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鞍山市花山區旅遊局局長汪國慶
他們開的是普桑啊
怎麼變廣本了
馬鞍山花山區旅遊局局長毆打中學生遭群眾圍堵
6月11日傍晚6點左右,馬鞍山花山區旅遊局局長汪某某和他的情人駕駛著一輛25普桑轎車,在大潤發附近撞到了正在行走的一位中學男生,男生隨口罵了一句,副駕駛座上的汪某某(約莫40歲)不僅不賠禮道歉,反而在那個駕車女子的慫恿下,下車打了男生一個耳光,因為力氣很大,男生的臉當時就腫了,眼眶鮮血直流。與男生同行的女生攔住了車頭,不讓車子走,在場圍觀的群眾也非常憤慨,要求汪某某賠禮道歉,汪某某拒不認錯,反而出口傷人。圍觀的群眾越積越多,汪某某無法脫身,就躲在車里打電話求救,不一會來了幾十個警察,將其送入警車准備撤離現場,群眾頓時被一幕給激怒了,立即將警車也團團包圍了起來不讓帶離汪某某,群眾人數迅速集結,現場達數千人。
馬鞍山市委書記鄭為文此時也趕到現場,他向群眾許諾一定秉公處理、撤掉汪某某的職,現場群眾不信,不為所動。
於是,防爆部隊就開始抓人,他們手持警棍和盾牌沖向警車驅散人群,將人群分成兩列為警車開道,最後車子還是在防爆部隊的掩護下撤走。群眾見後更加憤怒依舊想阻攔,無奈那些士兵身強力壯手持利器,在摩擦中不少群眾被打傷。
看見警車帶著局長趁亂逃離現場,群眾將怒氣全部投向這些武警部隊,有的向其投擲石塊,有的向其投擲礦泉水瓶,凡是身邊能撿的東西全部砸向這些武警。武警也沖擊人群見人就打,最後還在人多的地方放了好多催淚瓦斯,催淚彈在馬路上擴散,特別刺眼嗆鼻,群眾終於難以忍受,逐步就散了。
據說,那個被打的男生是個單親家庭,在馬鞍山二中讀書,母親帶著兩個孩子。開車的那個女人是汪某某的情人。有最新消息稱,汪某某已經被撤職和拘留。
後續報道:
2010年6月12日上午7時許,犯罪嫌疑人汪國慶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花山分局刑事拘留。 8時許,犯罪嫌疑人金佑華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花山分局刑事拘留 汪國慶,男,41歲,1969年出生,安徽馬鞍山市花山區旅遊局局長 金佑華,女,44歲,1966年出生,安徽省馬鞍山市公務員。 現二人被羈押於馬鞍山市看守所XX1號房和XX7號房……
消息來源:馬鞍山日報等
⑵ 馬鞍山的名人有哪些(教一下)
陶謙:東漢末年當塗人。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當塗人。《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當塗人。創意造軍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侯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當塗人.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明當塗人。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制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明當塗人。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終被罷官。
蕭雲從:清初當塗人。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徐文靖:清當塗人。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清當塗人。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清當塗人。在諸經的研究方面,於《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匯編成集,並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餘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塗鄉賢祠。
夏炯:清當塗人。治諸經註疏之學,以及六書音韻學等。尤其對程朱理學,闡述精闢,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很大。
學使羅椒生看罷他的文集後,稱贊它「博洽精核,世罕倫匹」。內務部咨請清史館為他立傳,並將他列入鄉賢祠奉祀。
夏燠:清當塗人。在音韻學方面十分精通,對各種口型發出的語音解析度極高。寫成《四聲切韻表詳校》行世,在音韻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清當塗人。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精於音韻學的研究。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內務部咨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
徐靜仁:當塗人。實業家。去上海創辦溥益紡織公司,首創萬綻紗廠一條龍生產法。投資創辦大有晉鹽墾公司。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與聶雲台等共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與張謇合辦大豐鹽墾公司,參與籌建大生六廠、大生八廠、中南銀行等。應張謇之聘出任南通紡織管理處處長。任財政部鹽務署長。選大生紡織、鹽墾諸公司董事長。創建鎮江弘仁醫院。
奚侗:當塗人。史學家。對中國古典哲學、文學很有研究。所著《莊子補注》4卷414條,人稱「解庄自郭氏以下殆無有善於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傳本頗有異同而校核是非。其對老莊之研究,頗受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欽佩。
