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街道辦事處民政如何做好服務提升和改進
一、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一)扎實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加強了督辦檢查,健全了長效機制。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增強了民政幹部職工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促進了各項民政工作的落實。
(二)加強民政信訪工作。一是進一步規范了信訪秩序,嚴格辦結時限,及時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二是加大了疑難信訪問題辦理力度,組織專班對纏訪、集體訪實行了包案處理。三是領導帶頭辦信訪,較好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不斷完善城鎮社會救助體系
(一)認真落實城市低保政策。進一步規范進出機制,使城鎮真正困難的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認真做好城鎮大病醫療救助工作。
(三)加快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扎實開展了慈善捐贈和救助活動。
三、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一)加強居民自治工作。
(二)推進城鎮社區建設。扎實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示範的引導輻射作用,進一步營造和諧社區創建氛圍,加強對社區建設的指導,逐步改善社區辦公、 服務、活動用房。大力發展社區社會化服務,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四、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
扎實開展擁軍優屬活動。一是認真組織元旦、春節期間擁軍優屬活動。慰問了駐軍部隊官兵、軍隊離退休幹部。二是開展了走訪慰問烈軍屬、殘疾軍人、在老復員軍人和帶病回家退伍軍人活動。三是為全街優撫對象贈送了年畫。
五、加強社會福利服務
做好城市「三無」人員的生活保障。一是及時做好城市「三無」人員的申報審批工作。3 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三無」人員被收入市社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並安排專人護理。較好地保證了城市「三無」人員的基本生活,確保了一方穩定。
六、進一步提高對社會事務管理的水平
(一)加強民間組織登記管理。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確保社團、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合格率100%。
(二)全面推進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
(三)殯葬管理正常開展。
七、推進老齡事業發展
(一)扎實推進基層老年人協會組織建設。 一是督促組建基層老年人協會組織。二是及時指導老年人協會圍繞「四自」開展活動,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村(社區)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公益事業和家政服務等活動。
(二)努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一是及時為老年人辦理了老年優待證。二是動員老年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三是加大宣傳教育和執法檢查力度,依法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有效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2. 西寧市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城市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管理,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市區范圍內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的規劃、建設及使用管理。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是指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文化活動、直銷菜(肉)店、老年人服務設施等用房。
居住區其他公共配套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及管理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執行。第四條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市區范圍內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的規劃、建設的管理工作。
市發改、財政、建委、房產、衛生、民政、商務、文化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管理工作。
各區政府具體負責市區范圍內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的使用管理工作。
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管理區內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管理工作。第五條市區范圍內新建及已批准建設尚未竣工驗收的居住區項目按照本辦法執行。第六條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應當與居住項目統一規劃設計、同步配套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居住區建設項目分期開發的,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項目建設進度,明確其公共服務用房的建設標准、建設期限等內容。第七條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採取項目開發建設單位配套建設,各區政府按照建安成本價收購的方式實施。第八條居住區建設項目配建的公共服務用房,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節約土地的原則,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合理布局。第九條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比例按照居住區開發項目地上總建築面積的比例執行:
