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島的紅島特產
青島市紅島街道位於膠州灣北岸,三面環海,海岸線35.2公里,面積28.7平方公里,人口3.8萬,擁有漁船1053條(總馬力22627千瓦)、淺海灘塗7萬余畝,轄區17個行政村均為漁業村,是一個典型的以水產業為支柱產業的沿海街道。
紅島海岸線漫長且近海物產豐富,各種魚類,貝類,蟹類等,特別是盛產「紅島蛤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娛樂方式正在改變,逐步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時尚。今年,紅島街道在多次派人到日照、長島等地考察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依託資源優勢、以「趕海、吃海、玩海、購海、知海」為主題,發展特色旅遊的工作思路,聘請知名專家進行濱海景區規劃、設計,增強了景點的藝術氛圍,並提出以節促特色旅遊的工作舉措,促使漁民由傳統的漁業捕撈模式向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第三產業和其他配套產業發展,為漁業增效和財政增收開辟一條新道路。通過舉辦蛤蜊節和紅島龍母會等發展濱海旅遊,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極大的提高了紅島知名度,促進了紅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僅紅島休閑漁村外門票收入就達30餘萬元,趕海收入達50餘萬元,其他攤位租賃費收入、停車費收入達20餘萬元,在農民增收方面效果明顯。餐飲業主收入累計600多萬元,休閑漁村內的攤點平均日利潤達1000餘元。同時加快旅遊產品和紀念品開發,讓遊客在體驗漁家生活的同時,感受購物的喜悅和快樂,開展海上垂釣、拖地網、撒播蛤蜊苗等特色活動,使其活動的內容更加貼近於遊客的心理需求和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增強紅島海上特色旅遊的親和力。藉助紅島信息網等互聯網平台的宣傳,今年接待遊客12萬人,漁民增加各項收入3000餘萬元。我們以此為契機注冊了「紅島蛤蜊」商標,提升紅島蛤蜊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實現了常規漁業向名牌進軍的轉化。
還記得趙保樂老師那句經典名言嗎?「紅島挖蛤蜊(青島方言音蛤蜊為「ga la」)一挖一麻袋。」也正是因為這句話,紅島的海鮮開始聞名全國。這不,如趙老師所言,去紅島挖蛤蜊的季節到了。春夏之交,蛤蜊最肥美。青島紅島蛤蜊節,2013年已經是第十屆。經過十年的發展,紅島蛤蜊節在島城及周邊區市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固定的遊客群,「春夏紅島挖蛤蜊」,似乎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短途游項目之一了。每逢蛤蜊節,紅島最南端的紅島休閑漁村便會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今年的蛤蜊節趕上了適宜趕海的好潮水,人們早已按耐不住挖蛤蜊的熱情,提前備好了水靴、水桶、小鏟子,早早趕到紅島。待到潮落,遊人爭先恐後趕往趕海區,偕老帶幼,揮舞著各種「武器」發掘著海灘上的戰利品,挖蛤蜊、敲海蠣、撿海菜、撿海螺,忙的不亦樂乎,偶有遊客撿到拳頭大的海螺或八帶,難以掩飾興奮的心情而呼喊,引得旁人艷羨。蛤蜊節作為一項特色休閑旅遊項目,對比傳統旅遊項目,其樂趣在於能夠投身大自然的懷抱,通過趕海拾貝等休閑活動,既愉悅身心、鍛煉身體又能體驗收獲的樂趣。挖蛤蜊,心急最要不得。有經驗的漁民師傅會告訴你,蛤蜊最適合在泥沙混合的灘塗生長,退潮後,灘塗上會布滿一些小孔,這些是蛤蜊舌頭取水攝食的痕跡,偶有一股股水柱濺出。此時,用鏟子順著小孔下挖即可收獲。蛤蜊一般生長在灘塗下5—10厘米,挖蛤蜊時不必挖得太深,不然就白費力氣。挖蛤蜊選擇好位置很重要,蛤蜊一般具有聚堆性,找到蛤蜊生長位置向周邊開挖就會有較多收獲,大不可漫無目的的亂采亂挖。如果說遊人趕海的器具為小打小鬧,那麼漁民們的器具則可稱為真抓實幹了。海螺網用來捕撈八帶(章魚),根據八帶鑽螺殼寄生的習性,人們把海螺網放在海里一段時間,從海里提上來時,出於本能的八帶魚要往螺殼里,成了瓮中之鱉。一串串用草繩栓成的海螺網,提出一簍簍的大蛸,不費一丁點餌料,其樂無窮。螃蟹籠,類似沙漏狀,在籠子的中間白色小網狀盒裡裝上面條魚、川丁魚當誘餌,螃蟹聞到氣味就會進入籠子里,可憐這橫行霸道的王者,進去後很難再爬出來。
紅島區發展規劃
2012年7月19日,青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紅島經濟區規劃情況。紅島經濟區范圍包
括青島高新區、青島出口加工區及城陽區紅島街道、河套街道,佔地面積約為160平方公里。紅島
新區區位條件優越、腹地空間廣闊、景觀資源豐富,是城市發展重要的戰略儲備空間,未來該區將
按照獨立城區的建設標准, 打造成青島版的「新浦東」。
紅島經濟區是青島市委、市政府為實施 「三城聯動」發展戰略,在已先期啟動開發的青島高
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膠州灣北部園區的基礎上,整合空間資源、保護膠州灣底生態岸線,統籌並帶動
區域協調發展設立的。
青島市規劃局副局長劉敏表示,紅島組團作為北岸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承擔起商務會展、
旅遊接待、文化休閑等城市公共職能。作為紅島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的青島高新區主園區,將重點
規模化發展軟體外包、研發孵化、高端製造,建設高新技術密集區和科技、生態、人文新城。這樣
可以在紅島內配建公共服務設施,滿足獨立城區功能。
「按照獨立城區的建設標准,與其他城區一樣,紅島經濟區規劃配置其自身的行政中心、市民
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劉敏表示,該區還將配置一些為大青島城市群所服務的會議中心、文
化中心、商務中心以及旅遊休閑活動區等功能用地,如藍海國際會議中心、奧林匹克運動中心、高
端商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以及輻射北部的區域性健康、教育園區等,以滿足作為一個獨立城區而
應有的功能。
另外,紅島經濟區還將打造創新與智慧型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方面,依託高新區中央智力島
初具規模的研發孵化平台,建設青島市軟體科技城,打造創新與智慧型產業集聚區,培育新的經濟
增長極。正陽路以北區域,則集中發展高端製造業,提升區域產業能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發展前景
預計到2015年,青島高新區將發展成為集知識創新密集區、研發孵化密集區、高端產業密集區
