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信息惠民公共服務平台是Z市精細化

信息惠民公共服務平台是Z市精細化

發布時間:2022-08-02 11:48:12

1. 智慧城市包括哪些內容

智慧城市理念即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許多發達國家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將城市中的水、電、油、氣、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信息通過互聯網有機連接起來,智能化作出響應,更好地服務於市民學習、生活、工作、醫療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對交通的管理、環境的控制等等。在我國,一些地區在數字城市建設基礎上,開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說,建設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成為信息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2. 什麼是智慧城管的「五位一體」

《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創新2.0視野下的城市管理創新》一文將智慧城管定義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智慧城管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實現全面透徹感知、寬頻泛在互聯、智能融合應用,推動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智慧城管的「五位一體」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城管物聯網平台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大功能。

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是構建智慧城管的總體要求。其中:
感知,即通過各類智能感知設備、輿情分析、部門聯動、專業執法巡查等及時了解城市管理問題、輿論社情和百姓需求;
分析,則是對各類感知數據和業務信息進行實時智能的分析和處理,提供決策研判;
服務,通過搭建基於創新2.0的公共服務平台,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社會參與的力量,為市民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同時通過平台的搭建推動社區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方參與社會管理服務體系;
指揮通過執法部門協同聯動和執法力量勤務調度指揮體系建設,實現智能指揮、敏捷調度、處置有力,強化對違法行為及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監察即通過與社會管理服務網格對接,基於執法巡查強化問題反饋與監察,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城市管理中產生的各類痼疾頑症,形成城市綜合管理合力。
基於五位一體,將有利於推動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務、指揮決策、巡查監察三大職能,最終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的總體目標。
參見: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創新2.0視野下的城市管理創新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23.htm

3. 信息惠民工程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惠民工程包括公共資源配置、民生領域信息化等方面。

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中央編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審計署、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國家標准委等部門共同組織,結合政務信息共享國家示範省市建設(不再另行組織),開展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

一方面促進信息化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模式,拓寬公共服務和公眾參與渠道,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提高社會管理效能,促進政務公開和依法行政。

另一方面推進民生領域信息化深度應用,培育傳統服務業的信息消費新熱點,提升消費保障和服務水平,以信息服務促進信息消費。

(3)信息惠民公共服務平台是Z市精細化擴展閱讀

北京: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智慧社會」的重大戰略,在京華大地上已有生動實踐。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准」打造的「北京通」APP,是全市政務服務唯一移動門戶,成為北京「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統一平台和智慧北京統一入口。

在此之前,北京人對「北京通」市民卡已非常熟悉。而在「北京通」APP上,市民卡「虛實結合」,實體卡關聯成為虛擬卡,實現「多卡合一、一卡多用」。

這款APP還匯聚了身份證、社保卡、駕駛證、居住證等多種證照,並藉助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通過公安、金融、運營商等多渠道鑒證,讓用戶能多種認證方式登錄並享受不同服務。

