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

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5-02-24 01:37:29

① 景區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有哪些舉措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② 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哪些

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是指為滿足旅遊者的公共服務需求而建立的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交通運輸:提供旅遊者到達旅遊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等運輸方式。

5. 旅遊文化服務:提供旅遊文化體驗服務,包括旅遊文化活動、文化交流、文化展示等服務。

6. 旅遊環境服務:提供旅遊環境保護服務,橋卜包括旅遊景區環境衛生保障、景區保潔、環境治理等服務。

7. 旅遊人才服務:提供旅遊人才培訓、旅遊人才交流、旅遊人才引進等服務,為旅遊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綜上所述,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旅遊信息咨詢敏凱穗服務、旅遊安全服務、旅遊衛生服務、旅遊文化服務、旅遊環境服務和旅遊孫拍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服務。

③ 如何做好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管理工作

旅遊公共服務五大內容體系

旅遊信息咨詢服務體系
旅遊安全保障服務體系
旅遊交通便捷服務體系
旅遊便民惠民服務體系
旅遊行政服務體系

旅遊網路信息服務
旅遊信息咨詢服務:遊客中心、信息亭、觸摸屏、旅遊地圖指南信息服務、移動簡訊服務、旅遊呼叫中心服務(旅遊熱線、投訴電話)
旅遊標識解說服務:交通導引、景區解說標識標牌、自助導游

旅遊安全環境建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等消費安全環境建設
旅遊安全設施建設:消防安全、游樂安全、安全標識
旅遊安全機制建設:旅遊安全應急預案、安全求助、旅遊保險

旅遊交通通道建設:旅遊風景道、游步道、無障礙通道、旅遊專線專列、旅遊觀光巴士
旅遊交通節點建設: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停車場、旅遊站點、旅遊碼頭、旅遊機場(停機坪)
旅遊交通服務建設:車輛租賃、自駕車營地、自駕車加油站及維修呼叫服務

旅遊便民設施建設:無限網路、通信、郵政、金融等
免費遊憩場所建設:休閑街區、城市公園綠地、休閑廣場、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公共海灘等
旅遊惠民政策:旅遊消費券、旅遊年票、旅遊一卡通、特殊人群優惠政策(老年人、學生、殘障人士)

旅遊行業規范與標准制定與相關評定服務
旅遊從業者教育培訓服務
旅遊者消費保障服務

國內發展動態
產生背景
旅遊業發展新階段
中國旅遊業進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正在由小產業向大產業轉變。
中國現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完善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是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必然要求。
「大旅遊」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促進社會相關產業鏈轉型升級,有利於加強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程和改善民生。
遊客需求導向
隨著旅遊業大眾化、產業化發展,遊客更加註重旅遊活動的自主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對旅遊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遊客更加註重旅遊品質和安全,對目的地旅遊信息服務、旅遊交通便捷服務、安全保障服務等的需求更加強烈、多元,要求更高。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已經成為適應旅遊業新形勢的必然選擇。
中國自助旅遊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是近年來最流行的新興旅遊方式,具有自主、靈活等特點對旅遊基礎設施、接待設施、配套設施、自助旅遊信息等要求較高。自助游市場的迅速崛起,急需完善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
建立服務型政府的戰略舉措
中國旅遊業進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正在由小產業向大產業轉變。
中國現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完善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是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必然要求。
「大旅遊」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促進社會相關產業鏈轉型升級,有利於加強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程和改善民生。

④ 旅遊規劃的旅遊規劃和促進

一、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旅遊資源豐富的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對跨行政區域且適宜進行整體利用的旅遊資源進行利用時,應當由上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編制統一的旅遊發展規劃。二、旅遊發展規劃應當包括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內容。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三、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四、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當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五、對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進行旅遊利用,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資源、生態保護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維護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維護資源的區域整體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並考慮軍事設施保護的需要。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資源保護和旅遊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七、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八、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公共服務和旅遊形象推廣。九、國家制定並實施旅遊形象推廣戰略。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統籌組織國家旅遊形象的境外推廣工作,建立旅遊形象推廣機構和網路,開展旅遊國際合作與交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籌組織本地的旅遊形象推廣工作。十、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旅遊公共信息和咨詢平台,無償向旅遊者提供旅遊景區、線路、交通、氣象、住宿、安全、醫療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詢服務。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需要在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和旅遊者集中場所設置旅遊咨詢中心,在景區和通往主要景區的道路設置旅遊指示標識旅遊資源豐富的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建立旅遊客運專線或者遊客中轉站,為旅遊者在城市及周邊旅遊提供服務。十一、 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

⑤ 關於進一步做好旅遊公共服務工作的意見工作機制

為了深化旅遊公共服務工作的實施,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構建"大旅遊公共服務"的協同機制。按照一體化規劃和差異化管理的思路,政府應引領並協同相關部門,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服務網路。各部門需共享政策和信息,確保工作順暢,共同推動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整合發展。


其次,促進社會化供給的多元化。拓寬公共服務供給途徑,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形成可持續的旅遊服務供給體制。政府可以引入引導性投資,激發社會資本和民間力量投身公共服務建設,根據公共服務的公益性質,合理選擇供給主體和運營模式,實現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的有機結合。


最後,強化績效監督和問責制度。建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包括人大、政協、審計、媒體和公眾等,增強外部監督力度。通過遊客滿意度調查和獨立第三方評估,定期評估服務質量,並將評估結果納入政府工作考核體系,確保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同時,不斷完善問責機制,確保責任明確,問題得到及時糾正。


這些舉措旨在優化旅遊公共服務,提升遊客體驗,推動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
(5)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2012年6月11日,國家旅遊局辦公室以旅辦發〔2012〕281號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旅遊公共服務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工作機制、保障措施4部分16條。主要任務是:加快旅遊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旅遊交通便捷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旅遊惠民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旅遊行政服務體系建設。

閱讀全文

與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徐州市工商局吉鎮簡歷 瀏覽:401
韶關馬鞍山門票 瀏覽:860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 瀏覽:930
光谷工商局手機電話 瀏覽:720
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 瀏覽:106
工商登記時出資時間怎麼填 瀏覽:188
淘寶代購投訴工商局 瀏覽:837
西安電視問政工商局 瀏覽:306
濮陽公共服務車輛違章 瀏覽:88
兵團改進優化公共服務情況 瀏覽:673
公共服務廉潔化總結 瀏覽:957
公共衛生服務成果 瀏覽:398
新疆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管理員登錄 瀏覽:485
江蘇鹽城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6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匯報 瀏覽:175
馬鞍山江傑 瀏覽:762
招投標公共服務 瀏覽:541
報關注冊登記證書變更 瀏覽:430
涪城區工商局 瀏覽:821
到馬鞍山滕州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