校董,成立了校董會,以鄧吳明為董事長,李培雲任副董事長,魯亞鶴等為董事;推舉李君素女士為校長。由李校長建議經會議討論通過,校名定為「安徽省當塗縣私立剛直中學」。意為「培養學生有剛毅正直的品德,熱愛祖國有作為的新青年」。學校以「剛毅正直」為校訓;鄧吳明作詞,江某某作曲寫了剛直中學校歌,其詞如下:揚子江上,採石磯頭,屹立著剛直中學,這里滋生親愛精誠,且做且學。
學校設教務處、訓育處、總務處,管理日常教學、思想、生活工作。學生成立學生會。1948年是剛直中學全盛時期,從初一到高三共8個班,有300多學生,學生來源除本縣外,還有相當部分來自湖南、蕪湖、南京、上海等地。
學校籃球隊「鷹隊」經常赴南京、蕪湖、合肥比賽,甚至和當時的國家隊也賽過球,球技名震寧蕪,久盛不衰。
剛直中學時期,中共地下黨員馮介然、趙寅明在校活動。當時南京《大剛報》記者陸平經常來校逗留,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跟蹤。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諶漢初、馬維玲、謝錦疇先後任校長、代理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採石太白樓、觀音閣、廣濟寺等處駐軍,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教學。1948年底,學校遷往南京中山東路逸仙橋附近一棟樓房內繼續辦學。採石解放後,學校於1949年4月從南京遷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長。
解放後,校長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認為「剛直」兩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謚號,不宜用於校名,因學校傍依長江,提議改名為「大江中學」,並於 1951年元月學校易名為「皖南當塗縣私立大江中學」。撤銷董事會和訓育處。柯育甫為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為推進辦學的民主化,增設校務委員會,由學校各方面代表組成,大事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1949年10月,解放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1月學校成立了團支部,王傳舜為支部書記;成立首屆工會。大江中學時期學生驟減,初高中6個班,學生人數最少時僅有80多人,最多時也只有140多人。1951年9月,高中停辦,僅有3個初中班。這段時期,學校確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以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教育學生,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時政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班成立讀報小組,每天下午半小時讀報,定期進行時事測驗。
1951年9月,大江中學的高中各班並入當塗中學,學校易名為皖南區當塗縣私立大江初級中學。由地方主管學校行政部門任命周介仁同志為校長。1952年有4個初中班,150名學生。地區團組織派徐瑞麟任學校專職團干。由於私立學校經費十分拮據,教學質量下降,多次報告要求改為公辦。1953年11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專區專員公署發文通知學校改為公辦,學校易名為安徽省當塗縣第二初級中學。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學校改為公辦後,屬蕪湖專區專員公署教育行政部門管轄。顧非任校長。1954年成立團總支,徐瑞麟同志任第一任團總支書記,協助黨支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有了初步發展,相繼蓋了六棟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辦公和住宿條件;建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和動植物標本室。1955年有學生480多人,7個班,教職員工38人。
這其間,學校以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方針。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生產技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代。學校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祖國前途教育和加強自覺紀律教育;教導處、共青團、少先隊、班級通過班會、周會、報告會、故事會、座談會等形式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理輕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讀初中就是為了上高中進大學」等思想展開批判。1953年下半年,根據全國中學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對學生加強愛祖國、愛勞動教育,校長和上級團組織向學生作了「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的報告,組織學生學習方誌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等文章,學習了毛主席的兒子上勞動大學,徐建春、呂根澤中學畢業後回鄉務農等事跡。利用課余時間,開墾荒地種向日葵,進行公益勞動,給植物園、花圃澆水、除草,修理課桌板凳,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
1954年上半年,學校組織師生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學習憲法,組織師生參加抗議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台灣的活動。該年夏,長江發生罕見的洪水,給學校帶來嚴重困難。下半年,學校開展抗洪救災教育和遵守《學生守則》教育。全校師生員工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戰勝了災荒,克服了困難,堅持了教學。
1955年,學校組織師生參加農業合作化活動,組織教職員工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這一時期,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組織教師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倡導直觀教學法,教師人人動手自製教具,共製作教具204件。自然學科教研組自製的動物標本被選送到合肥參加安徽省教育展覽。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持久的聽課活動,教師一般每周聽1節課,教研組長聽2節課,分管教學的領導聽3節課。通過聽課、看教學筆記、查學生作業和試卷,開學生座談會等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扎實、全面檢查。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明顯提高。1955年畢業生116人,各科平均成績80分以上的有38人,佔32.8%,70分到80到的有52人,佔44.8%。1956年初三學生不僅全部畢業而且都考取高中。