4. 智企租的服務基地都在什麼城市呢

例如 2018 年科大訊飛推出的「城市超腦計劃」。
但「智慧城市」的發展,一開始並不順利。
因為每當有新概念出現時,總能聽到有人問:這有什麼用,到底是科學還是炒作?這種「無用論」或許是因為人們還不夠了解新的概念、新的事物 。
就好比 1792 年,英國馬戛爾尼率領 800 多人的使團來到中國給乾隆皇帝賀壽,並將當時英國先進科技的代表物件以「貢品」的形式獻上,如能夠自動報時的座鍾,能夠測報氣象的儀器,還有手槍、步槍、榴彈炮等。乾隆皇帝在玩賞與震驚之餘,把無用論安在了這些洋玩意上,認為「可於無意之中向彼閑談,爾國所貢之物天朝原亦有之」。1830 年,在一場馬車與火車的較量中,火車輸給了馬車(火車因鼓風機皮帶故障而與勝利擦肩而過),於是人們得出了一個普遍的結論——火車永遠不可能取代馬車。
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認為無用的「爾國所貢之物」改變人類近兩個世紀的生活,曾經跑不過馬車的火車,後來已成為改變全球經濟運行節奏的重要工具。
觀今宜鑒古。「智慧城市」這一新概念的出現,也不可避免地讓群眾產生疑問與好奇。而如今,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能看到智慧城市的影子。
先說個上班族都感同深受的點——通勤時間。
數據顯示,大城市平均通勤時間在 30 分鍾以上,雖然這個「平均」時間仍在多數人的可接受范圍內,可實際上,如果身處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的你(平均通勤距離 15 千米以上)一旦遇到堵車,通勤時間必定會大幅增長。
近年來,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都在積極構建智慧城市,通過「城市大腦」監測各路段運行情況,一旦遇到局部路段擁堵情況,將自動引導司機選取其他暢通路段,以提升交通運行效率。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各城市交通擁堵情況已較 2019 年同比下降 2.5%,其中北京的交通擁堵排名已下降至全國第三。
除了改善交通這一場景,許多地方在雨天還有「積水路段實時監控」,在小區設有「平安社區」,在學校上課有「智慧課堂」,在醫院問診有「智醫助手」,可以說,在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等各個方面當前都變得越來越智能,我們的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智慧化。
當下,有很多人對「智慧城市」這個說法持有懷疑態度,主要原因還是「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太大、太雜了,而且還有「數字城市」「無線城市」「智能城市」等多種說法,也容易讓人們分不清,理不明。
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智慧城市白皮書——依託智慧服務 共創新型智慧城市》顯示,我國開展的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費等相關試點城市超過 500 個,其中 47% 的縣級及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規劃。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希望能建設智慧城市,但如何建設,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答案。
一、怎樣的城市才算「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最早是由 IBM 提出的一種智能化城市概念,IBM 認為,21 世紀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於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但是對於智慧城市是什麼,各大科技公司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華為基於 ICT 技術和數據提出了 HiCity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阿里則是通過城市數據資源優化城市公共資源……
不過,隨著《智慧城市信息技術運營指南》、《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台建設技術大綱》、《2020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等多項政策陸續出台,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逐漸明晰,即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
大家現在看到的智慧城市已是四次進化之後的面貌了。
第一階段是 2008 年-2014 年的探索期,各地對智慧城市建設均躍躍欲試,但智慧城市是什麼,該怎麼建設仍未有明確的答案;
第二階段是 2014-2015 年的調整期,國家從政策層面開始引導並規范智慧城市建設;
第三階段則是 2015-2017 年的突破期,隨著政策的正確引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開始推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
而 2017 年之後,就開始了第四階段。中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已超 500 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數據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當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挑戰依舊不小,例如各城市之間由於建設智慧城市的思路與方案不同,反而造成了部門之間、城市之間的信息孤島現象。
以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新冠疫情為例,在疫情初期,由於物質信息、人力信息、通信信息、醫療信息等分散在運營商、衛健委、醫院、公安、人社部等部門,當時出現了很多如口罩稀缺、出行困難等問題。
再比如當前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雖然已涵蓋民生、交通、醫療、基礎設施多個領域,但大多數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均是為大城市量身定製,對於基礎設施更為落後,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弱一些的中小城市並不能完美適用。
舉個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各地均在推廣的政務 APP,的確對於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年輕人來說辦事方便了很多,但是,對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來說是沒有幫助的,即便有些部門還在營業廳配備了 AI 客服引導,但老人折騰一番後還是要回到人工窗口辦事,智慧城市不夠「智慧」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問題。
二、如何用 AI 讓智慧城市更智慧?