(一) 地上總建築面積在15000平方米以下的居住項目,不予配建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
(二) 地上總建築面積在15000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項目,按照地上總建築面積的2-3‰的比例配建;第十條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組織編制居住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時,明確公共服務用房的名稱、規模、建築面積、坐落位置等。並結合用地周邊公共配套服務設施的具體設置情況、使用需求和有關規定,合理確定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的內容、規模等。第十一條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出具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及規劃設計條件時,應當按照相關標准提出具體配建要求及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收購價格,收購價格參照市價格部門核定的上一年度市場建安成本價確定。第十二條項目開發建設單位在報批規劃設計方案時,應當在設計圖中註明公共服務用房的名稱、規模、建築面積、坐落位置等具體內容。第十三條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嚴格審核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標准、規模等內容,對未達到配建要求的規劃設計方案,不予審批,並不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第十四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進行施工圖審查時,應按照批準的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對未按要求配建公共服務用房的施工圖,不予審查通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並不得核發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第十五條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的建設應當按照相關技術標准實施,移交相關單位時必須符合使用要求。第十六條對開發建設單位配建的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第十七條開發建設單位在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與區政府或由其指定的單位簽訂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協議。協議中應明確配套設施的建設內容、規模、標准、開工及竣工時間、移交程序、監督管理、收購價格、驗收備案、違約責任等相關內容。第十八條開發建設單位配建完成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後,應當按相關規定組織竣工驗收。竣工驗收通過後,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向各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行移交,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移交手續進行規劃驗收。第十九條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移交手續、規劃驗收證明等資料,辦理居住區建設項目及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的產權產籍登記手續,並免收其中公共服務用房相關費用。第二十條各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取得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產權後,應當按規劃設計用途進行使用管理。第二十一條開發建設單位未按照規劃要求進行配建居住區公共服務用房並擅自開工建設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3. 民政局都有哪些項目
民政工作從業務構成上看,是對社會事務實施管理的工作;從主體對象上看,是依法保護、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保障性工作;從基本職能上看,是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的服務性工作;從特點上看,它具有政治性、社會性、群眾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當前,民政部門的業務主要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社會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行政區劃管理、邊界管理、社團管理、民辦非企業管理、婚姻管理、殯葬管理等。
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工作,主要是街道(鄉鎮)政權的規范化建設、居(村)委會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等。
三、為軍隊和國防建設服務的工作,主要包括擁軍優屬、優待撫恤、烈士褒揚、退伍軍人安置、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和服務管理等。
四、維護和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方面的工作,包括對貧困人口、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的社會救助等。
【舉例】
