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樓主,對於西安市未央區我沒有資料,只有給你這個範文參考吧
深化西崗區衛生服務工作
為進一步促進我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緩解和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當前衛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區政協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由區政協文法委與區政府衛生局組成調研小組,就我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的問題開展了為期三個多月的專題調研活動。調研組深入有關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走訪,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我區公共衛生硬體建設和使用情況開展了專題視察,分別召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衛生服務管理部門和事業單位負責人座談會,並到重慶、成都等地的友好城區進行學習考察,廣泛收集了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在摸底調查中,我們重點就我區衛生資源、人口結構、參保情況、慢病人數、醫患比例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初步摸清了與我區衛生服務服務工作有關的一些基本情況。
1、衛生服務資源基本情況。截至今年一季度,轄區共有醫院18家,按所有制劃分,公有制醫院13家,占總編制床位數的94.3%;非公有制醫院5家,占總編制床位數的5.7%。按隸屬情況劃分,省屬1家,市屬3家,區屬1家,部隊所屬2家,企事業單位所屬6家,個體所屬5家。除醫院外,轄區有婦幼保健所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公有制4家,社會聯辦7家。此外,轄區另有門診部、診所139家,全部為非公有制醫療機構。配置相對密集的醫療機構使我區的千人口床位數和醫生數保持了較高水平。現我區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和執業醫師數分別為12.9和5.97,兩項指標都高於市內其他城區和全市4.46、2.48的整體水平,也大大超過了《遼寧省貫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所提出的「原則上城市應控制在每千人口病床6.5張、醫師3.0名」的標准。
2、居民群眾享受醫保情況。參保情況是衡量居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標。西崗區現有戶籍人口33.6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7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0.8%。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36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63.4%;參加商業醫療保險4.9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4.6%;自費醫療7.4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2%。低保人員0.84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63萬人,占低保總數的75%;未參加醫保0.18萬人,占低保總數的21.5%。外來常住人口1.9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18萬人,占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5%;未參加醫保1.72萬人,占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0.5%。患九種常見慢性病的2.8萬人,其中參加醫保2.29萬人,佔81.4%;未參加醫保0.52萬人,佔18.6%。
3、社區衛生服務開展情況。社區衛生服務是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緩解和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這方面,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有關部門創新思路、狠抓落實,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努力構建「服務網路」體系。根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置、方便居民」的原則,對我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撤並改造和布局調整,規劃建設了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各街道設立了衛生防治站,為社區衛生服務服務提供了資源保障。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各自服務半徑內基本實現了「十分鍾內方便就醫」的目標。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張,家庭健康檔案7.8萬份。去年家庭病床使用為861人次,門診及巡診服務量33.6萬人次,占轄區醫療門診總量的14%。現各社區平均日就診量已達83.6人次。二是不斷加大「規范化」管理力度。加強內涵建設,健全管理機制,實行了一體化和標准化管理。嚴格依法監督,實施量化管理,促使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法行醫、規范執業。強化質量管理,提高服務效能,通過多種手段和形式促進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著力抓好「引進、培訓、管理」三個環節,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從業人員343人,平均每萬人擁有3.6個醫生、4個護士。三是深入開展「衛生進社區」活動。在積極改善就診服務的同時,加大宣傳引導和走出家門、深入社區,為群眾送健康、送服務的力度,開展了以健康干預、疾病預防、婦幼保健、醫療康復、紅十字服務進社區和送醫送葯、醫療回訪、危病護理、臨終關懷、家庭病床、健康普查、康復指導、免疫接種、產後訪視、溫暖救助進家庭為主要內容的「五進社區,十進家庭」活動,使居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社區衛生服務帶來的便利。四是不斷完善「優惠服務」措施。以降低群眾就醫成本為目標,推出「四項減免」措施。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目標,推出「十項承諾」措施。以減免低保人員醫療支出為目標,推出「十項優惠」措施。同時,推行「一狀一證一卡」,對低保戶、傷殘戶、邊緣戶、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實行「醫療救助」服務,使居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五是不斷強化「健康管理」措施。堅持「教育在先,防病在前」的原則,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用,積極加強對轄區居民的健康教育與管理。建立轄區居民健康檔案,為開展健康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宣講,在社區、公共場所開展健康知識和疾病防治知識講座,提高了轄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二、存在問題
