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文化服務理念和原則包括哪些
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源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㈡ 淺析如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徵是其現代性。現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價值取向的現代性。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培育具有時代精神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於塑造能代表時代精神的,有創造性的,積極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必然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文化領域政府公共服務的意識,實現從傳統的管制型政府向現代服務型政府轉變。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在基礎保障和環境創設上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平台建設。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服務內容的現代化。面對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現實,要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現代化,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中引入競爭,鼓勵符合時代精神、為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同時,要尊重公眾的創造性,著力於培養公眾的公共文化參與意願,通過優秀文化產品吸引人。
四是服務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政府責任,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同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在動力,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發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視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綜合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㈢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什麼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回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答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和引導性意義。
http://www.jxwm.gov.cn/jxwm/sxddjs/xxyd/userobject1ai8240.html
㈣ 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
1、服務主體的非營利性。
非營利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以內公益性容為基礎。作為現代社會中的「守夜人」,政府的最基本功能和職責,就是提供公共性的制度供給和產品供給。公共文化服務不同於市場文化服務,其服務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其公共性決定了提供的文化服務的公共性。
2、服務對象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惠及全體公民,為全體公民所普遍享有。文化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應有任何地域、城鄉等的差別和種族、身份等的歧視。
(4)申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雖然與文化事業在內涵上相關聯,但它更多地體現了建立服務型政府、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與制度供給以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群眾文化權利的新途徑。
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為確保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而進行的制度設計、產品供給和體系建設,其目的在於豐富精神生活,傳播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㈤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進公共文化服務 促進社會均衡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伴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而提出的,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強調作為一個人民的政府的社會責任、義務和歷史使命之所在。公共文化服務的推行,是促進社會均衡發展、公平發展的基本途徑。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由於我們長期以來群眾文化工作的習慣,更多地強調群眾文化人群非職業化、由群眾文化愛好者所組成等特徵,沿襲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也往往忽略了我們所要面對的人群是全體人民群眾;此外,由於長期以來存在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因素,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欠了很多賬,導致大量文化貧困群體的存在。因此,國家和政府有責任和義務來補償這些文化債務要大力加強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
扶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地方特色文化,是對一定地域范圍內與自然、歷史、人文等相融合而富有特色的民俗傳統文化區域性特色文明表現的總稱,是人民群眾生活、勞作、習俗的文化映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但是近年來,但不少地方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採取自上而下、統一派送方式,導致供需「兩張皮」現象嚴重。因此,把地方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納入當地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目錄、組織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活動、把地方特色文化人才培養納入鄉土人才培訓計劃等,最終將公共文化服務扶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將地方特色文化納入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全國范圍內的體系建設,拓展其深遠意義和服務范圍,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
轉變公共意識,實現文化治理的轉型。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轉型,文化建設影響下的民眾意識也由城市到鄉村逐一轉變。不僅如此,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革,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之間的轉變勢必影響公眾意識。在此過程中,半官方社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性力量擁有的自治空間迅速增加,城市與鄉村之間設文化意識差距進一步加劇,不利於民眾的團結與社會主義的最終實現。因此,才多個地區的不同層面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需以文化治理為抓手,實現公共意識的轉變,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消除城鄉文化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的建設,達成民族團結、國家富強的目標。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靈魂,國家進步的基礎,公共文化是社會穩定、和諧、健康發展並形成社會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明確公共文化服務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擺脫公共文化的附屬地位,讓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常態,才能讓公共文化真正促進社會進步、民族復興。
以上為公務員考試網每日甄選優秀申論範文「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促進社會均衡發展」的完整內容,希望對考生復習申論帶來深刻的借鑒意義,對其提升申論寫作水平能有切實的幫助效應。
㈥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 )多選題
abcd
㈦ 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
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多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㈧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