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鞍山春節習俗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回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
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
2. 宣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第一位:吳作人
吳作人(1908年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築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徐悲鴻先生,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晚年後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准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勛章」,1986年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級榮譽勛章」。
第二位:吳半農
吳半農(1905年-1978年) 原名吳祖光,號曲林,安徽涇縣人。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中國現代經濟學家,著有《工資指數論》、《我國對外貿易分析》、《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形勢》等。1934年夏,吳半農被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1936年12月取道蘇聯西伯利亞回國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1940年12月改任經濟部統計長、資源委員會駐美國技術委員會專門委員,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國際學會美國分會客座研究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國政府駐日本代表團第三組(經濟)組長和中國駐盟軍總部賠償歸還代表團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沖破阻力,獲得機遇攜全家離開日本返回祖國,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重用,先後任外交部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組與世界經濟組組長、研究員、顧問等職。1978年病逝於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作為兒童文學家,他為兒童寫了幾十部書集,如《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等;作為兒童文學的研究者,他寫作、主編了多部理論著作,如《兒童小說敘事式論》等。作為兒童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培養了幾十位兒童文學研究生,為兒童文學事業培養人才做出很大貢獻。他還寫過一本《女兒的故事》,這是一部出自大學教授之手卻沒有絲毫書卷氣的活潑有趣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口語化的語言寫作,語感獨特,風格幽默風趣,恰似談笑風生,親切感人。小說將一個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長經歷藉助語言的魅力使之藝術化,從而激起讀者的強烈的審美愉悅和心靈的共鳴,創造了兒童小說的一種新的敘述方式和小說藝術的新領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績溪縣瀛州鄉油坑口人。長期天氣預報專家,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南京氣象學院教授及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並被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1958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水文氣象學院研究生部,獲地學科學副博士學位。