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4-10-29 13:18:35

⑴ 珠海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設2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有關文件審核、督辦、會議、文電、檔案、接待、後勤保障、局網站建設和維護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訪、信息、機要、保密等工作;承擔機關財務、資產管理等工作。
(二)綜合法規科。
組織起草綜合性材料及文件;承擔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重要文稿及對外協議的起草或審核工作;規範本局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執法行為,承擔行政復議及應訴工作,組織行政處罰聽證;負責政務公開、協調宣傳、新聞等工作;負責綜合協調工作。
(三)產業政策與規劃科。
貫徹落實國家、省相關產業政策和科技創新政策;綜合擬訂科技、工貿等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和編制工業、商貿流通業和信息化的產業規劃及產業政策並監督執行;提出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融合發展及管理創新的政策建議和實施方案;承擔市自主創新工作聯席會議日常工作;開展產業調研;組織軟科學課題研究。
(四)經濟運行與統計監測科。
監測、分析工業商貿運行態勢,研究提出近期工業商貿經濟主要預測性指標;負責日常經濟運行調節,研究提出調控目標和調控建議;組織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和生產中涉及的政策性問題;承擔重點企業監測、收集、整理、發布、分析經濟和科技領域基礎數據工作;負責對外貿易、利用外資、服務貿易等監測、統計和分析工作;牽頭組織科技進步考核工作。
(五)計劃科。
負責編制工業發展資金、節能專項資金、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中小企業扶持資金等各項資金中長期使用規劃和年度安排計劃;負責各類資金計劃的協調和綜合平衡;承擔申報預算、資金切塊、核撥資金的工作;負責組織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
(六)審批科(行政服務對外窗口)。
受理本局面向社會的行政審批事項;承擔有關的證書、批復文件的辦理、轉報和發放等工作;承擔與業務受理有關的政策及辦理情況咨詢工作;負責各項審批事項的年審工作。
(七)高新技術產業科。
編制實施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的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高新技術領域科技攻關及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組織申報與協調管理國家和省高新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協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園區的建設,組織申報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會同有關部門申報和認定創新型企業和自主創新產品;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組織實施國家、省、市創新基金(資金)項目。
(八)科技成果科。
擬訂科技成果評價、登記、科技獎勵、技術保密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承擔科學技術獎勵和評審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指導科技成果信息庫和專家庫建設;承擔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負責技術性收入免徵營業稅初審;編制和組織實施年度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重點新產品計劃;指導和監督技術市場,承擔科技服務行業管理工作;指導科技專業鎮的技術創新;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科普和科技人才工作;負責社會發展及民生科技工作。
(九)產學研合作科。
牽頭擬訂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措施,編制產學研合作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項目;負責組織產學研創新聯盟、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和產學研創新平台建設;負責組織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推進企業科技特派員計劃;認定和扶持市公共實驗室,扶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我市建立分支機構;負責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認定和管理;組織高校和科研院所與我市企業進行項目(技術)對接;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承擔珠海市促進產學研合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承擔高等院校和地方的合作工作。
(十)知識產權科。
研究專利發展戰略,協調知識產權方面的重大問題,承擔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組織有關知識產權的宣傳、培訓工作;負責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的申報、管理和使用,組織落實專利獎勵、專利申請資助、專利實施計劃和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與認定等相關工作,指導企業開展專利工作和技術保密工作;組織開展專利行政執法;提供知識產權政策法律咨詢,指導和監督知識產權社團、專利中介機構;配合涉外專利糾紛、因知識產權糾紛引起的反傾銷調查相關工作。
(十一)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科。
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指導企業質量管理、品牌建設和工業設計;承擔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科技基地組建和認定的相關工作;組織審查、上報和辦理需經各級審批、核准、備案的技術改造投資項目。
(十二)資源與綜合利用科。
指導節能降耗工作,制定節能降耗相關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推動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推動企業開展自願清潔生產工作;承擔全市能源供應保障和開發利用的協調工作;指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依法實施電力、煤炭、成品油行業管理;指導市節能監察中心工作。
(十三)工業與園區發展科。
指導推進工業園區合理布局、工業進園和產業集群發展;綜合協調推進產業轉移工作,承擔市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實施原材料、裝備、消費品、民用爆炸物品製造等工業行業管理;承擔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相關協調工作;承擔國防科技工業的綜合協調、管理和科技裝備動員工作。
(十四)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服務科。
貫徹落實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掌握本市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動態,研究提出相關的政策措施;指導全市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公共服務平台)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工作;負責落實相關專項資金;負責民營科技工作和中小企業科技金融工作;指導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工作。
(十五)生產服務業科。
組織擬訂會展、物流、信息服務、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政策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物流行業管理工作;推動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十六)市場體系建設科。
擬訂健全、規范市場體系的政策;擬訂商品交易市場規劃並指導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商業體系建設,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承擔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相關工作;培育發展城鄉市場,推進農村市場和農產品交易體系建設;監測分析商品市場運行狀況,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管理機制;承擔部分重要消費品儲備(肉、食糖等)的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
(十七)商貿流通科(市酒類專賣管理辦公室)。
