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運城市鹽湖區工商局小楊麵食館

運城市鹽湖區工商局小楊麵食館

發布時間:2021-08-09 17:57:09

⑴ 運城本地的特色小吃主要有哪些

聞喜煮餅
是聞喜縣生產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300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栗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厘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燒 麥
燒麥是晉南地區傳統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裡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並製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這里的燒麥餡軟而噴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後贊不絕口,回宮後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製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豆沙糕
豆沙糕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攻克河南濟源後,招募當地青壯年入伍,率兵北上攻佔了晉城、長治等地,繼續向晉南挺進。部隊駐扎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到了民國年間,豆沙糕擔攤比比皆是,成為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他們還編了口頭禪:「來到曲沃縣,住在大東關,抄弄一副擔,賺點豆沙錢。」經營豆沙糕,既不佔地盤又不需開門鋪,原料易取,薄利多銷。

老勁子麻花
明末清初,永濟縣張營鄉的永寧村,有個姓陳的人,自製麻花出售,遠近聞名,人們稱他的麻花為「老勁子麻花」。原來老勁子家很富有,由於他重名輕利,賣了數十年麻花,把家當給賣窮了。他製作的麻花根大股勻,酥脆味美,價格又便宜,零吃的人很多。他每天擔上兩個大攬筐,走村串巷沿街叫賣。一天,碰著兩個衙門的公差,要把他的麻花全買下。老勁子說:「我要賣給家家戶戶眾人吃,不能讓你們獨享。」公差生氣了,將他的攬筐一腳踢翻,把麻花摔碎。老勁子便叫來一夥人把麻花全吃了。公差見大家吃後不要錢,很納悶,就把這事報給縣官,縣官聽後說:「此人重名輕利,就不用管他了。」當地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話:「老勁子的麻花,彥子的紅白戲,誰吃誰看誰喜歡」。老勁子麻花的製作技藝經代代改進,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永濟的獨特食品之一。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解州羊肉泡饃
解州關帝廟聞名全國,解州的四大名吃——羊肉泡饃、黍面油糕、炒麵油茶、豬油蔥花扯麵也名傳四方。而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饃最為著名。
解州羊肉泡饃選料上乘,作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而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贊。有詩雲:「原湯優汁味鮮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據說,當年慈禧太後西去長安,聽說解州羊肉泡饃很有名氣,就派專使到解州為其取之。

晉南醪糟
晉南醪糟聞名遐邇,最早出現在霍山南麓洪洞城的小吃攤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三月十八廟會,來此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應運而生。洪洞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於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長的糯米,還因為用獨特的灶具與奇特的釀制方法。烹制洪洞醪糟,需先製作一個特別的風匣爐,狀如打鐵爐,爐口直徑26厘米左右,通爐膛前方,焊接一節長約33厘米,前細後粗直徑3.3厘米的鐵皮煙管,另外還需一個大的黃銅瓢。用獨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純味正,清香悠長。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洪洞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湯醪糟、蛋花醪糟、桂圓醪糟、三仙醪糟等十餘個品種,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大眾化羹湯。

「三倒手」硬面饃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飢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後,連聲稱贊味道好。到長安後,仍嚮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三倒手」硬面饃製作工藝復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次倒手,使麵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昔日慈禧用膳畢列為貢品,今朝人們食用後無不贊賞」這幅對聯貼在運城市區南環西路個體工商戶謝斌祖傳「三倒手」的門前,昔日的貢品已經走入百姓人家的生活中,它的味美、口醇、色香正將「三倒手」硬面饃推向更高一層的名吃空間。

羊雜割
雜割,為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據傳,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還是忽必烈之母所賜。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地入中原,路經曲沃縣時,其母庄聖太後染疾,曲沃名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癒,成為忽必烈之母的寵信御醫。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庄聖太後。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棄下水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凈,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後品嘗後,贊譽不止,即賜名「羊雜酪」。從此逐漸流傳,成為民間風味小吃。
羊雜割在山西不同地區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雜割(曲沃)講求水熬煮,原汁原湯,湯色乳白,其味醇香。製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對湯四步程序,工藝精細;中路(太原)雜割料全,熬煮、對湯時均加了蔥、姜、香菜澄,還有的加粉條、豆腐,另有一番風味;北路(大同)雜割的吃法和製法均顯得粗獷,大鍋置火上,連湯帶料一鍋燴煮,隨食隨留,不拘形式。

