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鞍山在戰國時期是哪個國的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
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2. 馬鞍山的由來
馬鞍山是傳說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安徽和縣烏江專,自覺無顏見江屬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來。
3. 馬鞍山市當塗的前身在古代屬於什麼地方
明 清兩朝代,今安徽當塗縣 是太平府
4. 東陽市馬鞍山歷史
東陽市隸屬於浙江省地級市金華市,地處浙江省中部,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已有1800多年歷史,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東陽縣設東陽市。
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明,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1949年,東陽解放。
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1958年劃入。
1983年磐安縣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馬鞍山是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總面積4049 平方公里。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5. 馬鞍山歷史多久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
詩城掠影(39張)
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6. 民國多少年丟了馬鞍山
你指的是哪個馬鞍山?中國有24個地方都叫馬鞍山。最有名那個是安徽省的,在南京附近,1937年12月南京淪陷,馬鞍山應該也是那個時候。是民國二十六年。
7. 馬鞍山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馬鞍山歷史沿革一覽朝代 建置名稱 建置時間 治所 西周 無 無 無 東周 無 無 無 秦朝 九江郡丹陽縣 前221年 丹陽鎮 西漢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前202年 丹陽鎮 東漢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25年 丹陽鎮 吳國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222年 丹陽鎮 西晉 丹陽縣 280年 丹陽鎮 東晉 南豫州 345年 牛渚鎮 南朝 南豫州南丹陽郡 502年 採石鎮 隋朝 宣州當塗縣 589年 姑孰鎮 唐朝 江南道宣州當塗縣 618年 姑孰鎮 楊吳 宣州當塗縣 902年 姑孰鎮 南唐 宣州當塗縣 937年 姑孰鎮 北宋 江南東路太平州 977年 當塗縣 南宋 江南東路太平州 1127年 當塗縣 元朝 江浙行省太平路 1206年 當塗縣 明朝 南直隸太平府 1355年 當塗縣 南明 南直隸太平府 1645年 當塗縣 清朝 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 1646年 當塗縣 太平天國 安徽省太平郡 1853年 當塗縣 中華民國 安徽省當塗縣 1912年 姑孰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皖南行署當塗縣馬鞍山鎮
安徽省馬鞍山礦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 金家莊區
8. 馬鞍山又叫什麼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6萬人、國內生產總值428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其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先後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等榮譽稱號,馬鞍山市已成為揚子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9. 當塗是哪一年劃給馬鞍山市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當塗解放。8月,析當塗縣城置當塗市,縣、市同屬皖南行版署蕪當專區,專權署駐當塗市。
1950年5月,撤當塗市入當塗縣,為第一區。不久,蕪當專區撤銷,當塗縣改屬宣城專區。1952年2月,劃屬蕪湖專區。1971年3月,蕪湖專區更名蕪湖地區,縣隸屬關系不變。1980年1月,蕪湖地區行政公署更名宣城地區行政公署,駐地由蕪湖遷宣城,當塗縣屬之。
1983年7月,大橋公社全部劃歸蕪湖市,當塗改為馬鞍山市屬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