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昌市網格員考試題及答案
網格管理員招聘考試試題
姓名 分數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宜昌市社會服務管理七大工程體系社會矛盾的化解
2.一個地方群眾上訪的主要原因群眾利益受到侵犯,工作不到位,作風不扎實
3.老年人是指60歲以上的人群
4.居家養老服務主要面向特困人員
5.生活行為完全自理,不依賴他人幫助的老年人是自理老人
6.每年的重陽節為我國的敬老日
7.人民群眾是平安創建活動的主體,也是平安創建的收益者
8.小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是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的技防措施
9.化解矛盾的5個詞腿勤 快捷 公正 靈活 廉潔
10.做好服刑受教育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的工作是首要環節
11.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的主觀反映,是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總稱。
12.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反應。它包括人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三部分。
13.我省現行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經批准,可以在生育一個子女,嚴禁違法生育。在婚的夫妻,一方只有一個子女,另一方無子女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兩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子女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
14.常住流動對象五個類型⑴婚嫁遷入⑵在當地經營企業⑶有半年以上工作合同⑷在當地就讀⑸購房居住。
15.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有效期為3年。
16.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2009年10月1日實施。
17.社會網格員的職責是信息採集、綜合治理、勞動保障、民政服務、計劃生育、城市管理。
18.探索服務綜合化機制是運用數字網格來履行。
19.西方國家城市管理的3個趨勢:人文管理、法治管理、科技管理
我國的就業方針是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
20.崗位補貼的標准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 男女之間通話應由男士先掛電話×
2. 初次見面握手時間3秒為佳 √
3. 參保職工和居民申報二次補助只需自付超50%可申報 ×
4. 退休人員社會化發放養老金移交到街道社區 √
5. 流動人口會依法免費獲得避孕葯具 √
6. 流動人口婚育證明辦理對象為15—45歲 ×
7. 綜合治理根據公共事件發生的過程主要分為事故------×
8. 發現刑事案件應保持鎮定撥打110 √
9. 火災發生後要不顧一切沖進火場搶救財物 ×
10. 應對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網路管理員的工作職責
答:1.信息採集,綜合治理,勞動保障,民政服務,計劃生育,城市場管理
2、平安小區建設的標准有那些?
答:1有組織領導機構,人員,責任,措施,經費落實。2 各項工作制度健全。3 治安防控體系完備。4 社
會穩定,居名安全感增強。5 社區文化健康,向上。
3、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應堅持什麼原則?
答:應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止激化」的原則
4、對違反生育的徵收社會撫養費的標是什麼?
答:1.城鎮居民違反本例規定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所在縣(市,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分別徵收社會撫養費,2.農村居民違反本條例規定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所在縣(市,區)上一年度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倍分別徵收社會撫養費;
5、城市事件的各大類?
答:按建設部標准分為5類:市容環境,宣傳廣告,施工管理,突發事件,街面秩序。
6、我市工傷保險三類行業基準費率是多少?
答:一類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0.5%;二類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1%三類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
7、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條件是什麼?
答:職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二是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男職工60周歲,女職工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55周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周歲;靈活就業女性人員要年滿55周歲
8、公共就業服務的概念和四個基本要素?
答:概念:促進就業為目的,由政府出資向勞動者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
要素: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以提供公益服務來定性,以政府服務公眾的職能為定位,公共政策和公共財政給予保障和支持;
9、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社區綜合治理工作人員?
答: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飽滿的熱情,熱愛本職工作,懂政策,樂於吃苦,樂於為人,
掌握排查矛盾和糾紛的基本方法,把群眾視為父母與民同心,掌握群眾動向,做好群眾工作
10、社區網路管理員在城市管理中發何發揮作用:
答:1.熟悉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2.清楚城市部件和事件立案的標准,3.抓住重點,合理分配時間及時處理4.注意信息採集的有關事項
四、論述題(20分)
如果你是社區網格管理員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答:我作為一名社區網格管理員,首先要熱愛社區網格管理員這項工作,按照社區網格管理員的職能去認真做好六項工作。
(1)信息採集。積極主動掌握、上報、核查、更新網格中人口變動、房屋出租、重點人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基礎信息。
(2)綜合治理。做好各類隱患的信息通報、調解處理和穩控等前期工作。協助公安派出所執行流動人口居住證管理制度,落實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等方面的服務管理措施。
(3)勞動保障。做好勞動就業保障法規、政策的宣傳、咨詢和各項就業服務工作,落實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要求,協助開展社會保險服務工作。
(4)民政服務。協助做好社會化養老服務管理工作。
(5)計劃生育。負責入戶宣傳,協助計生幹部發放避孕葯具、組織居民參加有關活動。
(6)城市管理。協助城管部門及時化解因城市管理工作引發的各類矛盾。
② 宜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嗎
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到底算不算自己讀完了再定吧!
