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

發布時間:2021-08-06 21:44:50

1.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志願者隊伍有哪些活動

志願活動基本不拘形式
比如有社區服務,社會活動,校園活動等等

2.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要素四原則

公共文化服務體抄系建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3.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五要素是什麼

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回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答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4.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5. 如何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發揮國家藝術基金的導向作用,擴大資助范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發射(監測)台、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的基層設施網路。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准,規范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盡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實現城鄉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加大對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持力度。
——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實現精準服務。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文化項目。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實現互聯互通,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

6. 長期以來,我國面臨這公共文化服務短缺,城鄉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文化消費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地方公共文化服務困難很多,特別是解決人才問題不可一蹴而就。建設一支數量合適、結構合理、能夠勝任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發展需要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需要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全力推進。
1.制定規劃。要明確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重點、路徑和保障措施,以現有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為基礎,根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功能設置和服務人口,適當增加編制,同時發展文化輔導員、文化志願者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總量;制定和實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等級標准和准入制度,通過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提升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
2.拓寬思路。建立文化服務人才的發現、培養、使用、評價制度,專兼結合,發揮現有文化人才作用,發揮鄉土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離退休文化工作者、大中專學校學生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的作用。落實我省《關於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中關於設置農村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崗位和文化活動專管員的規定,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從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
3.完善機制。一是「管辦分離」,賦予國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以獨立事業法人地位和相應的人事權,放寬准入條件,鼓勵民營資本和個人投資公共文化事業,將民營文化機構中從事公共文化服務的人員納入相關人才統計。二是深化改革,推進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和績效掛鉤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打破文化人才進出瓶頸和平均主義「大鍋飯」。三是理順關系,允許鄉鎮綜合文化站實行「條條」垂直管理與「塊塊」屬地管理的試驗和競爭,最終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納入社區自治,實行民辦公助,由城鄉居民自主決定如何實現自己的文化權益。
4.加大投入。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資重點從對硬體設施、設備器材的投入轉向對人的要素的投入。一是增加收入。兌現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工資政策,給鄉鎮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發放津貼;應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崗位的高校畢業生納入「三支一扶」范圍,享受同等政策優惠;農家書屋管理員、村級文化活動室專管員,也應參照村級其他聘用人員領取相應誤工補貼。二是加大培訓。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體作用,建立基礎教育、高校職校、培訓機構和文化服務機構組成的公共文化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實施基層文化隊伍培訓項目、文物博物館人才隊伍能力提升工程、美術館專業人才培訓項目。
5.嚴格考核。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將文化建設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列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將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列入黨委人才工作的評價考核體系,科學設置考核科目、指數和權重,引入第三方參與,保證考評的客觀公正。科學運用考核結果,將發展文化的「軟任務」轉化為硬指標,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不因領導者個人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重點轉移而受到影響。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7. 公共文化服務理念和原則包括哪些

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源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8.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首先要按照有標准()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首先要按照有標准、(有網路、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9.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缺什麼

由於文化服務人員數量短缺、質量較低,這些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作用沒能得到真正的發揮版。基層文化人才緊缺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因素。

現在一些送戲下鄉、農村電影放映、農村圖書室等效果欠佳,主要是因為「農味」不足、供需脫節、不接地氣,導致「一邊是廣場舞、麻將場熱熱鬧鬧,一邊是圖書屋、文化館冷冷清清」的尷尬場景。許多鄉鎮文化站只有一名站長且身兼數職,成了徒有虛名的「打雜工」。

建議組建一支紮根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真正把文化服務落實到基層。各級政府要解決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許多傳統文化項目因無人傳承而消失,一些非遺項目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以戲曲為例,我國各地方、各民族戲曲劇種50多年來消失了101個,現存僅267個,其中有一半僅有業余演出,60多個劇種沒有任何音像資料保存。2014年列入國家非遺保護名錄的劇種179個,其中一半以上僅存資料,沒有劇團演出。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