我區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響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影響居民群眾看病、治病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存在。轄區醫療資源配置雖然相對飽和,常見病、多發病就診相對比較便利,但一些大醫院專家診、住院就診等方面還存在號位子、排長隊的現象,一些疑難病的診治難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仍困擾著轄區群眾。為緩解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市、區政府雖對一些困難群眾實行了醫療救助措施,但受宏觀體制、醫療保險發展緩慢等因素的影響,群眾看病貴,尤其是一些未參加醫保的慢性病患者、城市邊緣人群看不起病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另外,我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嚴峻,60歲以上老年人佔20.9%,高於大連市15.6%的平均水平,客觀上導致轄區慢性病率較高、醫療支出數額較大,加劇了我區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二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由於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習慣和流程還未形成,社區服務機構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機制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發展。我區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民營為主,隨著醫療保險政策放開、慢病管理放開、集體個體醫療機構准入放開、葯品價格放開,其原享受的政策優勢逐步弱化,生存壓力逐年增大。出於生存壓力與逐利本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益服務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以葯養醫」情況十分突出,應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未完全到位。三是人才隊伍建設還有不足。衛生系統事業人員年齡偏高、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現象比較嚴重。完善的用人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影響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好的人才難引進,現有的人員難調出,影響了衛生系統隊伍的整體活力。由於社區衛生服務人員來源渠道較窄,加之工作強度較高、待遇相對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員不穩,影響服務質量和水平。四是政策投入機制不完善。雖然我區已經實施了按每萬人每年4萬元的公共服務補助政策,但是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需求相比投入仍顯不足,影響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的發揮。
三、思路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目標,借鑒友好城區經驗和做法,並綜合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就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服務發展等方面,提出以下思路和對策。
1、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水平。一是應注意整合轄區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充分總結「非典」期間公共衛生服務尤其是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經驗,加強同市級預防保健機構的配合,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依託轄區市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集中的優勢,進一步加大轄區衛生資源整合力度,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區域聯動」的良好局面,為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供資源支持。二是應充分提高區屬公共衛生資源使用效率。近年來,我區加大公共衛生硬體建設投入力度,對區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等設施進行了改建或改造。為此,應堅持建、管、用並重的原則,確保好的硬體產生好的效果。同時,可採取內部共享、有償外租等做法,提高新配置設備使用率,防止資源閑置和浪費,充分發揮這些資源設施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有作用。三是應充分挖掘和調動事業單位活力。加強工作指導,細化工作職責,搞好工作考核,引導和促使衛生系統各事業單位立足各自職能,搞好分工協作,承擔起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探索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根據事業單位改革原則,按照精幹、效能的要求,加大人事用工管理制度改革,採取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等辦法,激發事業單位內部活力,建立起有利於調動工作積極性的用人機制。嚴格績效考核,將考核成績與收入掛鉤,採取考核不合格人員待崗培訓或調離崗位等做法,為引進人才騰出位置,逐步解決人員有序進出等問題,為公共衛生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2、進一步深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一是應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利於社區衛生發展的配套政策。我區應學習借鑒重慶等地的做法,認真落實大連市關於社區衛生補助相關規定,足額安排補助經費,逐步建立科學的政策補償機制,減輕社區衛生機構生存壓力,使其有餘力兼顧好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二是應著力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機構與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制度。繼續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宣傳,提升群眾認可度與信任度,努力引導群眾形成小病在社區就醫的習慣,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好在全區綜合衛生保障中的基礎作用。加強引導和協調,促進社區衛生機構與轄區大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雙向轉診合作關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錯位服務、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機制和「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鑒於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力量相對薄弱的實際,可協調引導社區衛生機構與大醫院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和交流制度,安排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到大醫院培訓進修,也可安排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到社區衛生機構實習,促進我區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應繼續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范管理。繼續加大軟硬體建設和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優化就醫環境、就醫流程,努力創造便捷化、親情化的衛生服務。