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學校公共服務制差方案

學校公共服務制差方案

發布時間:2022-07-09 04:44:33

⑴ 義務教育學校如何強化弱勢學生群體優先享公共服務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准》(以下簡稱《管理標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指出,新頒布的《管理標准》在保障學生權益中,強化了弱勢學生群體享有公共服務優先原則;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進一步體現提升學生生活技能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要求。

三是整合了相關管理條目。我們吸收各地各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對《管理標准(試行)》中少量存在重復、交叉的條目進行了統籌整合,調整了相關任務內容和具體要求,使管理職責、管理任務、管理要求之間的邏輯對應關系更為科學、合理,既明確學校內涵管理中的底線要求,又給各地及學校留下了充分的自主管理和探索實踐空間。

四是聚焦細化了有關要求。在保障學生權益中,強化了弱勢學生群體享有公共服務優先原則;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進一步體現提升學生生活技能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在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中,更加突出師德和教學教研能力建設;在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中,細化了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的具體要求;在營造和諧安全環境中,進一步強調構建體制機制、增強實戰演練和確保學校合法權益;在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中,進一步體現從嚴治黨、依法治校的要求。

⑵ 學校的服務中心管理制度怎麼寫

為加強校園飲食服務管理,提高飲食衛生水平和服務質量,確保廣大師生的飲食衛生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一、衛生管理
1、組織措施
總公司成立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小組,成員由總公司分管領導、飲食服務中心及辦公室、采購部、醫療服務中心負責人組成,負責落實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嚴防食物中毒,確保師生就餐安全。
建立學習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衛生知識教育,學習和掌握食品衛生法規及常識,不斷強化衛生意識,提高職工講衛生的自覺性。
2、執行標准
(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2)嚴格執行衛生、商業等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食品加工、銷售及飲食業衛生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
(3)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關於學校飲食衛生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
3、個人衛生
(1)不留長發、長指甲、長鬍子,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
(2)上崗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潔、衛生的飲食服務形象。
(3)上崗不準吸煙、赤腳,不準穿拖鞋、背心,不準穿工作服上衛生間。
(4)崗前、便後應洗手。
(5)每年應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持衛生合格證上崗。
(6)患有肝炎、肺結核、皮膚病、痢疾、傷寒等傳染性疾病者不準從事飲食工作。
4、餐廳衛生
(1)地面、餐桌、坐凳、電器設備、窗、牆壁等保持整齊、清潔,無油污、無灰塵。
(2)餐廳保持通風好、光線好,就餐環境舒適、優雅。
(3)防蠅、防塵設備齊全,定期消毒滅蠅,防止傳染病。
(4)售飯用具、食品容器、售飯台保持清潔,菜有防蠅罩,主食品有蓋布,並保持干凈。
5、操作間衛生
(1)地面保持清潔,門窗明亮潔凈。
(2)各種炊具、用具、操作台擺放整齊,生熟分開,成品隔離存放,並有明顯標記。餐具做到: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
(3)灶台清潔,調料盆放置有序。炊具經常洗刷,要求達到木見本色、鐵器發亮。
(4)所有機械用完後及時進行保養、擦拭,並保持清潔。
(5)冰箱、冰櫃、保鮮櫃專人管理,經常檢查,定期除霜,生熟食品分開存放,櫃內無異味。
(6)生菜上架,先洗後做。
(7)水池保持清潔,素池、葷池分開,上下水道暢通,排水溝定期清理,無垃圾、無異味。
(8)門窗有防蠅、防塵、防鼠設施。室內通風、光線好。
6、環境衛生
(1)食堂周圍環境衛生區干凈,無雜物、無死角。
(2)食堂周圍牆壁干凈,無亂貼亂畫,亂搭亂掛。
(3)洗碗池清潔,上、下水暢通。
(4)剩菜、剩飯倒人滑水桶,每天清除,滑水桶加蓋。
(5)爐渣、垃圾等及時清理,做到一日三清,垃圾倒到指定位置。
(6)環境衛生採取「四定」:定人、定物、定時間、定質量。劃片分工、包干負責。
7、倉庫衛生
(1)倉庫要有防鼠、防蠅、防潮、防火、防盜等措施。
(2)倉庫要及時整理清掃,做到地面無垃圾,貨架無積灰,物品擺放整齊有序。
(3)嚴把入庫關,凡腐敗、變質、生蟲有毒、有害食品不準入庫。
(4)庫存食品按類別上架存放,糧食存放應隔牆高地15公分以上。各種調料容器加蓋,並有標記。
(5)出庫物品做到先進先出,易壞先用,發現問題及時妥善處理。
(6)倉庫內嚴禁存入易燃、有毒物品,禁止存入其它雜物和私人物品。
8、總結評比
飲食管理中心每周對各食堂檢查2—3次,每月總結評比一次,公布評比結果,對評出的衛生清潔單位懸掛流動紅旗或貼「清潔」標志。

