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來媳婦丁玲真正老公
丁玲的老公陳明陳明原名陳芝祥,1917年生,江西鄱陽縣人,1933年到上海著名的...2011-01-28 演員丁玲(山東人)的個人資料。也就是演外來媳婦本地郎河南.....
⑵ 丁玲的介紹
丁玲,1976年11月30日生於山東青島,國家三級演員。現居廣州,因扮演《外來媳婦本地郎》中的香蘭一角而被人們所熟知。主要作品有話劇《狼孩》《羊城故事》《火紅木綿花》《闖入天才星球》等;小品《毛毛和爸爸》《音符的爭吵》《打的就是你》《約法三十章》等;電視劇《姐妹》《柴米新人類》《外來媳婦本地郎》《硝煙未盡》《尋路》《不愛不散》等。
⑶ 作家丁玲是誰
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共產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11月,丁玲到達陝北保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來,給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法取代的貢獻。
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
民國七年(1918年),丁玲就讀於桃源第二女子師范學校預科。
民國八年(1919年),丁玲轉入長沙周南女子中學。後入岳雲中學就讀。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丁玲趕往上海,在陳獨秀、李達等創辦的平民女子學校學習。在長沙等地上中學時,受到五四運動思潮的影響。
民國十二年(1923年),丁玲經瞿秋白等介紹,入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習。次年夏轉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學旁聽文學課程。處女作《夢珂》於1923年底發表於《小說月報》。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丁玲來到北平,在一個社交場合結識了青年編輯胡也頻。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丁玲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引起文壇的反響,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丁玲與胡也頻、沈從文在上海合辦《紅黑》雜志。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丁玲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韋護》。
民國廿十年(1931年),丁玲出任左聯機關刊物《北斗》主編及左聯黨團書記,成為魯迅旗下一位具有影響的左翼作家。
民國廿一年(1932年),丁玲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廿二年(1933年)5月,丁玲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拘禁在南京。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羅曼·羅蘭等國內外著名人士,曾發起抗議和營救活動。
民國廿五年(1936年)9月,丁玲逃離南京,奔赴陝北,成為到達中央蘇區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歡迎。
民國廿九年(1940年)十月十九日,延安舉行魯迅逝世四周年紀念大會;同日,丁玲、舒群、蕭軍發起成立延安文藝月會。
民國三十年(1941年初),文藝月會的會刊《文藝月報》創刊,丁玲、蕭軍、舒群輪流主編,共17期,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終刊。
在蘇區,丁玲歷任「中國文藝協會」主任、中央警衛團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戰地服務團主任、《解放日報》文藝副刊主編、陝甘寧邊區文協副主席等職務。創作出《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等許多思想深刻的作品。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鼓舞下,投身於根據地的革命斗爭,用文藝形式積極反映我黨我軍和人民群眾火熱的斗爭生活。
民國三十八年(1948年),丁玲寫成著名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丁玲 (5張)
1951年6月,丁玲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捐款1200餘萬元(舊幣)。
1952年6月,《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蘇聯斯大林文藝獎金,並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各國讀者中廣泛傳播。她將榮獲斯大林獎金二等獎共5萬盧布全部捐給了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兒童福利部。
1955年和1957年,丁玲兩次遭受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錯劃為「反黨小集團」、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龍江墾區(現今湯原農場、寶泉嶺農場)勞動12年,期間創作了《杜晚香》。「文革」中又被關進監獄5年。粉碎「四人幫」後,丁玲的冤案逐步得到平反。
1975年春,丁玲獲釋後被安排到山西農村。她和丈夫陳明將補發的工資捐獻出1萬元,用於農村生產建設。
1984年,中央組織部頒發《關於為丁玲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徹底推倒多年來強加給她的一切不實之詞,肯定她是「一個對黨對革命忠實的共產黨員」。丁玲在晚年,不顧體弱多病,勤奮寫出了《魍魎世界》、《風雪人間》等100萬字的作品,創辦並主編《中國》文學雜志,熱情培養青年作家。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歲。
⑷ 丁玲是什麼身份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蔣偉,字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社會活動家。《太陽照在桑乾河》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獲斯大林文藝獎金。
