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和銅

馬鞍山和銅

發布時間:2020-12-11 07:25:46

1.  安徽安慶市西馬鞍山銅礦床

一、大地構造單元

礦區大地構造單元屬於揚子准地台下揚子坳褶帶,位於郯廬斷裂與「沿江斷裂帶」之間的懷寧斷褶束東段。

二、礦區地質

(一)地層

賦礦地層主要是三疊系。三疊系分布於月山岩體周緣,主要是下統扁擔山組,岩性為鈣質頁岩、泥灰岩;中統月山組和銅頭尖組,岩性為中厚層、薄層灰岩和粉砂岩,與成礦的關系最為密切。月山組中順層產出的膏溶角礫岩(又稱同生角礫岩)、膏鹽層、層間剝離帶,對岩體頂底面的控制以及對銅、鐵礦床的就位和空間展布有極為密切的關系。銅頭尖組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屏蔽層的作用。

(二)構造

區域構造的展布受控於區域岩漿底辟變質、變形體系和白子山—月山推覆體的制約。西馬鞍山礦區位於月山岩體的東部,區內褶皺斷裂比較發育,根據各類構造行跡的空間展布及其成生聯系,可以分為近EW向、近SN向、NE和NW向構造。

(1)近NW向構造:西馬鞍山-月山復背斜位於月山岩體東支南緣接觸帶,成生時間較早,受後期近SN向褶皺疊加,控制了岩體東支南緣接觸帶及礦體形態。同時,沿岩體東支南緣接觸帶,發育有隱伏至半隱伏的EW向斷裂構造,該斷裂成礦前及成礦期均有活動。

(2)近SN向構造:是礦區內最發育的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次之。褶皺構造以中小型為主,以龜形山褶皺組最具代表性,其中以NNW向龜形山倒轉背斜規模較大,是控制安慶銅礦的重要構造。近SN向斷裂構造規模大小不等,成帶出現,由平行排列、近等距分布的壓扭性斷裂組成。規模較大的有F1斷裂,位於龜形山背斜東側,成礦後活動明顯,是典型破礦構造。

(3)NE向構造:位於月山岩體北支和東支交匯處的鐵鋪嶺向斜,該向斜是很好的容礦構造。

(4)NNE向構造:具代表性的是銅牛井斷裂,位於岩體北支的閃長岩內,是重要的控礦、儲礦構造。

(5)NW向構造:以斷裂為主,成礦期為張性、張扭性,控制安慶銅礦的部分礦體及成礦後的脈岩。

(三)侵入岩

月山岩體為燕山早期侵位的閃長岩體,岩體出露呈「十」字形,展布在銅牛井、劉家凹、東馬鞍山一帶,以大排山為中心,南北長5.5km左右,東西寬6.5km左右,地表出露面積約11km2。月山岩體為向NNE傾斜的似層狀岩體。岩體東支接觸帶產狀變化較大,北接觸帶產狀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隨圍岩起伏而變化,南接觸帶產狀變化較大。北支東緩西陡;西支北緩南陡;南支東接觸帶淺部向東傾斜,深部向西傾斜。與岩體接觸的圍岩主要是中、上三疊統。

縱覽月山岩體接觸帶產狀和構造特徵,推測月山岩體的這種「十」字形態可能是深部岩漿先沿著北東向基底斷裂上侵,到達淺部後沿著T2y間的層間斷裂帶貫入,同時又受到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斷裂的控制而形成的。

據1972年國際地科聯中酸性侵入岩分類方案,月山岩體—400m以上的上部,岩石以閃長岩為主,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含銅鐵岩體相比,鉀長石含量相同,石英偏低。因此,月山岩體是一個由閃長岩向二長閃長岩和石英二長岩過渡的鹼高、偏酸、色率偏低的中性岩。

新鮮閃長岩(或二長閃長岩)呈灰色,岩石具全晶質等粒結構、似斑狀結構,主要造岩礦物為斜長石、角閃石、鉀長石,其次為石英和黑雲母。另外,該岩體內還見到一種呈大的團塊狀分布於閃長岩中的由長石、透輝石、方柱石組成的岩石,呈灰綠色,具半自形粒狀結構,而且透輝石、方柱石都是原生的。