二、伙食管理
1、飲食管理中心督促各食堂定期公布主、副食市場價格,食堂飯菜份應份量充足,價格合理,真正質價相符。
2、食堂經營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飲食行業規范和崗位職責要求辦事,實施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使用文明用語,掛牌微笑服務,嚴禁態度生硬或使用服務忌語。
3、食堂要增加花色品種,滿足不同層次就餐人員的需要。要求:
(1)主副食品高、中、低檔比例3:4:3。
(2)早餐主食6種以上,副食6種以上。
(3)中餐主食8種以上,副食20種以上。
(4)晚餐主食10種以上,副食20種以上。
4、烹飪製作過程要嚴格規范,保證衛生,不斷提高飯菜質量。做到:
(1)蒸、煮、烤、烙、煎、炸食品配比得當、味美可口、造型美觀;
(2)稀飯、豆漿、八寶粥等濃度適當;
(3)蒸包、煎包、水餃、餡餅等各種餡料味道鮮美,切配、加工合理,衛生干凈,注意營養搭配,做到色、香、味、型俱佳。
5、節水、節電、節煤、節氣,節約原材料,愛惜設備、工具,努力降低伙食成本。
6、加強檢查督促,飲食服務中心每周對各食堂檢查2—3次,每月召開2—3次學生座談會,徵求學生對食堂服務工作的意見,每月總結評比一次,公布評比結果,對評出的「優質服務食堂」懸掛流動紅旗。對評出的質量差、服務差、衛生差「三差」單位及時予以處罰。

三、采購
1、統一進購的大宗物品,如米、面、油、調料類等,應在總公司飲食服務中心監督下進貨。蛋、肉類、蔬菜、醬油、醋等調料品原則上到生產單位、廠家或批發市場進貨,保證質量,嚴禁采購偽劣物品。
2、所購物 (食)品,必須有嚴格的驗收、入庫、簽字等手續。
3、原則上當天采購當天使用,但對於大宗物品,食堂倉庫可保持2—3天庫存量,條件允許時可適當增加庫存量。

四、預防食物中毒措施
1、食物中毒的特點
(1)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5—10月份,尤其是6月份,由於氣溫和濕度等自然條件,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其次是9月份,由於氣溫由熱轉涼,放鬆了對食物中毒的預防。
(2)發病急。食物中毒潛伏期短,一般在進食後數分鍾或數小時最遲數十小時內發作。
(3)發病與飲食有關。所有中毒的病人在發病前都吃過相同的致病食物,吃者發病,不吃者不發病,並且臨床症狀基本相似,如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高燒等。
(4)沒有傳染性。
2、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品未燒熱煮透、外熟內生,未達到全部殺滅細菌的溫度,致使粘染在食品上的細菌未被殺死,食後引起中毒。
(2)食品本身腐敗變質,引起中毒。
(3)食品本身有毒,引起中毒。
(4)操作污染。包括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盛放食品的容器生熟不分,刀、砧、抹布等用具生熟不分,以及炊事人員加工食品後未洗手消毒又操作熟食等,都可對食品造成污染。
(5)食品放置時間過長,使粘染在食品上的細菌大量繁殖,食後引起中毒。
(6)操作人員因患某種傳染性疾病帶菌,通過食品傳播疾病或引起中毒。
3、食物中毒的預防
(1)食品從業人員嚴格執行衛生制度,保證食品衛生。
(2)防止食品污染。生熱分開,防止交叉污染;炊事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操作前應洗手、消毒;炊具應消毒;操作人員應定期體檢,有傳染病的應立即隔離或調離。
(3)經營食品堅持「四不」制度,即采購員不買腐爛變質的原料,保管員不收腐爛變質的原料,加工人員不做腐爛變質的原料,炊事員不賣腐爛變質的食品。
(4)控制細菌繁殖。主要從時間和溫度上採取措施:新鮮食品要及時加工;對一時用不完的易腐食品,要進行低溫保藏;已燒好的熟食菜看盡量縮短存放時間,最好現做現吃。

五、倉庫管理
1、保管員全面負責倉庫管理工作。
2、凡進庫物品必須清點、過秤,核對單據後及時登記入帳。
3、凡出庫物品必須清點、過秤,並由經辦人登記簽字才能出庫。應遵守「先進先出」的出庫原則發放物品。
4、庫存物品要有隔離地,擺放整齊,並有明顯的進庫日期標志。
5、要有防鼠、防蠅、防塵、防潮、防火等措施。
6、嚴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禁止存放與庫存無關的其它雜物。
7、嚴禁閑雜人員進入庫房。

六、例會
1、每周下午召開食堂辦公會議,由食堂負責人(經理)主持,全體員工參加,主要議題是總結本周工作,查找問題,落實改進措施,明確下周工作內容和要求。
2、每月舉行1—2次勞動紀律和飲食衛生安全教育及培訓活動。
3、各食堂每月要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及時通報食堂工作情況,聽取學生對食堂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七、員工考勤
1、根據各崗位工作特點,確定上下班時間,實行考勤簽到制度,職工上、下班必須在簽到表上簽寫本人姓名及上、下班時間。任何人不得代簽,發現一次罰款20元。
2、請假需經食堂負責人(經理)批准,必須填寫請假條,經批准後方可離崗,特殊情況來不及填寫請假條的,事後必須補填假條,無故不請假按曠工處理。
3、遲到、早退1—5分鍾,罰款5元;6分鍾—1小時,罰款10元;1小時以上罰款20元;一個月內遲到、早退累計4次 (含4次)以上,按曠工一天論處。
4、曠工:曠工半天扣發半月工資,曠工一天扣發當月全部工資,曠工兩天扣發兩個月全部工資,依此類推。曠工達十五天者予以辭退。
以下情況視為曠工:
(1)無故不到崗或擅自延長假期的;
(2)未按規定程序請事假的;
(3)未經批準的假期;
(4)其它按考勤規定應列為曠工的行為;
5、事假、病假:事假、病假須於當天上班前由本人或家人電話告知食堂負責人(經理)。
6、擅自離崗:工作期間,擅自離崗10—30分鍾,罰款5元;30分鍾—1小時罰款20元;超過1小時按曠工半天處罰;售飯時擅自離崗,按以上標准雙倍處罰。

