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濮厚臣

馬鞍山濮厚臣

發布時間:2021-08-08 16:19:35

① 亂臣賊子是何意出自於哪

「亂臣賊子」指不守臣道、心懷異志的人。現大多用來指破壞國家統一、危害人民利益的人。
此典出自《史記?衛康叔世家》:「州吁新立,好兵,殺桓公,衛人皆不愛。石碏乃因桓公母家於陳,詳為善州吁。至鄭郊,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右宰丑進食,因殺州吁於濮,而迎桓公弟晉於邢而立之,是為宣公。」
春秋時候,鄭庄公和大臣們正商議著去朝見天子,衛國的使臣來到,說衛桓公去世,公子州吁即位。鄭庄公滿腹懷疑,覺得這件事很蹊蹺,就叫祭足去打探真相。祭足說:「傳送衛侯是被州吁害死的。」鄭庄公聽了,皺眉頓足說:「州吁謀害了國君,看樣子,他馬上會朝咱們這兒攻過來,咱們一定得早做准備啊!」大臣們面面相覷,都不明白衛國的內亂,怎麼會殃及到鄭國呢?
原來衛桓公有兩個兄弟,一個是公子晉,另一個是州吁。州吁向來喜歡發兵打仗。他見哥哥衛桓公生性懦弱、憨厚無能,非常瞧不起他,就與心腹石厚密謀搶奪君位。周桓王元年,衛桓公要到雒邑去覲見天子,州吁就在西門外設宴為他送行。他舉杯向衛桓公敬酒,說:「哥哥要出遠門,弟弟敬您一杯!」衛桓公說:「多謝您費心!我這一去只不過月余就回來,有勞賢弟代理朝政,小心留意。」說完,他也倒了一杯酒給州吁。州吁雙手去接,故意失手使酒杯落地,然後趁彎身撿起酒杯的時候,閃到衛桓公背後,抽出短劍朝他刺去,衛桓公當場死去。但四周都是州吁的人,有誰敢出面說話呢?於是州吁自立為君,拜石厚為大夫,對外就說衛侯是得了急病死的,逐一向諸侯報告。可是衛國境內流言滿天飛,都傳說國君遭到了州吁和石厚的謀害。國君非常害怕流言蜚語,如果國內的老百姓和國外的諸侯不服,君位就會保不住。州吁和石厚對這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左思右想,非得想出個計策讓別人服氣不可。他們認為最好的計策是轟轟烈烈地打場勝仗,順便還可劫掠些糧食。可是發兵打仗,總得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至於要攻打哪一國呢?也得有個正當的名義才行。他們就在臨近諸國里東挑西選,找人家的把柄。突然,石厚靈機一動,說:「有啦,鄭伯寤生殺了他兄弟,又攆走他母親,天理難容、罪該萬死,咱們就去攻打他吧!」州吁直點頭,煞有介事地說:「對!這理由夠充分,像寤生那麼不孝順母親,不愛護兄弟的傢伙,就讓咱們來重重地處罰他吧!」
州吁打算聯合鄭國共同出兵。石厚獻計說:「最好能再聯合宋國的力量,這樣一來,五國一起出兵,還擔心不能一舉打垮鄭國嗎?」州吁說:「陳、蔡兩國向來順從天子,現在天子和寤生意見不合,他們為了討天子的歡心,一定會答應跟咱們去打鄭國。可是又怎麼樣才能叫宋國和魯國興兵相助呢?」石厚說:「主公有所不知,現在的宋公是宋穆公的侄子,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反而出奔到鄭國,於是宋公總是擔心鄭伯會幫助公子馮去搶他的君位,現在咱們約他去襲擊鄭國,不就是也幫他去滅公子馮嗎?這正合他心意,他哪有不答應的道理。至於魯國嘛,大權全握在公子手裡,他根本不把魯君放在眼裡,我們只要多多賄賂他,他一定會鼎力幫忙。」
州吁聽了石厚這番話,非常高興,立刻進行部署,事情正同石厚說的一模一樣。宋、魯、陳、蔡都按照州吁規定的日子,率兵前來幫助衛國。五國的人馬把滎陽的東門團團圍住,擠得水泄不通。鄭庄公緊急和大臣們研究對策。大臣們一個個方寸大亂,有人主張講和,有人主張迎戰,亂成一團。最後,鄭庄公笑著說:「這些都不是好辦法,在這五國里頭,除了宋國因為咱們收留公子馮,而與咱們有嫌隙之外,其他國家都和咱們無冤無仇。州吁剛剛篡奪君位,不得民心,所以才借故煽動四國出兵,目的只不過是為了打場漂亮的勝仗,好取得老百姓的信賴,我們只要留給他一點面子,他就會退兵了。」於是,他叫公子馮躲避到長葛去,派人去對宋公說:「公子馮投奔到我們這里來,我們不好意思殺他,現在他躲到長葛去了,殺不殺他都與我們無關,請宋公看著辦吧!」宋公出兵本來就是為了要消滅公子馮,聽到這番話,當然就把軍隊調往長葛去了。蔡、陳、魯三國見宋國兵馬走了,也都想班師回去。
此時,鄭庄公就派公子呂去跟衛國人交戰,並叮囑他:「無論如何要給他留點面子。」於是,公子呂領著一隊人馬出了城門,石厚就引兵招架。另外三國的將士全都抱著胳臂肘,在旁邊看熱鬧。公子呂和石厚只打了幾個回合,就往西門跑去,石厚帶著人馬緊追不舍,誰知公子呂的軍隊進了城,閉上城門,竟不出來了。石厚只好叫士兵把西門外的稻穗全割下來,送回衛國,大搖大擺地如同打了勝仗般領兵回去。四國的兵馬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都各自回去了。
