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就業三化建設

公共服務就業三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2-07-18 01:10:31

⑴ 三化協調發展的著力點

1、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河南能源、原材料等資源與資本密集型產業比重過大的產業結構,不利於「三化」協調發展,必須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把推動自主創新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繼續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進一步加快技術改造創新,為新興戰略支撐產業釋放發展空間。進一步推動自主創新,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省內資源與國際國內資源的產業對接與優勢互補,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孕育和發展新的先進生產力。要兼顧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共同發展,以充分發揮河南的人力資源優勢,保證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
2、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服務業是吸納勞動力就業最主要的渠道,服務業發展滯後,必然抑制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從而阻礙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各級政府與領導一定要把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結構、擴大就業的重要方面來認識。要制定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支持現代服務業具體方向。突出重點。就河南的具體情況來看,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與旅遊業、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做大做強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加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工農業的融合。加強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現代服務業持續、協調、快速發展。
3、積極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之間存在著互動發展的內在聯系,但河南的「三化」協調發展的這種內在機制受到了城鄉分割制度的制約。因此推進「三化」協調發展,必須打破分割,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加快建立城鄉一體的交通、供水、流通、能源、信息網路體系,大力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城鄉統籌、區域共享。要建立健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深化土地流轉制度改革。此外,在當前城鄉發展差距依然較大的背景下需要特別關注人才、勞動力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問題,尤其要努力促進人才由城到鄉的流動,加大城市教師、醫務人員、文化工作者支援農村的力度,鼓勵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以及那些已積累一定資本或經驗的外出打工者到農村服務、創業,為農村經濟提供更多的人力與社會資本,以助推農業現代化。
4、堅持走產業城鎮融合發展之路。只有產城融合,才能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空間和就業部門的雙重轉變,從而持續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因此,促進河南「三化」協調發展,必須堅持走產城融合發展之路,建設產業生態良好、吸納就業充分、人居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鎮。要科學規劃,同步完成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並與城鎮規劃協調銜接。要強化城鎮產業支撐,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按照整合資源、提升功能、強化特色、增強競爭力的要求,科學規劃園區建設,使之成為外來投資的密集區和集約發展的示範區。要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非農產業向城鎮集中、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使城鎮發展節奏和規模與產業聚集速度及程度有機結合。要堅持從河南人多地少、作為農業大省肩負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基本省情出發,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城鎮建管水平,著力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好城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 。