面對亟待解決的城市病與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系列挑戰,科技企業該如何去應對並解決呢?
科大訊飛認為,必須要把現在城市生活、生產、生態的各要素、彼此之間的關聯與關系進行系統性總結分析,才能把這些實際數據帶入到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過程之中,使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能夠在合規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合理,在可用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好用,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人工智慧。
於是,科大訊飛在 2018 年推出了「城市超腦計劃」,即基於互聯網、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在統一的時空坐標體繫上匯聚城市現實和歷史、時間、空間數據,利用人工智慧學習不同行業知識,發掘數據關聯關系,對城市發展與運行有系統性理解,並進行全局性的即時分析和模擬模擬,進而促進物理現實城市的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社會管理精細有序、居民時間質量提升、城市高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正因為「城市超腦」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所以當前,科大訊飛把「城市超腦計劃」的建設分成了五個步驟。
首先是建立「時空記憶」,即摸清楚這座城市的規劃與歷史數據之間的差異與原因,輔助城市科學規劃;其次實現數據貫通,把互聯網與物聯網的信息放到同一個「大腦」中;第三是利用以上數據去發現城市所存在的問題;第四是更新知識,通過以上數據與城市問題輔助行業專家為城市的規劃發展提出更科學的策略;最後則是通過人工智慧去不斷優化上述過程,讓城市像有生命一樣持續成長。
城市超腦更像是一個智庫,在一些具體的場景與行業中,科大訊飛還為這個「智庫」聘請了許多行業專家,即「行業超腦」。
在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分論壇上科大訊飛分享嘉賓表示:「在醫療、教育、交通建築等事關國計民生的人工智慧場景科大訊飛要做加法,要構成各種『行業超腦』,使城市超腦與行業超腦協同運作,讓我們的城市更智慧。」
比如,安徽合肥從 2018 年就開始運行「交通超腦」,如今合肥工作日高峰時段暢通路段比例提升 6%,全市 42 個交通網格中已有 12 個擁堵指數下降,15 平方公里示範區內通行效率提升 10%。
目前,科大訊飛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已構建了從頂層設計、規劃咨詢、項目實施、運營服務到閉環管理的一站式服務架構,聚焦於數字政府、城市建設、城市治理、產業發展四大領域及其場景。以安徽為例,目前已打造了安徽省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合肥「交通超腦」、銅陵「城市超腦」、安徽創新館智能化工程等多個智慧城市項目。
三、「智慧城市」讓生活更便捷、更有溫度、更宜居
不僅是前面提到的「交通超腦」,智慧城市還能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接下來,科大訊飛就以剛剛提到的安徽銅陵市為案例,與大家一起看看有了「城市超腦」後銅陵人民的生活有哪些改變。
2018 年,基於互聯網、物聯網的基礎設施,科大訊飛在統一的時空坐標體繫上匯聚城市數據,利用人工智慧發掘數據關聯關系,開展即時分析和模擬模擬,進而為銅陵打造了可促進現實城市的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社會管理精細有序、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高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超腦。
概念聽起來有些復雜,簡單來說,定製化、智能化、人性化就是銅陵「城市超腦」最明顯的特徵。
在定製化方面,銅陵市雖然是安徽省衛生文明城市,但是作為四線城市的它本身被鄉村所包圍,渣土車、高空拋物、秸稈焚燒等下沉城市的毛病也有不少。科大訊飛為銅陵市打造的「城市超腦」專門針對這些問題做了優化,現在已基本徹底治理了渣土車沒有封閉式管理的問題,也杜絕了高空拋物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現象,未來還將還實現水文自動監測、秸稈燃燒環境報警等功能。
銅陵「城市超腦」也是智能化的城市大腦。科大訊飛為「城市超腦」賦能了強大的 AI 能力。
比如銅陵市民可以隨時隨地與市民熱線 AI 進行交流和溝通。而且在不增加任何硬體投資的情況下,城市超腦通過城市所觀測到的每條路口的情況,自動調節紅綠燈,使得城市交通擁堵狀況下降了百分之十幾,以前是車等燈,現在是燈等車。
銅陵「城市超腦」也是溫暖、人性化的。通過城市超腦,城管執法人員在後台用語音也能有溫度地去和當事人溝通,實現柔性勸導;再比如,通過檢測家庭的水、電、氣使用等數據,就可以初步判斷這家人的基本生活情況。數據也會說話,如果社區里有獨居老人,那麼這些數據就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說個很暖心的例子。銅陵市銅官區幸福社區 78 歲的王覺芬阿姨,由於兩個兒子都在海外工作,無法照料她的日常起居生活,所以一直是一個人生活。銅陵城市超腦上線後,社區為她安裝了智能電子貓眼,利用人工智慧和紅外線監測等技術智,就能預警老人長久不出或久出未歸情況。系統上線後,老人的子女和社區工作人員可以及時掌握她的生活動態,這讓出門在外的兒女們,心理也能踏實一些。
作為銅陵市城市超腦的負責人,鍾堅也是直接感受到城市前後變化的人之一。在他的印象中,城市超腦上線之前的城市治理,事情繁雜且瑣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常常是各類事件發現不了、發現的問題無法快速處理。
「現在居民的幸福指數大大地提升了。原來比如說城市治理中一個月只有 100 件左右的事項處理,現在提升到 1000 件,增長 900%。而因為城市超腦在後台,辦事窗口不用增加人,老百姓增加了 10 倍的辦事量,可是每一件事情的辦理時間節約了 70%。」
所以,用 AI 建設美好城市,就是讓鋼筋水泥建起的城市更加便捷、更有溫度、更適合生活。
得益於在語音、認知、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領先技術,科大訊飛先後榮獲「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智慧城市領軍企業」、「全國建築業先進企業」、2018 年 IDC 亞太區智慧城市「數字互聯普惠獎」等眾多榮譽稱號,其智慧城市產品及服務的應用也已經遍及全國 30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未來,科大訊飛還將與各地政府、企業攜手同行,在交通、教育、醫療、社區等層面持續優化「城市超腦」,不斷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以普通市民真實需求為導向,利用城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提高跨領域、協同工作的效率,讓城市治理精細化、智慧化,讓城市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5. 石家莊為什麼拚命發展正定

