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督導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

督導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

發布時間:2025-02-19 19:48:08

A. 雲南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和諧和公平正義,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相關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例所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是指通過和解、調解、公證、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多種矛盾糾紛化解方式,構建非訴訟與訴訟方式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為當事人提供多樣、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解決途徑和服務。第三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工作體制,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暢通訴求表達渠道,依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四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應當公平、公正、高效,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當事人意願;

(二)和解、調解優先;

(三)預防與化解相結合;

(四)不違背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公序良俗。第五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應當健全社會穩定風險預警評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突發事件應對、社會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重點群體幫扶、重點地區管理、重點時期管控等制度,建立源頭治理、排查發現、調處化解、處置防控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綜合機制。第六條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矛盾糾紛化解領域,鼓勵社會各界為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提供捐贈、資助。第七條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法律知識,培育理性表達訴求、解決糾紛、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社會氛圍。第八條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可以按照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二章化解主體及職責第九條國家機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承擔矛盾糾紛化解責任,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納入有關法治建設規劃,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履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職責,加強非訴訟與訴訟解決方式的銜接,制定鼓勵社會組織、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政策措施,建立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會商機制,及時妥善處置矛盾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職責范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加強與其他部門和地區間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銜接,依法開展行政調解、行政復議、行政裁決工作,指導本部門領域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健全矛盾糾紛源頭發現和預防化解機制,組織協調轄區內相關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調解組織和個人等,開展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和化解工作。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應當依法主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十二條統籌協調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機構應當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協調指導、督導檢查、考核評估等工作,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綜合機制,統籌矛盾糾紛化解綜合協調工作平台建設,促進多種化解途徑有效銜接。第十三條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矛盾糾紛化解政策研究,指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工作。加強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化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培育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完善多種調解機制建設,促進各類調解的銜接聯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證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志願者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第十四條人民法院應當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方式的銜接工作機制,完善訴前委派調解、委託調解與人民調解的銜接工作機制,推進與行政機關、調解組織、仲裁和公證機構在程序安排、效力確認、生效法律文書執行等方面的有機銜接,加強對人民調解的業務指導。第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應當完善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機制。加強檢調對接、公益訴訟、刑事和解、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等工作。依法對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和不行使職權的行為進行督促糾正。

B. 矛盾糾紛化解6項機制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深圳經濟特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是指通過和解、調解、信訪、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訴訟等多元方式化解矛盾糾紛的活動。
第三條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平等自願、誠實守信、公平合法、非訴優先、高效便捷原則。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納入法治城市建設規劃,加強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能力建設,促進矛盾糾紛化解組織健康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督促相關部門落實矛盾糾紛化解責任,並提供必要的財政保障。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卜差鉛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第五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形成承擔矛盾糾紛化解職能的部門和其他組織協同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格局,統籌協調各慶仔方力量,共同化解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行業以及涉及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矛盾糾紛。
第六條 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公眾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
第二章 源頭治理
第七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堅持源頭預防,將預防糾紛貫穿於重大決策、行政執法、司法訴訟等全過程,減少糾紛的產生。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基層治理,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資源向基層傾斜,充分依靠基層自治,發揮公共法律服務機構的作用,從源頭上預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構建社會穩定豎灶李風險評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機制,依法引導通過非訴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第八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推進重大決策過程和結果公開,做好行政相對人和公眾的思想引導、內容解釋工作,發現引發或者可能引發矛盾糾紛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及時發布准確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九條 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健全完善社會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機制,根據需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幫助公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在發生矛盾糾紛時及時提供心理干預服務,積極疏導、緩和情緒,防止矛盾糾紛激化。
第十條 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負責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組織協調、督導檢查和評估工作,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納入平安建設考核體系,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獎懲機制。
第十一條 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統籌協調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方式之間、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方式和訴訟之間的對接機制,余遲指導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方式中的調解工作,促進各類調解之間的銜接和聯動,完善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等工作機制,推動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工作者、志願者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公安機關依法開展治安案件調解工作,依法支持和參與街道、社區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信訪部門應當分類處理信訪訴求,依法建立完善信訪與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矛盾糾紛化解方式有機銜接的工作機制。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應當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完善勞動關系多方協調機制,積極預防勞動爭議的發生,探索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革,加強對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仲裁機構和調解員、仲裁員的管理,提升勞動爭議處理效能,切實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市、區人民政府其他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依法開展行政調解、行政裁決等工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協調轄區內派出所、人民法庭、居民委員會等矛盾糾紛化解力量,依託平安建設工作平台建立矛盾糾紛化解中心,開展矛盾糾紛預防辯逗、排查和化解工作。
第十二條 街道辦事處應當推進社區協商制度化,暢通公眾訴求表達和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渠道,對需要相關部門參與調處的矛盾糾紛,可以要求相關部門到場調處,相關部門應當配合。居民委員會應當組織人民調解員、網格管理員、社區工作者、社區法律顧問、平安志願者等人員,就地預防、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員、網格管理員、平安志願者、樓棟長等發現矛盾糾紛,應當及時調解,快速上報,防止矛盾糾紛激化。
法律依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八、積極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
24.積極探索預防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新路子。要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對矛盾糾紛要依法妥善解決。對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調處的民事糾紛,行政機關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及時予以處理。要積極探索解決民事糾紛的新機制。
25.充分發揮調解在解決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對民事糾紛,經行政機關調解達成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救濟權利和渠道。要完善人民調解制度,積極支持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人民調解工作。