、高端服務密集區為一體的自主創新戰略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載體和實現創新驅動與科學發
展的先行區域。
劉敏表示,青島經濟區還將統籌與規劃建設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這對於促進膠州灣北岸城
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伴隨「三城聯動」戰略的實施,在膠州灣,紅島將作
為一座生態新城、魅力新城、活力新城而崛起,引領青島實現藍色跨越,躋身國際化海灣大都市的
行列。
㈡ 青島以後的中心會在哪裡
據一些消息大概5年左右青島市政府就要搬到紅島那邊,而且整個市的行政區劃都要做大的調整,紅島經濟新區的規劃已經上了7月22號的青島日報,行政中心的遷移應該已成定局,目前青島從地域上來說還是三城聯動的發展模式 也就是青島東部老城區,西部西海岸和紅島高新區。
以下有一些新聞采訪資料:
訪談中有網友咨詢到,青島市政府要北移至紅島,有這事嗎?對此王亞軍局長回復道,為貫徹落實新一輪城市整體發展戰略,目前,規劃局正在組織開展包括紅島等區域的膠州灣北岸城區的規劃研究,分析論證北岸城區的功能與布局結構。其中,紅島組團由於其區位和景觀等稟賦,將是本次規劃研究的重點之一,並規劃承擔諸多的市級的城市公共服務等功能。
「考慮到當前的城市行政中心與商務中心(CBD)相互混合,且單一中心功能的高度集聚帶來了交通擁堵、區域不均衡發展等諸多問題,也不利於其輻射帶動效應的充分發揮。按照新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選擇並預留合適的位置建設城市行政中心和形成多商務中心的城市功能布局,有利於推動城市空間的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下步,規劃局將結合《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青島北岸新城總體規劃》的編 制,對城市行政中心、商務中心等問題進行專題論證,科學、合理的預留行政中心、商務中心等重要功能設施的選址位置、用地范圍、用地規模及開發時序。相關規劃成果確定後,將通過網站、報刊等渠道適時公布」王亞軍局長稱。
同時王局長還透露,目前,為貫徹「三城聯動」發展戰略,規劃局正在開展青島市北岸新城的規劃 研究,初步劃定北岸新城區域范圍包括城陽區行政轄區及周邊區域。其中,上馬、河套、棘洪灘、紅島及高新區是北岸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下步開展的整體規劃中將分別或共同承擔相應的城市發展職能。
㈢ 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主要園區
2008年5月12日,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正式開工建設。按照「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高新區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努力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市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生態文明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的生態型科技新城。
發展定位
青島高新區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堅持高端引領、集約發展、生態優良的發展導向,在膠州灣北部園區形成「一核、兩帶、四島群、多園區」的島鏈狀空間發展格局,構建青島的大灣區科技創新體系,形成全市科技創新的樞紐,形成良性的、可持續化的發展模式,構建通往全球的創新灣區,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生態型科技新城。青島高新區擁有現代的網路發布平台,以紅島信息網網站為各種信息的發布平台,向世界介紹青島高新區。
北部園區規劃
(1)、概念規劃
在膠州灣北部園區建設科技創新島群,形成「十」字形的城市中心功能聚集帶。依託鹽田水系整治和生態安全要求,規劃用地布局形成「島」狀特徵,以快速交通和生態網路為紐帶,串聯東部創新島群、西部創業島群和「紅島」等多個功能島群,各島群內組織多個特色鮮明的產業園區。
(2)、產業規劃
確立了膠州灣北岸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發展目標,2012年,高新區一期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主導產業初步形成,實現生產總值7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0億元,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節能減排、循環經濟、資源集約利用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到2020年,高新區一期41.4平方公里基本建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和創新集群基本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市的比重20%以上,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發團隊,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及科技成果,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基地,循環經濟體系基本形成,成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學研合作、自主創新技術孵化的新基地和輻射區。
(3)、園區形態
科技島群以現有水系和鹽田邊界為基礎,形成網路狀生態水系。以中央智力島為創新核心,建設現代科技園區形態,營造世界頂級科技創新氛圍,圍繞其周邊分布形成電子信息、生物制葯、光電技術、海洋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4)、中央智力島
