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人故意亂舉報,工商局來查。
可以採取如下做法:
沒有做違法的事情不在乎工商局的檢查;
如果被舉報次數過於頻繁,擾亂了正常的經營,可以向工商局反應情況;
或者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
B. 投訴工商局後會有什麼後果
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被消費者撥打12315向工商局投訴的結果有如下內容:
(一)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到工商局投訴後,消協會來組織商家去協商解決。若商家與消費者協商不好,消協會將此事報給工商行政管理;其實,12315隻是工商局內設的消費者申訴處理機構,也就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處理消費者的申訴,一般只做調解處理,不會作任何處罰。
(二)商家被投訴侵犯消費者權益,工商行政管理會對商家的行為進行調查,並依據調查結果對商家(企業、商戶)進行行政處罰。包括吊銷營業執照、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業等等;
(三)如果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可能會到法院向商家(企業、商戶)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商家各項賠償。
打12315投訴後悔了怎麼辦?
如果是擔心12315實名舉報有什麼風險和後果,可以選擇匿名投訴。在12315投訴時,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匿名投訴。因為匿名投訴,可以更好的保護投訴者的隱私,並不用擔心被投訴者的會遭到打擊報復。12345是市政府服務熱線,接到舉報之後,也不會把舉報人的姓名以及其他信息透露出來;
備註:綜上問題所述如果在消費時自身的合法權益被侵犯,不要一味的忍讓,建議大家應該善於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尋求工商局的幫助,讓不法商家付出代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
(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
(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
(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責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
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費者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的規定,開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活動。
C. 我是賣水果的被投訴到工商,怎麼辦
工商局裡面有個經濟檢查執法局,每次315活動基本都是這個機構在操作,其內容包括打假、舉報、檢查、抽查、宣傳教育等。被投訴的商戶一般都是被這個機構現場檢查而已,除非是嚴重的涉假行為,否則都是其下屬設立的消協予以協商解決。所以被投訴到工商局只要你確實沒有過錯就不要害怕。
D. 被投訴到工商局嚴重嗎
被投訴到工商局嚴重。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被消費者投訴到工商局不能不管,收到工商局的投訴是比較嚴重的,如果賣家選擇槐銀輪不回應,工商方面會直接認為商家放棄了搏悶辯訴的機鉛信會,就會直接判消費者方面舉報成立。消費者的舉報成立之後,工商方面就會對商家進行處罰。
E. 被客戶投訴到工商局了應該怎麼解決
法律分析:1、各工商所(分局)申訴舉報工作站負責受(處)理市局12315指揮中心及縣(市)區局指揮中心分派的消費者申訴、舉報件,同時負責登錄並處理轄區內的消費者申訴、舉報件。
2、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消費者申訴的案件,屬於民事爭議的,實行調解制度(但行政調解不免除對經營者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的,原則上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由申訴人、被申訴人和調解人員三方簽名,加蓋調解機關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若採取其它相應方式便捷和快速調處的,應當有相關規范記錄並進行規范備案。
3、消費者要求工商部門出現場調解或調查處理的,指揮中心在通過網上分轉的同時,以電話方式告之。有條件的必須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因有特殊情況不能到達現場處理的,可及時與消費者聯系並徵得同意的情況下另約調解時間,也可採取更好的方法為消費者妥善調處。但消費者堅持要求現場處理或非現場處理不可或其他重(特)大申(投)訴需要工商部門現場調查處理時,應作妥善處理。對消費者在現場申訴的處理,原則上要求當日錄入處理結果。
4、對於「緊急」類和「特急」類的申訴、舉報,市局指揮中心有權直接採取特別方式分派到屬地管轄單位或指派到相應單位,並指揮、調度和跟蹤受(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五十條 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F. 被顧客投訴到工商局有什麼後果
被消費者投訴到工商局,工商局會責令經營者改正,並且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定: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2、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4、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5、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6、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7、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8、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9、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6)被舉報去工商局擴展閱讀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相關規定:
第十一條 消費者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有明確的被投訴人;
2、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3、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
第十五條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人:
1、符合規定的投訴予以受理,並告知投訴人;
2、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六條 下列投訴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
1、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
2、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
3、已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
4、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
5、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6、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
7、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
G. 被別人舉報工商局怎麼辦
法律分析:當消費者的舉報被工商局受理之後,工商局便會針對消費者反應的問題進行調查。對消費者申(投)訴進行調查處理完畢後,各單位(相關部門)要按照規定和要求,按時(或及時)將相應調查處理情況和結果按照順序進行回復和反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H. 有營業執照被投訴工商局還會查嗎
有營業執照被投訴工商局還會查嗎?會的。
工商局接到舉報後有可能要求你提供相關證明,證明自己沒有出售假冒產品,也可以到你經營現場抽查抽檢,不會憑口頭確認的,工商局也會要求投訴者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證實所投訴的事件屬實的。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工作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部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