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許暉馬鞍山

許暉馬鞍山

發布時間:2023-03-02 17:30:34

❶ 江南三月菜花黃散文

春分時節,油菜花開,正是江南好春光。3月18日和19日,我們一群攝影愛好者,在圖游九州安徽微信群的許暉、樂(yue)玲玲老師帶領下,南下池州石台,走觀花黃竹翠,行攝雨景山色,領略了高露亭深厚的人文底蘊,欣賞了白石嶺美妙的自然風姿,真是身心愉悅,不虛此行。

石台縣原名石埭(dai)、故冶(池州市地方誌辦公室李劍軍考),1480多年前,南梁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蕭衍以三國石埭場(冶銅工場)置石埭縣(唐《元和郡縣圖志》),「因貴池源有兩小石埭堰溪水,遂以為名」(宋《太平寰宇記》),縣治七里(石台縣地方誌辦公室王熙政考)。此後建置、名稱、治所皆存廢更疊頻繁,現在的石台縣是1965年7月復建,因漢字簡化而改埭為台,縣治七里也因2007年1月撤區並鄉更名仁里。從地圖上看,石台縣左鉤長江,右襟黃山,上頂九華,下蹬牯牛,處山巒谷壑之間,踞秋浦清溪之側,物華天阜,地廣人稀(佔地14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0來萬),真乃一方人間仙境。

許暉老師聯系了仁里青年攝影愛好者王帆做我們的地導,小夥子海拔不高,面相彌勒,敦實憨厚,麻利熱情,給我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他為我們設計的行程安排是第一天去高路亭,看古民居,吃農家飯,晚宿仁里鎮。第二天一早去白石嶺,參加石台油菜花節開幕式,賞白石嶺下油菜花,游白石嶺上古村落,觀地方風土人情,看民間傳統戲曲。下午返回,沿途隨機采風。

合肥到高路亭從銅陵長江大橋走230公里,我們早上7:30准時從稻香樓出發,因為到廬江南高速出口接中途上車的兩個影友,司機錯跑到泥河再回頭,耽誤了不少時間,中午11點多才到高路亭。王帆早就從縣城趕到這里等候,並安排好了午餐。我們一下車就直接進了路邊農家飯店,品嘗了當地真正的農家土菜,腌肉、馬蘭、螺絲雞,春筍、蕨菜、爐子鍋。雖然有酸有辣,口味稍重,但原汁原味,新鮮地道,不愧為地方特色美食,我們樂得大快朵頤。

高路亭是石台縣七都鎮一個很有味道的小古村落。這里是群山環抱的一小塊谷地,省道S325與縣道X019在這里交匯,村子就在省道東南側。幾十戶人家,民居散落,成自西南向東北百十米的狹長地帶。清溪河的兩條小支流考圲河、溪緣坑河從東西兩面將村子包抄,在村南匯合,再東流入清溪河,最終匯入太平湖。村南兩道交口的溪邊,立一古亭,中有紅底黃字匾額高懸,上書「高路亭」三個大字。遠遠望去,馬路、溪流、山巒,田野、村落、亭樓,在油菜花黃的點綴下,構成一幅山水人居圖畫,精美絕倫。

高路亭自古就是連接四方通道的結點,在交通閉塞的農耕年代,這里是人們北上九華的必經之地,穿越這里的古徽道悠遠綿長。高路亭不是高姓族人聚居地,但在亭北20里的貴池棠溪三十六山裡,有著名的高姓古村落石門高村,因「山為城,石為門」的古老傳說而得名,據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石門高氏鼎盛時期一族同時有14人在朝為官,曾經有「十里長逕坂,五里菜園地」之盛景。據傳三十六山外石台的高路亭,就是專為行路的高姓族人歇腳而建,那條路人稱高氏之路,亭名高路亭。不過古人儒雅,不像今人如此直白,所以高路亭的原名是「高露亭」,雖然一字之差,意境大不相同。雖然高氏在紅巾軍常遇春火燒和太平軍石達開血洗後衰落,但高路亭仍然頑強地挺立在今人面前,依稀昭示著當年石門高氏之霸氣與顯赫。

高路亭的地處要沖,使其逐漸成為商貿之地,最著名的是特產優質酒麴的生產與交易。酒麴又稱「酒母」,用以釀造米酒,也用以發面蒸饃。高路亭有據可考的酒麴制售歷史已有300多年,清光緒年間最為鼎盛,尤以李氏三兄弟酒麴作坊名聲為響。那時各地商賈雲集酒麴之鄉高路亭,使酒麴產品行銷海內外,這在商品經濟極其不發達的內陸皖南大山裡,堪稱一樁奇跡。有網友撰文回憶,清末民國初年,高路亭曹氏後人移居衢州,把高路亭酒麴製作技藝帶到了安居地,並在此基礎上創出了「上方甜酒麴」品牌,成了地方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高路亭本地的酒麴釀造在解放後的集體化過程中逐漸凋敝,傳統工藝也早已失傳,只有一些殘存的古民居和古作坊群,似乎還能看到一絲往日的紅火與輝煌。

