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幾個馬鞍山
中國有25個馬鞍山,分別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四川省甘洛縣馬鞍山、香港沙田區馬鞍山、福建省龍岩市馬鞍山、安徽省肥東縣馬鞍山、貴州省長順縣馬鞍山、重慶市南岸區馬鞍山、浙江省杭州市馬鞍山、四川省樂山市馬鞍山、江蘇省崑山市馬鞍山、內蒙古赤峰市馬鞍山、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馬鞍山、河南省安陽市馬鞍山、湖北省石首市馬鞍山、江西景德鎮市馬鞍山、山東省淄博市馬鞍山、安徽省廣德縣馬鞍山、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馬鞍山、甘肅省正寧縣馬鞍山、四川省宣漢縣馬鞍山、湖南省新化縣馬鞍山、廣東省從化市馬鞍山、內蒙古固陽縣馬鞍山、河南省偃師市馬鞍山、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的「馬鞍山」。
② 中國有多少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名單
第一批(1992年)
3個
北京、合肥、珠海
第二批
(1994年)
2個
杭州、深圳
第三批(1996年)
3個
馬鞍山、威海、中山
第四批
(1997年)
3個
大連、南京、廈門、南寧
第五批
(1999年)
8個
青島、濮陽、十堰、佛山、三明、秦皇島、煙台、上海浦東區(國家園林城區)
第六批
(2002年)
12個
江門市、惠州市、茂名市、肇慶市、海口市、三亞市、襄樊市、石河子市、常熟市、長春市、上海市閔行區(國家園林城區)
第七批
(2003年)
17個
上海市、寧波市、福州市、唐山市、吉林市、無錫市、揚州市、蘇州市、紹興市、桂林市、綿陽市、榮成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富陽市、開平市、都江堰市
第八批(2006年1)
31個
武漢市、鄭州市、邯鄲市、廊城市、長治市、晉城市、包頭市、伊春市、日照市、淄博市、壽光市、新泰市、膠南市、徐州市、鎮江市、吳江市、宜興市、安慶市、嘉興市、泉州市、漳州市、許昌市、南陽市、宜昌市、岳陽市、湛江市、安寧市、遵義市、樂山市、寶雞市、庫爾勒市等31個城市
第九批(2006.09.26)成都市、焦作市、黃山市、淮北市、湖州市、廣市安、青州市、偃師市、太倉市、諸暨市、臨海市、桐鄉市、宜春市、景德鎮市
第十批(2008年)
國家園林城市(城區)名單(36個)
河北省石家莊市
河南省新鄉市
河南省登封市
湖北省黃石市
湖南省株洲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廣東省潮州市貴州省貴陽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
天津市塘沽區
重慶市南岸區
河北省遷安市
遼寧省沈陽市
遼寧省調兵山市
吉林省四平市
江蘇省常州市
江蘇省南通市
江蘇省江陰市
浙江省衢州市
浙江省義烏市
安徽省淮南市
安徽省銅陵市
福建省永安市
江西省南昌市
江西省新余市
山東省萊蕪市
山東省膠州市
山東省乳山市
山東省文登市
河南省濟源市
河南省舞鋼市
重慶市渝北區
第十一批(2008年)
國家園林城市
8個
敦化市、淮安市、上虞市、贛州市、長沙市、宜都市、南充市、西寧市
③ 嵩山黃金地質旅遊路線
1.五佛山、馬鞍山旅遊考察路線
路線大體呈南北走向,翻越玉寨山西延部分的馬鞍山。馬鞍山北坡在偃師市境內,南坡屬登封市管轄。馬鞍山海拔1258m,北坡高差950m,南坡高差680m。馬鞍山山脊部位陡峻挺拔,南北兩坡相對平緩。有簡易公路可通汽車,交通方便。
馬鞍山南北兩坡是嵩山地區地質研究程度最高的地段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起,來此研究的地層學家、地質隊員和地質院校師生,不計其數。嵩山地區前寒武紀許多地層岩石單位都是在這里研究建立的,有太古宇登封岩群、君召北區的新太古代片麻岩套、古元古代侵入岩、中元古代侵入岩,中元古界五佛山群等。用作命名地層單位的地名有郭家窯、金家、老羊溝、北溝、青楊溝、吳家
路線從登封城西20km的水磨灣開始。水磨灣坐落在石秤鉀長花崗岩體范圍內,向北不遠即進入變質岩區,馬鞍山南坡是早期建立登封岩群的地方,地層、構造和岩漿岩各方面的地質內容極為豐富。地層、侵入岩的片理、片麻理都是近南北向的。南坡公路絕大部分在登封岩群郭家窯岩組中盤旋而上,要觀察更多地層單位,須不時離開公路,向東西兩側追索以擴寬視野。於是就可以看到太古宇登封岩群的郭家窯、金家
登上馬鞍山山脊,放眼四望,北邊遠處蒼茫中顯出邙山剪影,邙山下伊洛河蜿蜒東去,注入黃河。南邊箕山遙遙相望,潁河兩岸綠野綿綿。馬鞍山東西兩側,由堅硬的嵩山群石英岩構成的兩座南北向山脊——擋陽山和安坡山,山勢雄偉。
馬鞍山山脊是由五佛山群馬鞍山組構成的單面山,馬鞍山組不整合覆蓋在太古宇登封岩群和片麻狀侵入岩之上,公路附近未見嵩山群,不整合界面即為中嶽運動界面。沿馬鞍山北坡而下,進入佛光峪,即是五佛山群的完整剖面。五佛山村南一字排列著5個滑動三角面,形如五尊佛像,是嵩山滑動構造的產物。在這里,馬鞍山組砂岩是下伏系統,普峪頁岩是滑動層,今天看到的三角面是滑動面,普峪頁岩及其以上的駱駝畔砂岩等是滑動系統。不同序次、形態多樣的滑動面多處可見。五佛山群中普峪頁岩頂部與駱駝畔砂岩之間可見微角度不整合假象,1958年馬杏垣教授曾據此命名「偃師運動」。兩者之間曾經發生過滑動,也可能有過短暫沉積間斷或水下沖刷,仍應為整合關系。
繼續北行,過佛光峪鄉政府所在地,進入古生界寒武系分布區。寒武系在佛光峪出露情況良好,層位連續完整。山口兩側鳳山組之上,尚可見到奧陶系下馬家溝組的石灰岩。
2.少林寺傳統旅遊路線
旅遊路線從登封城開始,沿公路至少林寺西山,是人文景觀和地質景觀十分豐富的一條路線。
登封城西,低山丘陵區分布的就是新太古代片麻岩套。由老到新分別為大塔寺雲英閃長質片麻岩、會善寺奧長花崗片麻岩和牛屋欄奧長花崗岩體。3個岩體都是經過強烈構造作用變質變形的深成岩體。大塔寺西南是張伯聲教授1950年首次描述過的「嵩陽運動」發現地,不過這里不整合特徵不夠明顯,遠不及後來發現的老母洞一帶清晰。若不進山,「嵩陽運動」不整合面在玄天廟公路旁邊也可看到。
嵩岳寺、會善寺是嵩山有名的寺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嵩岳寺,始建於北魏。寺內的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高15層,塔體挺拔柔和、外觀優美。會善寺原為北魏孝文帝離宮,寺內亦有一塔,叫凈藏禪師塔,建於唐朝。
過十里鋪即到少林水庫,大壩以西的玉寨山山坡上,就是張爾道教授1954年首次描述的「中嶽運動」發現地。中嶽運動是嵩山三大運動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凡有馬鞍山組分布的地方幾乎都可找到,這里是它的誕生地,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十里鋪一帶西望,巍峨的九朵蓮花山向人們展示古元古界嵩山群羅漢洞組石英岩的偉岸本色,大型平卧褶皺向人們展示,如此堅硬的岩石,昔日也被地質應力像揉面團一樣地反復彎折,大自然的巨大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少林寺正建在中元古界五佛山群與古生界寒武系的接觸帶上,少溪河谷占據了接觸線。少林寺內被石友三燒毀的殿閣已經完全修復,使這座有1500年歷史的古剎,以全新的面目迎接遊人。少林寺外,初祖庵、二祖庵、塔林、少林武術館各具特色,都是不可不游之處。少林寺後為五乳峰,傳說五峰分別代表旗、鼓、劍、印、鍾。五乳峰所在的地層是寒武系,有登山步道直通達摩洞,禪宗師祖達摩在這個山洞裡面壁9年,靜心修習。達摩洞鑿在上寒武統白雲質灰岩中。
由少林寺西行約3km,即到了著名的「少林運動」發祥地。1959年王曰倫教授在嵩山以東的關口發現了寒武系與嵩山群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系,一路追索來到少林寺西山,終於發現了寒武系不整合覆於五佛山群之上的典型地點,命名為「少林運動」。迄今為止,這里仍是觀察「少林運動」最理想的地方。
3.三皇寨探險旅遊路線
路線基本上沿玉寨山西側南沿溝谷行進。路線兩側山勢極為險峻,沿線建有索道、棧道和登山階道,使這條旅遊路線的通行條件大為改善。如今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遊人,都可以輕松地游覽三皇寨景區了。
路線由少林寺開始,沿少林寺西溝向南過滴水潭,爬好漢坡,進南天門,登三皇寨。也可以乘高架索道登山以節省體力。三皇寨是嵩山地區自然景觀最集中、地貌最險峻、最壯觀的地方,嵩山群石英岩形成的奇異山體,在華夏諸多名山中獨具一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所經過之處,步步有景,無處不奇,據統計有名有典的景點達數十處。「石筍」、「石林」、待仙峽、滴水潭、聚仙崖、拜仙猴、掛冰崖、好漢坡、夾腳石、猴見愁、山鷹石、月門石、母子石、壽仙石、三皇獻寶、猴王守山、石猴觀天、雲峰虎嘯、仙人戲石、仙翁向佛……不一而足。最壯觀的是由南天門西望,擋陽山顯現得猶如兩尊頭像,當地人認定是「炎黃二帝」,時有供奉。這是在中原發現的惟一一處炎黃二帝天然石像。而這一切都與嵩山群石英岩在20億年的歲月里經受地殼運動的改造密切相關。人們常常用「鬼斧神工」形容某種超自然的無窮威力,這「神鬼」其實就是地球的內外動力。
三皇寨是嵩山自然景色最美的景區,以「峰奇、石怪、路險、景秀」著稱。三皇寨可以體會棧道之驚險、索橋之悠悠、進三皇行宮、登三皇寶寨,於茫茫雲海中,憑欄長吟,大有飄飄欲仙之感。站在望洛峰頂,遙望九朝古都洛陽,方知什麼叫「一覽眾山小」。
