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當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礎的工作應當是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為此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專項規劃
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協調、適度超前」原則,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點的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規劃,以此指導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完善制度設計,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基本前提,要有一個基本統一的服務標准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制定的包括服務范圍、服務項目、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標准,以及技術和管理等相關規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務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
應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在推進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對傳統文化設施的保護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錯誤做法。
四、實行以城帶鄉,努力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
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重點是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五、拓寬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
優化財政投入結構,變城市偏向型為城鄉共進型財政支出體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唯一的供給者這個桎梏,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實現公共文化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社會化和市場化。
❷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在傳播中華文明、豐富百姓文化生活方面取版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產生權了一些新問題,應當引起重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韓鳳芹表示,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所需的費用,是由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共同分擔的。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補助資金約50億元,但有些地方上應分擔資金沒有到位,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上打了折扣。
「中央財政將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結合公共文化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情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支持機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努力將「政府端菜」變為「群眾點菜、政府買單」。來源:人民日報
❸ 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
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多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❹ 如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為主內要內容容,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望採納我的回答。
❺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之我見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回為主要內容,答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❻ 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
將該項工作納入各地來經濟社會發展源的總體規劃中去,加大投入、科學規劃,不斷提升市民、村民身邊「館、站、室」等的建設管理服務水平。堅持以人為本、方便群眾的原則,堅持「眼睛向下、重心向下」的工作思路,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把偏遠地區、欠發達地區、村、社區作為主攻方向,盡快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更要盤活存量,提高已經建成的文化設施的利用率,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用更多內容豐富、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吸引其參與其中,真正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新一輪振興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