「高標准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項目是在新城區建設一所集兒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救助管理站、社會福利中心於一體的高標准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總投入資金2.4億元;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項目計劃為全市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及低保邊緣戶改造危房、土坯房、茅草房3000戶,全市擬投入資金6000萬元;農村中心敬老院建設項目計劃新建、改擴建區域中心敬老院17所,總投入資金1.52億元;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計劃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大型社區服務中心14處,共需資金4200萬元;國辦殯儀館和殯儀服務中心新建、改擴建項目計劃新建,改擴建8所國辦殯儀館和殯儀服務中心,共需投入資金1.4億元;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項目計劃建設救災物資儲備庫9處,共需要資金5000萬元;烈士陵園維修改造項目計劃在明年對市、縣兩級6所革命烈士陵園進行維修改造,共需改造維修資金844萬元。」
4. 民政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內容有哪些
堅持織復中國、保基本制、兜住底推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前教育三行計劃擴公辦、普惠性前教育資源鞏固教改鞏固提升市、鄉鎮、村醫療衛服務體系抓鄉鎮衛院村衛室標准化建設實施鄉村醫事制度改革建立鄉村醫合理准入退機制繼續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保障水平均籌資標准提高至四漆0元落實單獨二孩政策實施計劃育特殊獎扶政策擴優促進工程覆蓋面加農村社保障力度制定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保險制度實施辦確保城鄉居民養保險參保率、續保率保持90%加強農村低保障規范化管理建立臨救助制度、改進農村社救助工作符合五保供養條件農村五保供養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加強廣電中國絡建設管理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重視留守問題制定加強農村留守童、婦、關服務工作指導意見建立農村留守、留守童、留守婦關服務體
5. 韶關市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規劃、建設和管理,深入推進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規劃、建設、登記、移交、使用和管理。
本規定所稱社區公共服務用房是社區內開展公共服務、志願互助服務和群眾性活動的場所,主要包括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務活動用房。第三條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規劃管理,並會同民政部門編制各轄區內的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布點規劃,將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時,依據規劃條件將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配建要求納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案和土地出讓合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案和土地出讓合同均應當明確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由開發建設單位無償配建。
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應當嚴格按規劃條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要求審核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情況,明確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面積不屬於商品房預售范圍,不得對外進行銷售。
財政部門負責監督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列入國有資產並進行有效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民政部門負責擬定社區公共服務用房使用和管理的有關制度,監督、檢查社區按規劃用途使用社區公共服務用房。
發改、教育、衛生健康、文廣旅體、交通、公安等主管部門和市殘聯等單位,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管理工作。第四條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組織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當結合用地周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具體設置情況和使用需求,合理確定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坐落位置、建設規模等。第五條開發建設單位根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案和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對新建住宅物業配建社區公共服務用房,並將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納入新建住宅物業項目建設計劃。第六條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應當與住宅物業項目統一規劃設計、同步配套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分期開發的住宅物業建設項目,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項目建設進度,明確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建設規模、建設時序等內容。第七條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面積標准,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城市社區服務站建設標准》(建標167-2014)制定當地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標准,並根據社區實際情況統籌規劃。