州吁、石厚「凱旋而歸」,原以為衛國的老百姓會夾道歡迎,贊揚他們的神勇英明,誰知老百姓反而竊竊私語,抱怨他們無緣無故發動戰爭,攪亂了大家平靜的生活,有人甚至想結伴到雒邑去向天子告狀。州吁對石厚說:「唉,國人仍然不服我,怎麼辦呢?」石厚說:「我父親當年在朝廷里的口碑很好,人人佩服他,如果把他老人家請出來,參與國家大事,老百姓一定沒話說,您的君位也就可以保住了。」州吁也認為,找個德高望重的人支持他,也許比攻打鄭國更能得人心,就叫石厚去求他父親。
石厚的父親石碏,就是因為厭惡州吁的所作所為,才告老還鄉的,這次,仍謊稱有重病,堅決拒絕入朝當官。石厚只好請示他:「新君擔心人心不服、君位不定,請問您有什麼好主意幫助他?」石碏說:「諸侯即位應該經過天子的同意,只要天子同意了,也就名正言順了。」石厚點點頭,說:「話是不錯,就怕天子不同意,總得先有人勸說才好哇。」石碏一邊撫著銀白色的鬍子,一邊說:「唔,我想想看……有了,陳侯對天子百依百順,天子非常厚愛他,咱們和陳侯關系一向都很密切,你們先到陳國去,請陳侯先在天子前面美言幾句,然後你們再去覲見天子,這不就行了嗎?」石厚把父親的好主意轉告了州吁,兩人拍手叫好,立刻置備了一些玉帛禮物,往陳國去了。與此同時,石碏也寫了一封信,暗地裡打發人送給他的好朋友陳國的大夫子針,請求他助一臂之力。
州吁和石厚滿懷著希望到了陳國,陳桓公叫子針招待他們,請他們到太廟里相見。子針事先早把太廟布置好了帶領,還刻意安排了許多武士准備伺候兩位貴賓。他們由子針領到了太廟門口,只見門外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不忠不孝的人不準進入。」州吁和石厚倒抽一口冷氣,詫異不已,不知該不該進去。石厚問子針:「這塊牌子在這里是什麼意思?」子針說:「這是敝國的規矩,先君的遺意,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他們這才放了心,大膽地進去。到了廟堂上,州吁和石厚正要向陳桓公行禮,卻聽見陳桓公扯開嗓門大聲地說:「天子有令:逮捕害衛侯的亂臣州吁和石厚!」他的話音剛落,早就等在一旁的武士立即上前抓住了他們。子針拿出石碏的那封信,當眾朗讀,大意是說:外臣石碏寫信給敬愛的鄭侯:衛國不幸,發生了謀殺國君的大禍,這全是州吁和石厚的惡行,如此不忠的人若不治罪,往後亂臣賊子就會更加囂張,為所欲為,禍國殃民。我的年歲大了,沒有力量處治他們,實在有負先公對我的愛護。現在我想了個辦法讓他們來到貴國,請您本著天理正義,嚴懲他們,這不僅僅是替衛國除害,也是為天下除害!
直到這時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他們中了石碏的計謀。陳桓公想當場把他們倆殺了,子針上前阻止說:「先別殺!石厚是石碏的親生兒子,咱們不便殺他。還是通知衛國,請他們自己處置吧!」陳桓公於是吩咐手下將他們倆監禁在兩個地方,以免他們互通消息,同時打發使臣連夜去通知石碏。
石碏自從告老還鄉後,就不再過問朝廷里的事了。今天接見了陳國的使臣,才特意到朝堂去找大臣們。大家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都惶恐地說:「這是國家大事,全憑國老做主。」石碏說:「他們倆犯的是死罪,咱們只要派人到陳國去殺了他們就行了。」有位大臣自告奮勇地說:「亂臣賊子,人人都可以殺。我去殺州吁吧!」大臣們都說:「好!不過,主犯既然判了死罪,從犯就從輕發落吧!」他們這么說,為的是不忍石碏遭到喪子之痛。沒想到石碏卻火冒三丈,說:「州吁的罪,全是我那沒出息的小子搗騰出來的,你們網開一面,留下他一條命,豈不是以情害義嗎?你們當我是什麼人?……誰去殺石厚?……誰去殺石厚?」問了兩聲,都沒有人回應,朝堂上一片死寂。石碏氣得滿臉通紅,最後他說:「沒有人肯去?好,我自己去!否則我無臉見人!」他的一個家臣趕忙上前說:「國老別生氣,我去殺石厚吧。」於是兩人就依照衛國大臣們的意見去處治州吁和石厚。他們到了陳國,先去拜見陳桓公,感謝他除暴安良的恩德,然後分頭去辦事。州吁見了來人,大聲吆喝說:「你是我的臣下,怎麼敢來殺我?」那個人就說:「你不是殺了國君嗎?我只是以你為榜樣而已。」州吁無言以對,只好俯首受刑。石厚見了來人,央求說:「我罪該萬死,但請讓我見見我父親再死吧!」那個家臣說:「我奉你父親的命令來殺你,你如顧念父子之情,我就拎著你的腦袋回去見他吧!」說定拔劍斬殺了他。
石碏和衛國的大臣們治死了州吁和石厚,立公子晉為國君,就是衛宣公。衛宣公因為上次衛國聯合四國攻打鄭國,害怕鄭伯前來報復,就打發使臣去聘問,也算是向鄭國賠不是,藉此恢復友好關系。

