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老廟

馬鞍山老廟

發布時間:2022-12-17 01:57:03

㈠ 上海老廟黃金馬鞍山地址

解放來路鴻泰新百一樓自

地址:解放路與湖北路交叉口處

公交:可乘2路、6路、13路到展覽館下

大華一樓

湖東路與湖南路交叉口大華購物廣場

公交:可乘2路、6路、10路、3路、129路、127路、14路在團結廣場下

㈡ 請問崑山哪個寺廟香火最旺

崑山華藏寺,由位於崑山馬鞍山原慧聚寺子院演變而來。慧聚寺,建於梁代天監十年(公元511年)。吳興沙門慧向為該寺之開山。慧向,為梁武帝蕭衍之師。梁武帝賜鐵香爐、絲綉佛像,又賜田二頃、山一座、木千枝。 慧向初來崑山時,因放錫禪坐於馬鞍山脅石室,以二虎為侍,思欲立精舍而不能。相傳當夜,風雨暴作,林木怒號,朴斫之聲聞於遠近,人皆怪之。翌日,黎明時刻,殿基成,台階基石砌就,是山神之助。初建時,有大殿、小殿。至唐武宗會昌間(公元841—846年),詔毀天下佛宇,慧聚寺亦遭其難。 北宋宣和間(公元1119—1125年),由信法師將馬鞍山東北麓之慧聚寺子院改建為十方賢者講寺,並易名為 「華藏講寺」。南宋淳祐戊申之秋(公元1248年)由僧良拱復建大佛閣,名為「神運大雄氏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僧大雅將「華藏講寺」從馬鞍山北麓移建於西山之巔。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僧寂默重建山門和天王殿。 在山頂有一凌霄塔,又名至尊多寶塔,一說由慧向建於梁天監十年(公元511年) ,一說建於唐代。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僧延福、希范重建該塔。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僧寂默重修凌霄塔成七層。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春,康熙皇帝巡幸馬鞍山,並登文筆峰,作詩留題。知縣將其址改建為「皇亭」,右為圓聚山房,轉西為三官殿,稱小雲台,又有真武殿居文筆峰巔,旁為地藏殿,其側為文星殿,其前為春風亭。百里樓前左偏為含秀山房,中有半隱藏樓,其東為圓靜庵,後改葺為觀音殿,其西為問龍閣,其景美不可勝。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除凌霄塔外,均毀於兵。民國二十三年(公元 1934年),邑人重修凌霄塔,不料修至第七層時,「八一三」事變爆發,後塔遭日機轟炸,塔受損。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侵華,山寺被炸,山被日軍所佔。勝利後僧人搭建平房三間,一直維持到1949年解放。

㈢ 我姓樹,很少見。哪位知道姓樹的來歷嗎據說我們老家是蘇州西門一帶的

據史書記載殷時代遺民有七大家族,分別是陶氏,施氏,繁氏,樹氏,樊氏,飢氏,終葵氏。他們的姓氏來源於他們所擅長的手藝----陶氏是製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圍牆籬笆的,而終葵氏家族的專長是做木棒木槌。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旗,夏後氏之磺,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旅:條氏,徐氏,蕭氏,索民,長勺氏,尾勺民,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丑,以法則周公,用即命於周。是使之職事於魯,以昭周父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統之虛。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精核,待旅,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樹氏,樊氏,飢氏,終葵氏。封沙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競,取於有鬧之土,以共王職,取於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黨。脫季授上,陶叔授民。今以「康語」,而封於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闊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古』,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鮮卑姓氏轉化 樹洛於氏,後改為樹氏。

㈣ 永定鎮的各區簡介

(曾用名:上岸街、上安、上岑)
上岸村現是永定鎮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永定鎮政府的前身,1992年上岸村被區政府征走600畝耕地用於石龍工業區的建設,同年上岸村也從農耕業轉向輕工業、手工業、建築業、服務業多方向發展。歷史上上岸原是永定河的一個渡口,過往渡河的香客僧侶離船上岸卻不知道該地名,便稱呼該地區為「上岸」,上岸村因此而得名。上岸村中有條古街名曰「上岸街」是通往潭柘寺戒台寺的古道,村中的老廟將古街分為東街和西街,隨著上岸的發展又出現南街、北後街(長安街)、鬼街、新街等街區。村中的老廟有兩棵蒼天大樹足以見證該村的悠久歷史(遼宋時期),據傳廟里兩棵大樹為一雌一雄的銀杏樹-即夫妻樹與潭柘寺帝王樹齊名。 門頭溝區首富村,馮村用15年的時間,走完了中國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鄉村30年才能走完的道路。據《宛署雜記》所述,馮村在明代已經成村。聽村裡的老人講,雖然馮村最早由山西移民過來的馮家得名,但後來村裡的馮姓不多見,有名的卻是「看墳人李家」。李家原本是從「山西大槐樹底下」過來的,憑靠看墳地,慢慢發展起了家業。
*馮村的古廟很多。馮村西原有始建於遼代的寶林禪寺,內有三重大殿,如今在制葯六廠的院子仍有遺址。村北的天台山原來還有一個天山祖廟,也只留有廢墟。 (通用名:栗元庄)
解放前屬於偽宛平縣第六區「栗元庄鄉」。栗園庄因村西古廟旁為栗樹而得名。栗園庄原屬戒台寺的佃戶村,村西的「奉福寺」為戒台寺的下院。村北有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之墓。譚鑫培頗諳佛理,曾於光緒年間在戒台寺受戒。晚年向當時的戒台寺主持妙老人提出:「願借寺中一席之地,永作伴城,以便百年之後也能得到禪宗的恩護。村外還有一「萬人坑」,當年國民黨軍隊在村外槍殺大批無辜百姓,之後埋入此處,僅有一人倖存。 (曾用名:曹哥庄、曹家莊)
曹各庄地區呈矩形,面積0.04平方公里。有東西向主街2條。該村地處永定河西岸平原,地勢平坦,海拔89.5米。明朝時期已成村落,曾名曹哥庄、曹家莊、後改稱曹各庄,沿用至今。從1994年起,該村連續4年被北京市政府評為「首都文明村」,1997年被門頭溝區政府授予「小康村」稱號。
*曹各庄天主堂位於門頭溝區曹各庄村,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家住曹各庄,在北京西什庫教堂供職的陸神父聯絡橋戶營的東崔家、西崔家、安家及曹各庄的陸家四家共同出資修建,名為若瑟堂。在義和團運動中,教堂曾被燒毀,宣統末年,由西什庫教堂的一位法國神父出資,在曹各庄又重建了教堂,就是現今的天主堂,當時隸屬於長辛店堂區,由陸神父的侄孫子陸德茂主持日常的宗教活動,當時教友約有300餘人。文革期間,天主教被迫停止活動,曹各庄堂被改作了生產隊的倉庫。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於1995年,曹各庄堂翻修完畢,名為「聖心堂」,1995年12月19日由傅鐵山主教舉行祝聖開堂儀式。1996年至1999年馮國新神父任本堂,1999年11月份至今,由張洪波神父任本堂。 永定河的西河從村東流過,板橋成為連接東西兩邊的主要通道,也由潭柘寺出資修建。負責看管和維護的橋戶人家後來定居在此,形成了村落,橋戶營因此而得名。
*解放前橋戶營村的葯王廟在京西名氣不小。因為是本地獨有,過去在四月二十八葯王爺生日當天,外十三地區的村民就趕來祭拜,橋戶營與上岸村兩地的會頭還會聯合舉行走會儀式,場面空前熱鬧。老年活動站正是以前葯王廟的所在地,不過除了幾棵古樹,再沒太多遺跡。這幾棵古樹主要包括:國槐3棵,最大的一棵為二級保護,有編號。另兩棵在「大廟場」南側路邊,一棵已經枯死;楸樹兩棵,仍然健壯(很少見的樹種,開花很漂亮);柏樹2棵,靠東邊的一棵已經枯死。
民國時期,橋戶營是永定地區與門城地區聯絡的交通要道,可見民國時期北京城區地圖,圖上標示為「七戶營」(該村的曾用名)。村西與曹各庄交界的灌渠應當是明代修建的,可查閱有關水利史資料;俗稱大溝,現已經用蓋板蓋上改為道路,水由攔河閘經「天溝」,到葡萄嘴東(現機動車檢測場附近)分流過來,20世紀90年代還有閘板控制。 (曾用名:何庄、何家莊)
何各庄簡稱「何庄」,據傳是何氏家族的第一個入住該地區,何家莊的名字便在當地叫開了,後來改稱何各庄。何各庄村中原有座老廟現已成為村民民房,何各庄西北約1公里鳳凰山下依然保留著太清觀遺址。 (曾用名:王家村)
王村原是從山西移民至永定的王氏家族,家族大部分是窯戶,許多窯工聚居在王村煤窯附近。夏季雨水大,煤窯停業,窯工就近開荒種地,逐漸形成王村現有村落。
*王村的月嚴寺內供奉的窯神,丐幫的《窯喜歌》中描述窯神,「 拔道如同佛爺龕,龕里供奉著三位神仙,有青山和土地,窯神在中間,諸位要認識煤業的祖師爺,頂燈、拄鎬、倒提著一串錢」就是月嚴寺的窯神。
*國際爭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4 年),月嚴寺和尚廣潤將山場賣出,由德國人瑞乃爾與人合辦月嚴寺煤礦,因與鄰窯發生矛盾,月嚴寺煤礦沒有開成,卻引起一場中德之間的國際糾紛。 (原名「李家峪」)
岢羅坨原名「李家峪」,苛羅坨名字源於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後重病得戒台寺主持醫治康復,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嘉獎主持將戒台寺下一小山村李家峪改名為「岢羅坨」
*岢羅坨的含義包含全國共有五大佛教聖地:北京的潭柘寺、戒台寺、山西的苛山、河南的蘿山、浙江的普陀山的含義,明太祖朱元璋將苛山、蘿山、普陀山,各取一個字連起來成了「岢羅坨」。意思是「岢羅坨」村子雖小,它可包北京以外三處佛經聖地,加上附近的潭柘寺、戒台寺,門頭溝一個地方就成了全國五大佛經聖地的代稱。這就是「岢羅坨」村的由來。 石佛摩崖造像群是北京惟一一處大規模摩崖造像群。從明代開始石佛村就有史料記載,一座因摩崖造像群的佛像而得名的小村莊。
*摩崖造像群位於村北崖壁上。現有22尊造像保存完好。據《帝京景物略》記載,石佛東山崖為永慶庵舊址。據村裡的老人講,石佛村的摩崖造像群早已載入許多信仰佛教的國家的書籍,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早已名傳海外。 (原名:求坡)
秋坡位於永定鎮最西南端,村落在馬鞍山東側半山坡上,成散列狀。地處低山半坡,海拔680米。據傳,昔時有乞討者來戒台寺打工,祈求一塊山坡地安身,該地原名「求坡」,後演變成「秋坡」,沿用至今。 (曾用名:新城)
東、西辛稱因永定河決堤而形成的村子。他們最早合二為一名為「新城」,成村於明代以前。明嘉靖年間永定河泛濫,發洪水將新城攔腰沖斷,形成一條新河(即永定河西河道)。殘存的新城兩端後來各自形成新的村落,於是就有了東辛秤、西辛秤兩村,老百姓把 「新城」說成了「辛稱」,慢慢叫順了嘴。 (曾用名:卧龍岡)
《宛署雜記》中詳細寫道卧龍岡,山石俱青,惟此岡石獨堅白。山脊蜿蜒二十餘丈,狀如卧龍。故名卧龍岡。後改稱「卧龍崗」。據當地的老人說有一隻龍俯卧在群山中,它的龍尾在戒台寺,卧龍崗則是這只卧龍的龍頭,龍頭在永定河旁飲水同時也看護永定河的水患。同時《宛署雜記》記載「茂國公墓,在縣西四十五里,地名西安祖,卧龍岡下(卧龍崗)。」
*1964年4月,門頭溝區東胡林村發現了距今1萬年左右的「東胡林人」遺址,從而填補了自北京猿人、山頂洞人以來北京地區人類發展史上一段空白。地處永定河畔的門頭溝卧龍崗、豐台的鷹山、石景山區高井電廠附近發現了多處古人類遺址。 永定河引水的龍口原是侯氏墳地,侯家又是村子得名的大姓,外地人就稱這里是「大渠侯家」。侯莊子村位於稻地片北端,過去有條駱駝道穿村而過。兩頭東接永定河東河板橋(俗稱善橋),西接西河板橋,成為連接大峪與石景山之間古道的重要一段。前幾年因為修六環路,西河道被填埋上了,侯莊子的住戶也大多南遷,四道橋稻地小學對面那片新式別墅區便是侯莊子新村。