中央智力島以融合自然的空間模式,建設一個水系環繞、綠樹成蔭、景色優美、綠色生態的科技創新之島。 1、區域總體概況青島高科技工業園位於嶗山區,是青島高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國務院批準的政策區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在18年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青島高科園突出高新技術產業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引擎作用,堅定不移地走高端化、創新型、集約式的發展道路,在培育特色產業、聚集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擁有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國家通信產業園、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動漫創意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國家級牌匾。2009年,園區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42億元,工業增加值105億元,上繳稅收80餘億元。2010年1月,市政府批准以青島高科技工業園為基礎,進一步拓展區域,總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建設青島(嶗山)科技城。
2、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多年來,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始終遵循「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思路,堅持走高端化、創新型、集約式的產業發展道路,積極搶占產業分工體系的高端環節,大力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以電子通訊、海洋生物制葯、先進製造、新材料等四大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2009年,園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7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26億元。電子通訊產業加快向信息家電、3G、下一代網路等高端領域拓展,在園區孕育成長的海爾集團成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位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之首,成為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朗訊科技、愛立信等世界500強企業先後落戶。生物制葯產業以海洋活性物質提取、生物制葯、基因工程等高端領域為重點,聚集了黃海制葯、華仁制葯、澳蘭百特、海大蘭太等研發生產一體化項目,企業總數達到51家,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先進製造產業聚集了海克斯康、宏大紡機、地恩地、歐特美、中科英泰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幹企業,在光機電一體化、工業自動化等方面具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力。新材料產業聚集了海泰光電、迪愛生液晶、信萊粉末冶金、賽頓陶瓷纖維等骨幹企業,在特種金屬材料、光電子材料、復合材料等領域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以現有產業集群為基礎,高科園正在開發建設國家通信產業園、生物醫葯產業園等專業園區,推進集約化招商、集群化發展。
三、優質創新資源青島高科技工業園依託青島市高校院所在園區密集的基礎和優勢,進一步加快了聚集優質創新資源的步伐。區內擁有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3所綜合性高校,潛艇學院即將在區內落戶;擁有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等7所科研院所;擁有海爾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市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等33個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擁有青島市現代服務業數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智能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園區內企業和院所累計承擔的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達到600多項。青島高科園已發展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最活躍的高科技創新創業區域之一。
四、創新創業體系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區域自主創新非常活躍,發展勢頭強勁。在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方面,著力打造「青島創業園」品牌,園區內共有軟體園、生物園、益青科技創新園、大學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等高新技術創業基地13家,總建築面積超過3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00餘家,為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公共技術平台建設和專業化服務方面,先後建立了「生物醫用材料中試基地」、「軟體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等特色公共技術平台,與30餘家專業性中介服務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為入駐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服務。在深入開展校地院地合作方面,與中科院、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一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2009年,「內置RFID的第三代移動通訊終端」等15個項目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立項,「數字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5個項目獲得青島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立項,全年獲得上級資金支持超過5200萬元;全區專利申請量達到1615件,其中發明專利601件,授權專利606件,全區累計專利申請、授權量分別達到9577件和6216件,萬人專利擁有量突破280件,居全省首位。園區高新技術企業主持或參與制定各種技術標准600餘項,其中國際標准9項、國家標准150餘項、行業標准200餘項。 一、發展現狀
