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尋找馬鞍山市未來發展研究的論文網址或論文資料
(轉)在馬鞍山上了大學,創了業,買了房應該算馬鞍山人了,也是因為一直對馬鞍山有好感。昨夜失眠,不自量力認真的思考和設計了馬鞍山的未來。
首先要糾正馬鞍山絕大多數市民的對於馬鞍山在國內地位錯誤思想傾向――充當南京後花園,或者直接劃為南京管轄。這是一種很不求上進的思想。記得我有次坐火車去浙江湖州,臨座有一對杭州人。全國人民,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人都公認杭州是上海的後花園。而杭州人卻非常討厭這頂帽子,所以他們看到自信心膨脹到傲慢無禮的上海人在杭州問路時,他們都給上海人指反方向。南京跟我們馬鞍山有親和力這是好事,是資源,但我們不能把這個當作資本來炫耀。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著傍大款,而不是當大款呢??
我們馬鞍山應該學學國內幾個自力更生的成功城市。首推溫州、義烏、還有咱們好兄弟城市蕪湖。為什麼學習他們,而不學深圳、上海、北京。深圳完全是地理位置好靠近香港在加上我黨和國家大把大把砸錢,而且給他們,我們這些內陸城市做夢都不敢想的政策。上海也是一樣,扼住長江這條巨龍的咽喉,黨和國家什麼美事都給他們承辦。北京更不用說了――皇城根。北京、上海、深圳的興起我們內陸幾十個省都是要做犧牲的,他們給外國人的各種特惠政策造成各種成本和財稅的損失,我們不都替他們分擔了嗎。國家把美事給他們辦,春風當然不會過玉門關到我們這了。
溫州、義烏、蕪湖這些城市國家並不特別照顧他們,而他們憋了一股勁自己走出一條成功的路。現在全國知名,甚至在國際上也有名聲。溫州人才大氣粗去北京上海炒房不過癮還要集體跨洋過海到台灣、香港東南亞炒房。義烏也很牛,不靠江,不靠海,不靠黨中央,現在義烏滿大街都是外國人,他們常年住在這,把大批大批的義烏的小商品進口到自己國家。在看看蕪湖的了不起,蕪湖在辦奇瑞是瞞著國家頂著壓力乾的,那時候國家是對各地辦汽車業卡的很緊,因為汽車業風險太大,投資太大,幾億幾十億投下去如果賠了,別說水漂,連水花都看不見,試看國內的什麼上汽,一汽,南汽,廣汽哪不是國家大筆砸錢還得傍國外汽車業大佬才敢生產上市。奇瑞生產出來後上市更受氣,因為沒有上市許可證,必須掛靠上汽在創業很困難的條件下每年還得交大筆大筆的管理費給上汽,所以早期的奇瑞車都打著上汽奇瑞的牌子。我們馬鞍山人對蕪湖沒什麼神秘感,甚至有人對安徽唯一的傾國傾城魅力城市這事對蕪湖有意見,理智的想想蕪湖確實值得尊敬。
上面這三個城市,有共同點就是特色鮮明:溫州人專注於做皮鞋,知名的奧康、意爾康、紅蜻蜓、蜘蛛王等等再加上不知名的,林林總總滿大街都是與皮鞋相關的企業;義烏的小商品更是暢銷國內甚至全球他們專著做小商品;蕪湖還在路上,暫時不提。再舉幾個國內著名城市,重慶專注於做摩托車,天津專注從事手機相關產業。在看看全球知名國家小國或地區都很專注做出自己的特色產品,瑞士專注於做表,台灣專注於筆記本電腦的相關產業。
所以我們馬鞍山要在全國讓人知道,一定得有特色,我們要小而強。想多管齊下綜合發展固然對城市經濟穩定性抗風險能力加強有好處,但要想全國知名一定得有特色的,非常上規模的產業。我們馬鞍山想綜合能力樣樣強不現實,至少短期不行。馬鞍山歷史短、地域小、國內知名度小吸引不了人才,註定我們不能走大而全的路。不講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爭外資爭人才,還有二線城市無錫、蘇州、東莞、廈門、青島、大連、南京、寧波、杭州等等我們難以望其項背,再講的殘酷現實點我們連合肥、蕪湖我們都比不過。
那麼我們馬鞍山走什麼路線呢?採石磯太小,內涵太少,靠它發展旅遊不行。鋼鐵業是高耗能高污染夕陽行業,發展已經到極限。甚至連國內鋼鐵業老大首鋼都考慮轉型了。也就馬鋼也就是只能保證馬鞍山人生活小康(我是說全體市民),至於大富大貴也是心有餘力不足。