擬訂流通服務業的行業發展規劃,組織推動流通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流通體制改革;對商貿服務業(含批發、零售、餐飲業等)進行行業管理;推行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指導和管理再生資源回收工作、依法對拍賣、典當、汽車流通和舊貨流通業等進行監督管理;承擔酒類流通、生豬屠宰行業管理的相關工作;承擔鹽業行業管理工作。
(十八)經濟技術合作科。
指導、幫助本市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研究並擬訂對外經濟、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政策措施;負責國家、省科技管理部門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申報和管理工作;負責科技興貿工作;協助政府間及有關國際組織間的科技合作相關工作;依法審核或轉報市內企業對外投資開辦企業(金融企業除外);負責技術進出口和軟體出口的登記工作;負責協調、管理駐國(境)外的各類經營機構,指導海外市場開發並規范經營秩序;依法管理和監督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援助,負責外派勞務和境外就業人員的權益保護工作;承擔境外就業管理職責;負責全國各地、中央各部門、各企業在珠海設立辦事機構的協調管理。
(十九)外貿發展科。
推動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管理境內外經貿交易會、展覽會以及赴國(境)外舉辦展銷會、洽談會等活動;承擔進出口企業經營資格及國際貨運代理資格備案工作;依法審核企業申請限制類商品進出口經營資質;組織實施重要工業品、原材料和重要農產品(除糧食、棉花外)進出口計劃以及進出口商品配額、關稅配額計劃;根據授權辦理有關進出口許可證事項;協調對台貿易和供應港澳的配額商品工作;負責協調、落實出口退稅、外匯核銷、出口信貸等工作;負責外貿出口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組織實施;指導和管理珠海市進出口商會工作。
(二十)加工貿易科。
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頒布的加工貿易政策法規和實施意見,審批、核准市屬許可權的加工貿易業務;宏觀管理和指導全市加工貿易工作,編報我市外商投資企業涉及國家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商品的年度進出口計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和組織實施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延伸產業鏈等各項計劃,推動我市加工貿易實現轉型升級;統籌全市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聯動發展工作,協調解決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二十一)公平貿易科(市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
管理和執行國家頒布的機電產品進口目錄,簽發機電產品進口自動許可證;負責機電產品國際招標的監督和協調辦理授權的許可事項和相關轉報事項的審核工作;承擔促進機電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的有關工作;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手續;起草公平貿易方面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會同有關部門處理涉外知識產權和貿易糾紛;負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產業損害調查等涉及進出口公平貿易的相關工作;指導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負責公平貿易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組織實施;負責徵信體系建設相關工作;負責CEPA相關政策的宣傳、落實和檢查工作,負責與CEPA上級主管部門和港澳有關機構的溝通、對接。
(二十二)外資管理科。
擬訂外商投資發展規劃,擬訂外商投資政策和管理規章;依據法律規定在許可權范圍內審批、核准、轉報外商投資項目設立、合同章程及其變更事項;核發外商投資企業、港澳台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及許可權范圍內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確認書,負責外商投資企業後續管理和服務工作;依法監督檢查外商投資企業執行法律法規和合同、章程的情況並協調解決有關糾紛和投訴工作;擬訂並組織實施服務外包發展規劃、政策和企業認定工作;統籌指導全市外商投資項目審批工作;指導珠海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工作。
(二十三)信息化推進科。
組織編制電子信息產業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電子信息製造、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電子信息產品及信息服務的技術規范和標准;推動軟體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建設;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協調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負責組織實施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各類別項目;指導軟體企業認定和軟體產品登記工作;指導市信息化辦公室工作;承擔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二十四)無線電管理科。
編制無線電管理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市無線電頻率的指配工作;依法管理無線電台(站)及站址資源;核發和審驗無線電台(站)執照;管理無線電發射設備的研製、生產、進口和銷售;組織無線電監測、檢測工作;協調處理境內外無線電電磁干擾事宜;負責珠港澳邊界地區無線電頻率協調;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保障重大活動無線電業務安全;依法實施無線電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負責無線電頻率資源佔用費的徵收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經費的使用和監管工作;指導市無線電監測站工作;承擔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十五)地震科。
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防震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章,擬訂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並監督實施;組織制定我市防震減災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管理全市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管理全市地震烈度區劃和震害預測工作;管理全市以地震動參數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設防工作,指導和監督全市重大工程以及重要設施的抗震設防工作;指導全市各區防震減災工作。
(二十六)人事監察科。
負責紀檢、監察、審計、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黨群、人事管理、教育、培訓、安全保衛等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承擔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有關工作,統籌落實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提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建議。
(二十七)新經濟組織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負責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協調與指導;負責組織制定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發展計劃、工作方案和相關措施;負責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有關數據的統計、匯總、上報工作;負責直屬黨組織范圍內的黨組織設置、黨組織負責人的任免、獎懲的承辦、黨員發展與審批、接轉組織關系等黨務工作;負責指導、協調、督促市管黨建指導員在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負責中央黨建領導小組秘書組珠海新經濟組織黨建聯系點工作;負責調查了解全市新經濟組織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情況,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提出意見和建議供決策參考;負責編輯《黨建新領域》(珠海市新經濟組織黨的建設聯系點工作簡報),編寫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信息;負責新經濟組織工作委員會機關日常行政事務工作。

