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李白在馬鞍山的詩

李白在馬鞍山的詩

發布時間:2020-12-09 18:55:30

『壹』 A.中國李白詩歌節經過十幾年的積累.馬鞍山從無到有

詞句搭配不對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從無到有,場面從小到大,節目從單一的詩歌吟誦到及歌舞,吟詩,經貿,旅遊於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為國內外頗具影響的節慶活動

『貳』 李白的墓為什麼在馬鞍山

李白在晚抄年(60歲)病困交加,投奔到馬鞍山當塗的族叔李陽冰門下,一年後就因病故世,所以就在馬鞍山當塗的龍山建墓安葬的。

直到解放後的60年代才被民眾發現,但是棺槨已經遺物,只有一「李墓」的磚石;後經考古界考證才認定馬鞍山當塗的,是古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墓地。

『叄』 馬鞍山的名人算不算李白

沾點邊吧,至少,李白到過馬鞍山很多地方,也留下了不少詩篇。

附: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5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肆』 李白和馬鞍山有什麼關系

一是馬鞍山系李白一生中多次游歷之地和終老之鄉,詩人與此地的關系千絲萬縷,應該進行研究和探討,其詩文也值得探驪和鑒賞,沒有這些研究與探驪,整個李白研究便大不完整;二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於儒家溫順敦厚的教條始終處於被崇尚和占統治的地位,故而李白研究遠不如杜甫研究,一直顯得薄弱和滯後。現在,在學術研究領域,這些束縛沒有了,厚積薄發,於是便不斷出現新的浪潮。而由於李白墓在青山是千古以來文人嚮往之地,故其時時成為研究浪潮的發源地和旋流中心,也就不足奇怪。三是李白詩歌藝術成就確如唐代當塗縣令李陽冰所說:「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與欠。」不唯如此,李白在詩歌和其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同樣可稱為「千載獨步」。著名已故學者裴斐教授《在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大會暨馬鞍山李白紀念館新館開放典禮上的講話》有一段精彩的表達。他說:李白是我國歷史上個性最鮮明的詩人,是同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聯系最緊密的詩人。同時他也是全面繼承了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詩人。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夠超越自己的時代和民族,成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李白的鮮明個性,其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思想解放,熱愛人生,積極進取,對於追求理想有獨特的熱情。所以我覺得李白的思想性格是非常符合我們今天時代精神的。這大概也是近年來李白研究特別活躍、李白紀念活動特別興旺的一個重要原因。

『伍』 李白在馬鞍山東西梁山寫的詩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復斷楚江開,碧水東制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品評】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 「 天門 」 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 「 望 」 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於沒有弄清 「 望 」 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陸』 關於對鎮寧馬鞍山的導游詞