八、獎罰條例
(一)獎勵
1、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在一學期內模範執行規章制度,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
2、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帶領食堂一班人使食堂效益明顯提高的;
3、積極探索伙食改革工作,其合理化建議被採納實施的;
4、為保護食堂財產,積極與壞人壞事作斗爭,避免損失的;
5、抵制歪風邪氣,檢舉揭發徇私舞弊的;
6、在某項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以上每項分別獎勵50—200元。獲多項獎勵人員按最高獎項領取。
(二)處罰
1、衣帽不整潔,穿戴不齊全,不佩戴工作證者,一次分別罰款5元。
2、語言不文明,使用服務忌語者,一次罰款20元;出言不遜,開口罵人者(不管什麼理由),一次罰款50元,另罰直接領導20元。
3、動手打人者 (不管什麼理由),寫出書面檢查,罰款100—200元,情節嚴重者,當事人還要承擔對方醫療費及其它一切費用,直接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正式工停職檢查,停職期間工資、獎金全部扣除,臨時工予以辭退,另罰直接領導50元。
4、售飯姿勢不端正,如趴台、腳蹬凳(桌)子、叉腰、抓頭、吸煙等,一次罰款5元。
5、服務不熱情、不主動,售飯不分輕重緩急,慢條斯理,一次罰款5元。
6、用手直接售饅頭、包子、油條等食品的,每次罰款10元。
7、違章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衛生筷的,每次罰款50元。
8、在微機售飯系統工作正常情況下收現金的,除沒收現金外,每次罰款20—100元。
9、采購人員要以積極負責的態度采購物美價廉的物品或材料,如實報帳,如果購買價格、數量與報銷價格、數量不一致,一次罰款100—500元。
10、把好衛生關,做到不購、不收、不做、不售各種腐爛變質食品,否則,查明原因,對當事人處以100元罰款;造成就餐人員嘔吐、腹瀉等情節較輕者,寫出書面檢查,對所有當事人分別罰款200元,並承擔受害人全部醫療費,臨時工予以辭退;造成食物中毒情節較重者,對所有當事人罰款500—1000元,除承擔醫療費及其它一切費用外,還將追究其刑事責任。
11、飯生、饃生、面條生、鹵面生、飯焦糊、饃鹼大鹼小等,分別罰款10元。
12、菜洗不凈、菜生、菜糊等,分別罰款五元;調料使用失誤,料搭配不當造成菜的味道不美,顏色不鮮者,分別罰款10元。
13、如果因供火不足或停火採取其它辦法炒菜時,造成食品生或糊者,一次分別罰款30元,一個月內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類似情況,當事人本月崗位工資全部扣除,並寫出書面檢查。
14、因思想不集中,工作失誤,違反操作規程,造成機械或電器損失,要照價賠償,造成人員傷亡者,當事人應負全面責任,還要追究領導人的責任。
15、要愛護一切公共財物,凡人為造成公共財物損壞者,除照價賠償外,還要罰款50元。
16、要節約糧食,節約物品,節約水電,愛惜材料,否則,視情節輕重一次罰款10—100元。
17、食堂衛生由食堂管理員負責安排打掃、整理。要包干到人,經常檢查,如檢查不合格,對管理員與責任人一次分別罰款10元。
18、飲食服務中心員工要搞好團結,互相協作,積極工作,對推諉扯皮影響工作者一次罰款30元;對傳播閑言碎語,挑撥離間,影響團結,除進行教育外,另罰款50元。
19、倉庫保管員要加強庫房管理,防火、防鼠、防盜、防霉爛,對工作失職造成損失者給予30—1000元罰款。
20、因機房工作人員工作失誤,造成微機售飯系統不能正常使用而影響售飯的,一次罰款50—500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者,視情節給予嚴肅處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21、食堂主任休假需請示中心經理,食堂工作人員休假需請示食堂主任,不經允許不得休假,否則按曠工處理,炊事人員原則上不準借班、替班,若確需借班、替班的,需由食堂主任批准,否則每人罰款10元。
22、遇事不冷靜,不服從領導,頂撞領導,無理取鬧者,每次罰款50元。
23、私拿食堂用品、食品、糧油等物品,每次罰款100元;數額較大時,除罰款外,視情節給予嚴肅處理。
24、在工作過程中,因違背使用常識,不按操作規程辦事造成的公傷,醫療費及其它費用自理。
25、加強防範,經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如果因思想麻痹或者措施不力發生被盜或失火等事故,造成嚴重損失的,責任人、食堂主任或食堂管理員寫出書面檢查,罰款100—1000元,視情節對損失物品照價賠償,屬於責任人忘記落鎖和門開遠離而被盜,損失由責任人全部賠償。
26、對確應處罰的員工,出於直接領導瞞實情沒有被處罰造成群眾意見大的,罰直接領導50元,對於弄虛作假,騙取獎勵的職工,視情節輕重,取消獎勵,並給予嚴肅處理。

