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

發布時間:2020-12-14 15:24:32

㈠ 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會團體無力或不願提供的,卻又與其公共利益相關的非排他性服務的政府。本文首先論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四個必要性,接著論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五個主要任務,最後提出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六個相關措施。【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要求 任務 措施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世界性潮流。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對傳統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轉型國家,幾乎都被捲入了這一潮流。在這場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行政理念。這種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服務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政府應注重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政府行政中應引入市場化模式等。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國家的政府行政改革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而展開的。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中國政府行政改革順應世界潮流的必然選擇。一、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新階段我國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1、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過去數十年,我們一直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與強調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相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們今天的輝煌成就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又不能片面地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改革的要求說,這又只能是一個過渡。我國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政府有兩個嚴重的誤區:一是政府長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起主導作用;二是不恰當地把本應由政府或政府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產品,如農村公共衛生,推向市場,推向社會。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長期以GDP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忽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公平的增長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增長。去年SARS危機反映出我國政府體制中存在的某些具體偏差,進一步要求加強政府改革,加強服務型功能建設。從抗擊SARS當中,我們得出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經濟和社會必須協調發展。光注意經濟、注意GDP是不夠的,要注意社會的全面進步,注意公共醫療衛生和人類的健康。要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民為本,要把人民的健康、社會的進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2、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必然選擇。我國市場化改革走到今天,已為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第一,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而且主要是民營企業,政府不應當也不可能再充當經濟建設的主體力量。第二,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是不成功的,日本也好,韓國也好,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政府主導型經濟向市場主導型經濟轉變,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第三,政府是市場經濟的服務者而不是審批者,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創造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宏觀調控。為此,從審批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是一個需要盡快解決的重大問題。第四,政府不是國有企業的「婆婆」,也不能充當國有企業的「老闆」,國有資產市場化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正確途徑。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說,我國的市場化改革都對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只有推動政府及時轉變以GDP為中心的經濟管理模式,通過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規政策環境和有序競爭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充分供給,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3、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解決發展失衡的關鍵。過去的30年,我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失衡,並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從現實的情況看,解決各種失衡問題,需要從多方面治理,但關鍵在於實現政府轉型。這是因為,諸多失衡問題的產生、發展,說到底與政府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不同時期的方針政策,與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密不可分。相對於其它改革,政府職能轉換嚴重滯後,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解決發展失衡問題,其關鍵是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經濟的范圍,切實把政府工作重點轉變到提供基本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上來。4、建設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新階段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目標。在我國現階段政府行使職能中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越位是指政府在社會經濟事務中不僅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沒有很好的發揮,把有權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緊,而服務職能卻注意得不夠;錯位是指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宏觀調控,而不應去管企業的下崗分流問題,下崗分流是企業自身的問題,解決的主體不應是政府。解決這「三位」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歸位,凡是市場能做的事情就還給市場,企業能做的事情就讓企業自己完成,企業與政府各就其位。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社會不確定因素的逐步增多,政府就要強化其公共服務的職能。在SARS危機之初,政府出現應對機制不健全,某些地方和政府部門工作不力,反映了轉軌進程中政府職能的現狀,即經濟建設的職能比較強,公共服務的職能相當薄弱。