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務員公共服務的行為規范要求有哪些
《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是公務員履行基本義務和重要責任的根本要求」,「它從政治要求、思想品德、廉政勤政、秉公執法等方面對公務員的行為作出規定,明確規定了公務員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以公務員履行職責、執行公務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為主,兼顧公務員作為社會人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對群眾反映的公務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容易滋生腐敗的行為也作了約束性規定,主要有八個方面的內容:政治堅定、忠於國家、勤政為民、依法行政、務實創新、清正廉潔、團結協作、品行端正。
1.政治堅定
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於國家
熱愛祖國,忠於憲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的團結,維護政府形象和權威,保證政令暢通。遵守外事紀律,維護國格、人格尊嚴,嚴守國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的言行作斗爭。
3.勤政為民
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勤奮工作,鑽研業務,甘於奉獻。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熱愛人民,忠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講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自覺做人民公僕,讓人民滿意。
4.依法行政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和工作程序履行職責、執行公務,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濫用權力,不以權代法,做學法、守法、用法和維護法律、法規尊嚴的模範。
5.務實創新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說實話,報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踏實肯干。勤於思考,勇於創新,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大膽開拓,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6.清正廉潔
克己奉公,秉公辦事,遵守紀律,不徇私情,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淡泊名利,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愛惜國家資財,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7.團結協作
堅持民主集中制,不獨斷專行,不搞自由主義。認真執行上級的決定和命令,服從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團結一致,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8.品行端正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學習先進,助人為樂,謙虛謹慎,言行一致,忠誠守信,健康向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舉止端莊,儀表整潔,語言文明,講普通話。
B. 屬於公共服務事項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內,發展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C.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目前,公共服務這一措詞已被相當廣泛地使用,但是,對什麼是公共服務,卻有不同的見解,在很多情況下是含糊不清的,而概念上的混亂又助長了實踐中的混亂。
公共服務與公共管理
所有涉及到國家管理的行為與活動都在公共管理的涵蓋之內。公共服務管理屬於公共管理的組成部分。但公共服務管理與公共行政管理是不同的,是兩種不同性質與形式的公共管理。例如,對公辦教育或公立學校的管理屬於公共服務管理,但政府對教育的執法與行政管理則屬於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服務與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
這四項職能都是國家應承擔的,都屬於由公職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在廣義上,可以將公職人員使用公共權力與資源所從事的各項工作都看作是公共服務。當國家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主權基礎之上的時候,國傢具有公共性質,國家存在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全體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國家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國家體系中的所有機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在這些機構中任職的人們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在中國,這意味著在人大、法院、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國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但是,對公共服務的概念只有作狹義、具體和明確的界定才能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上具有實質性意義,即提供公共服務是國家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並且可與政府或國家的其他職能相區分。也就是說,公共服務只是同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相並列的國家的又一項職能。
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筆者的研究所採用的公共服務的概念是狹義的,即能夠滿足公民直接需求的由國家介入的服務活動,如教育、醫療保健、社會保障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公共服務的類別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D. 中國的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根據內容和形式分類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根據專業屬性分類
按照大的專業屬性,還可以如下分類:國防建設、國內與國際公共救助與災害援助、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文化經濟產業開發建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標准化建設、工業化建設、城鎮化建設、特色產業建設、金融保險與消費建設、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發展等。
根據工程專業屬性分類
按照工程專業屬性還可以分為:國防工程、公用設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E. 當前社會組織日益介入公共服務的生產和分配環節更加需要法律進行規范請問對嗎
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的一種。它是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可以說它是連接理論法學和實踐法...