先後從事氣象教學、科研和組織領導工作,在大氣環流和中長期天氣預報、青藏高原對東亞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為紀念在章基嘉氣象學上的貢獻,南京氣象學院設立了章基嘉獎學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績溪縣人。教育家。早年就讀胡氏小學、安徽學府。後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學系畢業。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育學專任教員兼附屬小學主任,安徽省教育廳編譯處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學(宣城中學)校長,國立浙江大學教授兼學校總務長、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學校總務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香港中山圖書館董事長等職。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於安徽績溪,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196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2001年增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個屬的新系統,發現8個新屬、50多個新種;在英文專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納族的分類和進化)運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進化的新觀點,建立了該族的進化系統;對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細胞分類學和物種生物學研究有新發現;1990年出版的《植物細胞分類學》是世界上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為植物細胞分類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3. 馬鞍山市賀發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賀發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1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等。
法定代表人:賀明進
成立時間:2014-01-23
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16102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馬鞍山市花山區紅星村22-302
4. 求安徽宋氏家族族譜!
以下答案摘選自《宋英澤》宗親的博客
應該是目前宋姓在安徽最全的了
希望能幫到您
宋氏族譜字輩輯錄(安徽省)
□ 宋英澤
★安徽省(第一部分)
★安徽省
安徽省:克-孝-崇。
安徽省〖自山東省遷徙〗:首-賀-之-立-廷-維-道-家-聲-遠。
合肥市〖自定遠縣朱灣鎮遷居〗:金-家-有-成-廣-兆-得-孫。
合肥市〖祖籍定遠縣朱灣鎮「富美堂」〗: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繼-清-明-永-立-光-華。
合肥市:世-珍-貴-華-傳-國-永-清。
合肥市:如-養-新。
合肥市〖由河南永城遷來〗:德-義-善。
廬陽區〖來自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由來自婺源的第64世再興公遷入合肥,再興公次子,第65世山公遷入廬江〗: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瑤海區大興鎮伏龍社居委伏北村〖「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都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瑤海區城東鄉鵝塘六車坡(河西宋)宋大郢村:家-發-志-道-大-啟-爾-宇-克-明-俊-德。
蜀山區