馬鞍山採石磯導游詞一: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馬鞍山市中心還有雨山湖公園,當塗縣境內有青山李白墓、天門山等名勝古跡。
馬鞍山採石磯導游詞二:
各位來自合肥三中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歡迎來到山水詩城馬鞍山,大家看到我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呢?是的,我是大家10屆的學姐兼本次出行的導游。今天呢,將由學姐我帶領大家參觀馬鞍山市著名的旅遊景點——採石磯!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五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它和湖南嶽陽的城陵磯,江蘇南京的燕子磯合稱為「長江三磯」。「鳳台東出無多地,牛渚南來第一磯」,採石磯以雄、奇、秀、險集於一體而居於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的美稱。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就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的到來,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唱詠,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來許多有名的詩篇。當代著名建築專家陳從周教授說:「國中園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絕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園者,獨採石磯矣!」
採石磯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市重要的旅遊景點,內建有延園,林散之藝術館,圓夢園,太白樓等旅遊景點。
其中太白樓是為了紀念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大家都知道李白號三仙,詩仙、酒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還有一位是謫仙,說李白不是凡人,他是天上被貶謫下來的仙人。李白字太白,不是因為他皮膚很白,而是因為他母親懷他時夢到太白金星入懷,所以很多人說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而關於李白的出生之地呢至今尚有爭議,但他的終老之鄉卻早有定論,就是在馬鞍山啦!關於他的逝世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醉酒,有人說是溺水,有人說是病逝。最廣泛的說法就是我剛才說的,醉酒後跳江捉月,但事實上呢,李白是病逝的,得的是胸膜炎。採石磯的著名景點太白樓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大詩人而建造的,它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又叫「唐李公青蓮祠」,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以及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太白樓是清光緒年間湘軍水師總督彭玉麟所建。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是閣樓式建築,主樓為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李白祠。樓內有兩尊黃楊木雕的李白立、卧像,陳列有太白手拓本和各種版本李白詩集以及歷代文人名士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其中李白的卧像就和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有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其實寫這首詩時李白已經到了晚年,落魄的他這時已經沒人和他一起喝酒了,這個時候只有他自己,還有酒杯中自己的影子和他的好朋友——月亮,所以李白的很多詩都是描寫月亮的,我們來想像一下啊,舉杯邀明月,杯子應該是高高舉起來的啊,可是大家到了那兒我們會發現,其實杯子是在李白懷里的,這是為什麼呢?這和當時創作李白像的年代有關,當時處於文革時期,我們知道文革時期舉出去的一定是毛主席語錄紅本子之類的,所以當時呢是硬生生的把李白的手給收回來了。昂首挺胸的金絲楠木是古代皇帝棺木的高規格,現在都是按兩來稱的,而且這幅相不僅它的本身價值高,它的人文價值也非常了得。這幅相是由十大雕刻家閆玉明主刀的,由三個人共同指導他完成。這三個人都很了不起,第一位郭沫若先生,當代文豪,它的神態就是由郭老師塑造的;第二位沈從文,當代有名的作家,他對古代服飾也有很多的研究,這雕像上李白穿的衣服就是由沈先生定的;第三位劉開渠,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創作者。三個巨匠共同完成了這幅雕像,所以這幅像被稱為李白的標准像,很多攝影或者照片都是按照這幅像所完成創作的,所以到了太白樓,我們得仔細看一看這幅流芳百世的雕像。
出太白樓向東,便來到彭公祠,它和太白樓連成一體,構成了馬鞍山李白紀念館。院內有吟詩台,台上的是李白的將進酒,是毛主席的狂草,這是1958年毛主席來到馬鋼視察吃完飯後所寫的,毛主席寫這首詩時一氣呵成,所以有個錯別字,與爾同消萬古愁的「爾」字寫成了「你」,當時毛主席的秘書看到了就對主席說有錯別字,主席就說,有人好啊,人多力量大么!所以這句口號還是從我們這里傳出去的呢。
院內還有一位天外來客——隕石。在歷史或者傳說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出現總是伴著一些奇特的現象,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像孫悟空,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賈寶玉,是銜玉而生的;三國時期魏國之主曹丕的妃子甄氏,出生時雙眼緊閉,手握美玉,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佳作《感甄氏》,也就是《洛神賦》。相傳李白出生時就有一顆隕石落在了他出生的地方,這顆隕石面上呈現的是一個不規則的八卦,它與我們常見的八卦有所不同,很像麻將中的一筒,而另一邊卻像一個人的臉,相傳這就是李白的長相。隕石上的人相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栩栩如生,有一種說法是,摸一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仙氣,摸兩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才氣,摸三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酒氣。大家有興趣的呆會可以嘗試一下。
從太白樓西側沿小道上翠螺山,不遠就可以看見古木掩映中的黃牆黑瓦的廣濟寺,它建於三國吳赤烏二年,從寺門兩邊「經傳白馬,寺創赤烏」就可以看出這座寺廟的悠久歷史。確實,寺前的赤烏井就是當年僧人為取水而挖掘的,「赤烏井」又叫「廣濟井」,是採石磯最古老的歷史文物。那說道廣濟寺的赤烏井,就不得不說說採石磯名字的由來了。關於這呢,還有一段傳說,相傳,採石磯下曾有金牛出沒,所以採石磯古稱牛渚,三國吳赤烏年間,僧人在挖井取水時得到了一塊璀璨奪目的五彩石,視若珍寶,便琢成了五彩香爐供奉寺內,作為鎮山之寶,故得名「彩石磯」,取五色彩石之意,又叫「採石磯」。
因為獨特的山水景觀和眾多的文人遺跡,更因為李白在這里留下了著名詩篇和浪漫傳說,採石磯歷來就是人們尋幽探勝的絕佳去處,歷代文人名士的到來更使採石磯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和神奇的魅力。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說到著呢,我們已經到達採石磯腳下了,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下車看看這風景秀麗的採石磯吧!
馬鞍山採石磯游記三:
7月17日,爸爸和媽媽帶我來到了安徽省馬鞍山市的採石磯風景區遊玩。爸爸先開車帶我們來到合馬汽渡,這可是我第一次坐汽渡,不要太興奮哦!原來汽渡是人坐在車里,然後輪渡載著汽車過江,到江對岸的馬鞍山。在汽渡上,我們全家走下車,站在船邊,吹著陣陣江風,看著滾滾長江水,真有一種「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感覺!
下了汽渡,爸爸把車開到採石磯門口。下車嘍,現在,就由我來當一名小導游,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採石磯的秀麗景色吧!採石磯,又稱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絕壁臨江,水湍石奇,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我們先來到了著名的太白樓,唐朝詩人李白,字太白,他曾多次在這兒吟詠詩歌,是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其中《望天門山》就是他在登臨採石磯時寫下的優美詩句。我現在再背起這首詩來,真是身臨其境,也能體會些詩中的意境了。唐代元和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參觀完太白樓,我們順著山路往上走,經過了燃犀亭,再沿著江邊的台階往上走,來到了三元洞。洞里有望江佛和石磯娘娘的塑像,以及有關他們的美麗傳說和介紹。之後,我們又來到了傳說中常遇春從長江縱身登磯的大腳印處,那裡真的有一塊巨石上印著一隻大大的腳印哦!再往山上走,我們又參觀了詩人李白的衣冠冢。後來,我們還去了始建於東漢的廣濟寺,這也是座江南名剎,香火很旺的。最後,我們經過十幾分鍾的山路,終於登上了採石磯的頂峰。山風輕輕地吹著大汗淋漓的我們,透心涼!這時,我才真正能理解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句所包含的意思,感覺到當人登高望遠時,心胸會更寬廣,眼界會更開闊。
採石磯扼守長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愉快的採石磯之旅就要劃上圓滿的句號了。大家聽了我這個小導游的介紹,有沒有一種如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呢!採石磯,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柒』 為了參加千字文大賽急求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詞50首(全部)

