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重慶市工商局罰沒物品

重慶市工商局罰沒物品

發布時間:2021-08-08 08:09:32

A. 行政處罰沒收的財物工商管理部門應該怎樣處理

行政處罰對未成年人以後的人生是否有影響
行政處罰一般不會在檔案中記載,如果在檔案中記載了,用人單位看了當然會有影響。但是最主要的是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把壞事變成好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有利。

B. 工商所沒收非法物品如何處理

工商所不抄能夠以自己的名義沒收非法物品,至少要以縣級工商局的名義來處理,如果構成法律規定的情形的,會下達正式的處罰決定書來予以沒收,並向當事人開具正式罰沒物品收據,註明罰沒物品種類和數量,然後將物品上交國庫處理。如當事人逃逸,會在報紙上公告,要求相關當事人到工商局接受處罰,期限為2個月,逾期無人認領的按無主財產上交國庫處理。

C. 工商局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沒收我的貨嗎

這個在廠來家出具鑒定報源告之前,只能是扣押,不能沒收。扣押的期限是一個月,最多再延期一個月,否則就要返還。
現在我問你幾個問題,工商局給你的扣押依據難道就是惡意競爭?給沒給你任何扣押文書和單據?回答完我這倆問題,再說別的。

D. 工商局的沒收貨物票據是什麼樣的

工商局的沒收貨物票據不像罰沒款那樣,有財政統一的罰沒票據(非稅收入統一票據)。通常情況下,沒收物品出具給當事人的是:行政處罰決定書與沒收物品清單。

E. 工商局所扣押的東西怎麼要回來

本人在工商局工來作的,你這種情況源我們經常遇到,一般都是某產品當地的經銷商來舉報說某處有銷售他們產品的假貨,要求工商局去查處,其實有些是確實的假貨,不過也有很多是串貨(就是外地經銷商手裡的貨通過某種途徑被拿到本地來銷售)。
如果是串貨的情況其實這不關工商局的事,應該算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問題,但是現在我們普遍遇到的情況是工商局接到舉報必須有所作為,如果什麼都不做被投訴上去也很麻煩,而一些產品的真偽鑒定報告,是要由廠家還出具的,這也應該是最權威的,而廠家一定會維護當地經銷商的利益而把一些串貨也鑒定為假貨。這樣的話,工商局就會按照法規沒收這些貨物,然後再對銷售的人進行行政處罰。
其實這種事情相當於工商局被經銷商當槍使了,我們遇到這種情況一經查實,絕對不予理會。你的情況來說,你先去工商局問問具體情況吧,看看按照什麼法規處理你,如果認定為假貨的話,應該是沒收,另外你也可以去找找有力的證明人,可以證明你的貨不是假貨

F. 求助:工商局的有權利沒收我們東西嗎

根據工商局來行政執法權行自政強制條款的規定:
行政強制(共7類35項)
1、查封、扣押(留)財物(共17項)
2、查封場所(共8項)
3、扣留營業執照(共2項)
4、責令說明情況、暫停經營活動、暫停財物處置(共4項)
5、申請凍結違法資金
6、對被查封、扣押的易腐爛、變質物品的先行處理(共2 項)
7、對無人認領的查封、扣押物品的處理
所以,工商局有權在其行政執法范圍內沒收你們的東西。

G. 工商局罰沒之後的商品怎麼辦

工商局罰沒的產品認定為偽劣產品的一般就銷毀了,如果屬於違規經營的,繳納罰款之後應該是返還貨主的,一般不用於出售

H. 工商局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沒收你的貨物

工商執法人抄員,在稽襲查時,如果發現假冒偽劣商品,或者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以及必須國家專賣而商家無許可證的商品都可以查封沒收.
此外,如果商品來源涉及走私或其他非法問題,工商也可以聯系其他相關執法部門予以查封.
以商標侵權為由扣押你的貨物是可以的,只要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下達之前,都是叫涉嫌,比如說對無照經營者,只要當場不能提供營業執照,就叫涉嫌無照經營,可以扣下貨物再做調查,如果你提供了營業執照,那就解除扣押,發還貨物。
但是扣押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可能一直拖下去,扣押的貨物要在14天之內作出一個判斷,是要發還還是沒收等,如果有特殊情況如鑒定,需要下達延期的通知書給你,如果超過延期的時間還未發還,你可以走法律程序,要求賠償損失