SARS危機告誡我們,政府把自己的主要職責放到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方面,才能使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才能夠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30多年改革開放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大量社會問題,如仍然在困擾我國社會穩定的貧困問題,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導致的「兩極分化」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明顯滯後,日趨突出的失業問題,農民增收困難、負擔過重、長期背負制度性歧視的問題等,導致相當比例的人民群眾感到就業不安全,收入不安全,養老不安全,社會不安全,構成了政府當前面臨的巨大社會壓力。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安全、收入安全、養老安全、健康安全,建設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以弱勢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社會保障網路,完善危機管理制度和危機處理機制,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都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二、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任務1、確立社會目標優先於經濟目標的原則,加快完善政府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根據SARS危機的經驗教訓,政府職能轉變目前的重點是:第一,實現從優先於經濟目標向優先於社會目標的轉變,在指導思想上高度關注實踐中突出的重大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社會重大問題的解決,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前提。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迫切需要解決好失業、收入差距、城鄉差距、社會弱勢群體保障、腐敗等問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二,建立和完善靈活、有效的社會危機管理機制。從危機預警、各類預案的准備,到危機下的統一、協調指揮機制建設,都應當作為政府的重要公共職能,加快完善。第三,加大對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及基礎設施投入。2、改革投資型財政體制,加快公共型財政體制建設。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現行財政體制存在結構性缺陷,總體上說,還是一個經濟投資型財政體制。社會發展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沒有明顯增加,有的還有所減少;公益性投資項目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等所佔比例過小。為此,應當加快建立公共型財政體制,構建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制度基礎。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解決社會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實行既符合基本經濟制度,又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福利政策,是政府應當而且必須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公共財政不僅是保障政府公共產品供給的制度安排,也是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風險、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基礎。目前,完善公共型財政體制,應當從解決最緊迫的問題入手:一是要重構國家對公共衛生的責任體制,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公共衛生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統一有效的醫療保障體制。三是重建農村的合作醫療體系,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且非常困難的緊迫任務。3、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SARS危機把公民對社會事務的知情權提到了政府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位置。在現代社會,公共信息與每一個公民的利益直接相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公共信息還有極強的時間性,尤其是突發性事件的公共信息,稍事耽擱都會對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須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讓全社會及時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會應對各類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在內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面對全社會的,應當向全社會公開。公開政務、公開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保障。目前,重要的是要盡快出台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加強政務公開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設。4、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真正實現法治政府。我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老百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權力社會向能力社會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單向控制的行政體制向協商合作的管理機制的轉變,都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事情。我國社會關系的日益深刻變化,已對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不僅是政府職能轉換的需要,更是社會生活對國家、對政府提出的現實要求。推進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從上至下加強政府官員的法律意識教育。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法律問責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權,尤其是涉及到關系社會事務的公共權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著手逐步實現決策咨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專家參加的咨詢委員會制度。此外,要積極推進行政程序、行政執法和政策評價的法定化。5、從條、塊分割的行政體制向統一、協調的行政體制轉變,真正建立高效政府。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不僅某些經濟事務存在條、塊分割的問題,在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諸多社會事務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問題。這說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務,必須徹底克服現行條、塊分割行政體制的嚴重弊端,嚴格實行公共服務的「屬地管理」原則,依法授予地方政府處理突發性事件和各類社會危機的統一指揮協調權力。依法明確界定中央與地方的職責許可權,建立中央與地方的合理分權體制,是我國政府改革的重大任務。我國是一個大國,各地方的情況差異很大。在保證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應當充分賦予地方處理和解決公共事務、應對突發性事件的事權,並對此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在這方面,我們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課題。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問題,地方的立法權問題,幹部的管理許可權問題,公眾對政府的監督問題等。 三、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相關措施1、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為全社會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第一,政府應該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不再以投資和形成國有產權為自己的基本職能,而要以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為政府的第一職能。