㈤ 咸寧好玩的地方都在哪咸寧旅遊景點地圖

咸寧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湖北省的東南部。東南與江西的瑞昌、武寧、修水接壤;西南與湖南嶽陽交界;西北至東北與荊州地區、武漢市、黃石市、黃岡地區相鄰。全區黃轄咸寧、蒲圻、通城、通山、陽新、嘉魚等縣(市),總面積12631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80萬人
咸寧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陽新、通山等地已發現新石器時代古遺址。漢、唐時期,已有了較為發達的經濟文化。1965年,由孝感地區分離出來,成立了咸寧地區,溫泉鎮為咸寧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咸寧林特產品極為豐富,尤以盛產楠竹、松杉木、茶葉、桂花、蜜桔、獼猴桃等著稱。咸寧市是我國著名的「桂花之鄉」,桂花質量居全國第一,產量居全國第二。趙李橋的「磚茶」,羊樓洞的「松峰」茶,咸寧的「劍峰」茶,竹木工藝,有很高的知名度。
咸寧的旅遊資源豐富。咸寧市的溫泉是沐浴,治療皮膚病、關節炎、高血壓等病的天然氡礦泉水;通山九宮山風景區景色奇特,是避暑旅遊的好去處;陽新的鳥島蛇鳥匯集;蒲圻赤壁古戰場遺址,陸水湖風光;通山的隱水大溶洞等等,各具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咸寧是一座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中等城市。根據"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水園林格局,咸寧在城市建設上力爭突出自然景緻和山水園林特色。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溫泉,規劃面積49平方公里,其中山水面積就有20多平方公里。淦水河蜿蜒九曲穿城而過,近千座大小碧綠山包鑲嵌城中,佔地面積3800畝的十六潭公園猶如一塊璞玉待琢。經過對自然山水的保護、利用和開發,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繞城轉"的山水園林城市正逐步凸現。此外,所屬各縣市區的城區均山水相間,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格調清新,各具特色。
咸寧是一座最適合住居休閑的城市。這里天高雲淡、空氣潔凈,城市空氣污染指數常年穩定在52以下,達到國家二級質量標准,江河湖泊水質良好,大部分達到國家一、二類水質標准,最適合人們生活和居住,適合發展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高新技術和教育產業,最能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溫泉城區內一大片依山傍水、環境清幽的寶地可供興建園林式別墅群和旅遊、療養度假村,已有一批中央和省屬單位在此修建了賓館和療養院。九宮山的雲中湖畔,已有近百家機關企業在此購建房產,休閑度假 。
1、拜風台
又稱武侯宮。在赤壁遺址的南屏山頂。傳說是諸葛亮祭東風的七星壇遺跡。後人築台建宮,以資紀念,此後屢毀屢修。現存建築系1935年重建。有前後相連的兩殿一廳,周圍環以蒼松翠柏,襯以新建亭台,巍峨宏麗,頗具規模。前殿掛有介紹「赤壁之戰」的各種圖片;大廳陳列許多珍貴的出土文物;後殿塑有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坐像。設置的古代木製神龕,上雕五龍八仙等,結構巧妙,刻技頗精。
2、半壁山
在陽新縣城東25公里長江南岸。孤峰昂舉,懸崖如削,突兀江心,屹如關隘,與北岸田家鎮互為犄角,形勢險要。為太平軍阻擊清兵之著名戰場。清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為確保天京,踞此夾岸結營,並於江面橫貫鐵索3道、蔑纜7道,以阻清兵水師。同年冬,與曾國藩、羅澤南等率領的清軍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將領石鎮倉、韋以德壯烈犧牲,其餘將士跳崖殉難,致半壁山陣地失陷,橫江鐵索亦被敵人砍斷和銷熔。如今,危崖峭壁之上尚存「鐵鎖沉江」、「東南半壁」、「楚江鎖鑰」等石刻,雖屬當年清軍將領楊岳斌、彭玉麟等先後題鐫,卻成為太平軍保衛這戰略要地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山西麓有太平軍烈士葬墓「千人冢」,墓碑猶存。

3、北伐汀泅橋戰役遺址
在咸寧市城西南15公里汀泅橋鎮西側小山崗上。此地東靠群山,西臨大湖,一橋飛架,構成天險,素為兵家必爭之地。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挺進武漢時,軍閥吳佩孚據此憑險抗拒,屢攻不克,最後由葉挺率獨立團奮勇攻擊,擊潰了吳佩孚的主力,佔領了汀泅橋,為北伐軍直取武漢起決定作用,獨立團因而被譽為「鐵軍」。為紀念此戰役中犧牲的英雄們,在此興建烈士墓、紀念碑、紀念亭等。墓為長方形券頂,莊重大方,周環以短牆與松柏;碑呈方錐形,巍峨挺舉,正面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大字;亭呈六角,方圓頂,俏麗挺拔,頗為壯觀。北伐汀泅橋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赤壁遺址
赤璧位於赤璧市境。東漢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西上的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初戰於赤璧,曹軍失利,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隔江相峙。後孫劉聯軍巧用火攻,乘東南風大起,向曹營舉火,火船藉助風勢,直沖曹軍水寨。曹軍船隻一時盡著,岸上營落,火逐風飛,烈焰沖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紅,赤壁也因此得名。孫劉聯軍乘勢進攻,曹操領余部經華容小道(今鑒別縣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的張天烈火早已熄減,但那赤色的懸崖絕壟,不盡的滔滔大江,大戰時的處處陣跡,贊美赤壁的碑刻和詩篇,卻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金甲武將、文人墨客。

5、九宮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位於湖北東南部通山縣境內,橫亘鄂贛邊陲的幕阜山脈中段,九宮山西連衡岳,凍結匡廬,廣袤數百里,總面積21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由九宮山鎮、森林公園(即自然保護區)、銅鼓包、石龍溝、闖王陵等四部分組成。九宮山奇峰聳立,幽谷縱橫,泉瀑奔涌,飛雲盪霧,古木參天,竹林似海。這里百川掛岩,千峰競秀,萬木爭艷。九宮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塞北嶺岳的雄偉,雄、奇、秀、險集於一身,被譽為九天仙山。
開放時間:8:30-17:00
位置:位於湖北東南部通山縣境內,橫亘鄂贛邊陲的幕阜山脈中段
面積:210平方公里