在落實服務規范、鞏固現有服務成果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方式,採取社區巡診、跟蹤服務等形式,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培育特色,構築優勢,扶持發展一批以中醫、康復等為服務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強競爭優勢,提升效益水平。搞好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促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圍繞社區衛生機構六項功能,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標責任制管理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標,尤其把群眾滿意率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將公共服務職能完成情況與政府投入結合起來。建立考核獎勵制度,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考核獎勵經費,根據考核結果,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調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推動其由偏重逐利型向公益與營利並重型轉變。
3、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一是應關註解決重點人群的看病問題。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為重點,深入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二是應繼續開展惠民醫療服務。繼續落實好我區現有的「四項減免」、「十項承諾」、「十項優惠」等醫療救濟和補助政策,並在市政府出台的城市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辦法的基礎上,根據我區權力所及和財力允許的范圍,加大對特殊群體醫療救助力度,以低保戶、城市邊緣人群、未參加醫保的慢性病患者為救助對象,採取門診醫療補助、就診減免部分費用、一次性救濟等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優先向重點人群傾斜的醫療救助長效機制,緩解這部分人看病貴或看不起病的問題。三是應探索推行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做法。鑒於葯價在群眾醫療支出中佔有很大部分的實際,我區應探索加強對葯品的統一監管與調控。可考慮協調轄區醫療機構結成葯品采購同盟,盡可能地壓低葯品進價,為居民群眾提供實惠。
②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中的政府責任
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責任
從2O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其目標在於適當減少政府的規模,收縮政府行動范圍,引入市場化機制,鼓勵民營化,從而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公共服務的最佳供給和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這樣的改革方向自然有其歷史合理性。但遺憾的是,在許多國家的改革實踐中,政府忘記了自己作為保障公共服務提供最終責任人的使命,在鼓勵市場化和民營化的同時,忽視了強化市場監管的職責。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國家在推行自由化、市場化從而縮小政府行動范圍的過程中,也同時削弱了政府制定和執行法令與政策的制度性能力,從而未能適應市場化的發展對政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我國在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醫療、教育和住房的價格高啟,已經超出了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伴隨著成本和價格的攀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卻未見明顯的改進,在很多領域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公共服務市場化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引發了人們對市場化本身的全面質疑。有人主張在公共服務領域放棄市場化,轉而完全由政府承擔其提供者的角色。但是,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解決中國公共服務市場化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絕不能返回計劃經濟體系的老路。正確的思路恰恰不是放棄市場化,而是走向「有管理的市場化」。在走向「有管理的市場化」的過程中,政府應當承擔哪些責任以及如何承擔這些責任,是當今中國公共管理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責任總是和一定角色相聯系的,要明確政府在公共服務市場化中的責任,需要分析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角色。長期從事公共服務管理研究的伊曼紐爾·薩瓦斯把公共服務的參與者分為三類:消費者、生產者和提供者。服務的消費者不難理解。服務的生產者是指直接從事生產,或者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部門。它可能是政府、私營企業和非營利部門等。而服務提供者(也稱服務安排者)則是指安排生產者給消費者,指派消費者給生產者,或選擇服務生產者的人。服務提供者通常是政府,但也有例外。[6]在薩瓦斯看來,服務的生產者與提供者之間的區分至關重要,乃是界定政府角色的基礎。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基本角色有兩種:一是集服務提供者與生產者於一身;二是作為服務提供者,而不是服務生產者。據此,為了扮演好前一種角色,政府需要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在「純公共物品」供給中的高效和公正;為了扮演好後一種角色,政府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在「准公共物品」供給中推進公共服務的市場化和社會化改革。
完善公共服務市場化中政府責任的措施
(一) 提高政府在純公共物品生產和提供中的能力
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認為,公共物品可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特點的產品,對於純公共物品,其投入大、非營利性的特點,決定了只能由政府加以生產和提供。這就需要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增強純公共物品生產和提供的能力。
確立政府公共服務的公民導向機制。增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政府必須了解公民、企業及社會需要什麼,要求政府提供何種服務,以及如何有效提供這種服務,並進而對這種需求做出有效回應。確立政府公共服務的公民導向機制,一要推進公共服務觀念的轉變,政府要由恩賜者的角色轉到服務提供者和需求回應者的角色上來,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二要擴大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政府提供什麼公共服務,怎麼提供公共服務,應當事先聽取公眾的意見,了解公眾需求,以公眾意願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價值取向,並建立了解民意、實現公眾參與的渠道、規則和程序,確保在政府服務過程的各方面、各環節均有規范化的公民參與途徑。三要注重建立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機制,要關注和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和需求,特別是要加大農村和落後地區公共服務建設的力度,切實解決公共服務城鄉失衡、地區失衡的問題。四要堅持「政府公共服務成效如何社會說了算」。加大公眾評價對政府服務考核的影響比重,直接面對公眾提供服務的公務員在工作考核上也應當加上公眾評價這項內容,並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獎懲。