⑵ 新形勢下如何搞好公共就業服務工作

龐長勝(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山東濱州256500) 一、公共就業服務的內涵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概念、任務 國際勞工組織在《就業服務公約》中規定:「各國應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公共的、無償的職業介紹體系」。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工作,是促進就業、調節人力資源市場和維護就業公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實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公共就業服務就是「由政府出資,向勞動者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既作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領域,也成為政府實施政策和社會化管理的窗口和工作平台,主要承擔五項任務:一是對城鄉所有勞動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業服務;二是對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援助性就業服務;三是對不同時期重點群體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四是對用人單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務;五是承擔就業和人才政策的具體實施,對就業與失業進行社會化管理,受政府部門委託,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基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服務等。 (二)社會作用 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在緩解社會壓力、落實就業和人才政策、幫助城鄉勞動者就業再就業、推動各類人才流動開發和配置「踐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方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總之,公共就業服務的地位作用根源於公眾的需求,其第一要務就是在市場化的就業格局中滿足公眾的需求,即提供廣泛、及時、可靠的信息並通過多種形式使供求實現對接。當然,隨著就業格局的變化、就業形態多樣化的延伸,公眾需的范圍也開始擴展到創業服務、培訓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代理服務等公共就業服務的新領域。 (三)存在問題 當前,公共就業服務面臨的問題很多,既有原來管理體制分割、職能不明等問題,也有工作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服務手段落後、人員隊伍建設不足等問題,還有服務功能不強、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問題。核心是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問題。人民群眾希望得到高質量、高效率的公共就業服務,政府希望實施高質量、高效率的就業管理和政策落實。 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實再就業政策的現實需要 實踐表明,無論是推動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還是實現就業工作的目標,都要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的重要作用。公共就業服務的發展,也必須適應市場變化和服務對象的新需求。進一步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為主要抓手,面向就業困難群體,將新政策落實到基層,把再就業援助工作做好。 (二)適應勞動力供求變化的需要 當前,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和技能素質不適應的結構性矛盾給就業服務帶來新的挑戰。一是就業對象多元化,要求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現在服務對象擴展到了城鄉所有勞動力,包括大學生就業、退役軍人安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及一些特殊群體,如零就業家庭、殘疾人員等。二是供求矛盾復雜化,要求服務功能完善拓展。三是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需求多樣化,要求服務更加深入細致。這就需要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就業服務。 (三)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能力建設的需要 解決就業問題的最高境界是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實現從人口負擔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是開發人力資源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基礎和前提。在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同時,要從建立就業長效機制入手,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為人力資源開發奠定基礎;從提高勞動者素質入手,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職業轉換能力,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就業競爭需要;從完善、延伸和擴展公共就業服務功能入手,全面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 (四)貫徹《就業促進法》的需要 新頒布的《就業促進法》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就業服務。同時,還規定公共就業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為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提供了經費保障。總之,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工作與就業政策貫徹落實、就業服務水平提升、就業事業整體發展以及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實施緊密相連,是公共就業服務發展規律的要求,是人本服務的重要內容。 三、做好公共就業服務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平台建設,進一步夯實城鄉公共就業服務基礎 一是建立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 二是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市場。充分發揮當地人力資源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縣(區)人力資源市場和鄉鎮(街道)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要重點加強鄉鎮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實現城鄉網路互聯,向下延伸就業服務;要逐步推廣網上職業介紹、網上求職登記、遠程職業指導等服務項目,實現就業服務送到村,為勞動者提供優質、便捷的就業服務。 三是認定一批就業培訓基地。按照評估驗收條件,在縣(區)和鄉鎮(街道)授匾掛牌一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品牌基地、返鄉創業基地、農村勞動力培訓品牌基地,並出台相關的優惠政策和管理規定,以基地為依託,就地、就近開展就業培訓,減少農村勞動者參與培訓和轉移就業成本。 (二)加強就業服務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功能 1.強化制度建設,實現就業服務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就業登記和服務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勞動者實名制就業登記,對無工作崗位或無承包責任地的城鄉勞動者以及農村富餘勞動力統一進行失業登記;改革現行城鎮人員就業和失業登記辦法,創新城鄉就業登記模式,取消城鎮、農村「二元化」的就業登記制度,對本轄區人員均按統一規范的業務流程辦理就業登記手續,使用統一樣式的就業手冊,實行統一標準的就業服務。二是建立健全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以被征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等人員為重點,做好調查摸底,把幫扶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社區(村),確定專人負責,一包到底。堅持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結合,要根據轄區具體就業情況,繼續開展個性化就業援助,依託社區,對重點援助對象實行「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實行「一幫一」、「多幫一」服務,切實做到「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形成困難群體就業援助長效機制。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和培訓制度。認真總結政府出資購買服務和培訓成果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再就業專項資金資助制度,制訂與服務績效、實現再就業指標相掛鉤的專項經費撥付辦法,形成政府購買就業服務和培訓成果的新機制。四是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統籌管理制度。整合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當前著重解決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經費不足和人員到位不在位的問題。加強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基礎工作建設,實現基礎台帳、工作職責、業務流程、服務規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統「六統一」,制定評估標准,實行驗收制度。 2.以效率和質量為主旨,拓寬就業服務方式。一是堅持服務方式人性化。大力推行「誠心服務、真情相助」的人本服務理念,對包括被征地農民、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和就地就近轉移農村勞動者、隨軍家屬等在內的重點扶持對象,開展承諾服務、配套服務、為就業困難人員排憂解難。二是堅持服務功能多元化。充分利用現有的就業服務機構和設施,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務功能,開展求職登記、失業登記、職業介紹、培訓指導、咨詢援助、招聘洽談、就業援助、自主創業、檔案託管、社會保險代理等「一條龍」服務。制定服務標准,規范服務規則,改進服務態度,實行「首問責任制」,為勞動者營造便捷、高效的求職環境。三是堅持服務手段信息化。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網路建設,增強信息網路管理功能,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四是堅持服務隊伍專業化。著重加強城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政策和業務培訓,開展「業務大練兵」活動,不斷提高隊伍的政策水平和經辦能力。基層社區勞動保障管理員要實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上崗,城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要逐步取得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或信息分析的職業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 3.圍繞就業服務「全覆蓋」,推進就業服務社會化。一是服務社會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面向社會為各類求職人員和用人單位提供服務,要加強硬體建設和軟環境建設,拓寬服務功能,把本市的農村勞動力、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各類技能人才、高校畢業生以及外來流動人員等納入服務范圍。二是參與社會化。加強統籌規劃,一方面引導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發展勞務派遣、職業咨詢指導、就業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舉辦公益性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形成覆蓋廣泛、面向全社會的就業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堅持打擊和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機構違法行為,組織開展職業介紹機構信用等級、「放心職業介紹機構」等評比活動,強化對各類民辦職業中介機構的社會監督,對其服務項目、內容、標准,實行公示制度。 4.強化組織領導,切實搞好保障措施的落實。一是加強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各級領導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把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擺在統籌城鄉就業的突出位置,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建立各級考核評估小組,吸收轄區內勞動保障方面的專業人員參加,對轄區內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按國家勞動保障部「六到位」的要求進行考核評估,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站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確保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加大資金投入。 要把統籌城鄉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各級財政要統籌規劃,通過整合資金、壓縮一般性支出預算,從資金上保證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要解決好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辦公經費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改善基層勞動保障平台的辦公條件。 多年來的努力,全國已經形成了縣區以上綜合性服務機構、鄉鎮(街道)社區基層服務窗口以及涵蓋就業培訓、創業服務等實體,覆蓋省、市、縣區、鄉鎮(街道)和社區的公共就業服務網路。實踐中,正是由於公共就業服務不斷地努力滿足各類群體的需求,不斷地努力改進服務,不斷地為促進就業做出貢獻,才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認可,公共就業服務已成為政府履行促進就業職責的重要陣地,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直接手段,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⑶ 政務服務哪三化