下山途中可以參觀古元古界嵩山群羅漢洞組含礫石英岩不整合覆蓋在新太古界會善寺二長花崗片麻岩之上。不過這里的嵩陽運動界面是經過韌性剪切變形改造的,不整合界面正處在強變形帶中,礫石已經被拉長成長條狀,與老君洞組的嵩陽運動界面不同,別具一番風韻。
走出峽谷到達這條路線的終點清涼寺。清涼寺始建於金,建築古樸,工藝精巧。清涼寺建在中元古代石秤鉀長花崗岩體上。清涼寺以北,岩體中多見登封岩群片岩、新太古代片麻岩和古元古代石英岩捕虜體,岩性變為花崗閃長岩或二長花崗岩,前人曾將這種岩石劃為岩體邊緣體,實際上應該是同化混染帶。
古人有詩贊少室山三皇寨:「嵩山天下奧,少室險奇特。不游三皇寨,不算少林客」,是很有道理的。
4.攀登峻極峰旅遊路線
古今遊人訪嵩山,莫不以登頂為美談。嵩頂即峻極峰,是太室山主峰,海拔149m。山體由古元古界嵩山群羅漢洞組石英岩構成,南坡懸崖峭壁,十分陡峻。山前緩坡地帶由較易風化的新太古代大塔寺雲英閃長質片麻岩組成,接觸界線就在坡度由緩變陡處。
古代攀登嵩頂有4條路線:唐宋年間多自逍遙谷經野豬坡而上,歐陽修登峻極峰時就是走的這條路;漢武帝登嵩山從啟母石開始沿萬歲峰東側直上;乾隆帝登嵩山走的是中嶽廟、青崗坪路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自老君洞北上,經石船、一線天、煉丹庵、十八隈直攀頂峰。比較起來,徐霞客走的是捷徑,我們的旅遊路線就選在這一條。
旅遊路線從嵩陽書院開始,經老君洞至峻極峰,登頂後沿西邊的五座塔後溝返回,至大塔寺結束,也可以原路返回。嵩陽書院海拔450m,老君洞海拔700m,公路可達老君洞,徒步登高約800m。
嵩陽書院是我國古代高等學府,宋代洛派理學家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曾在此任教。司馬光《資治通鑒》的一部分就是在嵩陽書院寫成的。院內的漢封將軍柏、門外的「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是嵩陽書院的兩大瑰寶。嵩陽書院和老君洞建在新太古代雲英閃長質片麻岩上,溝谷及公路旁有新鮮露頭可以觀察片麻岩的岩貌。老君洞又稱老母洞,背靠峻極峰,面臨逍遙谷,乃唐代著名女道士潘師正所建。
老君洞後峻極宮即「石船」附近,是嵩山群羅漢洞組與新太古代片麻岩的不整合界面,是嵩山地區「嵩陽運動」最理想的參觀點。界面及界面上下岩石出露非常清晰,它以無可爭辯的事實揭示了25億年前發生在嵩山的那場「史無前例」的地殼運動。
山勢從峻極宮開始,突然陡峻起來。沿陡坡拾級而上,時而轉進山谷,時而繞上山樑,盤旋曲折,過行宮、二仙洞、白鶴觀,即到峻極峰。峻極峰取意「嵩高唯岳,峻極於天」而得名,因乾隆皇帝在這里賦詩立碑,故又名「御碑峰」。峰頂敞平開朗,站立峰頂遙望,黃河如線,箕山似影,雲霧繚繞,峰岳連綿,河山壯麗,氣象萬千。漢武帝登嵩山時,曾在太室山頂建有「登仙台」、「萬歲亭」、「八仙壇」。武則天封禪時建有「登封壇」,立「大周升中述志碑」。乾隆帝立有「御制詩碑」。武則天於公元700年在登封壇旁丟下的金簡,1982年被唐庄農民屈西懷發現,成為稀世珍寶(現存嵩陽書院的展品為復製品,原件存河南省博物院)。
峻極峰下的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塔體用糯米汁拌黃泥壘砌,經歷近1500年的風雨地震,至今不酥不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的法王寺是嵩山最早的寺院,塔幢拱衛,松柏掩映,人稱「嵩山第一勝地」。
距今200萬年前後,嵩山發生了一次山嶽冰川,這一帶正處在冰川運動區。站立在法王寺和嵩岳寺,環望四周高山,冰川地貌如角峰、刃脊、冰斗、冰川槽谷清晰可見。
5.中嶽廟盧崖寺科學考察路線
本路線由中嶽廟開始,沿寺里河進山,至青崗坪後溝翻越埡口,順龍潭溝返回。基本上徒步行進。
路線大部分在嵩山群五指嶺組片岩分布區中,中間因青崗坪東的背斜和向斜構造使羅漢洞組上部石英岩兩次露出。沿途可以觀察嵩山群羅漢洞組及五指嶺組的地層層序、變質變形特徵,可以看到嵩山群中大型平卧褶皺及多次疊加的構造形態。
中嶽廟是中嶽嵩山的岳神廟。始建於秦,已有兩千年的歷史,黃瓦紅牆,古柏相映。七進十一層,依坡而建,是河南省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廟前有漢太室闕,廟後有黃蓋峰,都是遊人流連之地。
沿寺里河而上是盧崖瀑布景區。走過迎賓橋,經過長壽井,便是玉帶橋,通過潑水亭,登上108階的好漢階,便進入十潭河墨浪澗,個個潭水清澈透底,河谷兩岸崖陡壁立。過神會門是「一線天」奇觀,其寬不過1.5m,窄處僅容一人可過,兩壁光滑陡峭,如刀劈斧剁。
沿溝而翻過分水嶺埡口,即進入龍潭溝,龍潭溝有龍潭寺和八龍潭,景色更是迷人。
嵩山在距今200萬年前後發生過一次山嶽冰川,跑馬嶺以東即是冰川運行區。以跑馬嶺為界,東邊各山溝,包括寺里河、龍潭溝,可能都是冰川槽谷。跑馬嶺上的燈盞鍋、白石尖,是冰體向後嚙蝕山坡而形成的角峰。跑馬嶺則是由兩側冰斗或冰窖向後擴展而形成的「刃脊」。盧崖瀑布和八龍潭據專家考察,都是由冰川掘蝕、銼磨而形成的冰坎。附近尚可看到支谷與主谷會合處的冰川懸谷地貌,嵩山一帶冰川地貌經過冰期以後長時間的流水改造,面貌已經改觀,與現代冰川的典型地貌有很大差異,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冰川地貌實際上是冰川地貌經流水改造作用後的產物。
6.箕山懷古旅遊路線
箕山在嵩山之南約15㎞處,與嵩山遙相對應,海拔721m,因山形如箕而得名,因許由、巢父而馳名。相傳許由是堯、舜、禹三代宗師,因避堯的禪讓而隱居箕山。至今尚有許由冢、許由廟、許由寨、許由手植槐、許由洗耳泉以及巢父飲牛坑等文物景觀。許由是許姓始祖,每年農歷六月九日(許由祭日)、八月一日(許由誕辰)前來尋根祭祖者絡繹不絕。
箕山由二疊紀地層組成,箕山主脊是「平頂山砂岩」,東坡為上、下石盒子組,西坡為三疊紀地層。箕山以西的卷門水庫附近,是三疊系劉家溝組、和尚溝組和二馬營組的剖面測制地點,地層出露清晰完整,是嵩山地區結束海洋環境後內陸斷陷盆地中的沉積物。
箕山東北5㎞處的告城鎮,即古陽城。陽城周圍分布著大量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代以來的文化遺存,著名的有八方新石器遺址、王城崗遺址、春秋至漢的陽城遺址、古陽城遺址、周公廟、觀景台等。
告城東行五里許,即是石淙河,距今5億年前形成的寒武系白雲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形成特殊的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這種類型的地貌在我國南方廣泛發育,而在北方卻十分罕見。女皇武則天曾在石淙河建造過規模宏大的三陽宮,游樂避暑,大宴群臣,「石淙會飲」乃嵩山八景之一。人稱石淙河為「小桂林」。
7.五指嶺避暑旅遊路線
這條路線以地質景觀和山水景觀為主。由紙坊湖出發,經關口、搬倒井至鞏義市涉村。然後東行登五指嶺,由井灣返回唐庄。
紙坊湖即紙坊水庫,湖光山色十分宜人。由紙坊湖北行上山,沿路均為五指嶺組片岩,仔細觀察,可以分辨地層的原始沉積層理和後期構造片理,各種構造形跡十分生動有趣。登上山頂即是「古陽關」關口,當年尚有關牆和關門。關口的地層是寒武系辛集組的底部礫岩。1959年王曰倫等人在這里首先發現了底礫岩與五指嶺片岩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命名砂礫岩為「關口砂礫岩」。從關口開始往北經窖糧坑至鞏義市涉村,完整地出露著寒武紀、奧陶紀地層。1957年北京地質學院師生在此測制了剖面,1977年、1983年河南區調隊兩次部分重測了這條剖面,採集了大量三葉蟲化石,使這條剖面成為嵩山地區寒武系、奧陶系研究程度最高的剖面。寒武系辛集組上部的厚層含燧石團塊白雲質灰岩,層位穩定,是良好的標志層,王曰倫教授當時命名其為「搬倒井灰岩」。搬倒井村就在關口西北一里許,有泉水自山邊流出,泉口石板上顯馬蹄印。相傳昔日劉秀被王莽追趕,劉秀的人馬到此飢渴難耐,而苦於井深不可汲。劉秀一聲嘆息,井便自己搬倒,水自流而出,劉秀人馬因此獲救而去。傳說不足為信,但泉水確實甘甜。
參觀完剖面已達涉村,沿盤山公路曲折而上至五指嶺,五指嶺主峰海拔1218m,由五指嶺組、廟坡山組和花峪組岩層構成,南坡全是懸崖峭壁,山峰如五根手指,直插雲天。五指嶺山頂卻奇跡般的平坦,雞鳴狗吠,田園農舍,一派世外桃源風光,山頂有小片馬鞍山砂岩和寒武系出露。
五指嶺上氣候涼爽宜人,是理想的夏日避暑之地。
五指嶺南井灣一帶是古元古界嵩山群的「祖庭」,五指嶺組、廟坡山組、花峪組都是在這條溝里建立的。嵩山群的層序和變質變形特徵在這里都有良好的顯露。井灣附近還有特殊的推覆構造——飛來峰。「登封式鐵礦」就因井灣鐵礦在登封境內而得名。花峪磷礦、井灣油石礦都分布在井灣附近的小范圍內。
④ 馬安山地名全國有多少個
馬鞍山最被人熟知的應該是安徽省的地級市馬鞍山市了,但是很多朋友回說我所在的城市也有個馬答鞍山。今天我就盤點一下,告訴你全國究竟有多少個馬鞍山!
全國稱做馬鞍山地名的地方總共有25處,分別是,安徽省地級市馬鞍山市,香港沙田區馬鞍山,山東淄博市馬鞍山,福建省龍岩市馬鞍山,安徽肥東縣馬鞍山,歸中央省長順縣馬鞍山,重慶市南岸區馬鞍山,浙江省杭州市馬鞍山,四川省樂山市馬鞍山,四川省甘洛縣馬鞍山,江蘇省崑山市馬鞍山。
接著來:內蒙古赤峰市馬鞍山,安徽省宿州市馬鞍山,河南省安陽市馬鞍山,湖北市石首市馬鞍山,安徽省馬鞍山市馬鞍山,河南省偃師市馬鞍山,江西省會景德鎮市馬鞍山,湖南省新化縣馬鞍山,廣西柳州市馬鞍山,甘肅省正寧縣馬鞍山,四川省宣漢縣馬鞍山,廣東省從化市馬鞍山,內蒙古固陽縣馬鞍山。
除了這些地名以外,馬鞍山作為文學作品的詩詞題目出現在胡銓詩詞。也是京劇的傳統曲目,看來馬鞍山是個風水好詞啊!
⑤ 中元古代薊縣紀構造層——高山河群、汝陽群和五佛山群
