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健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

健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22-07-31 23:44:34

⑴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四、重大政策

(一)實施促進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的財稅金融政策
各級政府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確保國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逐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投入結構,較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提高投資效益。進一步加大人才發展資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發展重大項目的實施。鼓勵和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在重大建設和科研項目經費中,應安排部分經費用於人才培訓。適當調整財政稅收政策,提高企業職工培訓經費的提取比例。通過稅收、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個人投資人才資源開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引導中西部地區加大人才投入。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投資人才開發項目。
(二)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政策
建立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台、開展合作教育、共同實施重大項目等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發展專業學位教育,建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高層次人才雙向交流制度,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提高博士後培養質量。實行「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依託國家重大人才計劃以及重大科研、工程、產業攻關、國際科技合作等項目,重視發揮企業作用,在實踐中集聚和培養創新人才。對企業等用人單位接納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等實行財稅優惠政策。
(三)實施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流動政策
對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人才,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提高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採取政府購買崗位、報考公職人員優先錄用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中小企業就業。逐步提高省級以上黨政機關從基層招錄公務員的比例。制定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創業就業扶持辦法。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實施公職人員到基層服務和鍛煉的派遣和輪調辦法。完善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和企業服務的政策措施。實施東部帶西部、城市帶農村的人才對口支持政策,引導人才向西部和農村流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繼續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工作。加強和改進幹部援藏援疆、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少數民族科技骨乾和少數民族地區小學「雙語」教師特殊培養等工作,為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
(四)實施人才創業扶持政策
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業貸款等業務的規范發展,完善支持人才創業的金融政策。完善知識產權、技術等作為資本參股的措施。加大稅收優惠、財政貼息力度,扶持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創辦科技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加強創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服務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加大對創業孵化器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創建創業服務網路,探索多種組織形式,為人才創業提供服務。制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的激勵保障辦法。
(五)實施有利於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創新政策
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建立符合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不同特點的職業發展途徑,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在創新實踐中成就事業並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對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全面推行職員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擴大科研機構用人自主權和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健全科研機構內部決策、管理和監督的各項制度。建立以學術和創新績效為主導的資源配置和學術發展模式。改進科技評價和獎勵方式,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辦法,克服考核過於頻繁、過度量化的傾向。加大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的投入力度,建立以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創新績效綜合評價制度。完善科技經費管理辦法和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辦法,對高水平創新團隊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勵機制,注重向科研關鍵崗位和優秀拔尖人才傾斜。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條件,有條件的城市可在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優先解決住房問題。
(六)實施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合理流動政策
完善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和掛職鍛煉制度,打破人才身份、單位、部門和所有制限制,營造開放的用人環境。擴大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跨地區跨部門交流任職范圍。拓寬黨政人才來源渠道,完善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選拔人才制度。完善黨政機關人才向企事業單位流動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
(七)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制定完善出入境和長期居留、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擔任領導職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參與國家標准制定、參加院士評選和政府獎勵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制度。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創業或以多種方式為國服務。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建設,提供創業資助和融資服務。建立統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和人才需求信息發布平台。完善外國人永久居留權制度,吸引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工作。加大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力度,探索實行技術移民,制定國外智力資源供給、發現評價、市場准入、使用激勵、績效評估、引智成果共享等辦法。擴大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規模。開發國(境)外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完善出國(境)培訓管理制度和措施。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推動我國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積極支持和推薦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國際、地區間互認。發展國際人才市場,培育一批國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制定維護國家重要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八)實施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發展政策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所有制組織中的人才,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開發納入各級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制定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意見。政府在人才培養、吸引、評價、使用等方面的各項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資金、項目、信息等公共資源,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平等開放。政府開展人才宣傳、表彰、獎勵等方面活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平等參與。
(九)實施促進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政策
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全國一體化的服務網路。健全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企業用工登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人事檔案管理、就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滿足人才多樣化需求。創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務的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為各類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創造條件。加強對人才公共服務產品的標准化管理,大力開發公共服務產品。
(十)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政策
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職務技術成果條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保護科技成果創造者的合法權益。明確職務發明人權益,提高主要發明人受益比例。制定職務發明人流動中的利益共享辦法。建立非職務發明評價體系,加強對非職務發明創造的支持和管理。制定國家支持個人和中小企業發明創造的資助辦法,鼓勵創造知識財產。加強專利技術運用轉化平台建設。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措施。完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加大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和執法保護力度。建立健全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信用制度。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制、市場和文化氛圍,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推進國際合作交流。