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被稱之為鄂南第一峰。這里春天,林木滴翠,繁花以錦;炎夏,清風徐徐,涼爽宜人;秋季,紅楓耀腦,山清水秀;深冬,銀裝玉樹,似北國風韻。相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湖廣著名道 士張道清尋山傳道選中此地。自此,來自湖廣、江西和河南的香客長年絡繹不絕,九宮山是成天香火繚繞,給這座名山塗上了神幻的色彩。明末以後數百年間,由於連年兵亂頻繁,山上名勝屢遭破壞,九宮山道場從此一蹶不振。建國後,黨和政府多次拔款開辟九宮山風景區。1984年12月5日,胡耀邦總書記視察鄂南時,興致勃勃地登上九宮山,對九宮山的自然風光給予高度評價。九宮山的自然風景觀,富有濃郁的神幻色彩。如今,主要勝景有八處:青松迎賓、雲湖夕照、泉崖噴雪、雲海波濤、真君石殿、伏虎天門、雲關石刻、陶姚泉洞、奇觀異景,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從武漢去九宮山共有178公里,從武漢至咸寧80公里,從咸寧經溫泉到通山縣城40公里,從通山到橫石潭鎮30公里,從橫石潭到山上雲中湖27公里,從雲中湖沿西路下山至闖王陵27公里,從闖王陵經寶石花再返至橫石潭32公里。由於是山路大客車不太方便,麵包車和依維柯比較合適。

武昌南站附近的宏基客運每半小時發一班去通山的客班車。武漢新華路長途汽車站每天有2班,早7:30和中午12:30各發一班。票價20元。從通山縣城上九宮山每半小時有一班,票價13元。

九宮山餐飲有著自己的特點,清新、自然、山菜野菜當家。吃過大魚大肉的城裡人,上山絕對要以品野山菜為樂。尤其是以不同時期竹子為原料的佳餚更具特點,如竹筍燒肉、筍干湯、竹筒飯、竹筒里蒸菜等讓你覺得好有味道,山上的菜味道較重,干豆角、厥菜、小干魚、干羅卜、平豉等這些菜對爬了山、出了大汗的人來講,會味口大開。

九宮山上既有三星級以上的酒店,也有很乾凈、很便宜的普通房間。不過山上濕氣較重,最好選擇標准雙人間,一定要詢問是否有熱水,這是最重要的住宿要求。

6、峨石寶塔
在蒲圻市西郊馬鞍山巔。塔側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馬鞍山雙峰壁立,重巒翠連;山麓綠水揚波,峨潭碧盈,景山幽麗。塔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層六角,高17米,底層置門,以上各層設窗,層檐舒展,疊角飛翹,角掛銅鈴,山風吹來,鏘然遠聞。循塔內螺旋石階,可達5層。結構謹嚴,形體峭拔,古雅卓秀,數里之外,皆能見其直插天半。

7、黃蓋湖
在蒲圻市西南16公里,與湖南省臨湘縣交界。傳三國時孫吳宿將黃蓋操練水軍所在,孫權以赤壁戰功將此湖賜蓋,故名。黃蓋,字公覆,三國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市)人。初從孫堅起兵,後隨孫策、孫權征戰。赤壁大戰時,建議火攻,帶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以「苦肉計」詐降曹操,乘機縱火,大破曹軍。此湖接元潭河、蟠河之水,經由太平河注入長江。流域跨越湖北、湖南兩省,湖面達13萬畝。煙波浩渺,鷗翔魚躍,堤柳叢繞,灘草碧連;尤當霞抹月染,雲遮霧裹時,美如夢幻。與湖東北不遠處赤壁古戰場組成一處游覽勝地。

8、龍潭探幽游覽區
以森林公園金家田為中心,觀光泉流、瀑布、森林景觀為主,有櫻花溝和翠崖谷兩大景區。一步一景,景景入畫。闖王陵距此三公里。

9、山下游覽區
以九宮山下西北邊的船埠為中心,主要有獅子洞、九宮攬勝、觀音洞、小九龍、三疊泉、卧龍松、九宮竹海等。還有李自成最後與清軍決戰的李家鋪古戰場。

10、吳楚天游游覽區
以古老廟為中心,可登高遠眺鄂贛兩省風光,在老鴉尖和銅鼓包上,可一覽眾山小;在流雲過風的風車口,可日觀修水如彩練,夜望楚天如夢境。

11、雲中湖游覽區
以九宮山鎮為中心,風景點有青松迎客、雲湖夕照、泉崖噴雪、真君石殿、陶姚仙洞、虎伏天門、雲海波濤、銅鼓擂天等景點。這一區域是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最大中心風景區。

12、李邕石室
在咸寧市東南30公里鍾台山。傳李邕曾讀書於此,故名。李邕(678-747),字泰和,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說揚州江都(今屬江蘇)人,李善之子。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初為諫官,助來景彈劾張昌宗兄弟。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書法初學王羲之,繼而自創新格,筆力雄健,氣度舒緩,縱橫開合,風彩動人,時謂「書中仙手」。後被李林甫陷害。

石室位於山腰間,天然形成,容數人居,冬暖夏涼,深愜人意。其上有石台、石鍾等古跡。側臨桃花泉名勝,近傍古木盤溪景觀,歷為遊客所鍾情。

13、李自成墓
在通山縣九宮山下牛跡嶺。李自成(1606一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本名鴻基,陝西省米脂人。據記載,大順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揮師東下南京,因形勢逆轉,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宮山轉戰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鋪突遭清軍襲擊,倉促突圍,單騎誤入葫蘆槽,被小源口寨勇頭目程九伯殺害,遂葬於此。建國後曾多次維修,並增建了拱橋、層台、花壇、墓碑、陳列館、休息廳等附屬建築。墓碑上書「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題,墓後高處聳立著下馬亭,附近還有落印盪、激戰坡等遺址。南虹橋在通城縣城東南16公里鯉港河上。因形若長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豐七年(1857年)建,為邑中著名石橋之一。青石疊砌,五拱並置,長40米,高5米,寬5米,設計大方,結構堅實,卓躒宏偉。經歷百餘年風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盪漾,夾岸樹木,煙霞掩映,異景別趣。

14、陸水湖

位於赤壁市(原蒲圻)近郊。湖北省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6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7平方公里,800多個島嶼鑲嵌其間,錯落有致。四十多年前,隨著三峽水庫試驗壩在桂家畈的築起而形成。這里「高峽出平湖」,群山環湖,湖中有島,「湖似戰盤藏百局,島如棋子補千圖」。湖面或開闊或狹小,狹似曲徑通幽,闊成豁然開朗。可劃小舟隨碧波盪漾,也可乘飛艇直達水滸城及桃花島、竹島、麋鹿島、鳥島等眾多島嶼。夏浴陸水湖,感覺湖水之溫柔爽貼,更是妙不可言。

君不信乎,請看徐屏泰之美文《生命之湖——陸水湖》為證:「陸水湖的水,漣漣如霧地纏繞在山的肩頭;陸水湖的山,隱隱作態地沉湎在水的懷抱——陸水湖的山水象一副塗抹在宣盡紙上的風景畫,極構圖之匠心,俱顯線條之清麗;那麼美侖美奐地舒展著,那麼風情萬種地起伏著。她用山的鍾靈攬天光雲影,她用水的毓秀成鑒湖風月。在這里,山上樹木蔥蘢,青竹挺拔,百花竟艷;在這里,水上浮光躍金,沙鷗翔集,漁舟輕發。那千山入水的玩忽,是姿態萬千的童趣,讓人在嘆為觀止時頓生返樸歸真之意;那積水成淵的幽深,是海納百川的大度,讓人在心潮起伏時頓悟了生命的豐富內涵……大小幾百個島嶼,恰若水旱盆景一般鑲嵌在粼粼的綠波上,燦燦地撩你的思緒,楚楚地勾你的魂魄……在陸水湖,只要你腦中有想,心中有象,你就會把許多朦朧的色彩讀成明麗的神光!」

中華水滸城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外景拍攝基地之一,包括郊野一條街和水泊梁山等主要景點。

陸水湖風景名勝區以山幽、林綠、水清、島秀而聞名遐邇,被譽為"楚天明珠"。

15、溫泉
又稱沸潭。在咸寧市南10公里溫泉鎮潛山之麓。泉出岩窟,水激石岩,沸涌如湯,霧氣升騰,映日耀彩,「溫泉虹影」為咸寧奇景之一。泉後倚潛山,峰巒疊嶂,形如展旗,山下有蘋花溪,涓涓緩流,山上有葛仙崖,崖上有壇,相傳為晉代葛洪煉丹處。前人游此者,曾留有「石割寒雲急,天吞絕壑空」、「古柏亭亭立,溫泉曲曲旋」的佳句。山腰現建有「泉山賓館」,將泉水引進房內,水溫50攝氏度左右,呈淡黃色,內含多種化學成分,對於關節炎、皮膚病、神經炎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療效。

16、星星竹海

地處湖北省咸寧溫泉,距九省通衢要地——武漢市86公里,距咸寧溫泉城區16公里。風景區最高處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溫度為15攝氏度左右,無霜期大約260天,現有竹林面積萬余畝,覆蓋率達90%左右。

星星竹海四季景色迥異。春天,望春花開,百鳥爭鳴,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夏天,新竹抽梢,枝葉婆娑,婀娜多姿,青翠欲滴;秋季,天高雲淡,風清月明,竹海莽莽,波瀾起伏;冬時,大雪初霽,遍地修篁,瓊枝玉葉,風光旖旎。八方遊客四季游覽竹海,無不有春濃,夏涼,秋暖之感。置身萬頃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漫步竹林深處,倆旁翠竹夾道,竹葉輕拂面頰,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典雅。

星星竹海現劃分為五大景區:即萬橡園、迷你園、留芳園、情人島、石龍景區。景區內翠竹亭、觀竹台、半山泉、石龍、群仙會龍、石龍戲珠、王氏天葬、天深洞、古樹林、柏樹界、蔡仙崖等主要景點星羅棋布,各顯千秋。