原則上1000戶(套)以下的社區按600平方米(建築面積,下同)、1000-2000戶(套)的社區按600-800平方米、2000-3000戶(套)的社區按800-1000平方米、3000戶(套)-5000戶(套)的社區按1000-1300平方米、5000戶(套)以上的社區,其規模在社區公共服務用房規劃時應進行拆分,並按拆分後的所對應前述社區規模配建標准執行。第八條社區公共服務用房應當為獨立成套的單體空間,設置在方便居民出入的樓層和方位,擁有獨立使用通道,滿足社區居委會「一站式」服務和居民集體活動需要,符合國家有關建築工程質量要求和城市社區服務站建設標准,配備獨立水、電、通信、衛生間等基本設施。第九條開發建設單位在辦理住宅物業預售前,與所在地市或縣級住房保障部門和民政部門三方簽訂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協議,明確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配建的移交程序、接收單位、監督管理、違約責任等相關內容。第十條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完成後,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與新建住宅物業同步進行規劃條件核實和竣工驗收。
竣工驗收通過後,開發建設單位應當在配建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向住房保障部門移交社區公共服務用房。
住房保障部門應當及時將社區公共服務用房交付所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等直接使用和維護。第十一條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所有權歸住房保障部門,使用權根據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使用功能歸屬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等。
住房保障部門應當定期將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分配使用情況向同級財政部門備案。第十二條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建成後,應當依照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辦理獨立的權屬證。
對新建住宅物業社區公共服務用房未辦理規劃條件核實手續和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的,不動產登記部門不得進行產權登記。
6. 民政廳都扶持哪些項目
一、社會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行政區劃管理、邊界管理、社團管理、民辦非企業管理、婚姻管理、殯葬管理等。
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工作,主要是街道(鄉鎮)政權的規范化建設、居(村)委會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等。
7.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8. 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改變傳統行政觀念 樹立現代政府理念 所謂現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務型政府理念。現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運動蔚然成風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國家提出的,此後又得到多次修正。這一理念主張管理就是服務,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政府應盡可能地為社會提供滿意的公共產品。 要確立現代政府理念,關鍵要克服傳統行政管理觀念的束縛和影響。 一、劃清傳統行政觀念和現代政府理念的界限 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與現代政府理念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論體系。其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 1、出發點不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為了實現統制而行使權力。它主張官本位,權力本位。而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則是從公民需要出發,主張人本位,社會本位,以為公民謀福祉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實現過程不同。在傳統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恩賜」過程,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統治;而在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管理則是公民與服務者互動的過程,雙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協商,達成一致。 3、工作對象的選擇權利不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務者也是被統治對象。因此,一切服務都不排斥強制性(包括出於好心的服務);而在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務的成立條件則是被服務者的自願與要求。因此,杜絕非法不合理強制是對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對政府職能定位不同。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認為,政府的核心職責是發展經濟,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經濟和社會。現代政府理念則認為,政府的核心職能是公共服務,即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以及發布公共信息等。 