薊縣紀早期地殼下降後海水上超向北進行,大致以熊耳群裂谷中心(山西省垣曲—三門峽—崤山—汝陽縣付店—方城縣拐河—確山縣瓦崗一線)為分水嶺,以西為高山河盆地,以東為汝陽-嵩箕盆地,其沉積分別劃分為高山河群、汝陽群和五佛山群。
2.1.4.1 薊縣系汝陽群
汝陽群呈南東向廣泛分布於濟源市西北、陝縣、澠池、宜陽、汝陽、汝州、魯山、葉縣、方城、舞鋼、西平、泌陽、確山,零星分布於息縣、羅山、固始境內。在濟源天台山以東—河口地區及焦作、輝縣、林州一帶的太行山區也有出露。最大厚度1883m。
汝陽群自下而上劃分為小溝背組、雲夢山組、白草坪組、北大尖組、崔庄組、三教堂組、洛峪口組。小溝背組與上覆雲夢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北大尖組與上覆崔庄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觸,其他各組間均為整合接觸。主要岩性特徵如下:
(1)小溝背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濟源市邵源鄉小溝背,由河南省地礦局第二地質隊於1980年測制。主要岩性為紫紅色礫岩、含礫粗砂岩,厚20~872m。
(2)雲夢山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汝陽縣寺溝石門根—白堂根,由關保德等(1988)重測。主要岩性為肉紅、灰白色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夾少量紫紅、灰綠色頁岩,底部為礫岩,厚140~1008m。汝陽新村以南夾一層玄武岩或安山岩(厚1~98m,向南變厚)。含微古植物3個屬,5個種,1個相似種:Pol- yporata obsoleta,P.sp.,Taeniatum cf.crassum,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T.sp.。含遺跡化石7個屬,7個種:Planolites sp.,Torrowangea rosei,Squamodictyon ?sp.,Didymaulichnus sp.,Palaeophycus striatus,Planolites montanus,P.beveleyensis。
(3)白草坪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汝陽縣寺溝白堂根白草坪,由關保德等(1988)重測。主要岩性為紫紅、灰綠色粉砂質頁岩、頁岩,夾薄層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局部夾白雲岩,厚56~245m。含疊層石2個群,2個型:Cryptozoon f.,Kussiella f.(舞鋼地區),含微古植物4個屬,8個種:Leiopsophosphaera apertus,Polyporata obsoleta,P.microporosa,P.sp.,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T.sp.。產孔狀植物碎片。含遺跡化石3個屬,3個種:Gordia gyratus,Annulatusichnus ruyangensis,A.hamatus。
(4)北大尖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汝陽縣洛峪下河西—崔庄,由關保德等(1988)重測。主要岩性為灰白色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夾灰綠、紫紅色頁岩、灰綠色海綠石砂岩、含鐵石英砂岩及白雲岩,礫屑、砂屑白雲岩、砂質白雲岩、白雲質砂岩等,厚186~426m。上部含疊層石10個群,14個型:Baicalia calica,Clavaphyton f.,Inzeria xiaodingshanensis,Tielingella tielingensis,Chihsienella chihsienensis, C.xiaodingshanensis,C.crispata,Linella changcunensis(圖2.1),Katavia gejialingensis(圖2.2), K.pygmaeus,Pseudogymnosolen mopanyuensis,P.heimaogouensis(圖2.3),Minjiaria f.,Cryptozoon f.(葉縣以南),含微古植物11個屬,18個種,2個相似種,常見主要分子有:Trachysphaeridium incras- satum,T.rugosum,T.simplex,T.cf.chihsienense,Leiopsophosphaera solim,Dictyosphaera delicata,Ar- chaeohystricho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Nucellosphaeridium sp.,Symplassosphaeridium sp.,Orygmato- sphaeridium sp.,Asperatopsophosphaera wumishanensis,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Taeniatum cf.crassum, Polythrichoides lineatus,Paleamorpha asperella,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T.sp.。含遺跡化石9個屬,12個種:Thallusichnus ruyangensis,Gordia gyratus,Urohelminthoida ruyangensis, Yunmengshanichnus ruyangensis,Paleodictyon strozzii,P.fasciiformis,Protopaleodictyon incompositum, P.ancatus,P.fasciiformis,Squamodictyon ruyangensis,Ruyangichnus loyuensis,Changchengia ichnosp.。
圖2.1 常村林涅疊層石 Linella changcunensis Rong(據關保德等,1988)
圖2.2 葛家嶺卡塔夫疊層石 Katavia gejialingensis Rong(據關保德等,1988)
圖2.3 黑毛溝假裸枝疊層石Pseudogymnosolen heimaogouensis(Cao)Cao et Yuan縱斷面光面 舞陽黑毛溝,汝陽群北大尖組
(5)崔庄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汝陽縣洛峪崔庄—龍保,由關保德等(1988)重測。主要岩性為紫紅、灰綠色頁岩、灰黑色碳質頁岩,夾海綠石砂岩、鐵質石英砂岩、泥灰岩等,底部為石英砂岩,厚115~227m。含微古植物9個屬,15個種,2個親近種:Dictyosphaera macroreticulata,Laminarites antiquissi- mus,L.sp.,Leiominucula aff.minuta,Leiopsophosphaera sp.,Lignum porosum,L.punctuiosum, L.striatum,L.sp.,Polyporata obsoleta,P.sp.,Taeniatum crassum,Trachysphaeridium cultum,T.aff.laminaritum,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T.sp.。含遺跡化石3個屬,4個種:Planol- ites sp.,Lushanichnus beiziensis,Gordia lushanensis,G.gyrates。
(6)三教堂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汝陽縣上洪澗—下洪澗,由關保德等(1988)重測。主要岩性為灰白、淡紅色石英砂岩,頂部夾海綠石砂岩,厚30~220m。含微古植物3個屬,4個種,1個親近種:Leiominucula minuta,Polyporata obsoleta,Trematosphaeridium minutum,T.aff.minutum,T.sp.。含遺跡化石:Helico- lithus yiyangensis。
(7)洛峪口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汝陽縣蔡凹,由關保德等(1988)重測。主要岩性下部為灰綠色頁岩夾灰黑色碳質頁岩,中部為紫紅色、淡紫紅色白雲質灰岩、白雲岩,上部為灰白、淺灰色白雲岩,厚30 ~220m。含疊層石6個群,8個型,2個相似型:Luoyuk- ouella luoyukouensis(圖2.4),L.regularis,L jiunudongensis(圖2.5),L.longiteniua,Parachihsienella xiaodingshanensis,Jurusa- nia lushanensis,Conophyton concelosum,C.cf.concelosum,C.cf.oculaoides,Colonnella heishanensis。含紅藻類2個屬,2個種:Protosphaeridium densum,Multisiphonia hemicirculis及微古植物18個屬,30個種,3個相似種,常見主要分子有:Trachysphaeridi- um cultum,T.aff.laminaritum,T.cf.laminaritum,T.rude, T.rugosum,T.incrassatum,T.planum,T.sp.,Stictosphaeridium cf.tortulosum,S.sp.,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Lignum striatum, L.punctuiosum,Taeniatum crassum,T.cf.crassum,Leiominucula minuta,L.aff.minuta,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 tum,T.aff.minutum,Polyporata obsoleta。