宜昌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戰國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西漢初年(約公元前二百年)為縣治,東漢建安年間(約公元二百年)又為郡治。此後各代,稱郡或稱州或稱府。宜昌是鄂西政治、軍事的中心。近代以來,進出口四川、重慶的物資都要在這里換載,成為重要轉口碼頭。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為通商口岸。宜昌古名較多,使用時間較長的是夷陵和峽州。古稱峽州,因位於長江西陵峽口而得名。稱夷陵,緣於「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 1735年撤州升府置縣,名府「宜昌」,名縣「東湖」。民國時期,廢府留縣,定名宜昌。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分出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4年11月改隸宜昌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79年7月,又恢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下轄5個縣、3個縣級市、5個城區。總人口41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33.8萬人。全市共有2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 89.63%,土家族、回族、滿族、壯族等19個少數民族佔10.37 %。
宜昌市位於長江中游和上游的結合部、湖北省的西部,地處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國土面積2.13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
宜昌的水能資源獨特。市域內除長江、清江外,還有99條小河流,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水電總裝機達2300萬千瓦。礦產資源富集。市域內已探明礦種84種,其中磷礦、石墨、鐵礦、石灰石、錳、重金石等礦藏都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旅遊資源豐富。宜昌集歷史文化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長江三峽、葛洲壩分別被評為全國旅遊景點40佳。境內還有清江風光、三國遺跡等自然、人文景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和清代名人楊守敬都出生在這里。生物資源多樣。宜昌的柑桔、茶葉、香菇、蠶繭等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
宜昌地處我國中西部接合部,長江黃金水道、焦柳鐵路、318國道以及正在建設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等國家重點交通線在此交會,水陸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日益突顯。
宜昌市交通局昨日介紹,鐵道部已將宜昌列為全國47個區域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總投資5億多元的宜昌東站已開工建設,宜昌南站正在規劃之中。交通部首批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宜昌主城區2個一級高速客運站和4個貨運站即將開工建設;宜昌至華容一級公路、遠安至當陽一級公路、三峽機場專用公路、三峽物流中心主體工程等一批重點交通工程今年也將陸續建成和開工。同時,香溪河航道二期工程、雲池港綜合碼頭等7個水運港航建設新項目,將使宜昌的港航年貨運吞吐量提高720萬噸。
隨著宜昌交通發展「十一五」規劃近日經市政府批准正式發布,一幅未來五年宜昌立體交通格局的藍圖已清晰地呈現在市民面前。
■公路:構建「四線三環」
根據這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內,宜昌將加快滬渝、滬蓉國道主幹線以及三峽翻壩快速通道建設,基本實現宜昌至周邊省會城市高速連接,三峽庫區與滬渝高速聯網貫通,各縣市區經一級公路與全國高速公路網全面對接。
宜昌將重點構架「四線三環」的公路主骨架,即:國家「7918」高速公路網規劃的滬渝高速(原稱滬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全面通車,滬蓉高速(原稱杭蘭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基本建成。
納入全省「651」骨幹公路網規劃的老河口至宜昌段公路初步啟動。
加快江南翻壩公路建設,啟動江北翻壩公路前期工作,打造貫穿三峽工程和宜昌主城區、連通滬渝、滬蓉高速公路的快速環線。
5年間,宜昌將建成高速公路296公里,其中:滬渝高速公路85公里,荊宜高速公路70公里,滬蓉高速公路84公里,三峽江南翻壩公路5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432公里。
除高速公路網外,在5年內,宜昌還將全面建成高等級干線網。依託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江南翻壩公路打造繞城快速通道,拓寬城市骨架。所有縣市區基本實現一級公路上高速公路網,市域一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
全市22條國省干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准,加快建設省際斷頭路、縣際主要經濟斷頭路、國防公路和過江通道。建設一級公路192公里,改造二級公路413公里,使全市一、二級公路總里程達到2262公里,國省干線高等級公路比重達100%。
■水運:開發「一干二支四庫」
未年5年,宜昌建設水運主通道,將主要依託一干(長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庫(三峽庫區、葛洲壩庫區、隔河岩庫區和高壩洲庫區)進行。