② 誰知道長勺之戰、城濮之戰、崤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秦統一六國(一定要准、詳細,否則不認可。)

戰國中期,位於中原地區的魏國逐漸強大起來,不斷對鄰國用兵。公元前354年,魏將龐涓引兵攻趙,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向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西來,矛頭直指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聞訊立即回師自救,孫臏巧妙地在魏軍南撤必經之地桂陵(今河南長垣)設伏,大敗魏軍,擒龐涓(後放回),史稱「桂陵之戰」,孫臏的這一戰法後來被概括為「圍魏救趙」。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龐涓聯合趙國引兵伐韓,包圍韓都新鄭(今屬河南省)。韓昭侯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經曲阜、亢父(今山東濟寧),由定陶進入魏境,矛頭直指與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黃(今河南民權)。龐涓聞訊,忙棄韓而回。魏惠王深恨齊國一再干預魏國的大事,乃起傾國之兵迎擊齊軍,仍以龐涓為將,太子申為上將軍,隨軍參與指揮,誓與齊軍決一死戰。
孫臏見魏軍來勢兇猛,且敵我力量眾寡懸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敵,便決定採用欲擒故縱之計,誘龐涓上鉤。他命令軍隊由外黃向馬陵方向撤退。馬陵位於鄄邑北60華里處,溝深林密,道路曲折,適於設伏。孫臏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萬個做飯的灶坑,第二天減為5萬個,第三天再減為3萬個。龐涓一見大喜,認為齊軍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過半,便親率精銳之師兼程追趕。天黑時趕到馬陵,命兵士點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見一棵大樹被剝去一塊樹皮,上書「龐涓死於此樹之下」8個大字。龐涓頓悟中計,剛要下令撤退,齊軍伏兵已是萬箭齊發。魏軍進退兩難,陣容大亂,自相踐踏,死傷無數。龐涓自知厄運難逃,大叫一聲:「一著不慎,遂使豎子成名!」拔劍自刎。齊軍乘勝追擊,正遇太子申率後軍趕到,一陣沖殺,魏軍兵敗如山倒。齊軍生擒太子申,大獲全勝。史稱此戰為「馬陵之戰」,稱孫臏的戰法為「減灶之計」。此戰後,魏國由盛轉衰,孫臏卻因善於用兵而名揚天下。

