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發布時間:2020-12-11 07:18:16

A. 什麼是8項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8項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2、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1)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擴展閱讀

設施需求

1、教育設施的配套質量需求逐步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教育設施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於少年兒童比例的持續下降。住區內教育設施的配套面臨資源整合,提升質量、提高配套標准等潛在要求。因此,優化教育設施的資源配置.提高配套標准.提升配套質量是教育設施配套的發展趨勢。

2、老年設施的配套需求面臨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會對老年設施的需求激增。這就意味著住區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區內養老設施的數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養老設施的配套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需求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性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須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B.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運用結合點、把握著力點,抓住著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德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一)要加強社會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
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
持以人為本,在改革措施出台、管理方式改變、重大項目引進、重要活動舉辦等重大決策之前,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
的社會各方的利益沖突。三是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完善鎮(街)調解中心和村(居)調處工作站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各項制度建設,運
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形式,及時有力地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嚴防其升級、激化或轉化。四是建立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
要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看能不能幹五是建立積極預防穩妥處置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機制。加強預防、穩妥處置。六是健全完善處
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快速有序反應機制,防止和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制定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二)要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整治,實現社會平安和諧。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排查整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改善民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和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

(三)要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隨著新的戶籍管理規定出台,就需要我們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辦
法。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
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
努力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方面與本地居民享有平等
權益。二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
根本要求,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擺上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重要議程,著力鞏固各級管理體系;完善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定級定編的專
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四)解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我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特徵日益凸
顯,出現了一些新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解決好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境內社會
組織。對境內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方針,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明確有關部門管理、監督職能,明確社
會組織開業條件、審批程序、職責任務、活動宗旨,規范其行為。

(五)加強基層墓礎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大平安建設的經費投入。要將平安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以保證綜
治各項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市區、鎮街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和工作人員,明確責任,確保市區綜治辦和鎮、街
道綜治辦有足夠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鎮(街)綜治工作中心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村(居)綜治工作站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站建設和村(居)
委會、治保會、調解會,以及基層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設,確保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運行正常。

(六)發揮綜治委成員作用,積極推進齊抓共管。要落實綜治委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管貴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要建立和完善綜治委各成員單位以及綜治委「五個
專門工作小組」綜治工作述職報告制度、聯絡員制度、平安創建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綜治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治安綜
合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C. 社區公共服務人員的具體職能有哪些

社區公共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貧困居民、老年人、殘疾人、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為服務重點。主要職責:

1、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負責人力資源動態管理;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辦理就業登記和失業登記等事務;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服務;負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異動和信息錄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參保登記;開展勞動保障政策、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協助做好信訪、監察工作。

2、社區社會救助服務。負責轄區內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認定、醫療救助、精神病葯物救助、五保供養、救災救濟、慈善、臨時救助等各類社會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3、社區計生服務。組織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生殖保健等方面宣傳和服務活動;掌握社區育齡人員(含流動人口)婚育情況;協助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為社區育齡人員提供《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計劃生育證明的核查和發放服務。

4、社區住房保障服務。負責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對所轄社區住房保障對象的申報初審、調查核實、年度復審以及租賃住房補貼發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狀況摸底調查、申報登記、信息統計和住房檔案建立等工作。

(3)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數字社區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D.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E. 如何改進政府在社區的公共服務方式

整合政府各抄部門在城市基層的辦事機構,積極推進「一站式」服務,提高為社區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政府有關部門不得將應由自身承擔的行政性工作攤派給社區組織。對有些社區組織做起來有優勢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採取「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委託社區組織承擔。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管理等多種形式,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促進公共服務社會化。梳理、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呼叫熱線,形成社區公共資源共享機制。建設社區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的自動化、現代化水平。

F.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社區公共服務系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與查詢、網上參保和申報、信訪投訴、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等社會化服務的信息系統。

G. 怎樣建設社區便民服務平台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築科學的城市管理體系,對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現代城市的發展與管理重點是安全管理,所以,推進城市安全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是現代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務。對此,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城市安全管理體系。要推進和探索城市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確定體系建設的責任、目標和分工。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倒查制度,充分發揮城區安全管理信息、隊伍和監督網路的作用,健全完善防範突發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的預警應對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企業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力度,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安全管理。提高各種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警監測和應急防控能力,推進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完善治安行政管理長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建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要落實《處置群體性事件實施辦法》,健全群體性事件預警、復雜矛盾化解和妥善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工作機制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加強城區應急指揮中心的隊伍建設和工作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和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的能力。落實定期排查、歸口調處、領導包案、個案督辦等制度,暢通訴求渠道,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人民調解、治安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工作制度,教育和引導群眾用合法形式表達訴求,努力把各種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3.強化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功能。努力推進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數字化建設,完善城市管理指揮和監督體系,明晰部門管理職責和范圍,理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履行屬地管理權利並承擔行政執法的屬地管理責任。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大對重點地段的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力度,繼續保持查處違法建築和違法用地工作的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加強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完善環境綜合治理機制。