謝循初:當塗人。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當塗人。法學家(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 (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當塗人。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當塗人。甘蔗學專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楊紉章:女 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贊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當塗人。《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里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餘部,其中《藝文軼話》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另編著《阿英文集》、朱光潛《藝文雜談》等多部著述。
蘇里:當塗人。電影導演 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 俊:當塗人。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當塗人。建築學家。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雲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及建築學系。
徐仁:當塗人。古生物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當塗人。熱力渦輪機和熱能工程專家。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第一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李淑錚:女 當塗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全國人大中國—歐洲議會友好小組主席,任中國—朝鮮友好協會會長。
⑶ 盤點安徽省各市最知名的一處景點,感受安徽的婉約與壯麗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鵲岸,是中國 歷史 文化名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鎮內有古城牆、古炮台、太平軍指揮部舊址、英王府、一人巷、萬年台、李府糧倉、鶴廬、劉同興隆庄等 歷史 遺跡,是廬劇的發源地,古鎮有米餃、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特產。
三河鎮也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其景觀情調不亞於蘇南周庄。同時,薈萃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三河鎮的飲食文化發達,當地不論男女都能做幾個拿手好菜。要品嘗三河的 美食 ,還是要去三河鎮。在那裡隨意找家稍有規模的飯店就可品嘗到正宗的土菜了,且回味無窮。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中國規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題樂園、地處安徽蕪湖華強 旅遊 城,由深圳華強集團投資興建。方特歡樂世界採用當今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精心打造,堪稱「國際一流」。
這里有大型實景與球幕相結合的影視類項目「西遊傳說」,國際一流亞洲僅有的高空飛翔體驗項目「飛越極限」,大型動感太空飛行體驗項目「星際航班」,亞洲第一座大型多水幕交互歷險項目「悟空歸來」,將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與現代 科技 相結合的真人演繹主題項目「聊齋」,世界最大的瑪雅主題大型室內漂流「神秘河谷」,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大型恐龍復活災難體驗「恐龍危機」,色彩斑斕的、如夢如幻的「海螺灣」神奇的互動卡通脫口秀「嘟比農庄」,童話般浪漫「兒童王國」包含主題項目、游樂項目、休閑及景觀項目300多項。
琅琊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東部滁州市境內,古名摩陀嶺,系大別山向東延伸的一支余脈。這里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豐富,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自古有「皖東第一名勝」之贊譽。琅琊山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皖東明珠」之美譽。因盛產多種中葯材,而被人們譽為「天然葯圃」。境內有醉翁亭、琅琊閣、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點。
琅琊山不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稱於世,更有古清流關、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豐樂亭、唐代畫聖吳道子刻繪的觀音像、宋代書法大家蘇軾敬書「一代宗師」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碑刻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了宋朝以後歷代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前來訪古探幽,吟詩作賦,造就了琅琊山獨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勝境。人們 旅遊 觀光、休閑度假、科學研究、訪古探幽、回歸自然的理想去處,歷來為中外名人和 旅遊 者所青睞。
