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

發布時間:2020-12-09 06:20:04

⑴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主要著眼於農村社會效益,以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依託,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長效機制等為主體,為農村提供非營利性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總稱。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於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緊迫性與重要性1.1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伴隨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群眾性的文娛活動日趨活躍,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和參與願望日益增強,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卻滯後於經濟發展,農民群眾在物質生活逐漸富足的同時精神生活卻呈空虛狀態。一方面,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在逐年增加,但總量仍嚴重不足,向農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文化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偏高,質量難以保證,農村公共文化產品、服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不僅要發展農村經濟,使農民致富,還要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高素質的新農民。所以,在新形勢下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保障農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權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1.2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技術先進服務型政府,體現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現實選擇十六大及十七大都明確提出要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成為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有效載體,通過擴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實現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多樣化,為農民提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多彩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既是政府保障農民群眾文化權力,推動農村文化建設順利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1.3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充分發揮文化自身價值與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進的整體進程之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統籌協調農民對文化的不同需求,為農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文化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層面上發揮廣泛、持久而穩定的影響,為建設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2 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就及問題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有了較大發展。但在建設中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2.1 各地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差距較大雖然一些發達地區已初步建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仍不盡如人意。2.2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匱乏。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不足,尤其是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普遍性問題。同時,許多在農村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人員專業理論素質偏低,專業知識趨於老化,難以適應當前各項現代技術的需求。這已成為制約農村文化自我發展的「瓶頸」。2.3 公共文化設施落後,總量嚴重不足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許多空白點,很多鄉村文化站設施簡陋,有的甚至沒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2.4 公共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從體制上看,鄉鎮文化站等農村基層文化單位是財政定補的事業單位,由於資金投入不足,他們的工作目標主要是求生存,根本談不上謀發展,對公益性事業活動缺乏積極性。從機制上看,縣級和鄉鎮級文化單位由於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幹部職工缺乏動力,嚴重影響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進程。3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和任務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就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和文化部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 39.48 億元,帶動地方配套資金約 25 億元,新建和擴建 2.67 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送書下鄉繼續實施第二期工程,向 300 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3614 個鄉鎮,每年配送價值 2000 萬元約 170 萬冊的圖書,力爭在 2010年,做到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4 加強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4.1 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提高領導認識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也是各級政府部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各基層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之中,為其提供政策法規等各種保障,並將此作為政府文化部門的目標責任制考核。4.2 轉換文化管理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服務能力依據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深化縣級圖書館、鄉文化站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改革。加大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大眾開放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資源共享。4.3 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擴大公共財政中的文化覆蓋面,並不斷提高用於鄉鎮、特別是村級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有效降低農民參與村文化活動的成本,提高各類農村公共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設立專項資金,確保農村重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資金需求。4.4 積極引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根據國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成功經驗,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使主體多元化,可以有效彌補政府公共資源及服務的不足。4.5 充分挖掘和保護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但現在卻受到各種低俗、封建落後文化的侵蝕,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機制,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4.6 加快培養農村文化服務人才隊伍以提高素質和能力為重點,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培訓,積極培養農村文化骨幹;加強農村業余演出隊、業余電影放映隊、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農村義務文化管理員等業余隊伍的培訓,形成一支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兼職公共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支持他們創作更多的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較高藝術質量的文化作品,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自我發展能力。總之,構建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要其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應對時代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相信它必然會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繁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支持。

⑵ 如何構建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由「盼」文化向「辦」文化的轉變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廣大農民經濟上富起來了,不愁吃不愁穿,求知、求樂、求美成了農民的普遍願望和期盼,不僅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當代農民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俏」,需要通過文化美化生活,追求時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要笑」,需要享受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服務,笑逐顏開,快樂開心;「要跳」,需要唱歌跳舞,參與文娛和體育活動,愉悅身心;「要鬧」,需要熱熱鬧鬧,通過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及服務,痛快地抒發感情;「要造」,希望得到公益性文化的學習和培訓,造就新的素質,提高致富的能力和本領。這就要求政府與群眾上下結合聯手辦文化,將期盼和需求變成現實。辦文化,農民要唱主角,充分激發農民的創造性和參與熱情。政府主導,農民主辦,是發展繁榮農村文化的基本方向。政府應主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資源配置、設施建設、服務內容,以及人才、技術和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承擔第一位的責任。要按照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農閑、節日、集會,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各種文化活動。同時,要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自辦農民書社、文化專業戶、文化大院、電影放映隊、農村業余劇團等,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如果只「盼」不「辦」,有要求,沒行動,繁榮農村文化就會落空。