月山岩體副礦物組合的磁鐵礦-榍石-磷灰石-鋯石,屬磷灰石-榍石型。在不同類型岩石中,磁鐵礦、榍石、鋯石、黃鐵礦的含量有明顯的差異。磁鐵礦主要集中在閃長岩和二長閃長岩中,榍石則在透輝石、方柱石閃長岩中含量較高,而鋯石在二長岩中的含量是其餘兩種岩石中含量的兩倍。另外。岩體中普遍含白鎢礦和稀土礦物褐簾石、藍晶石、剛玉等,稀土具強選擇鈰族配分型。

月山岩體岩石化學成分及岩石化學參數平均值見表2-102。

表2-102月山岩體化學成分百分含量表(wB/%)Table 2-102Chemical composition(wB/%)of Yueshan intrusion

1.岩體平均化學成分特點

Al2O3、SiO2、K2O、Na2O+K2O含量比黎彤值略高,FeO、Fe2O3、MgO、Na2O、CaO含量比黎彤值低,為富鹼偏酸性的中性岩。

2.微量元素特徵

微量元素種類及含量與A.H.維諾格拉多夫1926年統計的中性閃長岩相比較,具有以下特徵:

鐵族元素種類(Cr、Co、Ni、V)普遍存在,與維氏值相比,Co含量偏高,Cr、Ni偏低。該族元素具有同步消長的變化規律。

親銅元素(Cu、Pb、Zn)與維氏值相比,Zn偏低,Cu、Pb偏高,Cu平均含量為65×10-6,較維氏值高0.85倍,反映了原始岩漿含銅較高。

稀土元素(Be、Nb、Y、Yb、La)含量低,無明顯異常。Ba、Sr、Zr廣泛出現,含量略高於維氏值,Ga含量與維氏值相同,Ag、Bi含量較低。

三、礦床地質

月山礦田內礦體主要分布在月山岩體與三疊紀地層接觸帶、捕虜體接觸帶及其附近,少量分布於岩體內裂隙中。礦床在空間上的排列反映礦化的規律,以有用組分富集的地質環境和產出的狀態不同,主要的礦化類型有接觸交代型-銅(鐵)礦床;石英脈型銅-鉬礦床。礦床在礦田內的分布,由東向西依次為安慶鐵銅礦床、馬頭山銅礦床、鐵鋪嶺銅礦床、劉家凹鐵銅礦床、銅牛井銅鉬礦床、學田鐵礦點、劉家大排鐵礦床(圖2-149)。

礦床在空間上由東向西依次排列為,礦漿型(安慶銅礦)→過渡型(劉家凹)→熱液型(劉家大排)。

礦床埋藏深度也有一定規律,礦漿型在深部—280~—620m,過渡型在中部—280~—60m,熱液型在上部—60~0m。

安慶鐵銅礦位於月山岩體東支前鋒,大小有40餘個礦體,其中主要礦體有兩個,分別稱為I號和Ⅱ號礦體。礦體產在接觸帶舌狀體構造部位,形狀受舌狀體構造控制(圖2-150)並被後期斷層切割。礦體與圍岩界線截然清楚。

(一)礦體特徵

1.Ⅰ號礦體賦存於礦區NE部,東西長1200m左右,南北寬400m,面積0.28km2。礦體形態簡單,中心厚,兩側逐漸變薄、尖滅,為一變化不大的透鏡體,埋深—210~—800m,礦體一般厚50m,最大厚度115m。

圖2-149月山礦田礦點分布圖Fig.2-149Location of mineral occurrence in Yueshan ore field(據安徽省地礦局三二六地質隊)(after geological Team 326,Anhui province)

1—安慶鐵銅礦床;2—馬頭山銅礦床;3—龍門山礦床;4—劉家凹鐵銅礦床;5—鐵鋪嶺銅礦床;6—銅牛井銅鉬礦床;7—劉家大排鐵礦床;8—黎彤鎢礦點;9—學田鐵礦點;10—團凸山銅鐵礦點;11—劉崗嶺鐵礦點;12—章河灣銅鐵礦點;13—劉家嶺鐵銅礦點;14—洪屋鐵礦;15—橫灣銅鈾礦點

