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加強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一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要牢固樹立「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責任意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把黨建工作作為主業,聚精會神抓黨建,用心用功抓黨建。
作為社區基層黨組織書記還要有大局意識,要站在維護黨和政府利益的高度,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要樹立「為居民辦好事,讓居民好辦事」的思想,增強責任意識,敢於負責;增強開拓意識,銳意進取。樹立在突破中創新,在進取中創新的意識,要善於結合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聯系實際,創造性地統領社區黨建工作和社區各項工作。
二要牢固樹立「主角」意識。社區黨組織書記不僅是社區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更是社區工作的統領人、帶頭人。因此,社區黨組織書記要有黨建工作的「主角」意識,社區工作的主動意識,要用全部精力帶頭抓黨建,不僅要抓部署,而且要抓檢查、抓落實,真正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落實到位。
三是要有學習和創新意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發展新要求,要實現服務發展,就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上來,就必須確立學習主題、突出學習重點,自覺加強知識再造培養,提高用理論指導具體工作的能力,靜下心來向書本學、向同事學、相好的工作方法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理論修養,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研究和規劃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務社區發展和服務居民群眾的能力,增強社區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四是要主動強化責任意識。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必須要堅持深入基層,勤於調查研究,善於出謀劃策。把貫徹上級黨組織精神與本社區的實際結合起來,在工作中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子,敢於打破常規開展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同時要主動增強發展創新意識,要學會用「揚棄」的觀念來消除影響工作的因素,更要增強危機意識,全面了解當前社區發展和居民群眾的要求,准確把握面臨的形式和任務,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五是要有自我批評的意識。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對照自身在思想問題上、服務意識上、工作能力上、執行能力上存在的問題自查自糾;要主動與班子成員交心談心,注重征詢和吸收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杜絕盲目性和主觀性。在思想上要更加嚴於律己,對工作多用心、多用腦,做好各項工作計劃,使其有時、有序、有步驟地完成。樹立強烈的時間觀、效率觀、質量觀,謀劃在先,工作在前,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
六是要有主動增強能力意識。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要始終堅持以政治思想為重點,要以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為目標,擴大社區黨組織工作覆蓋面,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要以黨的建設帶動各類基層組織的建設。
2. 如何運用大數據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大數據最重要來的特源點就是數據的相關性,應在清晰描述與索引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的相關性,讓公眾能夠迅速查詢到關聯性較強的數據,既提高數據的可讀性,又提升公眾決策的准確性。因此,應在全社會層面加強對政府數據開放利用的宣傳,使公眾了解這項工作並積極參與其中,主動申請公開數據,讓公眾廣泛參與到政府數據開放決策、評判和監督中來。
3. 如何提升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就是把原來由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通過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給社會力量來提供,並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隨著多年改革開放的持續努力,我國社會組織獲得了歷史上少有的發展契機,進入了新的加速發展階段,也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責任。
目前,我國社會組織承擔公共服務的能力還有欠缺。2013年,國采中心承擔的中央機關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采購項目,通過向供應商徵集意見和專家論證發現,北京市場能夠承擔日100人次服務規模的養老服務機構只有1家,最終只能向財政部門申請單一來源方式采購。南京市浦口區有各類社會組織1800多家,但能夠承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的不到10%。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進社會組織發展」的要求,助推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助力社會組織能力建設。
第一,培育公共服務的能力
目前,社會組織發展改革的頂層設計已全面展開。針對社會組織登記難的問題,應加快推廣取消業務主管單位前置審批,實現直接登記備案是必然趨勢。加快這一改革,為社會組織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提升社會組織的服務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類社會組織服務能力的快速提升,促進企業、個人和社會捐贈公益事業免稅政策的落實;拓寬行業協會的發展門類,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快推進去壟斷、去行政化的改革,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優勢產業、高端產業、新興產業的行業協會,為經濟社會提供創新升級的服務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區組織的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另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加快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發展,尤其是在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逐步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型服務業,實現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新特徵,逐步建立起層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誠信規范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體系。