⑸ 丁玲是誰有何作為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蔣偉,字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社會活動家。《太陽照在桑乾河》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獲斯大林文藝獎金。此外,同名女演員丁玲,演出的話劇有《狼孩》《羊城故事》《火紅木綿花》《闖入天才星球》。還有江蘇大學附屬鎮江醫學院主治醫師丁玲。
⑹ 丁玲是誰
丁玲
現代女作家、散文家。 (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
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
主要成就:《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51年獲得斯大林文學獎二等獎
代表作品:《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等
⑺ 丁玲一生的婚戀情況
1924年,丁玲來到了北平。在一個社交場合結識了青年編輯胡也頻。此時的丁玲正在為親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艱辛而痛苦,對胡也頻毫不動心。她感到自己無法在北平繼續生活下去,於是選擇了離開,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窮編輯胡也頻居然借了錢追到湖南,他蓬頭垢面出現在丁玲母女面前,猶如一個愛情的乞丐,丁玲緊閉的愛情大門終於被打開。他們在山上住著,有時候要到城裡去買東西,胡也頻一個人下山,丁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著胡也頻一塊去。 一次他們回來的時候,經過一個淤泥地,走進淤泥地就出不來了。於是他們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說說悄悄話,直到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一個過路人才把他們給拉了出來。他們住在亭子間里幾乎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生活簡單而又純真,就像小孩子們過家家,雖然貧寒卻過得十分溫馨。 1931年2月7日,年僅29歲的胡也頻被槍決於上海的龍華司令部。凄厲的槍聲震撼了中國,也擊碎了丁玲最初的愛情。 與馮雪峰:無限遺憾 馮雪峰當時在北大自修日語。丁玲第一次見到馮雪峰的時候,感覺非常失望,她本來認為一個北大學日語的年輕人應該是很英俊瀟灑的,而他看上去像一個鄉下人。然而他們談談文學,談談時事,關系無意當中就改變了。 於是在與胡也頻相愛的同時,丁玲又愛上了文學天才馮雪峰。性格開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兩個男人共同生活,他們真的在西湖邊共同相處了一些日子。結果胡也頻堅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從文。沈從文告訴他夫妻之間應該怎麼相處,胡也頻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終,馮雪峰離開了杭州,胡也頻與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絞地看著馮雪峰離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頻的身邊。 與馮達:噩夢一場 胡也頻犧牲以後,史沫特萊采訪丁玲,需要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就是馮達。丁玲跟馮達認識了,他們於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馮達柔柔的關懷像細雨一樣令丁玲無法拒絕,他們結婚了,並一起度過了長達三年的平靜生活。 1933年5月14日那天,馮達出門時告訴丁玲「12點鍾要是我不回來你就趕緊離開」,結果馮達一出去就被特務盯住了,一直到12點過了以後才回到家中。他回來一看丁玲還在,倆人就這樣一塊兒被捕了。在監獄中,馮達含著眼淚向丁玲賭咒發誓,說他沒有出賣丁玲,丁玲相信了他。性格剛烈的丁玲准備以死來抗爭,請求馮達幫助她自殺。她把頭頸伸進繩套,一腳踢翻了凳子,馮達實在看不下去,把已經失去知覺的丁玲救了下來。在浙江莫干山的監獄生涯漫長而又陰森,丁玲在獄中懷孕了,並於1934年9月生下了一個女嬰。此後她義無反顧地離開了馮達,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與陳明:摯愛深沉 1937年2月,出獄後的丁玲來到延安。當時延安文藝界紀念高爾基逝世一周年,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文藝晚會,其中演出的一個節目就是根據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改編的一個話劇,台上演巴威爾的年輕小夥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小夥子濃眉大眼,高鼻樑,英俊瀟灑。丁玲在陳明的身上看見了胡也頻的影子。
1942年,38歲的丁玲與25歲的陳明在人們的嘲諷和挖苦聲中正式結婚。他們沒有舉行婚禮,也沒有請客吃飯,兩人手牽著手在延安的街頭快樂地散步,心中洋溢著無限的幸福。但沒想到,1955年,丁玲作為「丁玲反黨集團」的主謀遭到批判,隨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長達8年;以後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監獄。5年出獄後,再被送到山西鄉村。直到1979年平反為止,陳明一直陪伴著她,他們的愛情經受了最嚴酷的考驗。(摘自《人民文摘》) 94歲高齡的劇作家陳明,出版了新書《我與丁玲五十年》,講述了自己與丁玲跨越半個世紀的風雨戀情。
⑻ 丁玲的感情經歷是什麼樣的在監獄中產下的孩子是誰的
元好問16歲之時,便發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千古絕問。
可殊不知,世間之情對應不同的人,便會幻化千萬種不同的故事。
有的人看似深情,在外人看來卻是絕情。
作家丁玲曾經有過深情,有過絕情,但最終還是收獲了一份白頭到老、默默相守的真情。
好在陳明對她不離不棄,也因為陳明,丁玲才有動力繼續提起筆,寫下一個個至今流傳的傳奇......
⑼ 關於丁玲的資料
去網路一下吧,網路里很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