據分析,隨著三峽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及國家重點對長江中上游航段進行整治,長江干線重慶至城陵磯段將由Ⅱ級提高到Ⅰ級航道標准,通航條件大為改善,萬噸級船隊鄂渝直達的年保證率不低於50%。
宜昌將加快香溪河等三峽庫區支流航道建設,加快與清江航運梯級開發相配套的過壩錨地建設,完善通航標志,實施尾水段航道治理,全市航道總里程達到678公里,其中五級以上航道達到511公里。
加快外貿集裝箱港區、三峽庫區旅遊碼頭和水陸中轉碼頭建設,啟動港口物流中心建設,基本建成集裝箱外貿口岸、三峽庫區水上旅遊客運中心和長江沿線的礦建材料輸出中心。
在「十一五」期間,宜昌將重點建設三峽壩區翻壩碼頭、雲池綜合碼頭、三峽庫區及兩壩一峽旅遊碼頭、田家河港區、枝城港配煤中心等港口基礎設施。
■站場:打造兩個樞紐站
規劃提出,加快東山高速客運站、伍家崗客運樞紐中心等樞紐場站建設,改善客運銜接條件,充分發揮城市公交的疏運功能,逐步實現長途客運與市內公共交通在城區周邊同台換乘。
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資源,建成中心城區80%以上區域步行5分鍾即可到達公交站點、高峰時段候車時間不超過2分鍾、公交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郊區至市區1小時內抵達的快速公交服務體系。
新建40個公交候車廊,改造100個公交標准站牌,主要站點增設盲人站牌。人性化設計並深化公交IC卡功能,推行城市消費一卡通。
建設布局合理、規模適宜的公交停車、工作停車、居住地停車和城郊換乘停車設施,優先建設公共交通城郊停車場和城區立體停車場,使城市公交場站總面積達到12.6萬平方米。
■鐵路:建成兩大動脈
加快宜萬鐵路宜昌段、武宜客運鐵路專線建設,形成南北暢連、東西貫通的鐵路樞紐格局。新建宜昌東站和點軍火車南站,「十一五」期間宜萬鐵路宜昌段投資約28億元。建成武宜客運鐵路專線宜昌段65公里,投資約40億元。
加強雲池深水港、國道主幹線等交通設施的有效銜接,適時啟動雲池至紫荊嶺地方鐵路,開辟鐵水聯運新通道。
在主城區火車站東遷後,適時進行城市軌道交通的研究,充分利用現有軌道設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在2020年之前,適時建設中心城區東西向高架軌道工程。
■航空:開通國際航班
全面提高三峽機場的服務功能,重點實施航站樓改造、停機坪擴建、跑道延長和進場路建設工程,使停機位由6個增至12個,跑道由2600米延長至3200米,滿足B747等大型客機起降,進場路實施四車道擴建,行車時速由40公里/小時提高到80公里/小時。
配套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等口岸功能,提高保障能力,達到一類航空口岸標准,盡早開通國際航班。
■重點交通項目,投資計劃安排
規劃提出,根據全市公路路網、主樞紐場站及港口航道規劃布局,確定宜昌「十一五」時期交通發展主要建設目標是:建設4條高速公路,3條一級公路,3大客貨站場,建設兩大樞紐港口,密織兩個層次路網。具體為:
——建設江南三峽翻壩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滬渝高速宜昌西段、荊宜高速公路,構建高速公路主骨架。
——加快宜華一級公路、遠當一級公路、陸漁一級公路建設,形成市域一小時經濟圈。
——建設三峽物流中心、東山高速客運站和伍家崗客運樞紐中心。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雲池集裝箱綜合港區和田家河綜合港區。
——密織以宜昌城區為中心,內暢外連、四通八達的國省道干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
根據測算,「十一五」期間全市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需投資281億元,其中高速公路 150.3億元,一級公路23.6億元,二級公路6.9億元,農村公路19.4億元,港口及航道建設7.6億元,運輸樞紐及站場建設1.8億元,鐵路69.8億元,三峽機場1.7億元
宜昌城市的區位優勢越來越明顯,區域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隨著滬蓉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的修建,三峽航運中心的打造,以及其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宜昌將形成公路主骨架、鐵路大動脈、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聯運的交通新格局,宜昌將成為中西部結合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
荊州是湖北唯一的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遊界稱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被學者譽為"東方雅典"
③ 宜昌的城市精神是什麼
一是開放包容的精神。剛才講到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結合部的城市,古往今來很多文化在這里集聚、沉澱、融合,便形成了宜昌開放和包容的精神。只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宜昌才能進一步發展。二是團結求實的精神。宜昌的團結求實精神在過去一直有表現,在現在更有一些表現。剛才提到三峽工程的建設,包括現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重大項目的建設,市委市政府層面對團結求實強調得非常多,也得到了全市400萬人民的認可。三是求索創新的精神,也就是屈原所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屈原的這種精神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更是我們宜昌人自己非常推崇的精神。創新精神、不斷進取的精神,是我們宜昌發展的動力,不斷的求索創新使宜昌成為創新型城市,是宜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永遠的支撐。這方面要不斷的發揚光大。