2.Ⅱ號礦體位於I號礦體的西側。在F1斷層上盤,主要賦存於—280~—520m間,最淺處為—236m,最大埋深—600m,面積約為0.17km2。規模次於I號礦體,厚度比Ⅰ號礦體小。一般厚15~40m,最大厚度48m,最小厚度1.5m,平均厚度19.4m。礦體形態似一張開的蚌狀。在0線—460m以下,礦體走向急劇變化,普遍具分叉、尖滅、復合現象。

Ⅰ號和Ⅱ號礦體,主要產於三疊系與月山岩體接觸帶內。整個礦體與圍岩界線清楚。

(二)礦石特徵

1.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礦石分為鐵礦石、銅鐵礦石、銅礦石;或分為接觸交代型鐵礦石、磁鐵礦型礦石、接觸交代型銅礦石、閃長岩型銅礦石。

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海綿隕鐵結構及包含結構。

礦石主要構造有緻密塊狀、浸染狀、脈狀及團塊狀構造。

2.礦石成分

(1)礦物中主要金屬礦物有磁鐵礦、黃銅礦、黃鐵礦及磁黃鐵礦,次要金屬礦物為斑銅礦、輝銅礦、赤鐵礦。非金屬礦物有石榴子石、透輝石、方柱石、斜長石,還可見有少量磷灰石、榍石、陽起石、方解石、綠泥石。

(2)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化學成分以Cu、Fe為主,伴生組分有S、Co、Au、Ag,次要的組分有Pb、Mo、Ce、Ga、Se、Te、In、稀土及放射性元素。

全礦區平均品位:Fe4 6.69%,Cul.32%,S 3.07%,Co 0.011%,Au 0.13×10-6,Ag 3.96×10-6

(三)圍岩蝕變

礦區圍岩蝕變很弱,大理岩幾乎完全沒有蝕變。鉀質和鈉質交代微弱,自交代夕卡岩發育。見有氣成高溫期鈉質角閃石(鈉鐵閃石)化。

圖2-150安慶銅礦床縱0線地質剖面示意圖Fig.2-150Schematic profile of line 0 in Anqing copper deposit(據安徽省地礦局三二六隊簡化)(simplified from geological Team 326,Anhui province)

1—第四系;2—三疊繫上統黃馬青群角頁岩;3—三疊繫上統黃馬青群鈣質角頁岩;4—三疊繫上統黃馬青群角礫狀大理岩;5—三疊系中統大理岩;6—閃長岩;7—透輝石化閃長岩;8—夕卡岩;9—礦體;10—斷裂破碎帶

四、成礦條件

從成礦物質來源、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和成礦流體性質等方面,本礦田接觸交代型鐵銅礦床屬於礦漿到熱液的過渡型礦床系列。

(一)成礦物質來源

1.岩石、礦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月山岩體稀土豐度∑REE平均值為225.57×10-6,高於地殼平均值(164×10-6)。與中性岩(196×10-6)、寧蕪地區同熔型岩漿岩(196.30×10-6)和鄂東地區岩漿岩(192.11×10-6)相近。

w(∑Ce)/w(∑Y)平均值為8.90,遠高於華南地區重熔型岩漿岩(1.19),與鄂東(5.86)、華南(5.41)和寧蕪(5.82)同熔型岩漿岩相近。屬於∑Ce富集型。

δEu為0.90,Eu弱副異常富集分配模式,與鄂東(0.98)、華南(0.86)和寧蕪(1.03)同熔型岩漿岩相似,但明顯高於華南(0.20)重熔型岩漿岩。

2.月山岩體成因類型的歸屬

從月山岩體稀土參數及其圖解可以看出,月山岩體稀土特徵值都在同熔型岩漿岩區內。

3.礦石稀土地球化學特徵

礦田內接觸交代型礦床礦石的稀土元素(∑REE)豐度值具有以礦漿型礦石到過渡型礦石到熱液型礦石依次減小的趨勢。w(∑Ce)/w(∑Y)在礦田內各成因類型礦石中均大於1,表明它們都是輕稀土富集型。

綜上所述,本礦田內礦漿型礦石與閃長岩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徵,熱液型礦石具有與大理岩相似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徵,從而說明成礦流體與閃長岩漿(月山岩體)可能具有同源關系。

