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秦琴的介紹
秦琴,女,1971年1月出生,漢族,重慶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教授。
B. 有關秦琴的詳細資料,價格等,越詳越好。
秦琴
秦琴,彈弦樂器,由阮演變而來。
音箱由六或八塊硬質木板膠接成邊框,呈梅花形、圓形、六方或八方形,兩面蒙桐木薄板。琴桿窄而長,用硬木製作,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頭雕有梅花、如意、蝙蝠或鏟頭為飾。全長89、音箱直徑28厘米。
置機械弦軸。用絲弦或鋼絲弦。民間秦琴張兩弦或四弦,四弦的每兩弦同音。後改為三軸、張三弦。五度定弦為g、d1、a1,音域g—e3,近三個八度。
演奏時,左手持琴,右手用撥子彈奏。是音色明亮柔和的中音樂器。原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已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價格見http://shop.yyjy.com/cat.asp?catid=284
C. 秦琴品位為什麼有幾種不同排列
秦琴品味有七種不同的排列。
D. 秦琴和阮有什麼區別
秦琴:由古時的「弦鞀」發展而來,結構和阮相似,共鳴箱小於阮和月琴,但琴桿較長,琴箱形狀多種,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飛天合奏圖,其中一飛天手抱花邊阮,琴箱已與今日之秦琴相似,但琴桿較短。
秦琴包括琴身、琴桿、琴頭、弦軸和琴弦等部分。
琴身即共鳴箱,由6 塊或8 塊硬質的弧形木板膠接成琴框,上下開有插琴桿的洞眼,琴框兩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共鳴箱。琴箱呈梅花形、圓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琴桿窄而長,一般多用色木等硬雜木製作,上面嵌有音品。
琴頭刻成梅花、如意、編幅、鏟頭形,上面有的還嵌以骨花。
弦軸使用琴桿木料或齒輪銅軸。
琴弦有兩弦、三弦或四弦的幾種,現多使用三弦秦琴,用絲弦或鋼絲弦,演奏時使用撥子彈奏。
在廣東,還有根據秦琴並結合西洋樂器班卓改革而成的皮鼓琴。它是在琴身面板的中央蒙蟒皮或牛、羊皮,皮面上用琴馬架弦,使用鋼絲弦。皮鼓琴因面板上有皮膜和使用鋼絲弦,所以發音響亮,餘音較長,很有特色。
秦琴以前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阮源於中亞,通過龜茲傳入我國,在漢時稱為秦琵琶,晉代阮咸擅彈此琴。
漢時,有眾多的馬上樂器傳入我國,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今烏孜別克民族),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命懂得音樂的工匠參考琴、箏、築、卧箜篌等創制了一種能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這種樂器便是阮,當時稱「秦琵琶」。
現存的古代中亞豪來茲姆王國宮殿壁畫上有阮咸,是公元4世紀的作品,說明阮咸源於中亞,通過龜茲傳入我國中原。
東晉(317~420)「竹林七賢」中的阮咸是傑出的音樂家,最喜彈奏這種樂器,他當時彈奏的已是趨於定型的阮了。由於阮咸善彈和當時社會對竹林七賢的崇尚,這種樂器一時風行全國各地,成為獨奏、合奏或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樂器。後來因為社會動亂,阮曾一度失傳。
北魏壁畫中的阮在甘肅麥積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畫上,可以見到阮的造型與現在的形制相似。
E. 怎樣演奏秦琴
它的技法與現在的京劇中伴奏用的月琴的技法相同。你可以參考月琴的教學來演奏秦琴。
F. 秦琴的定弦和音域
秦琴以五度音程定弦,音域g~e3,是結合高、低音樂器的中音樂器。
秦琴有兩弦、三弦或四弦的幾種,不論兩弦或三弦的,都以五度音程定弦,四弦的是每兩根定為同度音。
樂隊中使用的多為三弦秦琴,音高定為(g、d1、a1),共有19個音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從(g~e3)。
(6)秦琴馬鞍山擴展閱讀:
秦琴的演奏
琴弦有兩弦、三弦或四弦的幾種,現多使用三弦秦琴,用絲弦或鋼絲弦,演奏時,左手持琴,右手用撥子彈奏。
在廣東,還有根據秦琴並結合西洋樂器班卓改革而成的皮鼓琴。它是在琴身面板的中央蒙蟒皮或牛、羊皮,皮面上用琴馬架弦,使用鋼絲弦。皮鼓琴因面板上有皮膜和使用鋼絲弦,所以發音響亮,餘音較長,很有特色。
秦琴是音色明亮柔和的中音樂器。原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已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G. 秦琴的定音是什麼
我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但是基礎差。我喜歡彈撥樂器--秦琴,我不知秦琴怎樣定基本音。如果象二胡一樣用D A 定音,秦琴的1弦定A很容易斷。據說秦琴也可以與其他樂器合奏或伴奏,不知道怎樣定基本音就無法與其他人合奏。希望有經驗的老師指點指點,本人。
H. 請問秦琴這個樂器難嗎
秦琴和阮差不多。
學樂器沒有什麼難與不難的,只有你是否下功夫去鑽研。
這種秦入門不難,要彈好,不容易。
I. 介紹秦琴的起源什麼時間有了秦琴
秦琴,漢族彈弦樂器,由古時的「弦鞀」發展而來,結構和阮相似。音箱由六或八塊硬質木板膠接成邊框,呈梅花形、圓形、六方或八方形,兩面蒙桐木薄板。琴桿窄而長,用硬木製作,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頭雕有梅花、如意、蝙蝠或鏟頭為飾。全長89、音箱直徑28厘米。
J. 秦琴的秦琴的結構
秦琴:由古時的「弦鞀」發展而來,結構和阮相似,共鳴箱小於阮和月琴,但琴桿較長,琴箱形狀多種,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飛天合奏圖,其中一飛天手抱花邊阮,琴箱已與今日之秦琴相似,但琴桿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