⑵ 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隸屬於哪個部門,是什麼性質的單位具體業務是什麼...

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通常隸屬於地方的經濟和信息化管理部門,如經信委,並且是經工商注冊的公益性非企業單位。這些中心旨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支持服務,促進其發展。
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業務范圍包括:
1. 綜合服務部:負責網路平台建設、企業資料庫和專家庫管理;提供法律、信息化、創業輔導等服務;維護內部管理制度;對外宣傳和協調聯絡。
2. 融資擔保服務部:提供各類貸款擔保、資產管理、評級及融資方案設計等服務。
3. 管理咨詢部:為企業提供生產、市場、財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咨詢服務。
4. 事務代理部:提供財務、稅務、審計、注冊、記賬等服務;以及海關事務和其他代理服務。
5. 信息化服務部:提供企業管理信息化咨詢、解決方案實施;電子商務策劃、運營;融資培訓和資質認證。
6. 技術服務部:提供技術信息、設備維修、檢測;專利、商標等服務。
7. 人才培訓部:開展針對不同管理層的人才培訓活動。
8. 市場開拓部:通過多種方式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如搜索引擎營銷、電子商務等。
中小企業貸款服務中心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相關服務的專門機構,其性質是服務性的,旨在幫助解決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詳細職責包括:
1. 貫徹執行中小企業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政策。
2. 監測中小企業運行態勢,提出政策建議,管理相關信息。
3. 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和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
4. 管理市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協助資金申報。
5. 協調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包括融資擔保、市場開拓等。
6. 促進中小企業改制上市,拓展市場,加強技術進步等。
7. 受理中小企業投訴,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通過上述職責的履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能夠為當地的中小企業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務,幫助它們克服發展中的障礙,實現健康成長。