⑵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首先要按照有標准()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首先要按照有標准、(有網路、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⑶ 西安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報到證註明的「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這是畢業自謀職業的報到證統一寫法,西安市人社局為政府部門,具體報道應該是西安市人社局下屬的「西安市人才交流中心」,這是其下屬的事業單位,專門管理人才檔案。

具體信息如下,你看看。


首先,「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西安市人才交流中心」是兩個不同地址,前一個在建工路與公園南路十字口,後一個在南二環富秦大廈(新辦公地址換到對面的老三屆世紀星大廈了),公交站點就是人才市場。

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繫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所屬事業單位,成立於1983年4月。負責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關於人才公共服務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方針、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全市人才公共服務的措施和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市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負責制定人才行業服務標准和信息化系統運行管理,負責對區(縣)、行業人才公共服務的業務指導;負責人事代理公共服務,負責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流動人員社會保險代理、專業技術人員和非公經濟組織人才服務,開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承擔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宣傳、就業指導、就業見習、創業幫扶、高校畢業生報到、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及非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推介等;負責高層次人才引進、評價、推薦等服務工作,搭建區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區域合作長效機制。開展人才供求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發布工作,為用人單位及各類人才提供人才招聘、政策咨詢等服務;負責開展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用工人員的招聘與配置、勞動關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工作;負責開展各類人才素質測評與培訓工作,完善人才測評與培訓應用體系,為各類人才擇業提供指導,為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提供參考;負責回國留學人員學歷認證、自費留學中介、檔案管理等相關服務。

辦公地點:南二環西段88號老三屆世紀星大廈4層。

聯系電話:88360286。

⑷ 如何有效發揮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問題及對策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丁瓊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中辦法[2007]24號),農村實用人才即指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為當地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服務、作出貢獻,並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本文認為它應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人才:(1)生產能手(如種植、養殖、捕撈和加工能手等);(2)經營能人(如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等);(3)能工巧匠(如技能帶動型、文體藝術類人才等);(4)鄉村專業技術人員(如公益服務推廣型人才);(5)村級管理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

中牟縣地處黃河下游沖積扇南翼之首,是典型的農業大縣。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全面實施,鄭東新區及鄭汴產業帶的規劃與建設,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的明顯加快,中牟縣正朝著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國際物流園區和涵蓋新型高科技區等產業帶邁進。中牟的經濟也正在從生產型農業向經營加工型農業轉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正在向食品飲料、汽車製造、文化旅遊、生態環保、現代物流等領域調整和優化。中牟的城鎮化速度加快。中牟縣大量的農業人口(特別是失地農民)該何去何從?要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轉型,中牟縣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勢在必行。

●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現狀

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仍有待提高。中牟縣總人口數為70萬,其中農業人口58萬。據有關資料顯示,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僅占人口總量的0.33%,比例偏低。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的地域分布基本與縣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一致,即縣南部黃店、八崗、三官、刁家等鄉鎮重種養;縣中部大孟、官渡、韓寺、姚家等鄉鎮重蔬菜、瓜果種植培育;縣北部雁鳴湖、萬灘、狼城崗等鄉鎮重水產養殖和奶業開發。從文化程度上看,雖然有部分高中、大專生,但從整體看,農村實用人才素質尚待提高,仍有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知識面較窄,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創新能力不夠,凝聚力不強。政府積極干預的長效機制並未真正建立。

結構不優,作用發揮受限制。現有農村實用人才中的生產能手多以傳統產業為主,從事種養生產開發的人才較多,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少,生產附加值偏低;能工巧匠中掌握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人才明顯短缺;鄉村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服務仍多在表層,且信息更新緩慢;經營能人的經營管理水平還處於初中級階段;大部分村級管理人才對於社區式的服務仍然陌生。

由於人才的成長較易受到資金、技術、信息等的制約,加上自身素質及環境等原因,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有限。在其作為「經濟人」的選擇中,原本數量有限的農村實用人才流失,且流出的人才多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青壯年為主,導致人才的結構性問題更趨嚴重。

有所為才能有所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素質,通過使用促發展,是破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關鍵。

●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

存在的主要問題

認識不夠,開發投入不足。由於當前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仍是推進城鎮化,對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加上主要管理部門牽頭抓總的力度不夠,業務部門間不能形成合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手段軟弱。調研過程中發現的部分鄉鎮對實用人才開發培訓走過場的現象就是例證。