法律分析:這是由於正定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決定的。正定在石家莊滹沱河以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線。

法律依據:《石家莊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2019-2021年)》 石家莊市秉承「統一架構、統一管理、統一標准」的設計思想,堅持統籌規劃、統籌布局、集約部署,提出自上而下搭建體系優化、資源共享、功能強大、應用豐富、管理高效的智慧城市總體架構。其中,包含基礎設施、「城市大腦」、支撐保障體系和各領域智慧應用。具體分解為六大類建設任務:

提升新一代智能化基礎設施水平。一是建設統一雲平台,整合全市雲服務資源,統一提供計算、存儲、管理、安全等服務,支撐各部門政務信息系統部署,形成統籌、共享、互聯的服務體系;二是通過建設統一支付中心、統一物流中心、統一通知中心、統一身份認證中心等,構建全市統一標準的能力開放平台;三是完善統一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升級互聯無線網路和移動物聯網路,打造融合泛在的基礎網路體系;四是統籌部署物聯感知設施。形成以「雲、網、端」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化基礎設施,為智慧城市建設運行提供計算存儲、網路傳輸和感知監測等基礎支撐。

構建以「城市大腦」為核心的運行管理體系。構建完善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和政務數據資源開放體系,建設人口庫、法人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庫、電子證照庫等基礎資料庫,匯聚而成數據資源體系,提供全市統一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標准和服務。以城市全量數據資源、時空地理信息、共性支撐平台、運行指揮中心、綜合智能門戶為基本要素,構建智慧石家莊「城市大腦」,形成以數據驅動為特徵的城市綜合運營管理指揮中樞,支撐城市日常運行、管理、決策和應急指揮。

打造智能化公共服務和便捷智慧生活。基於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全面實現政務服務和政務運行管理創新,進一步優化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加快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逐步形成城鄉一體的普惠民生服務體系,圍繞醫療、醫保、教育、扶貧、養老、社保、就業、社區等民生服務領域開展智能化應用建設,形成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信息惠民服務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完善城市智能化管理功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治理領域創新應用,統籌推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應急、智慧市場監管、智慧國土、智慧環保和智慧法制等應用體系建設,形成以數據驅動的城市綜合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決策智能化水平。

推動產業融合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家莊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快產業數字化進程。推動企業上雲,重點打造智慧農業、智慧旅遊等平台,完善商貿、物流、科技等信息服務系統,促進石家莊數字經濟發展。

建立安全保障、標准規范和運營維護支撐體系。圍繞各類智慧應用的協同、高效和穩定運行需求,全市一體化構建網路安全、標准規范和運營維護體系,為石家莊新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6. 數字化城市管理「五位一體」在工作中如何體現

隨著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斷深入和發展,智慧政務在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應急職能方面作用愈發重要,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國家提出網路強國戰略以來,加快智慧政務發展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國要深化智慧政務改革,不斷適應新形勢,謀劃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構建新模式,發掘新途徑,滿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態。