江上清風樓上月;
詩中才子酒中仙。

太白樓,位於採石磯南面山坡下,又名青蓮祠、謫仙樓,為紀念李白而建。建於唐元和年間,今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年重建。前後三進,主樓三層。樓內有木刻李白立、卧雕像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姚興滎題太白樓
愛國有詩儕杜甫;
報君以士識汾陽。

徐立綱題太白樓。 儕:輩、類。 汾陽:即郭子儀。玄宗時為朔方節度使,平安史之亂,立有功勛。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邵王,尚父。世稱郭汾陽。薦汾陽指李白與郭子儀的情誼,據說郭因罪當斬,李白極力相救,重薦於朝
詩酒神仙,天自夢中傳彩筆;
樓上風月,人從江上拜宮袍。

李璋題太白樓
詩酒神仙,吟魂醉魄歸何處;
江山如畫,月色濤聲共一樓。

太白樓
勝跡畫圖中,莫辜負此日登臨,依山枕渚;
奇才詩酒老,曾記取當年狂放,動地驚天。

太白樓
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功,只落得採石青山,供當日神仙嘯傲;
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脫去名韁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太白樓。 喜妃子句:指李白因醉酒作《清平調》被楊玉環誣陷之事
侍金鑾,謫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說什麼仙,說什麼狂,說什麼文章身價,上下數千年,只有楚屈平、漢曼倩、晉陶淵明,能彷彿一個胸次;
踞危磯,俯大江,這眼前更覺天空地闊。試憑欄遠望,不可無詩,不可無酒,不可無奇談快論!流連四五日,豈惟牛渚月、白紵雲、青山煙雨,都收來百尺樓頭。

黃琴士題太白樓。 金鑾:唐宮殿名。侍金鑾指李白在天寶年間曾供奉翰林院、待詔金鑾。 謫夜郎:李白於乾元元年被充軍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途中遇赦得歸。夜郎,地名。 屈平:屈原名。 曼倩:東方朔字。 牛渚:安徽採石附近的牛渚山。 白紵:即馬鞍山市北的白紵山
脫身依舊仙歸去;
撒手還將月放回。

捉月台
誰作砥柱中流,激憤一腔忠義;
俯瞰大江東去,開拓萬里心胸。

捉月台
舉杯邀明月;
盪胸生層雲。

問月亭。 舉杯句: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盪胸句:杜甫《望岳》:「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清風亭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清風亭。 蓬萊句:李白詩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蓬萊是仙人的居所;建安骨即建安詩體,由漢魏時曹操父子及「鄴中七賢」所創的詩歌風格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清風亭。 高力土,唐潘州人,本姓馮。少閹,聖歷元年入宮,武則天令給事左右,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以誅蕭岑等有功,累官至騾騎大將軍等要職,安史之亂,隨玄宗入蜀,肅宗時遭流配,後死於途中。傳李白曾令其捧靴。 謝將軍:謝朓,南齊陳郡陽夏人,字玄暉。與謝靈運同族,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為蕭遙光誣陷死
紫微九重,碧山萬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齊彥槐題李白衣冠冢。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 流水句:見司空圖詩:「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意指李白心境瑩亮,志趣清悠
山間明月;
江上清風。