八里河風景區地處安徽省阜陽市東南的潁上縣,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其主園區即「世界風光」、「錦綉中華」、「碧波游覽區」、「鳥語林」佔地面積3600畝,享有「天下第一農民公園」之美稱。
「世界風光」微縮了世界名建築希臘宙斯神廟、法國雄獅凱旋門、德國柏林眾議院、美國大峽谷、荷蘭風車、巴黎聖心教堂、北海白塔等;天鵝湖碧波盪漾,魚歡鳥鳴;湖心書畫長廊雕工精細,玲瓏剔透;柳堤綠柳飄逸,婀娜多姿,一派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座落在「世界風光」園西側的「游樂場」設施齊全,可充分品味多種意境。「錦綉中華園」集東方建築藝術之特色,融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蘇式園林,小巧奇絕,古色古香,九天瀑布飛簾濺玉,氣勢磅礴,百龍亭下,綠柳掩映,清蓮濯水,人民豐碑,高聳入雲,氣勢雄偉,張公山上,長城逶迤,曲徑通幽,登頂望遠,景區全貌盡收眼底。
天柱山,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萬歲山、萬山等。為大別山山脈東延的一個組成部分。天柱山呈現出奇峰、怪石、幽洞、峽谷等自然景觀,以雄、奇、靈、秀而著稱於世。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題天柱峰》一詩中贊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天柱山有雄峰奇石、幽洞秀水,綽約多姿,純朴自然,居「南國第一」。天柱山有號稱「花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有天下奇觀石牛古洞、摩岩石刻;有中國第三大高山湖泊「煉丹湖」以及禪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禪寺等景觀。天柱峰,雄絕險峻,勢如擎天一柱,天柱山因此而得名。其頂端有石刻「中天一柱」「孤立擎霄」八個大字,每字五米見方,氣勢磅礴。飛來峰,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為整塊巨石,頂有一石如天外飛來,稱飛來石,飛來峰亦由此得名。神秘谷,主峰景區的精華景點,由巨石跌落,自然架疊成洞。
長江採石磯文化生態 旅遊 區,又名「採石圻」、「牛渚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約5千米長江東岸,為翠螺山突出長江的懸崖峭壁,形勢險要,為軍事重鎮; 長江採石磯生態 旅遊 區已建成採石磯觀光區、荷包山戰爭遺存區、望夫山文化 旅遊 區、長江濕地 旅遊 區、採石古鎮休閑體驗區等五大功能區;有採石磯、太白樓、謫仙園、林散之藝術館、三元洞、延園、圓夢園、萬竹塢、三台閣等景點。
「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採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山上的廣濟寺始建於三國孫吳赤烏年間,自古即是江南名剎。千百年來晨鍾暮鼓,香煙裊裊,佛事頻繁,給採石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採石磯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和集秀、奇、險、文於一身的獨特風貌作為一種得天獨厚的 旅遊 文化資源,在中華大地是不多見的。
龍子湖位於蚌埠市東南郊,雪華山、曹山和西蘆山之間,呈三山夾一湖的獨特風貌。龍子湖風景區劃分為北湖景區、南湖景區、西蘆山景區、錐子山景區等四大景區。有湯和墓、蚌埠市革命 歷史 陳列館、龍子湖西公園、龍湖文化藝術館、蚌埠古民居博覽園等景點。
龍子湖風景區青山碧水相連,湖岸曲折多變,水面縱深開闊,絕壁怪岩裸露,既有風景怡人的自然風光,又有韻味無窮的人文景觀。龍子湖三面環山,山水相依。湖東岸有曹山、錐子山,綿延起伏如龍,又稱「雙龍山」;南有大小九條溝渠,是龍湖發源地;西側有雪華山、梅花山,山體植被茂盛,青山綠水,聞名遐邇。龍湖風景區位於蚌埠市東郊曹山和雪華山之間,呈兩山夾一湖的獨特風月貌。風景區以自然山水為依託,兼有人文景觀,是具有綜合遊憩功能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皇藏峪原名黃桑峪,因漢高祖劉邦隱藏於此,故更名皇藏峪,位於安徽省蕭縣東南部,宿州北部。皇藏峪屬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岩山地,多溶洞、流泉和山石景觀。
皇藏峪集山、水、泉、澗等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小氣候明顯,素有「幽谷聖地」、「淮海佳境」、「天然氧吧」之稱。皇藏峪有皇藏洞、三仙洞、拔劍泉、馬扒泉、仙人床、瑞雲寺、六合塔、玻璃隧道等72處景點。
截至2014年,景區內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000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00多棵,中草葯700多種,鳥類58種。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5年春,劉邦曾在皇藏洞中避過一難,後來戰勝項羽,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人們便將此峪改名為皇藏峪。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明朝兩淮運同薊門許一誠、清朝進士陳觀國、民國知縣賴以平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親臨皇藏峪。