一、工程導向到問題導向

智慧政務發展容易陷入誤區:以工程建設為導向,認為簡化審批、加快建設一大批信息化系統,就能較好地提高政府履職能力。這種以工程為導向的建設模式,不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增強智慧政務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下,智慧政務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以需求為主導的建設機制。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為目標,切實提高政府履職能力為出發點,合理規劃智慧政務建設項目,有效提高社會管理和公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時效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二、分散建設到集約化建設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中缺乏頂層設計,分散、低水平、重復投資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省級和副省級城市、地市級、區縣級設有獨立機房的部門平均比例分別為70%、32%、22%;省級、地市級、區縣級政府網站分散建設的比例分別平均為78%、32%、30%。智慧政務基礎設施建設分散狀況嚴重,粗放式的建設模式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給業務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帶來各種困難。因此,亟需切實加強智慧政務規劃、建設、運營的統籌協調,加快實現從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設,向集約化、高績效的協同發展轉變,從部門獨立建設、自成體系,向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轉變。

三、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參與「治理」的主體包括了各類權力部門、公共部門,以及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他們在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過程中是平等關系。「社會治理」彌補了「社會管理」內涵的局限,使社會治理體製得以創新和拓展。智慧政務是社會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務建設模式要始終適用於、服務於社會治理模式的變動和演化。

1、規范社會共建機制,打造以政府主導為一體,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為兩翼的社會共治模式。

2、規范監督和保障機制,規范參與方的權、責、利。

3、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形成統一有效的購買服務平台和機制,釐清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加快促進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模式的轉變。

四、由數據割據到數據開放共享

據統計,政府擁有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之多,但有關部門調研的38個部委涉及的80個專網里,實現橫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這對數據尷尬刻畫了目前政府數據共享面臨的數據壁壘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務業務數據成指數量級增長,但由於各業務系統技術標准、開發環境、系統架構等存在巨大差異,客觀上對政府部門數據共享造成了技術屏障。大數據時代,要徹底消除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羈絆,

1、開放數據。要盡快規劃政府數據開放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推進開放數據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實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共享的權、責、利,根據「一數一源」原則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鮮活性、權威性。

3、加快制定應用規范和技術標准,藉助信息技術和手段打通各異構業務系統。

五、數據支撐到輔助領導決策

從發展歷程看,中國智慧政務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網到「三網一庫」的發展階段。伴隨著智慧政務的發展,社會保障、社會治安、電子口岸、社會信用、食品和葯品監管、應急指揮、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安全監管等重點信息系統項目不斷展開研究、設計、立項和建設工作。這些信息系統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和協調,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關業務系統和各部門的相關信息資源,完善綜合分析、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等業務應用系統,為領導決策指揮提供全面、准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在大數據時代已日顯迫切。當下,這些信息系統需要通過整合智慧政務網路,以提高應用水平、發揮系統效能為重點,深化智慧政務應用,推動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政務輔助領導決策體系,提高政府宏觀管理與科學決策能力,加速推進我國政府信息化輔助決策的進程。

六、履行政府職能轉向提供公共服務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主要是從政府內部需求角度推進的,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方便監管,對民眾需求的考慮顯然不夠。《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智慧政務建設,打造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基礎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創新優化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將公共服務電子化,使智慧政務由流程規范化自動化,提高服務效率,轉變為有效為社會公眾提供最終交付品,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七、傳統模式到新興形態

作為新興技術,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潛在的價值逐漸得到挖掘,關注度不斷得以提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國家智慧政務建設,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範,加強雲計算服務平台建設;《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中期評估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目前針對雲計算的「十三五」規劃也已經啟動。未來發展中,智慧政務應繼續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藉助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等新技術進一步擴展政務信息來源,構建異構信息資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務信息化資源利用效能,深化業務應用,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八、核心技術設備國產化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漸完善,但是整體來看,國產設備佔有率低,核心設備差距明顯,潛在的戰略風險、數據泄漏風險和情報監控風險,嚴重威脅著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棱鏡門」事件之後,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為多個領域的共識。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智慧政務設備國產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開,國產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信息技術攻關有望加速,應用牽引、平台重構、分階段實施的國產化新思路將全面鋪開。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7. 數字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什麼

數字鄉村是數字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數字經濟作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活動,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是數字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互為支撐、彼此滲透、相互交融。