③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

1.B
2.D
3.D

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10分)李迪字復古,其先①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②。迪深厚有器


小題1:B
小題1:(1)拜見(2)逃跑
小題1:李迪到了之後,全部讓所發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訪流寇的去處,部署曉諭精銳士卒,一舉擒獲流賊,斬首後徇游示眾。
小題1:李迪一舉擒獲流賊: 李迪義正詞嚴,使宦官不敢有非分之想。
小題1:有謀略,忠君愛國之人。

⑤ 誰知道長勺之戰、城濮之戰、崤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秦統一六國(一定要准、詳細,否則不認可。)

詳細資料: 齊楚燕韓趙魏秦剛開始各國形成時候勢力排行秦國經過韓非子法家教育和著名商鞅變法超越另外六國成第強國 進行戰爭: 1:襦葛之戰(公元前 707年)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鄭國稱霸原鄭庄公專橫跋庭挾天子令諸侯根本把周天子放眼裡周、鄭兩國矛盾日深周桓王十三年 (公元前 707年) 秋桓王調集陳、蔡、魏等國軍隊聯合攻鄭戰於襦葛 (今河南長葛東北)周分三軍:右軍配屬蔡、魏軍左軍配屬陳軍桓王親率軍主力鄭軍亦分三軍迎戰決定先攻周軍薄弱兩翼再集兵力攻擊周軍軍鄭庄公還改變了傳統車戰隊形布成魚麗陣 即原隨車步兵分散配置於戰車左、右、三方填補了戰車之間空隙收了車步協同相互掩護效攻防更加自交戰開始鄭軍先從兩翼發起進攻陳軍觸即潰 蔡、魏軍紛紛敗逃周軍左右兩軍陣腳大亂軍更加孤立隨鄭軍從左右向周軍軍實施鉗形攻擊軍主力亦投入戰斗周軍三面受敵而大敗桓王箭受傷急忙退軍從此周王室威信掃地大國紛爭四起 2:長勺之戰 春秋初期齊、魯兩大國了爭霸時有沖突周莊王五十二年(公元前 685年)齊國繼承王位而發生內亂魯國扶持公子糾爭奪王位與齊結仇齊公子小白搶先即位稱齊桓公次年春齊桓公聽管仲先修內政、待機而動勸阻急於征服魯國報前仇魯庄公決心應戰時有叫曹劌(貴)貴族求見庄公提出建議曹劌問庄公:靠來打仗呢? 庄公衣食獨自享受分給臣下並對神守信作答曹劌認:些小恩小惠無利於老百姓們會跟從神也會降福庄公又說:對民間訴訟定要按照實際情況慎重 處理曹劌說:倒盡職盡責定會得人民支持取勝才有根基曹劌自告奮勇請求與庄公同赴戰場,庄公應允 齊、魯兩軍對陣於長勺 (今山東曲阜北說萊蕪東北) 魯庄公立即命令擊鼓攻敵被曹劌勸阻曹劌深知齊強魯弱絕能先下手齊軍見魯軍按兵動恃強兩次擊鼓發動進攻因魯軍陣腳亂均未奏效兩次進攻齊軍僅損耗了體力而且銳氣大減當齊軍第三次擊鼓發起沖擊時已兵疲意沮戰鬥力大大削弱曹劌抓住時機建議庄公實施反擊魯軍鼓作氣擊潰了齊軍庄公下令追擊又被曹劌勸阻曹劌怕齊軍佯敗設伏親自下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跡又爬車前扶手橫木上眺望齊軍旗幟證實齊軍確實潰敗才請庄公下令追擊齊軍逐出國境毛主席《國革命戰爭戰略問題》書舉了長勺之戰例子說:春秋時候魯與齊戰魯庄公起初待齊軍疲憊要出戰來被曹劌阻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國戰史弱軍戰勝強軍有名戰例 3:滅虢之戰(公元前 658年) 春秋初期晉國傳至獻公積極擴軍拓展疆土晉獻公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 (國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虞(今山西乎陸北)鄰虢北境晉攻魏必經之途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採用大夫旬息各擊破之計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機滅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 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駿馬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虢虞公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遂聽大臣勸阻應允借道還自願作攻虢先鋒當年夏晉虞聯軍攻下虢國重鎮下陽 (今山西平陸境) 使晉控制了虢虞之間要道二十二年晉又故計重演向虞借道宮之奇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道理說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虢亡虞必亡勸虞公絕能答應借道虞公認:晉、虞同宗會相欺拒聽勸十月十七日晉軍圍攻虢都上陽十二月初破城滅虢晉班師暫住虢國休整晉軍乘虞備發動突襲擊俘虞公滅其國虢、虞亡國慘痛教訓使世加強了弱國聯合抗擊強國思想 4:泓水之戰(公元前638年) 春秋期齊桓公死原失去霸主弱小宋國自量力欲代齊稱霸周襄王十四年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聯合衛、許、滕三國出兵進攻臣服於楚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援楚成王發兵攻宋救鄭宋襄公聞訊急忙從鄭撤軍回國迎戰楚軍十月初兩軍達泓水 (今河南拓城北) 兩岸宋軍北岸已布成陣勢且有天水障楚軍恃強進攻當其正渡河時協助宋襄公指揮大司馬公孫固(說子魚)建議對楚軍發起進攻宋襄公卻認:仁義之師推人於險拒絕了公孫固半渡而擊建議楚軍渡過河之尚未列成陣正處於混亂之際公孫固又建議宋襄公下令攻擊襄公認:鼓成列即攻擊沒有列好陣勢敵人古代打仗成法古訓絕對違背又拒絕了公孫固建議直楚軍列好陣勢襄公才下令攻擊結宋軍大敗襄公亦受重傷久死去 5:城濮之戰(公元前 634年) 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爭奪原霸權楚國阻止晉國南下便與其鄰國曹、衛結盟作抗晉前哨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 634年)冬楚成王又宋背楚從晉名聯合鄭、陳、蔡、許等國出兵進攻宋都商丘宋向晉求救晉、宋兩國之間隔著曹、衛兩國晉文公見楚聯軍勢力強大怕勞師遠征於晉利決定先攻弱小曹、衛兩國楚國識破了晉國企圖所動仍繼續圍攻宋都宋再次派人求救晉文公難了救宋晉必絕交等於放棄求霸;救吧孤軍深入實無取勝把握;想請齊、秦相助又怕兩國答應來晉文公採納了元帥先軫之謀:讓宋賄賂齊、秦托們勸楚撤兵並曹、衛部分土地送給宋國楚見盟國土地被宋佔去必定拒絕齊、秦調解樣加深齊、秦與楚矛盾打消其觀望態度站晉國邊同時也斷絕宋國降楚念頭來晉所料出現了晉、齊、秦、宋聯合對楚局面 6:崤之戰(公元前 628年) 春秋期秦國欲霸原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聽大臣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驚動秦軍准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險地而圍殲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通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弦高斷定秦軍必襲鄭即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鄭國有備敢再進遂還師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崤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崤山因去時未通敵情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士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能驚恐大亂全部被殲 7:邲之戰(公元前 597) 春秋期楚莊王繼位國勢日強欲霸原與晉斗爭日益激烈地處原要沖鄭國成兩國爭奪焦點周定王十年(公元前 597)六月楚莊王率軍攻破鄭都新鄭(今屬河南)鄭降楚當楚圍鄭時晉景公派軍元帥荀林父率上、、下三軍救鄭行至黃河邊本想與楚決戰荀林父聞鄭已降楚即欲回師軍副先彀(湖)怕晉失霸業反對避戰回師拒從命自率軍部渡河荀林父怕受失屬亡師之罪被迫命令全軍盡渡進至郵地 (令河南榮陽東北)扎營楚軍進至逯(鹽今鄭州北) 