圖2.4 洛峪口洛峪口疊層石Luoyukouella luoyukouensis(據關保德等,1988)
2.1.4.2 五佛山群
僅分布於嵩箕地區,以一套碎屑岩沉積為主,頂部為碳酸鹽岩,厚978m。自下而上劃分為兵馬溝組、馬鞍山組、峽效 組、葡萄峪組、駱駝畔組、何家寨組。兵馬溝組與上覆馬鞍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馬鞍山組與上覆峽 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其他各組間為整合接觸。
北京地質學院於1972年將五佛山群頂部富產疊層石的一套白雲岩命名為紅嶺組,馬杏垣等(1975)發表介紹。紅嶺組出露范圍僅有幾平方千米,除頂部含疊層石白雲岩較穩定外,下部岩性較復雜、相變較快,與下伏何家寨組呈平行不整合或斷層接觸,本次工作認為該套疊層石白雲岩為五佛山群沉積盆地消失之前的最後階段沉積,與洛峪口組相當,因此沿用河南區測隊(1964)、河南省地質礦產廳(1989)意見,將其劃歸為何家寨組上部,歸五佛山群,主要岩性特徵如下。
圖2.5 九女洞洛峪口疊層石Luoyukouella jiunudongensis Rong(據關保德等,1988)
(1)兵馬溝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伊川縣呂店鄉兵馬溝,由河南區測隊於1964年測制。主要岩性為暗紅、灰紫紅色礫岩、砂礫岩、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粉砂質頁岩、粉砂質鐵泥質頁岩,厚546m,含微古植物4個屬,5個種:Trachysphaeridium sp.,Taeniatum crassum,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 Polyporata obsoleta。
(2)馬鞍山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偃師縣佛光鄉馬鞍山,由河南區測隊於1964年測制。主要岩性為灰紫色礫岩、紫紅、紫灰、肉紅色條帶狀石英砂岩,厚0~302m,含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 minor,T.sp.。
(3)峽 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偃師縣佛光鄉馬鞍山,由河南區測隊於1964年測制。主要岩性為灰白、紫灰、紫紅色石英砂岩,夾粉砂岩、泥質粉砂岩、頁岩、泥岩,厚24~253m。含微古植物6個屬,11個種,1個親近種: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L.sp.,Lignum striatum,L.sp.,Paleamorpha asperella, Polyporata obsoleta,Trachysphaeridium minor,T.sp.,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 T.aff.minutum,T.sp.。
(4)葡萄峪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偃師縣佛光鄉葡萄峪,由河南區測隊於1964年測制。主要岩性為青灰、黃綠、灰黃、紫紅色頁岩,夾灰黑色碳質頁岩、薄層狀細砂岩,厚130m。含微古植物23個屬,51個種,6個相似種,3個親近種,主要常見分子有:Trachysphaeridium laminaritum,T.aff.laminaritum, T.stipticum,T.rugosum,T.incrassatum,T.hyalinum,T.minor,Leiopsophosphaera apertus,L.infriata, L.effusus,L.bullata,Synsphaeridium conglutinatum,Zonosphaeridium minutum,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及 Archaeofavosina cf.simplex,Orygmatosphaeridium exile,Nucellosphaeridium zonale,Macroptycha cf.uniplicata,Kildinella sinica。
(5)駱駝畔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偃師縣佛光鄉駱駝畔,由河南區測隊於1964年測制。主要岩性為灰黃、黃色石英砂岩,底部有時有細礫岩,厚68m。含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 minutum。
(6)何家寨組
圖2.6 何窯印卓爾疊層石Inzeria heyaoensis Rong(據關保德等,1988)
圖2.7 佛光峪印卓爾疊層石 Inzeria fuguangyuensis Rong(據關保德等,1988)
代表性剖面位於偃師縣佛光鄉何家寨—紅嶺,由河南區測隊於1964年測制。主要岩性為黃綠、紫紅色頁岩、灰色灰質泥岩、含疊層石灰岩、白雲岩、泥質白雲岩,夾砂岩、粉砂岩,頂部為灰、青灰、紫紅色含疊層石灰岩、白雲岩,厚417m。含疊層石6個群,11個型:Anabaria inconspicus,A.hejiazhaiensis,A.f.,Inzeria heyaoensis(圖2.6),I.fuguangyuensis(圖2.7),Gymnosolen ramsayi,Linella hejiazhaiensis,Jurusania honglingensis(圖2.8),J.cylindrica,J.alicia,Jacutophyton mayaoensis(紅嶺地區)。含微古植物21個屬,46個種,6個相似種,4個親近種,主要常見分子有:Trachysph-aeridium aff.laminaritum,T.stipticum,T.rugosum, T.incrassatum,T.hyalinum,T.minor,Leiopso- phosphaera apertus,L.infriata,L.effusus,Synspha- eridium conglutinatum,Zonosphaeridium minutum, Pseudozonosphaera sinica,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及Kildinella sinica等。
圖2.8 紅嶺朱魯沙疊層石Jurusania honglingensis Rong(據關保德等,1988)
2.1.4.3 高山河群
主體分布於陝西省洛南地區,在河南分布於靈寶、盧氏、欒川地區,向東在南召、方城、泌陽、確山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邱樹玉等(1982)將河南地研所1962年創名的高山河組改稱為高山河群,自下而上劃分為鱉蓋子組、二道河組和陳家澗組三個組。尹鳳娟等(1987)將龍家園組底部紅紫色塊狀白雲岩由龍家園組中解體出來,建立石庄組,與汝陽群洛峪口組對比。因此本書的高山河群自上而下劃分為鱉蓋子組、二道河組、陳家澗組和石庄組,厚180~3795m。
在河南省境內一直沿用高山河組,最大殘留厚度612m。為方便與鄰省交流,本書將河南省的高山河組改稱高山河群。高山河群具有如下主要岩性特徵。
(1)鱉蓋子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陝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陳家澗,由陝西區測隊於1976年測制。主要岩性為灰白—肉紅色石英岩狀砂岩、石英砂岩、石英雜砂岩與灰綠—深灰色砂質板岩,含砂板岩互層,厚2773.9m,含蠕形動物Luonanella annllata(李文厚,1990)。
(2)二道河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陝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陳家澗,由陝西區測隊於1976年測制。主要岩性為褐灰—肉紅色中—厚層狀中粒石英岩狀砂岩與厚層狀砂質白雲岩、含砂白雲岩,厚703.4m,含疊層石10個群,14個型:Colonnella shipoensis,Litia dongqinlingensis,Kussiella cf.kussiensisi,K.tuanshanziensis, K.cf.tuanshanziensis,K.f.,Jacutophyton gaoshanheensis,Xiayingella xiayingensis,X.f.,Cryptozoon f., Stratifera f.,Irregulania f.,Gruneria cf.biwabikia,G.cf.sinensis。尹磊明等(2004)采獲疑源類11個屬,11個種: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Valeria lophostriata,Leiosphaeridia sp.,Navifusa seg- mentatus,Dictyosphaera sp.,Pterospermopsimorpha insolita,Tappania plana,Polytrichoides lineatus,Ar- chaeolada prima,Plicatidium latum,Calyptothrix geminada。