九、國有資產設備管理
1、凡使用學校提供的設備、設施的用戶,必須加強對設備、設施的愛護和保管。不得人為損壞或轉借,違者照價賠償並追究用戶責任。
2、設備在保修期內的正常維修由中心聯系,設備供應廠商進行保修期滿後的設備維修,由用戶自行安排,費用自理。
3、用戶所用設備、設施在使用期間自然損壞或丟失的,按設備的新舊程度及使用時間給予折舊賠償或罰款處理。
4、承包期結束後,用戶應將所有設備、設施完好無損如數交還中心,經中心檢查驗收合格後,方可退還設備抵押金和辦理其它有關手續。
5、所有設備、設施,用戶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操作,並遵守學校有關規定,不得違章作業,否則,出現問題用戶自己負責。
6、用戶所用所有設備、設施,應建立設備帳目單,並有專人負責,要求經常檢查、保養,保證設施完好,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轉。

⑶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

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提升內整個社會幸福感的容重要途徑。醫療衛生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健康,因此,確保人們在適當優惠條件下公平合理地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療衛生投入的加大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不僅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還減輕了人們的醫療負擔,特別是對廣大農民。此外,住房保障服務、勞動就業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公共文化與體育服務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等其他公共服務也會對人們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3)學校公共服務制差方案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經濟水平直接決定公共服務支出規模,政府應結合我國地區性經濟差異情況,對不同區域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平衡全國的資源分配。

同時,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社會地位、生活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加大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的「兩免一補」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的水平,提升社會的基本教育水平,從而提高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提升居民幸福感。

⑷ 如何教育供給側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教育供給側改革本身就是降低准入門檻,以開放的姿態引入各方資源投入辦學,對於老師們有什麼影響呢?

盡管保障和發展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但是由政府提供義務教育經費,並不意味著必須由政府直接來辦學校。換句話說,政府主導的義務教育也可以由多種方式來實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而主動對社會開放,允許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存在,也有利於形成良性競爭機制 。 如近年來,民辦教育有了較大發展,但仍有一些不盡合理的機制束縛著民辦教育的發展。

一是對現有民辦學校的限制,比如像公辦學校一樣對民辦學校的生源進行劃片,這對民辦學校而言,顯然是不合適的;二是對成立民辦教育機構的限制 , 與發起設立公司相比,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一家民辦教育機構的難度還比較高 , 尤其是在用地等方面。

可以通過推行學券,促進公辦學校之間展開競爭。

學券制度的要害是學校撥款機制的改變。政府可以給每位適齡兒童頒發學券 , 學校憑借最終的入學人數 ——也就是學券的多少來向政府申請辦學經費。在這種制度下,各個學校就更有動力提高教學水平,獲得更多學生的認同。如果學生對學校不滿意,可以轉入其他學校。在這種機制下,學生有了選擇權,學校失去了壟斷地位。更為重要的是,學校之間對學券的競爭,會在整體上推動教育水平的提升。

此外,可以通過教育集團化推進基礎教育資源均等化。

在現有的體系中,優秀的教育機構很難跨區域提供服務——既無法跨區域招收學生,也很難跨區域開設分支機構。假如現在基礎教育領域可以像教育培訓機構那樣,通過「連鎖經營 」實現跨地域經營,那麼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盡管目前很多城市已經在推進教育集團化,但並不普遍。需要指出的是,集團化不是很多人說的優質教育資源的稀釋,而是通過優質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 。

人民對市場經濟的滿意,來自於市場競爭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自由,相信教育供給側改革也將給受教育者更多、更好的選擇。如果能深入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相信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會有很大改善。