包河區大圩鎮宋村〖「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都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長豐縣:從-德-學-士-廣-繼-慶-克-傳。
肥東縣:華-國-宏-文-成-家-興-業。
肥東縣大店宋大郢〖「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肥西縣:家-繼-志-朝。
肥西縣〖原合肥壩上街「雙忠堂」〗:玉-人-言-心-良-天-公-世-光-裕-之-子-繼-其-芳-德-業-執-中-具-邦-家-有-余-昌-永-作-升-平-瑞。(同定遠縣)
蕪湖市〖祖籍安徽肥東「大明堂」〗:幫-加-有-道。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三山區
蕪湖縣
繁昌縣
南陵縣
蚌埠市:天-廉-同-在-家-常-早-啟。
蚌埠市:尚-淮-有-士-同-在-家-常-早-起。(參見懷遠縣)
蚌山區
龍子湖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吾-宗-老-孫-子-質-朴-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在-家-常(長)-早-起-祝-國-願-年-豐-語-及-君-有-際-經-詩-滿-腹-中。(參見蚌埠市)
五河縣:紹-良-開(懿)-德-之-慶-茂-林-修-竹。
五河縣〖據說自山東遷居〗:殿-福-正(振)-家(加)-宏。
固鎮縣
淮南市:長-家-景(錦)-德。
田家庵
大通區
謝家集
八公山
潘集區
鳳台縣尚堂鄉宋台村:廷(學)-維-忠-孝-詩。
馬鞍山市
雨山區
金家莊
花山區
當塗縣:公-長-茂-傳。
當塗縣〖渡蟻堂,由和縣雞籠山遷居〗:宏-榮-加-銀-仁-義-禮-智-信。
淮北市〖祖籍安徽蕭縣祖樓鄉賈窩村「家信堂」,現分居在孫圩子鄉孫東村、濉溪縣西余庄村〗:繼-懷-學-文-景。
淮北市:克-明-太-德。
淮北市:紀-興-賢-良。
相山區
杜集區
烈山區:大-長-志-翠-為-興-賢-良-千-里。
濉溪縣
銅陵市:宜-益-其-昌-茂-德-豐-功-邦-家-之-光。
銅官山
獅子山
郊區
銅陵縣
安慶市
迎江區
大觀區海口鎮〖據說祖籍桐城〗:怡-謀-永-大。
宜秀區
桐城市
懷寧縣
樅陽縣
潛山縣〖先祖自河南商丘遷居潛山〗:祿-子-宗-思-永-世-文-廷-正-士-尚-道-義-維-應-燕-翼-怡-謀-遠-詩-書-啟-後-家-江-山-多-錦-秀-萬-世-發-榮-華。
太湖縣:1世:一夔-2世:正、超-3世:雄、祥-4世:無極、無德、-5世:紹隆-6世:表臣(字君進)-7世:國材 (號梅坡)-8世:勤(字時英)-9世:義、庭、清、禮、觀-10世:孟常(名綱)-11世:鏞(明成化庚子科舉人,授河南彰德通判,乙卯改湖廣襄陽府事)。
宿松縣:克-成-宗-澤-永-術-加-升。
望江縣
岳西縣
黃山市
屯溪區
黃山區〖先祖自山東文登縣第九區一帶,今榮成市九頂埠南遷,遠祖宋國柱(朱),始遷祖宋信。本支主要分布在虎山、上庄等處。字輩兩套,各取所願〗:
1、允(第21世)-可-智-德-存-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2、祥-發-同-宗-協(第21世)-文-修-繼-世-昌-辛-勤-人-俊-傑-會-萃-煥-雲-章。
徽州區
歙縣〖或曰:徽州、新安、黃山〗:上豐宋氏自昭公特的次子勇公起:1世:勇-2世:師-3世:國-4世:牼-5世:鑆-6世:邢-7世:昂-8世:耀-9世:玉-10世:瓞-11世:義-12世:昌-13世:忠-14世:疇-15世:佑-16世:傑-17世:沄-18世:預-19世:延-20世:弘-21世:有諒-22世:容-23世:倫-24世:盤-25世:梁-26世:復-27世:襄-28世:良-29世:陽-30世:商-31世:威-32世:繇-33世:前-34世:元旦-35世:游道-36世:仕約-37世:世良-38世:槩-39世:緝-40世:昌-41世:敏二-42世:璟-43世:渾-44世:劻一-45世:廷芳-46世:貞元-47世:和一-48世:待-49世:溫舒-50世:令詢-51世:沭(彥升)-52世:琪(鵬)-53世:宜(准)-54世:慶祖(大年)-55世:青(平)-56世:惠直-57世:貺(為上豐宋氏始遷祖)。本支(敘倫堂/積寶公房)世系如下:1世:貺-2世:世英-3世:穎-4世:營-5世:干-6世:文宗-7世:仁旺-8世:安-9世:元化-10世:沂-11世:紹-12世:舜華-13世:郁-14世:簡-15世:誠-16世:振-17世:高岩-18世:寧壽-19世:積寶-20世:廣秀-21世:虎獅-22世:玄寧-23世:社仁-24世:寶義-25世:文光(自26世起續修字輩):時-應-承-世-在-國-昌-基-錫-修-治-惠-福-慶-隆-德-元-潤-昌-庭-仁-壽-熙-仕。
休寧縣
黟縣
祁門縣
滁州市
琅琊區