C. 廣東省平安建設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平安廣東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平安建設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平安建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專項治理相結合。第四條平安建設的主要任務是:

(一)維護國家政治安全;

(二)防範化解社會風險和矛盾糾紛;

(三)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四)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五)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

(六)健全實有人口服務管理機制;

(七)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

(八)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平安建設任務。第五條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在同級黨委領導下負責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轄區內的平安建設工作。

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應當根據平安建設工作需要,確定本轄區內相關單位作為平安建設的成員單位,並實行動態調整。各成員單位應當依照法定職責,按照平安建設權責清單開展工作,落實平安建設工作責任制和領導責任制。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平安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履行平安建設相關職責,並將平安建設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平安建設工作,組織開展群防群治、基層平安創建等工作。第七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應當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健全調度、分辦、協同工作機制,協調推動違法犯罪排查防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安全隱患排查處置等工作,組織做好平安建設宣傳活動,加強對轄區內各地區、各部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督導檢查。

各級人民政府和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標准化、實體化建設,配備必要的辦公場所和人員。第二章基礎建設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面治安防控網、重點行業治安防控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治安防控網、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內部安全防控網以及信息網路防控網建設,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運行機制。第九條省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應當制定平安廣東智能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健全平安建設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公共安全視頻資源聯網應用,提昇平安建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按照屬地管理、標准統一、動態調整的原則科學劃分網格,規范網格工作事項清單管理,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發揮網格化管理在基層平安建設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第十一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健全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鼓勵法學專家、律師、公證員、人民調解員等法律工作者,以及高等學校法學專業學生,發揮專業優勢開展法治宣傳、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第十二條衛生健康部門應當會同公安、司法行政、教育、民政等部門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心理服務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指導、咨詢服務等工作,推動社會心理服務和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單位、進家庭。第十三條平安建設組織協調機構及成員單位應當開展平安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平安文化素養。第三章社會風險防控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將社會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的前置程序,預防和減少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社會矛盾。

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工作,優化公共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制度,預防、減少社會風險。

各有關部門應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救濟渠道,引導公眾依法合理表達利益訴求。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社會風險隱患排查與預警制度,定期排查各類社會風險隱患,加強風險研判,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按照規定通報和發布預警信息。

閱讀全文

與督導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鴻盛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963
猴魁創造者 瀏覽:697
督導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 瀏覽:5
洋縣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276
馬鞍山古風 瀏覽:783
馬鞍山惠萬佳 瀏覽:695
音樂著作權授權協議書 瀏覽:20
嘗味期限什麼意思 瀏覽:97
spritedatabase版權 瀏覽:112
科技及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472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