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公園規劃
全園規劃成四大景區:夾山、馬鞍山、太漁山和吹笛山。目前夾山景區已經正式對外開放。湖光山色,清新明麗。主要有三個景點:猴山 部分猴子自由放養在山上,在漢僅此一家。猴子們機靈頑皮,主動向遊客討食,頻頻做怪相、玩雜技、耍花招、表演各種絕活,令人捧腹。比如,吃東西時極其麻利地剝外殼、撕包裝袋,乃至挑肥揀瘦去粗取精,親臨其境您會覺得猴子簡直就是動物王國的頭號智者、幽默大師和雜技大師。在公園「十二五」規劃中,在太漁山重新修復雲岩寺已經列入計劃之中。到時候,「百里東湖第一寺」雲岩寺將成為武漢東部一景。
2012年4月23日下午,區管委會副主任甄別同志陪同市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麻傑主任一行專題調研馬鞍山森林公園雲崖寺恢復重建項目,就該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聽取匯報並作相關指導,陪同調研的還有區土地儲備中心主任張治平同志。甄別副主任首先陪同麻主任一行對雲崖寺遺址進行了現場調研,之後在馬鞍山苗圃會議室主持召開調研工作會議,把脈雲崖寺恢復重建項目。會上,香港融園控股文化蔣蓉總監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方案設計情況。設計中的「雲崖寺」恢復重建項目是一個將文化庄嚴性與商業休閑性相結合的現代文化產業園,集禪學、修行、旅遊於一體,分為寺廟、演出中心、3D4D佛禪體驗中心三部分,總投資20億,預計2014年3月一期開園,2014年7月全部開園 。
㈡ 馬鞍山和縣有什麼特產
馬鞍山,除了有馬鋼生產各種鋼鐵產品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深受海內外朋友歡迎的特產. 主要還有.... 採石茶干 「採石磯」牌茶干,已有兩佰多年歷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造廷貢品之一。解放後,也為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所贊許,深受廣大消費者鍾愛。產品曾遠銷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獲省、部優和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及92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優質保健品三項銀獎。並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稱號。茶干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折不斷等特色。除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八種氨基酸,以及鈣、鎂、鉬、錳、硒、鍶、銅等十幾種微量元素。在第五屆全國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學會上被一些著名的營養專家鑒定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營養保健食品。同時也是旅遊、飲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黃池醬菜 黃池醬菜產自當塗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製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里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於這一帶的香菜,它是用經過晾曬的白菜絲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種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壇中經年不壞,吃的時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覺醇香厚味,微辣中鮮味兒直透舌根,另人不忍卒咽。是小酌品茗時的絕配。 洪濱絲畫 洪濱絲畫是馬鞍山市工藝美術師袁洪濱先生獨創發明的。用一把棉花、一把剪刀,把世間萬物貼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其高超精湛的技藝讓人耳目一新,為之嘆服。洪濱絲畫以其獨特手工技藝和巧妙的創意組合,將絲棉特有的肌理效果與繪畫藝術有機地結合,顯示出獨特的高品位的藝術魅力,是當代手工藝術領域中又一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中國古絲綢文化精髓和傳統手工藝術的延伸和發展。 洪濱絲畫先後榮獲國家專利、國家發明金獎、科技成果金獎、輕工博覽會金冠獎等十多項大獎。1989年被外交部定為國家使節性禮品及省、市地區接待出訪禮品,成為安徽地方特色和中華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1998年獲世界基尼斯之最,是鑒賞收藏、名貴裝飾、珍貴禮品、特別紀念的理想之選。中央電視台專程來馬鞍山拍攝了專題記錄片《袁洪濱和他的絲綿畫》,向海內外介紹。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香港文化藝術基金會名譽副主席庄世平先生在香港為洪濱絲畫題詞為「工藝奇葩」;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會長費孝通觀看洪濱絲畫後欣然揮毫題詞「洪濱絲畫,東方一絕」。