第二,促進創新治理的能力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有利於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在促進共治機制建設中,社會組織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將社會領域中一些零散的社會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以組織的方式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既是用活用好社會資源的有效路徑,也是實現社會治理創新的具體體現,更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用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乘法」的具體體現,把政府職能充分轉到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上來的重要舉措。社會組織在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社會組織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徵,在社會治理中相對於政府,在基層社會治理層面更容易獲得公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具有細致入微,符合傳統文化與基層群眾利益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困難群體、邊緣群體、弱勢群體幫扶及影響,有利於充分調動各類資源,促進基層公眾的積極參與。建立健全多元主體、多種渠道的資源動員體系,妥善解決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因此,社會組織要不斷地提升創新治理的能力,創造優質的「公共價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與社會公信力。
第三,推進合作協調的能力
現代國家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協調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務供求上的合作協調能力,在政策制定及執行上的合作協調能力以及在相關政治話題上的協調互動的協調能力。具體來講,在公共服務供求上的合作協調能力,主要是指通過各種形式外包項目,在兩者之間形成圍繞公共服務供給所構建的合作夥伴關系及相應的協調互動能力;在政策制定及執行上的合作協調能力,主要是指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政策,推進基層民主建設,並利用自身廣泛的民意基礎和專業特點,發揮政策倡導的功能,成為政府與公眾間信息溝通的橋梁紐帶,對於推進公共政策民主化、專業化、科學化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相關政治話題上的協商互動的協調能力,主要是指加強推進各類社會組織負責人進入各級人大、政協及各級黨代會,進行廣納建言、參政議政等,還通過加入國際性合作組織及聯合國的相關咨詢機構,在國際政治體系中與政府進行協調配合,發揮好合作協調能力。
第四,增強社會責任擔當的能力
實踐表明,要充分發揮社會自我管理功能,必須把政府購買服務與發展社會組織結合起來,提高社會組織責任擔當能力。一方面,要堅持培育扶持與監督管理並重的方針,不斷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運作機制,重點扶持一批具有示範導向性的社會組織,把公共服務交給具有擔當能力的社會組織,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另一方面,建立社會組織誠信檔案,加強孵化培訓,指導社會組織健全各項制度,提升專業化水平,充分運用社會組織植根於基層群眾需求的特點,在集中民智、了解民意、表達民情和化解民怨中,培養勇於擔當消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責任。(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4. 如何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既需要解決人們的觀念和認識問題,又需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還需要改革傳統的行政監督、管理模式。因此,要從多方面努力才能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務型政府。
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由行政干預的強勢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主要有四項職能:即經濟調節職能、市場監管職能、社會管理職能、公共服務職能。在這四項職能中,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是現代政府的主要職能。當前要轉變政府職能,主要應轉變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這就要從政府職能定位上確定政府職能轉變的思路。
第一,抓住公共服務核心職能,注重政府職能轉變的梯度性、層次性。首先,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注重梯度性。所謂梯度性,是指同一層級政府在同一時期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要從本地的實際出發,抓好自己的側重面,把握好突破口。因此,除了在政府職能轉變的總體方向上存在著共性,不同地區的政府在具體的政府職能轉變上可能會存在諸多差異,這就要求政府從自身的定位出發,在綜合考慮本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礎上,確立自身的職能轉變要求,選准突破口,而不是簡單照搬別人的經驗和做法。
其次,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注重層次性。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職能轉變中組織結構和形式不同,地方政府中的省、市、縣和鄉鎮也不同。一般來說,從組織結構上來看,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是不容易變革的,而地方政府卻可以根據時代的需要進行變革和調整。地方政府要從過去干預型的強勢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一是健全和完善法制環境,減少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從幫助企業跑項目、爭貸款轉向為企業創造規范的市場環境。二是轉變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的觀念,依法行政,提高公務人員的行政和服務能力、效率和水平。三是分層次改善投資環境。由於地區投資環境差別較大,要根據地區特點,確定政府轉變職能的重點。發達地區的政府要在更高層次上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經濟制度。欠發達地區的政府職能轉變要在改善投資環境的基礎上下功夫。
第二,正確認識公共服務體制的基本內涵,抓好公共服務體制建設的基本任務。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為主要任務、以全體成員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基本目標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就是要通過黨和政府的力量實現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公共政策能夠有效地克服市場經濟的某些缺陷。
