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共就業服務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公共就業服務指的是政府通過研究和發布勞動力市場信息以及提供咨詢、幫助等各種方回法和手段的綜答合運用,充當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或僱主聯系的媒介,便利勞動者的就業過程,改善勞動力市場的組織和運行,促使全部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根據世界各國勞動力市場理論與運作的實踐,公共就業服務的方法和內容主要有職業介紹、就業咨詢、研究和發布信息以及就業幫助等。
我國2000年11月頒布施行的《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中將我國公共就業服務界定為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包括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訓練、社區就業崗位開發服務和其他服務內容。受實際條件限制,從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上來說沒有西方發達國家充實和廣泛,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主要針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及就業困難群體。
『貳』 沒有去工作的是不是就沒有公共就業服務號
這種事不是絕對的,
這個東西都是申請來的。
只要有身份證到相關部門報名申請就行,
一般都是在勞動就業局申請的。
『叄』 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具體做什麼工作
所謂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專扶貧,以及城市社區的法律屬援助、就業援助、社會保障協理、文化科技服務、養老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崗位。
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
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肆』 雄安新區「搭建供需對接平台,開展針對性公共就業服務」具體如何實施
春風行動。2019年2月—來3月,自通過多渠道收集發布就業崗位信息、舉辦專場招聘會、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宣傳就業政策等措施,幫助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
民營企業招聘周。2019年4月,重點面向民營企業,開展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供需對接活動,為民營企業招聘用工提供服務。
農村貧困殘疾人就業幫扶活動。2019年5月第3個周日,針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殘疾人,通過開展政策宣講、上門送崗、專場招聘等服務活動,幫扶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實現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2019年8月—9月,面向2019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服務活動。
金秋招聘月。2019年9月,面向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開展就業服務活動,促進各類用人單位招聘用工。
就業扶貧行動日。2019年10月17日,面向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開展就業服務活動。
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2019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面向2020屆高校畢業生及往屆有就業意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服務活動,促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伍』 公共就業服務對畢業生免費提供哪些服務內容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離校後未就業回到原籍的畢業生免費提供以下八項服務
1⃣就業政策內法規咨詢;
2⃣職業崗容位供求信息;
3⃣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
4⃣職業培訓信息;
5⃣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
6⃣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
7⃣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
8⃣其他公共就業服務。
希望能幫到你,有幫助請採納
『陸』 開展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標准化創建活動應該涵蓋哪些內容
1、梳理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服務內容、服務事項的基本服務流程、平台管理專機構的管理職能及屬平台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
2、構建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服務標准體系,標准體系包括通用基礎標准體系、服務提供標准體系、服務保障標准體系等。其中通用基礎標准體系是由基礎性標准組成,服務提供標准體系主要包括平台服務事項的服務流程標准、服務規范和人員工作標准等,服務保障標准主要指平台的管理標准。
3、運行實施標准體系,即將標准要求貫徹實施到實際服務工作中,用實際工作檢驗標準是否科學、合理和適用。
4、總結推廣實施經驗。
『柒』 公共就業服務九項是什麼
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
一、健康檔案服務 社區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戶籍及非戶籍居民,尤其是0-36個月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均可獲得建立健康檔案的服務,用於診療活動及健康管理。
(一)居民健康檔案內容里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它醫療衛生服務記錄等。
(二)不同人群的建立方式不一樣,居民的健康檔案既可以通過入戶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上門服務時在居民家中建立,又可以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時建立。 (三)居民健康檔案的使用:已建檔居民到基層衛生機構復診時,應持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在調取其健康檔案後,由接診醫生根據復診情況,及時更新、補充相應記錄內容。 二、健康教育服務 社區居民在社區服務機構每年可獲得不少於12種健康宣傳資料,觀看到不少於6種健康知識影像資料,參加不少於6次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月可參加不少於1次針對各類重點人群及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講座和健康指導。
三、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服務 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服務;新生兒訪視至少2次,1歲以內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進行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及評價,開展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四、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 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服務,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包括1次孕早期隨訪,孕16-20周、21-24周各進行1次產前隨訪,孕25-26周、37-40周各進行一次 產前隨訪。還可享受一般體格檢查、孕期營養及心理指導等孕期保健服務,了解產後恢復情況並對產後常見問題進行指導。
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 65歲以上老年人登記,可獲得每年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體檢、健康咨詢指導和干預;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包括體育鍛煉、飲食、吸煙、飲酒、慢性疾病常見症狀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療及目前用葯等情況;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告知居民健康體檢結果並進行相應干預;對所有老年居民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和疫苗接種、骨質疏鬆預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傷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導。 六、預防接種服務 0-6歲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12種國家一類疫苗服務,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風、麻腮疫苗等;免費建立預防接種卡、證、簿;採取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相關要求。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針對性接種,包括腎綜合症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體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並協助調查處理。