④ 宜昌市哪裡有收購古董的地方
⑤ 宜昌近十年有哪些變化
進入20 世紀70 年代,宜昌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歷史曾經記載,1904 年(清光緒三十年),清政府准設川漢鐵路總公司於成都,川漢鐵路擬從漢口經宜昌而達成都。1909 年(宣統元年)川漢總公司在宜昌設立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詹天佑、副總工程師顏德慶到宜昌任職。並於當年召集3 萬多工人破土動工,開工建設宜昌至萬縣段。1911 年(宣統三年)清政府宣布,改商辦、借外債歸國有,激起護路風潮,川漢鐵路工程停工。1913 年川漢鐵路駐宜公司撤銷。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衰退、戰爭的困擾,川漢鐵路大動脈只能是黃梁美夢一場空。1969 年至1970 年,靠人民戰爭修建的焦(作)柳(州)鐵路及其支線鴉(鵲嶺)官(庄)段,縱貫我市東部當陽、夷陵、枝江、宜都4 個重要的經濟支柱縣(市)和宜昌城區。鐵路大動脈使宜昌與全國聯系起來,成為溝通中南、西南、鄂西、川東的交通要道,又是宜昌外貿進口和中外遊客往來的重要線路。眾所周知,位於東山的宜昌火車站改建後,站前廣場和具有現代特色的站房分外奪目,成為宜昌城區的新亮點,也是來宜昌的客人最先觀賞宜昌城市的觀景台。熙熙攘攘的人群顯示出鐵路大動脈的運輸優勢。經過30 多年的發展,它從日均接受一趟列車的小站,己成為日均接發11對列車的二等大站,實現了年貨物270 萬噸、運輸收入達2.06 億元的歷史性跨越.鐵路運輸在一年一度的春運和重要物資運輸方面是其他方式無法取代的,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力軍作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宜(昌)至萬(州)鐵路的建議被納入決策者的視野,宜昌人跑(部)前進,提建議、拿方案、提供優惠政策,會商選址走向,功夫終不負有心人。宜萬鐵路在宜昌花艷站接軌,經伍家、跨長江、穿長陽、抵恩施、達萬州,全程200 余公里。目前該項目重點工程之一的宜昌第5 座長江大橋(全長2572 米)己悄然開工。它的建成,對溝通宜昌同大西南、華南、華東的聯系,改變宜昌鐵路的盲腸狀態、確立宜昌交通的樞紐地位具有深遠的意義。四、銀燕遨遊藍天建國前宜昌的機場,可謂是一部屈辱的歷史。1937年-1938 年間,國民黨政府軍隊在鐵路壩(今夷陵廣場)修建作為飛行訓練的軍用機場。1940 年宜昌淪陷,機場變成一片廢墟。1941 年,日軍強征萬名民夫,先後在宜昌縣土門埡和當陽縣修建飛機場,用於起落飛機狂轟濫炸的中國人。1945 年8 月,日軍投降,機場關閉。建國後根據戰略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在宜昌土門修建機場,1953 年開工,次年通航。隨後又在當陽修建軍用機場,多年來讓宜昌人民引以自豪。宜昌民航事業發生劃時代巨變還是因為三峽工程的建設機遇。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和宜昌的區位優勢,呼喚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交通工具,三峽機場應運而生。1994 年9 月,三峽機場正式開工,1996 年12 月,投資近7.5 億元按4E 級標准規劃,4D 級標准建設年吞吐量140 萬人次的三峽機場竣工通航,可滿足B737 、B757 、A32O 等主要機型起降。三峽機場的快速而順利興建,創造了我國機場建設的奇跡。機場通航後,先後開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重慶、西安等20 多個城市的航班,以及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包機,使宜昌飛往國內外的航線達到20 多條,年客運量在25 萬餘人次,同時每年都要為中央首長的專機提供優質服務。機場按綜合考核在全國143 家民用機場中,排52 位。在湖北居第二位,僅次於武漢天河機場。三峽機場的興建,為三峽工程和三峽旅遊和宜昌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宜昌架起了安全快捷的空中走廊。五、城市流動風景線城市客運的繁榮與否,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品位標志和象徵!我們沿著記憶中的長廊;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洞悉宜昌城市客運的起步時,發現她重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與宜昌在全國的地位提升是那麼的合拍。時光上溯到1959 年4 月,市內公共汽車起步,配置客車3 輛,線路1 條,行駛北門至伍家崗往返。1971 年5 月開辟第二條線路,從九碼頭開往長江溪,以適應葛洲壩水電工程工區交通的需要。1972 年,那時的城市公汽只有2 條線路、26 台車、共43 個駕駛員,120 萬元的資產。但畢竟有了艱難的起步。經過30 多年的不斷發展,現有營運車480 輛,線路37 條,50 余座港灣式候車廊,資產總值達6936 萬元,年總行程達3500 公里,年客運量9600 萬人次,年總收入7500 萬元。其中1 路公共汽車線路是全國規模最大、我省第一條「預備軍人示範線路」,所有司機均著預備役服裝上崗,女司機英姿颯爽,男司機威武雄壯,其行為規范受到廣州軍區首長的高度評價。此外,宜昌所有公共汽安裝了IC 卡收費服務,實現了管理的現代化,不同風格的豪華低踏步觀光公共汽車、別具特色的雙層汽車穿行於城市繁華路段,成為我市聞名遐爾的一道亮麗的流動風景線。宜昌的區位優勢促使計程車客運迅速發展。從1986 年開始,宜昌的出租行業在政府沒有任何投入的情況下,完全由市場化運作而發展、而壯大,形成一個擁有1700 多輛的士、固定資產達1.65 億元的新型產業,解決了4000 多的哥的姐的就業問題,年均客運收入1.27億元的消費市場,也被稱之為「湖北老二」。的哥、的姐最早迎來朝陽,最晚送走霞光,美麗的宜昌城區計程車的快速流動和公共汽車的來往穿梭,使這座古老城市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充滿著勃勃生機!