⑸ 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公共服務的績效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需求,構建以人為本、覆蓋城鄉、分布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重要任務。一是推進公共教育體系建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健全財政對九年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全面實施「兩免一補」,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村教育支持力度,在滿足本級教育投入依法增長的基礎上,保證新增教育經費70%投向農村,引導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農村輻射,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組織優秀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公共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內涵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加強對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落實助學貸款政策和助學政策。規范學校收費項目和標准,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建設一批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和示範院校,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鼓勵、扶持、引導和規范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強成人教育、繼續教育,推進城鄉教育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積極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二是推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目標,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責任,增加政府投入,嚴格監督管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婦幼保健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和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快完善有利於廣大市民及時就醫、安全用葯、合理負擔的醫療衛生制度體系,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大力加強基層衛生服務工作,建設城鄉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使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全市居民,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運行機制,根據各區縣實際情況有步驟、分階段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收支兩條線管理,對社區常用葯品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大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提高社區衛生的服務能力。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加快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的雙向轉診機制,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的兩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優化醫療環境,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堅持中西醫並重,發揮中醫葯和民族醫葯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實現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首都廣大市民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要求,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構築以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廣場為主體的四級公益性文化設施網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為每個社區和村配置方便群眾讀書、閱報、健身、開展文藝活動的場所和設施。切實維護低收入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建立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著力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市民文化生活。完善文化產業政策,繁榮首都文化事業,為廣大市民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四是推進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解決好就業問題。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增加就業再就業資金投入,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郊區農民轉移就業、來京務工人員就業服務,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完善並落實各項促進就業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合夥創辦小企業,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穩定性。完善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政策和資金支持保障體系,發揮社會各界力量,重點加強對城鎮失業人員、郊區農民轉移就業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職工素質和勞動者素質。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維權、勞動保護,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立覆蓋全市、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社區、村鎮就業服務組織網路,創建比較充分的就業社區、村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並規范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參與就業服務,鼓勵發展勞務派遣企業,穩步推進公益性就業組織的發展。逐步擴大再就業政策扶持范圍,完善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制度。圍繞構建和諧社區的要求,加大投入,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建立低保與就業聯動機制,鼓勵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失業人員就業。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認真執行國家勞動標准,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勞動保護,健全勞動爭議調處仲裁機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維護勞動者權益。五是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適應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就業方式多樣化的趨勢,加快建設與首都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基本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增加財政性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加強社會保險經辦能力建設,確保基金安全。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把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納入覆蓋范圍,強化保險基金統籌部分征繳,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解決學生、學齡前嬰幼兒及無保障老人的醫療保障問題,發展社會醫療救助,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加大財政對參保農民的補貼,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專項救助相配套,應急救助、社會互助為補充的綜合性、多層次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積極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完善政策,健全機制,推動首都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全面促進社會福利、優撫、殘疾人事業發展。發揮商業保險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六是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體系,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信息平台,完善監控網路,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實現公共安全預警、社會動員、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的整體聯動和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安全。加強重大安全事故防治,確保安全生產,堅決防止重大責任事故發生。健全以「巡邏、社區、治安、內保」四張網為框架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預防、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基層安全創建和平安建設活動,推進警力下移,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到基層,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犯罪。全面推進科技創安工程,在統一規劃和統一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在城市社區普遍安裝技防設施,提高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水平。加強對重點人群的管理和服務,完善管理措施,創新管理方法,建立社會管理與服務資料庫,提高對社會的動態管理和控制能力。政府是公民社會中公民意願的執行者,同時,政府團隊也是區域政府轄地的精英分子,所以除履行管理職責以外,往往在發展、建設上更具開拓性,並構成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因此,區域社會和政府的目標具有一致性:就是以更少的投入,獲取更大的發展和管理效率,並不斷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政府管理水平的主要評價標準是其工作績效。