(3)陳家澗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陝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陳家澗,由陝西區測隊於1976年測制。主要岩性為灰綠色細粒石英雜砂岩、含砂板岩、板岩與灰白色厚層—塊狀中—細粒石英岩狀砂岩,底部為紫紅色中—厚層狀中—粗粒石英岩狀砂岩,局部含鐵,厚230m。
(4)石庄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陝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陳家澗,由陝西區測隊於1976年測制,北京大學地質系於1982年重測。主要岩性為紫紅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岩、疊層石白雲岩,厚87m,含疊層石6個群,8個型:Luoyukouella luoyukouensis,L.longiteniua,L.f.,Kussiella f.,Luonanella luonanensis,Colonnella heishanensis,Diplofoyma shizhuangensis,Scopulimorpha shujigouensis 。
關保德等(1988)在高山河群中采獲微古植物12個屬,22個種: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ensis, A.partialis,A.wumishanensis,A.rugosa,Archaeohystricho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A.cf.macroreticulatum, Dictyosphaera delicata,Lophosphaeridium sp.,Polyporata obsoleta,Polythrichoides lineatus,P.sp.,Proto- leiosphaeridium aff.faveolatum,Pseudozonosphaera asperella,P.verrucosa,P.sp.,Quadratimorpha sp., Taeniatum crassum,Trachysphaeridium rude,T.sp.,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T.minutum。尹鳳娟等(1990)在高山河群中采獲微古植物5個屬,11個種:Laminarites sp.,Leiofusa cf.obtusa,L.sp., Leiopsophosphaera minor,Stictosphaeridium sp.,Trachysphaeridium cultum,T.hyalinum,T.incrassatum, T.planum,T.simplex,T.sp.。
2.1.4.4 區域對比及時代劃分意見
(1)岩石地層單位對比
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之間完全可以進行組級岩石地層單位對比,其對比方案見表2.4,該方案已經基本得到公認。
表2.4 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劃分對比
(2)利用疊層石資料進行的對比和時代劃分意見
1)白草坪組、北大尖組及二道河組。
A.河南省地質科研所關保德等(1988,1996)、《河南省區域地質志》(1989)及《河南省岩石地層》(1997)認為白草坪組產疊層石Kussiella f.(喀什疊層石),Cryptozoon f.(隱生疊層石),與燕山地區長城系團山子組—楊庄組底部的疊層石組合面貌十分相似,時代為薊縣紀早期;北大尖組疊層石組合以Chihsienella(薊縣疊層石),Tielingella(鐵嶺疊層石)及Baicalia(貝加爾疊層石)等高大的柱狀分叉疊層石分子為代表,反映了薊縣紀晚期的疊層石面貌,時代為薊縣紀晚期。
B.河南省地質科研所關保德等(1988,1996)認為高山河群(二道河組)產疊層石Kussiella f.(喀什疊層石),Cryptozoon f.(隱生疊層石),Irregulania f.(不規則疊層石),Litia dongqinlingensis(東秦嶺微小疊層石)等,與汝陽群白草坪組疊層石組合面貌相似,時代為薊縣紀早期。
C.山西區調隊武鐵山(1982)、武鐵山等(1988)、西北大學地質系翦萬籌等(1990)、《山西省岩石地層》(1997)及《陝西省地質圖》(1999)認為高山河群二道河組產疊層石Kussiella cf.tuan shanziensis(團山子喀什疊層石),Kussiella cf.kussiensisi(喀什喀什疊層石),Gruneria cf.biwabikia(比瓦比克格魯納疊層石),Cryptozoon f.(捲心菜疊層石)、Xiayingella f.(下營疊層石)等,在燕山地區這些化石都是長城系的代表分子,時代為長城紀。
2)洛峪口組、何家寨組及石庄組。
A.河南省地質科研所關保德等(1988,1996)、《河南省區域地質志》(1989)及《河南省岩石地層》(1997)認為洛峪口組疊層石組合以Luoyukouella(洛峪口疊層石),Gymnosolen(裸枝疊層石),Anabaria(阿納巴爾疊層石),Inzeria(印卓爾疊層石),Parachihsienella(擬薊縣疊層石)等一些分叉復雜的疊層石分子為代表,伴生有Conophyton(錐疊層石)和紅藻類Praesolenopora liaoningen- sis(遼寧前管孔藻),Multisiphonia hemicirculis(半圓形多管藻),時代為青白口紀。
B.河南省地質科研所關保德等(1988,1996)、《河南省區域地質志》(1989)及《河南省岩石地層》(1997)認為何家寨組疊層石組合以Luoyukouella(洛峪口疊層石),Gymnosolen(裸枝疊層石),Anabaria(阿納巴爾疊層石),Inzeria(印卓爾疊層石),Parachihsienella(擬薊縣疊層石), Jurusania(朱魯沙疊層石)等一些分叉復雜的疊層石分子為代表,伴生有Conophyton(錐疊層石)和紅藻類Praesolenopora liaoningensis(遼寧前管孔藻)、Mulisiphomia hemicirculis(半圓形多管藻),時代為青白口紀。
C.西北大學地質系翦萬籌等(1987,1990)認為石庄組疊層石以Luoyukouella(洛峪口疊層石)為代表,主要屬種有:Luoyukouella luoyukouensis(洛峪口洛峪口疊層石),L.longiteniua(細長洛峪口疊層石)及Colonnella heishanensis(黑山圓柱狀疊層石)等,與汝陽群洛峪口組疊層石組合面貌相似,時代為薊縣紀早期。石庄組及洛峪口組之下地層(包括高山河群鱉蓋子組—陳家澗組,汝陽群雲夢山組—三教堂組)時代為長城紀。
D.山西區調隊武鐵山(1982)認為產Luoyukouella luoyukouensis(洛峪口洛峪口疊層石)及紅藻類的洛峪口組,應對比為燕山地區長城系頂部團山子組。
3)利用其他化石資料進行的對比和時代劃分意見。
A.尹磊明等(2004)認為山西水幽剖面劃分的汝陽群北大尖組(本書認為應為高山河群二道河組)產具刺疑源類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Tappania tubata,及球形、舟形疑源類等,時代為中元古代晚期。
B.《中國各地質時代地層劃分與對比》(2005)一書中認為紅嶺組(本書稱何家寨組上部)含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sp.(光球藻),Pseudozonosphaera nucleolata(眼球擬環球形藻),時代為震旦紀下統,何窯組(本書稱何家寨組)為青白口系。
(3)同位素測年資料
1)在汝陽群中目前已有的測年資料有:雲夢山組下部火山岩Rb-Sr法年齡為1283±378Ma,確山地區白草坪組(石英岩、絹雲石英片岩、鉀長淺粒岩等)Rb-Sr法年齡為1044.36Ma(1:5萬任店幅,1986),北大尖組6個海綠石K-Ar年齡值,平均為1183±73Ma(馬國乾等,1980),崔庄組3個海綠石K-Ar年齡值,平均為1160Ma(關保德等,1980),三教堂組6個海綠石K-Ar年齡值,平均為1082±51Ma(關保德,1988)。在洛峪口組白雲岩中獲U-Pb法年齡855Ma(周洪瑞,1999)。在崔庄組頁岩中獲Ar-Ar法年齡為1125±3Ma(劉鴻允等,1999)。
2)關保德(1988)在五佛山群峽 組中獲海綠石K-Ar法年齡1180Ma。
3)李欽仲等(1985)在高山河群下部絹雲母板岩中獲Rb-Sr法年齡1394±42Ma。
(4)區域變質特徵
分布於魯山以北的汝陽群沒有變質,以南變質程度逐漸增高,確山胡廟地區變質程度達低綠片岩相絹雲母帶(上覆董家組沒有發生變質),瓦崗地區最高達綠片岩相黑雲母帶(1:5萬瓦崗幅,1986)。
分布於靈寶市朱陽鎮以北的高山河群沒有變質,以南變質程度逐漸增高,分布於方城地區的高山河群(未分組)變質程度達低綠片岩相綠泥石帶—絹雲母帶(1:5萬四里店幅,1989;1:5萬保安幅,1995)。