當前,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開發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據《鄭州統計年鑒2009》資料顯示,當年中牟縣用於成人教育支出為零,698萬元用於農業技術推廣,214萬元用於農業技能培訓,5萬元用於林業技術推廣,即使加上對村民委員會和村黨支部的補助1322萬元,所有投入也不足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145229萬元的1.5%。當年中牟縣農民人均總支出為7935.05元,其中用於文教衛生業的支出僅為2.79元。從以上數據可知,不管是政府還是個人對於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投入都很少。

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不合理。一是培養計劃不夠科學系統。從養成方式看,院校培養計劃沒有完全執行適度超前的專業設置,且培養計劃與中牟經濟社會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政府及社會培養計劃也缺乏科學、規范、系統的規劃,有關培養計劃多重視數量目標和階段任務,較少涉及如何科學選拔、優化結構等。對於綠色證書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創業者和企業家培訓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等培養項目,各主管部門基本各自為政,缺乏對各類項目的統籌規劃。二是培養培訓機制不完善。中牟縣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培養區域特色,但培養模式差異不明顯,分類培養或質量不高,或流於形式。就人才培養過程而言,重視培養過程中培訓這一環節,但對培訓後各類人才的成長關注不夠。就目前普遍倚重的培訓而言,存在培訓內容更新較慢,忽視人才類型的差別,缺乏針對性;培訓方向涉及專業多,師資力量不足;培訓手段不夠多元且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實際等問題。

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環境欠佳。一是管理缺乏統一有效的組織領導。當前農村人才開發,組織部門抓村幹部隊伍建設,人事部門管農村實用拔尖人才評選,農業部門抓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村科技普及推廣,勞動部門抓農村勞務輸出,教育、科技、科協、共青團、婦聯都有職責,多頭管理,沒有形成合力。二是服務與支持落實不到位。雖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文件,但在落實中依然會碰到或體制障礙,或人為因素的干擾,導致政策成效打折扣。三是評價與激勵認可度不高。待遇保障等相應的激勵措施不到位,輿論氛圍營造也是某一階段某一時期的行為。

●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對策

提高認識,加大開發投入力度。農村實用人才作為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其開發成本的相當部分應由政府承擔。因此,可以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所需經費納入財政專項預算。同時,政府還可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個人貸款和資源置換等方式,引導其他社會主體參加投入,共同開發農村人才資源。

勇於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著眼於實用型農村人才的培養開發。一要科學預測,制定切合社會現在及未來需求的培養計劃。根據中牟縣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發展的趨勢,做好實用人才需求預測,統籌考慮農村一、二、三產業、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用人才的培養。院校和政府部門要根據預測科學制定培養計劃。中牟境內的9所職業技術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注重與中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以更好地體現區域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特色。

二要完善培養機制。首先著力創新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如針對村級管理人才,通過強化管理知識的學習結合實踐鍛煉的模式,切實提高他們貫徹執行黨的農村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能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其次以有階梯的分層培訓促人才競爭力的提高。一是豐富並細分細化培訓內容,注意分類施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產業相結合,達到「實際、實用、易學、受益」的目的。二是在培養過程中注重成長輔導,使之更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極實踐。同時,要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學習網路系統。

形成合力,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一要完善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為提供有效的組織領導,由縣委主要領導任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縣組織部人才辦牽頭抓總,各鄉鎮黨委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其中要求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一把手切實參與其中。

二要加大服務與支持力度。縣、鄉政府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服好務。如通過在土地流轉、技術支持、項目設定、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傾斜,支持實用人才成才興業;依法保護農村實用人才的知識產權和合法權益,鼓勵他們進行技術創新;大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面向農村實用人才的信息服務體系。

三要提供有效激勵。首先通過有效考評進行激勵。根據生產實績、技術水平、業務能力等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綜合考評,據此落實職稱資格評聘,給予相應的待遇。其次給予政治上的激勵。鄉鎮可根據實際情況,或推舉他們擔任村幹部;或推選優秀人才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通過一定形式考錄具備管理才能的實用人才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甚至是進入鄉鎮政府領導班子,讓農村實用人才在政治上有奔頭兒,激發活力和上進心。