政府的績效管理,從宏觀看,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主要體現在發展效率、環境水平和公共服務效率上。本文僅從地方政府提供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探討政府管理績效和公共支出效益的提高。績效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圍繞提高績效這一目標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和實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機制和技術。績效管理也是人力資源開發的一種手段。政府績效的考核標准主要指:經濟、效率和效益。政府績效的經濟性,表現為在投入水平一定時,成本最低;或者利用現有資金,獲得最大量和最佳比例的投入;政府績效的效率性,表現為行政管理活動的產出同所消耗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等要素之間的比率較高;政府績效的效益性,表現為產出質量好、產出導致了所期望的社會效果、公民或顧客滿意程度的出現。近年來,北川羌族自治縣圍繞管理創新,積極構建「政府績效管理網路」。按照「激勵約束並重,雙向調控有力」的總體思路深化財政改革,構建標準的公共財政「差額財力」轉移支付制度。2006年全縣財政公共社會事業支出占當年財政決算總支出的13.3%,比「十一五」末有了大幅下降。一是注重完善政府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政府績效評估包括經濟測定、效率測定和效益測定三項主要內容,每項測定都要藉助於一系列的績效指標。所謂績效指標,是指公共管理活動中某一特定方面效果的規范化的量的顯示。北川羌族自治縣科學設置並逐步完善目標管理體系,盡可能量化行政事務管理目標,實行領導聯系鄉(鎮)村制度,並指導鄉(鎮)制定和完善了對村(居)社幹部的目標考核辦法。從2005年開始,北川羌族自治縣積極建設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政府,精簡機構、減少審批,系統推進行政事業機關的目標績效考核,從組織設計、制度重塑、考評導向上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其中,黨政機構目標責任的內容涉及兩大類:一類是縣委、縣政府部署的重點工作任務,具體包括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黨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另一類是有關職能部門的目標和責任,具體包括年度重點工作目標、經濟責任、重點建設項目、公務員管理與隊伍建設等,還包括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的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工作效率、公務員效能投訴和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內容。將上述目標內容設計分解為詳盡程度不等的具體指標體系,並賦以不同的權重。為了對目標完成情況的監測和考核評估,北川羌族自治縣構築起了多層次的督查和日常監控體系,對完成目標進展情況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督查和隨機抽查。不斷完善以實績考核為核心、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考核評定中注意綜合運用職能部門考核、專業部門考核、日常數據分析和群眾評議等結果,並將日常監督情況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中,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立體化考核評估。1、強化公共部門的績效意識,轉變績效管理觀念1、強化公共部門的績效意識,轉變績效管理觀念加強對績效管理的研究和宣傳,讓全社會尤其是公共管理部門充分認識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應通過對績效管理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和了解,使人們在思想上達成共識,改變對績效管理的消極、抵觸態度,正確對待績效管理工作,在各方面對績效管理工作予以配合和支持,推動績效管理事業的發展。立法保障是開展政府績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制度化也是當前國際上績效管理活動的趨勢之一。對於我國,當務之急是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國政府績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常化的道路。首先,要從立法上確立績效聘僱的地位,保證績效管理成為公共部門的基礎環節,促使公共管理部門開展績效管理工作,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其次,從法律上樹立績效評管理的權威,使績效管理機構在公共部門中應具有相應的地位,使績效管理結論能夠得到有效傳遞和反饋,管理活動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績效管理體制是推進績效管理事業發展的關鍵。公共部門績效管理需要借鑒世界各國的有益的評估經驗,在各級公共部門內部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機構,對公共部門實施的各種公共項目進行評估,充分發揮公共部門內部評估的功能,提高公共部門的管理水平。同時,應該借鑒國外思想庫發展的經驗,鼓勵和發展民間中介評估組織。由於中介評估組織獨立於公共項目的利益關系之外,有助於保證評估的公正和客觀。而且,政府部門。立法機關的評估工作可委託民間中介組織來完成,以節省大量的公共資源。我國的績效管理事業起步較晚,相應的管理人才培養也比較薄弱,至今還沒一套完善的績效管理人才培養計劃、制度,全國性的績效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形成,各部門、各單位只是根據本行業的具體特點和需要開展一些臨時的、分散的培訓工作亟需改變,要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趨勢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出發,加強績效管理人才的培養,形成比較完善的績效管理人才培養體系,造就大批合格人才,為我國公共管理部門績效管理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就當前而言,政府應給公共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分階段、分層次開展績效管理人員培訓,建立比較靈活的管理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素質。此外,還應重視對政府部門領導的培訓,通過介紹國內外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基本經驗,研究績效管理在公共管理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他們對績效管理的認識水平。政府績效管理的成功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績效評估信息系統,進行及時的信息收集、分析。需要採取以下措施:構建電子化信息系統,通過標准化的協調和優化功能,保證電子政務提高效率,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做到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拓寬信息採集渠道,加強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間的有效溝通,利用網路、媒體等各種途徑搜集社會各方面的內容信息;對數據進行正確性檢測和整合,通過科學有效的統計方法和測算方法,提高對數據採集以及整合利用的能力,使數據真實可靠,決斷合理有效;提高評估者處理信息的能力,加強公共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自身業務修養,不斷提高其業務理論水平,使其能夠利用各種信息處理好各種突發事件,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共職能部門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問題,即公共管理和行政執行的績效如何進行客觀和全面的考核、評估,並形成系統的公共職能部門績效管理體系,是近年來中國公共管理理論界討論得較多的問題之一。政府績效考核方式主要採用關鍵業績指標體系(KPI)的方法,其中GDP增長構成了考核體系的核心指標,而社會效益、環境及資源保護、文化效益等等,則構成了與GDP增長相匹配的次級指標。這種政府考核關鍵業績指標的單一化,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失衡。而政府公共職能部門績效管理考核體系的不完善,則是導致失衡的管理原因。持續的制度和管理創新,是中國發展模式的核心。而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需要一種科學、平衡地評價政府績效的績效管理考核體系,在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評價方法,「3E」評價法,標桿管理法,平衡記分卡法等,以此引導政府公共職能部門及其公務員科學、平衡、規范地執行行政管理職能。實現以傳統的"政績觀"轉換成為科學的政府績效考核體。第一步:領域界定,建構框架在此期間,根據公共服務指標設計項目工作邏輯模型(圖3)界定公共服務的領域,包括公共信息、公共安全、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公共交通、文體休閑、科學技術十大領域,每一個領域下含若干個公共服務維度,通過工作邏輯模型清晰地表達出公共服務領域(維度)的產出,其遠期成果為社會效益,結合結果導向原則,綜合考慮外部因素的影響,這樣就可以較為系統地確定與各個公共服務維度績效考評最為相關的指標,建構起一套理論設計的指標體系框架。第二步:公眾訪談,提煉指標通過對公眾的訪談,了解公眾的公共服務需求,特別是公眾所關注的公眾服務中的相關事項,並基於這些關注事項概括、提煉出一組指標。這一訪談的面不必太大,但訪談對象卻必須有充分的代表性,不同類型公眾都要盡可能涉及到。另外,考慮到公眾對公共服務的認知可能受到親身經歷的范圍與程度的限定,訪談對象還應適當包括一部分相關服務領域的政府公務員,以便於把握公共服務在當地的提供程度或大致情況,從而對後期績效指標的設計與篩選提供參考信息和背景材料。第三步:整合指標,設計問卷在前兩步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公共服務供給的實際情況進行指標整合:理論設計的指標體系框架+訪談基礎上提煉出的備選指標=一套初選實效指標組合。在此過程中輔以統計年鑒規范指標名稱,便於實際應用中指標數據的統計和轉化。進而設計指標篩選調查問卷,問卷採用五個程度值設置對各個指標進行評價,即「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較不重要」和「很不重要」。以期對各初選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權衡,驗證指標實際應用的信度和效度。第四步:問卷調查,初選指標將初選實效指標組合進行指標篩選問卷調查,以民眾為調查主體,進行問卷發放回收,進而通過隸屬度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信度與效度的檢測,從第三步整合的指標中綜合權衡出一套終選實效指標,大致確定公共服務的評估指標體系。第五步:查漏補缺,調整指標在被刪的指標中,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相關性分析,通過對被調查群體的職業、身份分析,檢驗是否存在因問卷調查對象界定的局限表達(如職業背景),導致對某一方面的指標有較強的偏好性而誤刪指標。接著,根據指標數據的獲取路徑進行適當的指標調整,如可獲得性、獲取對象、獲取方式、難易程度、成本大小等,使得調整後的指標具有便於評估、計算科學、實用經濟的特點。第六步:確定體系,賦予權重立足城市公共服務實際,驗證得到的指標體系,根據績效評估設計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優化指標,以提高評估的准確度,並設立出指標相應的數據收集方法、以及評估責任單位,確定出最終的指標體系。在指標體系的權重賦予方面,採用常用權重分配方式,給不同領域平均賦權重。在將公共服務劃分為十個領域的情況下,給予每一領域的權重值是一樣的,只是在每一服務領域內部,各項具體指標的權重上體現出差異。對於具體指標的權重賦值,可採用德爾菲法。