那麼,建設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的基本任務是什麼呢?就是把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作為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的基本任務。未來一個時期需要盡快解決好與城鄉居民利益直接相關、廣大群眾要求強烈的基本公共產品的供給。
第三,實行公共服務均等化,選准公共服務體制建設的突破口。所謂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是使全體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和原則均等,全體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結果大體相等,在提供大體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過程中,尊重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權。
一是制定全國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我國應從基本國情出發,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建立對落後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現各地區基本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
二是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社會保險覆蓋面是反映保險制度實施程度的重要指標。按照中央部署,2007年首先要下大力氣把養老、醫療、工傷這三個險種全面覆蓋到各種所有制企業和全體職工,不僅做到政策制度全覆蓋,而且做到實際參保全覆蓋,真正實現應保盡保。
三是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增長了10倍以上,這為承擔全體公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提供了可能和基礎。
四是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的義務教育權利的制度。大力發展基礎教育,不僅是保證人民享受基本人權,特別是生存與發展權的規定性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標識性成果,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之一。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務機制。
中國各級政府要實現政府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關鍵是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務機制。
第一,健全公共決策機制。當前,要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必須完善行政決策體制和制度。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建立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制度;行政決策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規定的許可權、程序進行決策;全面推廣重大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制定重要經濟社會決策事項公示辦法;完善行政決策專家咨詢制度,未經論證和未經專家咨詢不能決策;強化行政決策責任制,對因違反決策程序給國家和群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追究部門主要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第二,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創新民意表達及調解機制。中國現有利益集團,總體上說大多並沒有完備的組織形態,也沒有固定的組織架構,只是鬆散地、自發地、臨時性地「結伙」,以協同行動,表達其特定的利益訴求。部分有規范組織形式的利益集團,多以社團、協會、商會、聯合體(會)等形態存在。
要協調好各利益集團的關系,及時解決發生的矛盾,必須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創新民意表達機制。另外,還要加快對社會矛盾調節的工作機制建設。
第三,健全、完善績效考評機制。首先,要培養多元化的評估主體。當前要建立的評估體系的核心主體自然是人民群眾。逐步實現同體評估與異體評估相結合;公民評估與專業組織評估相結合等評估方式。這樣,才能形成多元化的評估主體。
其次,要推進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化、法制化。要總結政府機關自身和外地區及國外政府績效評估的經驗,完善本地區、本部門評估的經驗。
再次,靈活設計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不同的機構或部門,不同的工作性質和任務就應設立和採用不同的指標體系。
實現政府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還要建設公共財政體系,它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物質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來的投資性財政體制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迫切需求建立完善公共財政體制。
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需要加大對社會公共領域的投入,主要包括:增加對公共科技、公共教育領域的公共財政投入;特別是對落後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要逐步增加。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環境保護和治理等等。
克服傳統的行政觀念,確立現代政府的新理念。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總是以思想進步和觀念更新為先導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同樣離不開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
第一,要破除以政府為本的觀念,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政府要確立公民驅動、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義,政府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
第二,要破除以權力為中心的觀念,樹立主權在民理念。國家主權屬於人民,而不是屬於某個個人或利益集團。因此,保障公民權利,促進公民權利的實現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第三,要破除惟命是從的觀念,樹立顧客至上的理念。政府要致力於建設一個企業家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滿足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當要求,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標准。