尾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交通是社會文明和人類進步的標志,只有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交通事業才能如虎添翼迅猛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宜昌市在交通科研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八五」時期以來,宜昌交通各單位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以建設宜昌長江公路大橋的科研課題為契機,共研究開發科研課題26 個,其中16 項分獲部省市優項目獎和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其中8 項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重視科技的結果是造就一批科研人才,科技興交在宜昌得到較好的落實。早在20 世紀70 年代中期,當陽公路段青年知識分子胡兆德刻苦鑽研、使太陽能應用公路養護獲得成功,他東渡日本登上國際學術講壇,他的成功,極大鼓舞了宜昌青年交通科技人才獻身交通事業,以胡兆德為代表的交通科技人才迅速成長,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為我市科技興交、實現交通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全市交通系統有高級職稱的136 名,中級職稱1018 人。周昌棟、胡兆德、朱世凱先後獲得省政府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殊榮。同時有一批中青年專家獲得省市優秀專家表彰。為了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使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前不久市交通局系統選拔了20 多名交通科技帶頭人,並給予津貼鼓勵。此舉為交通新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宜昌交通人是令人稱羨的!凡到過宜昌的人都這么認為。宜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們的足跡,2.1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是他們的豐碑。無論是中央首長來宜視察,還是海內外朋友慕名到宜昌觀光,最先接觸的是我們的交通職工,乘座的是屬於我們宜昌的交通工具,宜昌交通人的雙手多次和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宜昌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交通人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產品。由於交通工作的性質根植於社會最基層,廣泛接觸社會方方面面,幾十年來,曾先後孕育出工人詩人黃聲笑、《長江三部曲》作家鄢國培等國內享有名氣的作家藝術家群。業余文藝創作的廣泛開展,極大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交通人的綜合素養,也提高了交通人的社會地位。絢麗
的精神文明之花結出了豐碩的文明之果。兩個文明建設得到了協調發展。幾十年來,宜昌市交通系統共培養出市級以上勞模26 人,創建省部級文明單位22 個,市級文明單位72 個,市交通局連續5 年榮獲文明機關稱號,連續8 年、連續三屆榮獲交通部「全國交通系統創建文明行業先進集體」稱號。追古觀今,滄桑巨變,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宜昌己步入最佳發展機遇期,宜昌交通前景將更加輝煌爛燦。隨著《宜昌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發展綱要》的實施,宜昌將以「公路主骨架、水運主通道、鐵路大動脈、空中大走廊、港站主樞紐」建設為重點,加強現代化立體交通建設,為社會提供更加「暢達、安全、舒適、環保」的交通服務。要實現交通現代化目標,新世紀前10 年交通發展是關鍵,隨著「四大系統工程」的建成,必將全面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總體服務水平。其一為高速系統重點工程,即宜萬鐵路、滬蓉西、荊宜、杭蘭高速公路和遠當、宜華一級路的建設,以宣昌城區為放射源,形成放射狀高速體系。其二為主骨幹網工程,要建成國省道路網工程300 公里,實現干線公路連線成網,使多種運輸方式經公路運輸有效銜接,互為分工。其三為港站配套工程,要建成三峽物流中心。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建成雲池深水港,改善香溪河44 公里航道,完善三峽庫區中轉港和宜昌集裝箱外貿口岸,建成清江高壩洲、隔河岩300 噸級兩級升船機。擴建4E 級國際航空港,開通一類航空口岸,形成以宜昌為軸心,國內2小時、亞太地區6小時的航空經濟圈。其四為農村民心工程,3 年內要建成縣通鄉二級路918 公里,通村公路600 公里以上,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部分組戶通公路,盡力提高通行能力,基本改善佔全市人口70%以上的廣大農村群眾的出行環境,走上油路、水泥路。 宜昌
位於 長江 北岸、 三峽 東口。古稱 夷陵 ,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國古戰場, 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鄉。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稱為」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全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總人口415萬人,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1.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33.8萬人。