I. 被人舉報後工商局沒收過期產品沒開清單是違法的嗎

具體情況不了解,建議您看看《廣東省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條例》,只供參考,因為不知道你的具體地點。
頒布單位:省九屆人大第十二次會議(第57號)
頒布時間:1999年9月24日
實施時間:1999年11月1日
第一條 為嚴厲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保護經營者、用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的違法行為的活動(以下簡稱打假)。
第三條 禁止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禁止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打假工作責任制,加強對打假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督促各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開展打假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打假工作。法律、法規規定由其他有關部門負責的,從其規定。
第六條 鼓勵消費者、企業、新聞單位和其他組織及個人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配合政府部門的打假工作。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為假冒偽劣商品:
(一)假冒注冊商標的;
(二)假冒專利的;
(三)盜版復制的;
(四)假冒產地、廠名、廠址的;
(五)假冒認證標志、國際標准採用標志、名優標志、防偽標志等標志的;
(六)不符合執行標準的;
(七)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八)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而無生產許可證或者假冒生產許可證編號的;
(九)國家明令淘汰的;
(十)過期、失效、變質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視為假冒偽劣商品:
(一)無執行標准或者無標明執行標准編號的;
(二)無檢驗合格證明的;
(三)無中文標明商品名稱、廠名和廠址的;
(四)限期使用的商品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偽造、篡改生產日期、保質期的;
(五)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而無標明生產許可證編號的;
(六)應當標明商品規格、等級、所含的主要成分和含量而未標明的;
(七)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損壞,未標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的;
(八)劇毒、危險、易碎、儲運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未標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的;
(九)利用標識弄虛作假的。
前款所列,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九條 使用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所列的商品為用戶、消費者提供有償服務,或者作為有獎銷售活動的獎品的,視為銷售假冒偽劣商品。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為其提供場地、設備、倉儲、運輸服務的;
(二)傳授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技術和方法的;
(三)以製作、刊載、播放、張貼或者其他方式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廣告服務的;
(四)代印、代制或者提供假冒偽劣商品標識或者包裝物的;
(五)為他人隱匿、轉移、銷毀被封存、扣押的假冒偽劣商品的;
(六)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虛假證明的。
第十一條 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案件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有關的生產者、銷售者、提供服務者(以下簡稱涉嫌行為人)和利害關系人、證明人,並要求其提供有關資料;
(二)檢查有關的財物、場所,查閱、復制、登記保存有關的合同、原始記錄、銷售憑證、帳冊等資料;
(三)封存、扣押有假冒偽劣重大嫌疑的商品以及有關的原材料、半成品、工具、設備;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十二條 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案件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名,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第十三條 行政執法人員依法查處案件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干擾;被詢問的涉嫌行為人和利害關系人、證明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十四條 行使封存、扣押職權的,必須經縣級以上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批准,對被封存、扣押的商品需要檢測或者鑒別的,應當自封存、扣押之日起七日內送檢測或者鑒別。
未經實施封存的行政執法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啟封、轉移、使用、改動、銷毀、銷售被封存的物品。
第十五條 涉嫌假冒偽劣的商品需要檢測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按規定抽取樣品,由法定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機構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書面檢測鑒定;涉嫌假冒他人商標或者廠名廠址的,可由被侵權企業進行鑒別,被侵權企業應當自收到送檢樣品之日起七日內如實出具鑒別報告,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自收到鑒別報告之日起七日內作出鑒定結論。
經鑒定屬於假冒偽劣商品的,檢測費由違法行為人承擔;經鑒定不屬於假冒偽劣商品的,檢測費和樣品費由送檢的行政執法部門在辦案經費中列支或者按國家有關規定開支。
封存、扣押的商品經鑒定不屬於假冒偽劣商品的,應當自作出鑒定結論之日起三日內啟封或者解除扣押並返還原主;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十六條 假冒偽劣商品被查獲公告後,違法行為人自公告之日起滿十五日不到行政執法部門接受處理的,行政執法部門可將假冒偽劣商品連同涉案物品予以沒收,但不免除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第十七條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對所查處的假冒偽劣商品生產者、銷售者建立檔案,公布其單位名稱、字型大小、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姓名、假冒偽劣商品名稱和鑒定結論。
第十八條 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案件,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自發現之日起七日內移送公安機關查處;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案件,發現違法行為未構成犯罪的,應當自發現之日起七日內移送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查處。公安機關或者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受理的,應當將查處結果書面告知移送部門;不受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移送案件時,應當將調查材料和封存扣押財物一並移送,不得將涉案人員和財物分開處理。
第十九條 對舉報人,行政執法部門可給予5萬元以下或者實際收繳罰沒款10%以下的獎勵,並為其保密。獎金在辦案經費中列支。
第二十條 生產本條例第七條所列商品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假冒偽劣商品和銷售收入,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假冒偽劣商品總值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該批假冒偽劣商品總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相關生產工具、設備、原材料、半成品,並可依法吊銷證照。
銷售本條例第七條所列商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假冒偽劣商品和銷售收入,處以10萬元以下罰款,假冒偽劣商品總值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該批假冒偽劣商品總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並可依法吊銷證照。