第四,要破除無限政府的觀念,樹立有限政府的理念。現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其權力范圍的最大邊界是從不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為基本限度。
第五,要破除「靠政府一家打天下」的觀念,樹立民主開放的理念。現代民主的特徵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開。只有制定出相關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的民主。
第六,破除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傳統觀念,樹立按照市場機制運作轉型的新觀念。對轉型中新上的項目,不再由政府包辦,徹底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和影響,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提升。
第七,破除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樹立創新的觀念。創新是轉型的「靈魂」,要在創新中轉型,在轉型中創新。要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用新體制、新機制、新思路、新舉措推動轉型。加快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用科技和人才推動轉型。
5. 怎樣提高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
第一,接待服務能力
無論是從事何種公共服務工作的公務員,都需要首先具備處理各種公眾咨詢禮貌接待公眾的服務能力。
這種能力對於和公眾直接打交道的公務員來說尤為重要,它相當於政府最一線的前台服務。這一崗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直接提供服務的方式與公眾發生關系,不僅關系著後續服務能否順利開展,更關系著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融洽與否,關系著公務員、政府乃至黨和國家的權威與形象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接觸日益增多,公眾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務員所擔任的服務角色也越來越復雜。這種復雜性要求公務員必須對各種政府信息了如指掌,並清楚地知道如何以合適的方式和態度把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給需要它的公眾的手中,做好與廣大公眾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工作,如政策咨詢、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政府各類信息的發布、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的咨詢、公眾信訪接待,以及其他的來訪接待等。
第二,業務服務能力
除了咨詢接待工作外,公務員還要為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與公共服務職能相對應的社會服務,諸如城市規劃、城市水電建設。公共交通運輸、教育設施建設、市政建設、城市環保、醫療衛生、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也是公務員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內容,這些工作與公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因而,對公務員的業務服務能力要求也較高,不僅要有履行職能的專業能力,向公眾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還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現場處理、現場組織的能力。
對於公眾來講,不管公務員的服務態度有多好,只要是沒有解決問題,都不會得到認可的。公眾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辦成事、解決切身利益問題,這也應該是服務的終極目的。
第三,管理服務能力
公務員除了履行直接服務職能外,還需履行一些必要的管理職能,這些職能通常不直接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公眾,而是一種間接服務的方式。這種管理行為滲透於國家事務、公共事務的各個方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政府行為中,服務行為與管理行為往往相伴出現,相互交織。同一個政府行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即從這一個角度看它屬於管理行為,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服務行為。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管理與服務是相伴相生的。不同之處在於,有些行為可能是重管理輕服務,有些則恰好相反。如工商企業登記工作,對在其中工作的公務員來說,既是依法履行工商管理職能的管理行為,又是為社會公眾進行公共服務的行為。
影響和決定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三個方面。
一是公務員個體的特質。是對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必須具備的特殊素質的要求,這種素質有信仰方面的,如要堅持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也要有基本智力方面的,如學歷、知識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時還包括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特徵等,這是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礎條件。
二是服務對象的特質。是公務員服務對象本身所具有的素質,公務員要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就要了解所服務對象的不同素質、不同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態度等。之所以要了解這些基本情況,是因為公務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是互動的矛盾統一體,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在與他們打交道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培養和鍛煉的。
三是環境要素。包括目標、任務、組織結構、經濟條件、文化條件等在內的環境要素,這種中間的環境因素意味著任務的提出與實施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從而聚集出一種能量,為實現目標而奮斗。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不僅僅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的,它同時要考慮到他所處的群體的素質,還要考慮到它所面對的環境。這三方面的匹配情況、互動情況決定了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狀況和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