李白衣冠冢
爛醉小天地;
狂吟空古今。

李白衣冠冢
舉杯邀明月;
放眼看青山。

李白衣冠冢
功名飛燕誤;
心跡大鵬俱。

李白衣冠冢
高風大節同千古;
明月梅花共一樓。

李白衣冠冢
偶呼明月問千古;
恰對青山思故人。

李白衣冠冢
明月有情公已去;
青山無約我頻來。

李白衣冠冢
千年醒眼何曾醉;
到處風濤總是詩。

李白衣冠冢
自公一去無狂客;
此地千秋有盛名。

李白衣冠冢
神仙詩酒空千古;
風月江天貯一樓。

李白衣冠冢
老友一生惟子美;
青山千載壓玄暉。

李白衣冠冢。 子美:杜甫字。 玄暉:即謝朓
後身金粟前身月;
對面青山側面江。

李白衣冠冢。 金粟:佛家謂維摩詰之前身為「金粟如來」
樽中美酒長須滿;
檻外長江空自流。

李白衣冠冢
吾輩此中堪飲酒;
先生在上莫題詩。

李白衣冠冢
更上一層,星辰可摘;
不磨千古,詩卷長留。

李白衣冠冢
樓壓驚濤,萬里江天供醉墨;
山臨幽壑,四時風物助詩懷。

李白衣冠冢
一碧江天,憑眺如今摩詰畫;
四時風月,暢懷尤勝少陵詩。

李白衣冠冢。 摩詰:王維字,曾作《輞川圖》,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 少陵:即杜甫
天籟風吹,如聞敏捷詩千首;
江濤月涌,想見飄零酒一杯。

李白衣冠冢。 天籟:自然界的聲響,唐陸龜蒙詩:「唱既野芳坼,洲還天籟疏」
才似仙名,詩酒高風傳萬古;
地因人重,江山勝跡播千秋。

李白衣冠冢
如此江山,合作先生詩酒地;
對茲風月,同銷我輩古今愁。

李白衣冠冢
千尺青山,妙句豈惟凌謝朓;
一龕金粟,後身須信是如來。

李白衣冠冢
讒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樓風景一樓詩。

李白衣冠冢
對影成三人,賀監遠邀明月;
相知唯一已,謝公近在青山。

李白衣冠冢。 賀監:即賀知章,曾任秘書監,故亦稱賀監。 謝公:指謝朓
此處其題詩,誰個敢為學士敵;
江山曾捉月,我來甘拜酒仙狂。

李白衣冠冢
驚世以文章,無怪才名齊工部;
憂心惟社稷,請看慧眼識汾陽。

李白衣冠冢。 工部:即杜甫。因杜曾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汾陽:即郭子儀
詩界此重新,江上才人休錯過;
酒仙臣自許,醉來天子不能呼。

李白衣冠冢
長歌詠松風,依舊螺山留勝跡;
相期邈雲漢,迄今牛渚憶知音。

李白衣冠冢
有句思謫仙,爭看爐火照天地;
此山騰傲氣,豈憚鼻息吹虹霓。

趙朴初題李白衣冠冢
時代文章,問江底青天,竟無一語;
撫懷今古,看樓頭明月,獨有千秋。

李白衣冠冢
大江淘盡英雄,山經百戰樓仍在;
詩卷長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李承謀題李白衣冠冢
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
採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李白衣冠冢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萬里大江來倚,翠嶂高樓,月朗風清依舊;
六朝陳跡盡瞻,錦袍遺像,天長地久猶新。

