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年前的遠安縣是什麼樣的
首先,在「自然環境與資源」章中,較為詳細記載了遠安特殊的地質地貌,並專設了「地質景觀資源」節,緊緊扣住遠安縣是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貌特徵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點。這是遠安農業和工業等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譬如這樣的地質條件,儲藏有豐富的磷礦石資源,為地方磷化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自然地貌環境為林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森林資源。
第二、歷史上遠安是個農業縣,改革開放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現代農業技術的推行,農業產業發展較快,因此,在「農業」篇中,單設「農業產業化」節,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展示遠安農業發展的方向。重點突出清朝貢米鳴鳳優質米、在鄂西獨占鰲頭的食用菌,以及享譽國內外埡絲等地方特色產品。為了更好地突出地方特色,在縣轄鄉鎮篇中,在每個鄉鎮中都設有「特色產品」一節,將各鄉鎮有特色的產品盡收其中。
第三,遠安林業是一大特色,上個世紀50年代就獲得「林海」美稱,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過突出的貢獻,曾得到過國務院的嘉獎。90年代初,又獲得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綠化達標第一縣」的稱號。其紀念碑現在就矗立在遠安縣南大門——花林寺鎮石頭店。因此,將林業專設為篇,立「組織機構」、「森林資源」、「山林權屬」、「植樹造林」、「森林保護」、「森林開發利用」、「林業工程」等7章,突出遠安林業的優勢地位。
第四,遠安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工業立縣戰略,依託優勢資源,發展工業企業,成效顯著,頗有特色。因此在「工業」篇中,圍繞主要產品,重點反映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縣域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格局的軌跡。志書特別重點記述了依託磷礦資源,發展磷化工產業的情況;遠安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起步早,在宜昌率先實現了縣域經濟民營化。
第五,抓住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事件。例如遠安作為「四進家」(理論進家家家明、科技進家家家富、文化進家家家樂、法制進家家家安)的發源地,在全國曾引起巨大的反響並獲得推廣,志書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記述。
另外,「政權」篇 「施政要略」中,將「實事工程」列表,突出反映縣政府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執政理念;遠安的養蠶、鹿苑茶製作、食用菌生產具有獨特方式,因此在「生產習俗」中,將其作重點記述;遠安是三江航天集團的基地,該集團雖是國防工業企業,但在遠安建設30年,與地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可不記。編者嚴格執行保密規定,重點記述了企業的民品開發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為三江航天集團在遠安留下歷史印記。
亮點四:堅持以人為本,凸現人文精神
該志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把記人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分散在各篇中對某項事有貢獻的人物,其次是設立人物專篇。人物編下設人物傳略、人物名錄2章。人物傳略嚴格遵循「生不立傳」的原則,收錄13名去世人物,其中補充記載了1979年前去世而首輪志書遺露的重要人物5名;人物名錄下設烈士英名錄,列表記載2005年前全縣475名烈士;離休人員名錄,記載1979年至2005年去世的離休幹部;獲獎者名錄,列表記載1979年至2005年受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的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143人次;專業技術人員名錄,記載1979年至2005年獲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者,共計3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