青島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是青島高新區的組成部分,位於青島開發區科技工業區內,面積為0.825平方公里。試驗區內共有注冊企業 7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入駐企業累計投資達到了6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試驗區已經成為青島市黃島區經濟增長最快、投資回報率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發展前景最好的經濟增長點和全市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集群地之一。
二、發展特色
青島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依託海爾、海信、澳柯瑪等高新技術企業的優勢力量,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依託,以重大技術項目為核心,重點發展技術領先,產業關聯度高,具有較強資本實力和產業規模的電子信息企業;以裝備製造業信息化為突破口,重點發展現代集成製造技術、製造工藝與生產管理信息化技術、模型化技術和模擬技術、數字化、智能化先進控制系統和儀表儀器技術。
三、發展規劃
青島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十一五」規劃總體目標是:全面實施試驗區、產業帶和密集區的發展戰略,優化創業環境,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把試驗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品佔主導地位的國家級品牌試驗區。 一、發展現狀
青島科技街是青島高新區的組成部分,位於青島市市北區遼寧路繁華的商業區內,背靠風光秀麗的貯水山公園,毗鄰台東商貿區和中山路商貿區,規劃總面積0.175平方公里。
青島科技街建有青島高新技術產品展示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科技創業中心、技術開發和企業孵化中心;已建成青島市高新技術孵化中心3個孵化基地,孵化面積5萬平方米;引進了青島市技術產權交易所;已建成青島電子信息城、青島科技廣場、頤高數碼廣場、宏圖三胞等IT產品專業賣場4座,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的百腦匯數碼資訊廣場項目已經開工,屆時科技街IT賣場的規模達到近9萬平方米,將成為膠東半島乃至全省最大的IT產品集散地和輻射中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的青島科技街數碼創意園已籌建完畢,招商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二、發展特色
經過18年的建設發展,青島科技街已經成為以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工程、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為主營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數碼科技街,成為青島市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IT專業人才的高度聚集地,為青島市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青島科技街打造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發展規劃
青島科技街將以爭創國家級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為目標,以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以高新技術研發孵化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品交易為重點,做好0.175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的規劃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將科技街建設從以電子信息產品交易為主,轉變為以高新技術研發孵化、創業服務、技術成果轉化為主的功能齊備的科技街。到2010年,科技街技工貿銷售總額將達到6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將達到10%以上,科技街將逐步建設成為青島市科技中央商務區。 發展現狀
為加快軟體園的建設步伐,不斷開創青島軟體產業發展的新局面,爭取早日把青島建設成為國際化的軟體產業中心,2006年2月,山東省政府同意將青島軟體園市南產業基地納入青島高新區統一管理,進一步整合青島科技資源,做大做強青島高新區軟體產業,青島市政府確定了以「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建設為突破,促進我市軟體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決策,建立了以軟體園建設領導小組為核心的軟體園建設、管理體系,制訂了發展軟體產業的若干優惠政策,軟體園的建設已被列入市重點建設工程。市南軟體園先後獲得「全國先進科技產業園」,「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㈣ 青島市12349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是什麼機構,是事業單位嗎
青島市12349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民政部的統一部署,由青島市民政局主管並監督設立的非營利性服務組織。中心以「服務美好生活」為服務使命,採取「平台+終端+服務」的三位一體服務模式,旨在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推進智慧社區的建設進程,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為青島市民搭建一個排憂、解難、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務平台。但實際上是一個企業。
中心作為青島市民政局主管成立的標桿企業,能夠為有志之士提供廣闊的發展平台,具備同行業中較好吸引力的薪資待遇和晉升空間,並有合理的薪酬發展體系,為員工提供科學的職業規劃,期待廣大有志之士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