我們馬鞍山現在洗浴產業,在一定的范圍有影響。我就應該抓住這個契機。發展「水文化。」我就建全國知名的洗浴城。我們左右的南京和蕪湖每年有大批的或是投資者或是旅遊者。當然,蕪湖南京也有自己的洗浴休閑企業,這是事實。我們只要做強做大做專,我們專注發展這個產業,讓蕪湖和南京的顯得很簡陋,我們是完全可以吸引遊客過來的。這首先要我們把連接蕪寧的輕軌或者是地鐵建起來,最大程度的縮短,遊客耗在路上的時間。試想外地遊客爬完中山陵,逛過夫子廟,玩累了方特歡樂谷,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就來我們洗浴放鬆養足精神。遊客願意來我們這洗浴這一定要基於我的洗浴服務產品,非常的獨特,精製,別的地方都沒法跟我們比。很多地方都生產皮鞋,為什麼做皮鞋生意的必去溫州,很多地方都能做手錶,為什麼成功人士非得買瑞士表,就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已經知名的在人們心中占據不可撼動的地位。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們都把自己的特色產業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馬鞍山也應該這樣。 (轉)
關於馬鞍山未來發展的幾點設想(轉)
馬鞍山,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城市!從金泉街到解放路再到步行街!經過五十載的發展而成就今天的模樣,身為馬鞍山人自然希望馬鞍山的明天更美好!
在這里我拋磚引玉,期待各位網友把自己關於馬鞍山未來發展的設想在這里表達出來!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警示性意見!形成一個合集,期望能引起市決策層的注意!
以下為我個人之設想(所謂拋磚):
馬鞍山是一個年青的重工業城市,產業較為單一!也正是這單一的產業奠定了今日的馬鞍山,社會穩定,居民收入與周邊地區相比較高!當時鍾跨進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這單一的產業也就成了馬鞍山發展的瓶頸!
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裁員(形式較多。如:九十年代以前馬鞍山的男生少有沒工作的,現在呢?馬鋼不招了!),受單一產業的影響,沒有其它的產業可以接納富餘的勞動力,這部分人也是要是生存的,那麼問題來了,這部分人中就有一些可能會為了生存而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一個社會一個地區要想發展自然首先要有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在過去的十年中處處可以看見市裡在這方面的努力,直至新世紀也沒有太大的起色,究其原因:沒有一個持續、漸進、有力度的發展計劃!另一方面在已引進的項目中很少是能夠成就一個產業鏈的產業。蘇州的發展較為典型就是首先引進一個能帶動一個產業鏈的項目(如:宏基),馬鞍山有什麼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鏈的?
那就是讓我們馬鞍山人引以自豪的馬鋼(全國唯一的康采恩鋼鐵企業)!這也是我們馬鞍山進一步發展、騰飛的一個最有力的發動機!其實馬鋼也早就在做這一步,薄板、H鋼固然很好,但我認為還很不夠,力度不深。我們可以引導馬鞍山的民間資本並引進外地以及外國的資本和技術進行鋼鐵產業鏈的深加工,(馬鞍山有很成功的例子:私營企業市玉龍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在其企業主馬先生的領導下最初就是為台灣加工狗用電鍍項圈起步的,九十年代中期為其打工的農民工就有月入一千五百元的了,可見其業務之火,利潤之高!最近獲悉馬鞍山市玉龍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編織漁網用稀土鋅鋁鎂合金鍍層鋼絲」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2003年科技部產業化環境建設貸款項目。在這里晚輩恭喜馬先生了!預祝玉龍公司他日大展鴻圖!期望馬鞍山能有更多象玉龍一樣的公司,馬鞍山缺的就是這樣的公司。)在近幾年來最熱門的產業那就要算汽車了,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那就是汽車用鋼板。國內尚無廠家可生產此類產品,最近有寶鋼在洽談此類項目,另外台灣最大的汽車鋼板供貨商春源鋼鐵和中鋼公司,將合作在福建福州投資大型汽車鋼板廠,成為祖國大陸東南地區重要的汽車鋼板供應基地。即使是這兩家都生產了也不可能滿足國內現有的的需求,何況汽車業在國內還才剛剛起步呢!這個項目的落戶可以使馬鞍山的綜合競爭力上一個新台階!