得知晉軍渡河來攻庄王及孫叔敖考慮此行目已經達無意與晉決戰遂率軍南撤來伍參又向庄王進言:荀林父新上任號令行帥矛盾晉軍必敗我們大國之君避戰於晉臣國家恥辱庄王聽下令停止撤退決心擊敗晉軍堅定鄭國附楚之心 楚莊王叫鄭國派人出使晉營勸戰加深晉軍內部矛盾晉軍戰和兩派意見尖銳對立相持下荀林父無所適從麻痹晉軍庄王兩次派人至晉營求和懈其備荀林父因聽命本無勝利把握又被楚再遣使求和假象所迷惑未作任何戰斗准備並和楚使約定盟期圖盡快班師楚莊王見時機成熟激怒晉軍主戰領故意派人沖擊晉營荀林父仍無動於衷心與楚訂盟並接受魏綺(奇)、趙旃(沾) 二人要求赴楚營約盟二人因私怨反而前去挑戰晉上軍主士會料定二人此行必激怒楚軍遂敖山下設伏防事變魏綺前往楚營被逐趙旃又率軍沖入楚營 楚莊王立即率 30乘兵車追逐趙旃孫叔敖誤庄王陷入晉軍遂率三軍攻擊前進荀林父正待楚使前來訂盟忽聞楚大軍迫近驚慌失措急令全軍撤楚軍發動全面進攻晉軍完全失去指揮死傷慘重只有晉上軍設伏未動得保全從容撤退楚軍勝利進駐呦地久凱旋迴國經此戰楚代晉取得原霸權 8:鞍之戰 (公元前 591年) 邲之戰晉國霸業衰落景公繼位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發憤圖強想爭取與楚國通好齊國背楚從晉齊頃公見晉國打過楚國自己又大國對晉使臣克極禮貌周定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1年)晉、衛聯合攻齊迫齊與晉結盟齊、魯因邊界糾紛結成世仇十八年齊又背叛晉國並聯合楚國進攻與晉結盟魯國還打敗了助魯衛國軍隊晉國見聯齊成遂應魯、衛要求派鄒克率兵車 800乘及戎人步兵攻齊齊頃公聞訊東撤晉、魯、衛聯軍尾追至糜笄(機)山下六月十七日兩軍列陣於鞍(今濟南西北)齊頃公求勝心切自恃齊軍勇猛蔑視晉軍馬披甲領兵沖向晉軍激戰晉軍主帥邰克箭力能支欲退回營駕車馭者解張雖也負傷仍堅持手駕車手代郁克擊鼓指揮並與車右鄭丘緩協同鼓舞晉軍奮勇拼殺終於大敗齊軍齊頃公引殘兵而逃聯軍直尾追至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迫齊割地求和與晉結盟 9:鄢陵之戰 春秋期晉、楚爭霸原周簡王七年(公元前 579年)雙方議和都無誠意十年楚國進攻位於原要沖鄭、衛迫鄭叛晉從楚次年晉厲公決心重振霸業率兵伐鄭楚共王得消息率楚軍及戎兵救鄭兩軍戰於鄭地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 楚共王想援晉齊、魯、宋、衛軍隊達之前優勢兵力速戰速決於挑選古代忌用兵晦日六月二十九日利用早晨大霧掩護楚軍迫近晉軍營壘布陣晉軍營前有片泥沼便兵車機動處境十分利有領主張堅守待援暫出戰晉厲公想援軍來尚需時日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難預料決心與楚戰遂排除戰意見採納士之謀:營內布陣並立即著手改善條件下令營內井、灶填平擴大了空間地上、、下、新四軍排列成陣樣既解決了出營布陣困難又隱蔽自己部署調整楚共王登車觀察晉軍陣勢看了半天也得要領晉厲公楚舊臣苗責(奔)皇陪同下觀察楚軍陣勢針對楚軍精銳集於軍情況苗責皇建議:分晉軍精銳加強兩翼先攻破楚軍薄弱左、右軍爾集力量圍殲其軍厲公採納了建議迅速調整了部署晉軍先發制人開營發起進攻沿泥沼兩側前進楚共王見晉厲公所軍兵力薄弱率領王族親兵兵車及軍攻擊晉厲公被晉大夫魏錚射左目而被迫退故未能及時支援兩翼楚軍得知共王負傷軍心動搖晉軍趁勢猛攻楚左、右軍楚右軍及鄭兵先支退卻從而影響了、左軍楚軍陣勢大亂傷亡慘重公子伐被俘只能收兵晉軍亦停止進攻經此仗楚軍雖失利主力尚存遂利用夜晚積極修整兵器補充兵源准備來日再戰楚共王召集主帥子反商量應敵之策子反卻因醉酒無法議事及指揮作戰自料難取勝遂率軍回師 10:雞父之戰(春秋期吳與楚爭霸江淮周敬王元年 (公元前 519年 )吳王僚率公子光發兵進攻楚地州來(今安徽風台)該地吳國從陸路西進必經之地曾兩次落入吳手復楚據楚平王見吳兵再次來攻派司馬偉越率領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往援令尹子瑕帶病督軍幸途病故偉越率軍撤至雞父(今河南固始東 )此時吳軍已移師鍾離設防待機吳王見楚軍勢大對否再進遲疑決公子光認敵雖眾而心齊主帥新喪偉越威信高號令行只要分師先破弱敵定能奇制勝吳王採納其建議繼續揮師前進並選擇了古代忌用兵晦日七月二十九日突出現雞父戰場偉越倉促應戰把六國軍隊放前面掩護邊楚軍吳王令 3000名囚徒前誘敵 先攻胡、沈、陳三國軍隊結誘兵觸即潰胡、沈、陳三國軍隊緊迫舍爭搶俘兵陣勢大亂吳軍主力乘機出擊俘胡、沈國君及陳大夫 