⑸ 如何更好完善各類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支撐服務

1 提供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的必要性
1.1 服務的主體決定了服務的性質

公共服務是指給人民生活和社會運行提供公共便利、創造公共條件為出發點而推出的服務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創造新財富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務。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實力的競爭,是各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科技創新已不再僅僅是科研機構和企業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機構及企業共同的事業。因此,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基於科技創新普遍需要的服務就是為社會運行提供公共便利、創造公共條件的過程。實際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政府已經全面介入科學技術知識的產生、轉化、應用過程,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務。我國正處於經濟的轉型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傳統體制下的工業企業的創新動力不足;民營企業雖然具有充沛的創新活力,但其自身產業研發和個人發明創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獲的社會資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對占企業總數達99%以上的中小企業,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本將增加、創新速度減慢,從而影響國家的競爭能力。

1.2 創新體系的運行需要公共服務

科技創新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科技、經濟部門和有關機構之間相互協調、良性互動、促進創新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創新執行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創新要素於一體的系統。創新體系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充分體現公平競爭的規范的市場環境,需要發達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設和維護是社會的公共事務,需要政府的公共戰略投資,通過公共服務實現。科技創新的過程是由知識產生、知識流動、知識應用等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連接,也需要公共服務的介入完成。

1.3 實施科技公共服務,是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我國的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實施科技公共服務有利於發揮財政科技投入效果。去年,我國的研發投入只佔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為1.4%、發達國家為2%~3%,差距甚大。財政投入作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因此,財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礎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的同時,應把更多的投入應用於企業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讓更多的企業分享服務體系提供的服務,將更有效地發揮財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業創新服務體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產品,財政性投入符合國際慣例。

另一方面,我國科技資源浪費嚴重。引入科技公共服務,可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率。我國科技多頭管理,條塊分割、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學科分割非常嚴重,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科技投入管理和調控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機制,導致科研課題重復分散和疊加支持,計劃雷同,科研設施重復購置嚴重,造成了科技資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見,國家和地方政府必須加強科技資源的統籌安排,通過建立科技資源的共享平台,向社會提供科技公共服務,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

2 科技公共服務的可行性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為了改善創新創業環境、優化創新資源品質、降低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成本,都紛紛採取措施,強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供給。如美國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實施國有科學數據完全開放共享國策,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連續支持數據中心群的建設,建立了國家技術信息中心、全國性的技術轉讓聯合體、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並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暢通;英國政府強調要把進一步加強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英國政府最具優先權的任務;日本也提出了有計劃、有重點地改進科研條件的多年計劃。如在日本科學技術廳下設立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作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樞機構,承擔大學、國立公立研究機構與企業之間委託開發、技術斡旋等中介機構的職能,促進研究交流、轉化科技成果。發達國家科技公共服務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本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技事業的發展,科技公共服務逐步建立,科技情報所、科學館、科技交流中心、專利服務中心、產權交易所、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陸續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傳播、對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科技人員、研發機構和科技企業提供了服務,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只是由於我國的科技公共服務缺乏整體設計,投入不足和科技多頭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務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顯著。

3 科技公共服務運行系統設置

自主創新體系是一個從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到市場營銷多環節構成的技術創新鏈。科技公共服務必須沿著技術創新鏈設置,形成一個完善的服務體系才能有效支撐科技創新活動。

3.1 技術研發環節的公共服務

3.1.1 人才公共服務

人才特別是高質量的人才是自主創新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雖然我國的人才總體規模已經超過6 000萬,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研究人員密度還很低。2003年,每萬名從業人員中R&D人力為15人年(美國為86人年,日本為132人年,整個歐盟超過100人年)。高層次的人才僅3萬人,並且老化和流失現象嚴重。因此,我國科技人才不足,尤其是領軍人才非常短缺。解決人才短缺必須採取兩條腿走路辦法:一是國家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二是發揮政府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的科技創新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公共服務是政府聚集人才、激發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人才的公共服務工作重點是:①建立人才信息資料庫。掌握人才的結構和分布,對重點、關鍵人才實行動態監測,建立人才流失的預警機制;②建立人才交流平台,為企業配置人才。通過項目招標、組織科研攻關等以事業吸引人才、發現人才;組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參與國際間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實際工作中鍛煉人才;開展科技人員後續教育和組織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人才的知識更新,激發人才的創造力;③解決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的實際困難。如為民間創新人才的發明專利及創新性「非共識」技術提供幫助;為創新人才提供科技創業服務;為短期到中國服務的專家學者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3.1.2 技術研發基礎條件的公共服務

針對我國科技投入總量不足、投入結構不合理、科技基礎條件薄弱的現狀,在科技研發環節設置科技公共服務,重點在於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技術平台體系,維護平台體系的穩定高效運行,支撐創新主體的科技研發活動。