花戲樓,原名大關帝廟,亦稱山陝會館。由於戲樓的磚雕、木雕、彩繪多以地方戲曲摺子戲為主要內容,所以俗稱花戲樓。花戲樓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位於安徽省亳州城北關隅咸寧街,花戲樓路的最北邊。為山西商人王璧、陝西商人朱孔領發起籌建,後經康熙、乾隆兩朝共百餘年多次擴建。
大關帝廟坐北面南,建築面積3163.1平方米,院內以大殿為主建築,戲樓輔襯,坐樓建於兩側,供看戲飲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圍高大,音響不易疏散。大殿兩側各有一深徑小院,西為禪堂,東為財神殿戲樓兩側為鍾樓、鼓樓,現存鍾一,鼓已遺失,鍾上鑄年號為康熙二年。鍾樓外側各有樓房三間,為山陝商賈所居住,故大關帝廟具有古代 娛樂 (戲樓)、宗教(帝廟)、商務(會館)三種性質。大殿分前後殿,前殿券棚是五架結構,雕繪富麗堂皇,是觀戲所用;後殿又分前後兩部,前部山牆開兩便門,西門「便禪門」,「東門」「通神道」。
萬佛湖位於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萬佛湖鎮境內,是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龍河口水庫為主體,南有萬佛名山,東有萬佛溫泉,山水相依,樹擁花簇,被譽為「省城後花園」。萬佛湖集山、水、泉、石、崖、池、洞、林、花及水利設施,文化遺址於一體。
萬佛湖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湖泊型觀光 旅遊 風景區,環湖皆山。這里一碧萬頃,波光瀲灧,綠島浮動,百鳥翔集,舟帆點點。萬佛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有萬佛石林、摩崖石刻、海市蜃樓、幽谷新月、龍柏山道、左慈釣台、天池、觀音洞、人頭馬、杉木林等。與萬佛湖相依的萬佛山,主峰老佛頂海拔1539米。嶠巔鳥瞰,群峰峭矗,萬佛山有大小36峰,北登主峰,可游覽險峰奇景,如流砂崖、試心石、鯉魚背、關刀口和滑石坡等。與萬佛湖相伴的萬佛溫泉,原名「西湯池」,與廬江縣「東湯池」遙相呼應。清著名文學家戴名世曾沐浴於此,盛贊不已,作有《溫泉記》,使之名揚天下。
龍川是坑口村的古稱,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城東北約12公里處。該村地勢獨特,風景優美,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 歷史 。龍川 旅遊 風景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珠聯璧合,渾然天成。龍山胡氏宗祠,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美稱。
龍川,山川秀麗,壯觀奇偉,村東龍峰聳立,村西鳳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馬山奔騰而來,東西南北、山水相連,聚天地之靈,有人文之傑。村頭水口有朝笏山鶴立,石境輝映,登臨俯瞰,村若龍舟,志赴江海,傍水待發。坑口村「東聳龍峰,西峙雞冠,南則天馬奔騰而上,北則長溪(登源河)蜿蜒而來,羨其山水清麗,便卜龍川之口荊林里聚族而居」。龍川 旅遊 風景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珠聯璧合,渾然天成,胡氏宗祠,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美稱。
八公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由大小四十餘座山峰疊嶂而成,面積達二百餘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主要景點有忘情谷,石門潭,乾隆玉筍等。 歷史 文化名山八公山是一座生命緣起之山,「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起源。是集游覽、觀光、休閑、人文 歷史 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 旅遊 區。
1600年前的淝水之戰,便發生於此,留下了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典故;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講經論道,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記錄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千古 美食 豆腐。八公山神秀,自古諸多騷人墨客爭趨而至,劉安、李白、蘇軾、歐陽修、劉禹錫、吳均、韋應物的足跡均踏遍過八公山,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篇章。
安徽相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安徽相山主要的植物群落類型有以禾本科植物為優勢種的草叢,以扁擔木、構樹等為優勢物種的灌叢或灌草叢,以及局部發育良好的人工側柏林和混交林。
相山公園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公園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綜合性公園,相山公園內有相山廟、奏鳴曲、萬丈碑、釣魚台、飲馬池等「相山十景」,相山公園有動物園、溜冰場、兒童樂園、相山湖等。