17、玄素洞
陸水湖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相傳遠古時代通玄天師即玄素真人曾在此洞修煉。其洞長難度,洞道幽隧,神奇多變。目前已開發了3000餘米,包括玄素宮、太微宮、上清宮、通玄宮和純陽宮五大神殿。洞中的石筍、鍾乳石、石幔、石花、石田等成型造景浪漫而誇張,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和無窮的遐想。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

(一)古代礦業簡史

古代礦業史,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歷史時期的采礦業。

(1)原始社會時期 根據我國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最新發現,原始社會初期的「元謀人」,約在170萬年以前,已經開始使用石器。生活在安徽省的「和縣人」,同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一樣,也是使用石器的人類。石片和石塊是他們唯一能夠開發利用的礦物原料。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我們的祖先不僅在石料的採集、利用和加工技術方面,遠遠超過了舊石器時代,而且能利用粘土來燒制精美的陶器,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彩陶文化。安徽省合肥市肥東出土的石斧,為距今1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的產物。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開始用自然銅製造簡單的紅銅器。

(2)奴隸社會時期 夏代,為由石器到銅器的過渡時代。合肥市曾有商代陶器出土,說明安徽省合肥市一帶粘土礦的利用至少有3000多年歷史。

最近的考古發掘認為,銅陵、南陵的采銅遺址的時代可以上溯到西周。西周前期青銅器發現地點有安徽的屯溪。

春秋時代為由銅器到鐵器的過渡時期,那時已有銅礦和鐵礦的開發,安徽省銅陵等地區已采冶銅礦。

(3)封建社會時期 戰國時期已向鐵器時代邁進。銅陵、南陵仍有銅礦開采。省內發現戰國時期楚幣有銅幣,也有黃金製成的金幣,說明當時已有銅礦、金礦的采冶業。靈璧也已開采大理石礦。

西漢時期,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政策,據《漢書·地理志》,在丹陽郡(今宣城)設有銅官,廬江郡皖(今潛山),設有鐵官。開采大別山史河、淠河的砂鐵礦,還有銅陵銅官山及當塗境內銅礦,青陽縣小陵陽黃金礦,鳳陽石膏礦等也在開采。淮河流域人民用石膏做出的八公山豆腐聞名中外。

東漢時期據《後漢書·郡國志》,「廬江郡皖有鐵」。仍開采大別山區砂鐵礦。三國時代,吳國統一江南,江南諸郡有鐵者或置冶令或丞,對礦產資源開發仍較重視,繼續開采丹陽郡宛陵所轄區內的銅、鐵礦產。

南朝,發現當塗鐵硯山產鐵。據宋《太平寰宇記》銅陵縣本漢南陵縣,自齊梁之代,為梅根冶以烹銅鐵。在銅官山設有煉銅場,說明那時銅官山就有銅礦的采冶業。

隋、唐為古代礦業的繁榮時期。安徽省開採的金屬礦產,有當塗、南陵(含今銅陵、繁昌一帶)的鐵礦,全椒、天長、滁州、廬江、當塗、南陵、秋浦(今貴池)、青陽、泗縣的銅礦,宣州的鉛礦,南陵、寧國、績溪、秋浦、青陽的銀礦。唐代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曾作《秋浦歌》17首。其中第14首「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生動地描寫了煉銅場月夜景色,為秋浦銅礦留下了可貴的歷史見證。南陵縣鳳凰山和寧國縣銀山,為唐代重要銀礦區。傳說,公元808年,唐憲宗在相地設宿州,築城挖土,無意中發現了煤礦,說明在淮北相山一帶發現煤礦。唐代安徽省非金屬礦的開采,有廬江縣大礬山的明礬石礦,在皖南開采板岩加工的歙硯,還有多處瓷石在開采。唐代著名的瓷窯有壽州窯(今淮南)、白土窯(今肖縣白土寨)、繁昌窯等。

北宋初期,在歙縣有金礦場,涇縣銅山有銅礦開采。南宋時,舒州懷寧縣、池州貴池縣和銅陵縣開采鐵礦。宋代冶鐵遺址發現在繁昌縣,說明當地有鐵礦開采。池州銅陵縣開采銅礦,並在銅官山置「利國監」,山改為利國山。舒州懷寧縣開采鉛礦,無為三公山開采明礬石,宋代仍有著名的瓷窯壽州窯、白土窯、繁昌窯等,說明仍有瓷石開采。北宋元豐元年(1078)十二月,蘇軾(1037—1101)派人在宿州之西南肖縣白土鎮之北發現了煤礦,並寫下了著名的《石炭行》,稱贊發現的石炭(煤)是「根苗一發浩無際,萬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石流金見精悍。」

元代和宋代一樣,是古代礦業的繼續發展時期。在銅陵銅官山置「梅根監」開采銅礦。阜陽、歙縣、宣州有鐵礦開采,金寨縣銀水寺有銀礦開采,徽州、貴池有金礦開采。

明代和清代,為封建社會古代礦業繼續發展時期,並出現了資本主義礦業的萌芽。

明代的礦業,有銅陵開採的鐵礦,懷寧、貴池一帶的古采坑與開采(銅)有關。據傳廬江縣沙溪銅泉山古采坑為明朝所掘。貴池有銀礦的開采,銅陵、貴池、績溪一帶產鉛,含山縣牛頭山有煤礦開采。明萬曆年間廣德縣產煤。明朝開始,淮北烈山及沿江一帶的露頭煤,民間已少量開採用作燃料。淮南煤礦在明神宗萬曆年以前已開始採煤,明末淮南大通也已開採煤礦。銅陵大通、涇縣東北鄉鼓樓鋪和晏公堂也有煤礦的開采。明代還開采了安慶市集賢關大理石用以修建安慶振風塔,在靈璧縣也有大理石的開采。明末宋應星著《天工開物·陶誕》雲:祁門出瓷器。說明已有瓷石的開采。

清代初期,在銅陵銅官山設置「銅官督」,負責銅礦的開采。清代,銅陵、貴池、績溪一帶產鉛,還開采了貴池安子山硫鐵礦。淮北市烈山土法開採煤礦,貴池市殷家匯五凸凹、寧國港口灰山、宣州市水東大汪村項村、廣德、貴池瀆山等地也有煤礦開采。靈璧縣有開采大理石的記載。

另外,省內古礦的開采還有鳳陽的雲母、石膏,當塗、黟縣、巢縣的煤,休寧的白石英,滁縣的長石,以及太湖的瑪瑙、南陵的石綠(孔雀石)等。

(二)近代礦業及礦產調查史略

近代礦業及礦產調查史,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跨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整個歷史階段。安徽省的采礦業有進一步發展,並開始了對礦產資源的地質調查工作。

1.近代礦業史 安徽省近代的采礦業,主要為淮北、淮南和沿江一帶煤礦,以及明礬石、瓷石、陶瓷土、硯石、硫鐵礦、石棉、玻璃砂等非金屬礦產的開采。

1894—1936年,淮南從地方鄉民採煤至官商聯辦煤礦,先後成立過大通煤礦公司、大通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大通煤礦保紀實業有限公司、華商大通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等,日產原煤200—300噸。淮北烈山一帶採煤業也開始興起,1904年,當地鄉民組辦煤礦公司,並初步形成一定規模,日產原煤300噸左右,至1916年,普益公司成立,繼續開采烈山煤礦。

1902年,銅陵大通煤礦在開采。清初貴池瀆山開採的煤礦於1924年閉坑。清末至民國初期,安慶集賢關煤礦在開采。

20世紀初葉,新安江流域有人淘砂金,銅官山有人開采鐵礦。1912年,採石人張某發現平峴崗鐵礦(今黃梅山鐵礦戚山礦段),由寶興鐵礦公司開發。1913—1935年,沿江一帶鐵礦開采日盛,相繼成立了繁裕、福民、利民、振冶、益華、寶興等公司,在馬鞍山至銅陵一帶開采鐵礦。

日本侵華時期,對沿江的鐵礦、銅礦、硫鐵礦及淮北、淮南的煤礦,進行掠奪性開采。其中,華中礦業公司開采銅陵銅官山銅礦,日產銅礦石400噸,馬鞍山鐵礦至少被開采1000萬噸礦石,並在馬鞍山的向山開采硫鐵礦礦石98萬噸。

抗日戰爭勝利後,淮南煤礦恢復生產,成立了淮南礦務局。1947年5月,在八公山西區建井,並在新莊孜開鑿斜井採煤。淮北烈山煤礦最初由礦區鄉民集股開采,後由國民政府接管。沿江一帶進行了鐵礦、銅礦的開采。馬鞍山向山硫鐵礦,1948年4月停產,1949年6月又恢復生產。其它開採的非金屬礦有:廬江的明礬石,祁門的瓷石、瓷土,歙縣的硯石,寧國的石棉,懷遠的玻璃砂等。

2.礦產調查史 安徽省礦產調查工作始於19世紀60年代。早期為英、德等國之人擅入所做。我國地質工作者自1911年才開始做礦產調查。當時調查的主要礦種為煤礦和鐵礦。近代煤田地質工作者,共留下51份煤田地質資料和少量鐵礦、硫鐵礦地質資料,並且發現了馬鞍山地區的鐵礦和硫鐵礦,重新發現了銅陵銅官山銅礦。對省內粘土、瓷土、明礬石、石棉、玻璃砂、石灰岩等非金屬礦產做了調查,還發現了鳳台磷礦。

1863年,英國人金司米爾開始對我國東部和南部做地質旅行,著有《中國東南省份的邊區煤田》、《中國東部沿海地質》、《中國地質,重點在揚子江下游各省》等文,文中講到有關含煤地層和表生沉積粘土時略述及本省;1869年,他在《中國地質》一文中,也談到了本省長江流域地表沉積粘土。嗣後,德國人李希霍芬在調查皖南地質時,描述了祁門至江西婺源一帶的粘土,並將其中的一部分命為「高嶺土」。