(二)岩(礦)石微量元素特徵分析

本區微量元素在礦石中的含量與岩體中的含量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如礦石中的親石元素Cs、Li,親鐵元素Cr、Ni,親銅元素Pb、Zn,揮發分元素S、F及部分常量元素與閃長岩岩體中的基本一致,而Ba、Sr、Rb、Mn、V、Co、Cu、Ga及部分常量元素Fe、Al、Ca、Mg與閃長岩岩體中的相應元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礦石與閃長岩岩體中微量元素的一致性說明成礦物質與成岩物質可能具有相同的來源,其差異性是由於深部岩漿在分異過程中,地球化學性質存在明顯差異的微量元素分別富集在不同的流體(K、Na硅酸鹽熔漿和含礦夕卡岩漿)中造成的。另外,這些微量元素在不同成因類型礦石中的差異可能說明成礦流體性質的差異以及可能受了圍岩(大理岩)的影響。

(三)同位素地質特徵

(1)氧同位素地質特徵:本礦田礦床中δ18O在7.48‰~9.31‰,說明本礦田成礦介質是由初生水與部分地殼水混合而成的。區內磁鐵礦的礦物δ18O 2.10‰~2.81‰,與鄂東部分地區(小包山、腦窖)深源鐵礦床中磁鐵礦的礦物δ18O 2.4‰~3.2‰和月山岩體中磁鐵礦δ18O1‰~3‰一致。說明本礦田鐵銅礦床的成礦物質是深源的。夕卡岩中石榴子石礦物的δ18O為7.33‰,與鐵山夕卡岩中石榴子石礦物δ18O 5.7‰~8.56‰一致,說明了與本區鐵銅礦密切相關的夕卡岩同樣具有深源特徵。

(2)硫同位素:月山礦田δ34S變化范圍在1.5‰~13.1‰,其中礦漿型礦床中硫化物δ34S在1.5‰~2.7‰范圍內,基本接近隕石硫組成,說明其物質來源有幔源岩漿的特點,而過渡型礦石中硫化物δ34S的變化范圍在11.7‰~15.2‰,既高於隕石的δ34S,又明顯低於原生沉積的碳酸鹽中的δ34S,這一特徵可能是月山組膏鹽層中硫酸鹽或地下水提供了較多的重硫造成的。

(四)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

1.成礦溫度和成礦壓力的估算

(1)成礦溫度礦田中主要成因類型礦石中,包裹體以原生氣液包裹體為主,個別樣品中偶見熔融包裹體。液相包裹體,在礦區內一般為3~8um,氣相比總體積的10%~20%,均一溫度在590~640℃。熔融包裹體存在於塊狀、條帶狀接觸交代型磁鐵礦及粉砂岩內石榴子石夕卡岩脈中,主要礦物為石榴子石、透輝石、陽起石,大小在5~8μm范圍內,氣相為黑色,個別包裹體中有子礦物出現。均一溫度在280~1020℃。

區內磁鐵礦爆裂溫度區間很大,從411~720℃。

本礦田均一溫度具有從深部到淺部,從東到西(即從礦漿型到熱液型礦石)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

(2)成礦壓力的估算根據鄰區地層厚度來推測岩漿就位時上覆地層的總厚度。這樣估算出的閃長岩形成深度約3km。本區礦體主要分布於岩體頂緣淺部,礦化頂面與閃長岩頂面標高基本一致,成礦是成岩的繼續,因此,基本上可以認為岩漿侵位深度與礦體形成時的深度一致。這樣間接估算內生成礦期的主要成礦階段時壓力值為80~900MPa(按每3.3km產生靜壓力約100MPa計算)。

2.氧逸度的估算

由於本區成礦物質來源於深部,成礦流體具有從礦漿到熱液過渡的性質,因此,根據Sack(1980)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計算氧逸度值。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本礦田鐵銅礦床成礦流體氧逸度值[1g(fo2/105Pa)]具有從礦漿型的—21.9526~—22.8731到過渡型流體到熱液型的—20.1289~—20.3442,有逐漸增大的趨勢。