第二十一條 生產、銷售下列假冒偽劣商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假冒偽劣商品和銷售收入,並可依法吊銷證照,對生產者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假冒偽劣商品總值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該批假冒偽劣商品總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收相關生產工具、設備、原材料、半成品,對銷售者處以20萬元以下罰款,假冒偽劣商品總值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該批假冒偽劣商品總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一)假冒偽劣食品、食鹽、飲料、酒類、煙草製品、葯品、化妝品、玩具、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
(二)假冒偽劣電器及零部件、電梯、壓力容器、燃氣具、易燃易爆物、機動車輛(船舶)及零部件;
(三)假冒偽劣種子、肥料、農葯、獸葯、飼料、水泥、鋼材或者其他重要生產資料;
(四)其他危及人體健康、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商品。
第二十二條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八條所列商品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以5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沒收假冒偽劣商品和銷售收入,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三條 無營業執照的生產者生產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所列商品的,沒收假冒偽劣商品、銷售收入和生產工具、設備、原材料、半成品,處以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假冒偽劣商品總值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該批假冒偽劣商品總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 有本條例第九條所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五條 有本條例第十條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服務收入,處以10萬元以下罰款,服務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服務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代印、代制或者提供假冒標識或者包裝物的,除按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並沒收假冒標識、包裝物、模具、原材料、半成品,情節嚴重的,沒收生產設備,依法吊銷證照。
第二十六條 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及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的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責任人,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並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違反本條例規定,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其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五年內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職務。
第二十七條 擅自啟封、轉移、使用、改動、銷毀、銷售被封存物品的,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被封存物品總值在10萬元以上的,處以被封存物品總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法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依法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
(一)如實提供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地、生產者、銷售者、倉儲保管者、運輸者及其他情況的;
(二)檢舉其他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假冒偽劣商品造成危害的。
第二十九條 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或者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執法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執法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一條 依法沒收的假冒偽劣商品和生產工具、設備、原材料、半成品,依照有關規定處理,不得直接銷售。
第三十二條 國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利用職權包庇違法單位或者個人的;
(二)負有打假責任而不履行職責,或者為違法行為人通風報信,幫助其逃避查處的;
(三)對依法應當將違法行為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而不移交的;
(四)利用職權對舉報人進行報復、陷害的;
(五)利用職權干擾和妨礙打假的。
第三十三條 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活動情況嚴重,屢禁不止的,應當追究當地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給予行政處分;對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行政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
第三十五條 阻礙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處罰;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所稱假冒偽劣商品總值,是指按同一種的非假冒偽劣商品的市場零售價格計算所得的總金額。

J. 工商局有權沒收財物嗎

工商局可以查處違法經營,違法經營除了假冒偽劣以外,也包括無證照經營。工商局有權查處甚至沒收貨物。但是你的是真貨,而且只是無證照而已,一般會進行處罰,不會沒收貨物。不過具體的還要看你的貨物類型和查處原因了。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工作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部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主要職責包括以下幾點:
(一)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並監督管理,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
(三)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市場交易行為和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
(四)承擔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責任,組織開展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受理、處理和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六)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價格壟斷行為除外)。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
(七)負責依法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及經紀活動。
(八)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負責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負責依法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
(九)指導廣告業發展,負責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十)負責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依法保護商標專用權和查處商標侵權行為,處理商標爭議事宜,加強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負責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登記、備案和保護。
(十一)組織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十二)負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十三)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十四)領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業務工作。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閱讀全文

與重慶市工商局罰沒物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