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保護開發措施,也見到了初步成效。村口新建的高大的古民居牌坊後面,是數十戶新舊摻雜、錯落有致的皖南徽派建築,青瓦白牆,馬頭翹角,層樓疊院,亭榭樓閣,小街彎彎,石徑曲曲,典雅別致,頗為好看。省道西邊來龍山上流出的泉水,沿著人工修築的水渠,環繞全村,流經各家,村民們都在門前淘米洗菜,汲水浣紗,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還有那些明清時期的酒坊、油坊、磨坊、肉鋪等各種手工作坊,也都修舊如舊,恢復如初。有名頭的古建築有乾坤里、李萬泰、詒谷堂、尚志堂、永泰曲坊、乾泰曲坊、步雲書屋等,都是按照原有的明末清初時期徽派建築的風格進行修繕保護和建設,古建築的結構、風貌及雕刻、字、畫等都得以完好地再現和展示。高路亭已然成為石台縣以古民居和古作坊為特色的重要旅遊景點,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人前來觀賞。

飯後腹飽身曖,王帆帶我們坐大巴到村東北的大山頂上,俯瞰山谷中層層疊疊的梯田,蜿蜒曲折的溪床,炊煙裊裊的民居,菜花黃,溪水白,樹林綠,村莊黛,美不勝收啊!大家四散開來,拿出各種長槍短炮,尋找各自點位角度,一路瘋攝狂拍,無暇顧及左右。下到村頭亭邊時,有著紅帶彩的美女們自告奮勇,充當模特,俯仰於桃紅柳綠之下,穿行在黃花阡陌之間,畫面就更是美輪美奐起來。及至進入村落,那些飽經風霜的古民居,那些歷盡滄桑的老作坊,還有那些純朴善良的村民們,無不給遊人與攝影愛好者們帶來深深的感慨,留下無盡的遐思。

因為是旅遊旺季,又逢油菜花節開幕,旅館就比較緊張,我們住的就是縣城老街的一家小旅社。第二天凌晨我想去城外的馬鞍山上看看縣城全貌,結果一出門就趕上下雨,而且越下越大。我沿著街道走了兩個路口,終於頂不住,只得往旅社回返。路經一家熱氣騰騰的包子店,店名叫麥香,就有些吸引人,遂進去要了三個包子一碗米粥,邊吃邊和老闆閑聊起來。老闆姓張,其貌不揚,廬江縣人,早年家貧,兄弟三人逃荒來到石台,先是做些苦力,慢慢落戶定居。老張曾經開大貨車跑運輸十幾年,說是掙不到什麼錢,就開了這家包子店,一晃又是十幾年。包子鋪很小,但材質新鮮衛生,手工製作,現包熱賣,生意很好,一家四五個人一早起來包包子,仍然供不應求。現在孩子在外上大學,家裡也早已資產殷實,衣食無憂,可倆口子就是閑不下來,所以包子店還一直開著。回到旅社的時候,正好開始供應早餐,又坐下吃了幾個鍋貼餃子,感覺似乎沒有老張家的手工包子味道鮮美。心下在想,石台乃至皖南歷史上有過許多次政府主導的人口大遷徙,更有無數像老張這樣的自發移民,皖南山水的接納包容和兼收並蓄,促成新老石台乃至皖南人的交匯融合,攜手創造了悠久的皖南歷史和燦爛的皖南文化。

油菜花節開幕式現場設在大演鄉新聯村白石嶺三房自然村,考慮交通管制的因素,我們早早就趕了過去。三房村在仁里以南20公里,坐落在牯牛降山脈東北麓大櫪山下,一個海拔近600米的白石山嶺上。我們的車駛進一座白石嶺山寨的關門,在離村數百米的文孝廟廢墟前被攔住,這里是一個臨時的小停車場,專為開幕式修建,只有領導們的小車才能停在這里,如果不是起早,我們的大車是不會被允許開到這里的。大家趕緊棄車,沿陡峭山路步行向村莊而去。