汝陽群頂部的洛峪口組在汝州市寄料鎮陽坡剖面厚223m,其上被羅圈組平行不整合覆蓋,表明洛峪口組原始沉積厚度可能還要更大一些。魯山以南洛峪口組一般殘余厚度僅為30~50m,葉縣石門—方城縣小頂山一帶全部被剝蝕,表明在洛峪口組沉積後地殼曾發生過由南向北的抬升運動,發生較長時期剝蝕作用,致使洛峪口組缺失170~220m以上,其後再度下降重新接受黃連垛組沉積。相同的情況是高山河群頂部的石庄組僅在局部地區保留,最大殘余厚度87m;1:5萬區域地質調查證明在南、北向直線距離24km的范圍內,高山河群(未分組)被剝蝕了約270m(1:5萬官道口幅、盧氏縣幅,2000)。表明在高山河群沉積後地殼曾發生過由南向北的抬升運動,發生較長時期剝蝕作用,致使高山河群至少缺失270m以上,其後再度下降重新接受官道口群沉積。關保德等(1988)將使得汝陽群沉積盆地抬升、剝蝕的構造運動命名為下湯運動,時間為1000Ma前。在下湯運動中分布於板塊南緣內陸俯沖帶內的汝陽群及高山河群發生了由南向北變弱的區域變質作用。
(5)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時代劃分意見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與下伏長城系熊耳群呈平行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接觸,底界面一致,都是在熊耳群裂谷盆地閉合(王屋山運動)之後、地殼再次下降形成的,因此汝陽群、五佛山群及高山河群的形成時代一定晚於王屋山運動,即不可能形成於長城紀。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沉積盆地都是在同一次構造運動——下湯運動中消失的,因此汝陽群、五佛山群及高山河群的形成時代一定早於下湯運動。因此可以確定介於王屋山運動與下湯運動界面之間的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屬同一構造層,形成時代為1400~1000Ma(薊縣紀)。這與尹磊明等(2004)利用疑源類化石劃分的成果一致。北大尖組與崔庄組之間的整合-平行不整合界面,是海平面大幅度降低形成的界面,不能作為構造層的劃分依據。
在汝陽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的頂部均采獲以Luoyukouella(洛峪口疊層石)為代表的疊層石,但對其時代歸屬意見有長城紀、薊縣紀早期和青白口紀3種。這個資料充分說明疊層石更多反映的是環境信息,在相同或相近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疊層石形態特徵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作為相同地質時期岩石地層單位劃分對比的依據;在地質歷史的長河中相同或相近的沉積環境曾多次重復出現,因此具有同一形態特徵的疊層石不能作為時代劃分依據。
⑥ 偃師縣的鄉鎮
第二節鄉鎮
城關鎮
城關鎮位於隴海鐵路偃師車站周圍,北倚虎頭山與邙嶺鄉為鄰,東、南、西三面連城關鄉,約介於北緯34°43′至34°44′、東經112°46′至112°47′之間,面積4.8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屬半坡半灘地區。
民國25年,縣治遷至與槐廟北部毗連的新城,因槐廟交通便利,商業增加,逐漸發展成鎮。當時僅有五條短而窄的土街。1948年在自然鎮的基礎上成立槐廟鎮,鎮政府駐地槐廟村,歸一區管轄。1953年改屬二區管轄。1956年撤區,改鎮為槐廟中心鄉,轄槐廟、老城、西(寺庄)後(庄)、杜樓4個鄉。後取消中心鄉,改槐廟為大鄉,轄槐廟、西後兩個小鄉。1957年槐廟並入老城鄉。1958年屬老城公社管轄。1961年增設老城區槐廟鎮人民公社,轄槐廟、新城兩個大隊和城區。同年又改為槐廟鎮,轄槐廟、新城、新新、東寺庄、西寺庄、高庄、後庄、石硤、窯頭等9個大隊。1962年並入城關公社。1964年單獨設鎮,因轄區靠近縣城,故名城關鎮。1968年撤鎮,並入城關公社。1981年6月恢復城關鎮,鎮政府駐地縣城槐新路南段。1985年,鎮轄縣城和槐廟、新城、新新3個村,39個村民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等。工業有機械、建築、化工、製鞋、印刷、塑料、傢具、電線、食品等。鎮辦小學2所,初中1所。
山化鄉
山化鄉位於縣境東北部,東、北鄰鞏縣康店鄉,西與城關、邙嶺鄉接壤,南臨伊洛河同鞏縣回郭鎮相望。約介於北緯34°43′至34°47′,東經112°49′至112°56′之間,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62271畝。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屬邙山嶺,由於山洪沖刷,水土流失,形成南北羽狀溝壑,山地佔全鄉面積的80%;南部沿伊洛河為帶狀沖積平地。該鄉邙山腳下蘊藏有豐富的石灰岩。
山化鄉轄區原屬縣一區管轄。1958年歸老城公社管轄。1961年設老城區,轄老城、東寺庄、山化、馬窪、槐廟鎮、牛庄6個公社。1962年撤區並社,將山化、馬窪兩個公社和老城公社的湯泉、東屯大隊合並建成山化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社為鄉。1985年全鄉轄石家莊、寺溝、忠義、台溝、山化、王窯、東屯、湯泉、藺窯、關窯、張窯、牙庄、馬窪、光明、游殿、新光、新油17個村,257個村民小組,10459戶,47355人。鄉政府駐地位於山圪垯與化村之間。區內有初中1所,八年制學校17所,衛生院1所,電影放映隊4個。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穀子、紅薯、煙葉、西瓜、蘋果等。工業有機械製造、化工、製鞋、制磚、電線、瓶蓋等廠家。隴海鐵路、偃師——鞏縣公路平行橫穿東西,交通便利。文物古跡有宋「會聖宮」碑和北魏寺溝造像碑,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關鄉
城關鄉因其所轄區域分布在縣城周圍而得名。東接山化鄉,西連南蔡庄鄉,南臨洛河和岳灘鄉相望,北和邙嶺鄉為鄰。約介於北緯34°42′至34°45′,東經112°44′至112°49′之間。總面積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930畝。該鄉北依邙山,南瀕洛河,屬半坡半灘地區。
現城關鄉轄區,1958年分屬老城和南蔡庄公社。1969年城關鎮並入城關公社,劃出虎頭山以北的部分村歸邙嶺公社。1981年又劃出槐廟、新城、新新3個大隊和城區,組建城關鎮。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城關鄉有窯頭、北窯、城西、城南、城北、許庄、齊庄、東寺庄、西寺庄、高庄、塔庄、後庄、石硤、大槐樹、杏園、赫田寨、新寨、前杜樓、後杜樓、潘屯共20個村,207個村民小組,9215戶,41535人。鄉政府駐地位於縣城民主街西段北側。區內高中1所,初中6所,八年制學校3所,小學16所。有電影隊2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等,寺庄的銀條為偃師縣特產。工業有機械製造、電子電器、傢具製造、石料加工、印刷、製鞋、服裝加工等。隴海鐵路、310國道從境內穿過,交通便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商城遺址、杜甫墓和「大唐三藏聖教序」碑。
邙嶺鄉
邙嶺鄉因位於縣北邙山嶺上而得名。東接山化鄉和鞏縣康店鄉,南連城關鄉和南蔡庄鄉,西部和北部同孟津縣接壤。全鄉約介於北緯34°45′至34°48′,東經112°39′至112°40′之間,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707畝。該鄉地處邙嶺中段,屬丘陵地區,東西走向,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兩坡坡度為60°,山麓形成羽狀沖積溝;上部平坦,為較厚的黃土層覆蓋。該區屬缺水地區。
1958年,現邙嶺鄉轄區分屬南蔡庄和老城公社。1969年3月始置邙嶺公社。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下轄牛庄、周家山、吉家溝、古路溝、牛庄新村、楊庄、省庄、申陽、蘭庄、東蔡庄、西蔡庄、丁門口、趙坡、劉坡共14個村,164個村民組,7289戶,31198人。鄉政府駐地楊庄。區內有初中1所,八年制學校7所,小學7所。有電影放映隊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等。中草葯防風為當地特產,俗稱「邙風」。有機械修理、化工、冶煉、壁紙等廠家。區內有偃師——邙嶺公路。文物古跡有伯夷叔齊墓,位於首陽山之巔。
南蔡庄鄉
南蔡庄鄉位於縣西北部,東與城關鄉為鄰,西與洛陽市郊區和孟津縣毗連,南臨洛河,與岳灘、翟鎮、佃庄3個鄉相望,北依邙山,與邙嶺鄉接壤。約介於北緯34°42′至34°46′,東經112°36′至112°43′之間。總面積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529畝。地勢北高南低,呈北窄南寬不規則形狀。北部屬丘陵,水源缺乏;南部為洛河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水源充足。