二、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共同發展

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功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產品,在城市發展和管理中十分重要。
1.構建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務管理體系。以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和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功能作為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根據公共服務的規模和范圍,有效地配置政府資源,進一步劃分區、街、社區的公共服務職責,建立起相互銜接、合理分工、規范高效的社會管理三級框架。切實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公開,建立順暢高效的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最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在某些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引入企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充分運用企業配置資源的方法,激發政府服務的動力和創造力,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2.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文化執法體制和文化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推動文化事業持續全面發展。繼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重點搞好圖書館新館和社區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大力培育群眾文化活動主體,進一步完善三級群眾文化網路,構築文化人才高地。
3.推進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以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制度、構建校本研修制度和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主線,努力形成法人制度健全、辦學行為規范、組織管理科學的學校自我發展機制。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扶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的發展,多渠道解決好外來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入學問題。積極探索群眾體育社會化、商業化模式,帶動全區體育產業發展。
4.提升衛生和健康服務水平。構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內容。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為重點,大力加強專科業務建設和衛生基本設施建設,提供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執法監督管理、行業協調管理,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衛生監督執法、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體系,促進轄區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路建設,積極創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5.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妥善安置幫扶轄區困難失業人員就業。引導和幫助轄區戶籍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失業人員自主創業,並在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企業勞動守法誠信管理體系。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保管理服務體系。做好低保工作,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建立新型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

三、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平安和諧社區

1.構建社區服務體系。以創新社區服務體制、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和完善社區服務網路為核心內容,全力構建社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機制,抓好基層政權的組織建設,調整社區規模,創新社區工作站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其基層基礎工作的作用。理順社區黨組織、工作站、服務中心、居委會、業委會等各服務主體在社區服務中的關系,形成社區公共服務、互助服務和自助服務協調共存的社區服務格局。
2.完善社區管理服務體制。建立完善政府行政事務和社區服務事務分離的社區管理體制,堅持管理下沉、權力下沉和財力下沉的工作方針,深化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的改革,明確界定兩者的工作職責、內容和關系。深化「居站分離」、「職能分開」改革,規范社區工作站的管理,強化社區工作站的政務服務職能。規范街道對社區居委會的管理方式,實現從行政管理向協調指導服務方向轉變。強化社區自治功能,健全社區居委會的民主選舉、民主議事等制度。開展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提高社區建設整體水平。
3.拓寬社區公共服務領域。更新社區服務觀念,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市場化、規范化的方式方法,健全社區服務網路,鼓勵公益性民間組織進入社區服務領域。重點發揮社區服務站等服務場所的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性的便民利民服務。積極開展面向特殊居民群體的社區服務,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呼叫熱線,建立轄區全覆蓋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提高服務的時效性。加強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睦鄰友善、守望相助的社區義務服務活動。
4.完善社區的基本建設。積極推進轄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尋求社會各界多方參與、合力共建、共居、共管的新方法,探索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主導、市場化管理的新途徑。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幫助轄區社區配齊辦公用房,配備比較完善的社區服務和活動場所。加大社區環境建設投入,大力整治社區環境,建設綠色社區。
5.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做好新任或當選社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繼續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逐步提高和改善社區工作者的待遇。繼續整合協管員隊伍,加強業務培訓,建立管理體制,有效利用社會管理服務的力量。加強統籌協調,使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成為共同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合力。

H. 社區公共服務活動形式創新主要包含哪些項目

1、為老服務。開辦各種類型的老年大學,開展各種有利於老年健康的文體活動,興辦社會福利機構,如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婚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務,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提供各種服務項目。

2、社會保障服務。對社區低收人家庭,根據國家政策提供社會保障和救助,落實低保政策。建立再就業基地,加強職業中介等千方百計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

3、優撫服務。主要協助政府落實優撫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開展擁軍優屬服務,為軍人家屬和傷殘人員的生活提供方便。

4、為殘疾人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安置服務,醫療康復服務,基本生活服務及婚介服務。

5、安全防範服務。社區居委會可以根據需要建造社區安全防範設施,如電子防盜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等。在社區可以成立由社區志願者組成的治安巡邏隊。

(8)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擴展閱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成份、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和就業形式的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

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社區居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群眾的多方面需要給社區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有利於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體現政府的施政宗旨;有利於擴大就業、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有利於不斷滿足居民群眾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閱讀全文

與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
個體戶可以商標注冊碼 瀏覽:980
l047轉讓 瀏覽:665
公共服務外包協議 瀏覽:464
暴走蘿莉現在哪裡可以買羊年限定 瀏覽:130
北京車牌出租糾紛 瀏覽:797
馬鞍山慈馨家園怎麼樣 瀏覽:239
抽油煙機的使用年限 瀏覽:853
車位轉讓使用權發票 瀏覽:310
馬鞍山最新項目 瀏覽:231
江蘇基金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515
太古神王914章最後期限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