相山公園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相山公園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方圓諸山之宗;有奇峰、雲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台、飲馬池和藏經洞等數十處。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顯通寺建於晉朝。新建兒童樂園、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於一體,相山公園是人們游樂休息的好地方。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於銅陵市樅陽縣浮山鎮、長江北岸的白盪湖濱。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積15平方公里。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的古火山。遺存下來的火山口、火山鍾、火山渣及熔岩流向,龜裂紋路和斷層裂隙,均為全國罕見。
浮山風景優美,三面環水的地理特點,構造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獨特奇觀。浮山在佛教禪宗史上地位顯赫。在東南亞等華人圈中影響深遠,浮山既是千年佛教聖地,又是我國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浮山還是文化名山,歷代騷人墨客留下近500塊極其珍貴的摩崖石刻。浮山南臨白盪湖,西鄰菜子湖,北靠長江,山水渾然一體,猶如一葉輕舟漂於水面,有海上蓬萊之美譽。山色蒼秀,岩嶂壁立,關口險隘,河湖環繞,景色絕佳。浮山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歷朝歷代無數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均來此游覽。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相傳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佛教認為地藏菩薩是「大孝」和「大願」的象徵。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岩岩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岩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岩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濕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濕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州,綿亘一百餘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蜚聲中外的 旅遊 勝地,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於世。她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作為中國山之代表,黃山集中國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之稱。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在你心中的前三名是哪幾處?我們留言區不見不散!
其他文章點擊下面:
走進浙江各市最美的一處景區,體驗江南的風情萬種
江西到底有多美,盤點江西各市最知名的一處景點,你都去過幾處!
盤點山東省各市最知名的一處景點,你都去過哪幾處呢?
盤點湖北省各市最知名的一處景點,感受荊楚大地的絢麗多姿
⑷ 要怎樣讀活書
將書讀活 文/吳泰昌 當下想讀或愛讀書的人眾多。讀書活動已成為群眾性的社會文化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然而要成為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並非易事。讀者直接面對的不是書的作者,而是作者以書面形式(主要是語言文字)發出的信號,也就是作者稱為「作品」、讀者視為「讀物」的東西,「讀物」充當著讀者和作者之間得以交流、溝通的媒介。郭沫 若說:「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老的這幾句話,道出了讀書活動的這個特點。讀書,就是人要將死書讀活,讀者與活書做朋友,交流對話,從中了解作者所描寫、記載的事件和意義,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進而使自己增長智慧、知識,增添快樂和力量,收「開卷有益」之效。 許多前輩早悟到了讀書的這種奧秘,一再以各種表述提醒讀者。茅盾說:「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而高爾基則說得更具體、形象:「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在閱讀心理過程中,讀者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意向交織運行,是將死書讀活的關鍵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死書才能成為讀書人眼中、心中的活人,一位可以與之傾心交談的忠實朋友。 閱讀是極具個性的創造性的實踐過程。作者和讀者均是獨特的「這一個」,作者通過書面發出交流信號,讀者接收了信號後,經過思考、領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補,甚或讀者會有超出作者所預想的發現和聯想。讀者尋找作者的空間自由度是很大的。有修養、有經驗的讀書人,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比一般讀者會有更多的收獲。