6. 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互聯網+」下如何能更好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著力。
一、以「互聯網+」解決方案為抓手,搭建互聯網便民平台。
2015年4月13日,上海市政府與騰訊公司在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依託上海市相關產業基礎和政策資源,結合騰訊公司網路社交、創業基地、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領先優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優化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此次框架協議的簽訂把互聯網+應用到了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刀刃之處。各地可參照此次框架協議,充分利用各地基礎數據資源,搭建互聯網便民平台,把日常所需的居民購物、出行、學習、教育、信息服務都添加到該便民平台模式中,通過此平台為便民夯實基礎。
二、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實現無線熱點全覆蓋。
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無線熱點基站,把無線城市項目打造的更能貼合民眾需要。可以將無線熱點覆蓋到整個城市,包括社區、街道。熱點內容包括居民出行、醫療、教育、社保、養老和居家服務,同時應重點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家庭,實現社會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
三、以「互聯網+」為溝通橋梁,拓寬政民交流新渠道。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政民面對面交流的局限。網民可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對事物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以及可以對政府服務提出意見和意見。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會通過互聯網傾聽「人民的聲音」,並且與網民在線交流。現在網路舉報、網路投訴、網路建議等多種平台增加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使得政府能夠傾聽到更多的心聲,根據民眾的建議提升服務能力。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之快,多種媒體渠道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機關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網站交流平台、政務微博等多種方式,讓民眾參與到政府工作當中,發表他們的觀點,從而能夠全方位的認識不足,提升服務能力。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還有無處不在的數據資源,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從創新、開放多角度充分利用,從而改變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引領工作服務「新常態」。
7. 如何提高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
1,政務公開,讓群眾可以監督。
2,財政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公開,讓群眾監專督。
3,建立政府是應該為納稅屬人服務的觀念。
4,嚴查貪污受賄。
5,搞清楚政府的職責范圍,該管的一定要負責,建立問責制度。對於不該政府管的不要去參與,如企業的經營行為,政府不能具體去插手。
6,不能以短期GDP作為衡量幹部的標准。要以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標准。
8. 如何提升公共行政服務能力
進一步提高政府績效管理水平,應把握好四個導向。
人民導向。在政府績效管理中堅持人民導向,是堅持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選擇。堅持人民導向,就是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和全體公務人員的基本准則,作為政府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努力使人民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滿意,也注重保障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權利;政府績效目標的設置應積極回應人民期待,使績效目標成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達;將人民的滿意度作為政府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為公民的有序參與提供便利,並及時將政府績效考核結果向人民公開。
戰略導向。戰略導向的重點是對組織的總體目標、自身優勢和劣勢、外部挑戰和機遇進行評估,並在此基礎上制定長期發展目標,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管理中的「五年規劃」,就是戰略管理理念的科學運用。在政府績效管理中樹立戰略導向,要求各級政府自覺樹立大局觀念和整體意識,在設定績效目標時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堅決避免竭澤而漁、只顧眼前的短期行為,有效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惡性競爭、盲目攀比、職能交叉、推諉扯皮的問題。
結果導向。結果導向強調對項目運行結果的關注。早期的政府績效管理更多關注預算和投入,而對產出和效率的關注和評價不夠。結果導向更強調有效性,是對這種傾向的糾偏,已被各國政府績效管理廣泛採用。在政府績效管理實踐中堅持結果導向,要求把提高政府執行力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將目標轉換為成果。具體而言,就是科學設定政府部門職權,做到有權必有責,實現權責對等;健全各級政府決策機制,努力使各項決策都符合客觀規律,從制度上保證決策內容和決策程序科學;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堅持重大事項優先原則,對重要問題和重要任務進行優先順序管理、優先資源分配、優先結果評價。
責任導向。責任導向是指政府績效管理應體現責任政府的核心理念,著力培養公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這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績效目標的設定應緊緊圍繞政府部門的核心職責,及時回應人民關切。這就要求在績效目標和評價模塊設計中加大民生指標的比例和權重,優先考慮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教育公平、醫療保障等重要民生事項。二是注重績效責任的落實。將績效責任意識由理念轉化為制度,由制度轉化為行為,由行為轉化為習慣,由習慣轉化為文化,努力營造積極、盡責、服務的實干氛圍。三是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獎懲制度。推動績效責任履行狀況與財政資金分配、公務員人事管理、公信力建設等直接掛鉤,進一步完善公務員晉升、薪酬、津貼等相關制度,建立健全績效獎懲的方式方法,用制度化的手段推進政府績效管理。
9. 如何增強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用一個科室(綜合科)辦公,而不是一個職能一幛樓.坐公交車上下班,走近人民群眾.