宜昌西接 長江三峽 ,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 屈原 和漢代名妃 王昭君 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 當陽 、 枝江 、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 長坂坡 、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 長陽 、 五峰 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 三游洞 、 白馬洞 、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 玉泉寺 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宜昌主要氣候特點
主要氣候特點:一是冬冷現象明顯,中斷了自1986年以來的持續暖冬。冬季(1~2月)氣溫明顯偏低,雨雪量偏多,2月上中旬出現明顯雨雪、低溫、冰凍災害。與1964年、1969年、1974年、1984年冷冬相似,是1986年以來冬季氣溫最低的一年。二是春季氣溫變化劇烈。3月11~12日出現暴雪、寒潮天氣過程,48小時日平均氣溫下降幅度達15.4℃,其強度居歷史同期第一。4月上旬氣溫突增,極端最高氣溫達31℃~33℃,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高記錄。三是強對流天氣來得早,局地突發性天氣時有發生。2~9月,共出現20次暴雨,10次局地冰雹,12次局地大風、4次雷雨大風、3次冰雹大風。四是全市范圍降水總量偏少。3~7月初全市大部分地方總雨量比歷史同期偏少4~9成(僅五峰偏少2成)。五是出現區域性暴雨到大暴雨。7月9~10日出現區域性暴雨到大暴雨的強降水天氣過程,9日8時至11日8時過程降水70毫米~147毫米,秭歸、三峽壩區、市城區、五峰、夷陵區、長陽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氣溫:全年平均氣溫半高山五峰為14.8℃,其餘各地區為16.5℃~17.4℃,一致偏高0.2℃~0.8℃。從時間分布看,全年有2月下旬到3月上旬、3月下旬到7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11月4個氣溫偏高時段。其中3月下旬到7月中旬連續11旬氣溫偏高,屬歷史罕見。全年有1月下旬到2月中旬、8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3個氣溫偏低時段。
年降雨量及雨日:全年降雨量727毫米~1264毫米,普遍偏少2~4成。全年總雨日為111~149天,普遍偏少10~21天。暴雨日數1~4天,宜都暴雨日數最多,為4天,其他地區1~3天。2月中旬、7上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降水量明顯偏多;4月中旬到6月下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11月下旬12月下旬降水明顯偏少
年日照時數:全年日照時數為1261~1745小時,普遍偏少50~320小時。1月上旬到2月中旬、5月上旬到6上旬、7月下旬到9月上旬日照時數明顯偏少。3月上旬、4月、9月中旬日照時數偏多。
年極端最高氣溫:全市各地年極端最高氣溫36.8℃~40.8℃,出現在7月初。
年極端最低氣溫:全市各地年極端最低氣溫-6.2℃~-3.1℃,出現在12月18日。
大風日數:枝江市出現2次大風,宜昌城區、當陽市、秭歸、五峰、遠安出現1次大風。
冰雹日數:4~9月,興山、秭歸、夷陵、遠安、宜昌城區等地共出現冰雹10次左右,興山、五峰、夷陵出現3次或3次以上。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⑥ 宜昌市事業單位招聘綜合崗位考試內容是什麼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宜昌市事業單位招聘筆試內容為《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兩科,綜合知識包括重要時事、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和經濟、管理、歷史、科技、文學等,專業知識以崗位要求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主。《綜合知識》設計的內容比較廣,類似於公務員行測考試。建議在看書的過程中,做一些習題,及時鞏固,加強記憶。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⑦ 宜昌的變化
宜昌的變化?宜昌幾十年來變化可大了:進入20 世紀70 年代,宜昌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歷史曾經記載,1904 年(清光緒三十年),清政府准設川漢鐵路總公司於成都,川漢鐵路擬從漢口經宜昌而達成都。1909 年(宣統元年)川漢總公司在宜昌設立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詹天佑、副總工程師顏德慶到宜昌任職。並於當年召集3 萬多工人破土動工,開工建設宜昌至萬縣段。1911 年(宣統三年)清政府宣布,改商辦、借外債歸國有,激起護路風潮,川漢鐵路工程停工。1913 年川漢鐵路駐宜公司撤銷。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衰退、戰爭的困擾,川漢鐵路大動脈只能是黃梁美夢一場空。
1969 年至1970 年,靠人民戰爭修建的焦(作)柳(州)鐵路及其支線鴉(鵲嶺)官(庄)段,縱貫我市東部當陽、夷陵、枝江、宜都4 個重要的經濟支柱縣(市)和宜昌城區。鐵路大動脈使宜昌與全國聯系起來,成為溝通中南、西南、鄂西、川東的交通要道,又是宜昌外貿進口和中外遊客往來的重要線路。
眾所周知,位於東山的宜昌火車站改建後,站前廣場和具有現代特色的站房分外奪目,成為宜昌城區的新亮點,也是來宜昌的客人最先觀賞宜昌城市的觀景台。熙熙攘攘的人群顯示出鐵路大動脈的運輸優勢。經過30 多年的發展,它從日均接受一趟列車的小站,己成為日均接發11對列車的二等大站,實現了年貨物270 萬噸、運輸收入達2.06 億元的歷史性跨越.
