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財政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佔比

財政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佔比

發布時間:2021-08-06 14:46:54

『壹』 怎樣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

第一,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完善投入方式,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突出農村基層這個重點,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的文化建設,文化領域新增加的財政投入應主要用於農村。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用好彩票分成,更好地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
第二,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社會組織、機構、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引導文化非營利機構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通過國家批准成立的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或國家機關對宣傳文化事業的公益性捐贈,納稅人繳納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時,在一定比例以內的部分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
第三,加強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對文化內容創意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實行稅收優惠。繼續對宣傳文化單位實行增值稅優惠政策,對電影發行單位實行營業稅優惠。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文化企業發行企業債和上市融資。通過財政貸款貼息或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方式,對文化企業國際市場開拓活動給予支持。
第四,用好和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對中央已經要求設立的,如國家文化發展基金、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等,要抓緊設立;對目前運轉良好、支持文化改革發展作用明顯的,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出版基金和各級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要擴大規模;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設立專項藝術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優秀文化作品。同時,借鑒成熟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發起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建立多渠道的社會投入機制,更好地扶持文化產業發展。

『貳』 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

1、服務主體的非營利性。

非營利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以內公益性容為基礎。作為現代社會中的「守夜人」,政府的最基本功能和職責,就是提供公共性的制度供給和產品供給。公共文化服務不同於市場文化服務,其服務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其公共性決定了提供的文化服務的公共性。

2、服務對象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惠及全體公民,為全體公民所普遍享有。文化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應有任何地域、城鄉等的差別和種族、身份等的歧視。

(2)財政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佔比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雖然與文化事業在內涵上相關聯,但它更多地體現了建立服務型政府、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與制度供給以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群眾文化權利的新途徑。

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為確保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而進行的制度設計、產品供給和體系建設,其目的在於豐富精神生活,傳播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叄』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力度。

正確答案是 D
這道題是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題目。《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政府投入保障政策」中明確指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同國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和經費保障投入。以農村和基層、邊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為重點,優先安排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重點保障基層公共文化機構正常運轉和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需經費,扶持公共文化機構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依法保障公共文化設施用地。中央、省、市三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轉變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增加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投入。支持政府間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支持戰略性、先導性、帶動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支持文化科技研發應用和提高文化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關於時事政治的題目,華圖老師建議大家特別關注當年重大時政內容,以及政府工作報告和經濟政策。《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肆』 財政文化的財政文化發展政策

《通知》主要包括五項內容:
一是加大財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財政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明確各級財政要切實增加文化投入,保證全年預算執行結果實現公共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同時,進一步拓寬文化投入來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稅收入用於文化的投入,逐步增加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的支出。
二是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加強重點文化領域經費保障。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創新財政投入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通過採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捐贈配比等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興辦文化事業。創新財政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保費補貼以及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創新財政投入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激勵約束和績效管理機制,把向社會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財政增加投入的重要依據。
四是落實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資產和土地使用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分流安置、財政稅收等方面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給予有力保障,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中央要求將相關扶持政策執行期再延長五年。
五是建立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壯大文化企業整體實力。制定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法,加強資產管理基礎工作,研究制定國有文化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薪酬管理辦法等。加強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推動國有文化資產優化配置和結構調整。

『伍』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 )多選題

abcd

『陸』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以什麼為目的 以什麼為主導 以什麼為支撐 以什麼為骨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

閱讀全文

與財政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佔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