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營業執照上「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的區別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和《營業執照》均分為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為懸掛式的,每個企業只核發一個,應當置於住所或營業場所的醒目的位置,否則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副本為折疊式的,企業根據需要可以向登記機關申請核發多個。副本一般在外出辦理業務等時使用,如:辦理銀行開戶、企業代碼證、簽訂合同、參加訴訟等等。副本復印件蓋上企業行政公章就可以當原件用。《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也是企業設立以及歷次變更是否完成工商登記的證明。簡單的說,《營業執照》上記載是法定代表人的,表明是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比如: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營業執照》上記載是負責人的,一般是無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比如:分公司、個體工商戶等。通過這一名稱的差異我們就可以判斷出組織的法律性質。
❷ 營業執照上是法人還是法定代表人
1、雖然不同的類型的營業執照稱呼會有所不同,但不會是法人。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上名稱是法定代表人;個體工商戶上的名稱是「經營者」。還有一種情況登記的是負責人,此種營業執照一般是分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
2、《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規定了法人的概念,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是一個組織,而不是一個具體的個人,比如總公司,就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法人的成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❸ 企業法人和企業負責人有什麼區別可不可以是一個人
在對外公開的企業負責人一般是指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就是常說的法人。
在財務報表上的企業負責人一般指公司專門負責運營的主管,也就是COO(首席運營官)
在公司內部經營上的企業負責人一般指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
對於企業法人(一般是有限公司),設董事會的法人代表為董事長,不設董事會的為執行董事。
對於非法人單位,比如分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才有負責人一說。
企業法人是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經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指具有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資金數額、企業名稱、組織章程、組織機構、住所等法定條件,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具備法人條件的下列企業,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企業法人登記: (一)全民所有制企業; (二)集體所有制企業; (三)聯營企業; (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五)私營企業; (六)依法需要辦理企業法人登記的其他企業。」 註:即以上企業只有具備了法人條件的,才可以進行法人登記。而並不等於說上述類型的企業都屬於中國企業法人的構成。
❹ 企業法人和負責人的區別
公司是依照公司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適應市場經濟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和法人的區別在於:公司必須是法人,法人不一定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