聶隨又釋放胡、沈軍俘虜讓們逃奔許、蔡、頓軍傳呼國君被殺吳軍趁機隨吶喊沖擊三軍震動驚慌潰逃楚軍失去掩護又未列陣自知敵而逃吳軍攻佔州來 公元前 519年 ) 11:柏舉之戰(公元前 515年) 春秋末期吳國崛起與楚長期爭霸江淮周敬王五年(公元前 515年)吳國闔閭繼位採取疲楚誤楚方針派部兵力游擊襲擾楚國邊境長達六年之久使楚國疲於奔命極大地削弱了楚軍戰鬥力 12:姑蘇之戰(公元前494年) 周敬王二十六年 (公元前494年)吳、越夫椒戰越慘敗求和才未亡國越王勾踐吳被扣作人質三年受盡羞辱回國勵精圖治積蓄國力心滅吳史有卧薪嘗膽故事越對外結好齊、楚、晉等國採取各種辦法麻痹吳國慫恿吳國北上原爭霸用消耗其國力 15:笠澤之戰(公元前 478年) 姑蘇戰吳幾乎被越亡國兩國實力對比發生了大變化吳國因連年征戰財力耗盡被迫採取息民散兵之策圖恢復國力(簡略) 16:戰國七雄兼並戰爭 由大國爭霸春秋時代進入七雄並立戰國時代(公元前 475至前 221年)戰爭促進社會變革必結春秋末年呈現晉、楚、齊、越對峙局面各國正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新興地主階級奪權、兼並斗爭空前激烈晉變革解體形成三家分晉魏、趙、韓變成三獨立封建政權齊國被新興地主階級代表田氏所代處於邊遠地區楚、秦、燕終也轉化封建政權越國因發展緩慢被楚所滅淮河、泗水之間還有十多弱小諸侯國魏、趙、韓、齊、楚、秦、燕所處條件較好加之斷改革都具雄厚實力史稱戰國七雄七強國爭奪人口、土地兼並戰爭連年斷其發展過程大致分前、兩時期五階段 前期主要大國之間控制、兼並小國或攻取戰略要地而發生戰爭大國之間兼並戰爭還未全面展開主要包括兩階段: 魏國稱雄階段魏、趙、韓三家分晉魏國占據山西西南部富饒、險要地區又經改革迅速強大起來文侯、武侯兩代聯合韓、趙兩國四面擴張:向西奪取了秦河西地 (今陝西北洛河南段與黃河之間地區) ;向北越過趙國邊境滅了山國;向東攻齊進入齊長城;向南攻取楚地直至方城北魏國時聲威顯赫稱雄原 魏、齊爭雄階段韓、趙助魏稱雄沒有得好處遂自求發展致使聯盟關系破裂打了起來時魏國東面齊國西邊秦國逐漸崛起齊桓公擺脫魏控制征服了泗水上游附近諸侯國與魏爭雄秦國奪回被魏國佔領河西地兩次大敗魏軍震動原魏惠王時了打破齊、秦東西夾攻態勢又拉攏韓、趙使三國矛盾暫時得緩解久趙國又與齊、宋、燕聯合抗魏齊威王利用趙、魏矛盾圖霸原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 354年)爭奪衛國魏發兵攻趙趙向齊求救齊軍田忌、孫腹率領下桂陵之戰大敗魏軍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齊、秦也趁機搶占魏地魏惠王因韓國抵制其會盟又於周顯王二十七年發兵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救齊軍馬陵之戰減灶之計誘敵 設伏全殲魏軍 10萬之眾齊國從此稱霸原齊、魏相爭同時秦國重用商鞅改革國勢日盛斷向東擴展兩次大敗魏軍迫使魏又想附齊抗秦周顯王三十五年兼並戰爭更復雜、激烈 簡略 17:秦滅六國 長平之戰六國皆弱已無抗秦之力各國又只圖自保甚至相互攻伐難於形成合縱抗秦力量秦則堅持遠交近攻戰略攻佔了韓、魏、趙大片土地至秦王政五年(公元前 242年)齊、秦領土已接壤阻斷了趙、楚聯系對韓、魏成三麵包圍秦滅六國條件已經成熟秦王政採納大臣建議破壞六國合縱指導思想重點打擊趙、楚兩國秦王政十至十五年秦國四次出兵攻趙拉開了統戰爭序幕秦軍先勝被趙李牧擊敗秦遂轉向弱小韓國於十七年滅韓時趙國遭災秦國趁機實施反間計除掉了李牧於十七年滅了趙國趙公子嘉奔代(今河北蔚縣東北)自立代王接著秦軍又重創燕軍主力燕王喜與代王嘉退往遼東郡二十二年秦部兵力滅魏進而由北南下 先 30萬大軍攻楚料大敗而歸派老王翦率 60萬大軍再次攻楚 終楚國滅亡二十五年秦軍又掃清了燕、趙殘余勢力僅剩下齊國二十六年秦軍避開齊國正面防禦自燕地南下舉攻佔齊都至此六國皆平終成統大業 ================================== 從里開始因回答文字限制原因只給列出各戰役名稱 18:晉陽之戰(公元前 455) 19: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 20:馬陵之戰(公元前445) 21:伊闕之戰(公元前293年) 22:破齊之戰 (公元前314年) 23:即墨之戰(公元前284年) 24:鄢郢之戰(公元前 279年) 25:閼與之戰(公元前269年) 26:長平之戰(周赧王四十六年)