鐵路運輸在一年一度的春運和重要物資運輸方面是其他方式無法取代的,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力軍作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宜(昌)至萬(州)鐵路的建議被納入決策者的視野,宜昌人跑(部)前進,提建議、拿方案、提供優惠政策,會商選址走向,功夫終不負有心人。宜萬鐵路在宜昌花艷站接軌,經伍家、跨長江、穿長陽、抵恩施、達萬州,全程200 余公里。目前該項目重點工程之一的宜昌第5 座長江大橋(全長2572 米)己悄然開工。它的建成,對溝通宜昌同大西南、華南、華東的聯系,改變宜昌鐵路的盲腸狀態、確立宜昌交通的樞紐地位具有深遠的意義。
四、銀燕遨遊藍天
建國前宜昌的機場,可謂是一部屈辱的歷史。1937年-1938 年間,國民黨政府軍隊在鐵路壩(今夷陵廣場)修建作為飛行訓練的軍用機場。1940 年宜昌淪陷,機場變成一片廢墟。1941 年,日軍強征萬名民夫,先後在宜昌縣土門埡和當陽縣修建飛機場,用於起落飛機狂轟濫炸的中國人。1945 年8 月,日軍投降,機場關閉。
建國後根據戰略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在宜昌土門修建機場,1953 年開工,次年通航。隨後又在當陽修建軍用機場,多年來讓宜昌人民引以自豪。宜昌民航事業發生劃時代巨變還是因為三峽工程的建設機遇。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和宜昌的區位優勢,呼喚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交通工具,三峽機場應運而生。1994 年9 月,三峽機場正式開工,1996 年12 月,投資近7.5 億元按4E 級標准規劃,4D 級標准建設年吞吐量140 萬人次的三峽機場竣工通航,可滿足B737 、B757 、A32O 等主要機型起降。三峽機場的快速而順利興建,創造了我國機場建設的奇跡。
機場通航後,先後開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重慶、西安等20 多個城市的航班,以及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包機,使宜昌飛往國內外的航線達到20 多條,年客運量在25 萬餘人次,同時每年都要為中央首長的專機提供優質服務。機場按綜合考核在全國143 家民用機場中,排52 位。在湖北居第二位,僅次於武漢天河機場。三峽機場的興建,為三峽工程和三峽旅遊和宜昌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宜昌架起了安全快捷的空中走廊。
五、城市流動風景線
城市客運的繁榮與否,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品位標志和象徵!我們沿著記憶中的長廊;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洞悉宜昌城市客運的起步時,發現她重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與宜昌在全國的地位提升是那麼的合拍。
時光上溯到1959 年4 月,市內公共汽車起步,配置客車3 輛,線路1 條,行駛北門至伍家崗往返。1971 年5 月開辟第二條線路,從九碼頭開往長江溪,以適應葛洲壩水電工程工區交通的需要。1972 年,那時的城市公汽只有2 條線路、26 台車、共43 個駕駛員,120 萬元的資產。但畢竟有了艱難的起步。經過30 多年的不斷發展,現有營運車480 輛,線路37 條,50 余座港灣式候車廊,資產總值達6936 萬元,年總行程達3500 公里,年客運量9600 萬人次,年總收入7500 萬元。其中1 路公共汽車線路是全國規模最大、我省第一條「預備軍人示範線路」,所有司機均著預備役服裝上崗,女司機英姿颯爽,男司機威武雄壯,其行為規范受到廣州軍區首長的高度評價。此外,宜昌所有公共汽安裝了IC 卡收費服務,實現了管理的現代化,不同風格的豪華低踏步觀光公共汽車、別具特色的雙層汽車穿行於城市繁華路段,成為我市聞名遐爾的一道亮麗的流動風景線。
宜昌的區位優勢促使計程車客運迅速發展。從1986 年開始,宜昌的出租行業在政府沒有任何投入的情況下,完全由市場化運作而發展、而壯大,形成一個擁有1700 多輛的士、固定資產達1.65 億元的新型產業,解決了4000 多的哥的姐的就業問題,年均客運收入1.27億元的消費市場,也被稱之為「湖北老二」。的哥、的姐最早迎來朝陽,最晚送走霞光,美麗的宜昌城區計程車的快速流動和公共汽車的來往穿梭,使這座古老城市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充滿著勃勃生機!