文學作品許多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比之學術等著作留給讀者閱讀的想像、聯想、創造的空間更大。「說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界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常在這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著名作家楊絳如是談論自己的讀書。 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目前圖書出版事業空前發達,中外古今舊書新著浩繁,人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交際活動俱增,即便是一個迷戀讀書的人,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也很有限,面對這種狀況,讀書人要學會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世界各國都有悠久的讀書傳統,前人積累了豐富的讀書經驗,先賢哲人們紹介了自己的種種讀書方法,推薦列舉過數不勝數的好書篇目。凡此,對我們今天的讀書人都有寶貴的借鑒意義。達·芬奇說:「在經驗的指導下讀書,價值要大得多,因為經驗是他們老師的導師。」好書,經幾代檢驗、歲月溝汰後的數量還是繁多,一個人一輩子是讀不完的。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而象他這樣的飽學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圖書中「我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部分。」讀書,讀者與書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尋求和選擇。在博覽泛讀好書的基礎上,再花工夫精讀少量。各人有自己的讀書需求和志趣意向,對好書的精選,也難免會多有差異。北大教授朱光潛和宗白華,是公認的兩位學貫中西的美學大師,他們愛讀西方古典哲學、美學經典名著,但偏重的對象卻大不一樣,朱光潛愛讀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克羅齊的《美學原理》、黑格爾的《美學》、萊莘的《拉奧孔》、維柯的《新科學》,並翻譯成中文出版;而宗白華則愛讀叔本華、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翻譯出版了康德的名著《判斷力的批判》(上)。 「讀書樂」,是長久流傳的一句佳話。「樂」從何來?讀書本是花時間、傷腦子的苦事,而從書中獲取的多方面充實感,則是苦事成樂事的根由。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只有會讀書的人,將書讀活的人,才能盡情享受這無窮無盡的讀書之樂。 吳泰昌(1938年—),安徽馬鞍山市人,當代散文作家、文藝評論家。196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文藝報社顧問、編審,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著有散文、評論集《文學情思》、《夢里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我認識的錢鍾書》等20餘部。《藝文軼話》曾獲中國作協主辦的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採納哦
⑸ 子期故居猜湖裡地名
武漢知音湖旅遊度假區。
俞伯牙和鍾子期兩人,是歷史上著名的「知音」。所以是武漢知音湖旅遊度假區。知音湖旅遊度假區武漢市八大旅遊項目之一。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大集街境內,東鄰漢陽區、東南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隔湖相望,京珠、滬蓉交匯於此,318國道、漢沙公路通達東西,屬武漢新區開發的范圍,距武漢市中心城區20公里。度假區內山水資源緊密相連,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貫穿旅遊區的知音湖,以岸線曲折、水質至清至純聞名。在知音湖之濱馬鞍山麓,保留有春秋時期賢人鍾子期的墳冢,傳說中的「伯牙遇子期相結為知音」的故事就發生於此,形成了厚重的知音文化。
1998年,為加快旅遊產業的發展,蔡甸區成立南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1999年,建立南湖生態旅遊度假區並組建南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5)馬鞍山向賢平擴展閱讀:
知音故里園
度假區的核心景區知音故里園北起老漢沙公路、南達南湖之濱、西鄰京珠高速公路、東至鐵鋪墩村,規劃總面積1185.65公頃。
准備通過「知音故里」、「情深誼長」、「在水一方」這三個主題所組合的18個景點,復建鍾子期故居、古村落和老街,恢復上下集賢村、修繕鍾子期墓、古石牌坊等,引資建設大型娛樂、住宿設施,體現出整個景區的景觀性、參與性、和文化性。
知音湖:位於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大集街境內,由後官湖、三角湖、南湖、百鐮湖等湖泊構成的水系,水體面積30平方公里,原名為南湖,又稱小南湖(因武漢市武昌地區也有一南湖)。2005年,更名為知音湖。
知音故里:指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知音湖地區,相傳春秋時期「伯牙子期相遇結知音」的故事即發生於此,又因鍾子期為古集賢村人(現蔡甸知音湖地區),亦葬於此,所以被稱為「知音故里」。
⑹ 馬鞍山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與家庭素質培養內容!!!!!