(1)科技文獻服務平台。通過平台覆蓋區域內的組織協調,匯集整個區域的圖書館、科技情報所、知識產權和技術標准機構的圖書資料、科技論文、科技會議資料、專利資料、技術標准資料組成科技文獻共享資源庫。配套科技綜合情報咨詢和信息分析系統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同時,服務機構對海量信息進行專業、規范化加工整理,建立專題信息資料庫,為公眾提供使用價值更高的信息。

(2)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台。根據平台覆蓋區的產業情況建立特色資料庫,並實現國內外各專業資料庫的目錄導航,建立重點專業在線分析系統,為區域內用戶提供數據共享、數據分析服務。

(3)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和科技資源保障平台。公共服務機構通過制定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協作管理辦法,建立管理運行網站,對分布在平台覆蓋區域內各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的大型儀器進行整合集成和有效配置,實現資源的協作共享,充分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率,節約用戶的使用成本,使儀器設備提供方得到合理的使用收益,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4)研發和實驗協作平台。組織平台覆蓋區域的高校、科研機構形成研發和實驗協作平台,開展前瞻性、基礎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發,開展合作研究和委託研究,推動建立與產業間的技術聯盟。提升區域的學術水平和學科地位。

(5)創新技術產品開發平台。整合區域內研發中心組成新產品研發系統,促進研發中心間的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合作,為產品技術集成創新思想的形成和研發創造良好的條件。

(6)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完善平台覆蓋區內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聯結研發和試驗協作平台為各行業提供行業公共服務。

(7)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圍繞平台覆蓋區內重地產業發展布局專業技術平台,形成系統和完善的專業技術服務鏈。

(8)檢驗檢測服務平台。推進具有一定資質的分析測試中心和行業機構提供系統可靠的檢測服務,根據委託認證後,出具有行政效力的檢測報告;根據委託,提交專業性的分析測試報告;為用戶提供檢測需求咨詢,促進檢測機構之間的技術和服務交流。

(9)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平台。聯合國內外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從研發選題到產品銷售各環節知識產權服務。公共服務機構重點開展普及專利知識,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戰略性指導,提供知識產權公共信息,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和應急公共服務。

(10)科技創新投融資平台。建立以銀行、擔保、創業投資、產權交易、證券等機構為依託的投融資平台,形成以社會資金為主的,政府資金為輔的資金來源結構,為科技創新提供高效資金鏈。

(11)科技成果轉移平台。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海內外科研機構的技術轉移中心、企業和投資機構形成技術轉移網路;聯合從事國際技術轉移的知名機構、全國技術市場、技術成果評價、交易、仲裁、知識產權保護等機構組成完善的技術轉移中介服務體系,使平台成為技術與產業的橋梁。

(12)科技創業孵化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資源、開辦場地已及專業化支撐在內的綜合性企業孵化基地。

(13)科技交流合作服務平台。建立專門的針對性強的培訓體系,進行相關的重點集群產業的知識傳授,以及為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開設的專門培訓。建立國家之間、地區之間、跨行業、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合作網路,利用全球的科技資源為區域的科技創新服務,組織專家委員會,建立科技專家咨詢服務系統。

(14)科技管理決策信息支持平台。建立包含國家和地方財政資助的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學儀器與科協設施的各類資源在內的管理決策信息支持系統。面向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個人等不同戶的信息發布。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的決策管理,減少科技資源的重復投資。同時,服務機構開展科技創新理論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創新環境狀況專題調研,為政府部門制定科技政策和企業的戰略決策、技術決策、商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3.2 產品製造環節的科技公共服務

在產品製造環節除了提供研發和實驗協作平台、專業技術服務平台等方面和解保障必要的生產條件外,科技公共服務的重點要放在完善產業鏈的布局和推進新的產業集群形成,通過科技招商引進產業鏈缺失環節的企業,構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3 市場營銷環節的科技公共服務

此環節需要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務是:①為企業拓展技術合作渠道,以技術合作帶動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和出口;②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教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指導,構築知識產權防線,保護本國市場,幫助企業實施專利先行戰略佔領海外市場;③扶持企業制定和推行技術標准,促進優勢產業在條件合適的國家和地區形成以中國為上游的技術鏈條,擴大海外市場;④建立海外孵化器和研發中心,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

4 實施科技公共服務必須注意的問題

(1)充分認識到科技公共服務對科技創新的意義。科技公共服務是科技創新的必要支撐,是運用有限科技資源,提高全部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科技中介機構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其全面性和系統性是市場化服務所不能做到的。

(2)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通過立法保證服務機構的存在和規范服務,使科技公共服務得以實施。