2003年,獲中國國際旅遊商品交易會「最佳展品獎」、「設計一等獎」;中國民族民間工藝品、紀念品及收藏品博覽會金獎;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金獎。 綠松石飾品 綠松石又稱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其工藝名稱為松石,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春秋時代的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是由綠松石雕琢而成的。它特有的藍色光澤,代表著溫馨和生命,是吉祥、永恆和成功的同義詞。在世界珠寶習俗中,綠松石被定為十二月生辰石,象徵成功與必勝。馬鞍山綠松石以世上獨一無二的柱狀形態令寶玉石界人士驚嘆。它由含銅熱液交代鐵礦脈中的柱狀磷灰石而成,其質地純凈,從藍綠到海藍,色澤艷麗豐富,摩氏硬度4-5,已採得珍貴的有十二個柱體的晶簇狀原礦。用這些質地優良的原礦精心雕刻加工而成的各式綠松石飾品和雕件,是個人和機構難得的收藏品和展覽品。 綠松石手鏈 綠松石項鏈 博望刃具 博望鎮素稱「中國刃具第一鎮」,刃具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博望農民就以打鐵為業。到了清朝乾隆年間,「蕪湖剪子」、「博望的刀」之說在江南各地廣為流傳,打鐵擔子遍及江浙滬各大街小巷。現今組建了馬鞍山市巨星刃具機床(集團)公司,下轄博望刃具模具廠、江南鍛壓機床廠、皖東鍛造廠、特種刀模廠、博望建材廠、博望建安公司6家企業,公司注冊資金9000多萬元,佔地面積9.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要產品:剪切、滾剪、沖剪、切斷粉碎刀片及沖壓模具6大系統500多個品種和液壓板料折彎機、剪板機、多用切斷機、建築材料、金屬屏風、包裝材料等。其中,四星牌剪板機刀片曾榮獲省優質產品、省信得過產品稱號;熱切刀片獲全國「七五」星火計劃博覽會金獎等。 石生手指玻璃反畫 是馬鞍山特色藝術品。劉傳勇先生的"石生手指玻璃反畫"集觀賞、收藏和養生之大成的特色藝術品。有「中華一絕」之美譽,傳揚海內外。 金腳紅毛蟹 當塗釜山所產的金腳紅毛蟹,其特點是金腳紅毛,肉質豐嫩,黃油滿足,味道鮮美,食之過後,一切佳餚進口皆覺無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過,並予以高度贊賞,列為皇宮貢品,釜山金腳紅毛蟹個大體壯,每隻小則三四兩,大則六七兩,爬行速度快,在平滑的玻璃板上也照樣爬行自如。該品種毛蟹不僅在本地暢銷,在香港、東南亞市場也十分走俏。 海獅巾被 「海獅」牌提花、提噴花、提印花、螺旋緞檔巾被系列產品,獲部優1個,省優4個,行優16個,國家級新產品1個。出口日本、美國、獨聯體、東南亞等二十三個國家和地區。 金姿紡織裝飾品 馬鞍山金姿紡織裝飾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系列提花檯布、餐巾等裝飾用品,是我省名牌產品。「金姿」商標也被確定為省著名商標。該產品享有自營出口權,80%出口東南亞、歐美和香港市場。國內為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人民大會堂等高檔賓館、飯店所使用,深受國內外客戶青睞。該公司是省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為國內唯一生產總統宴會桌專用特幅提花檯布的廠家。該公司生產的紡織裝飾用品,採用上等優質棉線為原料,吸濕性好,耐洗耐磨,大整理採用全套引進設備漂白絲光,花型活潑,雅緻大方,具有絲綢般風格。 九孔十三節貢藕 九孔十三節藕,產於黃池仇塘,乾隆年間奉為皇帝貢品而揚名四方。藕身肥大,肉質嫩,水分多,甜而香,質清鮮、無渣滓。用其加工成藕粉,質地細膩,色澤美觀,食用簡便,營養豐富。尤其適用於老幼病弱者,是一種清血安神的滋補品
㈢ 馬鞍山採石磯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時俊 [宋]
南宋將領時俊,參與了擊退金軍的採石磯之戰。虞允文召集的採石守軍不過一萬八千餘人,完顏亮根本沒放在眼裡,親執紅旗,殺過江來,一時間金軍七十餘船駛到南岸,百餘艘船布滿江面,氣勢洶洶。宋軍有些動搖,虞允文急奔入陣,對統制時俊說:「你膽略過人,聲震四方,現在卻站在陣後,不就和小女人一樣嗎?」時俊大吼一聲揮刀沖入敵陣,將士皆殊死戰,金軍的攻勢暫時被擋住,中部水師以海鰍戰船猛撞敵船,並以裝有火葯、硫磺、石灰的......
甘卓 [晉] (?~322)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東晉初期將領,秦國丞相甘茂之後,東吳大將甘寧曾孫。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平定州亂東吳滅亡後,甘卓一度退居自守。後來先後任丹楊郡主簿和功曹,後獲察孝廉,舉秀才,擔任吳王司馬晏的常侍。太安二年(303年)十二月,因張昌部將石.....
杭法基
杭法基(1946、12——)安徽當塗人。擅長抽象水墨、國畫、拼貼等。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馬鞍山畫院榮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論文有《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繪畫》、《當代繪畫的平庸與尷尬》、《進入當代——水墨畫發展一個無法迴避的思考與選擇》等。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個人畫展,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及聯展。出版有《清晨——杭法基拼貼畫冊》、《杭法基抽象水墨畫集》等。......