5、對政府工作檢測的標准不同。傳統理念把行政效率作為檢測政府工作的標准。現代理念則以績效作為檢測政府工作的標准。 當前,重在實現三方面轉變:指導思想上實現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公民本位轉變;管理內容上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管理方式上實現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 二、樹立現代政府理念 所謂現代政府即公共服務型政府,也就是以公民為中心的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在為「國家」這條船掌舵的時候,必須聽從人民的意見。這就要求政府在從經濟發展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的過程中,樹立如下理念: 1、以民為本。政府要確立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義。 2、主權在民。國家主權屬於人民,而不是屬於某個個人或利益集團。因此,保障公民權利,促進公民權利的實現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3、「顧客」至上。政府要致力於建設一個「企業家政府」,像企業家一樣想盡一切辦法滿足作為消費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當要求,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標准。 4、有限政府。現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其權力的最大邊界是不損害公民合法權益。 5、民主開放。現代政治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開。只有制定出相關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的民主。 改善政府結構,建立服務型體制 調整政府結構,是實行政府轉型的核心內容。 首先,要將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轉向市場主導型經濟。 其次,進一步減少行政層次,改善政府結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執行、監督、協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同時,要整合政府機構,「壓平」政府層級,構建綜合化、扁平化組織結構。 再次,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務財政體制,加大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投入。當前要擴大公共財政支出的范圍,將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向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來。 第四,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一是要擴大公共服務對不同群體的覆蓋。要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公共需求。二是不斷擴大公共服務區域。不僅要加強面向城鎮的公共服務,更要加強面向廣大農村的公共服務。三是不斷增加公共服務項目,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各種物質和精神需求。 改革傳統行政方式 建設在線電子政府 以往的機構改革,從機構數量上看確實是大量減少了,但是從財政供養的人數上看,不僅沒有壓縮反而與日俱增。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世界不少國家電子政務已進入第三、四階段,真正實現了在線公共服務。而我國大部分政府的電子政務仍處於第一階段,難以在線開展公共服務。 我國必須加快發展電子政務的步伐。這是因為,推行電子政務是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電子政務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對政府管理的影響表現為具有生產力性質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創新,政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電子政務的推行將真正精簡機構和人員,降低管理成本。因為電子政務要求與之相適應的行政體制,這必然極大地改變政府現有的管理組織形態。 改革傳統行政管理模式 提供有效公共服務 要實現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政府還必須改革服務模式,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因素,共同提供公共服務。 首先,政府不僅要提供企業和民間組織不能或不願提供的公共服務,還要動員民營企業、民間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並明確其責任。同時,政府對公共服務的生產和供給要進行有效監督。 其次,推進中介組織的改革與發展。中介組織可以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提供信息咨詢,為政府制定、執行規劃、政策提供建議和參考,中介組織還是為市場、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支生力軍。 再次,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國和本地區特色的公共模式。
9. 公共服務設施的設施建設
一、交通工程
以面向國際,服務東北,協調區域,滿足物流暢通為目標,構建公路、鐵路、港口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建設的主要交通運輸工程參見圖7-1、附件:「十一五」重大項目規劃表。
公路工程。規劃建設庄河至蓋州高速公路,南與丹大高速公路銜接,北與沈大高速公路交匯,分別構築庄河與沈陽、大連的3小時、1小時經濟圈。積極籌劃建設花園口新城區至長興島高速公路,打通黃渤沿海兩大重點開發區的聯接,形成「一橫兩縱」的高等級公路主骨架。開工建設濱海公路,形成省際沿海觀光產業帶,推動沿海產業區的互動發展;拓寬改造201國道庄河段,增強南部沿路經濟的空間聯系;建設庄河至仙人洞、庄河至花園口、庄河至黑島電廠快速路,增強幾大產業區的有機聯結,強化北部與南部的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和產業的協調發展。以建設新農村為目標,加快鄉村公路支線建設,實施鄉村公路改造。在實現村村通油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內部的有機聯系,加速路網城鄉一體化。加強市區內環、外環及主幹路網建設。增設城鄉公交線路和公路場站,並逐步向近郊居民點、產業集中區和旅遊景區延伸。