⑹ 學校課後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學校課後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在下午放學後存在接送難問題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是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在學校規定的課程教學之外開展的便民性服務措施。

是堅持以生為本育人理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改革舉措,更是主動回應家庭需求,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小學初中課後服務方案出爐:

據《通知》,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轄區內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樂童計劃」基礎上「一校一案」完善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

做好人員調配、服務內容安排、經費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項准備工作,確保秋季學期開學後立即啟動課後服務,落實每周五天、每天至少2小時的課後服務時間要求。寄宿制學校必須為有需要的走讀生提供課後服務。

同時,周五下午,小學要繼續實施課程教學並開展課後服務。鼓勵各區(市、縣)、貴安新區利用每周五下午半天時間開展小學階段「校園活動日」,學校不開展課程教學,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活動結束時間要與周五的課後服務無縫銜接。

初中學校在課後服務結束後可繼續開設晚自習班,主要組織學生完成作業、自主學習、答疑解惑,但不得集中授課,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超過20:30。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小學初中課後服務方案出爐

⑺ 考研:請問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利弊是什麼,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公共服務項目市場化、社會化的利弊剖析

有選擇地將部分公共服務項目進行市場化、社會化的改革,反映了政府職能在公共領域的退縮和市場價值的回歸。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政府面臨著社會需求急劇增長與公共財力相對不足的困境。上述改革是順應政府職能轉變,順應民眾訴求的必然趨勢。

(一)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的有利因素

1.實現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在公共服務領域採取市場化的手段和民營化的方式,實質上是引入了競爭機制,從而能有效降低公共服務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實現市場對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而政府通過制定標准和對服務效果進行評估和監督,則又發揮了政府宏觀管理的作用。因此,市場化取向的公共服務項目的改革,有效地解決了政府動作缺乏效率,而市場動作缺乏政府公共支持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紹興縣比較早地使一些私立醫院和學校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打開了政府壟斷醫療、教育資源的缺口,增加了民眾對資源的選擇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公立學校、醫院的競爭壓力,對這些行業加強規范管理和提高服務質量,進而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有積極作用的,這些公共服務項目的市場化、社會化改革對緩解政府財政壓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2.提升城市品位與服務普通民眾相結合。公共服務領域的市場化、社會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傳統的以政府「統包」的公共服務,雖然管理秩序井然,但卻缺乏應有的活力,從而使廣大民眾的公共消費維持在較低的基點上。政府主動降低公共服務項目的市場准入門檻,構築起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項目投入機制,使公共服務領域在橫向上不斷擴展並在此基礎上向縱深發展,有助於形成較為完善的公共服務網路。以社會的力量介入公共服務領域,既是對政府職能的承接和轉移,也是公共管理領域對「小政府、大社會」的呼喚。私立醫院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規格的醫療服務,私立高中近年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社會影響的擴大,匯聚了城市人氣,集聚起大批人才。一些私立醫院運行以來先後引進了一批碩、博士生;私立高中的舉辦也從外省引進了大批本科生,這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進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城市品位的根本宗旨是服務民眾,公共服務項目實行市場化運作,有效地緩解了公共服務供給與市場需求的矛盾。

3.節約行政資源與激發民間活力相結合。隨著社會事業的地位凸現,柯橋城市空間的不斷拉大,必然使公共服務的領域不斷拓展,公共服務項目分工的細化。在這種背景下,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既要加大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又要不斷充實到公共服務領域,從而使政府資金的支配與使用壓力加重。因此,剝離政府的部分公共服務職能,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便於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與此同時,一些公共服務項目採取市場化的手段,對化解不良資產,卸下財政包袱也確實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民營企業介入公共服務領域,確實是承擔了政府想辦而又無力興辦的某些項目,為推動縣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經濟發達又藏富於民的紹興縣,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有其現實的社會基礎,特別是一大批規模以上企業,通過多年的市場拼搏和成功的企業運作,已積累了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從而為企業實現多元化拓展及參與公共項目經營創造了重要條件。

4.轉變政府職能與擴大民主參與相結合。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能達到政府職能卸載和機構精簡的目的。市場化取向的改革,釐定了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關系:政府的職能主要在於「掌舵」,而「劃漿」的職能則更多地由市場來完成。公共服務採取民營化等形式,實現部分政府職能向市場和社會的轉移,能有效地調整和優化部門職能,有助於建設「廉價政府」。一般而言,凡是可以由私營部門和非政府組織來完成且可以比政府完成得更好的職能,就不應保留在政府公共服務部門,這樣做有助於實現政事分開,管養分離,從而達到精簡機構的目的。公共服務的市場化還能擴大公民的民主參與,促進民主程度的提高。政府通過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市場、社會力量,實行多元化服務供給,實際上是政府向社會的「權力返還」和民眾對行政的參與過程,這一過程的本質是社會民主過程的發展。政府與其他市場主體在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的過程中,充滿著復雜的利益博弈關系,這有助於政府在未來的決策中做到更加科學有效。