尾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交通是社會文明和人類進步的標志,只有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交通事業才能如虎添翼迅猛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宜昌市在交通科研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八五」時期以來,宜昌交通各單位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以建設宜昌長江公路大橋的科研課題為契機,共研究開發科研課題26 個,其中16 項分獲部省市優項目獎和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其中8 項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重視科技的結果是造就一批科研人才,科技興交在宜昌得到較好的落實。
早在20 世紀70 年代中期,當陽公路段青年知識分子胡兆德刻苦鑽研、使太陽能應用公路養護獲得成功,他東渡日本登上國際學術講壇,他的成功,極大鼓舞了宜昌青年交通科技人才獻身交通事業,以胡兆德為代表的交通科技人才迅速成長,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為我市科技興交、實現交通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全市交通系統有高級職稱的136 名,中級職稱1018 人。周昌棟、胡兆德、朱世凱先後獲得省政府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殊榮。同時有一批中青年專家獲得省市優秀專家表彰。為了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使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前不久市交通局系統選拔了20 多名交通科技帶頭人,並給予津貼鼓勵。此舉為交通新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宜昌交通人是令人稱羨的!凡到過宜昌的人都這么認為。宜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們的足跡,2.1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是他們的豐碑。無論是中央首長來宜視察,還是海內外朋友慕名到宜昌觀光,最先接觸的是我們的交通職工,乘座的是屬於我們宜昌的交通工具,宜昌交通人的雙手多次和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宜昌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交通人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產品。由於交通工作的性質根植於社會最基層,廣泛接觸社會方方面面,幾十年來,曾先後孕育出工人詩人黃聲笑、《長江三部曲》作家鄢國培等國內享有名氣的作家藝術家群。業余文藝創作的廣泛開展,極大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交通人的綜合素養,也提高了交通人的社會地位。
絢麗的精神文明之花結出了豐碩的文明之果。兩個文明建設得到了協調發展。幾十年來,宜昌市交通系統共培養出市級以上勞模26 人,創建省部級文明單位22 個,市級文明單位72 個,市交通局連續5 年榮獲文明機關稱號,連續8 年、連續三屆榮獲交通部「全國交通系統創建文明行業先進集體」稱號。
追古觀今,滄桑巨變,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宜昌己步入最佳發展機遇期,宜昌交通前景將更加輝煌爛燦。隨著《宜昌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發展綱要》的實施,宜昌將以「公路主骨架、水運主通道、鐵路大動脈、空中大走廊、港站主樞紐」建設為重點,加強現代化立體交通建設,為社會提供更加「暢達、安全、舒適、環保」的交通服務。要實現交通現代化目標,新世紀前10 年交通發展是關鍵,隨著「四大系統工程」的建成,必將全面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總體服務水平。
其一為高速系統重點工程,即宜萬鐵路、滬蓉西、荊宜、杭蘭高速公路和遠當、宜華一級路的建設,以宣昌城區為放射源,形成放射狀高速體系。
其二為主骨幹網工程,要建成國省道路網工程300 公里,實現干線公路連線成網,使多種運輸方式經公路運輸有效銜接,互為分工。
其三為港站配套工程,要建成三峽物流中心。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建成雲池深水港,改善香溪河44 公里航道,完善三峽庫區中轉港和宜昌集裝箱外貿口岸,建成清江高壩洲、隔河岩300 噸級兩級升船機。擴建4E 級國際航空港,開通一類航空口岸,形成以宜昌為軸心,國內2小時、亞太地區6小時的航空經濟圈。
其四為農村民心工程,3 年內要建成縣通鄉二級路918 公里,通村公路600 公里以上,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部分組戶通公路,盡力提高通行能力,基本改善佔全市人口70%以上的廣大農村群眾的出行環境,走上油路、水泥路。我的答案你滿意嗎?
⑧ 求湖北省宜昌市圖書館簡介(最好具體點)
2005年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發文市圖書館(新館)選址夷陵大道225號,佔地8549㎡。工程於2007年元月破土動工,2008年9月落成,建築面積17700㎡,主體建築7層。設計標准:建築工程設計等級為一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築耐火等級為一級;設計藏書150萬冊、閱覽座位1500個、網路節點1000個;館內分別設有總服務台、報紙期刊閱覽室、兒童閱覽室、普通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愛心閱覽室(為殘疾人服務)、特種文獻閱覽室、古籍閱覽室、采編中心、網路中心機房、網路信息中心、多功能報告廳、多功能展覽廳等;館內千兆區域網全覆蓋,全方位電子監測,並採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智能圖書館集成系統;負一層配置發電機房、變配電室、排風機房、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等基礎設施。 新館造型現代、新穎、美觀,布局合理,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功能配置,是宜昌的文獻信息中心和區域圖書館網路中心,是一個集大眾型、標研究型、數字型於一體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是宜昌市又一座頗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築,如一艘知識的航母航行在信息網路時代的海洋中。新館將在宜昌市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服務宜昌經濟、構建和諧宜昌作出更大貢獻,為宜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宜昌人民更好的服務。
宜昌市圖書館 地址:宜昌市夷陵大道225號(伍家區萬壽橋) 服務熱線:0717-628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