潘克黃煒 (1916~1941)
潘克(1916~1941),安徽當塗人。烈士。民國27年(1938年),參加新四軍。民國29年冬,隨新四軍東進來鹽阜抗日根據地。次年2月,任鹽城縣六區-隊隊長。5月,任中共鹽城縣一區區委書記。鹽城縣一區包括城區及近郊,社會情況復雜,特別是日軍佔領鹽城後,多次企圖偽化一區。潘克不畏艱險,同區長崔濟民等率領區隊,向敵偽展開反偽化斗爭。民國30年9月23日下午,駐龍岡偽軍徐紹南部70多人,由漢奸帶路竄至.....]
陶夔 [晉] (335~420)
陶夔,丹陽(今安徽當塗)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東晉咸康至元熙年間(335~420年),是三國吳交州刺史陶璜後代。東晉太元十九年(394年),陶夔任晉安郡太守(治所在今福州)。任內勤政愛民,尤其重視文章典籍。因見閩地日見開發,卻久無圖志,於是廣徵文獻,博採舊聞,撰成《閩中記》。該書記述晉安郡所轄8縣,即原豐(閩縣)、新羅(長汀)、宛平(福清)、同安、候官、羅江(羅源)、晉安(南安)、溫麻(連江)的......
濮本林
濮本林 (1950~)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大專畢業。1966年在海軍4310廠參加工作,歷任安徽省文聯委員,馬鞍山市作協副主席,馬鋼文聯副主席,《馬鋼日報》總。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回眸無語》、《暮雲朝雨》,報告文學集《鋼鐵之旅》等。微型小說集《那團雲霧》獲全國小小說優秀作品獎,歌曲《中國突破億噸鋼》、《太陽還會升起來》獲冶金部首屆藝術節金獎,小說《拜年》......
郭翠華
郭翠華 (1954~)筆名華子。女。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72年起為中學教師,1982年後歷任馬鋼職大、電大教師,馬鋼《江南文學》、副主編,研究員。馬鞍山市作協主席,省作協理事,市政協委員。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紫色的夜》、《指間流水》、《我們這代人》。《紫色的夜》1998年獲省政府文學獎、散文三等獎。......
郭啟林
郭啟林 (1953~)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1974年下放淮北農村。1976年到馬鋼初軋廠工作,歷任宣傳幹事,馬鋼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馬鋼旅遊公司黨委書記,《馬鋼日報》總,馬鋼新聞中心主任,中國冶金報馬鋼記者站站長。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今夜無電話》,散文集《父親》,中短篇小說集《蕭瑟秋風》。小說《藤椅》獲1991年馬鞍山市首屆太白文學提.....
方全林
方全林 (1948~)安徽含山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由解放軍藝術學院招考入伍。歷任學員、文工團員、副指導員,南京軍區文化部文藝處處長、文化部部長,江蘇省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作協上海創作中心主任。現任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中國革命軍事文學史略》,評論集《星輝集.....
朱恩彬
朱恩彬 (1934~)安徽和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安徽蕪湖師范,1957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63年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生班。歷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理論教師、中文系主任,教授。教育部赴朝鮮工作組組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山東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文學理論基礎知識》(合作)、《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合作),主......
徐名濤 (1964~2013)
徐名濤 (1964~2013.12.14)安徽和縣人。1996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歷任報紙主編、央視節目製片人、公司經理。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北京往事》、《重復一千遍的謊言》、《越陷越深》,中短篇小說集《開頭》,詩歌、散文集《王蒙山》等。......]
查謙 (1896~1975)
1896年,出生於安徽省當塗縣小丹陽鎮。1919年,南京金陵大學畢業,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助教。1920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留學。1923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1927年,任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教務長。1932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教授。1933年,兼任國立武漢大學理學院院長,創辦物理系。1949年,任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3年,創辦華中工學院。1955至1......
吳泰昌
吳泰昌 (1938~)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55—196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研究生畢業。先後在《文藝報》、《河北文藝》、《人民文學》供職,1984—1998年任《文藝報》副總,編審。現為文藝報社顧問,兼任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編委,《小說月報》顧問等。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
魏家國
魏家國 (1933~)筆名晚楓。安徽和縣人。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同年任中山大學助教。1970年後任廣州外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西語系副主任,中國德語研究會理事,廣東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多次應邀赴漢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研究德國文學,應邀赴東京、溫哥華進行學術交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唱晚集》、《晚楓散文集》、《一個金......