圖7-1庄河市重點規劃建設交通工程示意圖
鐵路工程。加強鐵路運輸系統建設,形成與東北腹地的有機聯接。「十一五」期間配合國家鐵道部沿丹大高速公路北側加快建設東北東部鐵路通道,沿路在吳爐建設黑島電廠鐵路專用線;規劃建設庄岫鐵路,在庄河站與東北東部鐵路通道接軌,並規劃建設庄河站至庄河港區鐵路專用線。
港口工程。加快庄河港一期建設,著手啟動庄河港二期工程,打通海上通道,努力完善功能,提升港口地位,把庄河港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樞紐港,成為東北地區沿黃海北岸物流集散的重要結點。規劃建設庄河港集裝箱碼頭3個。其中1萬噸級泊位碼頭2個,3萬噸級泊位碼頭1個。加強陸島運輸碼頭建設。規劃在石城鄉北嘴屯新建300噸級滾裝碼頭,夏溝新建1000噸級滾裝碼頭;在王家鎮後灘新建300噸和1000噸級滾裝碼頭各1個,分別在壽龍島和長坨島新建500噸級客貨碼頭。加強庄河港至石城島跨海大橋及石城島周邊港口群建設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
二、能源工程
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降低能耗、發展清潔能源、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為目標,建立能源保障體系。「十一五」期間,在庄河城區人口居住集中區擴建管道液化氣工程,到2010年,城區管道液化氣普及率要達到80%以上。遠景規劃期間,從南部沿路經濟帶一體化發展角度,研究建設庄河煤氣工程,以及從大連接入管道把天然氣引入我市。進一步完善供熱設施,優化供熱站建設布局,適度超前建設供熱工程。規劃在庄河市區、花園口區建設熱電廠,滿足南部沿路經濟帶重點區域供熱需求(參見圖7-2)。
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5%以上。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太陽能,大力發展生物質氣化工程。加快推進庄河電廠建設,推動庄河尖山、南尖風電項目盡早啟動,努力把我市建成東北重要能源電力基地。加強輸配電主網架建設,完善輸變電設施,增強供電能力。考慮發展時間階段和對於電力需求的空間差異,規劃2007年改造220千伏東庄線、庄新線,新建小寺66千伏變電所,同時對現有變電所進行增容改造,以保證全市供用電的安全可靠性;2006年增容改造66千伏明陽變電所,滿足花園口新城區建設起步階段的電力需求,2010年左右新建220千伏花園口變電所,配套建設5座66千伏變電所,滿足花園口新城未來的電力需要;2010年在青堆鎮北部新建220千伏變電所,滿足東部地區的發展對於電力的增長需求。
圖7-2庄河市重點規劃基礎設施工程示意圖
三、供排水工程
圍繞工業發展區建設、城鎮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進行供水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地表水,有計劃地開采地下水。重點實施庄河凈水廠二期擴建和凈水廠引水工程,完善新城區供水管網,改造老城區供水管網(參見圖7-2)。加快推進花園口新城、黑島電廠產業區、青堆鎮、仙人洞鎮等重點區域供水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排水設施,加強污染源綜合治理。建設庄河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對我市城區主排水分流管線進行改造。在花園口新城、黑島電廠工業區、青堆工業區同步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和污水及垃圾處理廠,嚴格控制蓉花山、仙人洞、太平嶺、吳爐、大鄭等地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建設適當的污水處理設施。
四、信息工程
抓好基礎電信網建設。大力發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智能業務網,建成網路運行可靠、業務品種齊全、用戶服務優良的現代化電信通信網,實現光纖到村屯。提高電話普及率。鄉鎮政府所在地電話普及率接近城市水平,遠期要達到城市水平。進一步拓展郵政業務,合理布局郵政局所,提高郵政服務綜合能力。積極推進「數字化庄河」工程。加強政府系統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帶動和推進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實現社會資源共享,發展信息產業。建設城南新區、花園口新城和青堆鎮的光纖通信網。
五、防災減災工程
消防工程。根據責任區內的被保護目標、地貌特徵、人口密度、建築狀況、交通水源條件等因素布置消防站,確定消防等級。近城區消防站達到三座,遠城區達到五座,使消防站責任區面積平均達到6.5平方公里,基本建立覆蓋全面、責任明確的消防網路。每個重點鎮新建一處消防站。強化北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防火設施建設。
防洪工程。高標准、高質量整治庄河、小寺河。規劃小寺河控制寬度為150—200米左右,庄河控制寬度為200—250米左右。庄河城區防洪標准達到50年重現期,小寺河、庄河為50年重現期,明、暗渠匯水面積大於5平方公里的重現期為20年、小於5平方公里為10年,截洪溝設計重現期為10年。為防止山洪對城市危害,沿城市建設用地外圍山體建截洪溝。規劃在西山公園南側、東側沿40米等高線、九頂梅花山北側及南側沿城市規劃道路一側等建設截洪溝。嚴格控制填海造地,保證河道出海口暢通。
防震減災工程。城市規劃、房屋建築嚴格按照防震減災技術規程要求建設。
人防工程。堅持長期准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持續發展的原則,人防工程以新城區建設和重要經濟目標為重點,進行全面防護和重點保護。
其他災害與突發性事件。面臨地震、海嘯、台風、洪水等災害威脅,加強技術保障體系建設,制定應急預案,完善預警機制,做好物資儲備。
六、公共服務設施