法律分析: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

法律依據:《關於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緊盯解決突出問題,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將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大力推進涉企審批減條件、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完善中小微企業簡易注銷制度。實施工業產品准入制度改革,推進汽車、電子電器等行業生產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制度化,進一步精減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和條件。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完善全國「信易貸」平台,擴大信用貸款規模,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度,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水平。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動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支持省級層面統籌開展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試點。全面實現公共資源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和動態監測,編制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年版)。

⑷ 公共服務建設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公共服務建設包括:

1、建設設施,首先就是要滿足交通的工程,這裡麵包括了公路,還有鐵路建設,港口工程建設,還有能源工程。為了減少污染,保護好我們的環境,也是全球人民的共同目標,需要加強能源工程的建設。比如2010年在北部新建了變電所,能夠滿足東部城市對於電力的需求。

2、還要達到供水和排水的工程,改善了老城區的供水網路,進一步完善排水的設施,加強了水污染整治。當代社會對於信息工程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電話的普及率,要縮小鄉鎮與城市電話普及率的差距,推動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實現資源共享。

3、還要做到防災減災的工程,消防工程需要達到,這裡面就包括了一些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範工作還需要加強。還有防洪工程,每年到了夏季,一些城市會受到洪澇影響,還要加強防震減災的工程,人防工程也需要做到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三條 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應當按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支持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第五條 國務院根據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並調整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結合當地實際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制定並調整本行政區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

⑸ 政務服務中心開展基層三化建設調研工作

摘要 您好。

⑹ 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哪些內容具體應該如何操作

公共服務設施(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是由公共、服務和設施三個詞語或者是公共服務與設施兩個詞語構成的合成詞,是這些詞語含義的整合。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增加公共財政投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全覆蓋、質量全達標、標准全落實、保障應擔盡擔,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

⑺ 新階段扶貧開發中的「三化」指什麼

「三化:規模化、社會化、集成化;

1、規模化:

圍繞發展銷售民族工藝品、林下產品、農村土特產品等特色產品,壯大茶葉、林業、果蔬、蠶桑、養殖等優勢產業,村集體通過爭取項目資金、盤活村集體資產;

入股與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企業合作的辦法,指導各類組織規范運行,搭建農產品與外部市場連接的渠道,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實現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2、社會化:

將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結合,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決策基礎上,成立集鎮管理服務公司、管理協會等,通過收取管理服務費用:

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維護,解決農村基礎設施「重建不重管」的現象,完善農村治理機構,實現集體經濟收益,並將集體經濟收入用於服務黨員群眾,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

3、集成化:

針對部分村無資金、無資產、無資源、特色產業不突出、不具備區位優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較為困難的情況,昌寧縣採取多種方式並存,採取異地發展、與私營業主合作、集體資源盤活、爭取項目資金組建專業合作社等多種方式並存的辦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7)公共服務就業三化建設擴展閱讀

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還要做到四個結合:

1、是把扶貧開發與人口控制結合起來,將過高的人口出生率降下來;

2、是把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加大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和生態保護力度,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3、是把扶貧開發與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結合起來,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4、是把扶貧開發與推進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結合起來,幫助貧困群眾提升整體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⑻ 什麼是就業服務「新三化」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就業服務制度化,就是要將就業服務納入各級政府職責,建立公共就業服務制度。主要包括失業人員登記和免費就業服務、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援助、政府出資購買服務和培訓成果、公共就業服務統籌管理等四項制度。其核心是解決公共就業服務的長效機制問題。
就業服務專業化,就是要圍繞服務對象的各種需求,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特別是工作隊伍專業化建設,從而提高就業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提高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做到功能多元化、服務人性化、隊伍專業化、手段信息化。其核心是解決就業服務的水平問題。
就業服務社會化,就是要動員全社會的資源,推動就業服務工作在全社會普及提高,建設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的勞動力市場,做到面向社會服務、動員社會資源、接受社會監督。

⑼ 什麼是公共服務社會化建設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社會化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拓展公共服務外包、充回分發揮非營利組織在提供公共答服務方面的作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改善公共服務供給狀況,滿足公民的直接需求,緩解和解決當前社會矛盾的客觀需要;公民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內在要求;優化資源配置,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就業三化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