⑶ 專項資金的注意事項

各種專項資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須符合國家統一規定。對各種專項資金要單獨核算,劃清與生產經營性開支的界限,不能互相佔用;
建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責任制,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在資金的使用上,要堅持專款專用,量入為出的原則,使各項專用資金按規定的用途使用並達到預期目的。 專項資金具有項目多、金額大、使用范圍廣的特點,主要包括扶貧、農林水、教科文衛、交通能源和開發等資金。在實際工作中,對各項專項資金的審計有時不夠全面深入,其主要原因是往往忽視了專項資金審計的幾個重要環節:
1、注重賬簿審計,忽視實際項目的審計。
審計往往只是將被審計單位的專項資金收支總賬、明細賬和記賬憑證等會計資料送達審計組,審計完後即為審計結束。即使到實地查看工程,也是走馬觀花,沒有認真丈量、記錄,也沒有計算材料實際用量與賬面決算數所使用數量是否一致,看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實際使用量小於決算量的現象。
2、注重賬面的收支憑證
專項資金審計的傳統方法是看賬面收支憑證是否合理、合法、合規,而對銀行票據的真實性和銀行對賬單的核對工作容易忽視。由於某些配套資金不能足額到位,多數採用配套資金空運行方式,即真撥付、後轉回、賬面反映配套資金到位了,而實際上根本沒有到位,在實際工作中,只要查閱開戶行銀行對賬單所反映的收支明細與被審計單位銀行賬收支欄目,就可能反映同等金額的一收一支,而且時間相近;還有一種情況是被審計單位賬上反映現金增加而銀行對賬單沒有記錄付出,則採用現金支票存根聯入賬,提款聯沒有取款、主觀上也不想取款,客觀上也無款可取。只要重視加強對銀行票據系列的審核力度,弄虛作假的現象便一目瞭然。
3、重視資金使用,忽視資金使用效益。
主要看在建工程項目借方數或專項支出數,累加後與上級下達計劃指標進行對比,看資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視為專項資金專款專用,沒有被擠占、挪用,忽略了該項資金的使用經濟效益,有的即便在審計報告中有所反映,也總是很勉強,其數據不夠准確真實。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地區或部門為了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早日投入,項目立項具有盲目性、隨意性,缺乏對當地經濟社會等現實環境的可行性論證,從而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工程項目竣工時間較短,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效益不明顯;三是由於審計人員少,時間短,根本不可能深入實地調查了解,往往是「從書本到書本」的反映效益;四是注意資金到位率,忽視資金到位的時間性。在對各項專項資金審計中,審計人員總是查找上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聯合下達的專項資金的指標文件,然後與同級財政部門專項資金額進行對比,計算資金到位率,比例大則資金足額到位,比例小則到位小,並在審計中予以評價。但是,較多當年下達的專項資金的指標,由於財力有限調劑其他用途,下撥渠道不暢等,拖欠到年底,有的甚至到第二年底才勉強撥付完畢,資金到位時間遲緩,嚴重影響工程項目設施建設。以上四個環節的審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同等對待,相互對應,互為牽制。這樣才能在專項資金審計中客觀、公正、真實地反映資金收支的全貌。
1、項目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
2、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建設背景、建設內容、總投資及資金來源、技術工藝、各項建設條件落實情況等;
3、申請投資補助或貼息資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據;
4、項目招標內容(適用於申請投資補助或貼息資金500萬元及以上的投資項目);
5、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內容。
已經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或核準的投資項目,其資金申請報告的內容可適當簡化,重點論述申請投資補助或貼息資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據。 第一條為促進我市中小企業發展,改善中小企業外部經營環境,規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財政預算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北京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由北京市財政局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中央財政安排專用於支持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資金納入專項資金管理。
各區縣財政部門應建立本區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在同級預算中安排。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中小企業,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依法設立,具有法人資格,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
第四條中小企業的劃分標准,按照原國家經貿委、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執行。
第五條專項資金的使用應符合市政府確定的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及我市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確保專項資金的規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六條專項資金由北京市財政局會同本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按照職責明確、管理科學、分工合作、強化監督的運作機制共同管理。
第七條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應起到鼓勵和引導各級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等多方面資金,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
第八條 專項資金使用范圍,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項目,支持對象為以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為主業的信用擔保機構,主要包括:
1、對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彌補代償損失;
2、支持中小企業再擔保事業發展;
3、完善我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其他事項。
(二)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指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構建的具有平台式公共服務職能的服務機構的項目,主要包括:
1、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管理、信息、咨詢等服務的綜合性項目;
2、為中小企業提供共性技術及專業化服務的項目;
3、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改造、擴建項目;
4、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其他項目。
(三)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項目的范圍,主要包括:
1、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項目;
2、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項目;
3、新技術推廣、新產品開發、產業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4、為大企業協作配套、專業化發展項目;
5、開拓國際市場項目;
6、開展特色經營和業態創新、採用新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技術提升管理水平的項目;
7、採用現代流通方式整合社會資源,發展符合政府引導方向的便民服務類項目;