改善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改善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就是要建立一種更加公平、有效、高質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一要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採取不同的供給模式。二要增強重點領域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中,對教育、醫療衛生、科技發展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有著特殊的需求,政府要採取不同的公共供給戰略,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公共需求。三要推進公共服務的技術創新,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提供公共服務。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推進電子政務,改善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和提供手段,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建立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許多國家的改革實踐表明,建立健全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實行績效管理,有助於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政府公共服務在成本和產出的計算上較為復雜、難以界定和量化,不像企業成本效益可以用經濟指標來衡量那樣容易,這也增加了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難度。建立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首先應當加強理論研究,探討設立適合我國政府服務特點的指標體系和測量方法,為政府實踐提供理論依據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其次,應當明確政府服務的績效導向,強化成本效益核算,使資源配置、權力賦予、獎勵報酬與績效掛鉤,增強內外壓力,為提高服務績效創造激勵機制。三是建立多重的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實行評價主體多元化。應當注重國家權力機關、政黨、社會組織、企業和公眾的參與,藉助政府的外部力量和壓力,推動政府服務更加註重績效。
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責任機制。政府服務角色和機制的轉變,並不意味著政府公共服務責任的消失,而是要求政府負責任的方式也要有相應改變。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責任機制:一是必須強化政府監督責任,如市場主體或社會主體的公共服務出現問題時,政府應當出面調查解決,不能推卸政府應負的責任;二是政府原先承擔的服務責任分解後,按照許可權與責任相一致的原則,政府、市場主體、社會主體都應當對各自分擔的責任負責;三是建立以公共服務為取向的政府業績評價體系和科學的行政問責機制。盡快按照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建立以公共服務為取向的政府業績評價體系,強化政府的社會服務功能。與此同時,要建立科學的行政問責機制,追究政府行政機關和官員在公共服務職能方面失職的責任,建立與完善引咎辭職制度。
(二) 完善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機制
公共服務的市場化,只是政府的責任方式和責任內容發生改變,並不是政府責任的消失。從責任方式來看,政府在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領域,應該扮演好以下角色:[7](1)制度供給者。即制定有關公共服務的政策與規章,給人們提供一個行動的准則和規范,起到引導、激勵和約束作用。(2)決策者。即制定公共服務目標,選擇達成目標的戰略,選擇實施這些戰略的組織,測量這些戰略和組織在目標達成過程中的運用情況並適時地做出調整。(3)監控者。目前,委託授權是公共服務市場化最常採用的方式。政府作為委託人必須對其代理人(公營的或私營的承包人)進行監督控制,促使承包人以最小的成本實現約定目標,降低風險,並且鼓勵其創新和提高效率。(4)競爭的管理者。即將競爭和市場力量引入到公共服務過程中,創造服務中的自由選擇機會,完善競爭環境。(5)組織協調者。在尋求公共服務問題的解決方案過程中,當出現數名競標者勢均力敵、難分伯仲時,政府要把合格的競標者組織到談判桌前進行磋商和談判,或作為協調者促成公共服務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責任的內容來看,政府為了完善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機制,應該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確公共服務市場化的范圍和標准。這些年,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把能賣的都賣,所有的一切都推給了市場,實行所謂的全面「公共服務市場化」。這其實是對公共服務市場化的誤解。這就需要政府首先要對市場化的對象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公共服務的性質,辨明在哪些領域進行市場化是合適的,明確市場化的步驟,分步驟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而且市場化的對象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衡量標准,易於監測和評估。二是培育公共服務市場競爭機制。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活力之源,公共物品的弱競爭性要求我們注重培育和維護公共服務市場競爭機制。首先,放開基礎設施市場上的企業競爭。如放鬆對電信業、鐵路、航空、汽車、天然氣等行業的准入。其次,為市場進行競爭。即不是為了直接爭取市場上個體消費者而競爭,而是為了向整個市場提供服務的權力而競爭。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出組織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優的公共服務提供者,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加強公共服務法制建設。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公共服務市場化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目前,我國公共服務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具體的行政規章與部門規定多,層次較高的立法與全面系統的法律法規少。我國應制定《公共事業法》及相關的公共服務管理法律法規,規范公共服務的組織管理,明確公共服務的性質與法律地位、職能與組織形式、設立條件與審批程序、管理體制與監管制度,為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提供製度平台。四是完善公共服務市場監督機制。公共服務市場化後,要加強對其服務質量的監管和控制。一要強化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對劣質高價服務的終止機制。二要建立公眾對公共服務供給行為的監督機制,加強對公共服務質量的評估。
(三) 構建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機制
