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我國公共管理有哪些啟示
1、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含義
在20世紀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政府改革運動,西方許多國家都因此改變了公共管理模式,而這場政府改革運動就被稱為是新公共管理理論。在這場新公共管理運動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西方各國的政府行政管理,徹底改變了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思想和職責上進行了改革,吸取了私營企業中的管理經驗,將這些先進地管理經驗融入到政府管理模式中,用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促進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政府、社會、顧客三方,如何將這三方之間的關系協調好才是政府部門最為重視的。同時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主要提倡以下幾點觀念。
1.1 要將政府職能明確區分,多元化管理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推行後各國政府就注重將政府的管理職能都明確清楚,不再是傳統管理模式中的混亂狀態,政府在其中主要做的是掌握全局,將政府各個部門都發揮出其各自的作用,將各部門之間緊密聯系起來,相互協調,以服務人民為主體。
1.2 政府將公民擺在客戶的角度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明確提出了政府部門要改變對公民的思想觀念,要將公民作為政府的顧客,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公民,根據公民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務政策,要嚴格禁止官僚主義的出現,要將公民擺在首位,急公民之所急,想公民之所想。
1.3 政府部門要借鑒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驗
在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中容易出現各部門之間的混亂狀態,沒有明確的分工,這時政府部門就應該積極借鑒私營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和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還可以為人民提供更優質服務,加強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權威性。
1.4 政府部門要建立競爭機制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提出了政府工作效率差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政府部門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沒有壓力,這樣就會得過且過,不能帶動政府行政人員的積極性。所以政府部門就應該吸取新公共管理理論中的內容,將政府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政府管理模式中,通過競爭機制帶動各個部門之間的競爭,這樣就會在競爭中提升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也刺激行政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也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1.5 政府職能的優化和調整
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中,管理手段過於單一,政府職能混亂,很多部門根本不能分清自己的職能,這樣就給政府行政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困難。在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後,各國政府都對政府管理職能進行了反思,在反思後對政府職能進行了優化和調整,加強了政府職能的明確性,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政府部門能更快地處理。
2、我國公共管理理念的實質
在我國通常將公共管理成為是行政管理,其實也就是指政府部門的一切管理職能,不會存在盈利性質,近些年我國也針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提出進行了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將我國的政府職能進行了明確分工,同時還建立了第一部門、第二部門,在這兩個部門之外還成立了第三部門,三個部門的出現也就預示著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完善,由前兩個部門執行政府權力,同時由第三個部門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管理,隨著我國第三部門的逐漸壯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完善,第三部門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也在日益增加。
3、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運用於我國公共管理實踐
由於近些年我國政府對於管理模式的逐漸重視,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出現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斷加強我國政府職能的工作能力,將人民作為政府服務的對象。
3.1 對政府職能進行規范,建立服務型政府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出現,對於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帶來了巨大影響,我國政府傳統管理模式中管理手段過於單一,不能將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出來,而且在政府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貪污腐敗問題,這就給政府職能的權威性帶來了威脅,很多管理方式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對政府角色和職能進行重新定位,要將政府、社會、與公民之間的關系重新規劃,尋找最為適合我國改革發展的管理模式,要將權力分散給第二部門和第三部門,接受第三部門的監督,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尋找不足之處,然後進行改正,將政府建設成服務型政府。
3.2 大力培養第三部門,打破經濟市場的壟斷局面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後各國政府都將目光投入到其中,很多國家都在對政府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我國政府在此方面也不例外,對傳統政府管理模式進行了反思,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中的政府多元化管理模式,在我國政府行政管理中進行初步試驗,在很多地區都出現了許多非盈利機構,這些機構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要對當地政府的行政管理進行監督,避免政府部門貪污受賄問題的出現。政府部門首先要將第三部門的職能進行詳細規劃,不能將第三部門只是作為一個形式,要培養專業的人才組建第三部門,在市場經濟體制方面也要進行改革,政府部門要吸取私營企業的管理經驗,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要對一些重要物品進行政企合作,改變政府壟斷的局面,根據人民的需求進行政策上的改革,在權利的行使上要保持民主的原則,將群眾的需求作為政府服務的重點。
❷ 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新公共管理理論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觀點如何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不同:
(一)理論基礎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基礎和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經濟學理論是以公共選擇理論中的 「委託-代理」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理論為重點的。經濟學理論的這些共同特徵是強調市場機制的優越性,提倡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場機制去引導公共項目。20世紀以來,隨著信息化、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對西方國家的私營部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私營部門為了適應環境,很快進行了管理變革,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認為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不存在本質區別,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營部門還要比公共部門更勝一籌,因此,私營部門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績效管理、戰略管理、目標管理、靈活且具有彈性的組織模式、顧客至上、結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並紛紛被引入公共部門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一個理論基礎是民主公民權理論。公民權被看作是一種包含對社區及其成員的承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務理論重視民主公民權,實際上是對更加積極和更多參與的公民權的復興。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是社區與公民社區理論越來越受到關注。西方社會日益多元化,社區被視為促進統一和利益綜合的重要途徑。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社區的形成和發展。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第三個理論基礎是組織人本主義思想。基於傳統的官僚層級制限制了人類活動的視野,不利於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義試圖把公共組織改變為更少的受權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於個人積極性和靈活性發揮以及自我實現、自我滿足的組織。
(二)價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眾多不同的名稱,但其核心價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場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價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組織的運作中,即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新公共管理主張用市場的力量改革政府,將市場機制引入公共部門,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展開競爭,縮小政府規模,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率。新公共管理認為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主要途徑是民營化和合同制。市場化成為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改革、緩解政府壓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個價值取向是顧客導向。政府不是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官僚機構,而是由責任感的企業家,公民即為其顧客和消費者。只有以顧客為取向,才能提供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並提高政府服務質量。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公民權利更是倍加重視。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在公共組織尊重公民的基礎上,只要通過合作和分享過程來運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實現公民權利的手段是公民參與。
❸ 怎樣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論與新公共服務的理論爭辯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相對於傳統管理理論而言,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價值觀審視去和研究公共行政的現實和未來發展。其基本特徵是在公共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和私人企業的管理方法,如對公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造、下放管理權力、增加透明度、政府業務合同外包、政府績效評估等。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私營部門的管理理論作為理論支撐,體現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格局,成為了西方國家主導性的政府公共行政實踐方式;解決西方社會現實問題的產物,也是對公共管理時代要求回應的產物,具有發展運用的現實基礎;反映政府職能定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民主行政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趨勢。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
新公共服務是在以往各種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真正的以公民為本位的政府運作模式。新公共服務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權利、民主程序、公平和公正、回應性等理念。它強調「公民優先」,在此基礎上明確區分了「顧客滿意」和「公民滿意」原則,表達了一種對民主價值的全新關注。主張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標而非副產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戰略性,在行動上要具有民主性、為公民服務,而不是為顧客服務等。
❹ 新公共管理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區別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內涵1、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2、借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來版管理政府權3、以市場為調節機制,優化社會資源配置4、以目的為導向,建立有效的責任機制與績效評估體系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論基礎與以往的行政理論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說傳統的公共行政以威爾遜、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論和韋伯的科層制論為其理論支撐點的話,新公共管理則以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公共管理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起點,決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態勢。近年來,國內學界對公共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總體上看,公共管理對我們還是一個新課題,公共管理學科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
❺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理論批判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新公共管理的批判和超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公共服務理論明確提出,公共行政官員並不是其機構和項目的業務所有者。政府為公民所有。
❻ 新公共管理理論對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啟示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80年代作者簡·萊恩著作的圖書。本書重點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論和其他已有研究途徑的基礎上,建構一個新公共管理的綜合分析框架,以客觀地反映公共管理的現實。具體的兩大目標,一是要考察分析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各種理論模型,並努力與新公共管理相融合,以尋求進行學科整合,創建一種新的公共管理理論框架的可能性。二是探究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影響下,公共部門的可持續的適用性問題。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❼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於我國的政府改革有何啟示
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是當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論發展的兩種代表性流派,
其中新公共管理發展的比較早體系
也較完善,
但是新公共服務著力於對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較大的合理性,
正在引起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