No1次,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網站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為時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⑺ 馬鞍山甘露寺的甘露寺的建築
遠眺甘露寺,氣勢磅礴、巍峨壯觀,座座山巒環繞四周,微風送來晨鍾專暮鼓。甘屬露寺院牆依馬鞍山而建,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群坐北面南,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自上而下層層相疊。走進山門進入前殿,內塑彌勒佛像、韋陀佛,向里是中殿,內塑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釋迦,最北上高台是後殿,兩側各一配殿,內塑華嚴三聖:釋迦、文殊、普賢,塑像千姿百態,形態逼真。配殿兩側是僧眾住房與膳房相對而立。遊人拾階而上,穿越天王殿、下殿、中殿,逐步登高。菩薩頂建在馬鞍山頭北端,地勢險峻,氣勢巍然,是一座仿宮延式密檐歇山頂三層建築。四方高台,重檐歇山、玉踩斗拱,朱紅大柱、金碧輝煌,登閣極目,無限風光奔涌而來。在寺院東部,建有磚制「多寶塔」一座,高約7米。寺院東西兩側,星羅棋布建有歷代圓寂高僧塔林50餘座。甘露寺四周群山起伏,連綿無際。真是「雄閣飛來峭壁留,層巒高處最清幽!」登臨此山,遠離塵緣的禪思心境油然而生。
⑻ 馬鞍山採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蛾眉亭
蛾眉亭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由太平州知州張瑰創建,但從詩人賈島的《牛渚》詩「泊舟涉危亭,蛾眉望中碧」中可以推測,蛾眉亭其實在中唐時期就有了。
千百年來,蛾眉亭集秀美與壯觀於一身,站在蛾眉亭,能一覽江南的無限風光,「出大江而山曰採石,昔人因其山雄麗,亭絕壁上,以盡登覽之美,前望東西梁山,夾江相對,宛如蛾眉,遂以亭名」,從明初當塗名士陶安的《蛾眉亭記》中,不僅可以看到古人在絕壁上建蛾眉亭的良苦用心,同時也表述了夾江相對的東西梁山,恰如一對彎彎的蛾眉,「蛾眉亭」因此得名。
蛾眉亭的景色宛如四季圖,尤其是晴天去蛾眉亭,日照江面,一條銀白色的江練,耀眼的江水,波光粼粼,恰似兩山的眼波,濃郁的翠松綠林,彷彿兩山的眉,秀麗而又嫵媚。
三台閣
三台閣秀麗的採石磯就像一組如畫的屏風矗立在長江下游的江岸上,而聳立在翠螺山至高點上的三台閣則像一粒珍珠鑲嵌在山巔。
三台閣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朝時毀。據康熙時太平州州守楊霖在《採石三台閣記》中所載:周文襄公(即工部右侍郎周忱)提升為大中丞時,捐俸買下了松蒔山。光祿公(曹履吉)也自願捐三千金建閣於山巔。閣建好後,以「三台」為名,以祀「文昌」之意。當時閣的東西各有三楹,以居黃冠。由此可見,「三台」是星官的名字,為大熊星座的六星。曹履吉建三台閣不只為了觀星象,而是兼有觀天時、世時、水時之用。曹履吉身為當塗人,在外做官後回到家鄉,「念採石要地,患巨測」,乃「自建高閣翠螺之巔,假風水署『三台』,實閱江防飛渡也」,希望藉助文昌帝君來保護一方的平安,此為一說。也有人認為,曹履吉在京都為官多年,用了一生的積蓄建三台閣供奉文昌君,是想以此激勵鄉鄰賢士認真讀書,將來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傳說曹履吉的後代果然不負眾望,其中一個叫曹忠文的被欽點中了狀元,並且也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
林散之藝術館「大江繞絕壁,草聖伴詩仙。」大自然造化了採石磯,採石磯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為了紀念這位當代傑出的書法大師、詩人、畫家,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決定建立林散之藝術館,並於1991年10月15日在馬鞍山採石風景區建成,了卻了先生「歸宿之期願與李白為鄰」的心願。