8、推進綠色經營和綠色消費,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
9、市政府要求扶持的其他項目。
(四)中小企業清潔生產項目,主要包括:
1、實施中小企業清潔生產改造項目;
2、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項目;
3、中小企業清潔生產技術、信息和服務平台項目;
4、推進我市中小企業清潔生產工作的其他事項。
(五)市政府要求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信用擔保、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以及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和產業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第十條專項資金具體扶持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貼息、財政撥款補助和引導性委託入股方式:
銀行貸款貼息,主要用於企業技術改造,以及形成較大產業化規模效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財政撥款補助,主要用於企業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新產品研製、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孵化器建設等項目。
引導性委託入股,主要用於符合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能較快形成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的產業化開發項目。
第十一條已享受市政府其他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專項資金在同一年度內不再予以支持。
第十二條專項資金支持標准為:
財政撥款補助額度,原則上不超過該企業的注冊資本金額,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銀行貸款貼息額度,根據項目貸款額度及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利率確定,項目貸款利率低於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利率的,按實際利率給予補助。每個項目每年最高貼息額度不超過300萬元,重點扶持項目每年貼息額度不超過500萬元,項目貼息期限不超過2年。
引導性委託入股額度原則上不超過500萬元。
第十三條市政府要求支持的重點項目,支持方式、支持額度可不受上述規定限制。
第十四條對區縣組織申報的中小企業發展項目,區縣財政部門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安排項目扶持資金的,市級專項資金優先扶持。
第十五條專項資金的支持方向和扶持重點,根據本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的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發展指導目錄確定的原則安排。
第十六條採取多種方式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項目。凡符合條件的企業或中介機構,均可申請使用本專項資金。
區屬企業可通過區(縣)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區(縣)財政部門申報項目,市屬企業及其他企業可通過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申報項目。
凡申報使用本專項資金的項目單位,應按照《北京市市級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辦法》、《市對區縣專項補助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填報項目預算申報書。
第十七條本市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做好本系統的項目申報組織工作,負責對已扶持項目的監督、管理。會同北京市財政局,對本系統申報項目進行評審、論證。
第十八條北京市財政局負責制發年度組織項目申報的通知,安排專項資金年度預算,確定年度專項資金支出結構,下達項目資金指標,辦理專項資金撥付。會同本市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確定需專家評審的重點項目,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
第十九條項目實施單位收到財政資金按現行財務制度規定進行賬務處理。
第二十條專項資金管理工作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項目申報組織、項目評審及跟蹤管理等費用支出,可在專項資金中列支,但每年不超過當年專項資金總額的2%。
第二十一條北京市財政局負責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管理和監督,北京市財政局可委託同級審計部門或中介機構對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二條項目實施單位在收到財政撥款後,項目建設期每半年向北京市財政局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報送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及項目建設情況;項目完成後,項目實施單位應在3個月內向北京市財政局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報送項目竣工報告和財務決算報告。
第二十三條北京市財政局會同組織申報的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做好扶持項目的績效考評工作。
第二十四條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中出現違反規定使用專項資金的,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處分。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區縣財政部門可參照本辦法制定本區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十六條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中的具體實施細則另行制發。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由北京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項目概要
1.1 專項資金申請表
1.2 專項資金申請單位及依託單位
1.3 項目申請必要性
1.4 項目市場分析
1.5 技術工藝
1.6 設備及能耗
1.7 技術經濟分析和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第二章 項目建設必要性及條件
2.1 項目概況
2.2 項目法人概況
2.3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4 主要建設條件
2.5 項目結論
第三章 產業化依託或工程依託落實方案
3.1 建設規模
3.2 產品方案
產品型號 產品產能 專題研究
產品一
產品二
產品三
第四章 市場分析
4.1 產品市場總量預測及國內生產力布局
4.2 市場競爭力分析及市場風險
4.3 產品目標市場定位
第五章 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概況和趨勢
5.1 產品技術來源及先進性
5.2 工藝技術來源及先進性
5.3 主要設備選型及購置方案
第六章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6.1 土建工程
6.2 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
6.3 原輔材料及動力供應方案
6.4 環境保護、節能措施
6.5 生產安全設施
6.6 消防設施
6.7 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方案
6.8 建設期和進度安排
第七章 項目資金預算安排方案
7.1 投資估算依據和說明
7.2 資金來源與落實情況
7.3 申請國家資金
第八章 技術經濟分析和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8.1 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8.2 財務評價
8.3 不確定性分析
8.4 社會效益分析
第九章 項目進展
9.1 項目的核准或者備案情況
9.2 建設條件落實情況
9.3 項目的實施進度
第十章 結論
附件1 財務預測表
附件2 項目備案文件
附件3 環境影響報告表
附件4 用地證明
附件5 企業榮譽證書

