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發布時間:2022-09-04 06:21:00

A.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構建現復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B.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論文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論文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它不僅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的,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力的新政策,我國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健全,不僅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方面的完善,並且推進了社會主語新時期的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我們如今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那麼接下來的'發展中,該如何優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服務體系的機構建設呢?

優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就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強化組織保障。

組織是創建的重點,公共服務體系要在組織領導上狠下功夫,不能說說就算了,要實際的做事,領導要分工,要專職管制,成立相應的文化小組,定期檢查和定期開展活動,隊伍裡面要有綜合的人才,把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每個方面。

2. 強化人才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項活動的開展,關鍵是人才,其中有領導管理人才、文化組織活動人才、文藝表演人才,這三者缺一不可。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

3. 強化投入保障。

惠民文化不是口頭上的,他要求實事求是,一定要拿出一定的資金,送文化下鄉、送科技下鄉、送知識下鄉,真正意義上的促進文化體系的發展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展的價值可在。

;

C.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主要著眼於農村社會效益,以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依託,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長效機制等為主體,為農村提供非營利性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總稱。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於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緊迫性與重要性1.1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伴隨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群眾性的文娛活動日趨活躍,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和參與願望日益增強,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卻滯後於經濟發展,農民群眾在物質生活逐漸富足的同時精神生活卻呈空虛狀態。一方面,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在逐年增加,但總量仍嚴重不足,向農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文化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偏高,質量難以保證,農村公共文化產品、服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不僅要發展農村經濟,使農民致富,還要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高素質的新農民。所以,在新形勢下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保障農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權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1.2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技術先進服務型政府,體現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現實選擇十六大及十七大都明確提出要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成為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有效載體,通過擴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實現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多樣化,為農民提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多彩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既是政府保障農民群眾文化權力,推動農村文化建設順利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1.3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充分發揮文化自身價值與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進的整體進程之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統籌協調農民對文化的不同需求,為農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文化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層面上發揮廣泛、持久而穩定的影響,為建設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2 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就及問題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有了較大發展。但在建設中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2.1 各地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差距較大雖然一些發達地區已初步建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仍不盡如人意。2.2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匱乏。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不足,尤其是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普遍性問題。同時,許多在農村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人員專業理論素質偏低,專業知識趨於老化,難以適應當前各項現代技術的需求。這已成為制約農村文化自我發展的「瓶頸」。2.3 公共文化設施落後,總量嚴重不足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許多空白點,很多鄉村文化站設施簡陋,有的甚至沒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2.4 公共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從體制上看,鄉鎮文化站等農村基層文化單位是財政定補的事業單位,由於資金投入不足,他們的工作目標主要是求生存,根本談不上謀發展,對公益性事業活動缺乏積極性。從機制上看,縣級和鄉鎮級文化單位由於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幹部職工缺乏動力,嚴重影響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進程。3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和任務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就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和文化部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 39.48 億元,帶動地方配套資金約 25 億元,新建和擴建 2.67 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送書下鄉繼續實施第二期工程,向 300 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3614 個鄉鎮,每年配送價值 2000 萬元約 170 萬冊的圖書,力爭在 2010年,做到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4 加強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4.1 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提高領導認識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也是各級政府部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各基層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之中,為其提供政策法規等各種保障,並將此作為政府文化部門的目標責任制考核。4.2 轉換文化管理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服務能力依據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深化縣級圖書館、鄉文化站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改革。加大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大眾開放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資源共享。4.3 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擴大公共財政中的文化覆蓋面,並不斷提高用於鄉鎮、特別是村級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有效降低農民參與村文化活動的成本,提高各類農村公共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設立專項資金,確保農村重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資金需求。4.4 積極引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根據國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成功經驗,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使主體多元化,可以有效彌補政府公共資源及服務的不足。4.5 充分挖掘和保護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但現在卻受到各種低俗、封建落後文化的侵蝕,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機制,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4.6 加快培養農村文化服務人才隊伍以提高素質和能力為重點,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培訓,積極培養農村文化骨幹;加強農村業余演出隊、業余電影放映隊、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農村義務文化管理員等業余隊伍的培訓,形成一支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兼職公共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支持他們創作更多的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較高藝術質量的文化作品,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自我發展能力。總之,構建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要其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應對時代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相信它必然會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繁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支持。