胡業桃 (1949~1970)
胡業桃,1949年出生於安徽省和縣石楊鎮中士李村。解放前,胡業桃家祖祖輩輩給人當長工,全家在死亡線上掙扎。爺爺累死在雪地里,3歲的姐姐餓死在討飯途中。1949年全國解放後,一家人才脫離了苦海,胡業桃也擁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1961年,解放軍駐進胡業桃的家鄉開展宣傳學習運動。胡業桃的家裡也住進了4名戰士。12歲的胡業桃整天和他們在一起學唱歌、干農活、進行軍事訓練。部隊的思想和作風,使胡業桃這棵幼苗沐
魯歌 (1913~1988)
魯歌 (1913~1988)原名張肇科,筆名魯戈。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1940年後曾任湖南衡陽《開明日報》,廣西、湖南等地中學教師,南開大學中文系教師,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秘書、秘書科長,1949年後歷任教育部、高教部秘書處處長、研究室主任,《高教通訊》室主任,《人民教育》,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教研室主任,教授,郭沫若著作出版委員會。20..
丁力
丁力 (1958~)安徽馬鞍山人。1980年畢業於長沙冶金專科學校重冶專業。1984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化學系。1975年赴建設兵團。1991年從冶金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下海。1992—2002年在深圳、海南、武漢經商。2001年開始發表小說。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長篇小說《高位出局》、《職業經理人手記》、《透資》、《傾斜的天平》、《為女老闆打工》、《從坡坡屋出來的女人》.
曹發明
曹發明 (1963~)筆名發明。安徽馬鞍山人。2001年在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進修。1981年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玻璃廠當工人,1984年任玻璃廠共青團書記,1992年調馬鞍山市金屬製品總廠工作,2004年任《國際經貿導報》主任記者至今。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報告文學集《上海商人》、《令人敬佩的水上檢查站站長》、《叢德難盡長霞情》、《踏過這片土地的人》、
白艾
白艾 (1926~)原名蔣志俠。安徽和縣人。中-員。1955年畢業於中央文學研究所。1939年參加抗日隊伍。歷任救亡工作團團員,新四軍譯電員、宣傳員及拂曉劇團團員,《建軍報》記者,前線分社記者,華東野戰軍《拂曉報》記者,新華分社記者,新華總分社記者,志願軍某團政治處主任,總政文化部創作員,《解放軍報》記者,師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專業作家,正師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焦俊艷 北京電影學院
焦俊艷,1987年5月6日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內地女演員,北京拾捌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簽約藝人。2009年出演電影處女作《肩上蝶》受到關注 ,2011年在愛情電影《失戀33天》 中飾演馮佳期 。2012年接拍電視劇《新部故事》[3-4] ,《杜拉拉之似水年華》被觀眾所熟知[5-6] 。2013年主演熱門小說改編劇《遇見王瀝川》贏得書迷一致好評 ,
㈣ 馬鞍山二會指的是什麼
馬鞍山二會指的是每年一度的人大代表會和政協代表會議。
㈤ 馬鞍山有什麼特產
馬鞍山的特產
1、含山綠茶
全縣有茶園1000公頃,大都分布在昭關、蒼山兩處丘陵腹地。山上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終年雲霧繚繞,陽光漫射,茶、林相得益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形成含山茶葉獨特的自然品質。歷史名茶「昭關翠須」獲1992年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橫龍翠眉」茶以其香濃、味醇、色翠、形美,一舉獲得1996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含山縣正著手開發新型的綠色茶葉、有機茶葉,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更高需求。
2、含山大米
含山大米含山縣位於江淮之間,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水稻種植歷史久遠,土壤肥沃、水庫資源豐富。
「含山大米」原產地緊靠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轄全國生態鎮——陶廠鎮、運漕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大漁灘濕地,群山環抱,丘圩交錯,森林覆蓋率達40%,裕溪河、牛屯河穿境而過,生態環境優良,為發展優質稻米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含山縣農委大力推廣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水稻機插、秸稈粉碎還田、綠肥種植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水稻綠色生產技術,降低化學農葯和化學肥料的使用量。
3、運漕酒
運漕,古稱蓼花州,曾為安徽省含山縣首鎮,自東漢末年建鎮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明、清鼎盛時期,運漕有48道閘、72條巷,人口達1萬人之多,各類商號、牙行、作坊、店鋪、錢庄、當鋪、茶館等數百家,鋪面連襟,鱗次櫛比。
漕河上商船往來如梭,兩岸泊船綿延數里。街面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一派商貿繁榮景象。為我省古代江北八大商業重鎮之一。 漕河,蜿蜒數十公里,銜巢湖,達長江,為南北交通運輸的黃金水道。
4、巢湖白米蝦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曬干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巢湖蝦米經用熱水浸泡,燒豆腐、白菜或芹菜,風味獨特,皆成佳餚。
我國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巢湖白米蝦卻不然,燒熟也不變紅,渾身依然白色。傳說古巢州腥穢不堪,魚蝦水族也遭污染而混濁。
5、含眉綠茶
含眉綠茶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綠茶,憑借獨特的色、香、味、形、韻被評定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馬鞍山「含眉」綠茶生長於雲霧繚繞、溪水環山而流的含山縣清溪鎮長山大壟,漫山遍野、綠油油的千畝有機茶園,茶香沁人心脾