南譙區
天長市:天-煥-大-連-洪(鴻)-勤。
明光市〖祖上來自山東,始遷祖宋國英〗:忠-鳳-寧-綸-九-天-山-渠-起-顴-長-復-開-可-家-昌-恩-時-克-定。
宋氏族譜字輩輯錄(安徽省)
□ 宋英澤
★安徽省(第二部分)
★安徽省
來安縣
全椒縣馬廠〖「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定遠縣〖「雙忠堂」起於定遠,隨明太祖打天下,官封西寧侯〗:玉-人-言-心-良-天-公-世-光-裕(劉伯溫題)-之-子-繼-其-芳-德-業-執-中-具(七世祖愷公題)-幫-家-有-余-昌-永-澤-升-平-瑞。(參見肥西縣)
定遠縣朱灣〖富美堂〗: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繼-清-明-永-立-光-華。
鳳陽縣宋家村〖原南京鳳陽府,自第10世起〗:正-國-家-賓-汝-榮-煥-增-聲-揚-楚-鎮-效-友-永-傳-賢-良-日-進。《該支系1世大五郎-2世:文學-3世:玉甫(玉一郎)、玉林(玉三郎)、玉璽(玉四郎)》;三世:玉林(玉三郎)之後第十九代宋達(原名宋揚暉)為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之父。
鳳陽縣宋家灣:金-學-長-延。
阜陽市:學-朝-治-明。
阜陽市〖傳說自山東省棗庄遷來〗:章-永-金-懷-立。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界首市
臨泉縣宋集鄉:文-殿-金-傳-有-慶。
臨泉縣長官鎮:國-明-俊-德-一-要-永-宗。
太和縣:雲-懷-克-知-良-天-西-成-金-玉-萬-士-震-家-邦。
太和縣:大-容-允-漢-書-生-振-乾-坤-富-友-成-聖-鼎-士-齋-復-續-連。
阜南縣三塔鎮:懷-洪-西。
潁上縣慎城鎮宋溝村:詩-文-月-章-國-家-青-長(新續)-星-辰-光-華-永-世-傳-祥-英-明-宏-獻-祖-德-友-邦。
宿州市:和-光-家-傳-勝-世。
宿州市符離集〖京兆堂,三山子淮北烈山系〗:繼(玉)-興-賢-良-謙(千)-壽-禮-貴。
埇橋區
碭山縣〖扶風堂〗:繼-五-開-中-建-朝-明-清。
碭山縣:新-其-傳-繼-遠-忠-善-朝-明-清。
蕭縣黃口鎮〖自河南封丘縣(開封北45公里處遷居)〗:秀-金-字-繼-遠-輩。
蕭縣北部黃河故道邊〖先祖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儒(如)-思(詩)-永。
蕭縣:淤-德-增-世-芳-光-勛-尚-偉-大-召-志-自-懷-洪-繁-榮-昌-茂-盛-先-哲-愛-俊-賢。
蕭縣:興-登-家-傳-威-嘯-友。
靈璧縣:一-德-之-慶-崇-山-峻-嶺。
泗縣
巢湖市居巢區:立-德-邦-之-本-厚(後)-道-家-業-長。
居巢區欄桿鎮小宋灣〖「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居巢區蘇灣鎮〖「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真(珍、貞)-桂-枝-蘭-清-馥-永-金-斗-振-家-聲。
廬江縣:定-必-昌。(參見無為縣泉塘鎮、西南鄉)
廬江縣湯池鎮:〖竹橋堂〗:元-嗣-宏-啟-奕-祀-其-昌-懋(茂)-德-豊(豐)-功(公)-邦-家-之(志)-光-文-章-世-顯-孝-友-名-揚-積-善-余-慶-源-遠-流-長。(參見舒城縣)
廬江縣西鄉〖「牡賦堂」,來自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由來自婺源的第64世再興公遷入合肥,再興公次子,第65世山公遷入廬江〗: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廬江縣冷水關〖先祖武公,字繩庵。明洪武丙辰(1376年)科進士,監察御史,因靖難(1399-1402)自江西婺源遷至廬江冷水關,繩庵配趙氏,子三:士明、士昕、士昭〗:
無為縣:光-明-正-大-應-時-復-興-敬-守-先-業-宗-必-永-榮。
無為縣泉塘鎮:世-代-朝-元-德-邦-家-定-必-昌-從-來-天-長-歲-永-遠-至-流-常。
無為縣西南鄉〖渡蟻堂〗:榮-文-依-永-亮-清-景-繼-尚-學-世-代-紹-先-德-邦-家-定-必-昌-從-來-惟-賞-善-源-遠-本-根-長。
含山縣:賢-良-忠-慶-安-定-大-邦。
含山縣陶廠鎮〖先祖宋元璋,字君完、本仁。南宋度宗朝任新建令,因元兵累犯杭境,遂安居新城〗:-崔(字陟山,元初庠生)-迢(字公遙)-嵐(字秀峰,郡庠生)-岳(字立峰,太學生)-景濂、景漪、景泩、景汾、景濤、景波、景潤-詩(字慎言,登進士第官,補拾遺)-監(字國,冊官博士)-沐(字清如)-玙(字侶璠)-希賢(耕釣自娛,不求仕進)-正心、正意、正德、正智-維善、維良、維彥、維英、維龍、維干、維俊、維碩、維豪、維創、維瑩、維華、維傑、維賞-文椆、文椐、文檉、文棲、文榮(遷含山縣陶廠鎮)。