D.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E. 如何著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徵是其現代性。現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價值取向的現代性。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培育具有時代精神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於塑造能代表時代精神的,有創造性的,積極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必然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文化領域政府公共服務的意識,實現從傳統的管制型政府向現代服務型政府轉變。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在基礎保障和環境創設上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平台建設。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服務內容的現代化。面對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現實,要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現代化,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中引入競爭,鼓勵符合時代精神、為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同時,要尊重公眾的創造性,著力於培養公眾的公共文化參與意願,通過優秀文化產品吸引人。

四是服務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政府責任,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同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在動力,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發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視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綜合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F. 如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互聯網

設施建設仍有空白點。設施方面,雖然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了按行政層級「全設置」,但農村基層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還有空白點。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仍有619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和791個縣級文化館建築面積小於800平方米,分別占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22.8%和27%。全國有48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小於300平方米,占文化站總數的14.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46平方米。
投入不足,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6元。投入方面,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全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8%左右,比重偏低。2014年,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683億元,佔全國財政總支出(15.17萬億元)的1.77%。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06元。
隊伍方面,基層公共文化體育機構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隊伍不穩定、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
服務效能不高,不少地方「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報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是當前公共文化產品種類數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比較普遍,部分互聯網站內容還存在過分娛樂化和庸俗化的問題。一些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的問題,一些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閑置,公共資源沒有實現最大社會效益。
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兩成縣級公共圖書館無購書經費支出。從城鄉看,縣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資源仍然比較匱乏。2013年在我國27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無購書經費支出的有580個,佔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21.4%。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2013年,東部地區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約佔全國總量的44.15%,中部約佔22.57%,西部約佔33.25%。從群體看,當前針對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農民工和邊疆民族地區群眾的公共文化體育資源普遍偏少,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要求在不少地方尚未落實。
「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還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傾向,導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不受重視。」雒樹剛說,同時,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還存在「越位」「缺位」現象。一是公共文化服務行政管理職能條塊分割、項目設置交叉重復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二是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履行責任情況的評估評價還有待加強;三是社會力量參與的動力不足,渠道不暢,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
雒樹剛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效益發揮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改進文藝評獎,解決文藝評獎過多過濫問題。加強對網路文學、網路視聽節目的引導扶持和審核把關,做到正導向、提品質。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加強城市公園、廣場等設施的管理和使用,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互聯網延伸,大力加強網路文化建設。
三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盡快制定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與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編制專項規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四是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增加產品和服務總量,使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的重要推手。推動互聯網與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
五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創新績效考核方式。
六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

G. 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
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多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H. 就如何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擬定一份領導講話稿

這個是在網上搜的,可以參考一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改一下,應該就可以用了:

同志們:
在2012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進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三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和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指示精神,總結今年全省農村文化建設的成績和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在此,我謹代表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向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門對於會議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在「百千萬」表彰活動中獲得榮譽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藉此機會,我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村文化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一貫高度重視,對加強和改進農村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決策,要求文化建設更加關注民生需求,更加眼睛向下、重點下移,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把基層文化建設提到一個更高位置,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網路,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刻闡述了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指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省委九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也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協調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重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還對構建「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逐步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前不久,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大學生圍繞農村文化建設開展了調研,指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文化設施利用、有針對性地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創新文化下鄉的方式、加大農村文化隊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既看到成績進步,更看到差距和問題,認真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工作指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注入了強大動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光榮任務,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順應人民群眾對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熱切期待,都要求我們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農村文化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齊心協力、發憤圖強,繼續抓住重點、發揮特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切實把全省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文化強省總體戰略的積極推進,全省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健康發展,進入快速、穩定的發展階段。各級對文化建設投入總量增多,向基層文化建設傾斜力度加大,已經建立起從省到市、縣、鄉鎮、村級基層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點,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這骨幹、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化共享工程建立起互聯網和衛星雙重覆蓋到村的傳輸網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的「示範省」,並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和「國家十大文化創新工程獎」。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省每年舉辦各類社區文藝匯演4萬多場,3400多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廣場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5萬多場,國有文藝院團每年送戲下鄉演出1.3萬余場,有效豐富活躍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全省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造了許多農村文化建設的好經驗、好路子。比如,泰安肥城市農村文化志願者遞進培養的經驗,青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經驗,煙台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城鄉公共文化普惠共享的經驗,威海市加強農村文化大院規范化建設與服務的經驗,濰坊諸城市構建「兩公里文化服務圈」的經驗,濟南市濟陽縣送戲下鄉、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經驗,等等,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大力推廣。綜合各地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探索,我感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公益性為主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現階段,我們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這些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必須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權益。基本文化權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屬性。在現階段經濟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應當由政府來保障、由政府提供免費,或是低於成本、收費很少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基層進行公益性演出,把文化服務直接送到百姓中間,這些公益性的演出惠及了更多城鄉群眾,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與此同時,很多基層文化單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文化惠民的同時,給自身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向基層找對了市場,靈活的體制順應了市場,連出好戲贏得了市場。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優先安排涉及農村和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在政策支持、財政投入、組織領導等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同時,各地各部門注重完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性機制,形成城鄉共建、企鄉共建的良好局面,形成有利於基層文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重要補充。
第三,堅持文化建設與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基層文化建設只有同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根基才更加牢固。在多年基層文化建設中,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設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結合起來,有的把學科學、學技術與學文化結合起來,有的把文化活動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寓教於樂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道德素質、增強市場觀念、掌握致富本領,並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去,大大拓展了基層文化的內容,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四,堅持重點示範與建立機制相結合。多年來,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重點活動的示範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城市優秀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創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惠民的覆蓋面大大增強,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擴大了高質量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示範作用。同時,讓基層文化建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除了靠重點帶動、面上鋪開之外,更要依靠制度來保障,通過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工作機制保證基層文化建設的長期化、規范化。
第五,堅持硬體建設和管理服務相結合。文化設施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平台。搞基層文化建設,必須抓好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硬體條件。當然,光靠硬體建設這「一手」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管理服務的課題更加凸顯出來。只有堅持一手抓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管理,才能提高基層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些年,很多地方、部門重視創新改進文化服務手段,創新載體、創新抓手,想出許多實招、巧招,發揮了很好作用。
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經驗,還是初步的,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繼續積累、繼續完善,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和內容,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推動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突出重點,切實把明年農村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文化系統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文化建設的主線,深刻把握建設文化強省這一文化建設的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工作的重點,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作為基本方向,抓住關鍵環節,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建設差距,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堅持統籌兼顧,努力在科學規劃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上狠下功夫。加快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的全面覆蓋,是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長遠、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布局。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把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作為各級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黨政幹部考核指標。