第二,調節市場經濟。政府調控經濟的最基本職能就是利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實際上是短期和中長期兼顧、供求平衡和結構優化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兼顧。第三,宏觀調控職能,用「有形的手」糾正市場失靈。第四,全面承擔改革成本,不要把改革的成本轉嫁給市民、農民和企業。在民營企業逐步成長足以取代國有經濟以前,國有經濟不必急於退出競爭性、盈利性行業。但從經營競爭優勢上說,競爭性、盈利性行業還是以逐漸民營化為好,政府不必與民爭利。政府逐步從競爭性行業抽身出來,把注入這一經濟領域的公共資源力量轉到提供公共產品和社會服務上來,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2、集中解決最突出的經濟社會問題。當前我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第一,要為農民工提供最基本的人身權利保障,建立有效機制,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等相關問題。我國目前有1億左右的農民工,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分布在各大城市,主要由公安機關對口管理,不僅沒有享受到任何社會保障,而且經常遭受人身權利的侵害。這是我國當前社會最大的隱患之一。各級政府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緩解這種矛盾。第二,各級政府要強化就業服務職能,關注城鎮待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許多社會學專家對城鎮待業青年進行了心理分析,認為這部分群體的違法犯罪傾向最高。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對家庭和社會心理的沖擊很大。政府必須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所作為。第三,建立最基本的救濟體系,為城市下崗職工提供有效保障。目前,雖然各級政府已經重視和開始建立城鎮救濟體系,但是由於資金短缺和措施不到位,許多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事實上處於無人過問的境地。第四,要嚴格保護居民的財產權。近幾年來,在城市建設中的房屋拆遷產生了相當尖銳的矛盾,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主要表現在沒有一個合理的補償機制,居民的財產權受到侵害。應當抓緊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范的法律文本,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第五,建立社會危機的預警機制和責任機制。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而這一階段保持社會穩定是關繫到鞏固改革成果、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建立系統的社會預警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在防範和化解危機中的責任。3、注重並建立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機制。目前中國社會分化與失衡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盡管已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社會失衡加劇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遏制。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要扭轉這種趨勢,國家就必須承認社會利益高度分化的現實,承認不同的社會群體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並保護其權利,要為不同群體表達自己的利益以及為追求自己利益施加壓力做出制度性安排,充當規則的制定者和沖突的裁決者,要特別關注和保護弱勢集團。4、加強政務公開。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是社會、是老百姓。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務置於社會和老百姓的監督之下。在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中,應當逐步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在現代社會,公民的知情權比什麼都重要,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公民的知情權與政府信息公開化,是公民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離開了知情權,公民參與國家事務就是一句空話。公民不了解政府信息,官員便有可能進行暗箱操作;沒有信息透明,官員便可能營私舞弊,公民便可能受欺騙,也無法對政府進行監督。目前,要抓緊建立政府決策項目的預告制度和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基礎上的政策聽證制度。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目前,重要的是要盡快出台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盡快將公民的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化這兩項內容寫進憲法。5、加快由投資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失衡和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行財政體制存在著功能上的錯位和缺陷。主要表現在將財政資金過多地運用在投資國有企業形成國有資產上,以及過多地投資於基礎領域和競爭性行業,而在解決就業、社會保障、義務教育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過少。這種情況,已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廣大百姓中的形象。事實上,我國的財政總收入在總量上已經達到很大的規模,如果形成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話,許多社會矛盾問題都不難解決。要下決心改革投資型財政體制,並通過逐漸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體制。6、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現代市場經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需要有法可依。因此,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需要建立法治的政府,守法的政府。我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老百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權力社會向能力社會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單向控制的行政體制向協商合作的管理機制的轉變,都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事情。我國社會關系的日益深刻變化,已對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進一步明確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不僅是政府職能轉換的需要,更是社會生活對國家、對政府提出的現實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權,尤其是涉及到關系社會事務的公共權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著手逐步實現決策咨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專家參加的咨詢委員會制度。此外,要積極推進行政程序、行政執法和政策評價的法定化。當前,我國的改革面臨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挑戰,這是一個更為深刻、更為復雜的改革新階段。經濟轉型要求構建現代產權關系,社會轉型需要形成新的社會利益整合機制。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廣大百姓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夠為他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廣大百姓越來越期望建設一個公開、透明和沒有腐敗的政府。在這個特定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對政府的職能和責任重新定位,需要對政府權力進行有效監管。