南蔡庄鄉在民國時期稱義井鄉,鄉公所在大冢頭村的呂不韋冢上。1948年偃師解放後劃歸二區管轄。1953年劃歸三區,區政府設在南蔡庄村。1956年撤區,小鄉合並大鄉,南蔡庄為大鄉。1958年,成立南蔡庄公社,因公社機關駐地在南蔡庄村而得名。1961年設南蔡庄區,下轄香峪、杜樓、白村、石橋、西蔡庄、東蔡庄6個公社。1962年撤區並社,將杜樓公社所轄大隊劃歸城關公社,其餘仍歸南蔡庄公社。1969年春,將南蔡庄公社所屬邙嶺上的8個大隊劃歸邙嶺公社。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南蔡庄鄉轄南蔡庄、古城、城東、前紙庄、後紙庄、大冢頭、墳庄、香峪、溝口頭、新莊、羊二庄、白村、魚骨、前張、後張、義井、龍虎灘、韓旗、保庄、寺里碑、石橋、寨後、郭墳、邢溝共24個村,205個村民組,10068戶,43553人。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學校3所,小學21所。有電影放映隊1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紅薯等。工業有機制磚瓦、鋼木傢具、鑄造、造紙、塑料製品、針織等。隴海鐵路、310國道橫貫東西。有漢魏洛陽故城、北齊平等寺造像碑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佃庄鄉
佃庄鄉位於縣西伊洛河之間。東接翟鎮鄉,西與洛陽市郊區李樓鄉相連,北與洛陽郊區白馬寺鄉和本縣南蔡庄鄉隔洛河相望,南隔伊河鄰李村鄉。約介於北緯34°40′至34°43′,東經112°34′至112°38′之間。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011畝。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地面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
該鄉原屬洛陽縣轄區,1955年12月劃入偃師縣。1956年1月設佃庄中心鄉,同年分建佃庄、酒務兩個大隊。1958年歸翟鎮公社管轄。1961年歸翟鎮區管轄。1962年撤區單設佃庄公社。1983年變社為鄉。1985年轄有西馬庄、東馬庄、後石罷、大郎、酒務、西石橋、東石橋、牛王莊、河頭、佃庄、碑樓、王圪垯、相公庄、倪庄、東大郊、西大郊、朱圪垯、關庄共19個村,194個村民組,7861戶,35304人。鄉政府駐地佃庄村。區內有初中3所,八年制學校10所,小學9所。農產品有小麥、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工業有造紙、紙箱、機械、化工、掛面、服裝加工等。岳灘——安樂窩公路經過境內。文物古跡有東漢、西晉太學遺址和辟雍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翟鎮鄉
翟鎮鄉位於伊、洛河之間,東鄰岳灘鄉,西連佃庄鄉,南臨伊河,北傍洛河。約介於北緯34°40′至34°42′,東經112°38′至112°41′之間。總面積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105畝。該鄉地處伊、洛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
今翟鎮鄉轄區,以翟鎮村為界,其西部村莊(含翟鎮)原屬洛陽縣六區管轄,東部的王七、卧龍、甄庄等村原屬偃師。1955年西部村莊歸屬偃師。1958年成立翟鎮公社,因公社機關駐翟鎮而得名。1961年設翟鎮區,下轄佃庄、酒務、東大郊、翟鎮、岳灘、佛灘頭、喂庄7個公社。1962年撤區,恢復翟鎮公社建置。1983年改社為鄉。1985年轄翟東、翟西、寧南、寧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爐庄、東窪、西窪、北許、二里頭、四角樓、圪壋頭、前李、甄庄、王七、卧龍、前王共19個村,196個村民組,7857戶,36067人。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2所,八年制學校8所,小學9所。有影劇院1座,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等。工業有針織、糠醛、油漆化工、石油化工、鐵鑄、印染、造紙、乳膠等。岳灘——安樂窩公路橫穿東西,簡易公路成網。著名的夏、商二里頭遺址位於該鄉北部,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灘鄉
岳灘鄉位於伊、洛河之間東部沖積平原上。東濱伊、洛兩河匯流處,西鄰翟鎮鄉,北同城關、南蔡庄鄉以洛河為界,南與顧縣鄉隔伊河相望。約介於北緯34°40′至34°42′,東經112°43′至112°47′之間。總面積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291畝。該鄉一馬平川,土地肥沃,但地勢低窪易澇。
1958年,岳灘鄉轄區歸翟鎮公社管轄。1961年設翟鎮區,下設岳灘、佛灘頭、喂庄3個公社。1962年撤區並社,建岳灘公社,因轄區內岳灘村種植小麥以科學的管理方法及高產、穩產、低成本而聞名全國,故名。1983年易社為鄉。1985年轄有岳灘、東庄、王莊、前馬郡、後馬郡、寇圪垯、趙庄寨、趙庄街、黃大王廟、周堂、佛灘頭、仝庄、尚庄、喂南、喂北、東谷、西谷、堤頭共18個村,183個村民組,7821戶,35257人。鄉政府駐地寇圪垯。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3所,八年制學校9所,小學9所。有電影放映隊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工業有造紙、紙箱、電器、化工顏料、塑料、汽車配件、針織等。310國道縱貫南北,岳灘——安樂窩公路橫穿東西,交通便利。
緱氏鄉
緱氏鄉位於偃師縣南部,萬安山青羅山峰北麓,白雲嶺以南。東連府店鄉和鞏縣魯庄鄉,西接大口鄉和高龍鄉,南與佛光鄉為鄰,北和顧縣鄉接壤。約介於北緯34°31′至34°38′,東經112°45′至112°50′之間,總面積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083畝。該鄉屬丘陵地區,地勢南高北低。礦藏分布於沿山5公里地帶,主要有:鋁礬土,儲量566萬噸;大理石,主要品種為石墨玉、「虎皮黃」,主要儲藏區在邢村南,長寬各1公里,厚3米,儲量3.3萬立方米;白雲石,含鎂37%左右,儲量4.5萬立方米;煤,儲量豐富,縣在劉庄建有煤礦。
1948年,緱氏鄉屬第四區管轄。1958年,建立緱氏公社,因機關駐地緱氏,故名。1961年改為緱氏區,轄緱氏、官莊、扒頭、柏谷塢、營防口、顧縣、段灣7個公社。1962年撤區,恢復緱氏公社(白雲嶺以北地區另組建顧縣公社)。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緱氏、化寨、盆窯、程子溝、崔河、鄭窯、裴村、南家村、雙泉、劉庄、孫坡、邢村、布村、扒頭、官莊、李庄、唐僧寺、馬河、柏谷塢、金屯、王灣、馬屯、賈屯、滹沱24個村,262個村民組,12288戶,55961人。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學校8所,小學16所。有影劇院1座,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煙葉等。工業有油漆化工、耐火材料、鋼木傢具、琉璃瓦燒制、真空鍍膜、皮毛、製革等。偃師——登封公路和顧縣——劉庄公路南北貫穿鄉境。有原始社會灰嘴遺址、唐太子恭陵,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顧縣鄉
顧縣鄉位於偃師縣中部。東接鞏縣回郭鎮,西接高龍鄉,南與緱氏鄉為鄰,北同岳灘、城關鄉隔伊河、伊洛河相望。約介於北緯34°38′至34°40′,東經112°43′至112°49′之間。總面積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851畝。地勢南高北低,界線分明。南部丘陵,地面起伏較大,水源缺乏,面積佔全鄉的70%;北部為伊河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水源豐富。
1958年,今顧縣鄉轄區屬緱氏公社管轄。1962年設顧縣公社,因機關駐顧縣村,故名。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回龍灣、史家灣、營防口、楊村、木閣溝、中宮底、西宮底、曲家寨、東王村、安灘、顧縣、苗灣、李灣、段東、段西共15個村,255個村民組,11978戶,51448人。區內有初中3所,八年制學校12所,小學3所。有影劇院2座,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等。工業有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機械、染料化工、大麥芽、礦山機械、彈簧、針織、服裝等。顧(縣)龍(門)公路、310國道穿越鄉境,交通便利。
府店鄉
府店鄉位於偃師縣東南部。東接登封縣城關鄉,西連緱氏鄉,南與佛光鄉交界,北與鞏縣魯庄鄉為鄰。約介於北緯34°31′至34°35′,東經112°48′至112°58′之間。總面積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571畝。該鄉屬丘陵地區,地勢西高東低。礦藏資源有煤、鋁礬土、大理石、花崗岩、石灰岩等。