山路兩邊都是崇山峻嶺,因為陰雨天,半山之上都籠罩在陰沉的濃霧之中,讓人心情有些壓抑。走到村口,忽見幾十株高大粗壯參天蔽日的古樹傲然挺立,威武雄壯,人的精神隨即為之一振。近前細看,古樹多為櫟樹樟樹,樹幹上長滿青苔和青藤,樹根裸露,盤根錯節,樹齡百十年到千餘年不等,大都三五人環抱不過來,就像忠誠的衛士一樣,護佑著樹後的三房村和河對面山腰上的四房村。穿過古樹群,右側方是三房村的房屋後牆和石板小徑,左側崖下是一條名叫武溪的河,河邊高高的`石岸上有一個四方亭閣,名為白石亭,就像軍營的崗亭一樣。白石亭與三房石徑之間,是一座石拱橋,橋那頭就是次第而上的四房村舍。石橋下的武溪河河床裸露,河道中既有碩大無比的巨石,也有各色形狀大小不一的鵝卵石,有清涓細溪流淌期間,別有一番情趣。

剛才在文孝廟停車場時,看到一個景點宣傳木牌,上面畫著上山的示意圖,標注的山澗河流的名稱就是武溪河。我來石台前做過功課,看到許多網友道聽途說地把這條河當成化鯉溪,並且把那個三女采葯、食桃化鯉的神話故事安插到這里,把四房村上的舒氏宗祠會意成舒姑廟,把白石亭誤作舒姑廟旁的六角亭,其實真的是張冠李戴,指鹿為馬。我還扒了扒三女化鯉神話故事的發生地,發現不是石台大演鄉的白石嶺,而是黃山烏石鄉的石壁陳。雖然這兩個地方都屬古代石埭縣,但兩地直線距離相差約50公里,這在行路艱難的連綿大山裡,是一個不短的路程。故事指向的河流雖然都是太平湖的主要支流,但前者是西邊的清溪河,後者是南邊的舒溪河,顯然也是南轅北轍。而《石埭縣志》記載更明確,蓋山在漢代就建有「三仙姑」廟,廟旁有化鯉溪、六角亭和舒姑祠。東晉詩人陶淵明曾慕名來此,不僅詩贊「舒氏三女食桃化鯉成仙」故事,還將「化鯉溪」傳說寫進《搜神後記》。石壁陳家出土的清道光年間《重建三聖殿樂輸碑記》石碑上,也有「蓋山舒姑泉以舒氏三女食桃化鯉成仙得名。化鯉溪見於晉陶淵明搜神後記」的記述。盡管石壁陳家古村落因陳村水庫建設而淹沒消失,我們也沒必要移花接木,故弄玄虛,以求嘩眾取寵之效果。

我們上來得早,又下著小雨,山坳里還沒有什麼遊人,村民們也大都在屋裡生火做飯。我站在石拱橋上四處張望,橋北四房村的房屋沿山腳一直建到了要抬頭向上才能看得到的半山腰上,掩映在雲霧與樹林之中。橋東三房村沿武溪河向東南面的山腰上建造,更是「白雲深處有人家」。石橋以上的武溪河來自於東北方向的大山,溪河兩岸是群山環抱的狹長山谷,開滿黃花的油菜田成扇形鋪開,一級一級地隨溪河向上延伸並逐漸縮小,直到消失在遠處的大山裡。三房四房兩個自然小村落,就點綴在山腰、溪流與梯田之間,散落於武溪河兩岸,屋上的炊煙,房前屋後的綠樹野花,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海,還有淙淙流水與唧呶鳥鳴,在時斷時續的細雨和飄忽不定的霧靄中,讓人恍惚,也讓人沉醉。

我搖了搖腦袋,從夢幻中回來,沿著武溪河與三房村之間的石板山徑,溯流而上,准備環繞山谷一圈,再回到石拱橋上。樂玲玲老師給我們准備的攝影頭傘這時候發揮了大作用。我一個人,頭上戴著雨傘,手裡拿著相機,踽踽獨行在濕滑的山路上,感覺自己成了一個仗義行俠、孤獨求敗的江湖武士。在三房村最高處的一所房子前,有一個舞台搭建在油菜田裡,這里就是油菜花節開幕式的主場地,一群男女青年正在台上台下地冒雨忙碌著。我繼續向上,一會就來到一處斷垣殘壁前,有標牌提示這里是古山寨遺址。看看周遭的地形,已在半山之上,只有一條小道通往下面的三房村,在往下就是山谷河流和田野,確實是安營紮寨之處,易守難攻。至於這山寨是什麼年代興建,何許人入主,都是不得而知。因而,這片遺址的意義就沒有得到充分顯現。

