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依據有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依據有

發布時間:2021-08-10 05:01:58

Ⅰ 怎樣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 真正重視農村文化工作,制定文化行動綱領,建立行政推動機制。要深入調研、科學規劃、版制定政策權、落實措施,切實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有所積累、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2.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針對農村文化建設基礎普遍薄弱這一狀況,縣、鎮兩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將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列入公共財政預算,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為輔的投入和獎勵機制;

  3. 借用信息技術平台,建立文化共享機制。要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作為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一個新的重要手段,對鄉鎮(街道)、村(社區)創建「共享工程」進行補助性獎勵,使「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得到較快發展。

Ⅱ 《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印發有哪些意義

構建現代公復共文化服務體系制,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公平;市場的作用是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供給,提高效能;社會的作用是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意見》提出,要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加強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文化領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要培育和規範文化類社會組織。加強對文化類行業協會、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促進規范有序發展。要大力推進文化志願服務,構建參與廣泛、內容多樣、形式豐富、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

Ⅲ 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文件背景

2015年1月14日,中國政抄府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力度7部分26條。

Ⅳ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要素四原則

公共文化服務體抄系建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Ⅳ 淺析如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徵是其現代性。現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價值取向的現代性。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培育具有時代精神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於塑造能代表時代精神的,有創造性的,積極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必然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文化領域政府公共服務的意識,實現從傳統的管制型政府向現代服務型政府轉變。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在基礎保障和環境創設上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平台建設。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服務內容的現代化。面對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現實,要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現代化,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中引入競爭,鼓勵符合時代精神、為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同時,要尊重公眾的創造性,著力於培養公眾的公共文化參與意願,通過優秀文化產品吸引人。

四是服務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政府責任,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同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在動力,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發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視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綜合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Ⅵ 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

1、服務主體的非營利性。

非營利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以內公益性容為基礎。作為現代社會中的「守夜人」,政府的最基本功能和職責,就是提供公共性的制度供給和產品供給。公共文化服務不同於市場文化服務,其服務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其公共性決定了提供的文化服務的公共性。

2、服務對象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惠及全體公民,為全體公民所普遍享有。文化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應有任何地域、城鄉等的差別和種族、身份等的歧視。

(6)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依據有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雖然與文化事業在內涵上相關聯,但它更多地體現了建立服務型政府、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與制度供給以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群眾文化權利的新途徑。

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為確保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而進行的制度設計、產品供給和體系建設,其目的在於豐富精神生活,傳播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Ⅶ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

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處理好「軟實力」與「硬任務」的關系。當今時代,經濟與文化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經濟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必要的經濟基礎,文化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在動力源泉。因此,必須轉變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觀念,破除文化建設是「軟任務」的思想誤區,認識到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發展文化也是硬任務、硬道理。

——樹立文化的協調發展觀念,處理好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個輪子」的關系。文化的改革發展必須堅持「兩手抓」,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又要抓好經營性文化產業;在改革中既堅持正確方向,又堅持市場取向。通過改革,達到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培育文化市場,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使二者統一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

——樹立兩個效益相統一的觀念,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經營性文化產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講求社會效益,公益性文化事業在著眼於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應當講求成本核算。

——建設文化領域的宏觀管理體制,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的關系。政府對文化領域的管理主要體現在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宏觀方面。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重點是增加投入、轉變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對經營性文化產業要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培育市場主體,制定和健全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配套的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Ⅷ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要素包括公共文化設施網路覆蓋體系,公共文化服務組版織支撐體系,公權共文化產品生產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公共文化人才、資金、技術保障體系,公共文化政策法規體系,公共文化服務評估體系等。

閱讀全文

與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依據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