F. 多少省公共法律服務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司法部自2017年8月下發《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至今,各級司回法行政機關在規劃設計答、設施配備、隊伍建設、規范運行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
截至2018年6月,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省(市)的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覆蓋率達100%;各省(區、市)均已建成熱線平台,各地均已建成省級法網。平台職能作用逐步發揮,其中中國法律服務網自試運行至今法律服務咨詢總量達20.5萬余次,智能咨詢15.4萬余次,知識問答咨詢量近4萬次,在線留言咨詢1萬余次,留言咨詢服務點贊率達92.6%。此外,平台建設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4個省份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22個省份納入民生工程、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為平台建設創造了良好政策氛圍。
G. 保護公共設施的法律有哪些
雖然國外有關公共設施的理論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但我國法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目前的研究只涉及到了一些具體層面的問題以及外國一些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的介紹,尚未形成一個專門的體系。本文通過比較國內外相關理論、相關概念並結合我國的實踐,對國有公共設施的概念、主體、相關法律關系、權利救濟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國有公共設施是一類有形的公共產品,具有國家所有、提供公用、非營利性等特點,具有特殊公法地位,應適用特殊的規則。其所涉及的四類主體:所有者、管理者、經營者、使用者之間形成了各種行政法律關系,應受憲法、行政法規制。對於相對人的保護,目前國家賠償法的制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更完備的有關國有公共設施的國家賠償和補償制度有待建立。
一、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依法具有獨立的審批權
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是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賦予環保部門的行政許可權。在審批過程中,環保部門對建設單位提交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依據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依法自主作出審批決定。
建設單位委託評價單位編制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是環保部門的審查對象,環保部門沒有義務完全接受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結論。根據法律規定,環保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有權做出同意、否決或者要求修改的審批決定。
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和專家意見,由於評價單位和專家個人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實際存在評價結論失實和意見不盡准確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環境影響評價法》第33條特別規定:接受委託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弄虛作假,致使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失實的,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並處所收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建設公共衛生設施項目,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關於設置醫療機構的環境管理規定
1.關於建設項目選址的環境保護規定
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1987年3月20日聯合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第10條規定:建設項目的選址,必須全面考慮建設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選址地區的地理等因素進行調查研究,並在收集建設地區的大氣、水體、土壤等基本環境要素背景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論證,制定最佳的規劃設計方案。第11條規定:「凡排放有毒有害廢水、廢氣、廢渣(液)、惡臭、雜訊、放射性元素等物質或因素的建設項目,嚴禁在城市規劃確定的生活居住區、文教區、水源保護區、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和自然保護區等界區內選址。」第14條規定:「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煙霧、惡臭、雜訊等物質或因素的建設項目與生活居住區之間,應保持必要的衛生防護距離。」
2.關於公共衛生設施選址的特別要求
國家環保總局2003年5月14日發布的《關於加強非典防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通知》(環發〔2003〕87號)明確規定:「涉及新建、擴建、改建「非典」防治及有關公共衛生設施項目的環境影響審批應重點做好合理布局,避讓飲用水源保護區、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並設置防護距離。」
此外,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衛生部1994年8月29日)第15條、第16條的規定,設置醫療機構應當分析選址與周圍食品生產經營等單位布局的關系。該細則第20條進一步規定,對申請設置醫療機構選址不合理,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不合理的,不予批准。
3.關於醫療廢物的環境管理規定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0號,2003年6月16日發布)第2條的規定,「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又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國家環保局、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公安部1998年1月4日發布,環發〔1998〕89號)的規定,「從醫院、醫療中心和診所的醫療服務中產生的臨床廢物」,屬於該目錄列舉的第一類危險廢物,即「醫院臨床廢物(HW01)」。
因此,環保部門對產生醫療廢物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關於選址布局和衛生防護的要求。
三、關於反映的問題
你局請示和案件背景資料反映,某醫院擬選地址位於旅遊、度假、餐飲密集區,且該醫院與其周圍先前已經存在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之間不具備設置必要防護距離的條件,所在地環保部門經審查認定該醫院與周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在環境功能上具有不相容性,並批復「該地不適宜建醫院,請另行選址後再報環保部門審批」。根據前述《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和國家關於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要求,環保部門的批復並無不當。
H. 最新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房地產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
•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另外注意以下法律跟建築有關的規定「建築法」、「民事訴訟法」、「仲裁法」、「擔保法」、「保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