1902年,英國人凱約翰在銅陵大通煤礦西井田用沖擊鑽找煤,並在銅陵銅官山調查鐵礦,也曾到本省沿江一帶做過其它礦產調查。1905年英國礦師麥奎來銅官山考察。

1911年,繁昌居民向漢冶萍公司報礦,職員洪受之發現了繁昌長龍山鐵礦。

1913年,章鴻釗調查沿江鐵礦,爾後張與權做了鄂皖間及皖南地質調查,並於1915年和1916年發表專文。

1917年,北洋政府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劉季辰、趙汝鈞調查淮北烈山一帶煤田地質,繪制1∶15萬地質略圖,編寫了《蘇北皖北煤礦調查報告》。當年還調查淮南和六安—霍山、潛山—懷寧一帶地質礦產。同年,虞和寅調查了宣城煤田地質。

1917年2月,北洋政府農商部又派顧問丁格蘭(瑞典人)對銅官山鐵礦詳細觀測,認為老廟基山鐵礦含銅甚高,還到本省沿江一帶調查鐵礦;後又同德國人畢象賢等先後調查了馬鞍山凹山一帶鐵礦,並測繪了地質圖,計算儲量185萬噸,調查結果載於丁格蘭著、謝家榮譯的《中國鐵礦志》中。

1921年,國民黨軍政部派德國礦師凱伯爾·羅曼斯前往淮南煤礦調查。

1922年10月,李捷曾在安徽省北部調查,編寫了《皖北淮河流域地質報告書》。

1923年,中央地質調查所王竹泉來淮南調查,編寫了《安徽省懷遠縣西南部地質》。同年,劉季辰等再赴淮北烈山調查煤礦,由普益公司鑽探,共施工13個鑽孔,計算煤炭儲量3500萬噸。1923年,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葉良輔、李捷對銅官山閃長岩及其接觸帶變質鐵礦成因與類別進行了初步研究。

1927年3—4月,國民政府實業部派虞和寅、劉季辰、趙汝鈞、李春昱、計榮森等到淮南舜耕山、上窯調查,編寫了《蘇北和江淮大地地層對比》。

1928年及1933年,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兩次赴淮北烈山調查,並對淮北楊庄、淮南洞山進行鑽探普查,發表的代表作有《安徽省宿縣烈山及雷家溝煤田地質》。

1931年3月,劉季辰、計榮森編寫了《安徽省懷遠縣舜耕山及上窯煤田地質》。

1931,王恆升、孫健初調查貴池安子山硫鐵礦,著有《貴池縣黃鐵礦簡報》。同年,實業部地質調查所孫健初等來銅官山調查鐵礦,測制了獅子山、雞冠山1∶2.5萬礦區地形地質圖一幅,對兩處鐵礦做過較詳細敘述。

1932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孟憲民、張更,在銅官山測制了1∶2.5萬地形地質圖一幅。

1933年,實業部地質研究所謝家榮在銅陵銅官山調查鐵礦,還調查了凹山一帶鐵礦,著有《揚子江下游鐵礦志》,並計算了凹山鐵礦礦石儲量398萬噸。

1933年,程裕淇、陳愷在廬江縣大、小礬山及天光山一帶,進行了8個月的地質調查,著有《安徽省廬江明礬石礦地質研究》一文,附1∶4萬地形地質圖及剖面圖、照片等,計算明礬石礦石儲量1289.28萬噸。1937年,二人又對無為三官山明礬石礦進行了調查。

1934年,南延宗、丁毅在休寧里廣山調查,在安徽省首次發現了銻礦。

1913—1935年,李四光、程裕淇、陳愷、朱森等在馬鞍山至銅陵一帶調查鐵礦,先後發現馬鞍山東山、南山、凹山、尖山、蘿卜山、龍虎山,當塗鍾山、姑山、和睦山、黃梅山、釣魚山,繁昌長龍山等鐵礦產地。1936年,實業部地質調查所丁毅,首次在當塗縣北區進行電法探礦初步試驗。

1917—1937年,先後在本省調查煤田地質的還有葉良輔、王恆升、李毓堯、丁文江、孫健初、畢慶昌、邊兆祥、黃汲清、董南庭、楊公兆、徐克勤、劉祖彝、程義法、姜達權、王朝鈞、喻德淵等。工作地區除淮北、淮南外,還有巢湖、含山、和縣、宿松、太湖、懷寧、安慶、銅陵、涇縣、宣城、廣德、貴池等。其中除淮北烈山和淮南洞山工作較詳外,其餘均屬路線踏勘,重點調查了煤層和煤質。

日本侵華時期,曾對淮南煤礦、沿江的鐵礦和銅礦、硫鐵礦、明礬石礦做過調查。

1938年6月4日以後,日本人在淮南進行煤田地質調查,同時配合地表勘查和鑽探手段。德田貞一、山本謙吉羅編寫了《安徽省懷遠縣舜耕山煤田地質調查報告》,提出「大淮南盆地」一詞。島倉已三郎編寫了《淮南煤田洞山地區調查概要》。

1939年,日本人在淮南以西做過地震勘測。日本人東中秀雄在當塗向山實施磁力、重力探礦,在自電異常較高的向山和寨山鑽探,發現了向山硫鐵礦,並測制1∶1000地質圖,計算儲量約140萬噸。

日本侵華期間,先後派神山昌毅、楠木實隆、神永幸三、佐藤喜志雄、管原省、夏井一郎等在銅陵銅官山地區進行鐵、銅礦產調查。對銅官山黃獅澇、松樹山、小銅官山進行槽井探工作,在老廟基山等地進行鑽探。老廟基山鐵礦在日本八幡制鐵所冶煉時,發現含銅量甚高,即轉以勘探銅為主,在老廟基山發現了銅,使古代銅官山的銅礦重新「復活」。再後,又發現滁州破山口(琅琊山)和懷寧蟹子崗(月山)銅礦。貴池、蚌埠、當塗等地也有銅礦報導。

1941—1943年,日本人小林冶夫、神永幸三、田煙武一郎等在銅陵天鵝抱蛋山、當塗南山、滁縣破山口用電法和磁法物探勘查鐵礦分布情況。

1945年以後,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謝家榮、燕樹檀等在柴登榜配合下調查了淮南舜耕山、八公山、明龍山及山金家一帶煤田地質。謝氏提出了「大淮南盆地」的推論,經鑽探證實了淮南隱伏煤田的存在,在煤田地質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謝家榮發表了《如何發現煤田》的文章,1947年又寫了《淮南新煤及大淮南盆地地質礦產》報告。

1945年後,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華中礦務局,對馬鞍山向山硫鐵礦儲量進行計算,計算結果;黃鐵礦礦石儲量為200萬噸。

1946年,謝家榮在淮南進行煤田地質工作時,發現鳳台磷礦。1947年著有《安徽鳳台磷礦之發現》。

另外,據章鴻釗的《古礦錄》,安徽省的礦產還有鳳陽的雲母、石膏,當塗、黟縣、巢縣的煤,休寧的白石英,滁縣的長石,靈璧的磬石和菜玉(大理石),太湖的瑪瑙,南陵的石綠(孔雀石)。在《中國礦產紀要》中提到,安徽省的礦產有祁門的瓷土、寧國的石棉、懷遠的玻璃砂及省內分布較廣的石灰岩。

㈦ 咸寧周邊哪些必玩景點

1、拜風台
又稱武侯宮。在赤壁遺址的南屏山頂。傳說是諸葛亮祭東風的七星壇遺跡。後人築台建宮,以資紀念,此後屢毀屢修。現存建築系1935年重建。有前後相連的兩殿一廳,周圍環以蒼松翠柏,襯以新建亭台,巍峨宏麗,頗具規模。前殿掛有介紹「赤壁之戰」的各種圖片;大廳陳列許多珍貴的出土文物;後殿塑有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坐像。設置的古代木製神龕,上雕五龍八仙等,結構巧妙,刻技頗精。
2、半壁山
在陽新縣城東25公里長江南岸。孤峰昂舉,懸崖如削,突兀江心,屹如關隘,與北岸田家鎮互為犄角,形勢險要。為太平軍阻擊清兵之著名戰場。清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為確保天京,踞此夾岸結營,並於江面橫貫鐵索3道、蔑纜7道,以阻清兵水師。同年冬,與曾國藩、羅澤南等率領的清軍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將領石鎮倉、韋以德壯烈犧牲,其餘將士跳崖殉難,致半壁山陣地失陷,橫江鐵索亦被敵人砍斷和銷熔。如今,危崖峭壁之上尚存「鐵鎖沉江」、「東南半壁」、「楚江鎖鑰」等石刻,雖屬當年清軍將領楊岳斌、彭玉麟等先後題鐫,卻成為太平軍保衛這戰略要地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山西麓有太平軍烈士葬墓「千人冢」,墓碑猶存。

3、北伐汀泅橋戰役遺址
在咸寧市城西南15公里汀泅橋鎮西側小山崗上。此地東靠群山,西臨大湖,一橋飛架,構成天險,素為兵家必爭之地。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挺進武漢時,軍閥吳佩孚據此憑險抗拒,屢攻不克,最後由葉挺率獨立團奮勇攻擊,擊潰了吳佩孚的主力,佔領了汀泅橋,為北伐軍直取武漢起決定作用,獨立團因而被譽為「鐵軍」。為紀念此戰役中犧牲的英雄們,在此興建烈士墓、紀念碑、紀念亭等。墓為長方形券頂,莊重大方,周環以短牆與松柏;碑呈方錐形,巍峨挺舉,正面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大字;亭呈六角,方圓頂,俏麗挺拔,頗為壯觀。北伐汀泅橋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赤壁遺址
赤璧位於赤璧市境。東漢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西上的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初戰於赤璧,曹軍失利,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隔江相峙。後孫劉聯軍巧用火攻,乘東南風大起,向曹營舉火,火船藉助風勢,直沖曹軍水寨。曹軍船隻一時盡著,岸上營落,火逐風飛,烈焰沖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紅,赤壁也因此得名。孫劉聯軍乘勢進攻,曹操領余部經華容小道(今鑒別縣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的張天烈火早已熄減,但那赤色的懸崖絕壟,不盡的滔滔大江,大戰時的處處陣跡,贊美赤壁的碑刻和詩篇,卻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金甲武將、文人墨客。