再往東北,是山谷的最高處,也最狹小。但這里居然有一座獨宅,名叫孫家,房子古老,典型皖南建築,前有塘後有院,桃李梧桐環繞,看上去是個富裕人家,過去或許很有名氣,因為在地圖上居然也標有這個地名。孫家門前有一大塊上百畝坡面地,適宜種植作物,現在是一片油菜田,正是金黃滿坡。遠遠看去,一派黃花的田間有一枯黃色的茅草棚很扎眼,到跟前才知道原來是一個景點,叫野豬棚,又叫火葬婚禮。這時雨下得很大,我進到棚子里坐下躲雨,一邊讀邊上的標牌文字,竟然是一個古代的愛情故事。相傳白石嶺有位中醫傳家的後生,相親途中結識一村姑,心生愛意卻不得相合。後來後生應父母之約媒妁之言成婚,那村姑也嫁到後生所在村裡,牌匾上說:「日子在晨起的裊裊炊煙和日落而息的歸途中流淌。後來後生以看野豬為由,在孫家搭起了一座野豬棚。就在八月十六日風高月黑夜裡,野豬棚燃起熊熊大火,第二天人們在灰燼中發現兩具焦骸,而白石嶺兩家人家,村姑和嫁衣悄然失蹤,後生與葯書不翼而飛。」這個故事簡單,但寓意還是深長的,山高黃帝遠的地方,封建禮教也能無縫對接,扼殺自由的。

轉過蛟龍塢,便是山谷里武溪河上最高處的一座石橋了。這里山勢稍陡,橋上下游落差也稍大,水聲就不是淙淙而是嘩嘩了。雨也跟溪流較勁,愈發大起來。我的頭傘面積不小,還能自如拍照,就見一支隊伍闖入鏡頭,原來是三房四房村民的舒家目連戲班。他們穿著戲服,戴著面具,抬著花轎,以巡山的方式,展示目連戲的各路角色與五彩行頭,以烘托菜花節的開幕。是迎親亦或送親的名目我還沒看明白,隊伍就因大雨而零落四散,真難為了朴實的山裡人。

目連戲亦稱勸善戲,集民間滑稽故事、雜耍、百戲於一體,主要是搬演佛門弟子目連僧入冥救母的故事,宣揚「積德行善」,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宗教劇。石台是目連戲的發源地,自古就有「編在剡溪、演在秋浦」的史料記載。明代祁門清溪鄭之珍在當時流行的雜劇、變文、傳說的目連戲基礎上,於1579年間在石台剡溪(今大演新農),編撰了一部有完整情節的戲曲作品《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簡稱勸善戲文,又稱鄭本目連戲或剡溪目連戲。明崇禎九年,江南名士復社領袖吳應箕回鄉省親,正逢吳氏高田班備演目連戲,當時欣然提筆吟聯,聯首嵌入「大演」二字,並解釋道「吾鄉名興孝,然唯恐盡孝之風不足,斯戲勸善興孝,當大演矣」。由於吳應箕的推崇,目連戲在秋浦河流域競相搬演開來,大演也取代了興孝,成為當地的地名,沿用至今。雖然因為下雨而沒能看成連台的目連戲,但舒家班雨中巡山的精彩一幕,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足矣。

一大圈山谷轉下來,再把三房四房村裡的民居看一遍,感覺白石嶺真是一個自然純清、風景優美的好地方。這里現在只是一些攝影和美術組織的創作采風基地,尚未被過度開發。不過這次油菜花節引來了不少人流,恐怕以後這里無法再有寧靜的日子了。但願當地政府能保持清醒頭腦,合理開發並有效保護青山綠水,不要讓白石嶺自然之美在商業大潮中滅失殆盡。

不知不覺已經幾個小時過去,我的腳也因為浸泡在雨水裡而疼痛起來,趕緊下山。這時人流已經很大,上上下下的絡繹不絕,隔一段路就有一二交警在維持秩序。我走了好幾公里也沒看到我們的車子,腳已經疼痛得難以行走。只好找到交警,攔下擺渡車,一氣開到了五六公里開外的S464省道與白石嶺山道交口的臨時停車場。找了半天還是沒找到我們的車,打開微信群,發現車停在半道上,真是哭笑不得。等到人聚齊,車子從山上開下來,我也又冷又餓快癱倒了。好在吃飯的地方不遠,一下車我就沖進小超市,買了一雙布鞋和棉襪換上,腳下立刻就暖和起來。

回合肥後,好幾天白石嶺景緻都在腦海里過電影,好想什麼時候再去一次,細細看看。正好今晚許暉老師在外經大廈對采風作品進行點評,一定要去聽聽,也算是再度領略白石嶺的迤邐風光吧。

丁酉雞年三月初二,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於合肥天王巷邊

閱讀全文

與許暉馬鞍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