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數字社會建設介紹:

對於擴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帶動創新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全球經濟整體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數字經濟「逆勢上揚」,成為各國穩定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復甦的關鍵抓手。

運用數字技術解決社會公共問題,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加快發展數字教育、數字醫療、數字社保、數字就業、數字住房等,推進信息惠民。

依託「城市大腦」構建智能化治理體系,強化數字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和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推進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水利等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從「數字政府」到「智慧治理」,從「只進一扇門」到「最多跑一次」,有效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

8.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9. 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意見全文

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後、網路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中發[2014]4號)和《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有關要求,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總體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和完善政府引導,統籌物質、信息和智力資源,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強化網路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務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突出為民、便民、惠民,推動創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避免重建設、輕實效,使公眾分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因地制宜,科學有序。以城市發展需求為導向,根據城市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產業特色、信息化基礎等,應用先進適用技術科學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綜合條件較好的區域或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有序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避免貪大求全、重復建設。
市場為主,協同創新。積極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管理方式、推進模式和保障機制。鼓勵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注重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投資和運營,杜絕政府大包大攬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可管可控,確保安全。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強化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實責任機制,健全網路和信息安全標准體系,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和保護個人信息的力度,加強要害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確保安全可控。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路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公共服務便捷化。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防災減災、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領域,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的信息服務體系,公眾獲取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方便、及時、高效。
城市管理精細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社會誠信、市場監管、檢驗檢疫、食品葯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等社會管理領域的信息化體系基本形成,統籌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築物資料庫等資源,實現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精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動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生活環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水、大氣、雜訊、土壤和自然植被環境智能監測體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線防控體系基本建成,促進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基礎設施智能化。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運行管理實現精準化、協同化、一體化。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
網路安全長效化。城市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礎網路和要害信息系統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資源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居民、企業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護。 (四)加強頂層設計。城市人民政府要從城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方案。方案要突出為人服務,深化重點領域智慧化應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會服務;要明確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和社會化開發利用、強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確可靠以及同步加強信用環境建設、完善法規標准等的具體措施;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鄉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做好統籌城鄉發展布局。
(五)推動構建普惠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建設,普及應用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設具有隨時看護、遠程關愛等功能的養老信息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加快推進就業信息全國聯網。加快社會保障經辦信息化體系建設,推進醫保費用跨市即時結算。推進社會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務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務卡的應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和滿足市民終身學習需求,建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與服務。加強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等公益設施建設。鼓勵發展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旅遊服務系統和旅遊管理信息平台。
(六)支撐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建立全面設防、一體運作、精確定位、有效管控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整合各類視頻圖像信息資源,推進公共安全視頻聯網應用。完善社會化、網路化、網格化的城鄉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構建反應及時、恢復迅速、支援有力的應急保障體系。在食品葯品、消費品安全、檢驗檢疫等領域,建設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會監督等功能的市場監管信息服務體系,推進葯品陽光采購。整合信貸、納稅、履約、產品質量、參保繳費和違法違紀等信用信息記錄,加快徵信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和受理信訪的網路平台,推進政府辦事網上公開。
(七)促進宜居化生活環境建設。建立環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統、預警應急系統和環境質量管理公共服務系統,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污染源實施智能化遠程監測。依託城市統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拓展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發展面向家政、養老、社區照料和病患陪護的信息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綜合信息服務。推廣智慧家庭,鼓勵將醫療、教育、安防、政務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資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務水平。
(八)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和城市消費需求與農產品供給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
系。加速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大型工業企業深化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積極培育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鼓勵信息系統服務外包。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積極培育電子商務服務業,促進電子商務向旅遊、餐飲、文化娛樂、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社區服務以及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領域發展。