(五)礦床的成因類型

月山礦床的成因類型有兩類:一類是接觸交代型鐵銅礦床,另一類是石英—方解石脈型銅鉬礦床,二者總體上分離,而局部重疊(如劉家凹)。

礦田中接觸交代型鐵銅礦床與通常接觸交代型礦床顯著不同,其特點有二:同時型和夕卡岩漿型。

1.同時型

同時型礦床的特徵在於夕卡岩礦物與磁鐵礦和硫化物為同階段形成,其依據主要為:

(1)豆狀構造發育,它表現為磁鐵礦石中有石榴子石+磁鐵礦組成的豆體。豆體內磁鐵礦與主體磁鐵礦的特徵一致,在透輝石夕卡岩中有磁鐵礦和硫化物的豆體。

(2)包含互包含結構發育,透輝石與硫化物互相包裹,常見透輝石與磁鐵礦的互包現象,也是二者同時形成的證據。

(3)海綿隕鐵結構,結狀結構等均反映了夕卡岩與磁鐵礦、硫化物同階段形成的特徵。

需要指出的是,月山礦田中接觸交代型鐵礦屬同時型礦床,而接觸交代型銅礦床為同時型+疊加型,且以疊加型為主。

2.夕卡岩漿型

礦田中形成的夕卡岩的流體為一漿一液過渡系列,這與通常認為夕卡岩僅為熱液作用是不同的,作為岩漿成因夕卡岩的依據主要有:

(1)夕卡岩呈充填—貫入狀穿入大理岩中。

(2)夕卡岩既可穿入大理岩,也可穿入砂岩中。

(3)夕卡岩除以石榴子石、透輝石為主外,還有石英、長石、磷灰石、榍石、鋯石等一套花崗岩的礦物組合,有時還在夕卡岩中形成花崗偉晶岩囊。

(4)夕卡岩中發育氣孔構造,氣孔壁上夕卡岩礦物晶體明顯粗大。

(5)夕卡岩中發育有粗晶夕卡岩礦物所組成的囊狀體。這種粗晶乃至偉晶囊狀體的存在表明形成夕卡岩的流體中揮發分是不均勻的,正是由於這種局部的揮發分相對集中,促使形成粗大的礦物晶體。

(6)熔離條帶的發育。礦石中發現由透輝石與磁鐵礦組成的條帶,一種形式為韻律狀構造,一種為磁鐵礦與透輝石各呈細條帶相間而成。

(7)豆狀構造發育。

(8)熔融包裹體的存在,在石榴子石、透輝石、石英、陽起石中多次發現有熔融包裹體或熔體-流體包裹體。

上述證據均表明月山礦田中一部分夕卡岩為岩漿成因,尤其在西馬鞍山表現最為明顯,因此安慶西馬鞍山銅礦的成因類型可定為夕卡岩漿型銅鐵礦床。從礦田空間分布看,無論是形成夕卡岩的流體還是成礦流體都具有東漿西液的特徵,即從安銅向西成礦流體由漿逐漸變為熱液,至劉家大排則形成熱液交代型礦床。

西馬鞍山的成礦模式可參考鐵山礦床。

2.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郵政包裹代收點電話是多少

事實上是一個臨時的代收點,

電話還沒有確定下來。

3. 馬鞍山銅礦區在那個地帶

馬鞍山銅礦位於柳來河縣聖水鎮東自15公里,馬鞍山村因靠馬鞍山而得名,馬鞍山外形象似馬鞍,礦產資源豐富,有銅礦石、金礦石、硅礦石,儲量達4000萬噸,佔地面積5000畝,地標高150米,經國土資源廳地勘查具有開采價值。

4. 安慶市安慶(西馬鞍山)銅礦()

安慶銅礦(原名西馬鞍山銅礦)位於安慶市西北15.5公里的懷寧縣月山鎮,礦區劃歸銅陵市管轄,總面積為8平方公里。礦區有公路與合(肥)—安(慶)公路、合(肥)—九(江)鐵路的支線高河到安慶段相接,交通便利。

安慶銅礦為隱伏的接觸交代式夕卡岩型礦床,處於月山閃長岩體東枝前緣南接觸帶。圍岩為大理岩、白雲石大理岩、膏溶角礫岩及變質粉砂岩。接觸帶發育有輝石、石榴子石、方柱石夕卡岩。礦體產在內、外夕卡岩之間或外夕卡岩中,共有大、小礦體63個,1號和2號為主礦體,儲量佔全區96%。