5、九宮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位於湖北東南部通山縣境內,橫亘鄂贛邊陲的幕阜山脈中段,九宮山西連衡岳,凍結匡廬,廣袤數百里,總面積21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由九宮山鎮、森林公園(即自然保護區)、銅鼓包、石龍溝、闖王陵等四部分組成。九宮山奇峰聳立,幽谷縱橫,泉瀑奔涌,飛雲盪霧,古木參天,竹林似海。這里百川掛岩,千峰競秀,萬木爭艷。九宮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塞北嶺岳的雄偉,雄、奇、秀、險集於一身,被譽為九天仙山。
開放時間:8:30-17:00
位置:位於湖北東南部通山縣境內,橫亘鄂贛邊陲的幕阜山脈中段
面積:210平方公里

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被稱之為鄂南第一峰。這里春天,林木滴翠,繁花以錦;炎夏,清風徐徐,涼爽宜人;秋季,紅楓耀腦,山清水秀;深冬,銀裝玉樹,似北國風韻。相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湖廣著名道 士張道清尋山傳道選中此地。自此,來自湖廣、江西和河南的香客長年絡繹不絕,九宮山是成天香火繚繞,給這座名山塗上了神幻的色彩。明末以後數百年間,由於連年兵亂頻繁,山上名勝屢遭破壞,九宮山道場從此一蹶不振。建國後,黨和政府多次拔款開辟九宮山風景區。1984年12月5日,胡耀邦總書記視察鄂南時,興致勃勃地登上九宮山,對九宮山的自然風光給予高度評價。九宮山的自然風景觀,富有濃郁的神幻色彩。如今,主要勝景有八處:青松迎賓、雲湖夕照、泉崖噴雪、雲海波濤、真君石殿、伏虎天門、雲關石刻、陶姚泉洞、奇觀異景,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從武漢去九宮山共有178公里,從武漢至咸寧80公里,從咸寧經溫泉到通山縣城40公里,從通山到橫石潭鎮30公里,從橫石潭到山上雲中湖27公里,從雲中湖沿西路下山至闖王陵27公里,從闖王陵經寶石花再返至橫石潭32公里。由於是山路大客車不太方便,麵包車和依維柯比較合適。

武昌南站附近的宏基客運每半小時發一班去通山的客班車。武漢新華路長途汽車站每天有2班,早7:30和中午12:30各發一班。票價20元。從通山縣城上九宮山每半小時有一班,票價13元。

九宮山餐飲有著自己的特點,清新、自然、山菜野菜當家。吃過大魚大肉的城裡人,上山絕對要以品野山菜為樂。尤其是以不同時期竹子為原料的佳餚更具特點,如竹筍燒肉、筍干湯、竹筒飯、竹筒里蒸菜等讓你覺得好有味道,山上的菜味道較重,干豆角、厥菜、小干魚、干羅卜、平豉等這些菜對爬了山、出了大汗的人來講,會味口大開。

九宮山上既有三星級以上的酒店,也有很乾凈、很便宜的普通房間。不過山上濕氣較重,最好選擇標准雙人間,一定要詢問是否有熱水,這是最重要的住宿要求。

6、峨石寶塔
在蒲圻市西郊馬鞍山巔。塔側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馬鞍山雙峰壁立,重巒翠連;山麓綠水揚波,峨潭碧盈,景山幽麗。塔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層六角,高17米,底層置門,以上各層設窗,層檐舒展,疊角飛翹,角掛銅鈴,山風吹來,鏘然遠聞。循塔內螺旋石階,可達5層。結構謹嚴,形體峭拔,古雅卓秀,數里之外,皆能見其直插天半。

7、黃蓋湖
在蒲圻市西南16公里,與湖南省臨湘縣交界。傳三國時孫吳宿將黃蓋操練水軍所在,孫權以赤壁戰功將此湖賜蓋,故名。黃蓋,字公覆,三國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市)人。初從孫堅起兵,後隨孫策、孫權征戰。赤壁大戰時,建議火攻,帶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以「苦肉計」詐降曹操,乘機縱火,大破曹軍。此湖接元潭河、蟠河之水,經由太平河注入長江。流域跨越湖北、湖南兩省,湖面達13萬畝。煙波浩渺,鷗翔魚躍,堤柳叢繞,灘草碧連;尤當霞抹月染,雲遮霧裹時,美如夢幻。與湖東北不遠處赤壁古戰場組成一處游覽勝地。

8、龍潭探幽游覽區
以森林公園金家田為中心,觀光泉流、瀑布、森林景觀為主,有櫻花溝和翠崖谷兩大景區。一步一景,景景入畫。闖王陵距此三公里。

9、山下游覽區
以九宮山下西北邊的船埠為中心,主要有獅子洞、九宮攬勝、觀音洞、小九龍、三疊泉、卧龍松、九宮竹海等。還有李自成最後與清軍決戰的李家鋪古戰場。

10、吳楚天游游覽區
以古老廟為中心,可登高遠眺鄂贛兩省風光,在老鴉尖和銅鼓包上,可一覽眾山小;在流雲過風的風車口,可日觀修水如彩練,夜望楚天如夢境。

11、雲中湖游覽區
以九宮山鎮為中心,風景點有青松迎客、雲湖夕照、泉崖噴雪、真君石殿、陶姚仙洞、虎伏天門、雲海波濤、銅鼓擂天等景點。這一區域是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最大中心風景區。

12、李邕石室
在咸寧市東南30公里鍾台山。傳李邕曾讀書於此,故名。李邕(678-747),字泰和,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說揚州江都(今屬江蘇)人,李善之子。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初為諫官,助來景彈劾張昌宗兄弟。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書法初學王羲之,繼而自創新格,筆力雄健,氣度舒緩,縱橫開合,風彩動人,時謂「書中仙手」。後被李林甫陷害。

石室位於山腰間,天然形成,容數人居,冬暖夏涼,深愜人意。其上有石台、石鍾等古跡。側臨桃花泉名勝,近傍古木盤溪景觀,歷為遊客所鍾情。

13、李自成墓
在通山縣九宮山下牛跡嶺。李自成(1606一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本名鴻基,陝西省米脂人。據記載,大順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揮師東下南京,因形勢逆轉,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宮山轉戰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鋪突遭清軍襲擊,倉促突圍,單騎誤入葫蘆槽,被小源口寨勇頭目程九伯殺害,遂葬於此。建國後曾多次維修,並增建了拱橋、層台、花壇、墓碑、陳列館、休息廳等附屬建築。墓碑上書「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題,墓後高處聳立著下馬亭,附近還有落印盪、激戰坡等遺址。南虹橋在通城縣城東南16公里鯉港河上。因形若長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豐七年(1857年)建,為邑中著名石橋之一。青石疊砌,五拱並置,長40米,高5米,寬5米,設計大方,結構堅實,卓躒宏偉。經歷百餘年風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盪漾,夾岸樹木,煙霞掩映,異景別趣。

14、陸水湖

位於赤壁市(原蒲圻)近郊。湖北省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6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7平方公里,800多個島嶼鑲嵌其間,錯落有致。四十多年前,隨著三峽水庫試驗壩在桂家畈的築起而形成。這里「高峽出平湖」,群山環湖,湖中有島,「湖似戰盤藏百局,島如棋子補千圖」。湖面或開闊或狹小,狹似曲徑通幽,闊成豁然開朗。可劃小舟隨碧波盪漾,也可乘飛艇直達水滸城及桃花島、竹島、麋鹿島、鳥島等眾多島嶼。夏浴陸水湖,感覺湖水之溫柔爽貼,更是妙不可言。

君不信乎,請看徐屏泰之美文《生命之湖——陸水湖》為證:「陸水湖的水,漣漣如霧地纏繞在山的肩頭;陸水湖的山,隱隱作態地沉湎在水的懷抱——陸水湖的山水象一副塗抹在宣盡紙上的風景畫,極構圖之匠心,俱顯線條之清麗;那麼美侖美奐地舒展著,那麼風情萬種地起伏著。她用山的鍾靈攬天光雲影,她用水的毓秀成鑒湖風月。在這里,山上樹木蔥蘢,青竹挺拔,百花竟艷;在這里,水上浮光躍金,沙鷗翔集,漁舟輕發。那千山入水的玩忽,是姿態萬千的童趣,讓人在嘆為觀止時頓生返樸歸真之意;那積水成淵的幽深,是海納百川的大度,讓人在心潮起伏時頓悟了生命的豐富內涵……大小幾百個島嶼,恰若水旱盆景一般鑲嵌在粼粼的綠波上,燦燦地撩你的思緒,楚楚地勾你的魂魄……在陸水湖,只要你腦中有想,心中有象,你就會把許多朦朧的色彩讀成明麗的神光!」

中華水滸城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外景拍攝基地之一,包括郊野一條街和水泊梁山等主要景點。