公共服務社會化就是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動社會力量改善公共服務,鼓勵各種民間組織參與興辦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要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實現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和供給方式的多樣化,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西方發達國家在新公共管理過程中,十分注重發展非政府組織,這類組織在英法等國相當於政府機構的2/3或3/4,它們有效地分擔了政府原有的公共服務職能,協助和參與了政府的公共服務項目。我國目前雖有數量眾多的非政府組織,但普遍存在著行政色彩濃、機制不健全、服務不規范、成員素質不高、外部監督不力等問題,距離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和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仍有較大差距。為此,政府要改變政社不分的社會管理模式,重新界定非政府組織的性質、目標、功能、職責、權力、利益;要對類型眾多的非政府組織實行分類指導,規劃發展;健全非政府組織的行為方式、運行機制;建立非政府組織的法律法規體系,保證其依法從事管理和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
③ 2023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通用模板6篇
時間轉瞬即逝,新的一年在等著我們!只有完備好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計劃,計劃能讓我們對下一年的發展有了清楚的認知。怎麼寫好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年終工作計劃呢?我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2023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通用模板6篇,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xx年,我站將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及相關標准》,結合我轄區居民的健康需求和本站的工作實際,以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為主,更加深入居民、服務居民,促進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發展,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重點工作如下:
一、和街道社區更加親密的合作,把居民檔案更加完善。讓居民電子檔案動態管理率提高、變活;
1、今年將繼續為轄區內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將規范化的健康檔案錄入電腦系統,並把居民健康檔案做到動態管理;
2、認真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做好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篩查工作,認真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工作,做好糖尿病的篩查工作。按照管理要求,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管理,每年至少開塵世展隨訪4次主要以電話詢問、家庭回訪、診室面對面回訪為主,開展健康體檢一次。同時,加強責任醫師團隊的學習和培訓,更好滿足慢性病患健康需求。
3、認真開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每年定期對65歲以上老年開展一次健康體檢工作。針對性開展健康咨詢和健康指導工作
4、做好傳染病管理,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堅持門診登記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健全了疫情報告制度,爭取使我站的傳染病工作的登記、報告及時,准確率達100%。
5、做好健康宣傳教育,對社區居民要每年6次基礎健康知識講座【高血壓的防治、糖尿病的防治、老年人合理膳食和一些常見病的預防、婦幼保健知識、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傳染病的知識】,每年6次主題宣傳板報,讓居民對衛生保健的知識更加提高。
二、積極參加社區中心和上級領導組織的學習,加強醫務人員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優化組合。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切實做到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便宜、有效的服務。
三、改善診療環境把服務站站內建設更加人性化,充分利用現有的衛生資源和基礎設施,更合理的布局。
健康教育工作是村級衛生服務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相關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我村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體系,在村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內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務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規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各項工作任務。圍繞甲型流感、艾滋病、結核病、腫瘤、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結合各種衛生日主題開展宣傳活動。特別是積極開展「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全國預防接種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種衛生主題日宣傳活動。繼續做好針對農民工、外出打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艾滋病防治項目傳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開展群眾性的健康安全和防範教育,提高群眾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健康教育信息建設,鋒兄坦促進健康教育信息規范化。加強健康教育檔案規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積極參加市、區、疾控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論水平;將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計劃,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計劃20xx年購置新的照相機、電腦、列印機等設備,印製健康教育宣傳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計劃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
1、舉辦健康教育講座
每月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全年不少於12次。依據居民需求、季節多發病安排講座內容,按照季節變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傳染病的內容。選擇臨床經驗相對豐富、表達能力較強的醫生作為主講人。每次講座前認真組織、安排、通知,在講座後接受咨詢、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材料,盡可能將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居民。(後附健康教育講座安排表)
2、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
利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全國碘缺乏病日、世界無煙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種健康主題日和轄區重點健康問題,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並根據主題發放宣傳資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碟
每月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碟,光碟內容以居民的需要為原則,做好播放記錄、播放小結等。