<<王安石的變法,十分縝密,像「青苗法」之類,仔細閱讀其內容,確實為農民考慮得十分周全。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樣的殫精竭慮,最後卻惹得民怨沸騰。
是各級官員和胥吏在其中做了手腳,搗了鬼,把一件好事攪成一塌糊塗。
吳思先生所說的「潛規則」,正是官員胥吏們的搗鬼之術。
官員們搗鬼有術,他們不僅有「潛規則」,有時更是肆無忌憚,毫無規則,隨心所欲。
如老百姓所說,「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
這里說的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和尚要吃飯,一個是和尚會打傘,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和尚要吃飯是正常的,也是正當的,不給他們吃飯,或吃不到好飯,他們就會去「打傘」。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次變法,成功的不多。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執行難」。
好的法律,好的政策,到了中下層官員手裡,常常會走了樣。批評者常常把矛頭指向中下層官員。
我以為雖然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根源卻在上面。表面上是一個「執行難」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設計問題。
設計一個好的政策(比如說「青苗法」),同時也應配備一個好的「路線圖」。
在這個「路線圖」中,必須把「和尚要吃飯問題」與「和尚會打傘問題」列入日程。
不考慮並重視「和尚」問題,好的政策就只是空中樓閣。或者我們說,一個好的設計師,
要想把他設計的好政策付諸實施,順利推行,必須首先把「和尚」 安頓好,否則,
「黃宗羲定律」就會不斷重演。>>
10. 如何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水平
一、學習到了未知領域的知識 聽老師說: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環境管理體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途徑、領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贏在執行的課程,使我的頭腦異常清新,心情為之振奮。這些課程是我第一次聽到過,感覺非常解渴。政協姚主席非常重視政協機關建設,積極倡導建立學習型政協,我所在的民族法制委員會,主要涉及到民族、宗教、社會和法制方面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按照姚主席的要求要深入學習,學以致用,這次的學習培訓課程,系統地將我沒有學到的理論知識教授給我,使我重新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形成科學發展觀思維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工作,不斷提高學習力。使我明確了國務院推行行政執法的目標是建成法治政府,這個法治政府即是: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高效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使我了解:我國加入世貿後,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必須要提高,否則不適應發展或阻礙發展。因此,政府職能要隨著改革的深入而向社會公共服務型轉變,以達到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強化和明確了公務員的責任行為 《公務員法》是一部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是規范公務員管理的法律。通過聽老師授課,我進一步明確了公務員的權力和強化公務員責任行政,了解了公務員職位分類,級分設置等。從本節課中我感到,我國公務員管理已經步入法制管理的階段,對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務員業務素質將發揮重大作用。聽「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的一課,使我深感有壓力,國內外那些成功的企業領導者,將執行力做為一種他的一種工作習慣,調動他的團隊,在個個環節中都把事情做到完美,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成為世界上值得稱道的典範,我們在工作中是否也應將他們的成功經驗拿來做為自己的工作標准,我想如果這樣做,工作沒有做不好的,同事沒有團結不好的。關於「職務犯罪與預防」一課。我認為針對性很強,我做為公務員,身為處級幹部,無論權力大小,都不能隨意放縱,我們的行為要與責任相對應,在職務范圍內履責不能貪利、侵權、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