陸水湖風景名勝區以山幽、林綠、水清、島秀而聞名遐邇,被譽為"楚天明珠"。

15、溫泉
又稱沸潭。在咸寧市南10公里溫泉鎮潛山之麓。泉出岩窟,水激石岩,沸涌如湯,霧氣升騰,映日耀彩,「溫泉虹影」為咸寧奇景之一。泉後倚潛山,峰巒疊嶂,形如展旗,山下有蘋花溪,涓涓緩流,山上有葛仙崖,崖上有壇,相傳為晉代葛洪煉丹處。前人游此者,曾留有「石割寒雲急,天吞絕壑空」、「古柏亭亭立,溫泉曲曲旋」的佳句。山腰現建有「泉山賓館」,將泉水引進房內,水溫50攝氏度左右,呈淡黃色,內含多種化學成分,對於關節炎、皮膚病、神經炎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療效。

16、星星竹海

地處湖北省咸寧溫泉,距九省通衢要地——武漢市86公里,距咸寧溫泉城區16公里。風景區最高處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溫度為15攝氏度左右,無霜期大約260天,現有竹林面積萬余畝,覆蓋率達90%左右。

星星竹海四季景色迥異。春天,望春花開,百鳥爭鳴,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夏天,新竹抽梢,枝葉婆娑,婀娜多姿,青翠欲滴;秋季,天高雲淡,風清月明,竹海莽莽,波瀾起伏;冬時,大雪初霽,遍地修篁,瓊枝玉葉,風光旖旎。八方遊客四季游覽竹海,無不有春濃,夏涼,秋暖之感。置身萬頃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漫步竹林深處,倆旁翠竹夾道,竹葉輕拂面頰,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典雅。

星星竹海現劃分為五大景區:即萬橡園、迷你園、留芳園、情人島、石龍景區。景區內翠竹亭、觀竹台、半山泉、石龍、群仙會龍、石龍戲珠、王氏天葬、天深洞、古樹林、柏樹界、蔡仙崖等主要景點星羅棋布,各顯千秋。

17、玄素洞
陸水湖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相傳遠古時代通玄天師即玄素真人曾在此洞修煉。其洞長難度,洞道幽隧,神奇多變。目前已開發了3000餘米,包括玄素宮、太微宮、上清宮、通玄宮和純陽宮五大神殿。洞中的石筍、鍾乳石、石幔、石花、石田等成型造景浪漫而誇張,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和無窮的遐想。

㈧ 廣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廣西旅遊攻略

桂北旅遊區
1、桂林
灕江、資江、兩江四湖、龍勝溫泉、寶鼎瀑布、古東森林瀑布群、大榕樹、蘆笛岩、七星公園、荔浦豐魚岩、銀子岩、冠岩、伏波山、疊彩山、象鼻山公園、獨秀峰公園、八角寨、貓兒山、靖江王陵、桂海碑林、靈渠、龍脊梯田、恭城孔廟、世外桃源、樂滿地休閑娛樂世界
2、柳州
魚峰山、馬鞍山、都樂岩、江濱公園、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柳侯公園、大龍潭公園、箭盤山奇石園、
3、柳州地區
貝江、象州溫泉、元寶山、聖堂山、老虎潭峽谷、老君洞、老子山與壽星岩、香橋岩、程陽風雨橋、馬胖鼓樓、土司衙門

桂南旅遊區
1、 南寧市
青秀山、鳳凰湖、大明山、伊嶺岩、廣西葯用植物園、南湖公園、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南寧揚美古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民族文物苑、南寧市人民公園、南寧市動物園、明秀園
2、南寧地區
大新德天瀑布、隴瑞熱帶動植物保護區、隆安縣龍虎山自然風景區、白玉洞、金倫洞旅遊風景區、弄崗國家自然保護區、崇左縣白頭葉猴保護區、憑祥友誼關、浦寨邊貿城、寧明花山崖壁畫、左江斜塔、昆侖關、紅八軍紀念館、大清國「萬人墳」
3、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
北海銀灘、萬尾金灘、龍門七十二涇、星島湖、江山半島、潿洲島和斜陽島、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鋼塑《潮》和音樂噴泉、北海海底世界與水族館、大士閣、劉永福故居、東坡亭、海角亭

桂東旅遊區

1、梧州市
白雲山公園、系龍洲、雲龍公園、梧州中山公園、龍母廟
2、賀州市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碧水岩、荷塘奇峰、浮山、黃姚古鎮、明城、秀水古村
3、玉林市、貴港市
佛子山景區、龍岩景區、勾漏洞、都嶠山、大藤峽、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龍泉岩風景區、大容山森林公園、經略台—真武閣、太平天國起義策源地—金田村、南山公園與南山寺、謝魯山莊、桂平西山

桂西旅遊區
1、河池市
巴馬盤陽河長壽之鄉、盤陽河長壽源—鳳山坡心水源洞、宜州古龍河、大化紅水河七百弄、河池六甲 米洛甲女神峽、羅城懷群劍江、環江岩溶原始森林、天峨小三峽、都安八仙山、南丹隕石、珍珠岩、東蘭列寧岩、會仙山風景區、東蘭魁星樓、南丹甘河白褲瑤寨
2、百色市
百色澄碧湖、通靈大峽谷、隆林冷水瀑布、凌雲納靈洞、德保雲山、「大石圍」旅遊區、鵝泉風景區、百色起義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碑(革命烈士陵園)、南昆鐵路紀念碑園、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舊州景區、瓦氏夫人墓..