㈡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嗎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務職能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樹立依法辦事意識。執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員的首要職責。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識的主要渠道是學法。要完善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任職晉升人員法律知識考試和考核制度等,促進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律意識培育。
第二,要加強制度建設。要重點加強有關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強法規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確保法規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謹防單方面體現部門意志,謹防小范圍體現專家意見;還要健全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強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第三,要堅持科學決策。各級政府及其行政部門要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還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第四,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危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違法案件,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地方各級政府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杜絕選擇性執法;排除人情干擾,杜絕不公正執法;排除權力意識,杜絕粗暴執法。各級政府要著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2013-12-08 03:1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有話說
第五,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政務公開首先是信息公開。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包括辦事公開。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確保政府提供的服務公正。
第六,要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審計部門、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加強財政、預算、投資審計和各種專項審計,加強對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的監察和問責,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勤政建設。

㈢ 公共服務型政府和行政管制型政府的區別

引導和管制

㈣ 為什麼要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

......日.....
政府是幹嘛的!就是為人民和國家利益服務的.
人民團結起來,推舉出他們認可的管理機構,一邊管理,另一邊監督....

所以要這么做

政治書上有"政府的職能",只不過要有"語感"才學的好政治

㈤ 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改變傳統行政觀念 樹立現代政府理念 所謂現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務型政府理念。現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運動蔚然成風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國家提出的,此後又得到多次修正。這一理念主張管理就是服務,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政府應盡可能地為社會提供滿意的公共產品。 要確立現代政府理念,關鍵要克服傳統行政管理觀念的束縛和影響。 一、劃清傳統行政觀念和現代政府理念的界限 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與現代政府理念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論體系。其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 1、出發點不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為了實現統制而行使權力。它主張官本位,權力本位。而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則是從公民需要出發,主張人本位,社會本位,以為公民謀福祉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實現過程不同。在傳統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恩賜」過程,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統治;而在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管理則是公民與服務者互動的過程,雙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協商,達成一致。 3、工作對象的選擇權利不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務者也是被統治對象。因此,一切服務都不排斥強制性(包括出於好心的服務);而在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務的成立條件則是被服務者的自願與要求。因此,杜絕非法不合理強制是對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對政府職能定位不同。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認為,政府的核心職責是發展經濟,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經濟和社會。現代政府理念則認為,政府的核心職能是公共服務,即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以及發布公共信息等。 5、對政府工作檢測的標准不同。傳統理念把行政效率作為檢測政府工作的標准。現代理念則以績效作為檢測政府工作的標准。 當前,重在實現三方面轉變:指導思想上實現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公民本位轉變;管理內容上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管理方式上實現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 二、樹立現代政府理念 所謂現代政府即公共服務型政府,也就是以公民為中心的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在為「國家」這條船掌舵的時候,必須聽從人民的意見。這就要求政府在從經濟發展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的過程中,樹立如下理念: 1、以民為本。政府要確立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義。 2、主權在民。國家主權屬於人民,而不是屬於某個個人或利益集團。因此,保障公民權利,促進公民權利的實現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3、「顧客」至上。政府要致力於建設一個「企業家政府」,像企業家一樣想盡一切辦法滿足作為消費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當要求,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標准。 4、有限政府。現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其權力的最大邊界是不損害公民合法權益。 5、民主開放。現代政治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開。只有制定出相關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的民主。 改善政府結構,建立服務型體制 調整政府結構,是實行政府轉型的核心內容。 首先,要將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轉向市場主導型經濟。 其次,進一步減少行政層次,改善政府結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執行、監督、協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同時,要整合政府機構,「壓平」政府層級,構建綜合化、扁平化組織結構。 再次,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務財政體制,加大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投入。當前要擴大公共財政支出的范圍,將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向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來。 第四,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一是要擴大公共服務對不同群體的覆蓋。要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公共需求。二是不斷擴大公共服務區域。不僅要加強面向城鎮的公共服務,更要加強面向廣大農村的公共服務。三是不斷增加公共服務項目,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各種物質和精神需求。 改革傳統行政方式 建設在線電子政府 以往的機構改革,從機構數量上看確實是大量減少了,但是從財政供養的人數上看,不僅沒有壓縮反而與日俱增。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世界不少國家電子政務已進入第三、四階段,真正實現了在線公共服務。而我國大部分政府的電子政務仍處於第一階段,難以在線開展公共服務。 我國必須加快發展電子政務的步伐。這是因為,推行電子政務是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電子政務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對政府管理的影響表現為具有生產力性質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創新,政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電子政務的推行將真正精簡機構和人員,降低管理成本。因為電子政務要求與之相適應的行政體制,這必然極大地改變政府現有的管理組織形態。 改革傳統行政管理模式 提供有效公共服務 要實現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政府還必須改革服務模式,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因素,共同提供公共服務。 首先,政府不僅要提供企業和民間組織不能或不願提供的公共服務,還要動員民營企業、民間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並明確其責任。同時,政府對公共服務的生產和供給要進行有效監督。 其次,推進中介組織的改革與發展。中介組織可以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提供信息咨詢,為政府制定、執行規劃、政策提供建議和參考,中介組織還是為市場、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支生力軍。 再次,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國和本地區特色的公共模式。