和縣:先-德-培-之-厚。
六安市〖原居河南鞏縣南河渡鄉(今鞏義市河洛鎮寺灣村)〗:宋祥亭-宋兆麟-宋受田-宋承。
六安市〖「統善堂」,始遷祖春上公、春吾公、全公等,四百多年前由新安江畔遷移至舒城桃溪鎮〗:序-士-先-仁-傳-家-繼-志-昭-汝-孝-思-乃-克-永-世。
六安市:守-道-德。
金安區
裕安區
壽縣〖自山東遷來〗:忠-厚-傳-家-遠-新-義-笑-和-平。
壽縣〖傳說自北方逃荒遷來〗:德-華-傳-盤-元-新-義。
壽縣豐庄:賢-昌-恩-懷-中-德。
壽縣正陽關〖自山東遷來〗:宏-昌(啟)-恩-懷-中-德-培-良-守-祖-功-家-傳-多(鐸)-英-秀-宣-澤-道-興-隆。
壽縣小甸鎮宋灘:永(勇)-守-祖-德-天-必-佑-之-克-成-家-傳-施-乃-長-爾。
霍邱縣城關鎮〖崇本堂,先祖居山西洪洞縣,明朝中期分支遷移河南鞏縣南河度鄉(今鞏義市河洛鎮)寺灣村。霍邱支派始遷祖宋受田(字芝農),於民國初年自寺灣村遷居霍邱縣城關南門外大同集。本支字輩自第13世祖起〗:宋祥亭(清例授武德騎尉、配李氏,子五:兆傑、兆蓉、兆麟、兆祁、兆信)-宋兆麟(配康氏,子四:硯田(早逝,無嗣)、受田、振□、成柱)、宋兆傑(字漢三、太學生,配張氏,子三:振綱、振五、振華)-宋受田〖霍邱始遷祖,配□氏、子一:永存(無嗣);高氏維蘭,子四:永昌(蘭參)、永祥(榆參)、永貴(連參)、永豐(四喜),女二:永英、永鈺〗-永-年-金-茂-德-善-繼-世-長-傳-道-家-本-成-文-廣-振-興-邦。
霍邱縣高塘集鎮:少-廣。
舒城縣〖始遷祖宋華袞(字冕生),明中期自廬江縣冷水關遷入舒城〗:宋華袞-富饒、富有。
舒城縣〖竹橋堂〗:元-嗣-宏-啟-奕-祀-其-昌-懋(茂)-德-豊(豐)-功-邦-家-之-光-文-章-世-顯-孝-友-名-揚-積-善-余-慶-源-遠-流-長。
舒城縣〖曾祖輩自江西遷入舒城〗:忠-孝-豐-功-邦-家-之-光。
舒城縣桃溪鎮〖「統善堂」,始遷祖春上公、春吾公、全公等,四百多年前由新安江畔遷移至舒城桃溪鎮〗:序-士-先-仁-傳-家-繼-志-昭-汝-孝-思-乃-克-永-世。
金寨縣:濰-永-承-祖-業。
霍山縣
亳州市譙陵區十八鎮宋菜園村:天-應-廣-家-繼-成-華-懷。
譙城區
渦陽縣標里鎮尹宋庄:鳳-祥-效。
蒙城縣〖自安徽懷遠縣遷居〗:鴻-克-文-中(僅)-秀(效)-四。
蒙城縣辛集鄉宋老荒村:修-身-保-國-平-天-下。
利辛縣宋寨村〖自山東遷居〗:章-保-德。
利辛縣:蘭-繼-子-建。
利辛縣:營-建-子(懷)-士-繼-義。
池州市
貴池區
東至縣:啟-示-昌-明-字-天-來-太-尚-志-守-忠。
石台縣
青陽縣
宣城市
宣州區
寧國市〖祖籍湖北英山縣宋村〗:萬-國-開-世-肇-啟-賢-良。
郎溪縣
廣德縣
涇縣:金-守-先。
涇縣茂林鎮宋家坦〖洪武初年(1368年)由63世德二公從徽郡歙縣遷入宣城北鄉〗:釗-德-朔-日-誥-爵-元-廷-士-應-天-相-世-家-長-安-賢-良-秀-發-道-學-宏-寬-光-宗-顯-祖-才-達-周-官。
績溪縣
旌德縣
5. 這個人是誰
李白
6. 馬鞍山的節日習俗
每年的春節都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春節期間也出現來許多想像力豐富的習俗和詞彙。孩子平時要把碗打壞了,總免不了挨罵,但是春節期間就不一樣了,說是「歲歲平安」。類似這樣討吉利的話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說,吃年夜飯時,滿桌的菜餚有一樣不可以動筷子吃,那就是一條整魚。不準吃的原因是要討個吉利——年年有餘。有的人家還在這盤魚的身上,放一兩根蒜,說是精打細算;而年夜飯上的圓子大家都要吃,這叫團團圓圓。 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燃放在門口的鞭炮屑,不準清掃,這叫紅紅火火;大年初一到人家拜年時,大多數人家都會給來拜年的泡一杯糖水,這杯糖水還必須得喝,說是甜甜蜜蜜;在喝了糖水後,還要吃上幾塊糕,叫高高興興,步步高升。 春節期間,許多人家從年三十晚上開始就不許關燈睡覺,有的還要把大門開著,說是迎接貴人和財神。大年初一,記者在當塗的農村看到,一位老人把一頭老黃牛牽著到處走,他對圍觀的人說,今年是牛年,這叫金牛來獻瑞,好運永相隨;摸摸牛的嘴,生活有滋味;握握牛的角,日子過得好;拍拍牛的背,稱心又如意;捏捏牛的腿,前途有作為
滿意請採納
7. 馬鞍山的作者簡介
胡銓(1102—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建炎內二年(1128年)中進士,後任樞密院容編修官。宋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金使南下稱詔諭江南,他上疏請斬秦檜因而被貶謫新州。之後,他因憤懣填「好事近」詞一首,因末句「欲賀巾車歸去,有豺狼當道」被新州太守張棣告發,秦檜為此大怒,於1148年再把他流放至吉陽軍(今三亞市)謫居海南。八年後,秦檜死,胡銓才得以遷回衡州,孝宗就位,被召任兵部侍郎。宋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逝世,享年78歲,遺著有《胡澹庵文集》。