⑥ 城濮之戰兩軍對壘的兩位君主之間有什麼關系

關系:在城濮之戰前,這兩位君主(晉文公和楚成王)有過交往。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在此期間,重耳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並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

重耳回答說:「男女僕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遍及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麼來報答您呢?」

楚成王說:「即使這樣,總得拿什麼來報答我吧?」

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認可,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戰。」

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楚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朴,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於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重耳來到秦國後面見秦穆公,秦穆公表示願意輔佐重耳回歸晉國,奪取君位。公元前636年開春,秦穆公委派公孫枝率領秦軍三千,護送重耳渡過黃河。重耳回國後,在眾人的簇擁下被擁立為晉國的國君,即:晉文公。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與楚成王為爭奪中原霸權,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領楚軍冒進,結果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

⑦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濮集中學照片有嗎

姚家寨最好的馬路
阿爾法
Alpha

⑧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

(1)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
(2)①(太後)對李迪說:「您從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大事,大概錯了。」
②皇帝下令不允許,但是非常贊賞他的志向。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認為他的胸襟很豪邁。

⑨ ◇隱公四年這段翻譯

魯隱公四年二月,莒國攻打杞國,取得了牟婁這個地方,戊申年,衛國的公子州吁弒殺了君主完(君主的名字),這年夏天,隱公與宋國君主在清相遇,宋國,陳國,蔡國,衛國聯合進攻鄭國,秋天,(因為群臣進諫)不得已隱公帥軍隊和宋,陳,蔡,衛等國一起進攻鄭國,九月,衛國國人在濮這個地方殺死公子州吁,冬天十二月的時候,衛國人擁立公子晉即位。

與馬鞍山濮厚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