林散之先生是我國書法藝術一代宗師,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林散之先生(1898~1989年),祖籍安徽和縣,出生於江蘇江浦,自幼聰慧,六歲入村塾,習詩文、聯語,同時臨習顏柳楷書,又喜塗抹繪畫。13歲到南京從張青浦學人物畫,16歲師從范培開學書法,18歲向清代進士張粟庵學古文詩詞,32歲拜國畫大師黃賓虹為師並立志遠游。此後,先生歸居鄉里,潛心藝事。公務之暇,發憤自礪。自稱60歲始學草書,古稀之年後仍悉心變法,使其書法藝術日臻完善,進入全盛階段。其草書入於古人,於筆法墨法,多有新創,既有清新飄逸之姿,又有雄強恣肆之氣,為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繼二王、懷素之後的又一高峰,故有「當代草聖」之譽。
太白樓
太白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宋元時期均有修葺。明正統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視江南時重建。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為太白樓,又稱「唐李公青蓮祠」。後毀於兵燹。清光緒三年(1877年),兵部尚書彭玉麟捐資重建。
太白樓位於翠螺山南麓,依山而臨江。樓高18米,三層兩進,前樓後閣,左右迴廊;歇山屋頂,筒瓦滴水,鱉魚走獸,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尤其是祠堂正廳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負雙手,昂首挺胸,神態瀟灑飄逸,十分傳神地再現了詩仙風韻。遊人士子,登樓遠眺,長江如練,綠洲溢翠,百舸爭流,鷗鳥翱翔,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的美譽,它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為紀念偉大詩人李白,弘揚李白詩歌文化,1986年,太白樓東側一組清代建築改建並與太白樓合璧,由此構成了全國建樓最早、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紀念館。
館內還陳列著一尊楠木雕李白卧像和古代文物字畫及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李白全集、當代名人書畫、李白研究專著等。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詩人在登臨蛾眉亭時都情不自禁地為其題詩,一吐內心的無限感慨。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題詩描繪蛾眉亭是「雙峰秀出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南宋詩人陳塏則題詩曰:「女媧煉石乾坤定,為鎮長江立兩鰲。」在陳塏眼裡,蛾眉亭所在的採石山和東西梁山都像傲世獨立、氣節清高的巨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同的景色在不同的人心中激起的是不同的反響,蛾眉亭景色之妙由此可見。盡管也屢經戰火的摧毀,但它卻屢毀屢建,這也是蛾眉亭千年不衰的原因。
據歷史記載,亭中原有石碑五通,因風雨剝蝕,多有破損,現已被移至李白紀念館。今天的蛾眉亭為1987年重修,亭檐正中懸「蛾眉亭」額匾,新立的五通石碑就嵌在亭內的石壁上。《重修蛾眉亭記》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郁賢皓撰文,由書法家李六珍書就。按原碑復制的還有元代李泂的《過采江詩》;另外李白的《望天門山》、林和靖的《採石山》、文天祥的《採石懷古》等詩,均由當代書法家重新書寫成碑。
風光綺麗的蛾眉亭背山面水一如從前,時光彷彿沒有移動,改變的只是歷史。
太白樓自唐迄今留下了元縝、白居易、陸游、文天祥、李鴻章、郭沫若等名人足跡和歷代文人吟唱的大量詩作,平添了太白樓深厚的無形財富,它們同太白樓建築群的有形財富一道為國人呈現了淳厚無比的文化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