礦體規模,1號礦體長760米,平均厚度28米,延深400—600米,分布面積為0.28平方公里;2號礦體長420米,平均厚19米,延深400米,面積為0.17平方公里。礦體埋深主要在標高負280—負350米之間,最深為負780米。礦體平面上呈「鐮刀」形,剖面上西部接觸帶呈半環狀,東部呈「S」形;傾角上部緩,下部較陡。礦石類型有銅礦石、銅鐵礦礦石、鐵礦石。礦物組合:主要有黃銅礦、磁鐵礦、磁黃鐵礦、透輝石、石榴子石、方柱石等。礦石平均品位:銅1.32%,鐵46.69%;礦石易選,大混合選礦試驗結果,銅精礦品位62.32%,回收率81%—93%。

安慶銅礦為深埋於地下的全隱伏礦床,無古採掘遺跡。新中國成立後雖曾有人多次來本區工作,但大都在礦區外圍進行,留存的簡報、論文之類資料,僅部分涉及礦區地質特徵,無有關礦床的描述。

1956—1957年,地質部九○二、九○四航測隊在樅陽、懷寧、廬江一帶進行1∶50萬、1∶20萬航空磁測,發現西馬鞍山航磁異常。1958—1961年省地質局物探大隊多次來本區進行地面檢查,圈定了西馬鞍山一帶磁異常范圍。著有《安徽省懷寧縣月山區西馬鞍山測區磁測成果報告》。物探分隊隊長是於邦普(1958年)、李廣文、王保春(1960年),分隊技術負責人是張永才。

1958年12月,省地質局安慶地質分局二分隊,首次驗證磁異常,於異常中心施工第一個孔(CK111),因深度不夠,未見礦體。1960年元月,第二次鑽探驗證,先後施工112、113、114、115四個孔,其中113孔於孔深382.06—443.73米見到60米多的銅鐵礦,初步揭開了異常之謎,由此揭開安慶銅礦發現的序幕。

1958年,省地質局三二六隊完成了宿松磷礦的普查勘探任務後進入安慶市,以該隊為基礎組建了安慶地質分局,負責安慶地區的普查找礦工作。劉湘培為該局三二六隊二分隊技術負責人,他認為在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的沿江地區,單憑露頭很難找到大礦,須依靠物探配合。當時省地質局一○五物探大隊正在月山地區進行1∶2.5萬磁法掃面,在物探隊工作的一張平剖面圖上,有3條圓滑的曲線,最高值近2000納特,控制長度有500米,對照地質圖正好在月山閃長岩體東緣的西馬鞍山附近,推測可能有接觸交代型鐵礦床,經現場踏勘,磁異常峰值正好在閃長岩圍岩的接觸帶附近,成礦地質條件有利。以後又做幾條精測剖面,精測結果認為,磁性體埋深在200—220米,劉湘培帶著這個成果去向分局領導匯報,建議上鑽驗證。分局劉德榮局長請常印佛和梅林參加,共同研究決定,同意上鑽驗證,由雷慶峰負責組織施工,探礦技術員周銳斌作技術參謀。在劉湘培的帶領下,由分局局長和技術負責人到現場,在異常中心定下了第一個驗證鑽孔(編號111),於1958年12月15日施工,1959年2月終孔,孔深超過354米沒有見礦。後因安慶地委要地質隊找煤,驗證工作終止。