李白衣冠冢
公昔去長沙,笛吹黃鶴樓中,梅花默默;
我今望秋月,帆掛翠螺山下,楓葉紛紛。

李白衣冠冢
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佔千秋。

李白衣冠冢
莫上層巒,睹江水狂瀾,流不盡英雄涕淚;
聊傾蟻酒,聽秋林落葉,感從來才子飄零。

李白衣冠冢。 蟻酒:酒面有浮沫者,為蟻酒
千秋拜衣冠,嘆犀水無情,醉得酒仙不醒;
一樓好風月,羨螺山有幸,名隨詩聖長存。

李白衣冠冢
唐代久成墟,僅採石一拳,留與謫仙供嘯傲;
謝公差可友,對青山半面,長教詞客仰風騷。

李白衣冠冢
若有人兮,每逢月夜高吟,畫舫與誰乘逸興;
登斯樓也,回憶雪山遺耕,書堂同此駐仙蹤。

李白衣冠冢
勝地喜重新,每當風月勾留,俯瞰長江流檻外;
謫仙猶未遠,遐想精靈來往,定攜彩筆到樓頭。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上五言詩,教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使國士揚眉。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即謝朓。 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京兆長安人。玄宗時官至荊州長史,時稱韓荊州
布鼓過雷門,問何人鐵板銅琶,敢唱大江東去;
欃槍經電掃,仍往日珠簾畫棟,重看明月西來。

李白衣冠冢。 欃槍:慧星的別名
笛吹黃鶴樓中,想當年無限騷情,一曲江城歌古調;
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尋勝跡,千秋風月念斯人。

李白衣冠冢。 翠螺山:在馬鞍山市西南長江邊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掛席來游,三楚風光攜袖底;
對太白樓一千年明月,舉杯邀問,六朝煙景落樽前。

李白衣冠冢
酒家何處,楊柳依垂,每當月白風清,勝地也應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無恙,到此神怡心曠,前身或許是汪倫。

李白衣冠冢。 汪倫:唐涇縣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倫具酒以待,白因賦詩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去日苦難留,須臾六十四年,覺浮生仕真若夢,游真若夢;
高風洵寡偶,上下三千餘載,問何人詩可稱仙,酒可稱仙。

李白衣冠冢
丹青不知老將至;
天地常在壯觀間。

劉海粟題李白衣冠冢
江空欲聽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萊峰。

集句題李白衣冠冢。 水仙操:琴曲名,相傳為俞伯牙所作
對面青山似解人,凡我輩登臨,莫向班門去弄斧;
願把長江當作畫,讓先生痛飲,可能醉後再題詩。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此江若變作春酒;
問余何事棲碧山。

黃炎培題廣濟寺,位於採石太白樓西,舊名石磯院,又名資福院,東吳赤烏二年建

『捌』 去馬鞍山你覺得怎麼樣

濮塘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竹海、古樹、清泉、鍾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怪坡位於花山區馬濮路旅遊大道濮塘林場路段,全長約200米,寬約16米,坡度為1.85度,具有明顯的上下坡。

褒禪山歷史悠久,景緻宜人,4億5千萬年前,褒禪山所在原為一片0,隨著地殼運動,大海抬升為陸地,陸地又沉陷為大海。如此循環反復,終於在最後一次燕山造山運動中升出海面。褒禪山,古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其東有靈芝山,山上樹木參天,古以盛產靈芝得名;中有起雲峰,高聳入雲,「天欲雨,山則雲遮霧障」,西有碗兒嶺,相傳一羅漢出生於此,飲食後投碗於嶺上,至今仍見坐卧痕跡。登褒禪山極目遠眺,四周青峰環繞,山野之趣,賞玩之樂,探幽之險,登臨之興,令人流連忘返。褒禪山,舊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因唐貞觀年間(627至649年)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於此而得名。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雲峰,欲雨則雲先起,春夏往往風之。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錯落,鍾乳石倒垂其間。有襲女泉、白龜泉,泉水清冽,終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諺雲: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

『玖』 「馬鞍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大詩人李白長眠於此。」翻譯成英文

Ma on shan is a beautiful city, and great poet li reposing in here ..
謝謝採納

『拾』 李白與馬鞍山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閱讀全文

與李白在馬鞍山的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
個體戶可以商標注冊碼 瀏覽:980
l047轉讓 瀏覽:665
公共服務外包協議 瀏覽:464
暴走蘿莉現在哪裡可以買羊年限定 瀏覽:130
北京車牌出租糾紛 瀏覽:797
馬鞍山慈馨家園怎麼樣 瀏覽:239
抽油煙機的使用年限 瀏覽:853
車位轉讓使用權發票 瀏覽:310
馬鞍山最新項目 瀏覽:231
江蘇基金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515
太古神王914章最後期限 瀏覽:861
icu品管圈成果匯報 瀏覽:334
創造性毀滅熊彼特 瀏覽:291
馬鞍山洗浴中心全套 瀏覽:557
創造幸福 瀏覽:753
濱州市衛生局投訴電話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