按照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方向,調整優化教育布局。規劃在明陽鎮新建高中、初中和小學,遷建大鄭鎮中心小學,新建青堆鎮小學。擴大庄河城區中小學辦學規模,遷建二高中和三十一中學,增設城西中小學。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建職教中心,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花園口、青堆、仙人洞技術分院。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採取多種形式開辦高等院校。加強學前教育,新建城區中心幼兒園。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建城區中心醫院、中醫院和第三人民醫院,增擴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文化體育設施,新建博物館、文化館、檔案館、游泳館和體育場,擴建鄉鎮文化站,建設黑島甲午海戰紀念館。加強婦女工作,籌建婦女活動中心。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擴建庄河養老服務中心,建設17所鄉鎮中心敬老院。加強各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旅遊服務功能。
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第1條 健全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公益事業,形成與現代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格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要符合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相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升生活品質。
第2條 公共設施規劃按市級、區級兩級設置,部分內容配置到居住區級。市級公共設施規劃建設以行政管理中心、商業金融貿易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為主的城市中心,強化城市中心的凝聚力,發揮城市中心的職能作用,反映出獨特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海濱城市風貌。居住區級公共設施規劃建設要層次分明,服務半徑適中,布局合理,人民生活方便。舊區應結合街區改造、閑置土地調整來完善設施配套,新區應統一規劃建設配套設施。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各類社會公益性服務設施。
八、公共設施中心布局
⒈市級行政管理中心:布置在會展中心對面、平灣路以西用地。可以和會展中心、體育中心、濱海綠地等形成較好的景觀和中心區形象。
⒉市級商業金融貿易信息中心:位於人民路與樂山路交界一帶,包括超級市場、大型購物中心、金融、貿易、旅館業等。
⒊市級文化娛樂中心:規劃設置在海灣大橋東邊,與行政中心區、商業金融貿易信息中心隔海相望,布置影劇院、文化藝術中心等,形成一個高標準的獨具特色的中心。
⒋市級體育中心:位於人民北路,在現狀基礎上擴建。
⒌在赤坎、霞山、麻章、坡頭、東海島布局區級中心。赤坎公建中心,對現有的設施進行調整和改造,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服務業。以康順路與人民大道北地段為赤坎公建中心;霞山公建中心,規劃以解放路和人民大道南交界地段為霞山公建中心,建設一個各項設施齊全,商業貿易繁華的公建中心;坡頭公建中心設置在坡頭帶狀中心公園附近,按城市的副中心級要求,高標准、高起點,設置大型的商業、金融貿易、行政辦公、醫療、娛樂、體育等設施,構成完整的綜合性公建中心;麻章公建中心規劃結合中心綠地布置商業、金融貿易、醫療、娛樂、體育等設施。
第4條 商貿設施分三級規劃:一級商業服務金融貿易設施如大型商貿中心、交易中心、大型專業市場,以及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設施是城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布置在市中心區,各區中心也適當布置;二級商業服務金融貿易設施如一般商場、酒店、銀行等設施,主要布置在區級中心;三級商業服務業金融貿易設施如糧店、小市場、儲蓄所等布置在居住區或小區中心。各主要城市片區均設置區級商業服務中心。區級公共設施規劃建設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強化各區的職能,對公共設施進行有機的組織,使公共設施與城市結合更密切。
九、文化設施
⒈文化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應與城市規劃和建設同步進行。
⒉市級文化中心布置見第53條。
⒊其他組團的區級文化中心主要布置於公建中心。
⒋新建住宅區應按人均不低於0.2平方米的標准預留公共文化設施用地。
十、體育運動設施
⒈市級體育中心布置見第53條。
⒉各區級運動場每個佔地約10公頃,配有三場一館。對霞山、赤山現有體育場及游泳場進行改造或擴充。
⒊各居住區按國家標准設置,每5萬人設一處體育設施用地,包括相應的體育設施系統。
十一、醫療保健設施
健全三級醫療保健體系,以三級綜合醫院建設為核心,以二級、三級醫院及專科醫院為主體,以保健防疫、社區醫療服務網路為基礎,均衡布置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總量按每千人4張病床的指標配置。
建設專科醫院:口腔醫院、腫瘤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醫院、康復醫院、霞山區骨傷科醫院;遷建湛江市中心醫院至市體育中心北面的文保小區;設置急救指揮中心、市中心血站;設置三級綜合醫院3間:湛江市中心人民醫院、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設置二級中醫院2間: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設置二級綜合醫院3間: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南油職工醫院、東海島人民醫院;以市防疫站為基礎組建湛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驗中心)和湛江市衛生監督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服務人口3~5萬人單位設置。
撤銷市防疫站和霞山、赤坎、坡頭、麻章區防疫站及湛江港務局、南油防疫站。
十二、教育科研及科學普及設施
⒈中等職業教育盡可能利用現有中專教學資源進行布局調整與整合。
⒉中小學按居住區、小區配套標准設置,在規劃期內實現高中普及教育。
⒊大中專院校用地集中在寸金大學城集中建設,海洋大學新校區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遠期根據發展需要,在坡頭布置新的教育基地。
⒋重視組織市民的科普交流活動,市級科技交流中心在坡頭區安排,各區級科普活動場所可結合文化設施安排。
十三、郵政設施