永濟石子餅
石子餅全是發面,調料是小茴香、芝麻、花椒葉,面和好後放在一邊,然後將放在深底邊鍋內的小石子用火烤至燙手,再用勺子不斷翻攪,受熱度均勻後,將燒熱的石子舀出一半,放入另一熱鏊上保持溫度,再將餘下的一半平攤鍋中。將推好的圓餅放入鍋內石子上,再將舀出的熱石子蓋上,上焙下烙約5分鍾左右即成。此時的石子餅白里泛黃,吃起來酥鬆噴香。

永濟牛肉水餃
永濟名吃——牛肉水餃,輕輕咬開薄薄的餃子皮,鮮嫩的牛肉嬌艷欲滴,撲鼻而來的蔥花香味,吃一口還可喝一口清淡的餃子湯,香而不膩、回味無窮。並且價格也不貴。

新絳雞蛋旋子
餅在我國古代是各種麵食的總稱。《說文解字》說:「餅,麵食也」。在火上烤或者烙的,統稱爐餅。
新絳爐餅種類頗多,當新絳雞蛋旋子(雞蛋烙餅)為佳。
雞蛋烙餅,當地俗稱雞蛋旋子,先烙好蔥花餅,然後單 面或者雙面粘上雞蛋即成。皮簿味香,油而不膩,食之無腥,為新絳縣獨有。
特點:香、酥、軟、綿,老少皆宜。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產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麵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咸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

稷山釀菜
釀菜是稷山縣的傳統菜餚。清末年間就已馳名河東。當時有一句順口溜:「稷山釀菜好,稷山釀菜香,不嘗釀菜味,枉來稷山城。」現在,稷山縣不論城鎮還是鄉村,設宴待客席上少不了釀菜。
特點:釀菜菜形如同切好的香腸片,像「金錢」一般漂浮在湯清見底的碗里,味醇香可口.

晉南蒸碗
此菜精選上好酥肉、過油五花肉、過油饅頭丸子、炸豆腐、炸地瓜、雞蛋葉上蒸籠蒸15-20分鍾,出籠用多味調料、高湯灌汁、撒蔥花、姜蒜末、滴少許香油即為成品。色澤金黃、咸香爽口、為山西晉南傳統婚宴名菜。

萬榮涼粉餄餎

萬榮涼粉多用紅薯粉面製成,白晶透亮,清涼爽口,與色澤青黃、軟綿筋道的餄餎一起被抓入敞口的淺碗里,調上鮮紅的辣椒油,拌上生蒜泥、芥末、花椒等調味品,入口滿嘴生麻,麻中酸香,越吃越有味。

寶井大刀羊肉面
寶井大刀面講究勻、細、面硬、葉子薄、切條細,其中的兩樣調味也要特別過關,一是本地自釀的米醋,另一種則是自家漚制的面醬。大刀面的製作過程也十分精細,羊湯用羊的骨頭架子熬燉;羊肉必須煮到爛熟,醬湯熬制至少要在兩小時以上。大刀羊肉面煮的特別爛,面煮的軟,再加上醬、醋香,吃一口滿足留香。

榮河拌菜紙卷
榮河拌菜常以大蔥、芹菜、白菜為原料,將麵粉、鹽和調料粉放入切好的菜中,上下攪勻之後盛入盤中,再用麵粉拌勻粉條和肉片,鋪好芹菜之上,蒸熟後香氣撲鼻。紙卷菜配上肉末、粉條,為防止麵皮裂口,用麻紙進行卷包,因此菜卷也叫紙卷,蒸熟之後,透明的麵皮加脆綠的菜餡,色、香、味十分誘人。