㈥ 什麼叫服務型政府

何謂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它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於服務者的角色,並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法為標志,並承擔著相應責任的政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領域的具體體現。其主要特徵如下:
一、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政府。在我國,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就是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競爭力是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相一致的,是我們構築國家「軟實力」的基本要素。一個服務型政府,首要的特徵就是張揚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實現了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的「制度化形態」,並在社會實踐和改革過程中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離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憲法原則和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談服務型政府,這個服務型政府就可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民主和負責的政府。就是說,是一個人民民主和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質,後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國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憲法規定的這「四個民主」權利,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在現實的制度安排中一個都不能少。公民通過正常程序和渠道參與國家治理,表達自己的願望,是服務型政府的本質特徵,惟其如此,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服務型政府。
三、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我國政府就其本質來說,是依據憲法原則建立並按照憲法原則運作,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憲法並按照憲法原則辦事,才能在全社會樹立政府的權威,確立政府的社會公信力。一個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個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認真的落實。建立服務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須尊重憲法精神,按憲法原則辦事,只有這樣,人民才會相信政府,政府服務才能為群眾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關鍵環節。
四、服務型政府是一個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核心是在公共財政和預算以及財政轉移支付的導向上,要真正關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願望。把錢真正用到惠及千百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樂業、心情舒暢、生活幸福的事業上來。要真正關心社會的弱勢群體。政府必須下決心把錢投到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關乎千家萬戶生活命脈的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勞動力失業和培訓、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社會安全和秩序等方面來。這些都是一個服務型政府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是關乎國家穩定、發展和繁榮的國家戰略產業,搞得好與不好,直接決定著我們黨和政府執政的物質基礎,決定著人心向背,決定著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要提高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把這些方面作為公共財政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實通過預算硬約束保證公共財政的正確使用。
五、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實現了合理分權的政府。合理分權是完善政府治理、優化政府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分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分權;上下級之間的權力下放;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許可權劃分等。合理分權是現代政府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合理分權是我們建立服務型政府所遇到的一個最復雜的結構性難題,解決得不好,就可能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社會失序和國家混亂,這是我們在分權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但分權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合理的分權至少可以帶來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最大好處是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於因為管理幅度過大而造成管理失誤;第三,可以減輕中央的財政負擔;第四,可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與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處是有利於建立問責制政府,轉移政府責任,明確政府核心工作,便於政府的績效評估。實現合理分權,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職責的基本領域,是在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滿足通過市場機制滿足不了或滿足不好的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包括為各種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平等競爭的條件,為社會提供安全和公共產品,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服務等方面。