其後,請來當時在銅官山三二一隊作物探工作的曹順祖等做了向量剖面,成圖後,發現向量交會點都在400—440米之間,大理岩磁化率為零,說明111孔深度不夠,經地質與物探共同研究,提出了第二個驗證孔(孔號112);於1960元月施工,3月終孔,孔深577米,僅見兩條閃長岩脈,其餘全是大理岩。當時有人到江南向蘇聯專家請教,專家認為完全憑磁異常強弱很難確定是不是「礦」異常問題,如果成礦地質條件很好,一般講5000—3000納特可能有帶磁性礦體。西馬鞍山磁異常峰值雖然在3000納特以下,但兩個孔的岩心磁化率近於零,異常無法解釋。有這么好的地質前提,異常就可能是礦引起,劉湘培決定提出第3孔的建議,並約梅林去找黨委書記楊青匯報,楊帶病同劉、梅和李錫之一起去現場研究孔位。一致認為,磁異常客觀存在,大理岩無磁性,不可能引起異常,異常沒有得到解釋,有必要繼續上鑽驗證。當議論第3個孔如何布置時,李錫之提出要把物探與地質構造結合起來考慮,最好對著接觸帶打個斜孔。劉湘培和梅林都表示同意。楊也同意打斜孔,並鼓勵大家要敢想敢幹,異常解釋不了,就大膽驗證,出錯「我負責」。就這樣,第3個驗證孔(編號113)於1960年5月施工,9月18日傳來喜訊,自孔深382.06米處開始見到厚約60多米的富銅鐵礦,安慶銅礦被發現的序幕終於拉開了。於是集中4台鑽機施工。1961年隨著國民經濟調整,鑽機全部撤出,第二次工作告一段落。

1963年為貫徹加強富鐵礦普查勘探工作方針,第三次進西馬鞍山開展工作。先在礦區西部施工,了解淺部接觸帶是否有礦,施工近10個孔,僅少數鑽孔見到厚度不大的閃長岩型銅礦。於是又回頭針對113孔所見礦體進一步追索。當時地質部為加強對沿江銅礦普查工作的領導,在九江市設立了長江中、下游地質工作協作組,西馬鞍山銅礦普查是重點項目之一。在協作組楊慶如、李錫之的指導下,布置了116、117、118諸孔。1964年3月116孔見礦,117孔有較強的磁黃鐵礦化,於是又設計119孔,並於1966年初,由礦區技術負責人魏文開帶著設計意見,乘省地質局在青陽召開地質工作會議的機會,向省地質局領導做了匯報,郭珍副局長和嚴坤元總工程師同意施工119孔;該孔於1965年3月施工,見到了厚205米的富銅鐵礦體,這是一個突破性的鑽孔。至此,西馬鞍山磁異常得到了徹底驗證,從而確定了西馬鞍山銅礦床的工業遠景。

119孔見礦後,地質部從北京調來了物探所李善芳、吳仁利、劉文錦等,投入了井中透視、三分量、井中充電、放射性測井、化學探礦及重力測量等。配合地質、鑽探進行了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的多工種聯合勘查。

1963—1965年為普查階段,共施工鑽孔19個,進尺9174米,見礦孔13個,初步查明礦體產出部位、特徵和分布,為礦床勘探提供了地質依據。當時三二六隊的隊長是趙文祥,黨委書記楊青,技術負責人李錫之,參加野外和室內工作的主要成員有王殿忠、魏文開、周倫義等。

1966—1969年轉入勘探。在全隊職工共同努力下,應冶金部門的迫切要求,於1969年結束工作,同年9月提交了《安慶銅礦最終地質報告》。完成鑽探工作量3.54萬米(58個鑽孔)。報告經安徽省冶金地質局組織設計院和生產單位現場審查,認為對礦體控製程度不夠,尚不具備設計開采條件,需進一步勘探後再審批儲量。

本階段參加工作的主要技術人員有王殿忠、陳文才、陳夕坤、魏文開、周雲生、周倫義、莫靜儀、劉法興、胡高虹等。

1972年12月—1975年7月,礦區進行補充勘探。共完成主要工作量:1∶2000地質測量2.64平方公里,1∶1萬地質測量69平方公里,鑽探2.24萬米。於1976年提交了《安慶銅礦儲量報告》,探明銅金屬儲量41.17萬噸、鐵礦石儲量3060.8萬噸以及伴生硫133噸、鈷金屬量0.6萬噸、金7.377噸,銀162噸。補充勘探期間,大隊革命委員會主任為於格,大隊技術負責人為李錫之,參加野外工作和編寫報告的主要人員為組長陳夕坤、魏文開,組員劉法興、莫靜儀、陳文才等。

省地質局於1976年10月批准了《安慶銅礦儲量報告》,探明儲量可作為礦山設計的依據。

1975—1977年,對該礦區3號礦體作為專項進行勘探,施工鑽孔47個,進尺8212米,於1977年9月由魏文開編寫提交了《安慶銅礦3號礦體儲量說明書》。探明銅金屬儲量1.30萬噸。同年省地質局審查批准了該《說明書》及其探明儲量,作為礦山開采設計的依據。