㈥ 今年山東兩會在濟南什麼地方招開,幾號到幾號啊
1、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山東會堂(馬鞍山路)2.13-2.16
2、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山東會堂(馬鞍山路)2.12-2.16
㈦ 吳子傑的人物簡介
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紅三軍第三支隊班長、文書、分隊長,紅二軍團獨立團管理科科員、連長、偵察參謀,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等職,參加了洪湖蘇區的二、三、四次和湘鄂川黔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斗爭及湖北潛江縣畔湖戰斗,湖南龍家寨、陳家窯戰斗,貴州則家壩戰斗,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獨立一旅教導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三五八旅獨立四團參謀長,新四軍第五師4四團團長等職,參加了山西馬鞍山、康家會、米峪鎮等戰斗。
2、解放戰爭時期
任晉綏軍區獨立四旅十四團團長,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四旅副旅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四師副師長、師長等職,先後轉戰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參加了蟠龍鎮、三岔灣、運城、瓦子街、永豐鎮、全渠鎮等戰役戰斗。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新疆軍區第四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一師師長、三師師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軍七師長。回國後任第一軍副軍長,沈陽軍區炮兵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吉林省軍區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沈陽軍區顧問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為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是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04年11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㈧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校園動態
建設馬鞍山二中新校區,是市委市政府著眼新世紀人才競爭,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造福馬鞍山人民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馬鞍山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新校區於2002年6月正式立項,設計評審會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及規劃、教育專家等參加,並於2002年10月通過。2003年7月動工,2004年八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開學。其間省教育廳和市四大班子領導來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解決建設中的問題。新校區佔地240畝,建築總面積5.2萬平方米,位於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江東大道北端東側。
新校區是按照「一核兩軸三區」的思路規劃設計的。核為中心生態核,由教學區中心主廣場和灣溝塘、王白灘水系共同組成。兩軸分別為學術軸和生活軸,由入口廣場、校門、中心廣場、圖書館等序列空間組成校園的學術軸,由學生和 教師生活宿舍向教學中心區引出生活軸,與學術軸相匯於校園中心廣場。三區分別為教學區、文體區、生活區。教學區設於江東大道東側,沿路30米綠化區,保證教學區安靜,精心設計的教學組團渾然一體,形成為大道風景;生活區設於基地東南側,與教學區隔水相望,臨近健康路,向東塘開口,方便師生出入。 馬鞍山二中校園網主幹兆光纖連結,百兆到桌面,校內共布了2800多個信息點。網路設備全部採用思科產品,其中,主交換機為思科6506。配有WEB伺服器、文件伺服器、郵件伺服器、域名解析伺服器、NAS存儲服務、衛星接受伺服器、電子圖書館、校園一卡通等。百兆光纖同電信相聯。學校還通過電信局為教師家庭安裝了寬頻上網服務,實現了家庭、辦公室以、教室、其他教學活動場所一網相聯。學校現有計算機700多台,其中PIV處理器600多台。人機比為3.28:1。
除校園網以外,還有數字廣播系統、有線電線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教師遠程培訓衛星接受系統、天文館、天象館、數字化實驗室(正在建)等,數字化程度在全省中小學中領先。 為推動馬鞍山市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擴大和拓展馬鞍山二中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在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舉辦「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
馬鞍山二中鄭蒲港分校位於馬鞍山長江大橋姥橋出口附近,距市區車程30分鍾,交通便利。總佔地面積約136畝,總投資1.5億元。學校隸屬於市教育局,由馬鞍山市二中領辦。
學校辦學目標和整體思路明確,充分發揮馬鞍山二中優質師資、教育教學資源和管理文化優勢。將分校辦成實驗性、示範性、全寄宿制優質高中,成為馬鞍山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窗口。辦學模式實行小班化、走班制、選課制教學,寄宿式、封閉式管理,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整體創新。師資配置力量雄厚,委派馬鞍山二中優秀管理幹部就職,教學由馬鞍山二中優秀學科教師擔綱,同時面向全國誠聘優秀教師加盟。