8. 馬鞍山地方春節習俗
馬鞍山年俗比較雜,這和馬鞍山是一座移民城市有很大的關系,較本地過年的氣氛主要體現在當塗傳統年俗上,尤其當塗農村。以下是當塗年俗的簡要介紹。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見到堂前雙喜唱百年好合,見到黃、綠(孝)春聯唱孝子、思親;見到新屋唱華堂,見到牲畜唱興旺……總之是隨機應變,依情依景,見什麼唱什麼。唱得家主滿意一般都會賞喜錢。現在不太多見,但每年還能見到。因為被一些討飯者所利用,群眾之反感。代表人物有:張飯郎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不用淘米、不用洗菜,不動刀和剪、地上不灑一點水;一天不動笤帚掃地,以免烏煙瘴氣,對客人不敬。總之,要保證大年初一整潔一新。
3、拜年
如今拜年的方式有賀卡拜年、電話拜年、手機拜年等多種方式,而傳統的當塗人拜年只有走動拜年一種,且大有講究。拜年的禮包「輕、重」一般人不太計較,但背包內一般要帶一對(條)糕,背來背去以示「高(糕)來高(糕)去」、年年登高之意,回頭還要放回點禮品或其他糖點、花生等物,以示收獲而歸。拜年最講究的則是拜年的先後順序。一般是先宗族,次舅父,再師父、後岳丈,爾後是姨表親等;於是,許多人就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長輩、年初二拜舅父、年初三依此類推的拜年習慣。拜年見面的具體形式:大人以作輯問好為主,孩童則要叩頭跪拜。一般做長輩的被請到堂前端坐,面前地上擺放著稻草編織的蒲團,俗稱「拜席」。孩童向長輩們問安後,邊在「拜席」上向端坐者叩頭跪拜,邊祝願長輩健康長壽。周圍人一般拿孩童逗樂,做長輩的則要給孩童壓歲錢。這便是真正的「拜年」了。現在「拜席」基本沒有了。現在主要以茶碟(小吃點心,博望地區的香菜[一種腌制鹹菜]比較出名)、瓜子、花生、糙米(芝麻花生)糖招待,喝茶聊天。
4、歡團茶
這是新春招待人的第一杯茶,說是茶其實並無茶葉,而是由「歡團」、「咬頭」和糖組成的一杯糖茶。「歡團」是以糙米、糖稀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種球狀食品,以取「歡歡喜喜」、「團團圓圓」之意;「咬頭」是指棗子、花生仁、桂圓等耐咬的乾果食品。「歡團茶」用開水一泡,糙米自然散開浮上水面,「咬頭」則沉入杯底,喝起來既不覺燙,還又香又甜。「歡團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會來加點開水,俗稱「添財」。「添財」時,主人還會說吉利話,祝飲茶者一年裡「發財」、「陞官」、「學習進步」等。飲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將「咬頭」吃掉,以示一年到頭、從頭到尾都豐衣足食。
9. 我和僵屍有個約會1中的馬小玲是誰
馬小玲的扮演者是萬綺雯。
1989年,19歲的萬綺雯參加亞洲小姐比賽獲得亞軍,簽版約亞洲電視台出道;同權年,參演首部電視作品《司機大佬》。1995年,與甄子丹主演陳木勝執導的電視劇《精武門》 。
1996年主演時裝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為人熟知。1998年在時裝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中飾演馬小玲一角,獲得亞洲電視最佳女主角獎。1999與2004年主演系列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II》和《我和僵屍有個約會III》。
(9)馬鞍山曾賀擴展閱讀:
萬綺雯身高171cm,以42吋修長美腿聞名。在感情上,是個敢愛敢恨的女生,但對於愛情並不沖動,長相很清純。性格開朗的她喜歡養貓,身材也很高挑曼妙(鳳凰網評)。
1989年,20歲的萬綺雯進入亞視,受到亞視力捧,參演了《大提琴與點三八》、《精武門》、《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亞視力推並精心打造的電視劇。她扮演的角色,幾乎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萬綺雯在亞視憑《我和僵屍有個約會》而走紅,其飾演的「馬小玲」憑借展示四十二寸長腿之造型成為經典,她有觀眾緣,且演技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