4、辦好健康教育宣傳欄
按季度定期對健康教育宣傳欄更換內容。將季節多發病、常見病及居民感興趣的健康常識列入其中,豐富多彩的宣傳健康知識。
(四)健康教育覆蓋
計劃於20xx開展的健康教育講座、公眾健康咨詢活動、健康知識競賽、播放健康教育光碟、發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數覆蓋轄區人口的70%以上,爭取讓更多的居民學習到需要的健康知識,從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識水平和保健能力,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為更好地服務社區,我站將做好如下工作:
1:繼續完善社區和個人的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體系,對各類患者進行分類管理,建立本區患者信息跟蹤卡,掌握本區居民健康情況的`變化,並對種類患者作出及時的健康指導。
2:我站將對社區居民做好保健。預防工作,做到居民去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與大醫院掛鉤,配合。根據我區育齡婦女比較多的特點,我站將重點開展生育保健。計劃生育指導,避孕知識的指導咨詢工作,中大力度,在我區宣傳我國計劃生育法規,加強對計劃生育的監督工作。
3:我區工廠多,流動人口多,為了保障這些外來人口的健康,我站將設立外來人口健康信息跟蹤卡,免費為要求健康檢查者提供檢查。
4:我站將增加辦站投入,改善站內就診條件。引進專來技術人才,提高本站醫療質量,使醫療和護理質量上一個新台階。
5:在上級的關心及支持下,我站擬按照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求指示,擴大服務規模,完善服務質量,擴大服務面積,增加醫療設備,增加實驗室檢查及化驗設備,力爭更好地完善社區服務工作,把工作做到實處。
6:繼續開展免費義診活動,扶助弱勢居民,免費送醫送葯,上門服務,切實貫徹上級領導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要求。
20xx年是推進醫改工作的關鍵之年,我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醫改為主線,以提高全鎮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突出抓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工作任務,使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的台階,落實好黨的民生工程。為了我鎮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做得更好,使我鎮居民真正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自治區相關政策以及旗衛生局的相關要求和指導,對我鎮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健康檔案的建立,存在電子檔案的錄入與紙質檔案不同步現象,建檔率低,致使各項重點人群的篩查率低於理論數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詢活動次數未達到項目要求。
3、 由於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頻次及管理率不達標。
4、 由於村衛生室人員業務能力有限,慢病隨訪和其電子錄入工作未能及時完成,個別隨訪無意義,甚至不真實。
5、 與門診大夫未配合好,檔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數成了「死檔」,失去了建檔的意義。
6、 由於儀器及試劑等原因,65歲老年人體檢中的輔助檢查工作未完成。
二、20xx年的工作目標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國家切實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全體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三、 長期工作安排
1、健康檔案。繼續建立健全信息化檔案,及時更新檔案,並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完善返鄉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檔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至少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定期進行咨詢服務和用葯指導,並及時對其電子錄入,尤其是高血壓人群,應分級及時按月做好隨訪工作。利用隨訪宣傳防病知識,使農民對重點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並做好資料匯總和信息上報。對慢病的管理率達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達25%。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測血壓率達100%。同時加大篩查重點人群,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並做好門診日誌記錄。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實,有意義。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季節防病重點,每月更換一次室外及室內健康教育宣傳欄的內容,印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覆蓋率達60%以上;要求相關人員在上門訪視時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使居民基本衛生常識知曉率達80%以上;組織動員孕婦及3歲以下兒童家長參加我院舉辦的孕婦和兒童健康教育講座;孕婦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3歲以下兒童家長覆蓋率達到85%以上。每個月進行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每個月利用集市開展一次健康咨詢活動;每天循環播放音像資料不少於六種;提供不少於十二種的印刷資料,居民覆蓋率達30%以上;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達60%以上,其相關資料(通知、照片、記錄、教案、試卷等)必須規范存檔。
4、老年人保健。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護和傷害預防、自救 等健康指導。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輔助檢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數達到90%。加強體檢宣傳工作,確保65歲以上老年人、特困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體檢率要求。全年對上述人群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做好宣傳發動,積極參與強化免疫,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健康教育為重點的健康干預。
xx年合肥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要點:
XX年,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及衛生部等部委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文件精神,堅持深化改革、突出重點,探索創新、大膽嘗試,進一步健全服務網路、完善服務功能、強化人員培訓、創新工作機制、加強督導監管,扎實推進全市社區衛生服務又好又快地發展。
