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和什麼建設
(1)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
從業務發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出發,電子政務網路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政務內網主要是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辦公網,與省以下的辦公網物理隔離。要根據決策和業務需求,統一標准,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按照密級與授權對內網進行科學管理。政務外網是政府的業務專網,主要進行政務部門面向社會的專業性服務業務和不宜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要統一標准、利用統一平台,促進各個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統一的電子政務內外網路平台,在運行中逐步完善。
(2)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為了提高服務、決策和監管水平,逐步規范政府業務流程,維護社會穩定,要加快十二個重要業務系統建設:繼續完善以取得初步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和金融監管四個工程,促進業務協同、資源整合;啟動和加快建設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盾、金審、社會保障、金農、金質、金水等八個業務系統工程建設。業務系統建設要統一規劃,分工負責,分階段推進。
(3)規劃和開發重要政務信息資源為了滿足對政務信息資源的迫切需求,國家要組織編制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設計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啟動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資料庫的建設。
(4)積極推進部門與地方的公共服務建設要加快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公開政務和政府信息的步伐,在內部業務網路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推動各級政府開展對企業和公眾的服務,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近兩年重點建設中央和地方的綜合門戶網站,促進並整合政務公開、行政審批、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環境保護、防偽打假、掃黃打非等服務。
(5)基本建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
要組織制定我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框架,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電子政務信任體系,加強關鍵性安全技術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建立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基礎設施。
(6)完善電子政務標准化體系逐步制定電子政務建設所需的標准和規范。今年要優先制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標准,加快建立和健全電子政務標准實施機制。
(7)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
要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的開展公務員的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制定考核標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務員信息技術知識預計能的培訓標准和培訓計劃,編制培訓教材,落實培訓機構。
(8)建立並完善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和制度
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規范。加快研究和制定電子簽章、政府信息公開及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基本形成電子政務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❷ 公共服務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一樣嗎
具體的也不是非常的清楚! 不過肯定的是,兩者肯定一樣的!
1. 前者服務大專眾為主(不屬排除有收費制度),後者完全是以盈利為目的!
2. 前者的服務范圍比後者要大(個人認為前者應包含後者)
3. 就目前看,前者的經營者政府為主,後者經營者都是私營!
❸ 中芯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和互聯網電子政務平台有哪些區別
除了區塊鏈技術特性帶來的不同之外。公共服務平台還承擔著政務之外的例如金融、知識產權保護、人力資源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等方面的功能,這些都更有利於企業高效低成本運轉。
❹ 互聯網+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台屬於什麼行業
IT綜合服務行業
❺ 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台功能有哪些
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台運行於互聯網,承載各類面向專業機構、評估機構、評審專家、科研人員、社會公眾的管理服務模塊,主要包括項目管理、信息公開公示、項目申報以及有關資源服務模塊。
❻ 互聯網對公共服務有何幫助
互聯來網能夠讓偏遠地區自群眾不出家門就能及時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和各類公共服務信息,享受在線辦理、在線服務的方便,從而幫助貧困地區提升社會治理和服務水平。
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東南部芒康縣的古鹽田邊,一塊展板高大醒目,上面標示著「代購百貨、代寄快遞、WIFI充電、熱水小吃、話費充值」等服務項目。據本網記者報道,這是西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扶持的「電商到鄉到村」項目——「芒康縣農村電商服務站」。通過電商平台,附近村子不僅可以將特色藏鹽、紅酒、松茸、木耳等特色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還能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來源:中國西藏網
❼ 什麼是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
電子商務平台即是一個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網上交易洽談的平台。企業電子商務平台是建立在Internet網上進行商務活動的虛擬網路空間和保障商務順利運營的管理環境;是協調、整合信息流、物質流、資金流有序、關聯、高效流動的重要場所。企業、商家可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提供的網路基礎設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資源有效地、低成本地開展自己的商業活動。
電子商務平台即是一個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網上交易洽談的平台。電子商務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發展業務和
電子商務平台選擇
應用。一方面網上商家以一種無序的方式發展,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商家業務發展比較低級,很多業務僅以瀏覽為主,需通過網外的方式完成資金流和物流,不能充分利用Internet無時空限制的優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業務發展框架系統,規范網上業務的開展,提供完善的網路資源、安全保障、安全的網上支付和有效的管理機制,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實現真正的電子商務。
企業電子商務平台的建設,可以建立起電子商務服務的門戶站點,是現實社會到網路社會的真正體現,為廣大網上商家以及網路客戶提供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網上生存環境和商業運作空間。
企業電子商務平台的建設,不僅僅是初級網上購物的實現,它能夠有效地在Internet上構架安全的和易於擴展的業務框架體系,實現B2B、B2C、C2C、O2O、B2M、M2C、B2A(即B2G)、C2A(即C2G)ABC模式等應用環境,推動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
電子商務平台通過互聯網展示、宣傳或者銷售自身產品的網路平台載體越來越趨於平常化。
電子商務平台擴展另外一種途徑—互聯網營銷,讓用戶多一種途徑來了解、認知或者購買我們的商品。
電子商務平台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甚至個人,自主創業,獨立營銷一個互聯網商城,達到快速盈利的目的,而且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實現這一願望。
電子商務平台可以幫助同行業中已經擁有電子商務平台的用戶,提供更專業的電子商務平台解決方案。發展電子商務,不是一兩家公司就能夠推動的產業,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和奮斗,共同發展。
❽ 有沒有什麼互聯網與公共服務的例子
1-互聯網在公共事業領域發展迅速,基於支付寶的入口,覆蓋了大量的生活場景。
2-如,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阿里巴巴集團與新浪微博,共同啟動「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3-互聯網+城市服務,不是簡單的把政務服務放在網上或手機上,而是深度的整合底層系統、數據與服務平台及入口的整體解決方案。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慧城市服務要在雲、網、端的打通和構架才是「互聯網+智慧城市」。一是雲計算大量數據為基礎,二是「互聯 網+」,改變了傳統了服務的概念,三是端到端的技術。
比如實名認證能力、信用能力、支付能力等,都可以跟很多行業的機構服務能力深度結合和連接,同政府機構和一起,將服務能力互聯網化,輸送給用戶。
4-信用的倍增效應
信用不僅服務金融行業,也服務生活行業,包括公共事業的政務和民生方面。信用是智慧城市的基石,「互聯網+信用」可以助力政府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將由技術驅動升級為信用驅動,信用覆蓋度、信用普及度和信用便捷度成為判斷信用城市建設的三個標准。
技術和信息驅動帶來的智慧城市將走向以人文的信用驅動的信用城市。信用將成為社會的通行證,更多的人將享受到「信用+科技」帶來的便利,如廣州婦兒中心和芝麻信用聯合推出的先診療後付費,掛號、診療、化驗、拿葯,全程不付費,回家之後把全程的費用做一個代扣,節省大量的排隊付費時間。
「互聯網+信用」,在用戶授權後通過採集方方面面的數據,通過雲計算、機器學習等,讓沒有信貸歷史的人也享受到了信用帶來的普惠金融便利。究其本質還是徵信,是經濟信用的評價和違約概率的預測。
「互聯網+信用」改變的地方有三點:首先是信用數據採集更便捷,而且信用數據實時、多維、全量,這是最大的改變;其次是信用評價更准確,新技術的應用,讓信用的洞察更為快速、精準,讓效果變得更好;第三是信用的應用、服務場景更豐富、用戶體驗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