七、傳染病報告和處理服務 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人進行治療管理。
八、慢性病管理 35歲以上社區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自診可免費獲得測血壓服務;高血壓、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獲得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導;對確診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管理,每年獲得至少4次的面對面隨訪;每年至少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要詢問病情、進行體格檢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九、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 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可獲得建立健康檔案,每年至少4次隨訪,獲得咨詢服務、康復和治療指導
『捌』 怎樣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向每一個公民提供的公共就業產品和公共服務是公平的,即首先其享受公共就業服務的機會均等。通過均等化的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平等的就業權,這是公民平等享有一切權利的基礎。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實質是指勞動力市場上由於城鄉之間的差異、勞動者自身的素質差異和勞動力市場制度、規則不完善等帶來就業競爭不平等,通過政府提供公共就業服務來實現公平競爭就業均等化。
一、我國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原則
第一,公平與效率並舉原則。公平是保障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的公共享有,效率是為全社會勞動者經濟活動創造的投入產出比。第二,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原則。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是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它覆蓋面廣、投入量大。在此過程中須以政府力量為主導,加大對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財政投入和機制完善,同時鼓勵市場和社會組織等資源,共同參與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供給與實施。第三,依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現階段我國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在不同區域、城鄉間、不同群體間差異大,同時受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人文條件、歷史實情等因素的約束,各級政府在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進程中,不可盲目冒進求等同,而應該結合地方實際,合理規劃,分階段分步驟循序推進。
二、我國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二元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造成了城鄉差距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開始迅猛向城鎮進軍,形成規模龐大的進城務工群體(又稱農民工)。農民工在為城鎮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卻難以與城鎮居民享有平等就業服務待遇,其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和二元分割的就業管理服務制度。還有城鄉居民享用的公共就業服務資源不平等。在城鎮,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相對完善,城鎮居民能夠獲得較為全面的就業服務,加之勞動力市場和職業培訓機構較多,就業服務網路平台的投入使用,都為城鎮勞動力和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供求信息;在農村,由於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資金投入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就業服務相應的配套設施不健全,就業信息渠道不暢通,很多基礎性工作難以開展,農村居民享受不到就業服務資源,從而制約了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二)全員人力資源庫建設落後,人力資源信息不能共享
公共就業服務屬於公共產品服務。這就決定了它需要政府的財政扶持,需要政府能夠均等地投入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然而,在現有的制度條件以及一些歷史因素的影響下,就公共就業服務領域來說,吳江區政府對其投入財力有限且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區域差異現象。在軟體方面,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建設發展情況極不平衡,信息網路建設覆蓋面窄,人力資源信息不能共享。尤其是區級以下機構基本硬體設施缺乏,處在傳統手工操作狀態,適應新形勢下統籌城鄉勞動者就業的需求,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手段都亟待提高。
三、進一步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的機制建設
首先,要在政策法規層面確立保障求職者、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在人力資源上的優化配置作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第二,在保證政府監管與外部治理的同時,引入其他功能監管方式,如第三方監督與公眾評估等,促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規范體系,並保證其高效的服務和信息的透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第三,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將持續失業達一定時間的勞動者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通過行政干預、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有效手段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並使之成為長期有效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政府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財政投入
按照「控制總量,分項預算,統籌安排」的原則,根據機構規模和編制人數,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在同級財政中擴大預算范圍,提高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的財政經費支出比例,統籌和優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開展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所需的基本支出(指為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正常運轉和日常工作而產生的公用和人員經費支出),同時為了完成事業發展目標和開展特色服務工作,盡可能提高項目支出預算比例(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基本支出之外所產生的經費支出,包括各類大型招聘會、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就業信息服務與統計監測、創業服務等)。
(三)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
首先,推行「一站式」就業服務模式。公共就業服務面向全社會,將服務對象擴展到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方式要實現「三個結合」,即:日常服務與定期招聘洽談相結合,職業供求和職業培訓相結合,普遍服務和專門服務相結合,建成功能較為完善的勞動力市場綜合性服務場所。其次,積極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將擴大就業提升到戰略高度,把創業作為帶動就業的核心動力。再次,構建政府主導的公平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以實體性市場為主,網路市場為輔,奠定城鄉統籌就業、省內跨區域無差別就業的堅實基礎,為實現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搭建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