5.轉變執政理念與提高應對能力相結合。從更深層面上看,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是一場觀念層面的革命,它促使人們逐漸擺脫僅從政府自身來拓展公共服務資源的思維定勢,逐步確立起社會良性互動運行的觀念,辯證認識現代社會的三大支柱(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的功能和作用,真正使政府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促使政府從以權力中心向規則中心的運作方式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從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轉變。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尤其是在其發展的初期,由於政府本身在公共服務市場化運作的經驗和體制監督方面的欠缺,容易造成大量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的閑置乃至浪費。這深度拷問著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從而促使其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

(二)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肯定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的正面效應的同時,也應如實尋找其負面因素。市場化不是萬能的,其間出現的政府與投資商之間復雜的利益博弈,良好願望與客觀效果的現實反差,使人領悟到公共服務市場化之路的艱難與曲折。

1.公共責任的嚴重缺失。在公共服務市場化進程中,政府和投資者對公共產品上的價值目標的追求是不盡一致的。作為政府部門不僅要求其有效率,而且更注重社會責任;而私營部門可能在計較投入產出率下,忽略社會責任及公共利益。這始終是一個難以兩全的矛盾。這樣,在運作過程中就會出現「掠奪性」經營和欺詐問題。在實際運作中,一些投資者通過變更合同、欺詐等手段,造成了工程款拖欠、銀行追討貸款、法院查封土地、群眾上訪等問題,這是經營者公共責任的嚴重缺失。在一些私立學校的經營中,由於投資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內在沖動,在安插親戚掌管財、物大權的同時,隨意不履行自己的承諾,又直接干預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引發學校內部管理的混亂。因此,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實踐中的「道德風險」的化解,從根本上說是不能寄希望於投資者的良心發現,而行政監管的失范和制度約束的脫離,使道德風險的機會加大。

2.社會資源閑置、虧損嚴重。從私營投入公共服務項目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公共服務項目運作業績令人堪憂。一些私立醫院存在著設備閑置、經營虧損的情況。同時,由於業務不足,引進的高檔次人才大量閑置,影響了人才隊伍的穩定。而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一些公立醫院服務處於飽和狀態。一些私立學校由於自身辦學定位及內部管理問題,也出現連年虧損甚至停止辦學。造成上述項目經營處於困境及虧損有其自身原因,但從客觀上講,在政府公共服務資源處於強勢地位的發達縣域,尤其是象教育、醫療這樣的領域,私人承擔公共服務項目,生存的空間本來已經不大。在現存體制和行政偏好下,政府直接經營公共服務項目的強力扶持也在情理之中。

3.公共服務市場化思路狹窄、形式單一。在推出公共服務項目市場化、社會化過程中,基本上是採取民營化這一形式,相當程度上是屬於土地「一賣了之」的做法。因此,在產權上割斷了與政府的聯系,從客觀上削弱了政府介入這些服務項目的深度和力度。這顯然是屬於外部鬆散型的政府與市場結合模式。這種做法,看似比較徹底的公共服務的市場化,卻反映了我們對市場化認識的不成熟。在推出項目的具體操作上也沒有做到循序漸進,從而造成一些公共服務項目經營虧損和資源閑置。僅僅採用民營化這一模式,從長遠來看也造成了政府優質資源(包括土地)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對經濟資源的調控和城市整體的規劃;同時,由於私營部門公共服務項目經營的虧損,勢必又會對政府提出利益補償的要求,從而使政府的良好初衷化為泡影。其實,公共服務項目市場化,不僅可採取民營方式,還可以採取政府項目合同外包及政府與民間合作等模式。

4.引進項目監管不力,規劃執行缺乏剛性。公共服務項目市場化中出現的問題常常與政府對項目監管與規劃的執行有關。在引進該項目時,政府管理沒有步步跟進,沒有嚴格按合同實施,輕易地允許一些投資商調整規劃,關鍵環節上政府職能的缺位,常常成為誘發錢權交易的溫床。同時,這些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也與城建、金融、工商部門等沒有全方位的監管有關,從而使資金抽逃和違規運作有機可乘。從現實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投資者的職業操守來看,要使其自覺自願地承擔公共服務項目的社會責任,似乎為時還早,這也是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者總是要以「房產捆綁」等形式,向政府提出利益回報的原因。

5.政府後續管理缺乏,內部機制不全。在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過程中,政府只注重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前期管理,包括規劃、建設等,而對其建成後的實際運作,往往缺乏後續管理制度和措施,常常是在出現問題或投資者提出要求後,以政策性的文件代替規范化的管理,從而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政府和投資者之間經常性的對話和協商機制,造成政府和私營部門信息不暢與不對稱。事實上,在市場化過程中,政府是不能與之完全脫離的,政府仍然負有績效管理與評價的責任。公共服務領域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也與私營部門自身缺乏健全的內部管理機制有關,投資者慣用對企業的那套「老闆管理」模式來管理公共服務項目,以低薪聘用外地人才,不重實際效果,並急功近利要使公共項目早出效益。同時,公共服務領域是高知識人才集聚的地方,而這些被投資者聘用的管理者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盡管沒有資產,但他們有思想和能力,投資者只有充分激發管理者的積極性,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才能實現公共服務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學校公共服務制差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