參加該階段工作和編寫報告的主要成員為:技術負責人魏文開,組長莫靜儀,組員王瑞祥、李生和等。

安慶銅礦從發現到3號礦體勘探結束,總共投入鑽探工作量8.01萬米(191個孔),累計探明銅金屬儲量42.46萬噸。

1981年12月,三二六隊月山地質組陳夕坤、莫靜儀等觀察礦山西風井工程鑽岩心時,發現在孔深500米以下,有近300米的透輝石夕卡岩及透輝石化閃長岩,並具有與安慶銅礦主礦體相類似的圍岩蝕變特徵。據此,於1982年5月在該地段施鑽普查,連續3孔沒見礦。1983年4月0341孔終止,經省地質局物探大隊測井分隊測井,在孔深400—800米孔段發現井中旁側磁異常;根據該孔又布置了0342孔,同年6月物探隊又以書面形式向省局匯報並致函該隊,建議對井中磁異常進行驗證。1983年10月施工0342孔,1984年元月在孔深481米處見94米厚的富鐵富銅礦,見礦後命名礦區為馬頭山鐵(銅)礦區。後經工作證實,該段礦體為安慶銅礦2號礦體的西延部分,由於斷層將其與主礦體錯開南移約70餘米,礦區工作到1985年6月逐次由普查過渡到詳查階段。前期工作,初步查明礦體分布特徵,礦種以鐵為主,銅為共生礦產,詳查工作對象是鐵礦。1987年12月詳查結束。前後共完成1∶2000地質測量2.8平方公里、1∶5000地質測量22.8平方公里、鑽探3.22萬米。探明鐵礦石儲量891.20萬噸、銅金屬儲量2.02萬噸。

參加本階段工作及編寫報告的主要成員為組長陳夕坤、莫靜儀,組員為周鳳皋、成克勤、汪龍雲。

1984年8月,在普查馬頭山礦區的同時,對「安銅」1號礦體以東開展了普查工作;到1988年施工9個鑽孔,有7個孔見礦,初步控制礦體長400餘米,延深約300餘米,經工作證實為安銅1號礦體東延部分,命為東馬鞍山礦區。1988年4月以後逐次轉入詳查,至1992年9月結束。前後共完成1∶2000地質測量2.4平方公里、1∶5000地質測量9平方公里、鑽探工作量2.8萬米,37個孔,1992年11月提交詳查報告。探明銅金屬儲量6萬噸、鐵礦石儲量200萬噸。

參加本階段工作的主要成員為組長周鳳皋、莫靜儀,組員趙玉敏、汪龍雲、黃明、饒宏泰等。

安慶銅礦床,包括新發現的馬頭山、東馬鞍山礦段,總計探明儲量:銅金屬將超過50萬噸,鐵礦石在4000萬噸以上。

1978年3月,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提出礦山初步設計,同年5月經冶金部批准。銅陵有色公司成立了礦山建設指揮部,進行籌建。1979年因國民經濟調整,列為緩建項目。

1981年7月—1986年9月,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金屬礦業事業團和銅陵有色公司合作,於1991年3月7日正式建成投產。設計規模日處理礦石3500噸,年處理礦石115.5萬噸,年產銅精礦9400噸,初步設計投資1.78億元。1990年調整投資概算2.94億元,目前礦山處於試生產階段。從1991年8月開始至年底累計產銅精礦1500噸,按銅精礦市場價格8000元/噸,當年產值1200萬元。按礦山建設5年規劃,1992年產精銅4000噸,到1994年達8000噸,年純利約4000萬元。

5.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有個長崗村嗎

有個長崗村
我的答案怎麼樣?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和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
個體戶可以商標注冊碼 瀏覽:980
l047轉讓 瀏覽:665
公共服務外包協議 瀏覽:464
暴走蘿莉現在哪裡可以買羊年限定 瀏覽:130
北京車牌出租糾紛 瀏覽:797
馬鞍山慈馨家園怎麼樣 瀏覽:239
抽油煙機的使用年限 瀏覽:853
車位轉讓使用權發票 瀏覽:310
馬鞍山最新項目 瀏覽:231
江蘇基金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515
太古神王914章最後期限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