當然這也是單一產業的延續,如果說要在根本上改變可能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就城市的發展我主張:向南京靠攏,做南京的配套,進而做長三角的配套,錯位發展,別老想著做雞頭,沒有牛後那牛不得憋死?(長三角:由上海、南京、揚州、鎮江、南通、泰州、蘇州、無錫、常州、杭州、湖州、寧波、嘉興、舟山、紹興15個城市組成,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之一,已被世界公認為繼紐約、多倫多與芝加哥、東京、巴黎與阿姆斯特丹、倫敦與曼徹斯特等城市為核心的五大都市圈之後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35個城市中,長江三角洲地區佔了10個;在最新選出的全國綜合競爭力10強城市中,長三角地區佔了4個。目前,「長三角」地區佔全國1%的土地和6%的人口,創造了18%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去年的全國財政收入中,長三角地區的貢獻份額超過了1/4。)雖然我們不在長三角內,但值的慶幸的是我們身處南京一小時經濟圈內,且是離南京最近的一個城市!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住這點。
限於篇幅和時間這次只能寫這一個方向了,我相信廣大網友們會有很多很好的設想,我只敢說我是在拋磚,期望能引來你們的玉。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我也是找的
『貳』 博望新區的博望新區正式成立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現通知如下:
一、同意撤銷馬鞍山市金家莊區和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以原金家莊區和花山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花山區的行政區域。花山區人民政府駐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號。
二、設立馬鞍山市博望區。將當塗縣的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劃歸博望區管轄,以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的行政區域為博望區的行政區域。博望區人民政府駐博望鎮工貿路1號。
三、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限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市自行解決。
四、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優化總體布局,提升城市承載和帶動能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五、要切實加強對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組織領導,採取切實可行措施,確保社會穩定。
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1、功能定位
皖江城市帶重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馬鞍山市對接祿口空港的門戶示範區,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副城區。
皖江城市帶重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獨特的交通區位、堅實的先進製造業基礎、組團式承接產業轉移的空間優勢,契合了新興產業生長的時機;
馬鞍山市對接祿口空港的門戶示範區:以加快融入南京祿口空港經濟區為重要目標,以創新性的臨空及相關衍生產業為導向,將成為全市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表率;
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副城區:新城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生態的環境品質,現代風貌的品質新區。
2、規劃目標
和諧新區,現代之城
和諧新區:區域和諧、城鄉和諧、生態和諧的丹博新區。
現代之城:新興產業、現代風貌、綠色宜居的品質新城;
發展規模:通過多種方法分析與預測,規劃2020年,博望副城城鎮人口達到21萬人左右,2030年達到40萬人左右,遠景控制在60萬人左右。
空間布局與土地利用規劃
1、副城選址
博望副城選址位於橫山、石臼湖之間的地區,主要依託博望現有鎮區,臨石臼湖建設副城。
此選址方案涉及軍民圩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重點做好本地區的防洪排澇工作,並在確保滿足副城開發建設的安全性要求後,才可啟動博望副城的開發建設。
2、總體布局策略
生態優先策略;交通引領策略;集中有序策略;彈性組團策略。
3、空間布局結構
規劃區形成「一主一副」兩個發展片區,即博望片區和丹陽片區,總體形成「一心、三軸、兩片」的總體空間布局結構。
一心:濱水副城中心,博望副城及其周邊地區的綜合服務中心;
三軸:314省道發展軸,寧丹路發展軸,丹博快速路發展軸;發展軸有機串聯兩個發展片區,並成為副城重要的景觀廊道;
兩片:丹陽片區和博望片區。
丹陽片區形成「一心、兩片」的布局結構,「一心」指丹陽片區中心,「兩片」指東部的居住片和西部的產業片。