2、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穩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構建合理、高效和功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一是根據轄區人口總量和居民健康需求,結合區域衛生規劃,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二是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的原則,又好又快地推進健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建設;三是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建設,強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功能。
3、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內涵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強化綜合、連續、主動服務的能力。一是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二是合理調整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的職能,將適宜在社區開展的預防保健逐步交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三是進一步強化綜合、連續、主動服務的能力,調整和改進服務方式,重點做好轄區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和殘疾人的服務。
4、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提高主要慢病的防治效果。一是進一步健全轄區人群健康檔案,收集居民的健康信息,掌握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慢病防治服務;二是結合糖尿病、高血壓兩項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認真開展轄區人群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篩查,並做好確診病例的規范化管理;三是建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評價指標和方法,客觀、真實評價慢病防治效果。
5、加強社區衛生隊伍建設,強化醫護人員崗位培訓,推行技術支持,提高人員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升服務水平。一是繼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重點做好全科醫師、社區公共衛生醫師和社區護士的崗位培訓工作;二是制定相關政策,組織和鼓勵大中型醫院、預防保健等機構技術人員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三是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進入大醫院進修學習制度,有計劃地選派醫護人員進入大醫院進修學習;四是開展社區衛生管理能力培訓,增強社區衛生管理人員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6、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開展以社區衛生服務基本設施和基礎管理達標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活動,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二是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引導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三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定期開展評估評價,促進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四是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統計制度,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全面、真實反映和評價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7、拓展思路,探索嘗試,健全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和服務方式。一是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運行管理模式,選擇基礎
條件較好的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先行試點;二是有步驟、穩妥地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葯品招標采購、統一配送試點;三是開展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政策研究,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試點;四是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果,嘗試建立並逐步推進團隊式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五是結合城市惠民醫療工程的實施,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試點並逐步全面推開。
8、繼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創建活動,鞏固創建活動的效果。一是根據省衛生廳統一部署,扎實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創建活動;二是按照有關評審標准,對已經獲得示範稱號的中心站進行復核評估,促進鞏固和提高創建效果。
9、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監督管理,規范服務行為,保證服務質量。一是充分發揮衛生行政職能,依法做好社區衛生服務日常工作督導和管理;二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設置標准和條件,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准入;三是實行社區衛生服務評審制度,對設置批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定期進行執業評審;四是強化社會民主監督力度,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公示和居民滿意度測評制度,定期公示和測評。
10、搭建社區衛生服務信息交流平台,加強信息交流和工作研究。一是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統計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開展各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二是堅持社區衛生服務定期例會制度,互相交流工作開展情況,開展社區衛生工作或相關政策的研究;三是適時召開社區衛生服務經驗交流會,總結、交流和推廣工作經驗;四是充分利用省衛生廳編印的《安徽省城市社區衛生工作信息》,加強與省內其他城市社區衛生工作信息交流。
一、建檔及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
通過所轄社區衛生服務站入戶服務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其主要健康問題和服務提供情況填寫相應記錄。並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社區服務中心劃分責任區,對確診的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由責任醫生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的隨訪,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高血壓、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
二、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1、門診健康教育:醫生應有針對性開展候診教育與隨診教育。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屬至少一種健康教育處方,有針對性地對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屬開展健康教育2—3次。