垣曲米其
俗稱合子飯,由花生豆、黃豆、南瓜、小米混制而成,把淘凈的大豆、花生豆、江豆、小米、玉米糝等先煮好,放進南瓜、豆角等蔬菜,精心熬制之後再放進面條。接著把熱油調入鍋中,大夥熬一會兒,食用時濃香可口,營養豐富。

垣曲鍋盔、煎餅
鍋盔用溫水和面,配以優質的芝麻,面和好後用擀麵杖擀成圓餅,用上下兩片鏊,木炭火上烤下烙而成,烤熟後鍋盔皮色金黃,外焦內脆,能煮耐嚼,適宜做干糧攜帶。煎餅是由麵粉加雞蛋,用清水和勻成糊狀,然後包進由蔥粒、精鹽、五香粉等調料製成的蔥花,再將面團推擀成薄餅,放入鍋內鋪開,煎熟後兩面金黃、皮薄味香、油兒不膩。

芮城泡泡油糕
芮城泡泡油糕用白面、豬油、糖、陳皮、香料等,經過燙面、制餡、油炸等復雜工序做成。油糕從油鍋撈出後,糕表面鼓起許多泡泡,看上去象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白中微黃,泡似銀絮,吃起來香甜酥脆。

芮城陽城鹵肉
陽城鹵肉具有皮軟、色鮮,味美而不膩,久放而不腐,酥爛適口等特點。其水煮肉至沸後加入調料煮熟,鹵湯可連用多次,用陽城燒餅夾鹵肉為芮城的名吃。

聞喜蔥花餅

源於明代,因其餅內壓有蔥花,故名「蔥花酥餅」。它層多且薄,到口酥香,餘味悠長,在北京市與平遙牛肉、山西削麵齊名,被譽為山西的三大名吃

⑵ 運城的特色小吃都有什麼~

1、運城小吃解州羊肉泡饃

解州羊肉泡饃是山西解州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具有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的特點。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


參考資料:運城-網路

⑶ 運城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趙高棠你好,運城市紅旗東街東湖佳苑門面房(梅梅羊排店),晚上店外經營,嚴重擾民

發這里沒用的
直接給他們局裡打電話投訴去吧

⑷ 運城市以前紅旗東街審計局對面有家「蜀香燙菜館」搬哪裡了

武警支隊旁邊添圓蜀香

⑸ 運城麵食哪裡好

運城市西城存才麵食館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紅旗西街518號 電話: 標簽:麵食 麵食(2) 私營獨資企業(1) 快餐/小吃(1) 點評:出去幹活,午飯經常來這里吃,方便實惠,也吃的飽。冷盤調的不錯,魚香肉絲和虎皮尖椒很不錯,主……更多

⑹ 運城市區有哪些經營運城當地小吃的老字型大小飯店

區政府對面的小籠包子,老運城中學對面的馬師水餃。都是比較老的。

⑺ 在山西運城開莜麵館怎麼樣

莜麵在運城比較少

開一家盡量門面不要太小,小的話光顧的人就比較少了

建議你開中檔一點的

⑻ 山西運城過年的3個風俗及簡介

一、掃房子

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凈凈地迎新春。運城每家每年過年前都會大幹一場,房子先刷干凈。

(8)運城市鹽湖區工商局小楊麵食館擴展閱讀

過年習俗

1、春節早上吃餃子,是我們北方人普遍的習俗,表達人們在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表願望的特有方式。因為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所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在人們心目中,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而且餃子形狀極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則象徵著生活富裕。

2、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3、添新衣,大年初一,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兒童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艷,連老婦也系著大紅裙。所以,在新年來臨之前,你一定要准備好新衣服。

4、買鞭炮,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放「開門鞭」,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所以,年前都要備好煙花爆竹。

5、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⑼ 運城有哪家面不錯的嗎

您好
山西的麵食品天下第一,尤其是運城的麵店太多了 看你喜歡吃什麼面了 隆興面館的人每天是過了11點半左右就要排隊了 餃子是餃子林的不錯 紅燒肉當然是紹興的了

閱讀全文

與運城市鹽湖區工商局小楊麵食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