1956年6月尤建國任校長。同年10月,馬鞍山建市。1957年三月學校易名為馬鞍山市第二初級中學。因無第一而「第二」不妥,7月份始定名為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1964年5月16日,郭沫若同志游覽採石公園,時任校長吳廉生請其為學校題校名,現有「安徽省馬鞍山第一中學」校牌字體即郭沫若手跡。
『捌』 馬鞍山工業大學是一本嗎
馬鞍山工業大學不是一本,是二本類院校。
安徽工業大學(馬鞍山工業大學)坐落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是一所具有行業特色、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由科學技術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動支持建設,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
學校有佳山、秀山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555.15畝,校舍建築面積91.57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212萬冊、資料庫133個。
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部,78個本科專業、2個專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21個。
(8)共青團馬鞍山擴展閱讀:
安徽工業大學(馬鞍山工業大學)學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科技部與安徽省政府聯動支持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全國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試點單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學生、免試推薦研究生資格以及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組建馬鞍山鋼鐵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隸屬於原冶金工業部;1998年劃轉安徽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0年經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華東冶金學院和肇始於1978年的安徽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的基礎上,組建安徽工業大學。
學校佔地面積2555.15畝,現有佳山、秀山兩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91.5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3億元,館藏紙質文獻212萬冊、資料庫133個。設有17個教學院部,71個本科招生專業,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學位類別,2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202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22人、副高級職稱46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97人。全日制本科生21749人,各類研究生2792人,留學生380人,寶鋼大專班學生211人,各類繼續教育在籍學生5286人。
60年來,一代代安工大人共同弘揚「高標准、嚴要求」優良傳統,共同傳承「團結、求實、勤奮、創新」優良校風,共同鑄就「精工博學、厚德敏行」校訓精神,探索出一條「強化實踐注重創新、政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色發展之路。
『玖』 聶慶義的人物履歷
1979.09——1983.07 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
1983.07——1987.11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十七中學教師、校團委副書記。
1987.11——1991.01 共青團馬鞍山市委辦公室幹事、調研室副主任、組宣部部長。
1991.01——1993.07 共青團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市青聯主席。
1993.07——1995.09 共青團馬鞍山市委書記(其間:1993.10—1994.10 掛職任團中央維權部部長助理)。
1995.09——1998.10 中共馬鞍山市雨山區委書記(其間:1998.09—1998.11 省委黨校第26期縣處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8.10——2004.01 馬鞍山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其間:2000.09—2002.08 南京大學研究生課程班經濟法專業學習,2001.09—2001.11 省委黨校第36期市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4.01——2004.11 中共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2003.02—2004.07 江蘇省委黨校社會主義法制專業研究生學習)。
2004.11——2007.04 中共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黨組成員。
2007.04——2013.02 安徽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黨組成員。分管辦公室、計劃財務處、人事處、保衛處和局管理服務中心、安徽省廣播電視信息中心、安徽省廣播電視設備器材服務中心,協助管理幹部人事工作,負責計劃財務、外事、法規、行政後勤管理工作。
2013.02--至今 安徽廣電傳媒產業集團總經理,黨委成員。
2015年8月,聶慶義同志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拾』 安徽馬鞍山一個公務員叫童顏 我想知道她具體位置
您好,華圖教育為您服務。
這方面是無法查詢到的,請停止對個人的查找行為,以免處罰個人隱私。
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