規劃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用郵方便、安全快捷的現代化郵政服務網。城市按郵政分局、支局、所三級設置郵政服務機構,調整、改建和新建相結合,郵政網點同步到小區,郵政箱同步到戶。規劃新建郵政設施11處,郵政局所的服務半徑為: 市區郵政局所服務半徑:中心城區1~1.5千米,其它1.5~3千米。服務人口:郵政局4~6萬人;郵政所1.5~2萬人。合理分布郵政設施,新居住區開發建設應同步規劃建設郵政所、信報箱群,在中心城區,結合舊城改造,適當調整和改建現有郵政局所,建成運輸快速化、作業機械化、營業電子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多元化網路。
十四、社會民政福利設施
⒈中心城區規劃設置福利院3所,分別設置在赤坎、坡頭和麻章。
⒉按老年人口規模和有關標准安排敬老院。
⒊保留現有殯葬設施用地。
⒋收容遣送站選址在霞山海頭新村附近(市新村戒毒所東邊)。
十五、治安管理設施:建立健全城市治安管理設施,每一萬戶城市居民應設置1處公安派出所;在社區配套服務設施中,設立社區警務室。
十六、市民休閑活動廣場:市級市民廣場在市級行政中心附近;區級市民活動廣場按8~10萬人設置1處,成為城市公共開敞景觀空間的重要部分,並兼具城市必需的緊急避難場所的功能。
10. 民政五化建設內容是什麼
一、深入推進社區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精品化」。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廣惠性和均衡性,打造精品中心,建立精品團隊,開展精品服務。一是深化葯房託管工作,探索葯房託管新模式。全面總結完善葯房全面託管、穩步推進葯品銷售管理新模式建設,放大託管讓利惠民的品牌效應。二是擴大基本葯品零差價銷售,實現惠民舉措新進展。計劃實現520種葯品零差價銷售,全年再擴大1000萬銷售任務。三是加快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科學管理新手段。完成信息化建設二期工程,建成移動醫生工作站系統等,在省市推廣社區衛生信息化管理「白下經驗」。四是推廣精品化服務,打造社區衛生新品牌。確立「打造一個精品中心,組建一批精品團隊,開展系列精品服務」的發展思路,完善服務團隊深入社區,進入家庭,實行點對點的連續服務機制。
二、不斷豐富醫療惠民服務內涵,實現惠民醫療「慈善化」。繼續拓展惠民醫療新領域,總結惠民醫療新經驗,進一步強化惠民醫療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一是完成惠民醫院門診綜合樓開工建設任務。計劃開工建設惠民醫院新門診綜合樓並完成地下基礎工程,讓惠民病人享受更加舒適、更加溫馨的醫療康復環境。二是啟動惠民醫療慈善化工作。在原來「五免五減半」的惠民政策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市13萬低保人群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完全免費,實現惠民醫療「慈善化」。三是加大惠民醫療的經驗總結、典型宣傳力度。拓展惠民醫療工作的新舉措,總結新經驗,擴大惠民醫療「白下模式」在全國的影響。
三、繼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品牌化」。堅持項目引領,規范管理,強化服務,創新舉措,推出品牌,打造高品質健康城區。一是構築長效監管機制,提高食品衛生安全保障水平。以規范化建設為主題,以「十百千萬」工程為引領,以創新創優為手段,以能力提升為保障,構築長效機制,實現高位突破。二是推行全民健康行動,建設高品質健康城區。以建設「健康家庭」活動為載體,以全員參與為目標,改善健康環境,強化健康服務,培養健康人群,營造高品質健康城區。三是抓好創建載體建設,提升婦幼保健服務層次。以創建婦幼衛生工作先進區為契機,以促進母嬰保健工程為抓手,以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步伐為支撐,完善服務體系,確保爭先進位。
四、不斷加強領導班子能力建設,實現幹部素質「優質化」。努力改進幹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著力提高領導幹部駕馭全局的能力。一是「想幹事」,明確「為誰干」。對人民群眾傾注感情,積極改進服務方式;對內部職工要付出真情,設身處地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二是「能幹事」,明確「干什麼」。把握宏觀形勢、政策走向,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積極探索適應白下區情的工作思路,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舉措。三是「干成事」,明確「怎麼干」。加強組織領導,把握主要環節。細化推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善於總結和提升。四是「不出事」,明確「怎麼干好」。堅持重大問題、重要活動、重要工作的請示報告。堅持重大事項決定、重要問題處理、事關全局項目的民主決策,把握好敏感問題的處理。
五、不斷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實現品牌特色效應「公眾化」。一是抓組織,構建宣傳思想工作運行機制。整合系統內外人才資源,組建一支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全面展開線索收集、經驗總結、典型選樹、品牌推出等工作,及時提供線索、反映動態。二是抓教育,提升幹部群眾思想境界。定期召開衛生系統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適時調整思路,攻堅克難,開辟新路,發揮組織作用,用集體智慧合力推進工作。三是抓重點,加大典型品牌宣傳力度。以深入開展向尹學震、徐悅同志學習活動為契機,重點深度挖掘尹學震同志的先進事跡,確保推向省市,力爭叫響全國。同時,注意發現線索,培養新的先進典型。
六、繼續深化醫德醫風建設,實現規范服務「常態化」。一是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對執法主體的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事項,樹立良好執法形象。二是進一步提高行業自律意識和醫德水準。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和創建「人民滿意窗口」活動,進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務」,積極開展「無紅包病區」、「無紅包科室」創建活動。三是進一步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聘請媒體、機關、街道等人員組成行風監督員隊伍,暢通投訴渠道,廣泛聽取群眾心聲。主動邀請新聞媒體跟蹤,敢於曝光,樂於接受監督。五是定期召開行風評議工作推進會,促進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