博望片區形成「一心、一帶、兩廊、七組團」的布局結構。
「一心」指博望副城中心;
「一帶」指貫穿副城中心的南北向公共設施發展帶;
「兩廊」是依託博望河、野風港支流形成的兩條生態廊道;
「七組團」指四個生活居住組團和三個產業組團。
4、土地利用規劃
規劃2030年博望副城建設用地約45平方公里,規劃人均建設用地112.50平方米/人,各類用地構成詳見附表1。
其中博望片區城建設用地約40平方公里,規劃人均建設用地114.30平方米/人,各類用地構成詳見附表2。丹陽片區城建設用地約5平方公里,規劃人均建設用地約100平方米/人。
5、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規劃形成「副城中心—居住社區中心、工業社區中心—基層社區中心」三級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副城中心是服務博望副城及其周邊地區的綜合性服務中心;規劃獨立的居住社區中心14個(含丹陽),其餘居住社區中心結合新城中心布置,服務於居住社區,服務半徑400-500米、服務人口規模為2-3萬人左右;工業社區中心4個,服務於工業片區,服務半徑1500-2500米;基層社區中心服務於基層社區,服務半徑200-250米,服務人口規模為0.5-1萬人。
綠地系統規劃
1、規劃目標與指標
規劃目標:在規劃期內實現科學的綠地系統架構和清晰的綠地網路,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增設富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游覽公園,尤其是郊野公園的建設。
規劃指標:規劃至2030年,博望副城綠地面積達625.58公頃,占建設用地比重達到13.90%。其中公共綠地面積471.66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80平方米/人。
2、綠地系統結構
以自然水系、生態林地以及基本農田為基礎,以區域基礎設施廊道和區域生態廊道為骨架,加強副城與區域綠地系統的有機聯系,結合水系和重要的城市公共中心,構建多層、網路型的綠地景觀系統,形成「一山、一湖、三廊、雙帶、多鏈、多園」的結構。
一山:指依託北部橫山及其周邊生態綠地。
一湖:指環石臼湖北岸的郊野綠地。
三廊:指依託野風港的分支水系、博望河和丹陽新河的組團間綠化隔離帶,形成貫穿南北,聯系橫山與石臼湖的兩條綠色生態廊道。
雙帶:指以500KV高壓線走廊道為基礎,形成東西向的兩條防護綠帶。
多鏈:指沿貫穿城市的丹陽新河、小溪河、山河、中心湖等主要水系建設線型開放綠地,凸顯副城山水格局。
多園:指城市綜合性公園、社區綠地、基層社區綠地、小游園等,為市民提供休憩的綠色開敞空間。
總體城市設計
1、規劃目標
充分運用周邊資源,完善並強化副城「山湖相映,綠水穿城」的城市格局,構建博望副城重要的空間認知系統。
2、總體景觀結構
規劃構建「一心、兩廊、一帶、一軸、多點」的總體景觀結構。
一心:指博望副城中心景觀區;
兩廊:指博望河、野風港支流綠色生態景觀廊道;
一帶:指石臼湖生態景觀帶;
一軸:指由中央綠地公園以及兩側公共設施形成的副城中心景觀軸。
多點:指多個景觀節點。
產業布局規劃
1、產業發展戰略
品牌優勢戰略:空港品牌、現有產業示範基地品牌;
規模集群戰略:組團式承接產業轉移,產業集中集群發展,戰略空間的戰略預留;
特色資源戰略:依託現有產業特色,彰顯交通區位和生態資源特色,轉化為競爭力。
2、產業選擇
圍繞皖江城市帶六大支柱產業:
第一產業:以現代農業為導向,包括花卉、有機蔬菜、水產品養殖等——航空食品加工業的基礎,為空港服務;
第二產業:以製造業為基礎(刃模具、機械製造),以新興產業為戰略重點,著力推進製造業的升級(空港的支點,臨空指向型:精密儀器、航空零部件和儀表、電子信息)——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力爭在競爭中獲得的優勢產業;
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方向,包括商貿商務、依託空港的創意產業(影視文化、動漫創意),依託生態資源的近郊旅遊休閑產業等——產業高端化的要求。
3、產業布局
第一產業: 環橫山高效農業片區,發展經濟林果、苗木花卉、觀光休閑農業等;環石臼湖水產養殖、觀光休閑農業等。
第二產業:博望片區3大產業集聚片,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及新興產業;丹陽片區1個工業集中區。
第三產業:副城中心商貿商務服務業中心;環橫山空港創意文化產業(影視文化產業);環石臼湖旅遊休閑產業;依託產業片區現代物流業。
綜合交通規劃
1、發展目標
以S314、寧丹公路為骨架支撐,以丹博快速路等城市幹路為聯絡依託,形成與馬鞍山市區、以及南京祿口空港、溧水、高淳等周邊地區之間交通聯系便捷,博望副城內部組團聯系緊密的綜合交通網路,支撐「一心、三軸、兩片」的總體空間結構,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以市域和區域公交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為導向,構建高效、暢達、節能環保的城鎮客運交通模式。
2、對外交通
博望副城規劃主要通過區域公路(或快速路)、輕軌系統實現與區域交通的銜接,可便捷聯系南京市區及祿口空港、溧水、高淳、馬鞍山中心城區、姑孰副城等方向。
規劃「一縱一橫」公路網,形成地區主要道路對外聯系通道。「一縱」為寧丹路,「一橫」為S314。結合地區發展,配置公路客貨運場站。
3、城市道路交通
構建「與對外交通有序銜接、與用地布局相協調、與設施環境相適應」的城市道路系統,基本形成組團格網式的路網。
發揮公交系統對城市發展引導作用,構建集約低碳的綠色交通模式。在S314上遠景預留輕軌交通通道,近期開辟快速公交線路。同時結合S314兩側組團發展組織環形有軌電車系統。同時完善公交場站、停車等設施配套。