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過去主要是採取「送」文化的形式,如送戲下鄉、送科技下鄉、送電影下鄉等為農民服務。這種送的形式不僅要保持並加大力度和覆蓋面,同時要更注重「種」文化的形式。即在農村「種」下公共文化服務的種子,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送」是引導,「種」是根本;「送」是暫時,「種」是長遠;「送」是雪中送炭,「種」是錦上添花。如果只有政府「送」文化,沒有農民「種」文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是缺乏持久生命活力的。「種」文化首先要培育農村文化人才。由農村自辦文化必須有人來辦,有較專業、農民歡迎的文化人才。要重視和培養各類文化人才,如農民演藝人員、畫家、歌唱家、文藝創作人員、民間藝人等。同時,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村文化主體,支持農民興辦各類文化團體,鼓勵農村文化活動積極分子,扶持鄉土文化能人,為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夯實基礎。而且,還必須建立農民自辦文化的長效機制,如建立組織機構、設立相關制度、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經費支持,提供必備的保障措施和條件,使農村文化活動能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由「借」文化到「掘」文化的轉變
農村文化活動不能只簡單借用或復制城市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而應當深入開掘本地的文化資源和項目,保持農村文化的本色和特質。現在我國許多農村的文化建設大體上都模仿城市文化的套路,把城市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簡單搬到農村來。城市流行什麼,農村也追逐什麼;城市熱衷什麼,農村也力推什麼;城市忘記什麼,農村也缺失什麼,造成城市、農村文化建設「一窩蜂」「一斬齊」的現象。比如,簡單把都市白領喜歡的電影搬到農村,把城市的娛樂文化、休閑文化、對歌星的追逐、搞笑等也搬到農村;把明星演唱、歌舞節會等也移植到農村。這固然有縮小城鄉差距的一面,但總體上,由於缺少鄉音、鄉風、鄉韻,農民對此並不真正認同和感興趣。這些脫離農民實際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多因深受城市文化的「濃妝艷抹」而很難在農村流傳。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定要由「借」文化轉到「掘」文化上來。事實上,各地農村都有豐厚、數不清的文化資源、項目、名品等可供開發、挖掘和利用。開發本地的文化資源,如劇目、歌舞、年畫、習俗、工藝等,形成特色文化產品,可以大放異彩;開發挖掘文化項目,如鄉土文化體驗、民族文化尋根、文化休閑旅遊等,不僅農民需要,也會廣泛吸引具有鄉愁情結的城裡人;開掘本地的文化精神和優良傳統,如晉商的誠實守信、辛勞勤奮,浙商的經世致用、義利並生,徽商的勵精圖強、不畏艱苦,粵商的自由開放、務實創新,以及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等,可形成本地獨特的文化軟實力。

⑶ 怎樣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 真正重視農村文化工作,制定文化行動綱領,建立行政推動機制。要深入調研、科學規劃、版制定政策權、落實措施,切實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有所積累、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2.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針對農村文化建設基礎普遍薄弱這一狀況,縣、鎮兩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將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列入公共財政預算,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為輔的投入和獎勵機制;

  3. 借用信息技術平台,建立文化共享機制。要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作為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一個新的重要手段,對鄉鎮(街道)、村(社區)創建「共享工程」進行補助性獎勵,使「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得到較快發展。

⑷ 農村公共服務是什麼

1、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2、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

3、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比如電網、公路網、水利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公益性的部分政府需要直接承擔起提供責任)。

4、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務。

(4)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共需求,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人們的生活質量。

各級政府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服務水平為中心,樹立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努力實現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

在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為導向,為農民創新創業創造條件,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發展。

2、加大財政投入,突出公共服務供給重點。有力的財政支撐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基本保障。有效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投入不足問題,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要求各級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農村公共服務財政支出的總量與比例。

3、創新供給方式,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

⑸ 村級公共文化服務做什麼的

通過文化基礎知識、現代文化藝術、傳統文化藝術、鄉土特色藝術、專業內拓展等五個容模塊的學習,他們都取得了中等專業畢業證書。為保證群眾文化組織員隊伍持續穩定,區財政按照700元/月/人的標准對376個行政村的群眾文化組織員給予補貼。同時,採取支付轉移的方式向每名放映公益電影的文化組織員年終一次性撥付電影放映補貼2800元。
幾年過去了,「文化組織員」隊伍已經能夠獨立承擔起村級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文化活動組織、文藝人才培養、益民工程推進、文化市場督察和文物保護管理等多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務任務。農村文化設施無專人管、文化活動無專人乾的難題得到了有效破解。
通過這個案例就能大體知道這個措施就是同人財物的大力扶助,支持,讓廣大村級單位也能同步享受得到公共文化,提供更好的更優質的文化產品。

⑹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具體要做哪些內容

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文藝演出、農技培訓、體育健身為版一體的綜合文化權服務中心。
播撒「火種」,穩定人才隊伍。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除設施設備等硬體建設外,挖掘和培養一支穩定的基層文化隊伍,既是聯系「建」和「用」的紐帶,也是保障建設成果持續發揮作用的基礎。
積極推動群眾文藝創作,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結合當地群眾文藝資源稟賦,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把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整理地方文獻資料、編寫鄉鎮志書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發展。

⑺ 村級公共文化服務

根據文化產品的分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大致可以分成二類:
一是公益性專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屬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特別高,即直接關繫到國家文化主權、文化信息安全或社會穩定,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服務。這些文化服務,必須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或由政府直接投入經費加強建設和發展,如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的新聞頻道、國家信息網路、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美術館、紀念館等。
二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較低,並且與國家主權、文化信息安全關聯不大、還可以通過培育市場,並通過市場采購獲得的文化產品服務,如娛樂、電影、演出、展覽、美容、健身等。

⑻ 什麼是農村公共文化建設

根據文化產品的分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大致可以分成二類:
一是公益性公共文版化權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特別高,即直接關繫到國家文化主權、文化信息安全或社會穩定,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服務。這些文化服務,必須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或由政府直接投入經費加強建設和發展,如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的新聞頻道、國家信息網路、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美術館、紀念館等。
二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較低,並且與國家主權、文化信息安全關聯不大、還可以通過培育市場,並通過市場采購獲得的文化產品服務,如娛樂、電影、演出、展覽、美容、健身等。

⑼ 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包含哪些

根據文化產品的分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大致可以分成二類:
一是公版益性公共文化權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特別高,即直接關繫到國家文化主權、文化信息安全或社會穩定,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服務。這些文化服務,必須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或由政府直接投入經費加強建設和發展,如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的新聞頻道、國家信息網路、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美術館、紀念館等。
二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較低,並且與國家主權、文化信息安全關聯不大、還可以通過培育市場,並通過市場采購獲得的文化產品服務,如娛樂、電影、演出、展覽、美容、健身等。

閱讀全文

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