㈦ 為什麼要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是:為全社會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以不斷滿足廣大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
在改革攻堅階段,准確把握「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本質內容很重要。以公共服務體制為重點,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涉及中央、地方的公共服務分工體制、公共財政體制、事業機構改革乃至整個社會體制、政治體制的完善,是一場深刻的「政府革命」。它不是簡單地對現有政府管理體制的修修補補,不是單純地對現有行政管理體制的增增減減,也不是一般性政府職能調整,而是建立一個與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相適應的、以人為本的現代政府模式。
「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是必然選擇。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逐步形成了一個「經濟建設型政府」模式。政府長期主導資源配置,並將掌握的資源主要運用在經濟領域,這使政府長期充當了經濟建設主體和投資主體的角色。
經濟建設型政府有幾個嚴重的誤區:一是政府長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起主導作用;二是解決不了政府、國有企業與國有商業銀行的結構性矛盾,致使政企分開一直是改革中的一大難點;三是重視經濟建設的投入回報,嚴重忽視社會事業投入的巨大經濟、社會效益;四是不恰當地把一些本應該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推向市場、推向社會。實踐證明,經濟與社會發展失衡、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失衡等,都與這種政府模式有直接、內在的聯系。
從「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必然選擇。我國要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應當強調指出的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是對「經濟建設型政府」的一種「揚棄」:公共服務型政府並不否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拋棄了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來直接投資搞建設的做法,主張政府主要為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以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公共服務型政府」反映了政府管理的本質內容我
國正處在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管理對於建立穩定的經濟、社會秩序十分重要。管物、管人、管事既不是政府存在的理由,也不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政府管理的本質是提供良好的服務。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強調從管理的本質上去改變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總的來說,政府要提供三種基本性的公共服務:一是為企業、社會提供的經濟性公共服務。即通過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嚴格規范的市場監管、及時公開地向全社會提供經濟信息、提供最基本的基礎設施等,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是著眼於最突出的社會矛盾,提供最緊迫的社會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比如,建立和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就業工作服務體系,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公共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三是我國是一個經濟轉軌的大國,政府為社會直接提供的最重要的產品不是直接投資,而是制度性的公共服務。比如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設一個良好有效的金融制度、建設有利於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環境等,可以為人們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長遠的預期。
政府轉型已經成為「十一五」時期改革攻堅的中心和重點。首先,政府轉型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解決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客觀要求。黨的執政能力集中體現在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上,實現政府轉型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最具有實質性的步驟。其次,政府轉型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正是因為各級政府主導了投資的大方向和投資增長的速度,間接的宏觀調控手段很難發揮作用,使得重經濟增長、輕社會發展的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落實科學發展觀最迫切、最現實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政府轉型。最後,政府轉型是解決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客觀要求。如何通過良好的公共服務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把貧富差距約束在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公眾所要求的限度內、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的差距、尋求符合我國國情的共同富裕之路,都對政府轉型提出全面挑戰。改革走到今天,經濟社會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大多同政府改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事實上,政府改革不僅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成為我國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點。
以建立公共服務體制為重點是推進政府轉型的主要任務當前,我國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兩大矛盾:一是經濟快速增長同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廣大社會成員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同公共服務不到位、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面對第一個突出矛盾,應當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面對第二個突出矛盾,應當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在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這是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舉措,而且還可以給人們一個穩定的預期,對擴大內需、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有重大影響。把建立公共服務體製作為「十一五」時期改革攻堅的目標之一,會使改革獲得更廣泛的社會支持。
今後幾年,要有效地解決社會日益突出的兩大矛盾,政府要扮演好兩種角色:一是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二是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我國進入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利益主體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要變化。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基本公共產品的供給對「十一五」時期緩解收入分配差距、有效破解三農問題、地區發展不平衡中的關鍵作用。

㈧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職能無限政府對嗎

服務型的主要職能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回
服務型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答統計劃經濟條件下,大包大攬和以計劃指令、行政管制為主要手段的管制型模式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現代治理模式。
服務型要求職能是有限的,要還權於社會、還權於市場,主要是做市場和個人不能做、不願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維護性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性的公共服務。維護性的公共服務主要包括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財產權利和公民權利、保衛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全,這是服務型的基石;社會性的公共服務主要是指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等,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服務型的主要體現。

㈨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水、回供電、供氣答、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型政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
個體戶可以商標注冊碼 瀏覽:980
l047轉讓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