創建安全、順暢的慢行交通環境。發展各類特色步行街(區),加強各類慢行設施與公交系統的接駁,鼓勵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
基礎配套規劃
1、給水工程
水源及水廠:規劃區由市沿江水廠和博望水廠聯合供水。在博望片區西側新建給水增壓站1座。
供水管網:在規劃區主、次幹道下規劃DN400-DN800給水干管,給水管道連成環網,並沿314省道敷設給水管道與市沿江水廠供水管網相接,提高供水安全性。
2、排水工程
排水體制:實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處理率。
污水工程:在博望片區南部設污水廠1座。在丹陽片區東南部建設污水泵站1座。污水管網沿規劃道路布置。丹陽地區污水經泵站提升後排入污水處理廠。博望地區污水自流排入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污水經處理達標後排放。
雨水規劃:利用現有野風港、西新圩南站、東新圩3座泵站進行擴建,新建3座雨水泵站。建設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提高雨水利用率;增加河道調蓄水量,河道採用生態護坡,增強河道調蓄能力 。
3、燃氣工程
氣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作補充。天然氣採用中壓一級配氣的輸配系統。
場站及管網:規劃1座天然氣高中壓調壓站。在部分主、次幹道敷設燃氣管道。燃氣管網將採用環狀、枝狀結合布置的方式。
4、供電工程
新建2座220千伏變電站:紅星變、邰坊變。每座主變容量為3×240兆伏安。
升壓2座35千伏變電站為110千伏變電站:新博變、平橋變;新建4座110千伏變電站:東隴變、陶象變、新市變、大溪變。每座主變容量均為3×50兆伏安。
保留現狀500千伏線路;220千伏變電站電源引自500千伏釜山變;110千伏變電站圍繞220千伏變電站成「手拉手雙環網」接線。
5、通信工程
保留並擴建現狀4座、新建2座電信端局。端局交換機總容量為30萬門。
移動通信用戶約30萬部;大力發展數據及互聯網接入服務。
保留現狀2座、新建2座有線電視分中心。
保留現狀3座、新建2座郵政支局。每座建築面積為1000~2500平方米。
6、環衛工程
垃圾處置:規劃區垃圾近期運往當塗垃圾處理場,遠期榮村焚燒發電廠建成後,垃圾運往榮村焚燒發電廠。
垃圾轉運:丹陽片區規劃3座小型壓縮垃圾轉運站,直運至垃圾處置場。博望片區規劃設置大中型轉運站2座,垃圾經大中型中轉站轉運至垃圾處置場。
綜合防災規劃
1、綜合防災體系
構建博望副城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反應和救援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立和完善博望副城應急指揮中心,加強應急指揮、反應、救援能力。
2、防洪規劃
博望副城防洪標准近期50年一遇,遠期100年一遇;石臼湖北岸堤防設防標准50-100年一遇;博望河、高潮河、小溪港河堤防洪重現期為近期10年一遇 ,遠期20年一遇。
3、抗震規劃
建築抗震設防: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6度。
學校、醫院、指揮中心、行政辦公、文化娛樂設施、大型商場、人員密集型建築以及城市生命線系統中重要設施、干管網路等,應適當提高一級抗震標准進行設防
避難場所規劃:利用公園、體育場所、學校、小區綠地、廣場、停車場等作避震場所。
疏散通道規劃:副城區主、次幹路作為震時疏散通道,對兩側建築高度和距道路中心線距離加以限制,以保證震時主、次幹路有雙車道(2×3.75米快車道+2×3米慢車道),街坊道路有單車道的搶險道路。
4、消防規劃
消防站規劃:規劃一級站2個,二級站3個,一級站佔地面積約1公頃,二級站佔地面積約0.7公頃 ;
消防水源規劃:以市政供水為主要消防水源,其他水源為補充水源。
5、人防規劃
人防建設標准:至2030年,規劃完成建設人防工程面積為18-24萬平方米 ,人均人防工程面積1.5平方米;
人防工程布局:以副城中心地區為重點,副城中心地下空間兼顧人防要求,民用建築人防以地下室為主要內容。
環境保護規劃
1、指導思想
(1)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根據地區生態環境的特點、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探索通過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使之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協調,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2)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努力解決城市建設、產業發展與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3)堅持以人為本,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加強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2、總體目標
「經濟效率、社會效率、環境效率」協調統一,保持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環境質量優良,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持續、穩定、協調、健康地發展;通過規劃實施,把博望副城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結構合理、設施先進、管理有序、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空港新城。