學校於2014年9月1日正式開學,面向全省招收高一新生。百年大計,雛鷹振長翅以翱翔;教育新航,百舸搏大江而揚帆。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將不僅在科教興區版圖上新添一筆重彩,更會為江北新城莘莘學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馬鞍山二中當塗分校是經馬鞍山市教育局批准,與2004年5月30由當塗縣汗青中學正式更名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當塗分校。過去的一年中,當塗汗青中學因在民辦教育工作中成績突出而被授予「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汗青中學董事長俞汗青、校長張正平分別被授予「馬鞍山市投資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和「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按照國家「名校辦民校」的教育發展的政策和規劃,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和三位優秀民營企業家聯合創辦當塗分校,按省示範高中標准建設和配備,發揚和拓展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品牌和教育教學優勢,建立一所規范化、高層次的示範性民辦學校。據了解,當塗分校是由馬鞍山市昕源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優秀民營企業家陸啟湖擔任法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的市優秀專家汪延茂任校長,原汗青中學校長張正平任行政副校長,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德育處主任、高級教師任甫彬任教學副校長。
學校高薪聘請知名教師和教學成績顯著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執教。所聘教師中,高級教師佔1/3,具有本科學歷的達100%,美術特色班聘請縣知名畫家執教。
學校充分利用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教育教學優勢,由二中派出管理人員,按二中模式並結合分校特點進行科學管理。由二中部分骨幹教師執教並給學生提供優質輔導,共享二中的教育教學資源。每年選拔30—50名(高二年級15名以內,高三年級20—40名)優秀學生到馬鞍山二中就讀,進行強化培養。
學校有健全、科學的規章制度,以法治校。學校嚴格控制班額,每班學生在50人以內,逐步向小班授課制過渡,力爭讓每個孩子都有提高,都有發展。學校設立「獎學金」,獎勵學業優秀的學生,對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特別獎勵。
㈨ 施迪明公司的規模怎麼樣
江西理工大學(原江西冶金學院,南方冶金學院)傑出校友榜政 界郭聲琨,79年選礦畢業。現任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曾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黨組書記,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樂江,81年冶機畢業,現任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寶鋼集團董事長。李德水,67年采礦畢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曾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黨組書記、重慶直轄市副市長、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介車,61年煉鋼畢業,吉林省副省長。黃名鑫,65年采礦畢業,江西省人大副主任張文,91年工業自動化專業畢業,深圳市副市長林 武,82年煉鋼畢業,湖南經貿委主任。曾任湘潭鋼鐵公司總經理。林衛國,77年煉鐵畢業,福建省經貿委。曾小平,81年煉鋼畢業,天津市冶金工業局局長。揭贛元,77年采礦畢業,江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王成雲,75年冶機畢業,第八屆中國僑聯副主席。溫州市政協副主席,曾任溫州市副市長。程宗錦,69年采礦畢業,江西省人事廳副廳長。朱方生,81年煉鐵畢業,江西省人事廳助理巡視員。湯喬蔭,61年煉鋼畢業,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韓茂前,69年采礦畢業,南昌海關副關長。劉曉斌,81年采礦畢業,江西省黃金管理局副局長。顧秋麟,76年礦機畢業,紹興市委副書記。王朝新,84年有色畢業,萍鄉市副市長。塗 強,67年礦機畢業,浙江省經濟技術協作辦主任(廳級)黃繼晏,76年礦機畢業,省高招辦副主任。曾曉文,91年礦機畢業,省公路局副局長。饒俊達,64年采礦畢業,撫州地區人大副主任。陳建德,77年軋鋼畢業,廈門市委統戰部部長。管躍慶,81年煉鐵專業畢業,廣西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程國江,84年采礦畢業,國家經貿委產業政策司處長。徐水源,91年冶機畢業,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處長。黃松保,78年有色畢業,《紹興日報》社副社長。企業界江西理工大學被譽為有色冶金人才的搖籃,中國有色冶金企業的高管大多是江西理工的校友。按照《財富》雜志2009年世界500強榜單,包括大陸和台港澳在內的中國地區共有43家企業入選,其中就有寶鋼集團、中鋁的領軍人物出自江西理工大學。而按照中國校友網大學傑出校友排名,江西理工大學排在60名左右。這些對於一個非重點院校來說,堪稱不大不小的奇跡。熊維平,76年選礦畢業,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陳茂生,75年采礦畢業,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任中國有色金屬南昌公司經理。劉同高,76年稀冶畢業,廈門鎢製品公司總經理。朱錦彥,67年采礦畢業,江西銅業公司副總經理。龍子平,82年有色專業畢業,江西銅業公司副總經理。閻鑫元,70年采礦畢業,江西省冶金集團公司總經理。曾任省冶金廳廳長。陳雪山,75年軋鋼畢業,江西省冶金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福連,88年測量畢業,北京百分通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傅民安,81年軋鋼畢業,南昌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唐飛來,81年煉鋼畢業,南昌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信維克,77年煉鋼畢業,南昌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立志,77年稀冶畢業,江西省有色工業公司總經理。姚迪明,79年采礦畢業,江西省投資公司總經理。陳 翔,82年煉鋼畢業,江西省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董金武,81年煉鋼畢業,山東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幹部部部長。