(九)加快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寬頻網路,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全面推廣三網融合。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建築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築資料庫、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統和服務平台。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健全防災減災預報預警信息平台,建設全過程智能水務管理系統和飲用水安全電子監控系統。建設交通誘導、出行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綜合客運樞紐、綜合運行協調指揮等智能系統,推進北斗導航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建設,發展差異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務。建設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倉儲式物流平台樞紐,加強港口、航運、陸運等物流信息的開發共享和社會化應用。 (十)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與更新。統籌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築物資料庫等資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應用體系建設。建立促進信息共享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完善信息更新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務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將本部門建設管理的信息資源授權有需要的部門無償使用,共享部門應按授權范圍合理使用信息資源。以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資源為基礎,疊加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業務信息,加快促進跨部門協同應用。整合已建政務信息系統,統籌新建系統,建設信息資源共享設施,實現基礎信息資源和業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網路化匯聚和統一化管理。
(十一)深化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城市人民政府要將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作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動政府部門將企業信用、產品質量、食品葯品安全、綜合交通、公用設施、環境質量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等機構將教育、醫療、就業、旅遊、生活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支持社會力量應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惠民、實用的新型信息服務。鼓勵發展以信息知識加工和創新為主的數據挖掘、商業分析等新型服務,加速信息知識向產品、資產及效益轉化。 (十二)加快重點領域物聯網應用。支持物聯網在高耗能行業的應用,促進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鼓勵物聯網在農產品生產流通等領域應用。加快物聯網在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食品葯品安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民生服務、公共安全、產品質量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廣泛互聯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務體系。
(十三)促進雲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鼓勵電子政務系統向雲計算模式遷移。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領域,推廣低成本、高質量、廣覆蓋的雲服務,支持各類企業充分利用公共雲計算服務資源。加強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開發與利用,在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科學研究、交通運輸等領域,創新大數據商業模式,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推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面向公眾實際需要,重點在交通運輸聯程聯運、城市共同配送、災害防範與應急處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護與健康管理、集中養老與遠程醫療、智能建築與智慧社區、室內外統一位置服務、旅遊娛樂消費等領域,加強移動互聯網、遙感遙測、北斗導航、地理信息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創新服務模式,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實用的新型服務。 (十五)嚴格全流程網路安全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要同步加強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在重要信息系統設計階段,要合理確定安全保護等級,同步設計安全防護方案;在實施階段,要加強對技術、設備和服務提供商的安全審查,同步建設安全防護手段;在運行階段,要加強管理,定期開展檢查、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認真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增強日常監測和應急響應處置恢復能力。
(十六)加強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安全防護。加大對黨政軍、金融、能源、交通、電信、公共安全、公用事業等重要信息系統和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確保安全可控。完善網路安全設施,重點提高網路管理、態勢預警、應急處理和信任服務能力。統籌建設容災備份體系,推行聯合災備和異地災備。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評價機制。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標准,加強行業和企業自律,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十七)強化安全責任和安全意識。建立網路安全責任制,明確城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害信息系統運營單位負責人的網路信息安全責
任,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維護等各環節工作人員的網路信息安全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鼓勵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信息安全認證服務,為保障智慧城市網路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十八)完善管理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的標准體系、評價體系和審計監督體系,推行智慧城市重點工程項目風險和效益評估機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設重點任務完成進展情況。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設重大項目監督聽證制度和問責機制,將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電子政務和公益性信息服務外包和利用社會力量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信息服務。
(十九)完善投融資機制。在國務院批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內,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部分資金用於智慧城市建設。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規范的投融資機制,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募集資金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嚴禁以建設智慧城市名義變相推行土地財政和不切實際的舉債融資。城市有關財政資金要重點投向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優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應用,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對市政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本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要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各地區的指導和監督,研究出台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以及信息化促進城鎮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導,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全過程監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細化措施,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 學 技 術 部公 安 部財 政 部國 土 資 源 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 通 運 輸 部
2014年8月27日

10. 如何提高城市精細化水平貼心服務群眾

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提高城市建設質量、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有效手段。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指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和社會自治等手段,通過城市管理目標量化、管理標准細化、職責分工明晰化等,形成以「精緻、細致、深入、規范」為內涵的城市管理模式。當前,很多城市在推行精細化管理。實踐表明,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把建立標准化管理體系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城市標准化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制定管理標准、建立標准化體系兩方面內容。建立管理標准,就是按照執法標准化、管理標准化、公共服務標准化的要求,在各部門建立管理標准,實現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建立標准化管理體系,就是在各部門管理標準的基礎上,形成整體的管理體系,從服務工作流程、崗位工作要求、服務質量要求、質量評價考核等方面對城市管理行為進行規范。

閱讀全文

與信息惠民公共服務平台是Z市精細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