3、分項目標
(1)水體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石臼湖、姑溪河達到國家三類地面水體水質標准,其它水體水質不低於四類水體水質標准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25%;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
(2)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副城生活區和共建區大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二級標准,工業區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二級標准。工業企業煙塵處理率達到100%。
(3)聲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副城環境雜訊達標率達到95%;副城生活區晝間低於55分貝,夜間低於50分貝;工業集中區環境雜訊晝間低於65分貝,夜間低於55分貝;寧丹線、機場高速等交通干線交通雜訊晝間低於70分貝,夜間低於55分貝。
(4)固體廢棄物處置控制目標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處理率達到95%,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危險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近中期建設與遠景規劃
1、近中期建設規劃
近中期規劃期限:規劃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
近中期建設目標:逐步按照副城區標准進行規劃建設,加快副城范圍內資源與制度整合,有序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有產業的整合與提檔升級,逐步提升城市景觀與環境品質,不斷完善綜合服務水平,整體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為形成綠色、宜居、高效的博望副城奠定良好基礎。
近中期建設規模:規劃2015年博望副城人口約12萬人,建設用地約15平方公里;規劃2020年博望副城人口約21萬人,建設用地約21.8平方公里。
2、遠景規劃展望
規劃期限:遠景展望至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左右。
遠景發展目標:全面建設現代化的綠色宜居博望副城,形成馬鞍山市對接南京市、對接祿口空港經濟區的副城區,帶動博望副城周邊地區整體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遠景規模:遠景規劃博望副城人口規模約60萬人,建設用地約70平方公里。
結語
展望未來,博望副城地區前景廣闊、機遇無限,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城市理性而又積極的開拓進取,博望副城將實現 「皖江城市帶重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馬鞍山市對接祿口空港的門戶示範區,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副城區」 的宏偉目標!
2011年,博望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濟指標實現了大幅增長。財政收入突破了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50億元,規上企業增加值實現 26億元,利用內資突破47億元,利用外資突破2180萬美元。
『叄』 建國後蘇聯的對華援助有哪些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約合9億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所佔比例高達14.3%。另外,蘇聯政府幫助援建恢復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並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涵蓋了以下行業:一、能源工業,二、原材料工業,三、民用機械加工,四、國防軍工,五、造紙工業,按國家統計局1953年3月11日的統計報告,3年累計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急需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1954年9月赫魯曉夫首次來華前主持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決定對華大幅增加援助作為禮物。果然,在這次來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慶典期間,赫魯曉夫改變了斯大林過去的大國沙文主義做法,廢除了中蘇關系中一些不平等約定,議定從旅順撤軍和交還基地,在談及撤軍時毛曾說「我認為蘇聯軍隊此時撤出旅順和大連是不合適的」,但因赫態度堅決而作罷。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