特別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突出目標量化、分解責任,制訂縣級文化單位、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服務規范,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二要科學規劃和建設。按照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思路,設定目標,科學布局,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三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城鄉基層閱報欄(屏),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要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示範區、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建設,確保明年取得更大突破。要圍繞打造「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制定實施方案,明年就要推出首批500個規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圈。要進一步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拓展免費開放的范圍,提升免費開放的標准,完善免費開放的機制,優化免費開放的服務。要積極探索流動文化設施建設,在貧困地區和地廣人稀需要進行流動服務的地方,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流動文化服務。四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發揮不同部門文化資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建立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擴展功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使用效能。
第二,堅持資源共享,努力在擴大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上狠下功夫。促進文化資源向農村合理流動,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多提供適合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對生產生活有指導作用的文化產品,多開展農民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著力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擴大基本文化服務覆蓋面。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立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深入開展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參與,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深入組織開展讀書日、讀書月、讀書節等全民閱讀活動,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捐贈助讀行動,著力解決農村未成年人的基本閱讀需求。要藉助明年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契機,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同時依託這些優秀傳統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推動發展文化產業。二要建立向基層群眾「送」文化的長效機制。根據時代特點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長效機制。鼓勵和組織專業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群眾性文化培訓、輔導、講座和展演、展示等文化服務,引導和培育各種形式的自辦文化,增強農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三要切實滿足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強對農民工的文化關懷,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服務機制。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以城市社區為載體,將農民工納入社區管理范圍,融入社區文化生活。深入研究農民工的需求特點,引導、支持和鼓勵社區、企業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
第三,實行以城帶鄉,努力在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們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以城帶鄉,拓寬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破除城鄉文化二元結構、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要完善城鄉文化幫扶機制。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廣泛開展城鄉文化共建活動,採取捐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開展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二要打造農村文化傳播平台。突出農村文化建設的內容,大力推進優秀文化藝術宣傳推介工程。採取在國家、省級重點新聞媒體、新聞網站開辟專欄、專題、專門頻道,在公共文化場所開辟專門陣地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我省農村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優秀文藝工作者、文化工作先進典型和重大文化活動。辦好《大眾日報》「大眾文化」專刊、山東衛視「綜藝.十藝節」欄目,與《中國文化報》聯辦「藝彩山東」專刊,與山東廣電網路公司合作創辦「山東文化」專題。組織開展重點劇目宣傳推介活動,與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山東電視台合作,辦好「迎十藝」山東省優秀創作劇目展播。三要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要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從試點走向普及,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數字資源。要積極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特別是要大力培養更多的庄戶劇團,盡快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要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輔導工程,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第四,加強投入保障,努力在發揮公共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支撐作用上狠下功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是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決定》和省委《意見》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利好政策,希望各市文化部門一定要抓緊梳理研究,結合實際,列出清單,項目化、工程化,變成強有力的工作載體。一是在文化事業投入方面,建立健全同財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保證財政對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預算,等等,都需要大家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二是2012年起,全省財政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級政府要安排資金用於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文藝創作生產和農村文化建設,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希望各級盡快列出單子,積極爭取,搞好對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省委《意見》提出「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制定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也需要我們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在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支持性、扶持性政策更多更具體。對這些政策,要逐條加以梳理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變成可操作的項目,積極爭取,用足用活用好。希望各市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不等不靠,不要等人家上門,要主動上門,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匯聚更多的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同志們,農村文化發展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人民群眾熱切期待。讓我們以更加昂揚的風貌,更加積極的作為,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不辱使命,再接再厲,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為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I. 政治初三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必要性是什麼

1、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公共服務需求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需求不斷拓展和逐步得到滿足的過程。伴隨著技術進步和物質產品供給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服務需求增長呈現逐步加速的趨勢,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如何使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相適應,將是我們在較長時期面臨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會建設的任務,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收入分配等,都離不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2、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社會財富初次分配的不平衡,並對初次分配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緩解和抑制利益分化進程及其引發的社會矛盾。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公共服務逐步擴展到整個社會,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消除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同時,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為促進社會公平和權利平等提供強大的基礎平台,有利於振奮社會成員的精神,提高社會總體效率。3、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發揮政府在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加大財政支出中用於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的比重,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首要之舉。在我國,公共服務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服務發展滯後,總量供應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在社會公共領域的缺位問題,將原來由政府承擔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給非政府組織和私人部門甚至社區,改變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局面,實現公共服務提供主體的多中心。市場化的核心是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國家對公共服務領域的壟斷,在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主體間,形成有效競爭機制,從而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效率,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