2、中心骨幹醫生進社區活動:針對轄區內的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點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結合公共衛生服務,對轄區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及居民進行經常性指導。配合各種宣傳日,深入開展咨詢和宣傳,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開展不同形式的預防控制艾滋病、結核、狂犬病等重大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同時廣泛普及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衛生科普知識,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依據社區居民需求、季節多發病安排講座內容,按照季節變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傳染病的內容。選擇臨床經驗相對豐富、表達能力較強的醫生作為主講人。
每次講座前認真組織、安排、通知,在講座後接受咨詢、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材料,盡可能將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的社區居民。計劃全年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活動不少於9期,張貼相關宣傳欄不少於12期,舉行健康知識講座不少於12期,發放健康宣傳資料40000份,內容富有針對性、時限性、靈活性、覆蓋性和普及性。結合實際,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預案與實施計劃,對公眾開展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的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增強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第2/4頁力。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碟:在輸液室設電視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碟,光碟內容以所轄社區居民的需要為原則,做好播放記錄、播放小結等。
4、辦好健康教育宣傳欄:按季度定期對中心的2個健康教育宣傳欄更換內容。將季節多發病、常見病及居民感興趣的健康常識列入其中,豐富多彩的宣傳健康知識。
5、發揮取閱架的作用:中心大廳設健康教育取閱架,每月定期整理,將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擺放其中,供居民免費索取。
6、孕產婦的健康教育管理:孕12周前為孕婦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並進行產前隨訪及健康狀態評估等,並給予優生優育、身心健康、日常生活、飲食營養、疾病預防、科學胎教、保胎防護、臨產檢查、順利分娩、產後康復等方面的指導,全面、系統、准確和科學地介紹了孕產婦有關健康的各個方面問題。
7、免費為老年人測量血壓和健康咨詢:每年一次對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群進行一年一次的免費體檢。
8、加強反吸煙宣教活動:積極開展吸煙危害宣傳,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窗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進行吸煙與被動吸煙的危害的宣傳。積極參與創建無煙醫院,醫院有禁煙制度,醫療場所有禁煙標志,無人吸煙。
9、運用中醫理論知識,在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葯膳、運動鍛煉等方面對社區居民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宣教咨詢活動,每年為所轄老年人提供中醫葯健康服務一次。
10、重要衛生日開展健康教育宣傳
正確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各項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引導居民把被動的「為疾病花錢」轉變為主動的「為健康投資」,從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識水平和保健能力。同時把重點人群教育與普及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群眾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④ 如何改進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
就業工作關繫到每個畢業生的切身利益,也事關學院的生存和發展.為保障畢業生充分就業,切實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國家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高職學校如果想要更加進一步的做好畢業生的就業管理和服務就必須認真解讀國家公共政策,並依次為依據調整學院的就業管理方案,更好的做好就業工作.而作為大學則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加強就業指導力度和提升就業服務質量為依託,以完善就業信息平台建設為保障,為學生順利求職,滿意就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高等院校是我國人才的重要集中地,而高校畢業生是我國由人才大國走向人才強國的重要力量.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畢業生乃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繫到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基本國策.自1999年高校實施擴招以來,
高校畢業生人數以每年近70萬人的速度增加.近幾年,增幅雖有回落,但每年增加的人數依然達到了20餘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已然並且還將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著較為嚴峻的形勢.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當前重大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乃至政治問題.2
006年以來筆者一直在高校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事畢業生就業工作,長期關注畢業生就業政策,特別是在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提質增效的新常態下,目前的就業政策能否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變化?如何實現就業政策的有效性?怎麼建立就業政策制定的長效機制?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筆者心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出發,
通過文獻研究,調查研究,比較研究和演繹推理等研究方法,對公共政策理論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我國當下的畢業生就業政策進行梳理比較,在借鑒世界主要國家就業政策的基礎上,提出了在經濟新常態下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改革的建議和構想,主要包括要完善政策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統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建立有效的政策評估信息系統,發展地看待大學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