⑷ 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促進政策有哪些

過去的五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明顯增強,政策法律條件日趨改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扶持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一)進一步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一是繼2005年《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以下稱非公經濟36條)出台後,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以下稱國發36號文件)。文件提出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29條政策措施。根據國發36號文件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在加強財稅支持、完善金融服務、健全服務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制定配套文件50多件,地方出台配套文件200多件。二是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以下稱民間投資36條)。文件提出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形成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還陸續出台了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42項實施細則全部出台,推動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向多元化、市場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三是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以下稱國發14號文件)。文件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和稅費偏重等問題,在加大財稅支持、緩解融資困難、推動創新發展、支持開拓市場、提高管理水平、促進集聚發展、加強公共服務等八個方面,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這是國務院第一個專門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綜合性文件,對於推動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修訂後的中小企業劃型標准,增加了微型企業標准,擴大了行業覆蓋范圍。2012年,修訂後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出台,扶持的企業類型由原先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兩大類變為中型、小型、微型企業三大類,突出了國家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取向。

(二)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一是逐年增加財政資金。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規模逐年增加,如預算內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從最初的10億元已增至2012年141.7億元,資金使用逐步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中西部地區傾斜。二是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減按20%和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稅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延長小型微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期,據稅務總局測算,2011年為小型微型企業減稅290億元,惠及924萬個體工商戶;連續上調部分勞動密集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6%和4%統一降至3%;此外,還出台了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台,享受科技開發用品進口免稅,政策等。

(三)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是推動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和激勵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各大銀行相繼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部,2009—2011年,連續三年實現小企業信貸增速、信貸增量「兩個不低於」目標。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人民幣給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分別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高出8個和1個百分點。小額貸款公司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080家,貸款余額達5921億元。二是推動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採取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擔保費用補貼等多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業務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家有關部門印發了《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辦法》,規范擔保業的發展。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強,從2006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14億元,7年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9.38億元,扶持3327家/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

(四)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除了國發36號文件和國發14號文件外,2012年國務院還下發了《關於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支持中小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改造、實現凝聚發展和開展節能減排。2009—2011年,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項目4160個,技術改造項目8527個,科技創新項目1.6萬個。同時,在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15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加強專業化生產,發展新興產業,共計支持項目1671個。2012年,國家相關部門下達了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資金35億元,支持項目1083個,帶動企業投資技術改造425億元。

(五)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國家相關部門積極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2011年10個省(市、區)啟動該網路平台建設,2012年又有北京等15個省(市、區)的建設方案獲批。「十二五」期間將培育認定500家國家示範平台,支持全國建立和完善40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帶動各類社會服務機構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截至2012年底,國家相關部門已認定208個國家示範平台,99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二是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程。自2003年以來,組織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每年完成培訓政策法規、工商管理和創業知識等培訓50萬人次。2011年,開始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重點支持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和培養。

(六)穩步推進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交流和市場開拓工作。國家有關部門和國際組織簽署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協議12個,如中國—東盟中小企業投資基金、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中意曼達林基金等;為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不斷深化與法國、德國、瑞典、韓國、歐盟等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即政策磋商;相關部門還積極推動牽頭成立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建設,建立了中德(太倉)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和中德(連雲港)中小企業產業合作區,同時實施中德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項目。舉辦中瑞中小企業創新論壇,簽署中瑞中小企業行動計劃等。從2004年開始創辦的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已成功舉辦9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也在我國成功舉辦7屆。
參考:http://www.gov.cn/2013zfbgjjd/content_2365459.htm

閱讀全文

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下列行為中不視為侵權專利權的是 瀏覽:173
中國國際高科技術成果交易會 瀏覽:544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701
二手空壓機轉讓處理網 瀏覽:768
馬鞍山中馳機械 瀏覽:827
蘇州滄浪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435
模板版權使用協議 瀏覽:593
公共服務清單建設情況匯報 瀏覽:884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面試 瀏覽:275
我國國債期限結構 瀏覽:526
教育信息化成果 瀏覽:406
合同里的知識產權條款 瀏覽:742
峪口新村樓房糾紛 瀏覽:440
究極的妄想發明 瀏覽:564
啟粵商標注冊 瀏覽:600
張雲才知識產權 瀏覽:217
福建省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瀏覽:216
但是新發明的 瀏覽:996
千克知識產權薪水 瀏覽:10
設備維修費用攤銷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