㈨ 懷玉山脈的支脈山峰

1.懷玉山又名輝山、玉斗山、干越山。山名由來有如下之說:「天帝遺玉此山,山神藏焉,故名懷玉」;「山有異光夜燭,因名輝山」;「其山,上干天際,勢聯北斗,又名玉斗山」;據《江西水道考》載,該山即「古之干越山,懷玉之名,乃後起也」。該山作北東南西走向,東北伸展與浙江境內的天目山相連,向西南斜延人余江縣境,長約150公里,為鄱陽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體展布范圍大致介於婺源、余江等縣市之間;發育於江南地塊中的官帽山塊體之上。主要由上元古界的變余砂岩、板岩、火山熔岩,震旦系的砂岩、砂礫岩、泥岩、灰岩、硅質岩以及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等地層構成,並有中侏羅世的角閃黑雲二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等岩類侵人。因山體上升,斷層節理發育,形成造型奇特的鋸齒狀峰林地貌,從而造就了奇峰絕景,堪稱「江西獨步」的三青山風景區。此外,由於岩漿侵人與圍岩變質的相互影響,懷玉山間產銅、鉛、鋅、金、銀等礦產,尤以德興銅礦著稱。
懷玉山山勢不高,多為低山丘陵,僅一些山峰海拔較高,如玉山、德興間的玉京峰,海拔1817米,為懷玉山主峰;玉山境內的雲蓋峰,海拔1538米;上饒、德興間的四角坪,海拔1480米;上饒境內的靈山,海拔1474米;德興境內的大茅山,海拔1393米;德興、橫峰間的美屏尖(又名米頭尖),海拔1367米;玉山、德興、上饒間的銀礦坳,海拔1325米;玉山、德興間的坪林尖,海拔1287米;玉山境內的太甲山,海拔976米;弋陽、橫峰間的大王尖,海拔959米;樂平境內的頗踞山,海拔789米。
2.郭公山 屬黃山西南延伸的支脈,山體呈北東一南西向伸展,北起黃山,經安徽祁門,人江西境內後展布於浮梁、景德鎮、婺源、德興、樂平、波陽等縣市之間。該山主體發育於九嶺一鄣公山塊體中的郭公山隆起區之上。主要由中元古界的片岩、千枚岩以及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中下統等地層構成。並有少量泥盆紀輝石閃長岩、石英閃長岩,中侏羅世黑雲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黑雲二長花崗岩,晚侏羅世的花崗閃長斑岩、閃長岩、斜長花崗斑岩等岩類侵人。該山以盛產瓷土聞名。
鄣公山地勢較為低緩,以800米以下的低山地貌為主。山間多小盆地,如景德鎮即是其中之一。主要山峰有婺源與安徽間的擂鼓尖,海拔1630米;婺源、浮梁與安徽休寧間的五股尖,海拔1618米;浮梁與安徽東至、祁門間的雞冠石,海拔1063米;婺源、景德鎮間的三花尖,海拔1057米;浮梁境內的八字腦、轎頂山和黃字型大小,海拔分別為870米、842米與644米;浮梁、波陽間的雷打石與天河山,海拔分別為746米和712米;景德鎮、浮梁間的牛角嶺,海拔為647米。
安徽省的懷玉山脈黃山支脈,向西南蜿蜒至贛東北,入彭澤縣崐境,分成五條山脈。
大浩山脈:位於縣境東部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處,呈東北至西崐南走向,蜿蜒20多公里,是境內最高、切割強烈、地勢復雜的中崐低山區。主峰大浩山,海拔859.4米,為市境鄱陽湖以東三縣崐最高峰。該脈的株樹檀、四谷尖、梓樹嶺、岷山、雷鋒尖等主峰崐,均高600米左右,坡度一般在30°以上。
武山山脈:位於縣境西南端,彭澤、都昌、湖口三縣交界處,崐長5公里,呈北東至南西走向,主峰675米。
桃紅山山脈:位於縣境中部,呈南北走向,蜿蜒20公里,南崐為連綿群山,北濱太泊湖,海拔在300米至500米之間,主峰崐鷹窩536.8米。
馬當山山脈:位於縣境東北部,馬當山磯頭伸入長江中,懸崖崐絕壁,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江防重地,呈北東至南西走向,延綿崐10公里。
狗頭山山脈:位於縣城南郊,呈北東至南西走向,長15公里,崐主峰283米。
彭澤縣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有:大浩山(海拔859.4米)、崐周家山(350米)、龍石山(406.2米)、岷山(571米)、崐王龍山(475米)、鄧家山(430米)、桃紅山(536.6崐米)、八股山(358米)、白馬山(416.3米)、鳴山(4崐04.6米)、靈寶山(430米)、梭山(383.5米)、菜山崐(300米)、武山(675米)、棺材山(457米)、紅山(崐307.4米)、西峰山(371米)、大鳴山(350米)、小崐鳴山(331.7米)、獅子山(302米)、沙子山(360米)、崐鹿頭山(664.1米)、葉家山(415米)、戴家山(530崐米)、牛欄沖嶺(430米)、小浩山(380米)、大窯嶺(5崐60米)、烏沙嶺(350米)、桃樹嶺(619.6米)、楓樹崐嶺(470米)、桃花嶺(540米)、梓樹嶺(619.6米)、崐倒嶺(310米)、中秋嶺(423米)、梅嶺(450.1米)、崐火焰嶺(362.7米)、石山嶺(935米)、牛嶺(446.1崐米)、白沙嶺(341米)、梧桐嶺(310米)、梯子嶺(32崐6米)、卸衣嶺(390米)、產子嶺(340米)、蕨箕嶺(4崐50米)、黃土嶺(312米)、上十嶺(390米)、投拜嶺(崐340米)、鏡子嶺(330米)、娘家嶺(354.2米)、小崐節家嶺(401米)、西峰嶺(519米)、大望尖(360米)、崐雙包尖(418.5米)、帽子尖(385米)、王母尖(498.崐9米)、老龍尖(385.6米)、雷峰尖(576.3米)、龍王崐尖(498.9米)、鐵角尖(347米)、癩痢頭(314米)、崐犁頭尖(426.8米)、紗帽尖(416米)、老廟尖(400崐米)、老屋尖(436.7米)、癩痢尖(377米)、魯峰尖(崐424.3米)、蜜蜂尖(442.2米)、馬鞍頸(300米)、崐燕岩墩(580米)、觀音洞(339米)、風斗車(386.6崐米)、油麻窩(344.4米)、株樹檀(715米)、大包(4崐05米)、包岳(406米)、大麵包(362米)、老樹塢(3崐25米)。
海拔100至300米的山有:觀音山(154米)、西山(崐172米)、南山(142米)、崩山(110米)、黃山(13崐5米)、絲茅山(113.4米)、泉水山(110米)、獅子山崐(114米)、麻山(184米)、西邊山(196.8米)、大崐神山(221.7米)、定山(160.5米)、南山(201米)、崐牛頭山(100米)、棋盤山(180米)、大竹山(248米)、崐黑塢山(200米)、中包山(264米)、豬婆山(107米)、崐鼓樓山(277米)、烏洞山(213米)、大山(209.3 米)、崐石山(124米,同名,此山是天紅鄉的)、龍頭山(240米)、崐土門山(150米)、洞山(140米)、梭子山(174米)、崐李家山(264 米)、師夫山(200米)、馮山(134米)、崐危家山(229米)、丁家山(170米)、劉龍山(290米)、崐蘆峰山(243米)、青山(120 米)、老虎山(221.6米)崐、楊家嶺(140米)、台嶺(270米)、留金嶺(230米)、崐盤坑嶺(250米)、石峰嶺(164米)、發洪嶺(170.4崐米)、松嶺(172.4米)、嵐嶺(290米)、劉 家嶺(25崐0米)、葛山嶺(260米)、和尚嶺(130米)、望兒嶺(1崐00米)、早嶺(200米)、桔埂嶺(131米)、升冠嶺(1崐50米)、斬 子嶺(120米)、泥沖嶺(160米)、犁頭嶺(崐170米)、野豬嶺(190米)、蘆峰嶺(270米)、婁家嶺崐(170米)、鷹山尖(150米)、扁 擔尖(277.4米)、崐楊梅尖(293米)、雷公尖(298米,同名,此山是浪溪鄉的崐)、鵝峰尖(132米)、雙峰尖(283米)、法官尖(124崐.7米)、蜜蜂尖(210米)、香爐尖(270米)、桃花尖(崐283.1米)、桐子尖(290米)、掃竹尖(100米)、牛崐嶺尖(267米)、雞鳴尖(273米)、馬當磯頭(135米)崐、廟基尖(205米)、閻王閘(161米)、雷公尖(250米崐,同名,此山是楊梓鄉的)、鼓浪磯(120米)、鎮靈庵(14崐5.5米)、雞公咀(240米)、池塢里(153米)、包家塢崐(160米)、九股岳(245.5米)、六股岳(260米)、崐大洞培(200米)、紅山頸(248.2米)、海螺形(107.崐4米)、磨夾沖(287.8米)、烈馬形(174.5米)、大包崐山(191米)、對門包(210米)。
海拔100米以下的小山丘有:烏龜山、大雪山、兔子山、白崐石山、船山、獅子山(同名,此山在芙蓉鄉境)、小尖山、芒子山、崐姜女山、望夫山、南山(同 名,此山在太平鄉境)、天紅山、前武崐山、寶山、孤山、南嶺、牛磯、龍山頭、蛤蟆墩、金雞山、仙鎮岩、崐栓馬樁、仁磯石、柘林咀等。
懷玉山余脈武山南支,由彭澤、湖口交界處,逶迤南伸進入都崐昌縣境,起伏延綿,海拔一般在300至600米之間。全縣大小崐山嶺308座,其中在鄱陽湖中的島嶼32座。海拔300米以上崐的山嶺有:卸衣山(382米)、雙尖(436米)、紗帽尖(4崐11.6米)、棺材山(457米)、蕨箕嶺(452米)、癩痢崐尖(377米)、龍山尖(320米)、英公尖(383.6米)、崐望曉嶺(375米)、大凸尖(367米)、龍王殿(397.5崐米)、馬鞍頸(391米)、黃金山(331米)、燕墩岩(58崐3米)、天地凸(511米)、三尖源(647.3米)、鵝公凸崐(571.6米)、界亂(390米)、鸚鵡咀(365米)、虎崐山洲(468米)、石門山(460米)、白石人(546米)、崐黃土圖(583米)、黃家尖(364米)、打馬嶺(582米)崐、長嶺(473米)、蓮花心(446.8米)、大寶山(405崐米)、蘇山(384.7米)、大山(326米)、楊嶺(328崐米)、烏石尖(312米)、鳴山(324米)、石頭沖(373崐米)、王竹尖(364米)、周公山(375米)、馬鞍坳(30崐8米)、石鑿嶺(323.5米)、九龍包(323.5米)、牛石崐嶺(323.5米)、雲石庵(362米)、獅子山(315.8米崐)、陽儲山(463.4米)、野豬嶺(313米)、吉陽嶺(3崐04米)。
海拔100至300米的山有:產子嶺(259米)、彭家嶺崐(220米)、望夫尖(260米)、大佛山(132米)、烏龜崐嶺、呂公嶺(270米)、島山(272米)、觀音尖(266米崐)、鳳凰山(174米)、屏風山(147.2米)、馬鞍山(1崐36.2米,同名,此山在蘇山鄉境內)、道貫尖(144米)、崐蘭野山(173米)、老山(248米)、馬鞍山(123米,同崐名,此山峙於鄱陽湖中)、尖山(172米)、雲頂山(269.崐7米)、吾峰嶺(216.9米)、佛子嶺(152米)、雙峰尖崐(170米)、白石嶺(170米)、太湖山(183.4米)、崐龍宮嶺(222米)、石峰尖(204米)、大九山(200米)崐、川山甲(120米)、平石嶺(126米)、小九山(200米崐)、小鳴山(223.6米)、獅子包(173米)、蔣公嶺(1崐45.5米)、西山(242.9米)、筆架山(193米)、馬鞍崐山(170米,同名,此山在多寶鄉境內)、平山堖(275米)、崐殿子嶺(227米)、向家山(254米)、犁頭尖(207米)、崐茅山嶺(150米)、白虎山(204.3米)、龍望堖(264崐.9米)、芙蓉山(261.6米)、雞公山(220米)、丁家殿崐(148米)、上黃梅嶺(150米)、下黃梅嶺(140米)、崐北山(176.7米)、南橋嶺(219.6米)、大堖山(225崐米)、雞公尖(274米)、角山(263米)、大埠崗(200崐.2米)、黃金山(128米)、黃崗山(181米)、丁仙堖(崐218.2米)、太陽堖(219米)、雙峰堖(210米)。
海拔100米以下的小山丘有:長山嶺、懶石嶺、馬磯山等。崐還有在鄱陽湖當中的島嶼:松古山、小磯山、印山、三山、朱抱山、崐下山(島上有橫山、豬頭 山、反倒沖、龍樹塢、廟山等小丘。周圍崐還有古山、小古山、塘山、子山等小群島,1951年,都昌、崐鄱陽兩縣,就此島權屬簽有《柴山、草洲糾紛調解 書》,獅子嶺、崐十洲(又名花山)、棠蔭寨、牛山、鯰魚山、茶山、鷹山、扁擔山、崐牛門石等。
懷玉山脈余支武山余脈,由彭澤蜿蜒至湖口縣境內,同另外三崐個低矮山系,在湖口全境,形成四條支脈。即:
武山支脈:始於湖口、彭澤、都昌、鄱陽四縣交界處。在湖口崐境內的武山六峰675.1米,余脈包括長嶺、獅子山、凰山、殷崐山、馬跡嶺、花尖山。
屏峰螺絲山支脈:東起高橋、西至鄱陽湖、並至湖口縣城、南崐與都昌交界,主峰佛台嶺190米。
橫山支脈:東起武山、南至需山,主峰249米。
陪湖台山支脈:南起鄱陽湖畔,北接彭湖公路,東瀕黃茅潭,崐西臨長江,余脈包括潭山、梅蘭山,主峰台山286米。
此外,境內還有一些獨立低山丘,如棠山、楊山、老山(上老崐台山)、象山、灰山、堅山、小凰山、富源山、紅山、觀音尖、湖崐山、石鍾山等,高程都在200米以下。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老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