(3)明確公益服務的邊界。科技公共服務的一些公共產品是可以獲取一定收益的,如基礎科學研究、科技情報資料的提供、科技合作渠道的提供等。但是,如果推向市場,以贏利為目的,其公益目標將被放棄,影響政府的職能和國家目標的實現。一些在非市場經濟時期一直由公共服務部門承擔的非公益性的服務,應盡快以資產評估、技術咨詢、高新技術產品的推廣等方式推向市場,集中資源搞好公共服務。

(4)政府統籌規劃,確保財政投入。科技公共服務必須由政府統籌規劃,統一設計,打破條塊分割,進行資源整合,杜絕重復建設。建立了新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後,還須要確保財政投入,使服務系統能夠高效運作。

(5)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科技公共服務是為科技創新主體創造公共條件的提供的而不是以贏利和直接創造新財富為主要目的服務。其效果不能實時、全面、直觀地顯現,也不能用贏利指標來衡量。只有通過創新主體綜合創新能力提高間接反映。因此,必須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反映科技公共服務的運行效率。並制定激勵機制不斷提高運行質量。

(6)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支真正能為科技創新提供高質量服務的科技公共服務隊伍,要求其必須具有交叉學科知識結構、開闊的國際視野,有微觀宏觀兼備的管理協調能力;各個服務領域配備戰略家、政策專家、知識產權專家、技術評估專家、咨詢師、經濟學家等專業人才。由於科技公共服務未受到重視,一些從事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隨時存在市場化的可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科技公共服務專才嚴重缺乏,嚴重影響了科技公共服務的公共產品的創新。因此,必須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

⑹ 怎樣推動政府人才管理職能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是人才管理體制改革中的核心舉措。」
當前我國人才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厚,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對此,《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如,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推動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務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等等。「這些措施很有新意,直擊問題靶心。」政府在人才管理方面正確發揮作用,就是要根據政社分開、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要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市場能管的事情交給市場,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宏觀管理、政策法規制定、公共服務、監督保障上來。這種政府的自我革命,彰顯了經濟新常態下政府職能的正確定位。
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是「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的另一項內容。
對此,《意見》明確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著力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的便捷性。比如,提出深化人才公共服務機構改革,充分運用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為用人主體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建立人才失信懲戒機制等。另一方面,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針對當前市場主體參與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意見》提出放寬人才服務業准入限制、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和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承接政府轉移的職能等措施。政府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等有序分工、良性互動,將為人才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無論是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還是保護人才合法權益,都需要法制來保駕護航。」薄貴利表示,法律法規在釐清市場和政府職能邊界、明確調整關系、嚴肅程序規則、固化有效做法、建立長效機制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意見》提出,研究制定人才開發促進及人力資源市場、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制定人才工作條例,清理不合時宜的人才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涵蓋了人才管理法制建設的各個方面。加強人才管理法制建設,政府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有利於促進政府提供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務,也有利於構建優質的法治軟環境,為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夯實基礎。

⑺ 北京年底前全面建立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是真的嗎

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今年年底前,各區將全面建立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市版場權公共服務體系整合改革圓滿收官。今後,各區的就業服務機構將不再區分為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按照中央關於建設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要求和人社部統一部署,2010年,本市開始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工作,提出建設「覆蓋城鄉、統一規范、上下貫通、便捷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體系的總體思路。

⑻ 海南宣布哪些人才可落戶

5月13日晚,海南省召開《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左右,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開放人才落戶!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人才可在工作或居住地落戶

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資格的人才,可在海南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各類高層次人才、碩士畢業生、「雙一流」高校和海外留學歸國本科畢業生,以及擁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創新人才、產品符合重點產業支持方向的創業人才可在海南任一城鎮落戶。

《行動計劃》指出,要成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小組,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保障等工作協調機制。建設海南人才大廈、集中受理人才認定,辦理「天涯英才卡」,協調落實人才服務保障待遇,打造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引進國內外知名人才中介組織和服務機構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服務。各市縣各單位以及各重點產業園區設立人才服務窗口,打造集中受理人才落戶、安居、社保、子女入學檔案託管、證照辦理、出入境等業務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同時,將完善人才評價和退出機制。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突出市場評價和同行評價,對引進和培養支持的各類高層次人オ及團隊實行「五年兩次」跟蹤考核,考核合格的繼續落實相關待遇,並在五年期滿後給予持續穩定支持;考核不合格的取消相關待遇。

閱讀全文

與健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