劉江,83年冶機畢業,山東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冷軋板廠廠長兼書記眭志華,03年礦機畢業,山東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中板廠李世中,81年軋鋼畢業,杭州鋼鐵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廖彩通,62年冶機畢業,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巡視員。鄭文達,85年采礦畢業,深圳中金嶺南有色公司副總,原韶關凡口鉛鋅礦礦長。王 文,89年礦機畢業,韶關凡口鉛鋅礦副礦長。羅水根,66年采礦畢業,山西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副經理。殷永生,68年冶機畢業,中國第五冶金建設公司總經理(成都市)。晏從高,64年采礦畢業,柳州華錫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根華,89年采礦畢業,柳州華錫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顧建國,77年煉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施雄梁,77年煉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建平,81年煉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博士。甘富華,77年礦機畢業,中國冶金進出口江蘇公司總經理。李安平,79年稀冶畢業,中國冶金進出口江蘇公司副總經理。王洪,83年金屬壓力加工專業,現任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薛劍峰,77年軋鋼畢業,江蘇冶金貿易公司總經理。蔣筱春,81年軋鋼畢業,南鋼寶興鋼鐵股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朱炳安,86年礦機畢業,中國冶金設備南京公司副總經理,副書記。王方漢,81年采礦畢業,南京棲霞山鋅陽礦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全國采礦權威人士。陳耀連,82年冶機畢業,南京冷軋板公司經理。邵 武,82年采礦畢業,銅陵有色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邱曉悌,65年采礦畢業,銅陵有色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謝 蘇,83年礦機工業,銅陵中金銅箔公司副總經理。吳根篩, 年礦機畢業,南京華新瑞實業公司(原南京第二鋼鐵廠)董事長、黨委書記。陳揚毅,79年冶機畢業,江蘇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徐寰宇,83年壓加畢業,廣州橡膠企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原任廣州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廣州鋁材廠董事長。羅小博,82年稀冶畢業,廣州珠江冶煉廠廠長、黨委書記。塗贛華,89年有色畢業,廣州珠江冶煉廠副廠長。彭在美,65年冶機畢業,珠江鋼管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全國燃氣、石油管材標准委員會委員、權威人士。何繼長,82年煉綱畢業,廣東伊佩克環保產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韓家新,81年選礦畢業,中冶國際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廣州)總經理。龔天培,67年礦機畢業,中金嶺南鉛鋅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黃 全,84年自動化畢業,國泰君安證券股份公司南昌營業部總經理。李建芳,67年礦機畢業,華東地勘局副局長。熊冬生,76年冶機畢業,核工業260廠黨委書記。魏仲文,62年軋鋼畢業,江西建材機械廠總工程師。危時安,75年采礦畢業,漂塘鎢礦礦長。李上鑒,75年選礦畢業,西華山鎢礦礦長。洪饒生,82年軋鋼畢業,廈門市諾維信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柯真明,81年選礦畢業,福建三木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上市公司)陳 偉,87年有色畢業,南平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陳軍偉,79年煉鐵畢業,三明鋼鐵公司副總經理。林 平,81年測量畢業,寧波聯合集團建設開發公司總經理。吳文中,81冶機畢業。夏 江,81冶機畢業。寶鋼公司。封國富,85年選礦畢業,新疆有色金屬工業公司總經理。高 翔,89年計算機畢業,重慶冶煉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潘貽芳,83屆煉鋼畢業,天津鋼鐵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余旦新,82年有色畢業,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總工程師。陸維和,82年有色畢業,河南中州鋁廠技術中心主任。何明德,82年選礦畢業,廣西柳州有色冶煉股份公司總工程師。蒙建德, 廣西平果鋁業公司炭素廠廠長。楊吉華,85年冶機畢業,山東鋁業公司氧化鋁廠廠長。王克岳,86年礦機畢業,山東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陳 強,85年有色畢業,江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博士。姚士良,79年煉鐵畢業,馬鋼駐滬辦主任。蔡景章,81年自動化畢業,景德鎮焦化煤氣總廠、副總經理。金 輝,83年煉鋼畢業,廣東韶關鋼鐵公司供應處處長。吳雨霖,83年冶機畢業,海南鋼鐵公司計劃處處長。許 勝,83年采礦畢業,深圳發展銀行杭州分行行長。研究院所、高校界胡筱敏,81年選礦畢業,東北大學環境工程中心主任,博士。蔡嗣經,75年采礦畢業,北京科技大學博導,教務處處長。韓正炎,76年礦機畢業,景德鎮陶瓷學院教務處處長。賴遠明,83年礦山機械專業畢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2年),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導。入選中國科學院2007年增選院士侯選人名單。黃元魁,76年煉鋼畢業,贛州電大校長。胡奕信,1964年選礦畢業,江西教育學院巡視員。仇厚授,76年稀有金屬冶煉畢業,華南熱帶作物大學工學院院長。施逢年,76年選礦畢業,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礦物研究中心,教授林多賢,1976年稀冶畢業,贛南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弘安,82年數學師資班畢業,贛南師院副院長。高峰,82年數學師資班畢業,集美大學師范學院教務處長。薛世山,82年物理師資班,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李炎生,1976年稀冶畢業,九江學院副院長。蔣漢榮,79年煉鐵畢業,閩西大學副校長。陳粟宋,81年自動化畢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處長。夏 忠,83年稀冶畢業,鄭州輕金屬研究院科技處處長。呂彥海,77年選礦畢業,山東冶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殷惠民,81年煉鐵畢業,江蘇冶金設計院院長。王占清,沈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王京海,82年壓加畢業,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院長。王運敏,81年采礦畢業,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院長。項宏海,81年采礦畢業,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副院長。黃平華,81年軋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