府店公社建立於1958年,因機關駐地府店村,故名。1961年改為府店區,轄府店、口孜、管茅、參駕店、朱窯、佛光6個公社。1962年撤區並社,牛窯、佛光兩個公社合並到佛光公社,其餘4個公社合並為府店公社。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有劉村、府店、辛寨、周寨、西管茅、東管茅、西口孜、廟前、夾溝、寨孜、雙塔、參駕店、韓庄、唐窯15個村,183個村民組,7549戶,36278人。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學校5所,小學10所。有電影放映隊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煙葉、蘋果等。有鋁礦石、琉璃瓦、高鋁耐火磚、耐火水泥、凈水劑、化工、石料等廠礦。境內有營(防口)登(封)和府(店)佛(光)公路通過。文物古跡有春秋滑國故城、唐升仙太子碑,均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佛光鄉
佛光鄉位於偃師縣東南的萬安山北麓。東接登封縣城關鄉,西與緱氏、大口鄉毗鄰,南接登封縣君召鄉,北與府店鄉交界。約介於北緯34°28′至34°32′,東經112°49′至112°56′之間,總面積65.7平方公里。該鄉四面環山,南高北低,溝壑縱橫,石厚土薄,可耕土地14387畝。境內有雞鳴山、香爐寨山、馬鞍山、小槐樹山、青羅山、黃龍洞山等。
佛光鄉轄區原屬府店公社。1962年12月設佛光公社,因機關駐地佛光寺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佛光、東窯、來定、柏峪、安樂、杏溝、楊窯、史家窯、曹窯、牛窯、任窯、車李12個村,91個村民組,7821戶,13428人。區內有初中1所,小學12所,電影放映隊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煙葉等,有林地面積14400餘畝。工業有機械、建材、采礦等。有公路通往縣城。
大口鄉
大口鄉位於縣境南部萬安山北麓。東接緱氏鄉,西鄰寇店鄉,南與登封縣潁陽鄉、伊川縣江左鄉毗鄰,北與高龍鄉接壤。約介於北緯34°29′至34°34′,東經112°40′至112°46′之間。總面積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380畝。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淺山區,丘陵溝壑交錯;北部為山前坡地,地勢緩平。該鄉南部山區及沿山區丘陵3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蘊藏有大量的大理石、花崗岩、鋁礦石、石灰石和煤,已探明的儲量有:鋁礬土1000萬立方米,大理石2億立方米,水泥灰岩5764立方米。
1958年,大口公社轄現在的大口、高龍兩個鄉及寇店鄉的東半部村莊。1961年設大口區,轄大口、肖村、焦村、高龍、鋪劉五個公社,其餘劃歸寇店區。1962年撤區並社,恢復大口公社。1966年7月,將大屯、郭屯、郜寨以北的16個大隊組建成高龍公社。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大口、張村、溫村、袁寨、韓村、草廟、呂橋、後周、經周寨、經周村、肖村西寨、肖村南寨、肖村、鐵村、東山張、東馬村、焦村、翟灣、董村、宋村、翟寨、引禮寨、郭村、曹寨共24個村,221個村民組,9300戶,41005人。鄉政府駐地大口村。區內有初中3所,八年制學校6所,小學19所。有影劇院1座,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等。工業有耐火材料、建築材料、石雕、化工等。火神凹通往焦村的公路在境內通過。有清防旱碑一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龍鄉
高龍鄉東與緱氏、顧縣鄉接壤,西同寇店鄉相連,南鄰大口鄉,北和翟鎮鄉隔伊河相望。約介於北緯34°35′至34°39′,東經112°34′至112°44′之間,總面積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698畝。地勢南高北低,屬山前沖積坡地,多數耕地平坦,土質肥沃。
該鄉因政府駐地高龍村而得名。今轄區1958年屬大口公社。1961年大口區內曾設高龍公社,僅轄8個大隊。1962年撤區並社,仍歸大口公社管轄。1966年7月增設高龍公社。1983年易社為鄉。1985年轄高龍、郜寨、姬橋、石牛、辛村、高崖、趙寨、半個寨、五岔溝、逯寨、陶花店、鋪劉、左村、大屯、郭屯、謝村共16個村,158個村民組,7266戶,32038人。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4所,八年制學校2所,小學14所。有電影隊4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等。有鋁鎂不燒磚、鑄造、潤滑油、橡塑添加劑、石油鑽探泥漿稀釋劑、電子原件等廠。高龍小磨香油聞名豫西。顧縣—龍門和火神凹—焦村公路穿越鄉境,交通方便。
諸葛鄉
諸葛鄉位於縣境西南部。東與李村鄉接壤,西鄰洛陽市郊區龍門鎮及關林鄉,南隔萬安山與伊川縣彭婆鄉相連,北與佃庄鄉隔伊河相望。約介於北緯34°31′至34°34′,東經112°29′至112°34′之間。總面積6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478畝。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系淺山區,中部為山前沖積坡地,北部是伊河沖積平原。礦藏資源豐富,主要蘊藏在南部山區,有石灰石、水泥石、白雲石、石英石、大理石、沸石等,儲量之大,可供百年開采。
諸葛鄉轄區原屬洛陽縣八、十區管轄,1955年12月並入偃師縣。1958年歸李村公社管轄。1961年劃歸李村區,設諸葛、王府、楊溝三個公社。1962年撤區並社,建立諸葛公社,因公社駐地諸葛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康莊、東棘、西棘、方樓、譚翟、王府、梁村、道湛、諸葛、司馬、西馬村、楊堂、劉井、西韓村、劉窯、楊溝、西山張、潘溝、上徐、下徐、蘇溝、白塔、劉溝共23個村,245個村民組,9052戶,43204人。區內有高中1所,八年制學校15所,小學7所。有影劇院、文化站各1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等。有水泥、油氈、澱粉、石英砂、葡萄糖等廠。顧縣——龍門公路東西穿越鄉境,交通便利。
寇店鄉
寇店位於縣境西南部。東與高龍、大口鄉毗連,西同李村鄉接壤,南隔萬安山和伊川縣交界,北與翟鎮鄉隔伊河相望。約介於北緯34°29′至34°39′,東經112°37′至112°41′之間,總面積9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022畝。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屬淺山區;中部為山前坡地,地勢較平;北部為伊河沖積平原。礦藏主要有煤、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等,已探明花崗岩、大理石儲量為4億立方米。
寇店鄉原屬洛陽縣管轄,1955年12月並入偃師縣。1958年,轄區以東沙河為界,河東屬大口公社,河西屬李村公社。1961年設寇店區,下轄寇店、朱窯、封溝、常村、窯溝、龐村6個小公社。1962年撤區,建寇店公社,因機關駐地寇店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寇店鄉轄朱窯、五龍、水泉、韓寨、楊裴屯、沙溝、寇店、干村、李家村、九賢、新莊、東朱村、封溝、李家寨、舜帝廟、常村、杜寨、劉李、大王、二教塔、東龐村、西龐村、掘山、大庄、趙屯、門庄、草店、窯溝、彭店、彭店寨、軍屯、白草坡共32個村,324個村民組,13497戶,61755人。區內有初中5所,八年制學校13所,小學19所。有電影放映隊5個,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紅薯、穀子、棉花等。工礦業有花崗岩開采與加工、石雕、化工、耐火材料、水泥等。掘山至伊川縣呂店的公路在境內通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北魏水泉石窟。
李村鄉
李村鄉位於縣境西南部。南依萬安山,以此山為分水嶺與伊川呂店鄉交界,北隔伊河與佃庄鄉相望,東連寇店鄉,西鄰諸葛鄉。約介於北緯34°31′至34°39′,東經112°33′至112°40′之間。總面積8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139畝。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南部為山麓地帶,中部是丘陵地區,北部系伊河沖積平原。該鄉位於偃(師)龍(門)煤田之腹地,並有豐富的石灰岩、花崗岩和白雲岩等礦藏資源。
李村鄉原屬洛陽縣轄,1955年12月並入偃師縣。1958年建立李村公社,因公社駐地李村得名。轄李村、諸葛及寇店鄉沙溝以西各村。1961年設李村區,下轄李村、諸葛、提庄、王府、楊溝、陳溝、袁付6個小公社,57個大隊。1962年撤區,恢復李村公社,轄25個大隊,其餘分別劃歸寇店、諸葛公社。1983年11月易社為鄉。1985年轄李南、李北、李東、李西、南寨、武屯、西李、提庄、上庄、下庄、東柿園、西柿園、石罷、袁付、新民、楊灣、白塔、申明、油趙、偏橋、袁溝、魏村、陳溝、雷溝、老井、耿溝、南宋、東宋、葦園共29個村,336個村民組,12941戶,62188人。區內有高中1所,初中2所,八年制學校12所,小學17所。有影劇院2座,衛生院1所。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煙葉等。有酶制劑、化工染料、印刷、弧形玻璃製造、造紙、機械等廠家。顧縣——龍門公路橫穿鄉境,有定時班車通縣城和洛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