㈩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祖村 祖氏家族來自何方
邢姓,《左傳》上所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們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代。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 這個榮耀姓氏的始祖,根據老證,是周公的第4個兒子,由於被封食采於邢而得姓。關於邢氏的這段源流,是詳載於《姓纂》一書。該書指出:「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當年的邢國,爵位為侯,位置就在現在河北省,邢台縣的西南。這個國家在周代初年雖然有如曇花一現,國祚並不很長,到了春秋時代就被強鄰衛國所並滅。然而,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聲名響亮的邢姓,堪稱永垂不朽。 邢姓的最早發源之地河北邢台縣,在歷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這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置為信都縣,不久之後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成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都。南北朝時,石勒又在這個地方建立他的趙國,一直到宋朝之時,才定名為邢台,以迄於今。因此,邢台縣之地一直聲名響亮,來自該地的邢姓人,可以說是與有榮焉。 春秋時代的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周公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 當周公的邢姓後裔陸續出現於春秋諸國,並逐漸鋒芒嶄露時,位於現在山西一帶的晉國,又出現了另一支以邢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書所記述的:「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於邢,後以為氏,望出河間」。 春秋時代晉國的韓氏,是一個極為顯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貴為上卿,後後來更進一步與趙、魏兩家分割晉國為三,揭開了歷史上所謂戰國時代序幕。這個顯貴的家族,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則他們的子孫後來由於食采於邢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就實質而言,實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較早出現於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則兩支邢氏的得姓盡管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實際上根本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發源之地,就是《史記秦本紀》所記載「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個邢丘之地,該地的位置,已知即為今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邢故城。這項具體的證據,十足顯出了邢氏的源遠流長。 另外,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州人、滿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綜上,古老的邢姓來源有三,其中主要的兩支是黃帝後裔,其具體情況如下:1.出自製禮作樂的周公姬旦的後裔2.出自春秋時的晉國3.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輝的邢氏,在歷史上的表現一直十分優異,以漢、唐之際的漫長時間來說,傑出的邢姓名人就滿載於歷代的史書,三國時有邢貞,太常奉策;北齊有邢峙,國子助教;魏文帝時的邢庸,南北朝時的邢邵,唐乾天年間的邢濟,會昌年間的邢群,真是不勝枚舉。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獻之;清朝有邢謝;當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軍將領邢士第,哲學家邢賁思,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邢新會,等邢姓郡望: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縣,因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邢姓堂號:北彥堂(指三國時邢顒學問道德比別人好)。現有村為邢氏:位居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薛鎮、-位居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大邢村,村東臨「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石臼湖。——歡迎邢氏炎黃子孫。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鎮邢堂村。再加一個地方.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五塘頭村.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有絕對的歷史證據.還有安徽省臨泉縣宋集鎮邢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屯子鄉荊寨村,邢氏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